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574-2010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docx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 50574-2010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 Uni technical code for wall materials used in buildings 2010-08-18 发布 2011-06-01 实施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 Uni technical code for wall materials used in buildings GB 50574-2010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1 年 6 月 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北 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墙体材料应用统 一 技术规范 Uni technical code for wall materials used in buildings GB 50574-201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开本8501168毫米1/32 印张2字数68千字 2010年11月第一版 2010年11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2.00元 统一书号15112 17930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 本社网址http// 网上书店http//www.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733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574-2010, 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 1.4、 3.1.5、3.2.11、6、3.2.21、2、3.4.1、4.1.8、5.4.2、 5.4.3、5.5.2、6.1.9、6.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 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8月18日 3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 的要求,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厦建设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就我国墙体材料工程应用现状 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某些课题进行了必要的试验验证,与 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质检单位及有关管 理部门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吸纳了近年来墙材革新及建筑应用的 新成果与经验,充分考虑了我国墙体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着 重对墙体材料品质与建筑工程应用的需要进行了技术整合,并广 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反复讨论、修改和充 实,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墙 体材料、建筑及建筑节能设计、结构设计、墙体裂缝控制与构造 要求、施工、验收、墙体维护和试验。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在 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墙体材料工程应用的实践,认真总结 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管理组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光 荣街65号,邮编110003,E, 以便 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4 沈阳建筑大学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 湖南大学 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大学 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院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 本规范参加单位中国建筑砌块协会 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 中国GRC 协会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广州大学 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卓越福建机械制造发展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高连玉 梁建国 赵成文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风来 余祖国 林炎飞 赵立群 雷 波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孙伟民 陶有生 李庆繁 刘 斌 杨伟军 金伟良 顾祥林 戴显明 何星华 梁嘉琪 李 莉 张兴富 姜 凯 秦士洪 顾同曾 王存贵 李 翔 林文修 骆泱泱 黄 靓 夏敬谦 朱盈豹 5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3 3 墙体材料 4 3.1 一般规定 4 3.2 块体材料 4 3.3 板材 7 3.4 砂浆、灌孔混凝土 8 3.5 保温、连接及其他材料 9 4 建筑及建筑节能设计 11 4.1 建筑设计 11 4.2 建筑节能设计 11 5 结 构 设 计 13 5.1 设计原则 13 5.2 结构体系及分析方法 13 5.3 砌体计算指标 14 5.4 构件静力设计基本要点 14 5.5 结构抗震设计基本要点 15 5.6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耐久性 15 6 墙体裂缝控制与构造要求 16 6.1 墙体裂缝控制 16 6.2 构造要求 17 7 施 工 18 7.1 一 般规定 18 6 7.2 砌体 18 7.3 墙板隔墙 19 7.4 墙体保温 20 8 验 收 21 8.1 一 般规定 21 8.2 感观质量验收 21 9 墙体维护 22 9.1 一般规定 22 9.2 墙体维护 22 9.3 墙体修补 23 9.4 墙体补强与加固 23 10 试 验 24 10.1 一般规定 24 10.2 材料试验 25 10.3 砌体和板材试验 26 10.4 墙体试验 26 本规范用词说明 27 引用标准名录 28 附 条文说明 31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2 2.2 Symbols 3 3 Wall Material 4 3.1 General Requirements 4 3.2 Bulk Materials 4 3.3 Plate 7 3.4 Mortar and Grout 8 3.5 Insulation , Connection and Other Materials 9 4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Energy Saving Design 11 4.1 Architectural Design 11 4.2 Architcctural Energy Saving Design 11 5 Structure Design 13 5.1 Design Principle 13 5.2 Structure Systern and Analysis 13 5.3 Calculation Index of Masonry 14 5.4 Static Design for Component 14 5.5 Structural Seismic Design 15 5.6 Serviceable Limit State and Durability 15 6 Crack Control for Wall an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16 6.1 Crack Control for Wall 16 6.2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17 7 Construction 18 8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18 7.2 Masonry 18 7.3 Partition Board 19 7.4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20 8 Acceptance 21 8.1 General Provisions 21 8.2 Apparent Quality Acceptance 21 9 Wall Maintenance 22 9.1 General Requiremecnts 22 9.2 Wall Maintained 22 9.3 Wall Repaired 23 9.4 Wall Reinforcement and Strengthening 23 10 Test 24 10.1 Gencral Requirements 24 10.2 Material Test 25 10.3 Masonry and Plate Test 26 10.4 WallExperimcntation 2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27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8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31 9 1 总 则 1.0.1 为统一各类墙体材料工程应用的基本要求及相应的设计 原则和方法,确保墙体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 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墙体材料的建筑工程应用。 1.0.3 墙体材料的工程应用,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承重墙体 load bearing wall 承担各种作用并可兼作围护结构的墙体。 2.1.2 自承重墙体 non load bearing wall 承担自身重力作用并可兼作围护结构的墙体。 2.1.3 块体材料 masonry unit 由烧结或非烧结生产工艺制成的实空心或多孔正六面体 块 材 。 2.1.4 墙板 wallboard 用于围护结构的各类外墙及分隔室内空间的各类隔墙板。 2.1.5 预拌砂浆 ready-mixed mortar 由胶凝材料、细骨料、矿物掺合料及外加剂等组分按一定比 例混合,由专业厂生产的湿拌砂浆或干混砂浆。 2.1.6 专用砌筑砂浆 special mortar 用于提高某种块体材料砌体强度及改善砌筑质量的砂浆。 2.1.7 灌孔混凝土 grout 用于浇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芯柱或其他需要填实部位 孔洞的混凝土。 2.1.8 抗折强度 bending strength 按标准试验方法确定的块体材料抗折强度算术平均值。 2.1.9 折压比 ratio of bending-compressive strength 块体材料抗折强度与其抗压强度等级之比。 2.1.10 薄灰缝 thin layer mortar 砌筑灰缝厚度不大于5mm 的灰缝。 2.1.11 传热系数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2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维护结构的传热量。 2.1.12 平均传热系数 average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考虑梁、柱芯柱等影响后的外墙传热系数平均值。 2.1.13 蓄热系数 heat mass coefficient of material 材料层一侧受到谐波热作用时,通过表面的热流波幅与表面 温度波幅的比值。 2.1.14 热惰性指标 index of thermal inertia 表征围护结构反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的无量纲指标。 2.1.15 露点温度 dew point temperature 在一定的空气压力下,逐渐降低空气的温度,当空气中所含 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开始凝结形成水滴时的温度即该空气在空 气压力下的露点温度。 2.1.16 控制缝 control joint 设置在墙体应力比较集中或与墙的垂直灰缝相一致的部位, 为允许墙自由变形和对外力有足够抵抗能力的构造缝。 2.1.17 窗肚墙 belly wall of window 外墙窗台至楼面或室内地面的墙段。 2.1.18 防水透气性 waterproof permeability 加强建筑的气密性、水密性,同时又可使围护结构及室内潮 气得以排出的性能。 2.2 符 号 2.2.1 材料及墙体性能 MU块体强度等级; A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 M砂浆强度等级; Ma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Mb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专用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Ms 蒸压砖专用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Cb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3 3 墙 体 材 料 3.1 一 般 规 定 3.1.1 非烧结墙体材料所用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 5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规程JGJ 55、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J 146、粉 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 28、轻集料及其试 验方法 第1部分轻集料 GB/T 17431.1、硅酸盐建筑制品 用粉煤灰JC/T 409、硅酸盐建筑制品用生石灰JC/T 621和 硅酸盐建筑制品用砂JC/T 622的有关规定。 3.1.2 砌筑蒸压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 块、石膏砌块墙体时,宜采用专用砌筑砂浆。 3.1.3 有机材料制成的墙体材料产品说明书中应标注其使用年限。 3.1.4 墙体不应采用非蒸压硅酸盐砖砌块及非蒸压加气混 凝土制品。 3.1.5 应用氯氧镁墙材制品时应进行吸潮返卤、翘曲变形及耐 水性试验,并应在其试验指标满足使用要求后用于工程。 3.2 块 体 材 料 3.2.1 块体材料的外形尺寸除应符合建筑模数要求外,尚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非烧结含孔块材的孔洞率、壁及肋厚度等应符合表 3.2.1的要求; 2 承重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不应大于35; 3 承重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孔型,应保证其砌筑 时上下皮砌块的孔与孔相对;多孔砖及自承重单排孔小砌块的孔 型宜采用半盲孔; 4 表3.2.1 非烧结含孔块材的孔洞率、壁及肋厚度要求 块体材料类型及用途 孔洞率 最小外壁 mm 最小肋厚 {mm 其他要求 含孔砖 用于承重墙 ≤35 15 15 孔的长度与宽 度比应小于2 用于自承重墙 一 10 10 一 砌块 用于承重墙 ≤47 30 25 孔的圆角半径 不应小于20mm 用于自承重墙 一 15 15 一 注1 承重墙体的混凝土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铺浆面。当孔的长度与宽度比不 小于2时,外壁的厚度不应小于18mm; 当孔的长度与宽度比小于2时, 壁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 2 承重含孔块材,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不得设孔,中肋厚度不宜小于20mm。 4 薄灰缝砌体结构的块体材料,其块型外观几何尺寸误差 不应超过1.0mm; 5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长度尺寸应为负误差,其值不应大 于5.0 mm; 6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应有未切割面,其切割面不应有 切割附着屑; 7 夹心复合砌块的二肢块体之间应有拉结。 3.2.2 块体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产品标准除应给出抗压强度等级外,尚应给出其变异系 数的限值; 2 承重砖的折压比不应小于表3.2.2-1的要求; 表3.2.2-1 承重砖的折压比 砖种类 高度 {mm 砖强度等级 MU30 MU25 MU20 MU15 MU10 折 压 比 蒸压普通砖 53 0.16 0.18 0.20 0.25 一 多孔砖 90 0.21 0.23 0.24 0.27 0.32 注1蒸压普通砖包括蒸压灰砂实心砖和蒸压粉煤灰实心砖; 2 多孔砖包括烧结多孔砖和混凝土多孔砖。 5 6 7 3 蒸压加气混凝土劈压比不应小于表3.2.2-2的要求; 表3.2.2-2 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劈压比 强度等级 A3.5 A5.0 A7.5 劈压比 0.16 0.12 0.10 注蒸压加气混凝土劈压比为试件劈拉强度平均值与其抗压强度等级之比。 4 块体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3.2.2-3的规定; 表3.2.2-3 块体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 块体材料用途及类型 最低强 度等级 备 注 承重墙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 孔砖 MU10 用于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 时,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蒸压普通砖、混凝 土砖 MU15 普通、轻骨料混凝土 小型空心砌块 MU7.5 以粉煤灰做掺合料时.粉煤 灰的品质、取代水泥最大限址 和掺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 灰GB/T 1596、粉煤灰混凝 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和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 技术规程JGJ28的有关规定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A5.0 自承重墙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 心砌块 MU3.5 用于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 时 , 强 度 等 级 不 应 低 于 MU5.0。全烧结陶粒保温砌块 用于内墙,其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MU2 . 5、密度不应大于 800kg/m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A2.5 用于外墙时,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A3.5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 块、石膏砌块 MU3.5 用于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 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5.0 注1 防潮层以下应采用实心砖或预先将孔灌实的多孔砖空心砌块; 2 水平孔块体材料不得用于承重砌体。 3.2.3 块体材料物理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材料标准应给出吸水率和干燥收缩率限值; 2 碳化系数不应小于0.85; 3 软化系数不应小于0.85; 4 抗冻性能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表3.2.3 块体材料抗冻性能 适用条件 抗冻指标 质量损失 强度损失 夏热冬暖地区 F15 ≤5 ≤25 夏热冬冷地区 F25 寒冷地区 F35 严寒地区 F50 注F15、F25、F35、F50分别指冻融循环15次、25次、35次、50次。 5 线膨胀系数不宜大于1.010-5/℃。 3.3 板 材 3.3.1 各类骨架隔墙覆面平板的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1.0mm。 3.3.2 预制隔墙板的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2.0mm, 厚度偏差不 应超过1.0mm。 3.3.3 安装各类预制隔墙板的金属拉结件应进行防锈蚀处理。 3.3.4 骨架隔墙覆面平板的断裂荷载抗折强度应在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规定的基础上提高20。 3.3.5 预制隔墙板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墙板弯曲产生的横向最大挠度应小于允许挠度,且板表 面不应开裂;允许挠度应为受弯试件支座间距离的1/250; 2 墙板抗冲击次数不应少于5次; 3 墙板单点吊挂力不应小于1000N。 3.3.6 预制隔墙板材物理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墙板应满足相应的建筑热工、隔声及防火要求; 2 安装时板的质量含水率不应大于10。 3.3.7 预制外墙板的构造设计应进行单块板抗风、墙板与主体 结构的连接构造及部件耐久性设计。 3.4 砂浆、灌孔混凝土 3.4.1 设计有抗冻性要求的墙体时,砂浆应进行冻融试验,其 抗冻性能应与墙体块材相同。 3.4.2 专用砌筑砂浆和预拌抹灰砂浆,应有抗压强度、抗折强 度、粘结强度、收缩率、碳化系数、软化系数等指标要求。 3.4.3 专用砌筑砂浆应编制材料标准及应用技术标准。 3.4.4 砌筑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普通砖砌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0, 蒸压加 气混凝土砌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a5.0 。 混凝土砌块 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b5.0, 蒸压普通砖砌筑砂浆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s5.0; 2 室内地坪以下及潮湿环境,应为水泥砂浆、预拌砂浆或 专用砌筑砂浆,普通砖砌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 混凝土砌块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b10, 蒸压普通 砖砌筑砂浆不应低于Ms10; 3 掺有引气剂的砌筑砂浆,其引气量不应大于20; 4 水泥砂浆的最低水泥用量不应小于200kg/m; 5 水泥砂浆密度不应小于1900kg/m, 水泥混合砂浆密度 不应小于1800kg/m。 3.4.5 抹灰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关应用标准应给出抹灰砂浆的抗压强度等级及粘结强 度最低限值和收缩率指标; 2 内墙抹灰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M5.0, 粘结强度不 应小于0.15MPa; 3 外墙抹灰砂浆宜采用防裂砂浆;采暖地区砂浆强度等级 不应小于M10, 非采暖地区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 蒸压 加气混凝土砂浆强度等级宜为Ma5.0; 4 地下室及潮湿环境应采用具有防水性能的水泥砂浆或预 8 拌防水砂浆; 5 墙体宜采用薄层抹灰砂浆。 3.4.6 灌孔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强度等级不应小于块材强度等级的1.5倍; 2 设计有抗冻性要求的墙体,灌孔混凝土应根据使用条件 和设计要求进行冻融试验; 3 坍落度不宜小于180mm, 泌水率不宜大于3.0,3d 龄 期的膨胀率不应小于0.025,且不应大于0.50,并应具有良 好的粘结性。 3.5 保温、连接及其他材料 3.5.1 墙体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浆体保温材料不宜单独用于严寒及寒冷地区除加气混凝 土墙体以外的建筑外墙内、外保温; 2 墙体内、外保温材料的干密度应符合表3.5.1的规定; 表3.5.1 墙体内、外保温材料的干密度 材料 名称 模塑 聚苯 板 挤塑 聚苯 板 聚苯 颗粒 保温 浆料 聚氨 酯硬 泡板 无机 保温 砂浆 玻璃 棉板 岩棉 及矿 棉毡 岩棉 及矿 渣棉 板 蒸压 加气 混凝 土砌 块 陶粒 混凝 土小 型空 心砌 块 泡沫 玻璃 保温 板 干密度 kg/m 18 22 25 32 180 250 35 45 250 350 32 48 60 100 80 150 500 600 600 800 150 180 3 不得采用掺有无机掺合料的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 4 当相对变形为10时,模塑聚苯板和挤塑聚苯板的压缩 强度分别不应小于0.10MPa 和0.20MPa; 墙体外保温的挤塑聚 苯板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20MPa; 5 胶粉模塑聚苯板颗粒保温浆料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9 0.20MPa, 无机保温砂浆压缩强度不应小于0.40MPa, 浆料养 护不得少于28d; 6 墙体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的有关规定; 7 聚苯板的氧指数及出厂前的尺寸稳定性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 10801.1和绝热 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GB/T 10801.2 的有关规定; 8 进场保温材料应有永久性标识,并应标明产品类型、规 格及型号,产品说明书应注明产品燃烧性能级别和使用寿命 期限。 3.5.2 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金属连接部件应进行防腐蚀处理或采用不锈钢连接件; 2 连接部件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 外保温系统JG 149 的技术性能指标要求。其产品说明书应注 明材料使用寿命期限,不得采用再生材料制品。 3.5.3 其他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嵌缝腻子、硅酮密封胶及防水材料的产品说明书中应有 耐候性指标; 2 玻璃纤维网格布应具有耐碱性能; 3 外保温墙体所采用的饰面涂料应具有防水透气性。 10 4 建筑及建筑节能设计 4.1 建 筑 设 计 4.1.1 建筑设计应根据当地墙体材料的种类及质量状况选择质量 可靠、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材料,并应有与之相配套的应用技术。 4.1.2 砌块类墙体应与其他专业配合进行排块设计。 4.1.3 外保温底层外墙、阳角、门窗洞口等易受碰撞的墙体部 位应采取加强措施。 4.1.4 外墙洞口、有防水要求房间的墙体应采取防渗和防漏措施。 4.1.5 保温材料上粘贴面砖时,应有材料要求、构造措施、施 工工法及饰面瓷砖与基层拉拔试验依据。 4.1.6 夹心保温复合墙的外叶墙上不得直接吊挂重物及承托悬 挑构件。 4.1.7 采用的墙体材料的核素限量不得超出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6566 的有关规定。 4.1.8 建筑设计不得采用含有石棉纤维、未经防腐和防虫蛀处 理的植物纤维墙体材料。 4.1.9 墙体设计应根据材料特性和构造特点进行相应的防火、 隔声及防水设计。 4.2 建筑节能设计 4.2.1 墙体节能设计应符合当地节能建筑设计要求。 4.2.2 建筑外墙可根据不同气候分区、墙体材料与施工条件, 采用外保温复合墙、内保温复合墙、夹心保温复合墙或单一材料 保温墙系统。 4.2.3 新型节能保温墙体应进行原型系统试验。 4.2.4 建筑设计文件应注明外保温体系中保温材料的设计使用 11 年 限 。 4.2.5 保温复合墙体设计的技术文件应注明保温系统使用期间 的维护及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的更换措施。 4.2.6 外保温复合墙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饰面层应选用防水透气性材料或作透气性构造处理; 2 浆体材料保温层设计厚度不得大于50mm; 3 外保温系统应根据不同气候分区的要求进行耐候性试验; 4 外墙体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4.2.7 内保温复合墙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温材料应选用非污染、不燃、难燃且燃后不产生有害 气体的材料; 2 外部墙体应选用蒸汽渗透阻较小的材料或设有排湿构造, 外饰面涂料应具有防水透气性; 3 保温材料应做防护面层,当需在墙上悬挂重物时,其挂 件的预埋件应固定于基层墙体内; 4 不满足梁、柱等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时,应对内表 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的热桥部位采取保温措施。 4.2.8 夹心保温复合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不同气候分区、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选择夹心墙 的保温材料,并确定其构造和厚度; 2 夹心保温材料应为低吸水率材料; 3 外叶墙及饰面应具有防水透气性; 4 寒冷及严寒地区,保温层与外叶墙间应设置空气间层, 其间距宜为20mm, 且应在楼层处采取排湿构造措施; 5 多层及高层建筑的夹心墙,其外叶墙应由每层楼板托挑, 外露托挑构件应采取外保温措施。 4.2.9 单一材料保温墙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墙体设计应满足结构功能的要求; 2 外墙饰面应采用防水透气性材料; 3 应对梁、柱等热桥部位进行保温处理。 12 5 结 构 设 计 5.1 设 计 原 则 5.1.1 砌体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 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并应采用分项系数的 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5.1.2 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 计统一标准GB50068 的有关规定划分。 5.1.3 砌体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并应满足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和耐久性的要求。 5.1.4 砌体结构设计时,应分别对墙体结构进行使用阶段和施 工阶段作用效应分析,并确定其最不利组合。 5.1.5 砌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 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的有关规定确定。 5.2 结构体系及分析方法 5.2.1 砌体结构宜采用横墙或纵横墙混合承重体系,横墙平面 内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贯 通,且应保持墙段截面相近。 5.2.2 结构分析所需的计算模型、作用的取值、材料性能指标、 几何参数等应符合结构的实际状况,并应具有相应的构造措施。 5.2.3 结构分析所采用的基本假定和必要的简化计算,应有可 靠的理论和充分的试验研究依据。 5.2.4 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再用 于工程设计。 5.2.5 结构静力分析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房屋横纵墙间距及楼屋盖类别确定砌体 13 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与计算简图; 2 各类砌体房屋宜采用刚性方案。 5.2.6 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宜采用底部剪力法; 2 高层砌体结构房屋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 法或静力非线性分析法。 5.3 砌体计算指标 5.3.1 砌体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砌体各项计算指标应根据本规范研究性试验要求及数理 统计方法确定; 2 砌体强度标准值的保证率不应小于95; 3 砌体强度设计值应按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分项系数计算 确定,施工等级为B 级时,材料分项系数不应小于1 .6;施工等 级 为A 级时,材料分项系数不应小于1.5; 4 当遇有砌体构件计算截面面积过小、非对孔砌筑的单排 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等不利情况时,砌体强度设计值应根 据试验结果予以折减; 5 砌体的弹性模量、剪变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干 燥收缩率、徐变系数、摩擦系数及砌体重度等,应根据试验研究 确定。 5.3.2 验算施工阶段的砌体构件时,砌体强度设计值可提 高10。 5.4 构件静力设计基本要点 5.4.1 块体材料应用技术标准应根据不同作用效应及块体材料 固有特性,给出构件相应承载力计算方法及相应的构造要求。 5.4.2 夹心保温复合墙应进行抗风设计。 5.4.3 外墙板应进行抗风及连接设计,板材与主体结构应柔性 连接。 14 5.5 结构抗震设计基本要点 5.5.1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块体材料的固有特性,确定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 总高度、承重房屋的层高、总高度和总宽度的最大比值、最小抗 震墙厚度和抗震墙间距及墙段局部尺寸的限值; 2 应根据砌体的抗震性能,确定墙体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和 相应的构造措施; 3 应根据块体材料的固有特性,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提 高结构的延性和整体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