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矿山技术.docx
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一九九0年三月 关 于 颁 发 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的通知 (90)中色计字第0256号 各地区公司,有关省、自治区冶金厅(局、公司)、有色公司、有关直属企业 为促进我国有色金属矿山的发展,提高矿山的管理水平,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使矿山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有所遵循,现将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颁发给你们,自一九九0年八月一日起执行。 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总结了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建国四十年来的经验,凝聚了我国有色金属矿山老一辈专家的心血,不仅是矿山生产技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培养年青一代矿山工作者必读的教材。各单位要组织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各级矿山管理干部及有关职工,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望在执行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提出修改意见,供下次修订时参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一九九0年三月三十日 前 言 建国四十年来,我国有色金属矿山有了飞速的发展,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九五二年原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颁发的采矿规程和选矿规程已不能适应当前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有色金属矿山的发展,提高矿山的管理水平,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使矿山生产技术工作有所遵循,总公司于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五日以(87)中色生采字第85号文发出“关于重新制定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的通知”,成立了以费子文总经理为主任委员的规程起草委员会,负责规程编写的组织领导及最终审定工作。起草委员会下设规程起草办公室,挂靠在长沙研究院,负责规程的具体编写工作。 本规程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有色金属矿山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改革开放精神和技术进步,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和规程,使矿山生产技术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规程编写工作,是在原有规程的基础上,把建国以来各矿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补充。为此,制定了统一的编写提纲;邀请了具有多年矿山生产实践经验的老同志参加编写;在工作方法上采取个人编写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进行了反复审查和征求意见。 本规程的起草工作,组织了以生产矿山为主体的38个单位的52名专家参加。分别由姚必鸿、杨甫、陈本仁、杨源伦和郭春林、刘凯寿、游明辉、刘钰、徐本琪和邓海珠担任各部分(篇)的编写负责人。先后召开了25次审查(内审、初审、二审和三审)会,两次总编会,在生产矿山、管理部门、科研、设计和高等院校的近400名专家参加过审查会。因此,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凝聚了我国有色金属矿山老一辈专家的心血,是编写与参审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规程包括地质、测量、采矿、选矿以及设备、电气和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内容,共八篇、93章、255节、2243条,约25万字。它是从近百万字的初稿经多次审查、修改、浓缩、加工而成的。终审稿经总公司审定,批准后,由规程起草办公室组织印刷和内部发行。 本规程内容涉及面广,技术政策性强。由于我们是第一次组织编写,经验不足,水平有限,缺点、错误难免,请各单位贯彻执行中,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 本规程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单位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参加编写工作的同志们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规程起草办公室 一九九0年三月 目 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矿山技术政策 (2) 第三章 矿山企业的建设及竣工投产 (3) 第四章 工业卫生和环境保护 (5) 第五章 职工培训 (5) 第二篇 矿山地质 第六章 总则 (7) 第七章 矿山勘探 (8) 第一节 矿山勘探工作的划分及其要求 (8) 第二节 涉及编制与审批 (9) 第三节 勘探手段与工程布置 (11) 第四节 施工技术管理 (12) 第八章 地质编录 (13) 第一节 原始地质编录 (13) 第二节 地质综合资料编制 (17) 第三节 编录质量要求 (17) 第四节 地质资料 (18) 第九章 取样化验 (20) 第一节 取样 (20) 第二节 样品加工 (22) 第三节 化验 (23) 第四节 副样保管 (26) 第 十 章 矿产储量计算 (26) 第一节 工业指标 (26) 第二节 储量分类和分级 (27) 第三节 矿体连接和矿块圈定 (27) 第四节 参数测定和计算 (28) 第五节 储量计算方法 (29) 第十一章 地质监督和矿产资源保护 (31) 第一节 监督范围 (31) 第二节 监督职权 (32) 第十二章 矿山地质综合研究 (32) 第一节 目的与要求 (32) 第二节 研究内容 (33) 第十三章 水文地质 (33)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3) 第二节 日常水文地质工作 (34) 第三节 矿山专门防治水工程 (35) 第十四章 专门性地质工作 (36) 第一节 矿山工程地质 (36) 第二节 矿山环境地质 (38) 第三节 矿山地质经济 (38) 第三篇 矿山测量 第十五章 总则 (40) 第十六章 矿区基本测绘 (41) 第一节 一般规定 (41) 第二节 矿区基本控制网的联测和改建 (42) 第三节 矿区平面控制测量 (43) 第四节 电磁波测距 (48) 第五节 矿区高程控制测量 (52) 第六节 矿区地形测绘 (54) 第十七章 矿山境界测量 (56) 第一节 矿区矿界测量 (56 第二节 矿区地籍测量 (57) 第十八章 矿区地面工程测量 (57) 第十九章 矿井工程测量 (58) 第一节 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建立 (58 第二节 建井测量 (59) 第三节 矿井联系测量 (61) 第四节 贯通测量 (67) 第五节 井下控制测量 (69) 第六节 井下采掘工程测量 (74) 第七节 采掘验收标准 (75) 第二十章 露天开采测量 (77) 第一节 露天采区控制测量 (77) 第二节 露天采剥生产测量 (81) 第三节 采剥验收测量 (84) 第二十一章 岩层移动观测 (85) 第一节 一般规定 (85) 第二节 井下开采岩层移动观测 (86) 第三节 地表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观测 (90) 第四节 露天边坡滑动观测 (91) 第五节 尾矿库坝体沉降位移观测 (92) 第六节 观测资料整理与分析 (93) 第七节 观测预报及技术总结 (96) 第二十二章 矿山测量资料编制 (97) 第一节 测量基础资料 (97) 第二节 矿图编制 (98) 第四篇 地下开采 第二十三章 总则 (101) 第二十四章 建筑物保护和开采移动范围 (102) 第二十五章 矿床开拓 (103)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03) 第二节 平峒开拓 (104) 第三节 斜井开拓 (105) 第四节 竖井开拓 (107) 第五节 斜坡道开拓 (108) 第六节 井下破碎和溜井系统 (109) 第七节 井底车场 (110) 第二十六章 井巷掘进与支护 (111)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11) 第二节 平巷(峒) (112) 第三节 斜井和斜坡道 (113) 第四节 竖井 (114) 第五节 天井和溜井 (117) 第六节 峒室 (118) 第七节 井巷支护 (119) 第二十七章 采矿方法 (121) 第二十八章 空场采矿法 (123)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23) 第二节 全面采矿法 (123) 第三节 房柱采矿法 (124) 第四节 分段采矿法 (126) 第五节 爆力运矿采矿法 (127) 第六节 阶段矿房采矿法 (128) 第二十九章 留矿采矿法 (129)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29) 第二节 浅孔留矿采矿法 (129) 第三节 极薄矿脉留矿采矿法 (130) 第四节 深孔留矿采矿法 (131) 第三 十 章 充填采矿法 131)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31) 第二节 上向水平分层干式、水砂充填采矿法 (132) 第三节 上向胶结充填采矿法 (133) 第四节 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 (133) 第五节 削壁充填采矿法 (134) 第六节 方框支柱充填采矿法 (135) 第三十一章 崩落采矿法 (136)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36) 第二节 壁式崩落采矿法 (137) 第三节 分层崩落采矿法 (139) 第四节 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140) 第五节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142) 第六节 阶段强制崩落采矿法 (144) 第七节 阶段自然崩落采矿法 (144) 第三十二章 相邻矿脉的开采 (146) 第三十三章 特殊矿床开采 (148) 第一节 自燃矿床开采 (148) 第二节 水体下矿床和大水矿床的开采 (149) 第三节 残矿回采 (149) 第三十四章 矿柱回采 (150)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50) 第二节 矿柱回采方法 (151) 第三十五章 地压管理和采空区处理 (152) 第一节 地压管理 (152) 第二节 采空区处理 (154) 第三十六章 采矿作业 (155) 第三十七章 凿岩 (155)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55) 第二节 凿岩作业 (156) 第三十八章 爆破作业 (156)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56) 第二节 浅孔爆破 (157) 第三节 中深孔、深孔爆破 (158) 第四节 峒室爆破 (160) 第三十九章 采场运搬 (160) 第一节 重力放矿 (160) 第二节 电耙出矿 (160) 第三节 振动放矿机放矿 (161) 第四节 铲运机和装运机出矿 (162) 第四 十 章 充填 (162)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62) 第二节 充填斜 (163) 第三节 充填料制备与输送 (163) 第四节 采场充填 (164) 第四十一章 运输 (165)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65) 第二节 有轨运输 (165) 第三节 汽车运输 (168) 第四节 胶带运输法 (170) 第四十二章 矿井提升 (171) 第一节 竖井提升 (171) 第二节 斜井提升 (193) 第四十三章 地面索道运输 (184) 第四十四章 压气 (185) 第四十五章 通风防尘 (189)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89) 第二节 矿井通风 (189) 第三节 局部通风 (192) 第四节 防尘 (195) 第四十六章 供水、防水和排水 (197) 第一节 供水 (197) 第二节 防水 (197) 第三节 排水 (197) 第四十七章 电气设施 (201)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01) 第二节 井下配电及线路 (202) 第三节 电机和电器 (204) 第四节 保护接地 (206) 第五节 照明 (207) 第六节 通讯和信号装置 (209) 第四十八章 防火和灭火 (209)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09) 第二节 内因火灾的预防 (211) 第三节 地下内因火灾的扑灭 (213) 第五篇 露天开采 第四十九章 总则 (216) 第五 十章 矿床开拓 (216) 第五十一章 露天开采境界和采掘要素 (216) 第一节 开采境界 (218) 第二节 采掘要素 (219) 第三节 陡帮开采 (220) 第五十二章 采剥作业 (220)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20) 第二节 穿孔作业 (221) 第三节 爆破作业 (221) 第四节 矿岩铲装 (223) 第五十三章 矿岩运输 (224)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24) 第二节 汽车运输 (225) 第三节 铁路运输 (225) 第四节 胶带运输 (227) 第五节 人力运输 (228) 第五十四章 排土与土地复垦 (228) 第一节 排土 (228) 第二节 土地复垦 (229) 第五十五章 边坡管理 (230)第五十六章 防水、排水和污水处理 (232) 第一节 防水和排水 (232) 第二节 污水处理 (233)第五十七章 通风防尘 (233) 第五十八章 电气设施 (234)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34) 第二节 配电 (235) 第三节 电机和电器 (237) 第四节 保护接地 (237) 第五节 照明 (238) 第六节 通讯和信号装置 (240) 第五十九章 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 (240) 第六篇 砂矿开采 第六 十 章 总则 (242) 第六十一章 矿床开拓 (242) 第六十二章 表土剥离作业 (244)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45) 第二节 水力剥离 (246) 第三节 机械剥离 (246) 第四节 人工剥离 (247) 第五节 表土排放与排土场 (247) 第六十三章 开采方法及工艺 (248)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48) 第二节 水力开采 (249) 第三节 机械开采 (250) 第四节 采砂船开采 (254) 第五节 残矿回采 (254) 第六十四章 运输 (254) 第一节 自然水力运输 (255) 第二节 加压水力运输 (256) 第三节 机械运输 (256) 第六十五章 供水、排水与防洪 (256) 第一节 供水 (257) 第二节 排水与防洪 (258) 第六十六章 辅助作业 (258) 第一节 爆破松动土岩 (259) 第二节 水力松动土岩 (259) 第二节 废石清理及排放 (260) 第六十七章 砂矿洗选 (260) 第一节 洗选工艺 (260) 第二节 洗选作业 (261) 第三节 洗选设备 (261) 第四节 尾矿排放与回水利用 (262) 第六十八章 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262) 第七篇 选矿 第六十九章 总则 (263) 第七 十 章 投产前的准备 (263) 第一节 选矿厂竣工准备 (263) 第二节 材料、药剂准备 (264) 第三节 技术准备 (264) 第七十一章 原矿管理 (265)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65) 第二节 原矿性质考查 (265) 第七十二章 选矿准备作业 (266) 第一节 破碎筛分 (266) 第二节 洗矿脱泥 (266) 第三节 磨矿分级 (267) 第七十三章 预选作业 (268) 第一节 手选 (268) 第二节 光电拣选 (269) 第二节 重介质选矿 (269) 第七十四章 选别作业 (270) 第一节 浮选 (270) 第二节 重选 (271) 第三节 磁选 (272) 第四节 电选 (273) 第五节 联合选矿及其他 (273) 第七十五章 脱水作业与精矿管理 (274) 第一节 脱水作业 (274) 第二节 精矿管理 (274) 第七十六章 尾矿管理 (275)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75) 第二节 基本职责 (275) 第三节 尾矿浓缩与输送管理 (276) 第四节 尾矿库管理 (277) 第七十七章 工艺技术管理 (278) 第一节 原始记录管理 (278) 第二节 流程管理 (278) 第三节 操作管理 (279) 第四节 试验研究 (280) 第五节 技术改造 (281) 第七十八章 电气设施 (281)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81) 第二节 线路 (282) 第三节 变压器、电机和电器 (283) 第四节 照明 (283) 第五节 电气安全 (284) 第七十九章 技术检验 (285)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85) 第二节 生产过程技术检验 (286) 第三节 原矿与产品质量检验 (286) 第四节 计量管理 (287) 第八 十 章 金属平衡 (287)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87) 第二节 管理职责 (288) 第三节 金属平衡报表编制 (289) 第八十一章 质量管理 (289) 第八十二章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289)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90) 第二节 安全环保 (290) 第八篇 生产技术管理 第八十三章 采掘(剥)技术计划管理 (291)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91) 第二节 采掘(剥)技术计划的主要内容 (291) 第三节 采掘(剥)技术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292) 第四节 采掘(剥)技术计划的实施 (293) 第八十四章 采掘(剥)设计管理 (293)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93) 第二节 设计阶段和分类 (294) 第三节 设计审批与修改 (294) 第四节 设计文件的一般要求 (295) 第五节 设计服务 (295) 第八十五章 矿产储量管理 (296) 第一节 地质储量管理 (296) 第二节 生产储量管理 (297) 第三节 储量报销 (297) 第四节 矿山闭坑 (298) 第八十六章 采场技术管理 (300)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00) 第二节 采场单体设计 (301) 第三节 出矿管理 (302) 第四节 采场验收 (302) 第八十七章 矿石损失与贫化管理 (302)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03) 第二节 矿石损失与贫化管理 (304) 第三节 矿石损失与贫化计算原则 (305) 第四节 矿石损失率与贫化率计算方法 (305) 第八十八章 设备管理 (310)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10) 第二节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310) 第三节 设备润滑 (311) 第四节 设备检修 (312) 第五节 设备的改造更新 (313) 第六节 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313) 第七节 设备事故管理 (313) 第八十九章 能源管理 (313)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13) 第二节 管理机构 (314) 第三节 能源管理 (315) 第九 十 章 材料管理 (316) 第九十一章 生产调度管理 (317) 第九十二章 矿山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318)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18) 第二节 资金来源和使用范围 (318) 第三节 项目的申报和审批 (319) 第四节 计划管理 (319) 第五节 施工管理 (319) 第九十三章 技术档案管理 (319)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1.0.1 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正确进行采选作业,创造安全、高效的生产条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的持续发展,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有色金属的需求,特制定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 1.0.2 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在矿山地质勘探、设计、施工和生产工作中,各级主管部门在布置、检查和监督矿山生产工作中,均应遵守本规程。 1.0.3 矿山企业的建设和生产,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的有关规定。 1.0.4 矿山必须加强地质工作,搞好生产勘探和地质勘探,提高储蓄量级别和扩大储蓄量,为矿床开拓、采矿设计、采掘(剥)技术计划和组织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1.0.5 矿山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冶金矿山安全规程等国家劳动、安全、环保、卫生法规。 1.0.6 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矿山技术政策,切实做好生产衔接,及时剥离和开拓新水平,及时延深井筒,进行阶段开拓和采准,以保证矿床开采的正常持续进行。 1.0.7 矿山应超前研究矿石的类型、物质组成、各种有用矿物含量,并做好选矿试验研究工作,为合理制定选矿工艺流程提供依据。 1.0.8 矿山建设和生产,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保证本系和质量监督制度,搞好全面质量管理。 1.0.9 矿山企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加强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1.0.10 矿山维简费是维持矿山简单再生产所必须的专项资金,应按有关规程定专款专用,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1.0.11 矿山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防止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行为。对违反矿山技术政策,造成资源严重损失和破坏矿山正常的持续生产,应追究矿山领导人的责任。 1.0.12 矿山应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前应做好可行性研究,避免盲目性。 1.0.13 本规程自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起实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以前颁发的技术文件与本规程矛盾者,以本规程为准,本规程与国家法规有抵触者,以国家法规为准。 1.0.14 本规程的解释、修订权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 第二章 矿山技术政策 2.0.1 矿产资源应遵循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