GBT19686-2005 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docx
ICS 91.120.10 Q 2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196862005 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 Rock wool,slag wool thermal insulating products for building 2005-10-01实施 2 0 0 5 - 0 3 - 1 7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GB/T 196862005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绝热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玻璃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西斯尔广东岩棉制品有限公司、佛山市 南海区大沥正荣保温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华之新岩棉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佳庆、陈尚、葛敦世、曾乃全。 本标准委托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GB/T 196862005 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以下简称制品的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在建筑物围护结构上使用的岩棉、矿渣棉制品,也适用于在具有保温功能的建筑构件 和地板使用的岩棉、矿渣棉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5464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54641999 idt ISO 11821990 GB/T 5480.1 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第1部分总则 GB/T 5480.3 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第3部分尺寸和密度 GB/T 5480.4 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第4部分纤维平均直径 GB/T5480.5 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第5部分渣球含量 GB/T 5480.7 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第7部分吸湿性 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86241997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GB/T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GB/T 102941988 idt ISO/ DIS 83021986 GB/T 10295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GB/T 102951988 idt ISO/DIS 83011987 GB/T 10299 保温材料憎水性试验方法 GB/T13480 矿物棉制品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T 16401 矿物棉制品吸水性试验方法 GB/T 17393 覆盖奥氏体不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 GB/T 176571999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GB/T 177951999 建筑绝热用玻璃棉制品 JC/T6181996 绝热材料中可溶出氯化物、氟化物、硅酸盐及钠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 3 分类和标记 3.1 分类 制品按形式分为板和毡。 3.2 标记 产品标记由产品名称、标准号和产品技术特征三部分组成。产品技术特征包括 a 公称热阻,以mK/W 为单位的数值,前加字母 R; b 密度,以 kg/m 为单位的数值; 7 GB/T 196862005 c 尺寸,长度宽度厚度,以 mm 为单位的数值; d 外覆层,外覆层材料名称,放在尺寸后的括号内,无外覆层的此项省略。 示例1标称热阻值为2.5mK/W 、 密度为100 kg/m 、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1200 mm、 600 mm、80 mm,无外覆层的岩棉板,标记为 岩棉板 GB/T 19686 R2.5-100-120060080 示例2标称热阻值为1.5mK/W 、 密度为80 kg/m 、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10000 mm、 1200 mm 、50 mm,带铝箔外覆层的矿渣棉毡,标记为 矿渣棉毡GB/T 19686 R1.5-80-10000120050铝箔 4 要求 4.1 外观 外观质量要求,树脂分布均匀,表面平整,不得有妨碍使用的伤痕、污迹、破损,外覆层与基材的粘结 平整牢固。 4.2 渣球含量 粒径大于0.25 mm 的渣球含量应小于等于10。 4.3 纤维平均直径 制品中纤维平均直径应小于等于7.0 μm。 4.4 尺寸和密度 制品尺寸和密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制品尺寸和密度的允许偏差 制品种类 标称密度/ kg/m 密度允许偏差/ 厚度允许偏差/ mm 宽度允许偏差/ mm 长度允许偏差/ mm 板 40~120 士15 5 -3 二3 10 -3 121~200 士10 3 毡 40~120 士10 不允许负偏差 二3 正偏差不限 -3 4.5热阻 制品的热阻应不小于其公称的热阻值,制品的热阻还应符合表2的规定,其他的厚度按表2的规定 用标称厚度内插法确定热阻。 表 2 制品的热阻 标称密度/ kg/m 常用厚度/ mm 热阻R/m K/W 平均温度,251℃ ≥ 40~60 30 50 100 150 0.71 1.20 2.40 3.57 61~80 30 50 100 150 0.75 1.25 2.50 3.75 2 GB/T 196862005 表2续 标称密度/ kg/m 常用厚度/ mm 热阻R/m K/W 平均温度,251℃ ≥ 81~120 30 50 100 150 0.79 1.32 2.63 3.95 121~200 30 50 100 150 0.75 1.25 2.50 3.75 4.6 燃烧性能 制品基材的燃烧性能应达到 GB 86241997 标准中4. 1A 级均质材料不燃性的要求。 4.7 压缩强度 板的压缩强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板的压缩强度 密 度 / k g / m 压 缩 强 度 / k P a 100~120 ≥10 121~160 ≥20 161~200 ≥40 注 其他密度的制品 , 其压缩强度由供需双方商定 。 4.8 施工性能 不带外覆层的毡制品施工性能应达到1 min 内不断裂。 4.9 质量吸湿率 制品的质量吸湿率不大于5.0。 4.10 甲醛释放量 制品的甲醛释放量应不大于5.0 mg/L。 4.11 水萃取液 pH 值、水溶性氯化物含量和水溶性硫酸盐含量 制品的水萃取液 pH 值应为7.5~9.5,水溶性氯化物含量应不大于0.10,水溶性硫酸盐含量应 不大于0 .25。 4.12 其他要求 4.12.1 用于覆盖奥氏体不锈钢时,制品浸出液的离子含量应符合 GB/T 17393的要求。 4.12.2 当制品有防水要求时,憎水率应不小于98,吸水率应不大于10。 4.12.3 有要求时,制品的层间抗拉强度应大于等于7.5 kPa。 4.12.4 有防霉要求时,制品应符合防霉要求。 4.12.5 有放射性核素限量要求时,应满足 GB6566 的要求。 5 试验方法 5.1 试样制备 试样的制备按GB/T 5480.1的规定进行。 3 GB/T 196862005 5.2 外观 在光照明亮的条件下,距试样1.0 m 处对其逐个进行目测检查,记录观察到的缺陷。 5.3 渣球含量 渣球含量的测定按GB/T 5480.5的规定。 5.4 纤维平均直径 纤维平均直径的测定按GB/T 5480.4 的规定,显微镜法为仲裁试验方法。 5.5 尺寸和密度 尺寸和密度的测定按GB/T 5480.3的规定。 5.6 热阻 热阻的测定按 GB/T 10294 或 GB/T 10295的规定,GB/T 10294 为仲裁试验方法。 5.7 燃烧性能 燃烧性能的测定按GB/T 5464 的规定。 5.8 压缩强度 压缩强度的测定按GB/T 13480中 A 法的规定。试样基面为边长150.0 mm1.0mm 的正方形、 厚度为试样原厚。试验机每分钟压缩移动位移为试样原始厚度的10。 5.9 施工性能 施工性能的测定按 GB/T 177951999 附录 A 的规定。 5.10 质量吸湿率 质量吸湿率的测定按GB/T 5480.7 的规定。 5.11 甲醛释放量 甲醛释放量的测定按GB/T 176571999中干燥器法的规定。 5.12 水萃取液 pH 值、水溶性氯化物含量和水溶性硫酸盐含量 水萃取液 pH 值、水溶性氯化物含量和水溶性硫酸盐含量的测定按附录 A 的规定。 5.13 浸出液离子含量 浸出液离子含量的测定按JC/T6181996 的规定。 5.14 憎水率 憎水率的测定按 GB/T 10299 的规定。 5.15 吸水率 吸水性的测定按GB/T 16401的规定。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1.1 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时,必须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的检查项目为外观、尺寸、密度、渣球含量和纤维平均 直 径 。 6.1.2 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型式检验项目为第4章要求中的全部性能。 a 新产品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原材料,工艺有较大的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4 GB/T 196862005 6.2 组批 以同一原料,同一生产工艺,同一品种,稳定连续生产的产品为一个检查批。同一批被检产品的生 产时限不得超过一周。 6.3 抽样 6.3.1 样本的抽取 单位产品应从检查批中随机抽取。样本可以由一个或几个单位产品构成。所有的单位产品被认为 是质量相同的,所需的试样可随机地从单位产品中切取。 6.3.2 抽样方案 抽样方案见表4,对于出厂检验,批量大小可根据生产量或生产时限确定,取较大者。 表4二次抽样方案 型 式 检 验 出 厂 检 验 批 量 大 小 样 本 大 小 批 量 大 小 样 本 大 小 板、毡/m 第一样本 总样本 板、毡/m 生产天数 第一样本 总样本 1500 2500 5000 9000 15000 28000 28000 2 3 5 8 13 20 32 4 6 10 16 26 40 64 3000 5000 10000 18000 1 2 3 7 2 3 5 8 4 6 10 16 6.4 判定规则 6.4.1 所有的性能应看作独立的。产品的质量要求以测定结果的修约值进行判定。 6.4.2 外观、长度、宽度、厚度、密度采用计数判定, 一项性能不合格,计一个缺陷。其判定规则见表5。 合格质量水平AQL 为15。 表5计数检查的判定规则 样本大小 第一样本 总样本 第一样本 总样本 Ac Re Ac Re 2 3 5 8 13 20 32 4 6 10 16 26 40 64 0 0 1 2 3 5 7 2 3 4 5 7 9 11 1 3 4 6 8 12 18 2 4 5 7 9 13 19 注Ac一合格判定数,Re不合格判定数。 6.4.3 渣球含量、纤维平均直径、热阻、燃烧性能级别、压缩强度、施工性能、质量吸湿率、憎水率、吸水 率、甲醛释放量、水萃取液 pH 值、水溶性氯化物含量、水溶性硫酸盐含量、浸出液离子含量等性能按测 定的平均值判定。若第一样本的测定值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上述性能单项合格。若不合格,应再测定 第二样本,并以两个样本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判定。 6.4.4 合格批的所有品质指标,必须同时符合6.4.2和6.4.3的规定,否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5 GB/T 196862005 7 标志 在标志、标签和使用说明书上应标明 a 产品标记、商标; b 生产企业或经销商名称、详细地址; c 产品的净重或数量; d 生产日期或批号; e 按 GB/T 1912000的规定,标明“怕雨”等标志; f 注明产品使用的范围、不适用的场合等指导安全使用的警语。 8 包装、运输及贮存 8.1 包装 包装材料应具有防潮性能,每一包装中应放入同一规格的产品,特殊包装由供需双方商定。 8.2 运输 应使用干燥防雨的工具运输,运输时应轻拿轻放,避免人为损伤。 8.3 贮存 应在干燥通风的库房里贮存,并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避免重压。 6 GB/T 19686200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萃取液 pH 值、水溶性氯化物含量和水溶性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A.1 水萃取液 pH 值的测定 A.1.1 仪器 pH 计 。 A.1.2 试样 从样品中随机抽取2个试样,每个重约5 g 。分别将试样混拌均匀。 A.1.3 分析步骤 在室温下称取2.0 g 制备的试样于200 mL 烧杯中,加入100 mL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pH 值为6.5 7.5,连续搅拌10 min, 沉淀5 min 后用快速滤纸滤出清液。 用 pH 计测量溶液的pH 值。 在另一试样上另取2.0 g 试样重复试验。试验结果报告两个试样的 pH 值。 A.2 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 A.2.1 试样 从样品中随机抽取2个试样,每个重约12 g 。取样时必须戴上干净的聚乙烯手套,以免汗渍污染试 样。分别将试样混拌均匀。 A.2.2 试液制备 在室温下称取5.0 g 制备的试样于500 mL 的烧杯中,加人250 mL 蒸馏水,连续搅拌10min, 沉淀 5 min 后倾出液体于干燥的聚乙烯瓶中,静置过夜。 A.2.3 分析方法 按 JC/T6181996 中4. 1所述步骤进行。 A.2.4 结果计算 水溶性氯化物用氯化钠表示,按式A.1 计算 7 A.1 式中 wNaC1 以 NaCl 表示的水溶性氯化物的质量分数,; V分1分取试液的体积,mL; V₁ 试料比色溶液的体积,mL; C₁从工作曲线上查得试料比色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mg/mL; m试料的质量,g。 结果取2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A.3 水溶性硫酸盐的测定 A.3.1 试样 同 A.2.1。 A.3.2 试液制备 同 A.2.2。 GB/T 196862005 A.3.3 分析方法 A.3.3.1 重量法仲裁方法 A.3.3.1.1 方法提要 在盐酸酸性介质中用氯化钡将硫酸根离子沉淀为硫酸钡,称量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 A.3.3.1.2 试剂 所用试剂皆为分析纯以上。 a 盐 酸 ; b 盐酸溶液11; c 氯化钡BaCl₂2H₂O 溶液100 g/L; d 硝酸银溶液5 g/L。 A.3.3.1.3 分析步骤 定量吸取100 mL 制备的试液于200 mL 烧杯中,加入5 mL 盐酸A.3.3.1.2a, 先置电炉上加热 蒸发至5 mL 左右时,再转水浴上蒸发至干。加入50 mL 蒸馏水,2 mL 盐酸溶液A.3.3.1.2b, 加热 沸煮。在中速定性滤纸上加滤纸浆过滤沉淀物,热水洗涤烧杯和沉淀物5次~6次滤液体积控制在 100 mL 左右,弃去滤纸和沉淀物。要求滤液清澈透明。将滤液加热煮沸,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 10 mL氯化钡溶液,继续煮沸30 min, 然后放置冷却过夜。用加有滤纸浆的慢速定量滤纸过滤,热水洗 涤8次~10次至无氯离子为止接5 mL 滤液,加1 mL 硝酸银溶液,混合,5 min 后无沉淀出现。将 滤纸连同沉淀一起移入预先在850℃下灼烧至恒重的瓷坩埚内,先烘干、灰化,然后在850℃下灼烧至恒 重即再灼烧30 min 后,沉淀物质量的减少不大于0.0005 g。 试验中同时做空白试验,并从沉淀物中减去空白试验的量。 A.3.3.1.4 结果计算 水溶性硫酸盐用硫酸钠表示,按式A.2 计算 8 式 中 A.2 wNa₂SO₄ 以 Na₂SO₄ 表示的水溶性硫酸盐的质量分数,; m₁ 坩埚和沉淀的质量,g; m₂ 坩埚的质量,g; m₃ 空白试验沉淀的质量,g; m 试料的质量,g。 结果取2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A.3.3.2 比浊法 A.3.3.2.1 方法提要 在微酸性介质中,用氯化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形成悬浊液,与硫酸钡标准悬浊液进行浊度比较。 A.3.3.2.2 试剂和材料 所用试剂皆为分析纯以上。 a 盐 酸 ; b 盐酸溶液11; c 氯化钡BaCl₂2H₂O 溶液100 g/L; d 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0.150 g 于105℃110℃干燥至恒重的无水硫酸钠,将其溶于蒸馏水并 移人1000 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含硫酸钠0.15 mg/mL; e 50 mL 比色管。 A.3.3.2.3 分析步骤 吸取 一 定体积的制备试液于200 mL 烧杯中,加5 mL 盐 酸A.3.3.2.2a, 先置电炉上加热蒸发至 GB/T 196862005 5mL 左右时,再转水浴上蒸发至干。加入20 mL 蒸馏水,1 mL 盐酸溶液A.3.3.2.2b, 加热沸煮。用 加有滤纸浆的中速定性滤纸过滤沉淀物,热水洗涤烧杯及沉淀5次~6次滤液体积不超过35 mL。 以50 mL 的比色管承接滤液,要求滤液清澈透明。 同时取0.5、1.0、1.5、2.0、2.5、3.0 mL 硫酸钠标准溶液,分别置于50 mL 比色管中,分别加入 30 mL水,1 mL 盐酸溶液A.3.3.2.2b。 向试液管和标准管中分别加人10 mL 氯化钡溶液,加水至刻 度,摇匀。在50℃水浴中放置20 min 后,用目视法比较试料管与标准管的浊度。取与试料管的浊度相 当的标准管中硫酸钠的量进行计算;当试料管浊度介于两只标准管浊度之间时,按平均值计。 A.3.3.2.4 结果计算 水溶性硫酸盐用硫酸钠表示,按式A.3 计算 9 式中 wNa₂SO₄ 以 Na₂SO₄ 表示的水溶性硫酸盐的质量分数,; m₁ 与试料管相当的标准管中硫酸钠的质量,mg; m试料质量,g; V分2分取试液的体积,mL。 A.3 结果取2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