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栾川地区矽卡岩型铅锌矿地质特征.pdf
河南栾川地区矽卡岩型铅锌矿地质特征 南泥湖钼矿外围找矿问题 吕文德1 ,2,赵春和2,孙卫志1 ,2,燕建设1 ,2 1.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郑州450007;2.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洛阳471023 摘 要河南栾川南泥湖钼矿因规模大、 品位高、 易采选而闻名世界,是我国乃至世界主要钼的产地之一。近几 年,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在其外围首次发现了矽卡岩型铅锌矿,该类铅锌矿床产于矽卡岩中,呈层状,明显受 中、 晚元古界大理岩地层控制,其成因与燕山期的中酸性小岩体有关,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等特点,找矿前景 良好,是进一步找矿的重要方向和靶区。 关键词铅锌矿;层状矽卡岩型;南泥湖钼矿;河南栾川 中图分类号P618. 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 41352005 01 - 0025 - 07 收稿日期2004 - 03 - 08,改回日期2004 - 06 - 20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99910200227 作者简介吕文德1960 - , 男,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产勘查与科研工作。 ①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调查队.豫西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主要矿产远景预测报告,1986. 河南省栾川南泥湖钼钨矿发现于上世纪 60~70年代,探明钼储量上百万吨,居世界第 六,亚洲第一,是我国乃至世界钼钨主要产地 之一。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 种,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 辉钼矿、 白钨矿、 黄 铜矿、 磁铁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 钾化、 硅化和绢云母化[ 1] 。近年来,通过新一轮国土 资源大调查,在钼钨矿外围,发现了MVT 型[ 2]和多处层状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点 , 厚度 大,分布广,找矿前景十分广阔。 1 地质背景 栾川县南泥湖钼钨矿位于河南省西部, 华北陆块南缘卢氏 栾川台缘褶皱带内,南以 黑沟 栾川断裂与秦岭褶皱系相邻,北以潘 河 马超营断裂与华熊台隆为界,东临合峪花 岗岩基,南接老君山花岗岩基,北侧的华熊台缘 为熊耳群火山岩。 区内地层为中元古界官道口群、 新元古界 栾川群和震旦系陶湾群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图 1。各组段地层呈近东西向条带状展布,大体 上自北而南由老而新依次为1中元古界官道 口群是一套由潮坪、 滨海和浅海相沉积物组成 的地层,下部龙家园和巡检司两个组形成一个 碎屑岩 碳酸盐岩沉积旋回,上部杜关组、 冯家 湾组到白术沟组为另一旋回,主体属镁质碳酸 盐岩建造。杜关组和冯家湾组所产叠层石和蓟 县铁岭组所产叠层石组合一致。侵入于冯家湾 组中的花岗岩脉UPb年龄为999Ma ,高山河 组底部RbSr等时年龄1 39443 Ma ,所以 该群的生成时限约为14~10亿年,属中元古 代 ①。2 新元古界栾川群,与下部官道口群整合 或局部平行不整合接触,和上覆震旦系为断层 或角度不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分为三川组、 南泥 湖组、 煤窑沟组、 大红口组和鱼库组。组成五个 从陆源碎屑岩 碳酸盐岩沉积旋回,代表五次 大规模海侵过程。在大红口组岩浆活动期,出 现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形成以粗面质火山熔 岩及火山沉积为主,夹有海相钙镁碳酸盐岩建 造,煤窑沟组发育有石煤层,说明当时为还原沉 积环境,可能为一半封闭的海湾。三川组、 南泥 湖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是层状矽卡岩型铅锌矿 床的主要围岩。青白口系陶湾群,分布于华北 陆块南缘与秦岭褶皱系衔接部位,南界受黑 沟 栾川断裂控制,北界超覆不整合在栾川群 或官道口群之上。该群下部为粗碎屑岩,中部 主要为粘土质岩,上部为碳酸盐岩沉积,自下而 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海进系列。 第28卷 第1期 2005年3月 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Vol. 28 No. 1 Mar. 2005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区内最显著的构造景观是近东西向构造形 迹图1 , 南以黑沟 栾川大断裂为界,发育一系 列产状相近、 向南逆冲的推覆断层,逆冲断层之 间为一系列轴面近东西、 向北陡倾的倒转褶皱。 图1 区域地质简图 Fig. 1 Regional geological sketch map 1.古近系;2.陶湾群;3.栾川群;4.官道口群;5熊耳群;6.前震旦混合岩;7.燕山晚期花岗岩;8.燕山中期花 岗岩;9.加里东期碱性花岗岩;10.前加里东期正长岩;11.前加里东期变辉长岩;12.实测地质界线;13.角度 不整合界线;14.性质不明断裂;15.压扭性断裂;16.推覆断裂带;17.平行不整合断裂;18.韧性剪切带迭加 脆性断裂;19.向斜轴;20.背斜轴;21.倒转背斜;22.地层产状 ① 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钼钨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富集规律 关于小岩体、 围岩 蚀变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1982. ② 河南省地质局地质三队.河南省栾川县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区地质勘探报告,1975年. 本区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各类岩浆岩广 布。最老为新元古代辉长岩年龄743 Ma ① , 同时与栾川群大红口组火山岩有关的正长斑岩 多沿断裂带侵入。燕山期多呈中酸性小岩体沿 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交会处侵入,或呈北 东向岩脉形态产出。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为南泥湖和上房燕 山期小斑岩体图2。据前人研究成果 ② ,这些小 岩体均呈上小下大的锥状,如南泥湖岩体地表呈 椭圆形,长轴南北向,面积0.12km 2 ,岩体向下逐 渐变大,垂深600m处钻探控制面积1.2km 2 ,长 轴为北西向。岩体呈小岩株状,产状东陡倾角 50 ~80西缓倾角20~40 , 侧伏方向为 290 。据1∶20万区域重力测量资料,这些小岩 体群在深部可能互相连贯,构成大岩体。 2 矿床地质特征 层状矽卡岩型铅锌矿是近年来在该区认识 和发现的新类型铅锌矿床。矿床呈环带状分布 于远离岩体接触带的三川组和南泥湖组碳酸盐 岩地层中,如骆驼山、 银和沟和鱼库等矿床 点。下面以骆驼山矿区为例,论述其特征。 62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第28卷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图2 南泥湖钼矿田燕山期小岩体与热变质带分布图 Fig. 2 Sketch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mall rock bodies and the thermal metamorphic belt in the Nannihu Mo ore field 1.燕山中期黑云二长花岗斑岩;2.地表岩体界线;3.垂 深600m处岩体界线;4.热变质带界线;5.矽卡岩 2. 1 矿区及矿体特征 骆驼山矿区位于南泥湖钼钨矿外围北侧。 区内地层主要为南泥湖组中段绢云钙质片岩、 大 理岩、 云母石英片岩夹石英岩,以及经交代变质 作用形成的透辉石长英角岩和矽卡岩等蚀变岩, 均呈北西西向条带状展布。构造以断裂为主,分 北西西、 北北东和北东东三组,均具多期活动特 点,其中北西西向层间断裂带控制了区内含矿矽 卡岩的形成和分布,长300~1 800m ,宽5~50 m ,产状200 ~220 ∠30 ~60 。 岩浆岩主要有前加里东期变辉长岩和花岗 斑岩脉墙。前加里东期变辉长岩呈北西西 北西向条带状侵入于南泥湖组中段地层中,宽 50~100m ,长度大于5 000m;岩体与围岩接 触面产状多向北倾,倾角55 ~70;岩石呈灰黑 色,粒状变余辉长结构,显微鳞片粒状变晶结 构;主要矿物成份为次闪石和斜长石,次为黑云 母,有少量钾长石和石英。 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呈北东向岩脉状产出, 脉宽30~50m ,矿区内长3km ;产状130 ∠65 ~85,围岩为南泥湖组中段绢云钙质片岩夹薄 层大理岩;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具斑 状、 似斑状结构,基质具微细粒 中粒花岗结 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 斜长石 和石英,少量黑云母。 矿区钻孔内见到有斑状黑云母花岗闪长 岩,浅肉红色、 灰白色,似斑状结构,基质具半自 形粒状结构;斑晶5~10 ,主要为钾长石, 次为石英、 斜长石;基质主要成分同斑晶,但斜 长石明显增多,并出现较多的黑云母和磁铁矿、 屑石、 磷灰石及少量的角闪石等。 矿体赋存于新元古界栾川群南泥湖组中段 绢云钙质片岩夹薄层大理岩中的层间断裂带内。 矿体严格受矽卡岩控制,其厚度与矽卡岩厚度成 正比。在矿区东部骆驼山段,矿体产于透辉石石 榴石矽卡岩体中,呈似层状、 透镜状产出图3。 在矿区西部冷水沟段,矿体产于绢云钙质片岩 中,空间上和矽卡岩无直接关系,但和围岩中的 裂隙以及层间破碎等有关,并和骆驼山矽卡岩体 内的脉状矿体相呈互连接、 逐渐过渡关系。这可 能是由于矿化和矽卡岩的形成时间间隔较长,以 及二者的构造通道不一致造成的[ 3] 。矿化以脉 状、 透镜状或似层状为主。矿体、 矽卡岩产状与围 岩产状基本一致,一般210~240∠30~45 。 矿体长600~1 200m ,延伸大于500m ,厚度2 ~54m。主要有益组分,矿区东部骆驼山段S 17.6110 - 2 ,Cu0.3610 - 2 ,W0.2210 - 2 , Zn2.5010 - 2①;矿区西部冷水北沟段Zn 8.50 10 - 2 ,Pb2.2010 - 2 。 2. 2 矿石成分 矿石矿物成分主要有磁黄铁矿、 黄铁矿、 铁 闪锌矿,次为方铅矿、 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 为透辉石、 钙铁榴石、 石英、 钾长石等,次为阳起 石、 透闪石、 方柱石、 硅灰石、 绿帘石、 萤石等。 一般矿区东部骆驼山段以磁黄铁矿、 黄铁矿、 铁 闪锌矿及透辉石、 钙铁榴石、 石英、 钾长石等为 主,而矿区西部冷水沟段以黄铁矿、 铁闪锌矿、 方铅矿以及石英、 碳酸盐、 黑云母等为主,二者 呈逐渐过渡关系。 2. 3 矿石类型及其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有他形、 半自形、 自形粒状结构, 见于磁黄铁矿、 黄铁矿、 铁闪锌矿、 方铅矿、 黄铜 矿等;交代充填结构,见于铁闪锌矿、 方铅矿、 黄 铜矿等交代充填于早期黄铁矿、 磁黄铁矿边缘 和裂隙中。 构造类型复杂,有致密块状构造、 密集浸染 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 条纹状构造、 团块状构造 及不规则脉状、 细脉状、 网脉状等构造。 72 第1期 吕文德等河南栾川地区矽卡岩型铅锌矿地质特征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图3 骆驼山矿区地质简图 Fig. 3 G 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he Luotuoshan ore field 1.第四系;2.南泥湖组中段第五岩性层阳起石大理岩、 绢云钙质片岩;3.南泥湖组中段第四岩性层石英岩、 云母石英 片岩;4.南泥湖组中段第三岩性层大理岩;5.南泥湖组中段第二岩性层含碳石英岩、 云母石英片岩;6.南泥湖组中段 第一岩性层黑云母透辉石长英角岩;7.燕山中期花岗岩;8.前加里东期变辉长岩;9.矽卡岩;10.硫锌多金属矿体;11. 铅锌多金属矿体;12.压扭性断层;13.地质界线;14.地层产状。 矿石类型有致密块状硫化物型和矿化层状 矽卡岩型两类,二者在空间上同时产出时,后者 常分布于前者的边缘,界线较明显。 2. 4 围岩蚀变 按发生次序分为矽卡岩期、 钾长石期和热 液期。矽卡岩化作用是本区发育最强烈最广泛 的一种蚀变作用,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骆驼山 段。发生在大理岩中的矽卡岩化,由辉石钙铁 榴石矽卡岩组成。辉长岩和钙质片岩中的矽卡 岩化,岩性以阳起石、 绿帘石、 透辉石、 斜长石为 特征,常见绿帘阳起石岩及透闪阳起石岩,这类 矽卡岩中常见辉长岩的残留体及二者过渡现 象。钾长石化发生于矽卡岩化之后,大致相当 于气化高温热液阶段,发育广泛,作用强烈,影 响到矿区各种围岩,其中以矽卡岩最为强烈,表 现为矽卡岩中发育大量钾长石细脉及黄铁矿钾 长石团块;同时,出现大量诸如电气石、 绿柱石、 萤石等含挥发剂矿物,白钨矿、 闪锌矿、 早期黄 铁矿、 部分磁黄铁矿大量集中成矿。热液期蚀 变作用叠加于前两期之上,发育广泛,表现为硅 化、 绿帘 阳起石化、 绿泥石 碳酸盐化。伴随 本期蚀变,造成大量金属硫化物富集,形成黄铁 矿、 磁黄铁矿、 闪锌矿、 方铅矿、 黄铜矿等多金属 矿床,并伴有石英硫化物碳酸盐细脉出现。 矿区东部骆驼山段矿体围岩为透辉石石榴 石矽卡岩,上述三期蚀变均可见及,而且较发 育。矿区西部冷水北沟段矿体围岩为绢云钙质 片岩夹薄层大理岩,其蚀变主要发育最后一期, 以硅化和黄铁矿化为主。蚀变宽度一般5~20 m ,可见黄铁矿石英细脉沿裂隙充填,并对围岩 扩散交代。 2. 5 成矿阶段划分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 标型矿物特征,成矿作 用一般可分两个阶段1早期硫化物阶段,主要形 成矿物为黄铁矿、 磁黄铁矿及少量闪锌矿;2晚期 硫化物阶段,是主要成矿阶段,形成了大量黄铁 矿、 闪锌矿、 方铅矿。这些矿化阶段的产物在矿床 中有各自的发育空间,但常具相互叠加的现象。 2. 6 矿化富集规律 钼钨矿床外围,构造发育的碳酸盐岩地 层,常常是层状矽卡岩型铅锌矿的产出部位。 脉状铅锌矿明显晚于该类矿床,常可见不同方 向的脉状铅锌矿切穿层状矽卡岩型铅锌矿的现 象,形成时间大致与该类矿床晚期硫化物阶段相 82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第28卷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① 河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调查队.河南省栾川县三道庄矿区钼钨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1980. 当。因此,在二者交汇部位,常可见两种类型矿 床同时存在,形成厚度大、 品位富的筒柱状矿 体。如冷水北沟FK1矿体与S031交汇处,矿体 厚达20余米,品位Pb4.5010 - 2 ,Zn9.70 10 - 2 。 2. 7 矿床成因探讨 根据笔者研究,区内层状矽卡岩型铅锌矿 床呈环带状分布于南泥湖钼钨矿外围及上 部,形成时间上略晚于钼钨矿,物源相同,属 于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型多金属矿床。据前 人成果资料 ① ,硫同位素组成特点表1表明, 本区硫组分可能来自均一的同一硫源,即来自 地壳的下部或上地幔。根据主要矿化阶段出现 大量的磁黄铁矿,显示当时fS2较高,fO2和p H值较 低,因此,矿物的δ 34 S与成矿热液δ 34 SΣs值接近,这种低 的δ 34SΣs值具有深源硫特点。 表1 矿床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表 Table 1 Composition of the sulfide isotope 样 号矿 物产 出δ 34S‰ Ln07闪锌矿石榴石矽卡岩中1.29 S15方铅矿2.32 S16 S17 闪锌矿 黄铁矿 透辉石钙铁榴石矽卡岩 中团块状矿物 0.37 1.77 S18磁黄铁矿2.24 关于成矿时代,该类矿床未做过测年。但 位于该类矿床内侧的南泥湖斑岩型钼矿和三道 庄矽卡岩型钼钨矿成矿时代为燕山中期[ 4] ;位 于该类矿床外侧的冷水北沟、 银洞沟等脉状铅 锌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40 Arˉ 39 Ar年龄为 tp 137~139Ma,据天津地矿所李俊建资 料。根据该类矽卡岩型铅锌硫矿床位于南泥 湖斑岩型钼矿床外围,而又被冷水北沟北东向 铅锌矿脉切穿等现象,推测成矿时代应属燕山 中期末或燕山晚期的早期阶段。 3 找矿远景 3. 1 地质特征 栾川地区是一个多金属硫化物矿产集中 区,主要矿产有钼钨、 硫、 铅锌等。除闻名国 内外的南泥湖钼钨矿和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 形成的脉状铅锌矿外,层状矽卡岩型铅锌矿是 本区重要矿种和矿床类型,找矿前景非常广阔。 本区钼钨硫铅锌银矿床点的空间分布与燕 山期中酸性小岩体、 岩脉有密切关系,即每个小岩 体或小岩体群构成一个成矿中心或成矿远景地段。 由于多数小岩体较集中地分布于三川 栾 川复式褶皱带弧形转折部位的南泥湖、 上房、 黄 背岭、 石宝沟一带,故而该转折部位便形成了一 个面积大、 蚀变发育、 钼钨矿化强的多金属成矿 的中心 南泥湖钼钨矿。围绕该中心构成 一个巨大的铅锌矿成矿区。 3. 2 重力异常特征 1∶50万重力垂向二次导数图上,南泥湖钼 钨矿及其外围处于重力低的弱负异常区图 4 , 推测为隐伏花岗岩体的反映。重力异常低 值区和等值线密集梯度带往往是地壳应力易于 积累的地带,易于发生断裂和引发深成岩浆上 侵,当岩浆上侵时会把深部地壳或地幔及上 部围岩中的成矿元素 “萃集” 运移至地面或一定 深处的构造有利部位沉淀成矿。南泥湖钼钨 矿和已发现的众多铅锌矿床即位于该重力异常 低值区的等值线密集梯度带上。因此,该区是 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铅锌矿成矿的最有利地区。 3. 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南泥湖钼钨矿 外围圈定了一个规模大、 元素分带明显、 形态完 整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区[ 5] 。 该类异常以南泥湖钼钨矿为中心,呈北西 向拉长的椭圆形,长40km ,宽约20km。异常 区明显具有水平环状分带特征,从异常区中心 向外,元素组合依次为MoWBiCuZn PbAgAsBa、Ge ,是一个由高温到低温元 素的完整序列。 从元素组合看,整个异常区可分为中心带、 中间带和边部带。中心带为高温的WMoBi CuPb Ag组合,中间带为中温的WMo CuZnPbAgAs组合和中低温的Mo CuZnPbAgAsBa组合,边部带为低 温的Zn Pb AgAsBa、Ge组合。 区内Pb、Zn、Ag是密切相关的元素组合, 在区内主要地质单元的正常岩石中,它们均无 92 第1期 吕文德等河南栾川地区矽卡岩型铅锌矿地质特征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图4 南泥湖钼矿田重力垂向二次导数平面图 Fig. 4 G ravity vertical secondary derivative planimetric map of the Nannihu Mo ore field 特殊的富集情况。Pb、Zn、Ag异常的出现均直 接与成矿作用有关。 Pb元素是区内浓集较好的元素之一,主要 分布在中温带,它的一级异常有规律地成带成 片分布于各种多金属成矿带中,指示了各主要 成矿地带的分布范围。 Zn除了在中温带与Pb紧密相关外,在花 岗斑岩有关的成矿中Zn的位置更接近于高温 带的Cu、W ,有时构成CuZn特征组合,而且 Zn较Pb更为主要。 Ag主要作为Pb的伴生元素,一般含量小 于110 - 6 。 综上所述,无论地质,还是物化探资料,均 反映了南泥湖地区是一个由高温到低温的成矿 特点,为典型的与岩浆热液有关的成矿矿床 系列。除高温的钨钼钨矿和中低温热液充填 交代脉状铅锌矿外,应存在一个过渡类 型 层状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 4 结论 区内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及其内外接触 带,主要产斑岩型/矽卡岩型钼钨矿、 钼铜矿,呈 细脉-浸染状产出,该类型矿床工作程度较高, 已发现并勘查的有南泥湖、 上房沟、 三道庄及马 圈等钼钨矿。 小岩体外围是层状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 形成铅、 锌、 铁、 铜、 硫等矿种,呈似呈状、 透镜状 产出,如冷水北沟铅锌硫多金属矿床等,该类矿 床工作程度甚低。目前在南泥湖钼钨矿的北 侧冷水北沟、 马圈等地发现有层状矽卡岩型铅 锌硫矿化点零星分布,波及宽度达1km ,厚度 5~20余米,产状与地层一致,展示了广阔的找 矿前景。 参考文献 [1]罗铭玖,等.中国钼矿床[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1,108130. [2]燕长海,宋要武,刘国印,等.河南栾川杨树凹 百炉沟 MVT铅锌矿带地质特征[J ].地质调查与研究,2004, 274 249254. [3]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 社,1989,104130. [4]吕仁生.三道庄钼钨矿床矿液流向的研究[J ].河南地 质,1987,53 1618. [5]吕文德,孙卫志,王喜恒,等.河南省栾川赤土店地区 银铅锌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J ].前寒武纪研究进 展,2002,2534 164169. 03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第28卷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Characters of the Skarn PbˉZn Deposit in Luanchuan County, Henan Province LΒWenˉde , ZHAO Chunˉhe ,SUN Weiˉzhi , YAN Jianˉshe 1. Geological Survey ofHenan Province , Zhengzhou, Henan 450007; 2. No. 1 Geological Survey ofHenan Geological B ureau , L 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The Nannihu Mo molybdenum ore in Luanchuan County , Henan Province is very famous in the world because of its big scale , high quality , easily mining and dressing.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s producing molybdenum in China and even in the world. Resent years , during the ge2 ological survey , the Skarn PbˉZn ore was found firstly around the old Mo ore. The PbˉZn ore appears in the layered skarn rock. It is layered with big thickness and wide distribution , and controlled by the MidˉLate Proterozoic marble strata. Its ation has relationship with the little granites in Yanshan period. This kind of ore is a big goal of prospecting. Key words PbˉZn ore ; layered skarn type ore ; Nannihu Mo ore ; Luanchuan ,Henan Province 环渤海地质调查信息化征集210Pb ,137Cs新数据 环渤海海岸带 210 Pb/ 137 Cs数据库 210 Pb/ 137 Cs同位素示踪与测年是测定现代沉积物年龄、 研究现代沉 积速率的重要方法。1980年代在锦州湾中科院地质所夏明等,1983、 黄河三角洲进行的 210 Pb示踪与测 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业渝光领导的研究小组,1987、1991、1992等 , 是该类研究在环渤海岸海岸带的 最早尝试,显示出利用该方法确定现代沉积速率的良好前景。自那时以来,大连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中 科院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和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环渤海海岸带和海区开展 了 210 Pb示踪与测年;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同时开展了 210 Pb与 137 Cs的对比研究 李建芬等,2003;王宏等,2003。近20年来,环渤海海岸带及海区已积累了75组数据其中210Pb样柱 43组, 210 Pb/ 137 Cs样柱32组 天津所王福等,地质论评,2005,待刊 , 在这一过程中,还吸引了中科院地 理与湖泊所、 荷兰海洋研究所、 美国斯通尼布鲁克大学等单位参与合作。目前,环渤海海岸带及海区的地 质调查,愈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正在或即将开始的大项目即有中国地质调查局的 “环渤海海岸带重点地 段地质调查” 、 国家海洋局的 “908” 专项、 辽宁省的海岸带调查等等。所有这些工作,均需 210 Pb/ 137 Cs同位 素示踪与测年作为重要的手段。因此,天津所今后将在已搜集75组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 210 Pb/ 137 Cs同位素示踪与测年数据库建设,希望各有关单位或研究者积极提供数据。内容包括样柱及实验室编 号,采样人及采样时间,地点坐标,样柱高程/水下深度,样柱厚度,样品数量,210Pbexc放射性比活度,若公 开发表,请注明出处。 联系人1李效广,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地质信息室,02224023551/ tjlxiaoguangcgs. gov. cn , 2王 福,硕士研究生,天津所,02224023524/ tjwfucgs. gov. cn 王宏供稿 13 第1期 吕文德等河南栾川地区矽卡岩型铅锌矿地质特征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