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测量05贯通测量.ppt
第五章贯通测量,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一井内巷道贯通测量,第三节两井间的巷道贯通测量工作,第五节贯通后实际偏差的测定及中腰线的调整,第四节立井贯通测量,一、贯通和贯通测量,采用两个或多个相同或同向掘进的工作面掘进同一井巷时,为了使其按照设计要求在预定地点正确接通而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贯通测量。,1、概念,一个巷道按设计要求掘进到指定的地点与另一个巷道相通,叫做巷道贯通,简称贯通。,第一节概述,图5-1巷道贯通的三种情况,2、贯通的三种情况井巷贯通可能出现下述三种情况(图5-1),a相向贯通,b同向贯通,c单向贯通,3、遵循原则井巷贯通时,矿山测量人员的任务就是要保证各掘进工作面均沿着设计位置与方向掘进,使贯通后结合处的偏差不超过规定限度,对采矿生产不造成严重影响。工作中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要在确定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时,保证贯通所必须的精度,即不因精度过低而使井巷不能正确贯通,也不盲目追求过高精度而增加测量工作量和成本。(2)对所完成的每一步每一项测量工作都应当有客观独立的检查校核,尤其要杜绝粗差。贯通测量的基本方法是测出待贯通巷道两端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1)一井内巷道贯通,见图5-2(a),二、贯通测量的种类和容许偏差,1、贯通的种类,图5-2(a)一井内的平巷和斜巷贯通,(2)两井之间的巷道贯通,见图5-2b,图5-2(b)两井间的巷道贯通,(3)立井贯通,见图5-2(c),图5-2(c)两井间的巷道贯通,2、贯通巷道的误差种类,(1)水平面内沿巷道中线方向上的长度偏差,这种偏差只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而对巷道质量没有影响;(2)水平面内垂直于巷道中线的左,右偏差,(见图5-3);,巷道贯通接合处的偏差值,可能发生在三个方向上,图5-3皮带机巷道的容许△x′,(3)竖直面内垂直于巷道腰线的上,下偏差,图5-4贯通的腰线容许偏差△h,后两种偏差△h和△x′对于巷道质量有直接影响,所以又称为贯通重要方向的偏差。,对于立井贯通来说,影响贯通质量的是平面位置偏差,即在水平面内上,下两段待贯通的井筒中心线之间的偏差(见图5-5)。,图5-5立井贯通偏差,三、贯通测量工作的步骤及贯通测量设计书的编制(一)贯通测量的工作步骤(1)调查了解待贯通巷道的实际情况,根据贯通的容许偏差,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与测量方法。对重要的贯通工程,要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进行贯通测量误差预计,以验证所选择的测量方案,测量仪器和方法的合理性。(2)依据选定的测量方案和方法,进行施测和计算,每一施测和计算环节,均须有独立可靠的检核,并要将施测得实际测量精度与原设计书中要求的精度进行比较。(3)根据有关数据计算贯通巷道的标定几何要素,并实地标定巷道的中线和腰线。(4)根据掘进巷道的需要,及时延长巷道的中线和腰线,定期进行检查测量和填图,并按照测量结果及时调整中线和腰线。贯通测量导线的最后几个(不少于3个)测站点必须牢固埋设。最后一次标定贯通方向时,两个相向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米。,(5)巷道贯通之后,应立即测量出实际的贯通偏差值,并将两端的导线连接起来,计算各项闭合差。此外,还应对最后一段的中腰线进行调整。(6)重大贯通工程完成后,应对测量工作进行精度分析与评定,写出总结。(二)贯通测量设计书的编制重要的贯通工程开始之前,应编辑测量设计书,其主要任务是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1)井巷贯通工程概况包括井巷贯通工程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贯通容许偏差值的确定,并附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井巷贯通工程图。(2)贯通测量方案的选定包括地面控制测量,矿井联系测量及井下控制测量的方案,并要说明所采用的测量起始数据的情况。,(3)贯通测量方法包括所采用的仪器,测量方法及其限差规定。(4)贯通测量误差预计绘制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贯通测量设计平面图,在图上绘出与工程有关的巷道和地面及井下测量控制点,确定测量误差参数,并进行误差预计(5)贯通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由井下一条起算边开始,能够敷设井下导线到达贯通巷道两端的,称为一井内的巷道贯通。,1、定义,贯通测量几何要素贯通巷道中心线的坐标方位角,腰线的倾角(坡度)和贯通距离等。,2、贯通测量几何要素,一、概述,第二节一井内巷道贯通测量,采区内次要巷道贯通距离短,要求精度较低,可用图解法求其贯通测量几何要素,如图5-6所示。,二、采区内次要巷道的贯通测量,图5-6图解法求巷道中线坐标方位角,图5-7图解法求巷道坡度与斜长,巷道贯通方向,在设计图上用贯通巷道的中心线来表示,在大比例尺设计图上把巷道的设计中心线AB用三角板平行移动到附近的纵,横坐标网格线上,然后用量角器直接量取纵坐标(x)线与巷道设计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即可求得贯通巷道中心线的坐标方位角(图5-6中所示为300),贯通巷道的坡度(倾角)与斜长,可用三棱尺和量角器在剖面图上直接量取,如图5-7所示,贯通巷道斜长L50.8m,倾角δ1120′。,三、在两个已知点之间贯通平巷或斜巷,设要在主巷的A点与副巷的B点之间贯通二石门,即图5-8中用虚线所表示的巷道。,图5-8在主巷与副巷之间贯通二石门,(1)根据设计,从井下某一条导线边开始,测设经纬仪导线到待贯通巷道的两端,并进行井下高程测量,然后计算出CA,DB两条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αCA和αDB以及A、B两点的坐标及高程。,(2)计算标定数据,①贯通巷道中心线AB的坐标方位角,其测量和计算工作如下,②计算AB边的水平长度lAB,③计算指向角βA、βB,④计算贯通巷道的坡度i,HA、HB分别为A点和B点处巷道底板或轨面的高程,⑤计算贯通巷道的斜长,四、贯通巷道开切位置的确定,如图5-9所示,在主巷与副巷之间贯通二石门,该石门在副巷中的开切地点B以及二号下山中心线的坐标方位角αAB均已给出。要求在主巷中确定开切点A的位置;以便在A点标定出二石门的中腰线,向下掘进,进行贯通。,图5-9巷道贯通开切位置的确定,βA,βB,,,2,1从设计图上量取A点至已知中线点C、F的距离L1、L2,量取巷道的转向角βA;,2在C点安置经纬仪,瞄准点F,并沿此方向,由点C量取L1,即可得到A点的位置,将之标定于顶板上,然后再量取A至点F的距离作检核;,3在A点安置经纬仪,后视点C,用正镜位置给出βA角,此时,望远镜所指方向即为新开掘巷道的中线方向,在此方向上标出点2,倒转望远镜,标出点1,则点1、A、2即组成一组中线点。,标定的方法如下,第三节两井间的巷道贯通测量工作,两井间的巷道贯通,是指在巷道贯通前不能由井下的一条起算边向贯通巷道的两端敷设井下导线的贯通。图5-10为某矿中央回风上山贯通的立体示意图。,图5-10两井间中央回风上山贯通示意图,该矿用立井开拓,主副井在-425m水平开掘井底车场和水平大巷。风井在-70m,水平开掘总回风巷。中央回风上山位于矿井的中部,采用相同向掘进,由-425水平井底车场12号岔绕道起,按一定的倾角向上掘进,并同时由-125水平的2000石门处向下掘进。,主副井向-425m,水平进行联系测量。测得井下Ⅲ01--Ⅲ02,边的坐标方位角及Ⅲ01点坐标和高程,由此敷设导线及高程测量到中央回风上山的下端。由风井向-70m水平进行一井定向和导入高程测量,并向-70m水平车场的井下起始边Ⅰ0--Ⅰ1向2000石门敷设导线及高程测量到中央回风上山的上端。在地面上,主辐井与风井之间进行联测。,一、主副井与风井之间的地面连测,两井间的地面联测可以采用导线、独立三角锁或在原有矿区三角网中插点等方式,也可以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该矿由于地面比较平坦,采用了导线连测。先在主副井附近建立进井点12号点,在风井附近建立近井点05号点,再在12号点与05号点之间测设导线,并附合到附近的三角点上,作为检核。在两井之间还要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求出近井点的高程。,二、主副井与风井分别进行矿井联系测量,主副井采用陀螺定向或两井定向方法,求出井下起始边Ⅲ01-Ⅲ02的坐标方位角和井下定向基点Ⅲ01的坐标。风井采用陀螺定向或一井定向法,求出井下起始边Ⅰ0-Ⅰ1的坐标方位角和井下定向基点Ⅰ1的坐标。同时,通过风井和副井进行导入高程测量,求出井下水准基点的高程。,三、井下导线和高程测量,从-425m水平井底车场的井下起始边Ⅲ01--Ⅲ02敷设导线到中央回风下山的下口;再从风井井底的井下起始边Ⅰ0-Ⅰ1敷设导线到中央回风上山的上口。敷设导线要选择路线短、条件好的巷道。如果条件允许,导线应尽可能不设成闭合环形作为检核,支导线则必须独立施测两次。,四、求算贯通巷道的方向和坡度,进行实地标定,根据中央回风上山的上口及下口处的导线点(导线点位于巷道的中线上)坐标及腰线点高程,反算出上山的方向和坡度,并与原设计值对比,当差值在容许范围之内时,则进行实地中线及腰线的标定。在中央回风上山的倔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调整掘进的方向和坡度,直至正确贯通。,两井之间的巷道贯通,由于涉及联系测量、地面和井下测量,积累的误差较大,尤其是两井间距离较大时更为明显。为保证贯通误差不超过容许值,对于大型重要贯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施测方案和测量方法,并进行贯通误差预计。,立井贯通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地面及井下相向开凿的立井贯通;另一种是延深立井时的贯通。一、从地面和井下相向开凿的立井贯通如图5-11所示,在距离主副井较远处的井田边界附近要新开凿三号立井,并决定采用相向开凿方式贯通。,第四节立井贯通测量,图5-11从地面和井下相向贯通三号立井,测量工作内容简述如下(1)进行地面连测,建立主副井和三号井的近井点。地面连测方案可视两井间的距离和地形情况以及矿上现有仪器设备条件而定。(2)以三号井的近井点为依据,实际标出井筒中心(井中)的坐标,指示井筒由地面向下开凿。(3)通过主副井进行联系测量,确定井下导线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及起始点的坐标。(4)在井下沿运输大巷测设导线,直到三点井井底车场出口P点。(5)根据三号井的井底车场设计的巷道布置图,编制井底车场设计导线。,立井贯通中,高程测量的误差对贯通的影响甚小,一般可以采用原有高程测量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补测。最后可根据井底的高程推算接井的深度,当上、下两端井筒掘进工作面接近到1015m时,要提前通知建井施工单位,停止一端的掘进工作,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二、延深立井时的贯通,图5-12立井延深贯通测量,如图5-12所示,一号井原来已掘进到一水平,现在要延深到二水平。,其主要测量工作包括1在一水平测出一号井井筒底部在该水平的实际中心点O1的坐标,而不能采用地面井中的坐标,更不能采用原来的设计井中坐标作为贯通的依据。,(2)从一水平井底车场中的起始导线边开始。沿大巷和大下山测设导线到二水平,直到一号井井筒的下方,并在二水平标定出井筒中心O3点,指示井筒由下向上开凿。,(3)从一水平井底车场中的起始导线边开始,沿大巷和辅助下山测设导线到达一号井岩柱下方,标定出井筒中心O2点,指示井筒由上向下掘进。,(4)一号井筒延深部分的上、下两端相向掘进到只剩下1015m时,要书面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一端掘进作业,采取相应安全指施。上、下两端贯通后,再去掉岩柱。最终使一号井由一水平延深到二水平。,,第五节贯通后实际偏差的测定及中腰线的调整,巷道贯通后,实际偏差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具有以下意义。(1)对巷道贯通的结果作出最后的评定;(2)用实际数据检查测量工作的成果,从而验证贯通测量误差预计的正确程度,以丰富贯通测量的理论和经验;(3)通过贯通后的连测,可使两端原来没有闭合或符合条件的井下测量控制网有了可靠的检核和进行评查和精度评定;(4)作为巷道中腰线最后调整的依据。井巷贯通后,应在贯通点出测量贯通实际偏差值,并将两端导线、高程连接起来,计算各项闭合差。,一、贯通后实际偏差测定的意义,(1)用经纬仪把两端巷道的中心线都延长到巷道贯通结合面上,量出两中心线之间的距离d,其大小就是贯通巷道在水平面的实际偏差,如图5-13所示。,二、贯通后实际偏差的测定,(一)平斜巷贯通时水平面内偏差的测定,图5-13平斜巷贯通时水平面内偏差的测定,(2)将巷道两端的导线进行连测,求出闭合边的坐标方位角的查值和坐标闭合差,这些差值实际上也反映了贯通平面测量的精度。,(二)平斜巷贯通时竖直面内偏差的测定(1)用水准仪测出或用小钢尺直接量出两端腰线在贯通接合面出的高差,其大小就是贯通在竖直面内的实际偏差。(2)用水准测量或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连测两端巷道中的已知高程控制点(水准点或经纬仪导线点),求出高程闭合差,它也实际上反映了贯通高程测量的精度。,(三)立井贯通后井实际偏差的测定立井贯通后,可由地面上或由上水平的井中处挂下中心垂球线到下水平,直接丈量出井筒中心之间的偏差值,即为立井贯通的实际偏差值。有时也可测绘出贯通接合处上、下两段井筒的横断面图,从图上量出两中心之间的距离,就是立井贯通的实际偏差。,三、贯通后巷道中腰线的调整,测定巷道贯通后的实际偏差后,还需对中腰线进行调整。(一)中线的调整巷道贯通后,如实际偏差在容许的范围之内,对次要巷道只需将最后几架棚子加以修整即可。对于运输巷道或砌石旋巷道,可将距相遇点一定距离处的两端中心线A与B(图5-14)相连。,图5-14运输巷贯通后中线的调整,(二)腰线的调整若实际的贯通高程偏差△h很小时,可按实测高差和距离算出最后一段巷道的坡度,重新标定出新的腰线。在平巷中,如果贯通的高程偏差△h较大时,可适当延长调整坡度的距离。如图5-15所示。,图5-15纵断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