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矿井降温技术的比较.pdf
l 5 2 参 晨 科技 2 0 0 9 年第3 期 几种矿井降温技 术 的比较 张利 , 陈松 , 于峰 1 . 黑龙江煤矿安全监 察局 , 黑龙江 鸡西1 5 8 1 0 0 , 2 . 山东省郓城 煤矿 , 山东 郓城2 7 4 7 1 8 摘要文章介 绍了 目前 国内运用 的几种煤矿深井降温技术, 从 多方面分析 比较各 种制冷 工艺的优缺 点, 并对矿井 降温技术在实际选择 时进 行 比较。 关键词矿井 降温技 术 比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S e v e r a l mi l l e c o o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Li , Ch e n S o n g, Yu F e ng C c ,a l M i n e S a f e t y S u p e r v i s i o n B u r e a u i n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 J i x i , 1 5 8 1 0 0 ; C o a l m i n e i n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Y u e h e n g , 2 7 4 7 1 8 Ab s t r a c t q l a i s p a p e r d e t a il e d l yi n t r o d u c e s s e v e r a l 出 叩 一t e mp e r a t u r et e c h n i q u e si nu n d e r g r o u n dmi n e s血砒 u s e d a t p r e s e n ti n o u r c o u n t r y,a n a l y s e s a n d c o ln / e s th e a d v ant a g e s a n d d i s a d v ant a g e s o f d i ff e n t r e f r i g e r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i nma n y r e s p ect s ,a n d c 2 a l e sthe d i ff e n t k i n d s o f d I 一t e mp e r a t u r et mi q u es in p r a c ti c a l e h o i c e . Ke y wo r d s d r o pt e mp e mt u r e t ec h n i q u es i n mi n e s c o mp a r e 随着 矿井开采 深度 的不 断增加 , 地 热对井下 作业 的危害也越来 越 大。因此 , 必 须对井 下高温 环境进 行 降温, 以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 , 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1 几种矿井 降温技术 目前 , 国内运用 的矿 井制 冷降温技 术 的基本 原理 *收稿 日期 2 0 0 9 0 3 1 4 作者简介 张利 1 9 7 8一 男 ,大学 文化 , 毕业 于 山东 科技大 学 , 工 程 师, 机械制造专业 , 现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如图 1 所示, 系统由制冷、 输冷、 传冷和排热四个 环节组成 。由制 冷站制 出冷源 冰片 或冷水等 , 经专 用 的输冷管道输送 到采掘 工作 面的空 冷器 , 同工 作面 的湿 热空气进行热交换 , 从而 降低工作 面 的环境温度 、 湿度 , 热交换后的冷却水将冷凝热带 出工作面 如地面 等 。而 四个环节的不同组合 , 则构成 不同的矿井制冷 降温系统 。按其制 冷站 的不 同布 置方式 来分 , 可 分为 以下 三种类 型 1 . 1 地面集 中式制冷 降温系统 表 3 采空区淹 没系数 K 2 硬岩 层, % 软岩层, % 淹没时间 , a 枣庄矿 区 枣庄矿区 峰峰矿区 l 3 5 1 9 2 2 2 2 5 l 6 5 1 5 5 7 2 l O 1 0 4 2 突水量估算 方法在甘霖矿 的应 用 2 . 1浮标法 2 0 0 3年 1 0 月 8日, 一3 0 0 m水平轨道大巷揭露第 三 层石灰岩 以下简称三灰 , 裂隙发育 , 多处突水 , 突水 流入巷道规则的水沟内, 用浮标法迅速测量三灰突水 量为 7 5 m 3 / h 。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 L6 m, 0. 5 6 4 m, 0. 5 7 0 m, 0. 5 6 8 m; h l 0. 1 9 2 m, h20. 1 9 0 r l l , h 30. 2 0 4 m,h 4 0. 1 9 2 m, h 50. 1 9 6 m; h 60. 1 93 IT I , h 70. 2 01 m, h 8 0. 2 0 3 m. h 90. 1 9 8 m t 11 5. 8 8 “ , t 2 1 6. 2 8 “ , t 3 1 5. 9 2 “, K 0. 5 将上述数据代入浮标法突水量计算公式, 计算三 灰突水量为 7 5 m 3 , h 。 2 . 2容 积 法 1 1 9 9 8 年 9月 2 7日, 北 马头门底板 , 阳井 中第五 层石灰岩 以下简称五灰 及其顶板粉砂岩发生突水, 水 由下向上淹没阳井部分空问, 用容积法计算结果如下 Q , 2 z r h l t 9 . 8 1 m 3 / h 式 中井 筒 6 m, h 0 . 1 7 4 m , t 0 . 5 h 。 2 2 0 O 0 年 1 1月, 主井 井底煤 仓 自胶带输送 机 机 头峒室底板 下 1 . 5 m处 揭露 五灰 , 五 灰厚 2 . 7 ~2 . 9 m。 煤仓 内壁大 、 小突水点共 8 个 , 突水量 1 . 0 m 3 / h , 经壁后 注浆 , 水量降为 0 . I m 3 / h 。 注浆后突水量测量方法为 在煤仓下 口用塑料布 接水, 积蓄一定量后将其倒入容器内用弹簧秤称量, 扣 除容器本身重量, 净水重量除以时间, 即为煤仓内壁五 灰突水量 。 3 结语 突水水量估算方法要依据出水方式、 水量大小及 现场情况灵活变化; 有时采用两种或多种估算方法, 加 以对比。计算要仔细、 认真, 并需进行验算 , 保证估算 结果准确, 为抢险救灾提供准确技术依据。 2 0 0 9 年 第3 期 互钱晨 舛技 l 5 3 。\ l 一制冷站 2一岭冻水泵 3 一冷港冻水管 4 一局部通风格 5一空冷器 6一风 筒7 一 冷却水泵8 一冷却水管9 一冷却塔 图1 矿井制冷降温系统结构模式图 这种制冷降温系统将制冷站集中布置在地面, 制 冷站生产出的冷源 冰片或冷水等 经井 筒 中的专用输 冷管道输送 到井下 的融冰 池 或 热交 换器 , 将一 次 高 压冷冻水转换 成二次 低压冷冻 水 , 再输 送 到采掘 工作 面, 用空冷器冷却风流 , 提供冷风, 降低环境温度。系 统制冷后产生的冷凝热由冷却水经冷却塔直接在地面 排放 。其工作原理见图 2 。 1 一压缩机 2一蒸发机 3一冷却塔 4一节流网 5 . 1 5一水池 6 、 7 、 1 4一水泵 8一冷却塔 9一冷却水 管 1 0一热交换器 I 1 、 1 3 一 冷冻水管 l 2 一高低压 换热器 l 6 一空冷器 图2 地面集 中武制冷降温系统原理 图 1 . 2 井下集 中式制冷 降温 系统 这种制冷降温系统将制冷站集 中布置在井下, 制 冷原理与地 面集 中式相似 , 系统制 冷后 产生 的冷凝 热 排放 分地 面和井下 两种 。 1 . 3 水源热泵式制冷 降温 系统 该降温系统的整个机组均在井下, 制冷原理与上 述两种方式相似, 其冷却水系统用水直接取 自井下的 矿井水 , 制冷后的高温冷却水通过管道排放到井下主 水仓, 然后由主排水泵排至地面, 实现冷凝热在地面排 放。但制冷机组额定制冷量相对较小。这种制冷系统 多用于煤矿井下局部降温。 几种矿井降温技术分析见表 1 。 2 矿井降温技术在选择 时的比较 1 地面集中式制冷降温系统可以分两期投入, 且 能够较好的解决井筒掘进到底后 , 巷道开拓时的临时 降温需要。 2 井下集中式制冷降温系统, 其冷却水管路安装 在主井井筒内, 且要在井下开拓大断面的制冷硐室, 需 井简装备完, 矿井基本形成时才能有效投入运行 ; 不能 很好的解决掘进巷道时的临时降温需要。 3 通过综合比较分析, 若考虑井筒掘进到底后, 形成车场、 巷道开拓时 掘进进尺约 5 0 0 m 的临时降温 需要, 建议采用地面集 中式的矿井制冷降温方案。若 不考虑井筒掘进到底后, 形成车场、 巷道开拓时的临时 降温需要, 建议采用井下集中式、 冷凝热地面排放的矿 井制冷降温方案。该方案节能、 制冷效率较高, 但需在 主、 副井简装备完成后, 系统才能投入运行。 表 1 几种矿中制冷降温技术比较 制冷站位置 优点 缺点 及制冷工艺 1 系统 复 杂 , 装机 总 1 设 备 安装 、 维 护 管理 功 率大, 能耗 高 ; 2 供 方便 ; 2 制 冷机 组 没有 冷管 道长, 系统冷 量损 地 面集 中式 防爆要 求 ; 3 制 冷后 产 耗 大, 制 冷效率低 3 制冰片 生 的冷 凝 热 排 放 方 便 ; 需在 井 筒 中安 装 大 直 4 在 国内多个煤矿 有具 径 的输 冷 管道 及 对 管 道 进行 保 温处 理 ; 4 体应用 的案例 。 井筒 中输 冰管 路存 在 堵塞二次结冰可能 。 1 设 备安 装 、 维护 管理 1 系 统复 杂 , 装 机 总 方便 ; 2 制 冷 机组 没 有 功率 大, 能耗 高; 2 供 防爆 要求 ; 3 制冷 机组 冷管道长 , 系统 冷量损 并联连接 , 安全 运行性能 耗较大 , 流化 冰生产过 地面集 中式 较高 。 4 流化 冰流动性 程 需 加 盐, 对 输 冷 管 制冰粒 好, 井筒中输送方便, 输 路 、 设备存 在腐 蚀作 送时不会产生堵 塞 、 二次 用 ; 3 需 在 井 筒 中安 结冰 ; 5 流 化 冰载 冷量 装大 直径 的输 冷管 道 大 , 制 冷效 率 高 , 冷凝 热 及 对 管道 进行 保 温 处 理 ; 4 地 面 制 冷车 问 排放方便 。 占地面积 大。 1 冷 冻水 在 井 下 循环 , 1 井下要 开凿大 断面 系统 供冷管道短 , 冷量损 的硐 室; 2 制 冷设 备 耗小 , 制冷效 率高 ; 2 系 要有 防爆 、 防 腐 要 求 ; 井下集中式 统简单 , 装机 容量相 对较 3 井下制 冷机组冷 凝 小; 3 无 高压 冷 冻水 系 器侧要承受 高压 , 对 设 制冷水 统 ; 4 井筒 中敷设 的冷 备性 能 要 求 高; 4 井 却 水 管路 不需 保 温 ; 5 下部 分 安全 性 相 对 较 冷 凝热 在地 面排放 ; 6 差一些 ; 需化 学水处 理 地 面部分 占地面积很小 。 系统 。 1 井下要开凿 专用 的 硐室 ; 2 制冷 设 备 要 1 冷 冻水 在井 下 循 环 , 有防爆、 防腐 要求 ; 3 系统供冷管道短 , 冷量损 机组额定制冷量 较小 ; 耗较 小 , 制 冷效 率 较 高 ; 4 因冷凝热排 放在矿 水源热泵式 2 系统简 单 3 冷却水 井水仓中 , 水仓 温度较 制冷水 系统直 接 取 自井 下 的 矿 高 ; 5 矿井 水 井下 处 井水; 4 冷凝热在井下 理作为系统冷却水难 直接 排放 ; 5 机 组 不 占 以满 足大 容 量 制冷 机 用地面空间。 组需求; 6 在煤矿单 位具 体应 用 的 案例 较 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