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八矿矿井降温技术研究.pdf
L . 一 平 八 矿 矿 井 降 温 技 术 研 究 科 研 所杜 伯 超 随 着煤矿矿井 的开采向地层 深 部 发 展,高温热害矿井逐年增多。目前,我国 已有四十多对矿井 的采掘工作面气温超过 3 0 ℃。在实 施通 风降温 迭不 到 目标的情 况 下,采用机械制冷降温势在必行。 。 六 五 期间国家 已支持 新汶局孙村 矿研究建立了井下集中制冷系统。在此基 础上,为求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为我国 大型高温矿井降温进~步积累技术经验, 还需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再组织攻关,如制 冷机、空气冷却器、减少供冷管道冷损和 矿内热交换理论等。而平八矿是一个受多 种热源影响的高温矿井,比孙村矿条件复 杂得多。因此,国家将 “ 平八矿矿井降温 技术 研究列为国家 。 七五 重点科技攻 关项 目。 五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 和 支 持 下,经过全体参研人员的努力和 协 同 攻 关,全部研究任务按计划完成并通过国家 验 收和技术 鉴定 。 一 、平磺山八矿曩况曩其热謇 平顶山煤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平顼 山市及所辖叶 县 、 宝 丰 、 鲁 山 圈 1 1 交通 位 置 图 4 1 维普资讯 襄 城 、郏 县 五县境内。京广 、焦 枝铁路分别通过 煤 田东部和 西部 ,孟 宝铁 路支绞将东 西两大铁路干线连接 并与矿 区 自营铁路接轨t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 方便 。 见图 1。 八 矿位于平 顶山煤 田的东端 向斜之南 异,走 向长 1 2 . 5 公里 ,平均宽3 . 6 公 里, 面 积为4 5 平方公里,是我国 自 己 设计 年产 3 0 0 万 吨 的太型矿井 。井 田分两个水 平 开 采 ,荦一水 平标 高为 一4 3 0米 井 深 5 5 0 米 ,第二水 平标 高为 一6 5 0 米 。1 9 8 1 年2 月一 期工 程 西翼 投 产 设计 能力1 7 0 万 吨/ 年 I 1 9 8 4 年 1 2 月二期工 程 东 翼 投 产 ,设计 能力1 3 0 万嚏/ 年 , 目前矿井实 际 产量 为2 2 0 万 吨/ 年 左右 。 矿 区地面大气年 平均温度为1 5℃, 1 月分气 温最 低,月平均气温 1℃,历年 极 值 温度 最低达 一1 8 . 8 13, 7月份 气 温 最 高 ,月平均值为 2 7 . 7 13,历年极值最 高温 度 达4 2 . 6℃。 井 田恒温带 深度 为2 5 3 0 米 ,温度为 1 7 . 2 ℃,平均地温梯度为3 . 4 ℃/ 百 米,其 中,东翼 为3 . 5 ~4 . 4 13/ 百米 ,西翼为3 . 2 ~3 . 5 ℃/ 百米 。 一4 3 0 米 水平岩 温 为3 3 . 2 ~3 6 . 6 ℃, 一6 5 0 米水平岩温为4 4 ℃ 以同 标高相比,比外围地区高 2~ 3℃,比华 北平原 高 3~ 5℃, 比开滦矿区高 1 0 1 5 ℃。其 基本原 因是煤 田位 于地垒 构造 上, 基底抬 商, 大地 热流相对 集中所致 t另外 还 有高 温热水涵 出,水温3 6 ~4 2℃不等 , 涌水量为5 5 3 . 7 7 2 0 m。 / h ,而且疏 放 出 的热水均在进风巷道中漫流,将湿、热散 发给风 流,使矿井 气温升 高 约0 . 8℃,使 矿 内空气 湿度 增如 到9 71 0 0 %I再 者 就 是采橱工作面 装机容量 大,以及开采范 围 大、通风路线 长所 造成 的工 作面供风量不 足等 。总 的说 来,平八矿井 下采 掘 工 作 面气 温高 ,一般都 在 2 8 3 2 ℃,最 高 达 4 2 3 4℃ 。 二 、攻 关任 务夏台同指标 从平八 矿矿井 宴际情 况出发,攻关 总 体任务是 从增 风降温 、热 水治 理和并下空 调三 个技术途径 同时开展综合降温技术攻 关,目标是将采据工作面的气温降至2 8 ℃ 以下 。 三, 。 平八矿矿井降温技术”攻关计 捌执 行情况 。 为更好、更全面地完成攻 关 任 务, “ 平八矿矿井降温技术”专题又分解 氟。 个 子专题和1 4 个攻关内容,由矿务局分别 与八个参研单位鉴订了专项联合 攻 关 台 同,通过五年的努力,通风降温、热水治 理、制冷降温三大部分的 9个子专题,l 4 个攻关 内容,现 已全部完成,专题食同规 定的攻关考核指标全部达到。国 家 包 干 1 9 9 1 年 3月1 5 日正式全部合格验收。9 1 年 4月1 7 日通过国家技术鉴定。本专题首次 将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我国矿井 降温工程。占5 6 %的子专题都开发并应用 了自编的微机程控软件,成功地以动态分 析方法取代 了传 统的静态 分析方 法,使操 作 、运行中的工况分析、计算更加及时、 准确 、可靠 ,并大大提高 了工作效率 。 1 4 个攻关内容中,有1 2 4 “ 研究成果达 鲥国内领先水平,其中t有 5 个接近或达 到国际水 平。已有三 个子专题 获能 源都科 技进步奖 。 四、各子专题废关计划执行结果爱评 价 一 “ 井 下岩石热导仪的研制 ”, 中科院地质研究所负责完成。 本研究成果为 平八矿矿井 降 温 技 术”研究提供巷道 囤岩 热物 理参数现场测 维普资讯 定仪器.为风温预测提供重要参数。 井 下岩石热导仪 经过 三年多 的研制, 其性 能及测量精度全 面达 到了合同规定的 要求 。使 仪器于1 9 9 0 年 8月通过 了中国统 配 煤矿总公司 组织 的部级 鉴定。 该仪 器的主要技 术指标 如下 测量 方法非稳态 三维半无限 空间传 热I 操作 方式 微机 程控键盘操作 , 自动 打 印数据 探 头形式 环型 热源 微型探头 直径 小 于1 0mI l 1 l 仪器量程1 0 . 5 ~ 1 0 W/mkl 工作温度 I 1 5 ~4 O ℃; 单 项测量 时间 4 . 5 I l l i n ; 井下标 定精度 优于 5“ 数据 重复性 ; 1 0 ; 机 芯重量1 0 kg不 包括 防爆 器 套机重 量; 4 0 k g 经 鉴定 ,提 供的样机属 于国 内首创 。 单箱体一 微型探 头一 自然岩面三 者结合的 新型 原位 热导仪具有防爆 ,防湿 、防尘 、 快速 、便 携的综合性 能 二 “ 平八 矿热水补给来源 条件 及 方式 研究 由煤科院西 安 分I 院 负 责 完 成。 攻关 指标 ;查 明八 矿热水成因 ,补给 来源的途径,查明与热水有关的地质构造 及 热水 含水 量的展布,编制地温 等 值 线 图 ,为 矿井 降 温提供 基础数据 。 通 过地热地质 、地球物理勘探和 水地 球 化学 勘查等手段 ,应用数值摸 拟和环境 同位 素技术 ,研究 了平八矿地温场特 征 及 其形 成机 理, 分析 了地热成 因、 热流俸的补 给 来源、 条件及 方式 , 合理地 进行 了冷热水 子系 统的 划分并评估 了原始热 水储存量 , 完成 了合 同规定 的任务得出如 下 重 要 结 论 一 一 1 、从系统理论婀观点出发,根据区 域地 质构造 ,地 层岩性 和水文地质 条件 , 将 平顶 山煤 田中上寒 武系岩溶裂 隙含水层 划分为一个相对 独立 的岩溶水 系统 ,系 统 总面积5 5 0 平 方公里左右 。根据地 下 水 埋 藏条件 ,水循 环交 错强度 、井 下和钻孔 中 热水显示 以及地温状 况,将 平顶山岩溶水 系统 首次划分为西 南部和东北部两个子系 统 ,其间大体 以寒 武系 顶板 埋深5 0 0 8 0 0 米为界。这个界线也就是 “ 冷水 系统与 “ 热水”系统的分界域。 . 2、西南部子系统为冷水系统、该系 统位于岩溶水潜埋区、水循环变替强烈,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 渗 漏 补 给。总体流向 自西北向东南,矿并排水和 人工 开采为其主要排泄 方式 。东北 部子系 统为热水子系统,该系统处于岩溶水深堙 区,水循环交替条件差,基本处于游赢捷 态 ,在漫长 的历史 时期, 古老 的地 下 水不断吸收来 自地壳的热流量逐溉形成了 热水.热水温度 由李 口集 向斜两翼向轴部 逐渐升高、推算的热水循环深 度 为 1 4 2 5 米,最高温度约7 5 ℃。 - 3、在分析矿 区地 温场特征 的基础上 建立 了平八矿井 田地 温场数 学模型 ,确定 了边界条件,并用有限单元法进 行 了 术 解。利用电子计算机绘图,绘制了八矿已 组煤 底板等温线 图, 一4 3 0 米水 平及 一2 7 0 米水 平的载面等 温线 图,经井 下 测 温 验 证 ,最大 误差在0 . 6 5 ℃以下 。 4、利用频率测深和静电a 卡祛, 对游 区地形起伏形态,寒武系灰岩水性.,第曝 系地层厚度变化等进行研究 ,尤其是对任 庄断层两便 9 灰岩含水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 义 。 5、应用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对平八 矿热水 的成因 、补给来 源、径 流过 程、地 下水滞流时间及冷水混合作用进 行 了 研 4一 a 维普资讯 究,首先提出平八矿热水以 “ 古水”占主 要成份。 6、估 算本 区热水 系统 的原 始热 水储 存 量为4 3 1 5 3 x 1 0 米 ,热储 体的 储存 量为 9 5 1 2 1 0 千 焦耳 该 子专题1 9 8 9 年 1 2 4通过 了中煤总公 司组织 的技术鉴定 ,并获得能源部 煤炭科 技 进步三等奖 。 一 三 矿井 气温预测及计 算程 序” 研究 由武汉煤炭设计研究 院负责完成 。 台 同规 定 提 出一套适用 于平八矿及 我国煤矿矿井特征的预’侧井巷及采摘工作 面气温的方法及电算程序 ‘ 课题 组先后 在 平顶 山局 八矿 、湖南 资 兴局 周 源l山矿 、湖北 黄石 局湖家湾矿 等全 国l 3 对 矿井 进行 了全 线路 风流热力测定及 原 始岩温 、井 筒、水泵房 ,热水巷 ,运输 机巷 、 采掘工 作面等单项热力 观测共约1 7 0 次,取得 数据 2万 多个,在此基础上 ,开 展 了矿井气温预测及计算程序”研究 提 出“ 温湿度 双向迭代统计预 涣 j 法 ,井编制 了 “ 全矿井通 风硼路风流 热力 参数 预测程 序 TEMPS 气温预测的准确度 ,经 七对矿井八条路线实浏数据验证,采掘工 作面 气温与相对 湿度预 谢值 的相对误 差均 小 于 5 ,达到考 核 指标的要求 。 已于 1 9 8 9 年 8月1 5 日通 过 中煤 总公 司 技 术 鉴 定 , 并荣 获能源部煤炭工业科 技进步三等 奖 。研究 成果适 用于新建矿井 及改 ,扩建 矿 井 ,矿井 延深的 “ 矿井热容l肪 治设计” 所开发的气温预测计算机应用软件已纳l入 牵煤总公司 “ 采矿专业软件包”。 ‘四 “ 平八 矿西翼通风 降温 与计 算 程 序 研究 由中国矿业 大学北京研究生 部负责完 成 。 合同规定确定 平八矿西翼通风 降温 4 4 的可行界限和应用微机技术对平八矿西翼 通风 系统进行 优化。 课题组 从I 9 8 6 年 5月至1 9 8 7 年 4且对 八矿 西翼丁二、丁口两个采 区高温 生 产工 作面 丁5 . 6 一 l 2 1 8 ,丁5 . 6 1 4 1 6两条 进风风路的风流热力参数进行了 全 年 观 测,取得近两万个数据,经整理分析,对 通 风降 温可 行界限进行研究后得 出如下婀 主 要结论。 l、对通风降温理论及影响矿井谣展 降温 因素的研究 从风流能量平衡原理,维持人体热平 衡 以及人的主观感觉等方面论述 了增风 可 降低气温或达到改善气候条件的目的, 并从地面气象条件,矿井地 温、井 下 热 源、井田尺寸及开拓开采布署和矿井通风 系统 等方面论述 了对矿井通风 的影 响。 2、非人工制冷矿井采面供风原则及 供风 量 增 风降温是以风流作为 “ 稀释 剂稀 释热源放出的热最和作为载体把热量转移 出去。因此为正确地台理地确定通风降温 可 行界限 ,必须是在最佳 的通 风状态 下, 即采面多按降温配风 在我国目前柏开采 水平内,具有热害趵矿井中,多为既存高 温采面,也有非 高采面 ,采面 的圆采工 艺 也不尽 相同。为此 提出 1 供柬原则高温采面接 降. 温 配 风 ,非 高温采面和其它风点 按 安 全 期 定 规定 配风 2供风量由于井下各种热澡特征 和 同风 流换 热过程及规律不同 ,据 出 了投 各种热源量与风速 c 量 有无关系进行 了分类,为了区别以前按与温度的荚系 爵 分类 ,故把 与风速有美 的称 第二 类相对 热 源,其它为绝对热源 根据各种热源竹放 热量计 算式可知 ,围岩散热 和氧化 散热热 源 ,这类热源的放热量随风 量的增 多而廊 维普资讯 . 幂函数关系增加 。所 以,以此类热源为主 要热 源昀巷道 ,以增风 进行降温 ,其效 果 不如 以绝对热 源为主的 明显 ,而且增风 到 一 定 限度 ,再增加 风量 ,采面末端 的气温 也不 降低 。因此风 量不 能无限度增 大,增 加 风量不仅 受到风速 的 限制 而且 有一个合 理性 问题 。 由此说 的这 种热源 分类法有利 于分清热源 特征 ,做 到合理 配风 。 基于各种热 源和 风流的 热力 计算,建 立 了高温 采面供风 模型 和计算 机程序 ,结 合八矿西 翼高温采 面的条件进 行 了计算, 认为高温采面的合理配风量上限值在1 0 0 0 m /mi n 3、通 风 降温可行 界限 通 风降 温可行界限确定 的目的是为矿 井降温决策提供依据。为此应解决确定该 界限的原 则和方法两个 问题 。 1确定的原则根 据 保安规程 第1 0 6 条规 定的 精神, 并从安 全、经济和其 它国家评价 井下气象 指标等 方面 综 合 论 证 ,建 议t ① 以回采工作面作 为确定的对象{ ②规定回采工作面末端的气温几乎在 全 年 内超过 2 8 ℃时采用通风 降温 已达不 到 预 期 目的,说 l { } i 此处 为通 风降温 不 可 行 区 。回采工作面末端 气温 只在夏季超过2 8 ℃, 低于 3 0 ℃时不作为确定 依据 ,可采用 缩短工作时间,增加高温保健待遇等辅助 措 施 。 2 确 定方法采 用 全风网风量 , 风温联合解算”的风温预测法。 3 对 八矿西翼通风 降温 可行 界限的 预 测 根据 上述确定原 则,用前述 的全风 网 风量 、风 温联合解算 的风温 预测法对八矿 西翼丁 二 丁 四采 区进 行了预测。根据计 算 结果 得出 ① 丁二采 区的可行 界 限 为 一5 3 0m水 平 ,即在丁 二下 山第五个 区段 以上为通风 降温可 行区域 。 ②丁四采 区的可行 界 限 为 一4 5 0 m水 平,即在下 山第一 区段之 内为通 风降温 可 行 区域 4、八 矿西翼通风 系统 优化 针对八矿丁二、丁四 下山采医 蕾多, 风 温高的网题,提 出三个通 风系统设计方 案 a 、不改变现有风井和风机 b 、西一避风井改 为出风井 c 、开凿新井 中央工 业广场 通过对三个方案不同通风时期釉不商 供风标准的十二次 上机计算 结果 ,利 用现 有风井、风机时通风系统局部增鞋和 降阻 谓节和对西风井风机转速调节后 , l可供备 用风点的风量达弼供风标准。西一避风彝 改为回风井在经济上不如现有风并优越 新开风井、技术上和扼越性太, 并兼顾长 远 、可考 虑 。 本子专题研 究成果 已1 0 9 0 年 l8月通 过中煤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取褥如下 三个方面的成果t a 、用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 法‘ 对旨 热湿 交换边界条件下 围岩 与l风潮的热 交 换及其不稳定系数进行术解,并开爱 相 应 的计算 机程序 。 b 、首次提出 了井下热 源按通 风 降 温 的分类方法首次提出采面按降温要求的 合理 配风原则 和方法 以及通风 降温哥 孽 子 葬 限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分类方按辩学,l 宥 实用 意义 ,同时还为平八l矿 疆定疆_甄降温 可 行范围。 ‘ c 、开发 了 “ 全风 网风 量,风 温; 联台 解算法”及其计算机程序,方法瑶确 、合 理 , 符合实际 、 计算精凄 高 。鉴定委 员 誉认 定研究 成果具有国 内先 进水平 ,其 中 c 通 风降温可行界限 、 “ 有限单元法技 术求 一 每 F} j ; 维普资讯 解围岩与风流不稳定换热及其微机程序 “ 全风 网风量 、风 温联 合解算法 及其微机 程序”三项 已达 国际 水平,并荣获能 源部 1 9 9 1 年 科技 进二等奖 。 五 平八 矿东翼制 冷系统的设计 、 矿用大 中型制冷 机的改制 、矿 用空冷器的 研制等 。 由煤 科院抚顺 分院负责完成 。 1、东翼 制冷系统设计 经局 、矿 各级领导 和工 程技术人员反 复 审定和总公 司的批准、攻关指 标 要 求 一一 “ 使采掘工 作面 的风温 降 到 2 8℃以 下 。 确定下列设计 ; I降温 标准 及配冷量 专项 合同规定 “ 采掘工作面 的风温 降 到2 8 ℃以下 ”,根据这一 指标 来计 算配 冷 量,采面 平均 供冷量为3 0 6 KW I掘 进 面 平均 配冷量为 7 0 KW 。 2制冷机制冷 能力及降温工 作面 个 数 制 冷机 的翩冷 能力 为 l 1 6 3 KW 是 根 据1 9 8 6 年 l 1 月呈报、批准 的实 施方案确 定的,那时是 4个回采工作面和1 0 个掘进 头 需要供 冷降温 。 1 9 8 9 年1 1 月,局 、矿领导决定 降温工 程 分两期进行 。第一期工 程服务 1个采面 和 2个掘进头,故改为半负荷运转 。 3 降温系统的确定 井下集 中制冷系统 的确定z经 技术经 济 比较和国 内外 专家确认,采取东翼井 下 集 中制 冷 比较 经济合理; 制冷站位 置经反 复研究 和 多 次 变 功,于1 9 8 8 年 8月,最后确定在 已三采 区 下车场附近 制冷 站 负荷确 定的依据,平均 回采工 作面 的供冷量是3 0 6 KW , 4个 采面 共 计 1 2 2 4 KWI平均掘进工作面供冷量 为7 0 K w ,l 0 个掘进头共7 0 0 KW,系统冷 损 量 4 6 按2 O %计,则为4 8 1 KW故总负 荷 为2 4 0 5 K W 。 选用三 台国 产 IJ BF- c o 。 型 离 心 式 制冷机组 准备 引进 西 德 一 台w KM; 一 1 2 0 0 螺杼式制冷机,因此,制冷站装机 设计 总制冷能力为4 9 5 8 KW 。 空气冷却器的位置台数,距离采面下 出口1 0 0 米处 ,距 掘进面迎头5 0 1 0 0 米 。 每 个采面安装 2台KB L一1 5 O 型 空冷器 , 每个掘进面安 1台KB L 一9 O 型空 冷 器, 回采工作面和掘 进面风温可 由 3 2 ℃ 降 到 2 8 ℃以下 。 供冷管道 采用双层隔热管道,由平 顶山矿务局科研所负责研制,隔热材料用 聚氨酯泡抹塑料充填。 利用回风流排热。分别在己三和己一 采区总回风道设喷淋室 。 矿井降温系统如图2所示 1 9 8 9 年 1 1 月确定 第一 期降温工程 , 1 台机组运转 ,制冷量为1 1 6 3 KW ,冷凝 热 为1 3 9 6 KW 。其降温系统如图3 所示 2、矿用 中型制 冷机 的改 I 国家攻关项目专题台同要求t对矿用 大、中型制冷机进行改制,改科 主 要 内 容l a 蒸发器水压为2 . 5 MP a I b冷凝器水压为4 . 0 MP a I c冷凝 温度为4 5℃I d蒸发器的出水温度 为 5 7℃。 经与制造厂家协商改为;蒸发 、冷凝 器水压为4 . 0 MP a ,冷凝器进 水 温 度 为 3 4 ℃,出水温度为3 8 ℃,冷水出水温度 为 5~ 7℃,制冷机制冷量为 1 1 6 3 KW 。 制冷机组电机 包括附件 和主机电 控 系统均属非防爆型 不符合煤矿安 全规程 的要求 ,尚须 进一步改 造 。 3、矿用完全冷却器 攻关专项合同要求,试制两种规格的 维普资讯 4 Z 维普资讯 4 8 霹 峰 霄堪H埔世霹 接 之宣粤十 ∞日 维普资讯 水冷表面空冷器 。试 制产 冷 量 为1 5 1 KW 和0 3 KW 要求 设计 合理 性能可靠 、体 积 小 。 如何有 效地将 冷量传 递给风 流以降低 风温,是矿井降温 的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问 噩 。所谓 水冷 表面式空 冷器 ,就是 用制 冷 机将本泓降低 ,再将低温水通过输冷管送 到表面式 空冷器 中靠通 风散发冷量 以降低 风 流温度 。 矿用 水冷表面 式空冷 器必须 满足如下 要求 I 1 热交换面的防污染与清洗 2 结构要紧凑 ,重 垣要轻 、移 动方 便 I 3 热交换 率高 ,制 冷能力 大 4 承受水压要大於 3MP a I 5防腐蚀性 能好 。 鉴於上述要求,本设计全部采用铜管 铜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传热性能,而且 还可以使结构紧凑、重量轻、抗腐蚀、保 持热交换性能稳定。肋片采用无皲绕片, 粉 尘不 易粘 附,风阻小 。缠绕后 的肋片经 烫锡处理,使传热性能提高和稳定 。即使 有粉尘附着时,在管片组之间还 装 有 赜 咀 ,可随时用减压后的冷水进行冲洗,这 样从 结构上是 可 以保证 换热性能的稳定 。 唢水时还可以降低风流温度,冲洗后的水 由放水孔溢出,不影响空冷器的 正 常 工 作 。 根据计算分析,特别加长了肋片管长 度,减少了管数,并且将肋管烦斜布置 垂高满足局扇的安装尺寸即可。这样可使 空冷器的高度和宽度大大的减小,以满足 井下移动和安装方便要求 空冷器的设计参数与实验参数 产冷量 风侧参数 水翻参数 型 号 KW 风量 风温 风 阻 相对湿度 水量 m。 / 分 进/ 出 P a % 12 1 / n KB L l 5 O 2 0 3 2 7 0 2 8 /1 7 8 5 1 6 . 2 4 5 7 / 1 5 , 6 2 设计实 验 KB L一 9 0 设计 实 9 6. 7 1 5 0 2 8 / 1 7 8 5 9 . 6 9 2 7 / 1 5 . 6 2 验 抚顺 分院设计试 制产 冷 量 为 1 5 t KW 和9 3 KW 两种规格空 冷器,设 计合理 性 性 可靠,而且 体积 小 ,完 成合同规定 的任 务 。 4、矿井 降温系统排热 。 七五 ”科 技攻关项 目专题 合同规定 喷淋峒室通 风阻力 要 小 于 1 2 0 Pa1 2 1 2 1 m H 0 平八矿 东异井 下集 中制 冷站冷凝热的 排 除是采用井 下回风 流 。 按 设计要求2 台 I J BF1 0 0 x 0 型 制冷 机联合运行,喷淋室的冷却负荷为 2 7 4 0 k W 。 一 期工程为 l台机 组运 转,其需要热 排量为 1 3 7 6 k W 。 根据平八矿井下回风系统的 实 际.情 况,2台机组运行对,必须分三处设喷潍 室, 即在 巳三 采区回风巷 ,新增 回风巷 。 已~采 医回风巷 分别设 l、 2和 3 喷 潍室 。 l台机 组运行 时 ,在已三采 区圆 风巷安设 喷淋室 。~ 期工 程排热系统如下 图 4所 示 。 4~ 9 维普资讯 A 蕈站 图 4 平 , \矿井下排 热 系统 一 期工程通风阻力损失计算沿巷道 周界布置喷嘴,垂直风流方向喷射时,根 据实验期同耐得的数据按经验公式计算为 9 0 p a ,小於台 同规 定 指 标 1 2 0 Pa 5、多台制冷机联台运行方式的研究 在大 型矿井降温 系统 中,仅 用 l台制 冷机 往往满足不 了系 统 需冷的要求,必须 使用多制冷机联 合运转 。 根据 七五 攻关 项 目的要求和八矿 的实际 需冷量 ,需正 常运行两台 制 冷能 力为 1 2 0 0 k W 制冷机 。经 技术经济 分 析 与 比较,采 用两台制冷机蒸 发器冷水系统 串联运 行。这 样 ,既可 以减 少冷 水 循 环 量,又能降低制冷站出水温度,以提高矿 井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 六 。 矿 井制冷系统管 道 保 冷 技 术 研究 本专题由平顶山矿务局科研所承担。 合同攻 关指标要求 ,供 冷系统冷损量 小于 总制冷 量的2 0 。 供冷管道的保冷是 提高矿井降 温系统 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问题。科研所研制的 垒封闭双层保冷管道 ,保冷材料采用聚氯 酯泡沫塑料,外管采用2 . 5 ~ 3 mm厚 的 薄 钢板卷制而 成,内管 用无 缝钢 管 。在 内 外管 之间充填隔热层 ,使之形 成~ 无接缝 4一 l 0 的管状保冷层,井与内外管牿结 为 一 整 体,筒状隔热层完全处于被保护的非噤露 条件下。这种分段式垒封闭双层保冷管道 结构的特点是 防潮层、保护层、阻燃层 三者台一。不易受潮、不易受损、不易老 化。也便于一狄加工成型,便于搬运、安 装 拆卸。各种管径的保冷厚 度 2 1 9 7 为6 0m m, l 5 9 4 1 5 , 1 0 8 4、 8 9 4 . 5 均为5 0m r n 。 双层 隔热管道是 目前世界 上矿井供 冷 管道保冷的先进技术。 根据实验室的测试 资料,材料的煎导 率为0 . 0 2 3 W / n l k ,设计中取O . 0 2 8 W/ 1T i k。根据平八矿一期降温工程 的 系 统 布 置 ,系统 总供冷量为7 7 1 k W 。供 冷 管 道 设计长度为9 6 4 0 m,管段为 5 m,管间采 用快速管道连接,管接头也作隔热处建, 在制冷系统运行时,进 回水管均为保i牵 蟹 道 ,则系统冷损 情况如下, 占总供 3 5 4 B . 1 6 . 7 4 8 7 . 8 4 冷 量的4 . 5 % 6% o . 9 l 1 . d % 比率 维普资讯 平八矿一期降温工程供冷系统管道冷 损为3 5 KW , 占总供冷 量 的4 . 5 ,供 冷 系统 总 冷 损 8 7 . 8 4 Kw , 占 总 供 量 的 1 I . 4 ,因此,设计 中系统管道冷损量是 控 制在2 0 以下的 。 平八矿~ 期降 温 工程供玲管道 系统工 业试验 分析 供冷 系统 管道 总 长度 为2 3 2 0 m,系 统 总供 冷量为5 7 a Kw ,系 统 总 冷 损 置 为 1 0 6 . 3 7 KW , 占系统供 总冷 量的 t 8 . 6 占系统 总 供冷量 比 率 % 其 中 I 、 水泵冷损 5 7 . 2 KW l o 2 、 蒸发器 冷损8 . 7 9 Kw 1 . 5 3 、 冷出池 未盖 6 . 6 1 Kw 1 . 2 4 、 管道摩 擦冷损 4 . 4 KW 0 . 8 5 、 管道冷损 2 9 . 3 7 Kw 5 . 1 因此通 过工业性 试 验系统冷损量 分 析 表 明,系数系统总冷损为1 0 6 . 3 7 KW 占系统 总供冷量的1 8 . 6 ,达到了合同考核 指标 系统冷损2 b ,管道 冷 损2 9 . 3 7 K W 占总冷量的5 . 1 ,这 个指标达到国 内 领 先球平,接近 国际先 进水平 。通 过井 下 工业性 试验,专家们认为 全封闭双层 隔热 管道 其保冷 、防 潮阻燃 、保护 性能均好 , 在我 国用于井下为首创 。丰城局建新矿 降 温系统、 新汶局孙村矿二期工程设计中都 采用 这种 全封 闭双层 保冷管道 。 七 水质处理 本项目由河北煤矿建筑工程学院负责 完成,根据井下工程,工艺用水水质要求 较高,而补充水量较小,经几种 方 案 比 较 ,确定如下工艺流程 见流程图 5。 水处理后 的水质 分析详见 下表 。 上述 资料 表明t循环冷却 水补 充水 , 经工 艺处理 之后 的各项指标 ,完 垒附合制 冷机 工艺用水 要求 。 平八矿东风井水处理站水质分析 _ r 采样化验日期∞. n. 5 魂谤实测 化验项目 单位 原 ‘ 水 电渗析 投药 泳 求 _ PH 7. 2 0 7 - O 5 7 0 7 电导率 s / cm 、 4 4 O ; 5 0 51 _ } 浊度 度 5 3 3 碱度 m‘ g / L 4 . 4 6 0 5 l O . 5 3 总 硬度 德 国度 1 5 . 5 4 l 8 2 1 . 8 2 氯化物 mg / L & 6一 6 0 . O 铁 mg / L O - 0 2 ≯ . 0 2 游离碳 酸 mg / L ‘ 2 , 4 0 可. 釜 8 0 . 2 6 八 “ 平八矿热水 治理” 与 “ 平八 矿西异优化通l风京统降温” 此项任务由平顶吐 r 矿务局八矿负责完 成 。 ’ L 1、 。 平7 矿 热水治理 八矿是一个地温偏高兼有高温热水涌 出的热害矿井 ,东 异 涌 出 量 为 5 3 8 7 2 0 Ⅱ l , h ,水温3 6 ℃ 既-琶由于热水 在 进 风巷漫流 散 热,使 进 风 流 增 温 O . 5 ~ 0 . 8 ℃。 为减少扇进庵流散热,八矿采取了 四个措施 一是永流改道,导流使之远离 进风巷}二是对热 水钻孔作封闭处理;三 是采用密封水井方法排放热水。四是用隔 热管道导流 蓄水 。目前热水可 用作 矿工 饮 用水和八矿矿泉豳厂 源料。已一己三采医 封闭热水孔7 5 个,连接汇合 孔 4 9个, 媾 修,新修筑水沟 8 4 8 米。通潞 土 述 工 程,杜绝 热水杰进风巷漫流现象,降低 了进风巷昀气温,平均为0 . 4 ℃,所 以 效 果很明显。本专题 已于0 1 年 2月通过中爆 总公 司技术 鉴定 . 4 l 维普资讯 图 5 水 处 理 工 艺 流程 图 九 。 平八 矿西异 优化通 风系 统降 温 ” 攻 关指标是通 过通风系统的改善 ,使 采掘工作面的气温降到2 8 ℃以下。 平八矿丁二 下 山采区 开 采 到 一5 3 0 米 水平,是 目前开 采最 深的一个 采区,也是 通 风困难 、热害严 重 的 一 个 采 区 ,如 4 1 2 丁 ,。 --1 7 ,0 8 0 采面气温常 年 在2 8 ~3 l ℃ 之间。 平八矿为完 成任 务 ,对 西异通 风 系统 进行 了改造 ,改造方 案是 增风 降温 ,充分 利 用老巷 ,主要 回风巷 、重点区段扩修 。 共新 开、扩大巷道4 3 5 8 米,经 过改造 ,构 成丁二采 区新的独立通风 系统 ,达 到了增 维普资讯 加采面 的供 风量的 目的 ,使 采掘 面气温 降 到2 8℃以下。本子专 题 已于9 1 年 2月通过 中煤总 公司的 技术 鉴定 。 五、专题整体水平及置套任 从课题设 置方面来看 。 平八矿矿 井 降温技术研究”专题的九个子专题,既有 侧重理论性 的研究 , 如通风降 温可 行界 限 的研究 ,热 水补绐 来源条件 及方式 的研 究 也 有既服务 于专题研究 ,又具 有广 泛推 广应用价 值的研究 ,如岩石 热导议 的 研 制和矿井气 温预测研究 ,还 有研究成 果 需直接用于井 下降温工程 的应用性 研究 课 题,如 东异制冷系统 降温 技术研究 ,保 冷 管道 研究 ,热 水治理等 。不 管是 哪 类 课 题 ,通 过 3 5年 的研究都先后 完成和超 额完成了国家攻关台同任务。在九个子专 题中,就有五个子专题将先进的电子计算 机 科学 g f 入矿井 降温工 程 中。 专题研究,除完成攻关台同规定的任 务指标外 ,还取得 了多项 突破性 进展和成 绩 如 西安 分院在研究 中合理 地进行 了平 顶 山矿 区冷 热水 子系 统划分,并评 估 了原 始热水储存量, 这对平顶山的矿井规划、 设 计以及投 资具 有重要意义,又如 中国矿业 大学北京 研究生部 ,在 我国首次提 出井 下 热 源按通 风 降温的分类方法,首 次提 出按 降温 要求 的台理 配风原 则和方 法,首次提 出通风 降温可 行界 限的确定 原则和方法 。 经 专家鉴定认为 这些分类原则和 方 法 科 学 、 有实 用意义 ; 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研 制的 岩石 热导仪 ,虽然 目前处 在科研机 的初步 定型阶段,但专题成果整体上达到了国内 首创领 先水平,在仪 器综 台性 能和功 能开 发 及单键启动 式全 自动程控操 作测 量的软 件设计 方面 达到 了国际 先进水平, 平顶山 矿务局 科研所 研 制的 矿井制冷系 统全封 闭双层保冷管道 在我国是首创,在国外 也 是比较先进 的,其隔热 、防潮,阻爆、 保护性 能均 好,有很好 的推广应 用价 值 。 总的来说,专题的整体水平是比较高 的,配套性 也不错 。 六、专置的直萤效益和阃基效益 一 直接经济 效益。 矿井降温 的经济 效益 在于提高 劳动生 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资源 开 发 范 围,保护 劳动力,在苏联井 下超 过曲 ℃ 生产定额 调整 系数 为0 . 7 0 ,西德 1 群 奁 统 计,等效温度超过3 2 ℃时劳动效 率 降 低 3 o 一5 0 ,南 非、温度 超过标准 l℃,劳 动效率降低 7--1 0 %。1 9 8 9 年武汉l肇 矿设 计研究院用气温预测研究成果预测准备斯 开的平十三矿为高温热害矿井,在栅步被 计中所作的经济效益预计t由于气温超 规定,劳动效率 降低,劳动时间缩短 生 产定额减少,导致采矿费用增加,其值一 年即为1 5 1 . 8 5 万元 ,而进行 鲁矿 井 治 理的总投资为9 0 8 . H万元,矿井降粗前运 营费为1 万元,可见治理初期投 资 高, 但不用一年即可收回总投资。从 长 远 看 来 ,经济效益是显著 的。 又如平八矿通 过热水治理,使主蒜避 风巷气温降低0 . 4 ℃,为提高劳动效 率 期 造了条件,另方面对地下热永盼综合科闻 给平八矿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八矿巳建成 矿泉 水厂 ,设计 能力 年1 0 0 0 吨,产 值曲 0 万元/ 年,纯经济效益为3 5 万元/ 年,1还建 成 了矿井 水厂,设计 能力 为1 . 5 万吨/ 目 , 可满足八矿实用,1 . 3 2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