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公示稿)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项目基本情况表 项目名称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 项目地址 浙江 省 宁波 市 镇海 区 项目性质 公益性 √ 经营性 用海面积 4.3866 ha 投资金额 8311 万元 用海期限 40 年 预计就业人数 / 人 占用岸线 总长度 2239 m 邻近土地平均价格 / 万元/ha 自然岸线 0 m 预计拉动区域经济产值 / 万元 人工岸线 2239 m 填海成本 / 万元/ha 其他岸线 0 m 海域使用类型 特殊用海-海岸防护工程用海 新增岸线 0 m 用海方式 面积 具体用途 非透水构筑物 4.3866 ha 海塘 注邻近土地平均价格是指用海项目周边土地的价格平均值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摘要 1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 项目性质公益性 建设内容本工程位于镇海港区北侧,甬江口西侧,为现有海塘原址提标加固。加 固范围为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和围海造地工程围堤,工程堤线东起甬江出海口,西 至镇海电厂三号灰库堤,两段海堤中间两段海塘被游山一分为二。根据现场实测,两段 海塘分别长 520m 和 1740m ,全长 2260m。 用海类型“特殊用海 ”(一级类)“海岸防护工程用海 ”(二级类) 用海方式“构筑物 ”(一级用海方式)“非透水构筑物 ”(二级用海方式) 用海面积4.3866 公顷 用海期限40 年 2 、项目用海必要性 本项目海堤提标加固工程属于镇海港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根据产业结 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 年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的“水利 ”中的“江河湖海堤防 建设及河道治理工程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项目用海符合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 工程建设规划、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6-2020 年)等相关规划。项 目建设是提高镇海区防潮抗台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镇海港区实现 陆海统筹,科学规划海河联运发展的需要。 根据 2021 年出具的镇海港区海塘工程安全鉴定报告,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和围 海造地工程围堤评定为“二类塘 ”,防浪墙顶高程在原设计防潮标准(50 年一遇/100 年一遇)时局部不满足要求值,镇海港区海塘作为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规划中 的项目,防潮标准不满足 300 年一遇要求。本项目在现状海塘基础上进行提标加固,将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 50 年一遇防潮标准和围海造地工程围堤 100 年一遇防潮标准提 高至 300 年一遇,项目建成将实现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协同增效提高区域防潮能力,完 善区域防潮减灾体系,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次工程海堤施工需要用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相关法律 法规的要求,用海期限超过三个月的排他性用海,需办理海域使用权等相关手续。因此 本项目用海是必要的。 1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3 、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1)对水动力与冲淤环境的影响 工程影响的水动力和冲淤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非透水构筑物周边海域,非透水构筑 物直接建设处无潮流作用,工程实施后流速减小,非透水构筑物周边海域的流速总体呈 现减小趋势,海床最终以普遍淤积为主,周边海域达到冲淤平衡状态需要 56 年。 由于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不大,因此本项目建设对周边海域的流速影响不大,不会造 成大范围的水动力环境的变化。本项目涉海工程对工程周边海域的冲淤环境造成了一定 的影响,但影响范围较小,因此本项目拟建工程不会造成海域大范围的冲淤环境的变化。 (2)对水质和沉积物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 ; 围海造地工程围堤 KB0000KB1500 段抛石施工如不采用候潮施工可能扰动底泥,引起海域悬浮泥沙浓 度短暂升高。生活污水经收集后,送至附近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直接排海,对受纳 海域基本无影响。施工废水主要为钻孔灌注桩产生的泥浆水、建筑废水、冲洗废水。施 工单位应将各类废水收集入沉淀池,经沉淀后上清液可用于场地抑尘、机械冲洗、绿化 浇灌等。本项目海塘防洪防潮的水利基础设施,营运期无污废水产生。 海塘所在海域沉积物环境特征将完全消失,由构筑物替代。抛石施工引起的悬浮泥 沙来自项目周边海域,只是重新调整沉积物分布,未改变项目及周边海域沉积物的质量。 施工期产生的各类污废水均分类收集上岸处理,不直接排海,沉积物环境质量无影响。 营运期,本项目无污染物产生,对沉积物环境无影响。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海塘提升改造基本保持原规模和堤线布置形式不变,主要对海塘堤顶和背坡 进行加固 , 工程实施对潮间带生物产生的影响均较小 。 围海造地工程围堤 KB0000KB1500 段抛石施工引起的悬浮泥沙增量和扩散对海洋生物影响小。可见, 本项目实施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海域生态环境影响小,对所在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 结构、功能、过程等的影响也较小,相应的海洋供给、海洋调节、海洋文化、海洋支持 等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未损失。本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仅局限于工程区及周边很 小范围内,对整个杭州湾海域的生态系统无影响。 (4)对海洋资源的影响 镇海港区海塘提标加固范围为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和围海造地工程围堤,本次 2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海塘提升改造不改变海塘堤线布置,未增加现状涂面高程,未新增占用岸线。本工程海 堤使用人工岸线共 2239m。 本项目用海面积为 4.3866 公顷, 占用潮间带区域,造成的潮间带生物损失量为 732.56kg 。打桩施工悬浮物对成体生物、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等造成的损失量分别为 8.882kg 、4.944kg 和 1.29 105 个。 4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项目海域及其周边开发利用活动有滩涂围垦、排污口、排涝工程、海底管线、跨海 大桥、海底隧道、港口码头、船舶工业等。本项目海塘用海范围与 G9221 杭甬高速宁波 段三期工程威海路至柴桥段工程、宁波舟山港镇海港区通用散货码头和宁波-舟山港镇 海港区 17-20泊位液体化工码头用海项目权属重叠,需与 G9221 杭甬高速宁波段三期 工程威海路至柴桥段工程进行立体确权。为此,本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为浙江宁波****有 限公司和宁波****有限公司,利益相关部门为宁波市镇海区农业农村局,建设单位应取 得上述利益相关单位的书面支持意见,同意本项目建设和用海范围界定。 5 、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审查稿)和宁波市镇海区 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审查稿),项目用海所在区域在国土空间 用途分区规划图中为交通运输用海区。本项目主要是在现有海塘原址进行提标加固,工 程实施后可提升沿海防台御潮能力,保障港口作业、航运和航行安全。因此,项目建设 对交通运输基本功能基本无影响,属于民生配套设施,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符合宁 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审查稿)和宁波市镇海区分区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审查稿)交通运输用海区的用途管控要求和生态保护修 复要求。 根据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本项目横跨“杭州湾工业与城镇 用海区(功能区代码 A3- 1)、镇海特殊利用区(B7- 1)和镇海港口航运区(A2-2) ”, 周边的海洋功能区有七里屿特殊利用区(B7-2)、北仑港口航运区(A2-3)、定海港口 航运区(A2-9)等。项目对城镇水利基础设施提标加固,属于城镇建设用海,不改变海 域自然属性,对周边海域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甚微,不影响周边港口航运业发展, 符合所在功能区的重点保障及兼容功能用海,符合“杭州湾工业与城镇用海区、镇海特 殊利用区和镇海港口航运区 ”的海域使用管理要求和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因此,本项目 3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符合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管控要求。 根据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位于优化开发区,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 提高镇海港区的防潮能力,极大地保障了现有港区内经济活动。本项目的实施在原有海 塘基础上进行加高加固,无新增围填海,本项目的建设与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中镇海海域分区开发导向相一致,符合优化开发的方向。 根据浙江省“三区三线 ”划定成果,项目海域不在“城镇集中建设区 ”、“城 镇弹性发展区 ”内,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 ”。 6 、用海合理性分析 项目用海位于镇海港区外侧、甬江口西侧,与区位、社会条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 境、周边的用海活动均是适宜的。项目用海布局合理,平面布置合理,用海方式合理, 用海总面积 4.3866 公顷能够满足海塘提标加固工程的需要,用海面积的量算和界址点的 选择符合海籍调查规范及有关规定。用海期限 40 年符合海域法相关规定及设计使 用年限实际情况。项目用海合理。 7 、生态用海对策措施 (1)海洋生物保护措施 由于施工对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和扰动难以避免,因此,在施工前合理安排施 工工序和施工时间,涉海工程实施应避开鱼类繁殖的 46 月,以减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 影响。在施工各种作业过程中,应加强泥沙的散失控制,采用先进设备,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科学安排作业程序,施工产生的泥浆水、钻渣等应收集处理,避免直接排海。海 堤采用候潮干滩作业,削弱施工悬沙对海域水质的影响,以减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 (2)污染物防治措施 施工产生的各类污废水、固废应分类收集处理,避免直接排入海域。 (3)海洋生态补偿 本项目实施过程将引起部分海洋生物资源损失,为此,建设单位应落实海洋生态补 偿措施。 (4)海堤生态化建设 工程采用生态护坡配套设计,可增加植被覆盖量,丰富景观类型,形成一个“流畅、 岸绿、景美 ”现代海塘。从总体上看,项目建设对陆域植被的影响较小,对水生生物生 长、沿线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作用。 8 、结论 4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将完善镇海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区防洪御潮能力,实 现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协同增效提高区域防潮能力,完善区域防洪减灾体系。根据上述 各项海域使用可行性分析结论,本项目用海可行。 5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目录 1 概述1 1.1 论证工作来由1 1.2 论证等级和范围2 1.2.1 论证等级2 1.2.2 论证范围3 1.3 论证重点3 2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5 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5 2.1.1 用海项目基本情况5 2.1.2 地理位置和海域现状5 2.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9 2.2.1 工程总平面布置9 2.2.2 项目主要尺度及结构13 2.3 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17 2.3.1 施工条件17 2.3.2 主要施工工艺18 2.3.3 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22 2.3.4 施工总进度24 2.4 项目用海需求24 2.5 项目用海必要性29 2.5.1 项目建设必要性29 2.5.2 项目用海必要性30 3 所在海域概况31 3.1 海洋资源概况31 3.1.1 岸线资源31 3.1.2 滩涂资源31 3.1.3 渔业资源31 3.1.4 港口资源32 I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3.1.5 航道资源32 3.1.6 旅游资源33 3.2 海洋生态概况33 3.2.1 气候与气象33 3.2.2 海洋水文33 3.2.3 地形地貌和地质35 3.2.4 海洋生态现状35 4 资源生态影响分析36 4.1 生态评估36 4.1.1 项目用海对水文动力和冲淤环境的影响分析36 4.1.2 悬浮物扩散影响模拟37 4.2 资源影响分析38 4.2.1 对岸线资源的影响分析38 4.2.2 对生物资源的影响分析38 4.2.3 海洋生物损失估算39 4.3 生态影响分析39 4.3.1 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分析39 4.3.2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分析40 4.3.3 海洋水质环境影响分析40 4.3.4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42 5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43 5.1 海域开发利用现状43 5.1.1 社会经济概况43 5.1.2 海域使用现状43 5.2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45 5.2.1 对取排水口、排污口的影响分析45 5.2.2 对排涝工程的影响分析45 5.2.3 对海底管线的影响分析45 5.2.4 对电力工业用海的影响分析45 II 5.2.5 对船舶工业的影响分析45 5.2.6 对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影响分析45 5.2.7 对港口码头的影响分析46 5.3 利益相关者界定46 5.4 相关利益协调分析47 5.4.1 与浙江宁波****有限公司的协调分析47 5.4.2 与宁波****有限公司的协调分析47 5.4.3 与宁波市镇海区农业农村局的协调分析47 5.5 项目用海与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协调分析48 5.5.1 与国防安全和军事活动的协调性分析48 5.5.2 与国家海洋权益的协调性分析48 6 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分析49 6.1 所在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基本情况49 6.2 对周边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影响分析50 6.3 项目用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符合性分析50 6.4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51 6.4.1 项目所在及周边海域海洋功能区划51 6.4.2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51 6.5 与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51 6.6 与浙江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符合性分析52 7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53 7.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53 7.1.1 选址与区位和社会条件适宜性分析53 7.1.2 选址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适宜性分析54 7.1.3 选址与周边其他用海活动适宜性分析55 7.1.4 项目用海有利于海洋产业协调发展56 7.2 用海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56 7.2.1 用海平面布置比选分析56 7.2.2 平面布置体现节约集约用海原则57 III 7.2.3 平面布置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58 7.2.4 平面布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水文动力环境和冲淤环境的影响58 7.3 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59 7.3.1 用海方式有利于维护海域基本功能59 7.3.2 用海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水文动力环境和冲淤环境的影响60 7.3.3 用海方式有利于保护自然岸线和海域自然属性60 7.3.4 用海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60 7.4 占用岸线合理性分析60 7.5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61 7.5.1 用海面积量算61 7.5.2 用海面积合理性66 7.6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67 8 生态用海对策措施68 8.1 生态用海对策68 8.1.1 生态保护对策68 8.1.2 生态跟踪监测69 8.2 生态保护修复措施70 9 结论71 IV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 概述 1.1 论证工作来由 浙江省沿海地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前沿要地, 也是浙江省“ 四大建设 ”和海洋强省建设的主要阵地。建设海塘工程是浙江省人民在长 期与台风暴潮斗争过程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关安全和发展大局。为进一步 提升沿海防台御潮能力,发挥海塘安澜工程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引领作用,切实增强沿 海地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在全国率先谋划推动实施高标准生态海塘 建设,编制了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规划(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水利 厅,2021.04),明确指出镇海港区海塘的保护区对象为宁绍平原,防潮标准为 300 年 一遇。根据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经济稳进提质若干 政策措施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23〕2 号)要求,强化重大项目用海保障,保障海 塘安澜工程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用海。 宁波市镇海区地处我国东海之滨,位于宁波市的东北部,长江三角洲南冀,宁绍平 原东端,杭州湾南岸,东屏舟山群岛,西连宁绍平原,南接北仑港,北濒杭州湾,东接 北仑区、南接江北区,西连慈溪市、北临东海,与上海一衣带水,为浙东的重要门户, 自古以来镇海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之一,素有“浙东玉门关 ”之誉。随着杭州湾 跨海大桥和舟山跨海大桥的建成,镇海成为西联宁波,北通上海,东临舟山的重要交通 节点。镇海区地形狭长,地势西北、东南两端高,中间平,甬江由西南流向东南入海, 横贯境内南部。全区地形分西北平原低丘、中部丘陵平原和东南丘陵岛屿三大类型。甬 江以北为平原低丘,属宁波北部水网平原,系全新世冲积、海积湖泊、河泊淤积形成, 平原西北缘为低山丘陵,属四明山余脉。 镇海港区海塘(原港务局码头塘)位于宁波平原东北部,东起甬江出海口,西至镇 海电厂三号灰库堤,面向杭州湾灰鳖洋,内侧为镇海港区,由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 和围海造地工程围堤组成,两段海塘被游山一分为二,分别长 520m 和 1740m ,全长 2260m 。根据海塘工程安全鉴定报告,镇海港区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评定为“二类 塘 ”,防浪墙顶高程在原设计防潮标准(50 年一遇)时局部不满足要求值;围海造地 工程围堤评定为“二类塘 ”,现状防浪墙顶高程绝大部分高于要求达到的防浪墙顶高程, 局部低于要求值,海堤原设计防潮标准 100 年一遇满足规范要求,海堤级别 2 级。综上, 镇海港区现状海塘均不满足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规划中 300 年一遇的防潮 1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标准,其提标改造工程作为海塘安澜工程规划的一部分,其实施是必要的、紧迫的。 本工程涉海内容为海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为了保证海洋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相关产业活动的协调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 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建设单位应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海 域使用权,同时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等文件。依据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用 海审批目录的通知(浙海渔发〔2017〕3 号),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 利等基础设施用海中,水利设施用海的堤防工程可“以申请审批方式提出项目用海申请 ”。 本项目列入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规划,因此可通过申请审批方式提出项目用海申请。 为此,宁波镇海港埠有限公司委托浙江大京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用海 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浙江大京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接到 任务后,根据项目用海性质、规模和特点,及时开展现场踏勘与调查走访,收集项目区 及其附近海域地形地貌、海洋水文、环境生态与海域开发利用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 证,客观反映项目用海对海洋环境生态等可能带来的影响,分析界定利益相关者并提出 利益协调方案,进行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量算项目用海面积,提出生态用海方案与用 海对策措施。 1.2 论证等级和范围 1.2.1 论证等级 根据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同时依据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 司关于海堤提升加固工程用海有关事项的复函(自然资海域海岛函〔2021〕126 号), 本项目用海类型为“特殊用海 ”(一级类)中的“海岸防护工程用海 ”(二级类),用 海方式为“构筑物 ”(一级方式)中的“非透水构筑物 ”(二级方式)。 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GB/T42361-2023),海域使用论证等级按照项 目的用海方式、用海规模和所在海域特征划分。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由 5 万吨级化工 泊位防浪堤和围海造地工程围堤组成,分别长 520m和 1740m,全长 2260m。本项目构 筑物总长度大于 500m ,海域使用论证等级为一级。 2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表 1.2-1 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判据 一级用海方式 二级用海方式 用海规模 所在海域特征 论证等级 构筑物 非透水构筑物 构筑物总长度大于(含)500m或 用海面积大于(含)10ha 所有海域 一 构筑物总长度(250500)m 或用 海面积(5 10)ha 敏感海域 一 其他海域 二 构筑物总长度小于(含)250m或 用海面积小于(含)5ha 所有海域 二 1.2.2 论证范围 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GB/T42361-2023)的要求,论证范围应依据项 目用海情况、所在海域特征及周边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等确定,应覆盖项目用海可能影响 到的全部区域。一般情况下,论证范围以项目用海外缘线为起点进行划定,一级论证向 外扩展 15km。 本项目为一级论证,故本项目用海所能影响到的全部用海论证范围为以每侧向外扩 展 15km(如图 1.2- 1),论证具体范围为红线围成的海域部分,面积约为 243km2。 1.3 论证重点 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GB/T42361-2023),严格落实节约优先、保护 优先的用海管理要求,结合项目海域使用类型和用海方式、所在海域特征和对资源生态 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论证重点;涉及非透水构筑物用海的,应重点关注用海选址、用 海方式和用海面积合理性及生态用海对策措施。考虑到本次对已建海塘进行提升改造, 未改变堤线走向,因此,选址合理性不作为论证重点。本项目用海类型为海岸防护工程 用海,用海方式为非透水构筑物,结合导则推荐的论证重点,确定本报告论证重点内容 如下 (1)平面布置合理性; (2)用海方式合理性; (3)用海面积合理性; (4)资源生态影响; (5)生态用海对策措施。 3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图 1.3-1 论证范围示意图 4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 2.1.1 用海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 项目性质公益性 申请单位宁波镇海港埠有限公司 建设内容本工程位于镇海港区北侧,甬江口西侧,为现有海塘原址提标加固,提 升防潮标准为 300 年一遇。加固范围为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和围海造地工程围堤, 工程堤线东起甬江出海口,西至镇海电厂三号灰库堤,两段海堤中间两段海塘被游山一 分为二。根据现场实测,两段海塘分别长 520m 和 1740m ,全长 2260m。 2.1.2 地理位置和海域现状 镇海港区海塘位于宁波平原东北部,东起甬江出海口,西至镇海电厂三号灰库堤, 面向杭州湾灰鳖洋,内侧为镇海港区,由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和围海造地工程围堤 组成。 图 2.1-1 项目位置图 5 图 2.1-2 工程具体位置 (1)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 镇海港区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建设单位为原交通部宁波港务管理局镇海港埠公 司,设计单位原为宁波港勘察设计室,后为交通部第三航务局工程勘察设计院,监理单 位为宁波港务管理局建设开发部,施工单位为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第四工程公司,质 量监督单位为宁波港口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于 1995 年 10 月 20 日开工建设,1997 年 5 月 20 日竣工,施工历时约 19 个月。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为一线海塘,全长约 520m ,设计防潮标准 50 年一遇,海 堤工程级别 3 级,。堤身结构为混合式,海堤断面采用双平台护坡、堤顶设防浪墙混合 式断面。海堤防浪墙采用迎水侧 C30 钢筋砼工字型结构,背面腔体采用浆砌块石填充形 成整体为重力式的防浪墙。 海堤整体稳定满足设计要求、维护良好,工程运行中已暴露出一定的质量缺陷但尚 不影响工程运行安全;防浪墙顶高程在原设计防潮标准(50 年一遇)时局部不满足要求 值;海堤越浪量满足规范要求;海堤塘身为抛石填筑,堤后高程高于平均潮位,高潮位 时渗透比降满足规范要求,历史上亦未出现渗透变形或破坏现象;各交叉建筑物与海堤 连接部分结合紧密,未见开裂、错位、沉降不均现象,在各道口处均设置有临时挡潮闸 门,闸门顶与防浪墙顶齐平,防潮标准同海堤。现状海塘评定为“二类塘 ”。 6 图 2.1-3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背侧 图 2.1-4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海侧 (2)围海造地工程围堤 镇海港区围海造地工程围堤建设单位为原交通部宁波港务管理局,设计单位为上海 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宁波港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为上海航道局, 质量监督单位为宁波港口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于 2000 年 3 月开工建设,2001 年 8 月完工,施工历时 17 个月。 围海造地工程围堤为一线海塘,全长约 1740m ,设计防潮标准 100 年一遇,海堤工 程级别 2 级。海堤断面采用双坡双平台、堤顶设防浪墙混合式断面。防浪墙采用 C30 钢 筋砼重力式结构,背水侧坡比约 10.24 ,迎水侧采用反弧面以减少波浪反射,底板底部 7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采用塘渣垫层。墙前设两级消浪平台,一级平台宽 3m,后以约 11.5 坡比放坡至二级消 浪平台,二级平台迎水侧以 11.5 坡比放坡至抛石镇压平台。堤身主要采用吹填沙、袋 装砂填筑而成,内部设多级 450g/m2 无纺土工布反滤层。全段海堤地基采用软体排水处 理 , 软 体 排 顶 部 设 压 排 石 , 另 外 , 根 据 地 质 条 件 , 在 KB0000KB0100 和 KB1110KB1533.3 段增设砂垫层和塑料排水板,排水板采用梅花形布置。 海堤整体稳定满足设计要求、维护良好,工程运行中已暴露出一定的质量缺陷但尚 不影响工程运行安全;现状防浪墙顶高程绝大部分高于要求达到的防浪墙顶高程,局部 低于要求值;现状不计防浪墙的堤顶高程均满足要求值;海堤越浪量满足规范要求;堤 后高程高于平均潮位,高潮位时渗透比降满足规范要求,未出现渗透变形或破坏现象; 各交叉建筑物与海堤连接部分结合紧密,未见开裂、错位、沉降不均现象,在各道口处 均设置有临时挡潮闸门,闸门顶与防浪墙顶齐平,防潮标准同海堤。现状海塘评定为“二 类塘 ”。 图 2.1-5 围海造地工程围堤背侧 8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图 2.1-6 围海造地工程围堤海侧 2.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2.2.1 工程总平面布置 (1)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保护对象为镇海港区及后侧宁绍平原,保护人口大于 150 万, 根据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 ”规划和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规划、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0805-2012)、海堤工程设计规范(GB51015-2014), 本工程海塘所对应的防潮标准为 300 年一遇,建筑物级别为 1 级。 (2)堤线布置 本工程为维修加固工程,原海塘轴线符合规划岸线要求,走向平滑顺直,与周边环 境、道路等较为协调,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 知(国发〔2018〕24 号)文,已经完成围填海的,原则上应集约利用,最大限度控制 围填海面积,本次维修加固工程修复堤线与老海塘堤线一致。 (3)海堤工程布置 本工程位于镇海港区背侧,甬江口西侧,为现有海塘原址提标加固。加固范围为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和围海造地工程围堤,工程堤线东起甬江出海口,西至镇海电厂 三号灰库堤,两段海堤中间两段海塘被游山一分为二。根据现场实测,两段海塘分别长 520m 和 1740m ,全长 2260m。 9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桩号范围为 KA0000KA0520 ,围海造地工程围堤桩号 范围为 KB0000KB1740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和围海造地工程围堤堤后即为港 区管廊架,管廊架使用单位众多,且多为重大化工企业,暂难以拆改迁移,堤顶宽度难 以扩宽或加高。现状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堤后为港区内部场坪和港区交通道路,海 堤稳定满足要求,交通不受堤顶影响,因此可认为本段海堤的堤顶宽度不受海堤工程 设计规范限制;两段海堤均设有防洪墙,防潮封闭没有问题,通过一定工程措施可达 要求的设防标准。 综上分析,本次两段海堤堤顶宽度按现状执行。 10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图 2.2-1 围海造地工程围堤总平面图 11 图 2.2-2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总平面图 12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2.2 项目主要尺度及结构 2.2.2.1 防潮高程设计 略 2.2.2.2 海塘结构设计 根据海堤安全鉴定情况,镇海区海塘外观整体完整,局部堤段防浪墙防潮标准不满 足要求,防浪墙后陆域高程部分低于要求达到的高程;防浪堤挡墙混凝土表面存在一定 程度的破损、空鼓等,局部存在沉降缝内无止水材料、分缝开度较大、墙身裂缝、砌石 砂浆剥落现象;海堤堤身无防渗体系等。 本次设计结合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规划,从尽量减少对海塘沿线企业 生产影响出发,确定本次海塘提标主要内容为对防浪墙、塘顶和防渗体系及伸缩缝进 行改造。 (1)塘顶路面改造设计 ①塘顶路面现状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防浪墙墙后无明显塘顶,均为整平碎石,略高于底板约 10cm20cm 。除首段约 100m 范围内墙后均为碎石场地和港区生产用房外,其余段墙后 约 34m 宽碎石场地,碎石场地上空架设综合管廊。 围海造地工程围堤塘顶道路为混凝土路面,实测路宽大于 7m 。塘顶道路整体情况 基本良好,未见较大异常变形;路面偶见贯穿型裂缝和破损,整体路面沉降不均,局部 沉降较大,个别割缝两侧呈现一定程度的高差,在首段约 60m 范围内,路面杂草较多, 沿线均存在防浪墙与路面连接处生长有杂草;另外,现场调查时发现 KB1010 段堤顶 被隔断,导致塘顶道路不能全线贯通。 ②塘顶路面选型及布置 经前文计算,海塘越浪量极小,海浪对路面结构的影响较小,同时路面横向设有横 坡,积水可能性不大,海堤堤身已历经多年沉降,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因此,从技术上, 混凝土路面及沥青路面均适用于本工程;从工程造价上,沥青路面高于混凝土路面。考 虑到周边厂区均为混凝土路面,且厂区高程与塘顶相差不大,因此本次推荐采用混凝土 路面形式。 ③塘顶路面结构 围海造地工程围堤桩号 KB0000KB1500 段采用 0.2m0.5m 厚 5水泥碎石稳定 13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层15cm 厚 C30 混凝土路面,KB1500KB1740 段在原路面上重新浇筑一层 15cmC30 混凝土路面。路面横向设计采用单坡路拱,横坡坡度 1 ,坡向背水坡。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根据抗浮计算,化工区道路 防浪墙之间设 30cm 硬化层, 化工区道路灌浆结束后凿除原路面,重新浇筑 20cm 后道路,道路和管廊架下硬化层为 整体浇筑,纵向 5m 设伸缩缝,沥青板嵌缝,路面刻纹。采用上述处理方法后,在设计 高潮位下,混凝土结构层的抗浮系数为 1.128 ,满足规范要求。围海造地工程围堤堤顶 高程大于最高设计潮位,可不进行抗浮验算。 ④沿线路口衔接 不同高程的堤顶道路之间采用纵坡衔接,变坡范围详见平面布置。对于沿线与海塘 相交的码头道口段,道口高程维持现状不变。根据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 5. 10 条规定,港区有汽车和内燃流动机械通行的低端,纵坡不宜大于 5 ,因此本工程 堤顶道路与道口之间采用坡比 5的纵坡衔接。 ⑤现状围栏处理 由于现状堤顶道路部分路段内侧设置了围栏对管廊桥架进行保护,堤顶道路施工时, 势必会对其有所影响,本次考虑先对堤顶围栏进行拆除,拆除过程中注意对管廊架加以 保护。结合后文施工组织需要,新建围栏范围自 18泊位至 KB1010 段,长度约 662m, 高 2.5m ,安装在堤顶道路边侧地梁上。 (2)防浪墙改造设计 ①防浪墙现状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防浪墙采用迎水侧 C30 钢筋砼工字型结构,背面腔体采用 浆砌块石填充形成整体重力式的防浪墙。防浪墙存在的问题主要为防浪墙混凝土破裂, 钢筋外露锈蚀、分缝处缺少嵌缝材料、分缝开度较大、浆砌石砂浆不够饱满等。 围海造地工程围堤现状防浪墙采用 C30 钢筋砼重力式结构。防浪墙存在的问题主要 为防浪墙混凝土破裂、空鼓、分缝处混凝土脱落、错缝、钢筋外露锈蚀严重等,局部分 缝处见修补痕迹,分缝内止水材料缺失,形成渗漏通道,另外在局部墙体上见贯穿型钻 孔。 ②加高加固 针对现状防浪墙存在的问题,结合现状局部防浪墙高程不满足 300 年一遇的防潮标 准,对现状防高程不足处进行加高处理。对 5 万吨级化工泊位防浪堤的防浪墙背部浆砌 14 镇海港区海塘安澜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石部分,清理掉松动的勾缝,在浆砌石表面浇筑 15cm 厚 C30 混凝土保护层(挂8 钢 筋网)。 ③结构缝处理 根据已有工程经验,海塘挡浪墙伸缩缝修复,采用 SR-2 型塑性止水材料填缝,在 表面以锦纶纤维布覆盖,实际应用效果较好。SR-2 型塑性止水材料具有高塑性,接缝 变形适应性强,耐老化,优异的抗渗性能,延伸率高,与混凝土粘结性能优异,可施工 性能好等特点。为此,本次海塘挡浪墙伸缩缝修复采用 SR-2 型塑性止水材料填缝。 ③露筋处理 对混凝土空鼓、钢筋锈胀处,进行修补处理,修补面积暂定防浪墙外露面积的 5 计。 ④防腐处理 混凝土结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