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岩石(土)综合定名方法.pdf
野外岩石土综合定名方法 野外岩石土综合定名方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章 总 则 1.野外描述岩土的目的是划分层次,确定名称,鉴别状态、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评价 岩土的工程性质取得原始资料。 2.描述人员必须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精神,及时、全面、准确地做好描述记录工作,如实地反映 客观情况(记录完成后,不准随便更改) 。 3.本描述标准包括下列各类岩土 (1)岩石 (2)碎石土 (3)砂土 (4)粘性土 (5)人工填土 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及盐渍土等以及特殊要求地工程(如地下洞、边坡等)应遵照有 关规定描述或按专业研究确定地描述内容进行。 4.为了消除对同一土层认识上的差异,各工区应由工程(技术)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根据本标准确定 代表性样本。 5.在钻探中,土的描述工作应在土样取出钻孔后立即进行(风干土的描述除外) 。 6.土的成因及时代在现场很难确定时,可根据区域已有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研究确定。 7.对土的描述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特别应注意那些能说明土的工程性质的特征。 8.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副色放在前,主色放在后。 第二章 岩 石 第二章 岩 石 9.岩石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是由多种矿物或一种矿物组成的(如石英岩即 由石英组成) ,它的部分块体称岩石。 岩石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 ,沉积岩(水成或风成等)和变质岩三大类。 按照坚固性分为硬质岩石和软质岩石,其代表性的岩石则见表 1。 岩石坚固性的划分 岩石类别 岩石类别 代表性岩石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石(新鲜岩石的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一般大 于或等于 300Kg/cm2) 花岗岩、花岗斑岩、闪长岩、玄武岩、石灰岩、 石英砂岩、石英岩、硅质砾岩等 软质岩石(新鲜岩石的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一般小 于 300Kg/cm2) 页岩、泥岩、粘土岩、绿泥石片岩、云母片岩等 10.岩石描述的内容及顺序是名称、颜色、矿物成份、胶结物成份、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 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 11.描述岩石成份时,一般情况下只描述主要矿物成份,如“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 。 12.岩石的颜色,要分别描述其新鲜面和风化面的颜色。 13.岩浆岩有岩浆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 (1)其结构按照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 其结构按照组成岩石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斑状; 其结构按照组成岩石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分为粗粒(粒径大于 5mm) 、中粒(粒径 25mm) 、 细粒(粒径 0.2~2mm) 、微粒(粒径小于 0.2mm) 。 (2)主要构造有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主要岩浆岩分类表 深深---------------------------------------浅浅 超基性岩 ( 超基性岩 (65)) 斜长石 (0~60) 斜长石 (60~80) 钾长石 (60~80) 钾长石-斜长石 (80~60) 无石英无石英石英20 90 辉石 90橄榄石 角闪石 90 40 黑云母 40 20 辉石 黑云母 角闪石 5 40 辉石 黑云母 角闪石 辉石 2mm(砾级)含量大于 50%(或称砾状结构) 砂状结构碎屑中 2~0.05mm(砂级)含量大于 50% 粉砂结构碎屑中 0.05~0.005mm(粉砂级)含量大于 50% 泥质结构碎屑中100mm 聚块结构 100~2mm 火山角砾结构 变质砾岩和变质角砾岩 石英砂岩长英角岩 粉砂岩长英角岩 页 岩板岩 粘土岩角岩(角页岩) 灰 岩大理岩 B.动力变质岩由于地壳构造运动而使岩石发生机械变形以致破裂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例如碎裂花岗岩、碎裂辉长岩等; (以原岩名加结构特征为前缀) 糜棱岩(产生于强烈的错动的断层带,常有微弱的结晶) C.气成水热变质岩(蚀变岩) 原岩在遭受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下而发生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例如蛇纹岩等 D.区域变质岩同时或反复遭受各类变质因素的影响,大面积的岩石遭受变质而形成的岩石。 例如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结构有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 常见的变质岩 构造有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带状构造、斑点构造、块状构造; 16.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地应描述其性质、张闭情况、充填情况及其连通性等。必要时还应该描述裂隙地产状 和统计出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内裂隙数。 岩体的裂隙可按下列原则进行分类 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等; 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 1mm) 、中裂隙(介于 1~5mm) ,大裂隙(大于 5mm) ; 17.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向、倾角、密度等; 18.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 岩石 类别 风化程度 风化程度 野外观察的特征 野外观察的特征 开挖或钻探情况 开挖或钻探情况 微风化 岩石表面和裂隙有风化迹象。少量裂隙切割岩 体,裂隙间距大于 50cm。风化系数 0.8~0.9。 开挖需爆破。钢砂钻进, 岩芯取样率大于 75%。 弱风化 部分矿物风化变质,颜色变浅。岩体结构、构造 清晰,裂隙较发育,将岩体切割成 20~50cm 的块体, 锤击声脆,不易击碎,风化系数 0.4~0.8。 开挖用撬棍或者爆破,钻 砂钻进,岩芯取样率 40~75 %。 硬质 岩石 硬质 岩石 强风化 大部分矿物显著风化变质,部分长石、云母等已 风化成为粘土矿物,原岩结构、构造仍存可辨,粒间 连接显著降低, 裂隙发育并将岩体切成 2~20cm 的块 体,用手可折断。风化系数小于 0.4。 开挖用镐或撬棍,用土钻 不易钻进。 微风化 表面和裂隙面稍有风化痕迹,少量裂隙,裂隙间 距大于 50cm,风化系数 0.8~0.9。 开挖用撬棍或者爆破,钨 钢砂钻进,岩芯较完整。 弱风化 部分矿物风化变色,色变浅,裂隙附近矿物多成 土状,裂隙被粘土充填,裂隙发育并将岩体切成 20~ 50cm 的岩块,锤击易碎,风化系数 0.3~0.8。 开挖用镐或者撬棍,钨钢 砂钻进,岩芯破碎。 软质 岩石 软质 岩石 强风化 含大量粘土矿物,干时呈碎块状,浸水或干湿交 替时可较快软化或泥化,在地表多呈数厘米的松散碎 片,风化系数小于 0.3。 开挖用愀或者镐,可用土 钻钻进。 第三章 碎石土 第三章 碎石土 19.碎石土的定义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50%的土。 对碎石土的描述内容及顺序是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一般粒径及最大粒 径) ,充填物成份、性质及百分数,风化程度(坚固性) ,密实度。 20.碎石土的名称一般可根据目测或者尺量其粒径直径并估计其重量百分比,按照颗粒级配及形状确定 其分类。 碎石土分类 土的名称土的名称 颗粒形状 颗粒形状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 漂石 漂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块石 块石 棱角形为主 直径大于 200mm 的颗粒超过全重 的 50% 卵石 卵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碎石 碎石 棱角形为主 直径大于 60mm 的颗粒超过全重 的 50% 圆砾 圆砾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角砾 角砾 棱角形为主 直径大于 2m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2mm 相当于高粱粒大小) 注释定名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21.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当不易签别时应指出结晶岩或非结晶岩组成。 22.岩石按坚固性分为坚固的锤击不易碎,较坚固的锤击易碎,不坚固的原生矿物大部分已 风化成次生物,手能掰开。 23.碎石土的结构应指出一般粒径和最大粒径,碎块形状和排列接触以及充填情况。 24.当碎石土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当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充填物所占有的重量 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如无充填物时,则应研究其空隙的大小,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问题。 25.碎石土密实度的鉴别见下表 碎石土密室度野外鉴别方法 密实度密实度 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 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 可挖性 可挖性 可钻性 可钻性 密实 密实 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 70 %, 呈交错排列, 连续接触。 锹镐挖掘困难, 用撬棍方 能松动,井壁一般较稳 定。 钻进极其苦难, 冲击钻探 时钻杆吊锤跳动剧烈, 孔 壁较稳定。 中密 中密 骨架颗粒含量等于总量的 60%~70%,呈交错排列, 大部分接触 锹镐可挖掘, 井壁有掉块 现象, 从井壁取出大颗粒 处能保持颗粒凹痕面形 状。 钻进较困难, 冲击钻探时 钻杆吊锤跳动不剧烈, 孔 壁有坍塌现象。 稍密 稍密 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 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 接触 锹可以挖掘,井壁坍塌, 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后砂 土即坍落。 钻进较容易, 冲击钻探时 钻杆吊锤稍有跳动, 孔壁 易坍塌。 第四章 砂 土 第四章 砂 土 26.砂土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 50%,塑性指数 Ip 不大于 3 的土, (粘粒含量小于 6%) 。 对于砂土描述的内容及顺序是名称、颜色、结构、构造、包含物成份及百分数、密度和湿度等。 27.砂土按颗粒级配分类定名见下表 砂土的分类 土的名称土的名称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 野外鉴别 野外鉴别 砾砂 砾砂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全重25~ 50% 1/4 以上的颗粒比麦或高粱粒大 粗砂 粗砂 粒径大于 0.5mm 的颗粒超过全重 50% 1/2 以上颗粒比米粒小 中砂 中砂 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全重 50% 1/2 以上颗粒接近或超过鸡冠花子 粒大小 细砂 细砂 粒径大于 0.074mm 的颗粒超过全大部分颗粒与粗玉米粉相似, 较精 重 75% 盐稍粗 粉砂 粉砂 粒径大于 0.074mm 的颗粒不超过 全重 75% 大部分颗粒与小米粉近似, 较精盐 稍细 注释定名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道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28.砂土成份应指出主要矿物名称,如 “石英质的” 、 “石英-长石质的”等。 29.砂土结构分均粒、混粒;形状分圆形、棱角形。 砂土的构造分层状构造和交错层构造。 30.砂土中含粘性土和碎石时, 应描述分布情况和含量的百分比。 有机质含量超过 3%时因标明 “含有机质” 字样。 31.砂土的密实度分类如下 砂土密实度 密实 密实 中密 中密 稍密 稍密 松散 松散 砾砂、粗砂、中砂砾砂、粗砂、中砂 e40) 的土。 36.粘性土按照塑性指数 Ip 定名 粘土Ip17, 粘性含量 100~30%; 压粘土70.1mm 颗粒含量(%)颗粒含量(%) 2.0mm 颗粒含量(%)颗粒含量(%) 砾质粘性土砾质粘性土 ≥50 ≥20 砂质粘性土砂质粘性土 ≥50 5~20 粘性土粘性土 50% 时称巨粒土 含量% 时称巨粒土 含量50% 时称粗粒土 含量% 时称粗粒土 含量50% 时称细粒土 % 时称细粒土 2002020.250.002mm0.0740.5560 (2)巨粒土(即漂石、块石、卵石或碎石)含粗粒土(即砾石、砂)或细粒土(即粘土、亚砂土或 亚粘土)25~50%者称巨粒土夹粗粒土或细粒土。 巨粒土含粗、细粒土 25时,则粗、细粒土不参与定名。 (3) 粗粒土(即砾石或砂)含细粒土 5~15%者,称含细粒土的粗细土; 含细粒土 15~50%者,称细粒土(即粘土或亚粘土或亚砂土)质粗粒土; 含巨粒土 15~50%者,称为漂石(卵石或块石)质砾石(砾砂、粗砂、中砂、细砂) ; 巨粒土含量15时,巨粒土不参加定名。 (4)细粒土中 粗粒土含量为 25~50%者称含粗粒土的细粒土; 粗粒土含量为25%者,粗粒土不参与定名; 含巨粒土 25~50%者称漂石(或卵石、碎石)质细粒土(即粘土、亚粘土、亚砂土) ; 巨粒土含量15时,巨粒土不参加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