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塘新区明海北路、海创路及围垦南路(新泓口围区段)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海创路、海 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公示稿 二〇二三年八月 项目基本情况表 项目名称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 项目地址 浙 江省 宁 波市 镇 海区 项目性质 公益性 √ 经营性 用海面积 7.1988公顷 投资金额 63587万 用海期限 40年 预计就业人数 占用岸线 总长度 0m 邻近土地平均价格 1235.5万元/公 顷 自然岸线 预计拉动区域经济产值 人工岸线 填海成本 309万元/公顷 其他岸线 海域使用类型 用海方式 面积公顷 具体用途 建设填海造地 0.6025 道路 建设填海造地 2.7308 道路 建设填海造地 1.7450 道路 建设填海造地 0.0079 道路 建设填海造地 1.7911 道路 建设填海造地 0.3215 道路 摘 要 1、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1用海位置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选址位于 泥螺山围区内。泥螺山围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自然资办函[2023]407 号已获自然资源部备案。 2用海内容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包含3 条道路。海创路北起海龙路北段已确权,东至海龙路东段规划,全长约 3.190km, 标准横断面宽24m, 包含桥梁一座。海凤路西起滨海东路,东至海龙 路,全长约2.09km, 标准横断面宽24m, 包含桥梁二座。海蓝路西起海创路, 东至海龙路,全长约0.963km, 标准横断面宽18m, 包含桥梁一座。三条道路均 为城市支路,同步实施排水、交通安全设施、照明、绿化等辅助工程。 3用海需求 用海类型交通运输用海编码3路桥用海编码34; 用海方式填海造地编码1 建设填海造地编码13; 用海面积7.1988公顷; 用海期限40年。 2、用海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建设的需要,是促进镇海片区经济 发展的需要。项目所在的围区的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已完成自然资源部 备案。本项目作为该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 一方面是对存量围填海的有效利用、 加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进程,另一方面其建设有利于落实城市规划、完善 区域路网结构建设,保障该区域后续各类项目的开工建设,带动周边存量围填海 使用。综上所述,本项目用海是必要的。 3、规划符合性 根据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项目属于杭州湾工业与城 镇用海区代码 A3-1 。 本项目将建设市政道路工程,对于保障工业城镇发展 I 具有重要意义,在落实评估报告和生态修复方案的基础上,本项目建设符合“杭 州湾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各项海域管理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本项目建设符合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三区三线”划定成 果 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6-2020年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 发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泥螺山围垦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 本项目建设符合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及自 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备案意 见的函。 4、 占用岸线情况 项目不占用岸线。 5、利益相关者协调情况 本项目建设可能对泥螺山围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泥螺山围区东堤、**变电站 **送出工程、**输变电工程、**送出工程、**配套工程管道廊桥、**产业集 聚项目等用海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项目宗海界定需做好与周边相关工程的权属衔接工作,同时安排好施工时 序,避免交叉施工,在划定的范围内实施,做好施工协调工作、营运期管理工作, 采取必要的相关安全保护措施。本项目建设单位已取得各利益相关单位同意意见。 6、资源生态影响性及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1生态评估 项目用海位于泥螺山围区内,引用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 目生态评估报告中围区对海域水动力、冲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论 工程主要占用原有潮间带滩涂,造成堤线附近边滩的淤积,对外围影响甚微; 工程占用人工岸线,工程的建设增加了一定的岸线资源,不会造成岸线侵蚀,不 会影响通航安全。根据2022年实测水下地形及历史地形数据分析,由于海堤外 侧属淤涨型海涂,新泓口及泥螺山工程完工后,在无新建工程影响的情况下,冲 淤量小。受杭甬高速复线建设的影响,围区东堤外侧与高速间区域呈现显著的淤 积态势,高速外侧海域冲淤变化较小,局部有所冲刷。 工程主要造成围区内的生物掩埋,对围区外生态环境没有显著的影响,长期 运行以来海域环境和生态系统逐步稳定和平衡。工程对周边的生态保护红线没有 Ⅱ 明显影响,且没有珍稀濒危海洋生物栖息环境。工程所在海域符合该区域海洋功 能区划的管控要求。 2资源影响分析 项目用海面积为7.1988公顷,存量围填海造成的滩涂资源减少7.1988公顷, 后续建设不会对滩涂资源造成损失。 道路所在的历史围填海工程实施直接占用部分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栖息 地,使这部分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直接灭亡;围填海工程范围水域内的浮游生 物、渔业资源也失去生存栖息地,导致该范围内的浮游生物、渔业资源损失,这 些影响是不可逆的。 本报告引用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估算 结果,并根据项目用海面积与泥螺山围区面积的占比,计算项目造成的海洋生物 资源损失得到造成鱼卵、仔鱼、游泳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潮间带生物、 底栖生物一次性生物损失量分别为4.5910个、2.3010⁴尾、0.66kg、 3.7910l⁰cells、3.56107个、1.1t 、6.66kg 。造成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害总额约为 40.8万元。 3生态影响分析 本项目位于泥螺山围区内。围区内建设不会影响外侧水动力、冲淤、生态环 境。施工期、运营期做好相应环保措施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项 目建设对外侧海域水体环境和沉积物环境影响基本无影响。 道路工程用海占用的历史围填海区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 17.17万元/年。 4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本项目位于泥螺山围区内,作为区域围填海工程的一部分,围填海工程已与 整体工程同步实施,项目生态修复措施已纳入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 填海项目生态修复方案。 本项目道路需占用部分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 方案划定的生态修复空间。 根据该区域控规和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泥螺山围区拟新建海创路河、海蓝河 和海凤河等生态空间,这些拟建河道面积较大,可置换围区内其他工程占用生态 修复方案中拟建的生态空间,不影响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面积、 Ⅲ 质量。 7、项目选址合理性 本项目选址于泥螺山口围区内,现状已成陆,属于历史围填海区域,非新增 围填海。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 国发 201824号,泥螺山区域围填海项目纳入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清单,已完成 生态评估报告和生态修复方案,处理方案已获自然资源部备案。本项目是处理方 案开发利用计划中的“道路”项目,作为该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开发的保 障,其实施有利于加快推进泥螺山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进程。 根据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泥螺山围垦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项目规 划的用地性质为道路,项目选址与控规相符合,与泥螺山围区处理方案开发利用 计划相符合。项目选址与所在区域的区位、社会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条件 相适宜,与周边其他用海活动相适宜,不存在潜在的、重大的安全和环境风险。 因此,本项目用海选址合理。 8、项目平面布置合理性 本项目道路布置按照区域总规、控规、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等要求 确定道路性质、等级、设计速度等,之后根据道路设计规范确定道路宽度、与工 业用地的连接道路,道路宽度在满足车辆、行人通行顺畅、安全的情况下,尽可 能减小用海范围。 本项目在围涂区内,在成陆区建设道路工程,对围涂区外海域水动力和冲淤 环境无影响,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产生的污染物均按环保规定收集处理,不直接 排海,对外侧海域生态环境无影响。项目布置与周边其他用海活动相适宜。总的 来说,本项目平面布置合理。 9、项目用海方式合理性 本项目在泥螺山围区的成陆区内采用填海造地的用海方式建设道路,对外侧 海域海洋水动力和冲淤环境、海洋生态环境无的影响,整个泥螺山围区已编制生 态修复方案,各项修复工程已开展,本项目建设的道路工程符合所在区域的主导 功能,有利于减小对海域自然属性的影响,因此,本项目用海方式是合理的。 10、 项目用海面积合理性 本项目位于泥螺山围区内,为该区域的城市支路,以生产性交通为主,实现 片区对外交通便捷,对内交通接驳转换合理。本项目定位、性质、功能、选址、 IV 布置根据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泥螺山围垦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宁波市镇 海区泥螺山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确定,用海选址、布置合理,与周边 已建、拟建、规划道路相衔接,呈南北或东西向直线布置,长度无法再减小。道 路宽度、横断面布置等符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等相关行 业规范要求,根据本项目道路通行车辆性质,增加机动车道宽度,同时减小路侧 带人行道、设施带、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以保证交通安全。本项目道路总宽 度已是规范要求的最小宽度,无法再减小。 项目用海面积界定和量算科学合理,与周边已确权或规划项目范围无重叠、 交叉情况,界址点量算符合海籍调查规范的要求,项目用海面积合理。因此, 本项目用海面积合理。 11、 项目用海期限合理性 本项目为镇海区泥螺山围区的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属于公益事业用海,前期 填海工程建设量大,建设投资大。因此,本项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 理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用海最高年限40年申请用海期限是合理的。 根据上述各项海域使用可行性分析结论,项目用海可行。 V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目录 摘 要 I 1 概 况 1 1.1 论证工作由来 1 1.2 论证工作等级及范围 2 1.2.1 论证工作等级 2 1.2.2 论证范围 2 1.3 论证重点 3 2 项 目 用 海 基 本 情 况 4 2.1 项目所在围区现状 4 2.2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 4 2.2.1 项目位置与概况 4 2.2.2 建设内容 6 2.3 工程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7 2.3.1 道路工程 7 2.3.2 桥梁工程 7 2.3.3 其他工程 7 2.4 施 工 方 案 8 2.5 项目用海需求 9 2.6 项目用海必要性 10 2.6.1 建设必要性 10 2.6.2 用海必要性 11 3 项 目 海 域 概 况 12 3.1 海洋资源概况 12 3.2 海洋生态概况 12 3.2.1 气候气象 12 3.2.2 海洋水文 13 3.2.3 地形地貌地震 14 3.2.4 工程地质14 3.2.5 海洋生态 14 4 用 海 资 源 环 境 影 响 分 析 17 4.1 项目所在围区生态评估 17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4.2 项目用海资源影响分析 17 4.2.1 岸线滩涂资源损失量 17 4.2.2 生物资源损失量 18 4.3 生态影响分析 18 5 海 域 开 发 利 用 协 调 分 析 20 5.1 开发利用现状 20 5.1.1 社会经济概况 20 5.1.2 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20 5.2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 20 5.2.1 对泥螺山围区及围区内项目的影响分析 20 5.2.2 对新泓口围区的影响 23 5.2.3 对围区外其他项目的影响 24 5.3 利益相关者界定 24 5.4 相关利益协调分析 24 5.4.1 利益相关者 24 5.4.2 协调部门 25 6 国 土 空 间 规 划 符 合 性 分 析 26 6.1 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26 6.2 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26 6.2.1 与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分析 26 6.2.2 与浙江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符合性分析 26 6.2.3 与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6-2020年符合性分析 26 6.2.4 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符合性分析 27 6.2.5 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泥螺山围垦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符合性分析 27 6.3 与政策符合性分析 27 6.3.1 与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符合性分析 27 6.3.2 与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备 案意见的函符合性分析 28 7 项 目 用 海 合 理 性 分 析 29 7.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 29 7.2 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29 7.3 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 29 7.4 占用岸线合理性分析 30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7.5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30 7.5.1 用海界址界定和面积量算 30 7.5.2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32 7.6 期限合理性分析 33 8 生 态 用 海 对 策 措 施 43 8.1 生态用海对策措施 43 8.1.1 生态保护对策 43 8.1.2 生态跟踪监测 43 8.2 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45 9 结 论 46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概况 1.1论证工作由来 1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 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位于宁波平原的东北部,杭州湾南岸出海口,距镇海 区城区约6~8km, 包括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工程和新泓口围垦工程两个围填海 项目。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围填海总面积为1286.44公顷,围堤总长10565m。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 国发〔201824 号、 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关要求的通知 自 然资规〔2018〕7号等文件,历史遗留围填海需开展生态评估和生态保护修复方案 编制,完成具体处理方案编制上报,并在此基础上办理用海手续。2018年12月,宁 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镇海分局组织编制的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 告和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方案通过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 家评审,并报送至自然资源部。 2022年,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镇海分局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围 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指南试行〉等技术指南的通知 自然资办发〔2018〕36号 要求,结合镇海区“两线区域”中的“未批围而未填”图斑情况,针对宁波市镇海片区 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补充介绍“未批围而未填”图斑情况,并采用2022年实测 水下地形数据和2021年海洋生态调查资料进行数据比对验证,组织编制了宁波市 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和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 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方案,并于2022年4月15日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 审。 2泥螺山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 根据2018年围填海现状调查结果和最新海岸线修测成果,镇海区泥螺山围区即 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工程围填海区,以下简称泥螺山围区中365.6391公顷已办 理用海手续海堤、公益性道路、**电厂等项目。纳入处理方案面积404.5499 公顷,包括历史围填海遗留问题中“未批已填”22.4001公顷、“两线区域”中“未批围而 未填”382.1498公顷。2023年2月镇海区人民政府编制完成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围 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并上报自然资源部,2023年3月6日该处理方案取得 自然资源部复函。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3论证工作由来 为完善片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加快泥螺山围区的开发建设,宁波市中浦石化投 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开展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 路工程,项目于2023年5月完成立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属于国家所有,为了保证海洋资 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相关产业活动的协调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 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建设单位应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海域使用权,同时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等文件。根据关于印发〈用海审批目录〉 的通知 浙海渔发〔2017〕3号,项目属于“十三、”公路交通设施用海1.公 路线路、桥梁、交叉工程、隧道和渡口,可以通过用海审批的方式申请获得海域使用 权。 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开展对道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之后成 立了项目组,编制完成了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 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公示稿,现呈送相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公示 并组织专家评审,为用海手续办理提供科学依据。 1.2论证工作等级及范围 1.2.1 论证工作等级 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GB/T42361-2023, 用海方式为“填海造地” 的,在所有海域实行一级论证。项目用海方式为建设填海造地,用海面积约为7.2公 顷,位于镇海灰鳖洋海域,实行一级论证。 1.2.2论证范围 依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GB/T42361-2023 中的规定论证范围确定应 依据项目用海情况、所在海域特征及周边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等确定,应覆盖项目可能 影响到的全部区域。 一般情况下,论证范围以项目外缘线为起点进行划定, 一级论证 向外扩15km。本次论证范围按照泥螺山围区外扩15km, 论证范围面积约495km。 2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图1.2-1 论证范围图 1.3论证重点 本项目的论证的重点内容为 1项目用海必要性分析; 2项目选址线合理性分析; 3用海面积合理性; 4海域开发利用协调性。 3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2.1项目所在围区现状 本节引自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相关内容。 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规划项目用海总面积约789.35公顷,海堤总长约为 3694m。 主要建设内容有海堤3694m, 交通隔堤2435m, 抛石丁坝427m。 围涂所在岸线为人工岸线,工程占用大陆岸线长约3482m。 工程2011年4月10 日开工,2014年9月22日完工。 围区内现状总体呈西高东低。靠近西侧已填成陆,部分已转为土地,靠近东侧围 而未填。 2.2用海项目建设内容 2.2.1项目位置与概况 项目名称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 项目性质新建、公益性。 建设单位宁波市中浦石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地理位置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包括新泓口围区和泥螺山围区位于宁 波平原的东北部,灰鳖洋海域。 拟建项目用海位于泥螺山围区内,具体地理位置详见图2.2-1。 4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图2.2-1项目地理位置图 5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中 2.2.2建设内容 1工程概况 工程内容海创路北起海龙路北段已确权,东至海龙路东段规划,全长 约3.190km, 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建设标准为城市支路,标准横断面宽24m, 包 含桥梁一座。海凤路西起滨海东路,东至海龙路,全长约2.09km, 设计车速40公里/ 小时,建设标准为城市支路,标准横断面宽24m, 包含桥梁二座。海蓝路西起海创路, 东至海龙路,全长约0.963km, 设计车速30公里/小时,建设标准为城市支路,标准 横断面宽18m, 包含桥梁一座。投资金额63587万元。 2海域现状 道路选址位于泥螺山围区内,道路穿越部分区域已换发土地证或完成土地收储, 部分区域属于海域管理。 土地证 土地证 土地证 土地证 国有收储 国有收储 100米 119,536 道路红线 国土管理 海域确权 图2.2-2 道路建设范围及确权范围 6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3工程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道路平面布置根据道路的功能、等级、性质、道路的现状及控制条件,合理选用 技术标准进行道路平面布置。道路中心线根据规划道路中心线进行设计。 海创路北起海龙路北段已确权,东至海龙路东段规划,全长约3.190km, 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建设标准为城市支路,标准横断面宽24m, 包含桥梁一座。 海凤路西起滨海东路,东至海龙路,全长约2.09km, 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建 设标准为城市支路,标准横断面宽24m, 包含桥梁二座。 海蓝路西起海创路,东至海龙路,全长约0.963km, 设计车速30公里/小时,建 设标准为城市支路,标准横断面宽18m, 包含桥梁一座。 总平面图见图2.3-1。 2.3.1道路工程 本工程车行道上面层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24米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为4m 人非混行道8m 机动车道8m 机动车道4m 人 非混行道。 18m 宽道路断面布置为4m 人非混行道5m 机动车道5m 机动车道4m 人非 混行道。 2.3.2桥梁工程 本工程共新建桥梁4座。1号桥跨海凤河,桥梁跨径布置为83108m, 总 跨径为46m 的简支梁桥; 2号桥跨海创河,桥梁跨径布置为101610m, 总跨36m 的三跨简支梁桥,; 3 号桥跨护塘河,桥梁跨径布置为8168m, 总跨32m 的三跨简支梁桥; 4号桥跨海创河,桥梁跨径布置为38m, 总跨径为24m 的简支梁桥。 2.3.3其他工程 道路两侧下方布置各类市政管线。道路全线路面设交通标线,设置交通标志,管 制和引导交通。 7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N 数 4 海凤路 海创路 海凤路 海蓝路 海创路 泥螺山北侧围区 海创路 新泓口围区 本项目建设范围 本项目确权范围 新修测岸线 图2.3-1 总平面图 2.4施工方案 1围涂工程施工方案回顾性介绍 项目所在围区已经完成围涂施工。围填海采用常规施工方法。 2道路工程施工工艺 8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①路基填筑 ③基层施工 ④沥青路面施工 3桥梁工程施工工艺 ①桩基施工 ②下部墩台施工 ③盖梁施工 ④上部结构施工 4土石方平衡 目前围区内采用真空预压的形式进行场地平整后,再开展道路地基建设。项目施 工整体生产挖方土方5.6万方,需要填方石方22.5万方。多余土方可用于区域场地平 整,石方从**有限公司下属矿业公司采购,土石方经现状海呈路运送至施工区。 5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和施工时间 平均每日需工人约50人,高峰期需工人约100人。 本项目主要机械施工设备均为常规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自卸汽车、推土机等。 工程建设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及完建期。根据工可 报告,本项目施工期约16个月。 2.5项目用海需求 1项目申请用海面积 用海面积7.1988公顷。 2项目申请用海类型与用海方式 用海类型交通运输用海编码3 路桥用海编码34;用海方式填海 造地编码1 建设填海造地编码13 3项目申请用海期限 申请用海期限为40年。 4占用岸线情况 根据2019年修测岸线,项目位于已建围涂区内,不占用也不形成新的岸线。 9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6项目用海必要性 2.6.1 建设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建设的需要 项目所在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为宁波化学工业区,1997年11月,经宁 波市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3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12 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定名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区域建设道路先行,本项目道路作为区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以服务围 垦区域生产工作为主,促进道路交通系统与规划工业用地的有效结合,实现片区对外 交通便捷,对内交通接驳转换合理,形成集安全、便捷、高效、经济于一体的交通体 系,其建设落地能切实保障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需求。 2项目建设是促进镇海片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拓展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泥螺山围垦区域、新 泓口围垦区域等石化区拓展区域应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以多元化原料加工为补 充,重点发展以有机原料和化工新材料为主体、以高端精细化学品为特色的全产品链, 其中泥螺山围垦区一期主要布局轻烃综合利用区和新材料产业园;加快现有企业改造 升级和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将宁波石化区打造为规模优势突出、技术水平领先、资源 循环利用、绿色安全智能、产业生态完善的高质量化工园区。 项目建成投用后,将畅通园区内部各片区之间的联系,强化园区的对外联系,对 园区招商引资、片区产业项目落地等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交通建设则对土地利用 有导向作用,本工程的建设是沿线土地、海域资源使用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对促 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本项目是对国土空间规划落地的积极响应 根据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泥螺山围垦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的实施符 合石化区建设布局的规划,完善了区域路网,提高了道路路网密度。未来几年,依托 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滨海产业引擎,建立一个与石化区发展 相适应,促进石化产业基地与道路交通有效结合,实现内外快速交通集散,提高区域 可达性,构筑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石化区交通体系,支撑石化产业基地 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符合总体规划和片区控规,是对国土空间规划落地的积极响应。 综上,项目道路作为基础配套设施,其建设势在必行。 10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6.2用海必要性 随着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迅猛,现有的存量土地不能满足当地用地 需求。城镇建设用地尚在逐年增加,快速发展的经济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却与日俱增, 人多地少矛盾日趋严重,土地已经是当地的稀缺资源。在山地丘陵盆地区块不太现实, 而岛屿区块交通不便。现有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工业建设的需求,只能利用丰富的滩 涂资源,采用填海造地的方式增加建设用地。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建设用地,存量围填海的 利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地矛盾。项目所在的泥螺山围区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围填 海,其生态评估报告和生态修复方案已通过了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处 理方案完成备案。本项目作为该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 一方面是对存量围填海的有效 利用、加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进程,另一方面其建设有利于落实城市规划、完 善区域路网结构建设,保障该区域后续各类项目的开工建设,带动周边存量围填海使 用。 综上所述,本项目用海是必要的。 11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3项目海域概况 3.1海洋资源概况 周边海域主要有岸线资源、港口资源、航道资源、渔业资源、滩涂资源、旅游资 源等。 3.2 海洋生态概况 3.2.1 气候气象 本项目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春季温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盛 行东南风,秋季先湿后干,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因受冷暖空气交替的影响, 本区天气变化较复杂,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3.2.1.1 气温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温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和杭州湾海水调节,冬暖夏凉, 气候温暖湿润。根据镇海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6.3℃,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 最高,为28.1℃,1月份最低,为4.1℃,历年极端最高温度38.7℃,极端最低温度-8.8℃。 3.2.1.2 降水与蒸发 本区域雨量充沛。全年降水可分为三期,从4月15日至7月15日是梅雨期;7 月16日至10月15日为台汛期;10月16日至次年4月14日为非汛期。各期气候特 征显著不同,梅雨期,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温暖空气与北方空气相遇,静止 锋在本地区徘徊,形成连续阴雨天气;台汛期,冷空气衰退,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台风袭击频繁,每当台风过境或受边缘影响时,夹带大量水气,往往形成强烈的台风 暴雨;非汛期,本地区受冷高压控制,天气稳定少雨,仅当北方冷空气南下时,伴有 雨雪。 3.2.1.3 风况 镇海区地处亚热带,平时多吹季风,根据该站多年统计资料,风速为4.80m/s, 历年平均风速最大月为1月份,最小月为7月份。每年11月至翌年2月为偏北风, 且多为北风,4~7月为偏南风,79月是台风活动频繁的季节,其中以8~9月份为 最多。主导风向 SE10.8。 3.2.1.4 气象灾害 12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镇海夏秋季节频遭热带气旋影响,台风是影响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根据不 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影响本区的台风有0004号“启德”、0008号“杰拉华”、0010号 “碧利斯”、0012号“派比安”、0014号“桑美”、0102号“飞燕”、0205号“威马逊”、0216 号“森拉克”、0407号“蒲公英”、0414号“云娜”、0421号“海马”、0428号“南玛都”、 0505号“海棠”、0509号“麦莎”、0515号“卡努”、0601号“珍珠”、0604号“碧利斯”、 0608号“桑美”、0709号“圣帕”、0713号“韦帕”、0716号“罗莎”、0808号“凤凰”、0815 号“蔷薇”、0908号“莫拉克”、1109号“梅花”、1209号“苏拉”、1211号“海葵”、1312 号“菲特”、1509号“灿鸿”,总计近三十次。在台风影响期间,经常发生强降雨、大风、 大潮等,由此而引发洪涝、风暴潮等灾害。 3.2.2 海洋水文 以下内容引自浙江省河海测绘院镇海炼化冬季水文测验技术报告。调查内容 包括潮位、潮流、含沙量、悬沙粒度、 底质粒度分析以及温、盐度等几个方面的内 容。 本次调查在新泓口围区东堤外侧海域布设新泓口和镇海外游山2个临时潮位 站,同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潮位观测,潮位观测间隔为每小时一次,在高、低潮位峰 谷附近每隔5分钟观测一次。并收集乍浦、大目涂、定海、岱山、芦潮港、沈家门 等6个长期潮位站同期观测资料。 在工程附近海域布设9个测站。各测站进行冬2018年12月~2019年1月一 季水文观测,连续观测约27小时,满足包含两涨两落的两个完整潮周期观测。 1潮位特征 从各潮位站的观测数据来看,最大潮差出现在乍浦站,为7.22m, 其次出现在芦 潮港,为5.22m; 最小潮差出现在岱山,为0.91m。 2实测潮流特征 工程水域潮流较为强劲。实测最大涨潮流为2.22m/s, 对应流向为352;最大落 潮流为2.26m/s, 对应流向为143。测区流速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布特性,总体上以表 层为最大,由面层向底层逐渐减小。实测最大流速随潮汛有着明显的变化规律,即大 潮期间,实测最大流速最大、中潮次之,小潮最小。 3含沙量调查结果 涨潮期间,测点最大含沙量为11.7kg/m, 最小含沙量为0.063kg/m 。落潮期间, 测点最大含沙量为11.1kg/m, 最小含沙量为0.032kg/m。 13 泥螺山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3.2.3 地形地貌地震 本项目所在的泥螺山围区外侧海堤已建设完成,围区内总体呈西高东低。靠近西 侧已填成陆,部分转为土地,靠近东侧围而未填。泥螺山围区除局部区域因土方暂时 堆放,高程较高,区域高程相对低。 3.2.4 工程地质 本区大地构造属新华夏巨型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北邻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 具体位于余姚一定海东西向复杂构造带。 引用宁波市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年6月编制的泥螺山片区配套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海创路、海凤路及海蓝路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根据室 内土工试验成果和勘探孔野外编录资料包括钻探取土试样孔,按地基土的分布, 埋深、土性和工程特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经综合分析,拟建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以 内可分为8个大层、18个亚层。 3.2.5 海洋生态 1调查概况 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于2020年5月、2020年11月在镇海区泥螺山和新泓口 围区周边海域进行海洋环境调查,共布设水质站位27个,沉积物站位18个,生物质 量站位17个。 2海洋水质 2020年春季,各站位水体中的无机氮均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评价因子均 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2020年秋季,各站位水体中的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含量均 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评价因子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3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