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建宁建南煤矿水文地质图说明书.doc
一、工作目的及任务 高平市建宁乡建南煤矿始建于1984年,1986年正式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万吨,主采3号煤。其主、副井均为斜井,采用高落式回采,串车提升,回采率约35左右。为进一步查明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二OO四年十一月高平市建宁乡建南煤矿委托山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一二地质队为其编制高平市建宁乡建南煤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甲方要求,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井田内及周边的井、泉等进行详细调查,对煤矿矿坑涌水量进行调查访问,查明井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最终编制高平市建宁乡建南煤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及其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二、井田位置及交通 建南煤矿属于建宁乡建南村村办煤矿,位于高平市东北约18Km处,西与建宁乡郭庄煤矿相邻,西北为建宁乡西山煤矿。据2004年3月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号为1400000231160,批准开采3号煤层,矿区面积为0.6764km2,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井田范围以下5个拐点圈定(6带) 点号 X坐标 Y坐标 1 3969500.00 19689500.00 2 3968700.00 19689500.00 3 3968700.00 19688600.00 4 3969306.00 19688600.00 5 3969500.00 19689050.00 该煤矿主井、副井均为斜井,其井口坐标分别为 X坐标 Y坐标 H 倾斜角度 主井 3969484.00 19689100.00 1049.735 17 副井 3969446.332 19689008.054 1042.480 18 区内交通较为方便,西距长晋二级公路22Km,南经太焦铁路线可通全国各地,煤矿同附近各村镇均有简易公路相能,交通便利。 三、工作概况 本次工作自2004年11月2125日开始进行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随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图件编制及说明书编写,12月10日完成最终成果。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填图比例尺为12000,地形图由甲方提供,填图内容包括地层划分与分布,地表洪水位线、民井、泉水等调查。完成填图面积0.956Km2,其中井田内填图面积0.6764km2;调查生产矿井1个,主要调查其位置、标高、涌(出)水量等。 最终成图工作由山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一二地质队计算机制图中心完成。 四、井田地质 (一)、地形地貌 矿区为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相对高差40m以上,沟谷较为发育,沟谷及低洼平缓地带均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矿区内无地表径流。 (二)、地层及构造 1、地层 矿区内全部为第四系所覆盖,现依据本井田收集资料及邻区资料,对相关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⑴、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本组为一套浅海相化学碳酸盐沉积地层,其岩性为灰深灰中厚层状石灰岩夹泥质灰岩、角砾状泥灰岩组成。为煤系地层之基底,,该区未出露。 ⑵、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的铁铝岩段,岩性为灰色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组成,厚约6.50m,底部见透镜状的“山西式铁矿”层,与下伏地层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本井田未出露。 ⑶、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本区内主要的含煤地层之一,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厚98.38m,主要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及石灰岩组成。该组发育48层石灰岩,以K2、K3、K5、K6较稳定,含煤68层,自上而下编号为515号,可采煤层为15号,9号为局部可采煤层。 底部以K1砂岩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根据沉积旋回及岩性组合,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岩性段 一段(C3t1)厚20m,岩性为石英砂岩,黑色泥岩及煤层,可采煤层15号,厚15.70m,上部15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 二段(C3t2)厚32.50m,岩性为砂岩、泥岩、灰岩及煤层,可见煤层为11、12号,其中12号煤局部可采,以K4灰岩顶与三段分界。 三段(C3t3)厚57.00m,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煤层和石灰岩组成,煤层有5、8、9号,其中9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均不可采。以K7砂岩与上覆山西组分界。 ⑷、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是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主要由灰灰黑色砂岩、泥岩及煤层。可见3号煤层。底界以K7砂岩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⑸、第四系(Q) 为松散覆盖层,不整合于基岩之上,厚2030m,主要为浅红色亚粘土及灰黄色亚砂土。 2、构造 井田位于太行山块隆西缘,晋获褶断带的东侧区域,总的构造线方向为南北向,矿区表现为一倾向西的单斜构造,倾角2 3。地质构造简单。 煤层为东部高,底板标高最高1020m,西部低,底板标高最底990m,可见煤层平缓,构造简单。 五、水文地质条件 (一) 、水文地质概况 本区属黄河流域丹河水系,地貌类型为中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相对高差40m以上,沟谷较为发育,沟谷及低洼平缓地带均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这有利于地表水在沟谷中自然排泄,矿区内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二)、矿区内的含水层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主要分布于井田西部及西南部,在山坡地带大部分为透水不含水层,在山沟一带富水性较好。主要岩性为灰黄色亚砂土及浅红色粘土组成。 2、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岩组。 主要含水层为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风化带厚度受地形起伏及岩性的影响变化较大。基岩仅在矿区东部沿山梁出露,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含水层之间的垂向渗透补给以及同一含水层沿地层倾向的横向补给。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在长期开采3号煤疏排矿坑水的影响下,主要以潜水形式赋存,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较大。其富水性主要决定于风化裂隙的发育程度,据邻区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140.025L/sm。 3、石炭系太原组砂岩及灰岩裂隙水含水岩组 该含水岩组埋藏较浅,含水层以K2、K3、K4、K5等几层灰岩为主,呈层分布且被泥岩隔水层分隔,相互之间水力联系较弱,各含水岩组富水性受岩石完整程度、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及其补给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故不同地层富水性相差较大。 4、中奥陶统灰岩岩溶含水岩组。 该含水层埋藏深度较大,主要含水岩性为厚层灰岩和泥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 (三)、井田内主要隔水层 1、本溪组及太原组底部泥岩、铝土质泥岩隔水层 位于3号煤层之下,平均厚度6.50m ,在正常情况下阻隔或减弱了3号煤与奥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2、石炭系、二叠系泥岩、砂质泥岩隔水层 该隔水层分布于各灰岩、砂岩含水层之间,其单层厚度差别较大,埋藏较深时在含水层之间起到较好的隔水作用,但在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内的泥岩减弱或失去隔水性能。 (四)、井田水文地质类型 井田内主采煤层为3号煤层,一般是以顶板砂岩为直接充水含水层的裂隙充水矿体,其含水层富水性中等。据煤矿调查,主斜井附近3号煤层埋深45.80m,副井中3号煤层埋深31.60m,煤层开采后的导水裂隙带可达地表,对煤矿安全构成威胁。据煤矿调查井筒附近地下水多被疏干,采掘过程中井筒干燥,无渗水现象;采掘巷道底板有流水,涌水量为20-30m3/d。3号煤地下水流向自东向西流。奥灰水水位(635.50m)远低于煤层底板(990-1020m),一般不会对3号煤层开采构成威胁,但随着采空区的增大,采空区积水将成为矿井生产的隐患,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总的来说,3号煤层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五)、矿坑充水因素分析 建南煤矿的主采煤层3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其顶板砂岩,富水性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开采后,由于采空区周围的岩石应力集中、释放而产生的导水裂隙有可能沟通上部几层砂岩,导水裂隙带高度按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中提供的“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进行估算,3号煤层平均厚度为6.00m,按砂质页岩、泥质砂岩、页岩组合经验公式计算,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89.61m,主斜井口附近煤层埋深45.80m,副井3号煤层埋深31.60m。风化带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均有可能被沟通和3号煤采掘巷道的水力联系,对3号煤的安全开采产生不利影响。综合起来,对矿坑充水的因素有以下5点 1、大气降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 大气降水通过不同成因的基岩裂隙及松散沉积物孔隙在裂隙沟通的情况下进入矿坑,成为矿坑充水的间接但重要的补给来源。矿坑涌水量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 2、老窑积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 该矿是开采3号煤时间较长的老矿,现井田范围内采空区面积较大,采空区如同“水源”一样存蓄地下水,在由于种种原因煤层采掘巷道和老窑积水沟通而产生水力联系,采空区积水就会对采掘巷道构成严重威胁。 3、井筒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 据调查,主井井壁无渗水现象,井筒充水对矿坑充水没有影响。 4、矿坑充水通道 据井田水文地质条件来看,3号煤层矿坑的充水通道主要为矿坑顶板之上的岩石裂隙、冒落导水裂隙带、井筒及开采扰动后的底板岩石裂隙,采掘面略有渗水,采掘巷道底板有少量流水。 5、奥灰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 本区奥灰岩溶水位标高约为635.50m。区内3号煤底板标高9901020m,远高于奥灰水位,不存在底板突水问题。 (六)、矿坑涌水量 由调查资料显示,现开采3号煤生产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坑充水主要为顶板砂岩裂隙水,矿坑涌水量为20-30m3/d,受季节变化影响,雨季大、旱季小。 六、结 论 综上所述,井田地质构造比较简单,3号煤层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坑涌水量为20-30m3/d,受季节变化影响,雨季大、旱季小。主要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但由于各种涌水通道的存在,在雨季应该做好地表水的排放工作,巷道通过构造破坏区及老窑区时应做好前期调查、抽放工作,严防不良事故的发生。另外,在生产时应该注意煤层顶板的支护与管理工作,谨防由于3号煤层开采形成冒落裂隙带导致上伏各含水岩层发生水力联系,对巷道系统产生涌水。 七、主要成果 1、高平市建宁乡建南煤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 12000 2、高平市建宁乡建南煤矿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