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224.2-2004 煤炭质量分级 第2部分硫分.pdf
I C S 7 3 . 0 4 0 D 2 0 石黔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 T 1 5 2 2 4 . 2 -2 0 0 4 什 巷 GR/ T 1 5 2 2 4 . 2 - - - 1 9 9 4 煤炭质量分级第 2 部分 硫分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o a l q u a l i t y -P a r t 2 S u l f u r c o n t e n t 2 0 0 4 - 0 4 - 3 0 发布 2 0 0 4 - 1 0 - 0 1实施 恕 黔 一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 ;嚎梦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1i GB / T 1 5 2 2 4 . 2 -2 0 0 4 月 U吕 G B / T 1 5 2 2 4 煤炭质量分级 分为 3 个部分 第 1 部分 灰分; 第 2 部分 硫分; 第 3 部分 发热量。 本部分为 G B / T 1 5 2 2 4的第 2 部分, 与 G B / T 1 5 2 2 4 . 2 -1 9 9 4 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标准的名称由“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 改为“ 煤炭质量分级硫分” ; 对炼焦精煤和动力煤分别进行分级 前版的第 2 章、 本部分的第 4 章、 第 5章 ; 对动力煤中无烟煤和烟煤与褐煤分别进行分级 本部分的第 4 章 ; 煤炭硫分分级级别进行适当调整; 对动力煤进行硫分分级时引人了干燥基高位发热量, 并对不同煤种规定了各自的干燥基高位 发热量为分级基准。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 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吴宽鸿、 严骏、 葛大陆、 刘淑云、 涂华。 本标准1 9 9 4 年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 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自生效之 日 起代替 G B / T 1 5 2 2 4 . 2 -1 9 9 4 .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负责解释。 GB / T 1 5 2 2 4 . 2 -2 0 0 4 引言 此次修订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提出的“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的规定, 在对 动力煤硫分分级时引人了基准发热量的概念。 本标准修订时参考了以下标准和文件 G B 9 0 7 8 -1 9 9 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G B 1 3 2 2 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G B 1 3 2 7 1 -2 0 0 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等发布的环发[ 2 0 0 2 ] 2 6号文“ 关于发布 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 治技术政策 的通知” 的附件“ 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冶炼用炼焦精煤以G B / 丁1 9 9 6 冶金焦炭 , G B / T 8 7 2 9 铸造焦炭 作为划分硫分的依据。 GB / T 1 5 2 2 4 . 2 -2 0 0 4 煤炭质量分级第 2部分 硫分 范 围 本部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硫分 S “ a 范围分级及其命名。 本部分适用于煤炭勘探、 生产、 加工利用和煤炭销售中对煤炭按硫分分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G B / T 1 5 2 2 4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 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 B / T 2 1 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 B / T 2 1 3 -2 0 0 3 , n e q I S O 1 9 2 8 1 9 9 5 G B / T 2 1 4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 B / T 2 1 4 -1 9 9 6 , e g v I S O 3 3 4 1 9 9 2 G B 4 7 4煤样的制备方法 G B 4 7 4 -1 9 9 6 , e g v I S O 1 9 8 8 1 9 7 5 G B 4 7 5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G B 4 7 5 -1 9 9 6 , e g v I S O 1 9 8 8 1 9 7 5 G B / T 1 7 6 0 8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 术 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 . 1 基准发热量c a l o r i f i c v a l u e a s b e n c h ma r k 基准发热量是指对不同煤种规定的干燥基高位发热量。 动 力煤硫分 分级 4 . 1 不同 煤种的基准发热量值 不同煤种的基准发热量见表 1 , 表 1 不同煤种的基准发热量 煤 种基准发热量 岛, a 八MJ / k a 无烟煤、 烟煤 2 4 . 0 0 褐 煤 2 1 . 0 0 4 . 2 无烟煤和烟煤的硫分分级 无烟煤和烟煤的硫分在基准发热量时按表 2 分级。 表 2无烟煤 和烟煤的硫 分分级 序 号级 别 名 称代 号干燥基全硫分 Sd 范围/ 1特 低 硫 煤 SL SG 0 . 5 0 2 低 硫 煤 I S0 . 5 0- 0 .9 0 3中 硫 煤 M S0 . 9 1 - 1 . 5 0 4中 高 硫 煤 M H S1 .5 1 - 3 . 0 0 5 高硫 煤 H S 3 . 0 0 GB / T 1 5 2 2 4 . 2 -2 0 0 4 4 . 3 褐煤的硫分分级 褐煤的硫分在基准发热量时按表3进行分级。 表 3 揭煤的硫分分级 序 号级 别 名 称代 号 全硫分 sd 范围/ 二 特 低 硫 煤S LS 3 . 0 0 4 . 4 煤炭的实测干燥基高位发热f不等千基准发热f时硫分分级的方法 4 . 4 . 1 当煤炭的实测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不等于基准发热量时, 要对硫分进行折算, 得到折算后的干燥 基全硫, 然后以折算后的干燥基全硫按表 2或表3 进行分级。 折算后的干燥基全硫的计算方法 折算后 的干燥基全硫 基准发热量 实测干燥基高位发热量X实测的干燥基全硫 4 . 4 . 2 当煤炭的实测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不等于基准发热量时, 也可以按附录 A中表 A. l或表 A . 2 的 规定对硫分进行分级 。 5 冶炼用炼焦精煤硫分分级 冶炼用炼焦精煤的硫分按表 4 进行分级。 表 4 冶炼用炼焦精煤的硫分分级 序号级 别 名 称代 号 干燥基全硫分 Sd 范围/ 1 特 低 硫 煤SL S 0 . 4 0 2 低硫分煤 LS 0 . 4 0 -- 0 . 7 0 3 中 低 硫 煤 M LS 0 . 7 1 -- 0 . 9 5 4 中硫分煤M S0 . 9 6 - - 1 . 2 0 5 中 高 硫 煤M H S1 . 2 1 - - 1 . 5 0 6 高硫分煤H S1 . 5 1 - - 2 . 5 0 其他用炼焦精煤和原料用煤的硫分分级 其他用炼焦精煤和原料用煤的硫分分级可参照冶炼用炼焦精煤进行分级。 高炉喷吹用煤的硫分分 级 高炉喷吹用煤的硫分分级可参照冶炼用炼焦精煤进行分级。 煤炭 产品品种 煤炭产品品种按 G B / T 1 7 6 0 8 进行划分。 9煤炭硫分的检验 煤样的采取和制备 煤样按G B 4 7 5的规定采取, 按 G B 4 7 4 的规定制备。 煤炭的发热t和硫分的试验方法 煤的发热量按G B / T 2 1 3 测定; 煤中全硫按GB / T 2 1 4 进行测定. G B/ T 1 5 2 2 4 . 2 -2 0 0 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煤的硫分分级范围的调整 当煤炭实测的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不等于基准发热量时, 干燥基全硫的分级划分范围值不同于正文 中表 2 和表 3中规定的数值, 需根据实测的干燥基高位发热量的高低进行调整。当煤炭的干燥基高位 发热量高于基准发热量时, 正文中表 2 和表 3 中的分级范围值要相应调高; 而当煤炭的干燥基高位发热 量低于基准发热量时, 正文中表 2 和表 3 中的分级范围值就要相应调低。为此, 在本附录中列出了当煤 炭处于各种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值时, 对硫分进行分级的范围值。 煤炭的实际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不等于基准发热量时, 干燥基全硫分分级范围值按下式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干燥基全硫分分级范围值实测的干基高位发热量 基准发热量 X基准的干燥基全硫分级范围值 无烟煤和烟煤的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不等于基准发热量时硫分按本附录的表 A . 1 进行分级。 褐煤的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不等于基准发热量时硫分按本附录的表 A . 2 进行分级。 表 A . 1 无烟煤和烟煤的硫分分级范围的调整值 实 际 干 燥 基 高位发热量 Q., / MJ / k g k c a l / k g 特低硫范围值 5a / 低硫分范围值 S , ., / 中硫分范围值 S‘ / 中高硫范围值 5刁 / 高硫分范围值 S ,,, / 1 5 . 0 5 3 6 0 0 1 . 8 8 1 5 . 4 7 3 7 0 0 1 . 9 3 1 5 . 8 9 3 8 0 0 1 . 9 9 1 6 . 3 1 3 9 0 0 2 . 0 4 1 6 . 7 3 4 0 0 0 2 . 0 9 1 7 . 1 4 4 1 0 0 2 . 1 4 1 7 . 5 6 4 2 0 0 2 . 2 0 1 7 . 9 8 4 3 0 0 2 . 2 5 1 8 . 4 0 4 4 0 0 2 . 3 0 1 8 . 8 2 4 5 0 0 2. 35 1 9 . 2 4 4 6 0 0 2. 4 0 1 9 . 6 5 4 7 0 0 2 . 46 2 0 . 0 7 4 8 0 0 2 . 5 1 2 0 . 4 9 4 9 0 0 2 . 5 6 2 0 . 9 1 5 0 0 0 2. 61 2 1. 3 3 5 1 0 0 2 . 6 7 2 1 . 7 4 5 2 0 0 2 . 7 2 2 2 . 1 6 5 3 0 0 2 . 7 7 2 2 . 5 8 5 4 0 0 2 . 8 2 2 3 . 0 0 5 5 0 0 2 . 8 7 GB / T 1 5 2 2 4 . 2 -2 0 0 4 表 A. 飞 续 实 际 干燥 基 高位发热量Q e , d / MJ / k g k c a l / k g 特低硫范围值 S , ,, / 低硫分范围值 S t泪 / 中硫 分 范 围值 S , ,, / 中高硫范围值 S d / 高硫分范围值 S , 。 / 2 3 . 4 2 5 6 0 0 2 . 9 3 2 3 . 8 4 5 7 0 0 2 . 9 8 2 4 . 0 0 5 7 4 0 3 . 0 0 2 4 . 2 6 5 8 0 0 3 . 03 2 4 . 6 7 5 9 0 0 3 . 08 2 5 . 0 9 6 0 0 0 3 . 1 4 2 5 . 5 1 6 1 0 0 3. 1 9 2 5 . 9 3 6 2 0 0 3. 24 2 6 . 3 4 6 3 0 0 3 . 2 9 2 6 . 7 6 6 4 0 0 3 . 3 4 2 7 . 1 8 6 5 0 0 3 . 40 2 7 , 6 0 6 6 0 0 3 . 4 5 2 8 . 0 2 6 7 0 0 3 . 5 0 2 8 . 4 3 6 8 0 0 3 . 5 5 2 8 . 8 5 6 9 0 0 3 . 6 1 2 9 . 2 7 7 0 0 0 3 . 6 6 2 9 . 6 9 7 1 0 0 3 , 7 1 3 0 . 1 1 7 2 0 0 3 . 7 6 3 0 . 5 3 7 3 0 0 3 . 8 2 3 0 . 9 4 7 4 -0 0 3 . 8 7 3 1 . 3 6 7 5 0 0 3 . 9 2 3 1 . 7 8 7 6 0 0 3 . 9 7 3 2 . 2 0 7 7 0 0 4. 0 2 3 2 . 6 2 7 8 0 0 4 . 0 8 3 3 . 0 3 7 9 0 0 4 . 1 3 3 3 . 4 5 8 0 0 0 4 . 1 8 3 3 . 8 7 8 1 0 0 4 . 2 3 3 4 . 2 9 8 2 0 0 4 . 2 9 GB / T 1 5 2 2 4 . 2 -2 0 0 4 表 A . 2 揭煤的硫分分级划分范围的调整值 实 际 干 燥 基 高位发热量 Q e . d / MJ / k g k c a l/ k g 特 低 硫 范 围 值 S t J /写 低 硫 分 范 围值 S ,,a / 中硫分范围值 S ,, , / 中 高 硫 范 围 值 s t .d / 高 硫 分 范 围 值 5 〔 1 2 . 5 4 3 0 0 0 1 . 8 0 1 2 .9 6 31 0 0 1 . 8 6 1 3 . 3 8 3 2 0 0 1 . 9 2 1 3 . 8 0 3 3 0 0 l . 9 8 1 4 . 2 2 3 4 0 0 2 . 0 4 1 4 . 6 4 3 5 0 0 2 . 1 0 1 5 . 0 5 3 6 0 0 2 . 1 6 1 5 . 4 7 3 7 0 0 2 . 2 2 1 5 . 8 9 3 8 0 0 2 . 2 8 1 6 . 3 1 3 9 0 0 2 . 3 4 1 6 . 7 3 4 0 0 0 2 . 4 0 1 7 . 1 4 4 1 0 0 2 . 4 6 1 7 . 5 6 4 2 0 0 2 . 5 2 1 7 . 9 8 4 3 0 0 2 . 5 8 1 8 . 4 0 4 4 0 0 2 . 6 4 1 8 . 8 2 4 5 0 0 2 . 7 0 1 9 . 2 4 4 6 0 0 2 . 7 6 1 9 . 6 5 4 7 0 0 2 . 8 2 2 0 . 0 7 4 8 0 0 2 . 8 8 2 0 . 4 9 4 9 0 0 2 . 9 4 2 1 . 0 0 5 0 2 0 3 . 0 0 2 1 . 3 3 5 1 0 0 3 . 0 6 2 1 . 7 4 5 2 0 0 3 . 1 2 2 2 . 1 6 5 3 0 0 3 . 1 8 2 2 . 5 8 5 4 -0 0 3 . 2 4 2 3 . 0 0 5 5 0 0 3 . 3 0 2 3 . 4 2 5 6 0 0 3 . 3 6 2 3 . 8 4 5 7 0 0 3 . 4 2 2 4 . 2 5 5 8 0 0 3 . 4 8 2 4 . 6 7 5 9 0 0 3 . 5 4 2 5 . 0 9 6 0 0 0 3 . 6 0 2 5 . 5 1 6 1 0 0 3 . 6 6 2 5 . 9 3 6 2 0 0 3 . 7 2 2 6 . 3 4 6 3 0 0 3 . 7 8 2 6 . 7 6 6 4 0 0 3 . 8 4 2 7 . 1 8 6 5 0 0 3 . 9 0 2 7 . 6 0 6 6 0 0 3 . 9 6 2 8 . 0 2 6 7 0 0 4 . 0 2 GB / T 1 5 2 2 4 . 2 -2 0 0 4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主要发热t表达形式之间的换算 B . 1 主要发热f的表达形式 发 热 量 名 称符号单位 千燥基高位发热量Q , .d MJ / k g 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 .. d MJ / k g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 . ., .. , MJ / k g B Z换算公 式 Qe “ “ d Q “. d二 Q-. d 1 0 0一M.,X 1 0 0 B. 1 Q - d X 1 0 0 一M. , 1 0 0 B. 2 Q . . , .. . __ , _ _ _ _ 、1 0 0一 M_ _ _ _ , , k W. md 一 U . Z U b t l . d X ; 石 es es 二 二 es 一 U . U z i I V l l一 1 V Ld MJ / k g . . . . . . . . . . . .B. 3 Q n et . *, Q c n d 一0 . 2 0 6 H d X 1 0 0 一M, 一0 . 0 2 3 MMJ / k g . . . . . . . 一B. 4 H, H. d 1 0 0一A dX 1 0 0 。 。 ⋯⋯B. 5 式中 M.d 空气干燥基水分, , M 全水分, ; H.d 空气干燥基氢, ; H d 干燥基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