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焦家金矿田控矿构造GM模型初步分析.pdf
, f 辽 f下 晨 第 1 7卷第 5期 1 9 9 2年 9月 地球 科学 中国 地质 大学 学报 V o 1 . 1 7 N o 5 Ear t h S ci e a c e --J o ur n a l 0 f Ch i n a Ur n v e r s i t y o f Ge o e l e nc e s S e pt . 1 9 9 2 7 D山东焦家金矿田控矿构造G M模型初步分析 邓 军 孙希 贤 矿 产系 l t 摘要以焦家金矿 田不同断裂的 1 0十实测构造剖面数据为基础 , 将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引八 断裂内部结构的研究 , 对不 同控矿断裂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用 GM 模型进 行 了探 讨 . 关键词GM 模型 , 传递函数, 断裂 内部结构 , 差异应力, 焦家金矿 田. 0 引 言 焦家矿田构造以断裂形式表现为主. 断裂构造存在如下特点 1 .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形 成的断裂构 造具有其特定的断裂结 构面 、 构造岩组 合及 断裂带 , 即断裂的 内部结构 ; 2 .断裂 的 内部结构在走向和倾 向上存在逐渐变化的规律; 3 .岩石的不同结构、 成分及力学性质等对断 裂 的内部结构 存在一定的影响. 本文从 系统 角度 , 根据定性与定量 、 宏观 与微 观相 结合 的原则 . 考 虑控矿构造行 为特征表现 的复 杂性 , 内部结构 划分 、 识别与鉴定 的相 对性 , 构造 定量数据 的 离 散性及本征 小样 本的特点 , 应用灰色 系统理论从构 造模型的 定量方面 深入剖析 焦家矿 田构 造 内部结构特征在 空间上的变 化传递 规律 , 不 同断裂 构造之 间在 宏观 与微 观上 内部结 构的变 化关 系 , 试 图进 一步认识控矿构 造特征 , 探讨该 区构造与 成矿之 间的 内在规律 , 进 而为隐伏矿 床 体 和 远景 区的预测提供切实可信的依据. 1 控矿断裂构造 GM 模型的建立 实测构造剖面是研 究断裂构造特征 富有成 效的经典方 法之一. 剖面 不仅浓缩 了断裂的 总 体特 征 , 同时也 反映了特定构造部位 的局部特征. 不仅蕴含着 断裂特征 的定性 信息 , 亦提 供了 大量 的定量信 息. 构 造岩的识别鉴 定是构 造带划分 的基础 , 构 造岩划分 鉴定 的标准是相对 的 , 构造带 划分的界线 因主观识 别的差异 其结 果是 非唯一的. 所 以构造 剖面 反映的定量信 息是以 白化值为代表的本征灰量 , 即, ≈ , 0。 ∈ . , ] ∈[ . , ] [ 】 . 本文以焦家矿 田不同 断裂 的 1 O个实测构造剖面作为建立 GM 构造模型的基础 见图 1 、 图 2 . 1 . 1 焦寒金矿断裂构造 GM 1 , 1 模型 1 9 9 1年 5月 4日收稿 维普资讯 第 5期 龙昱 等 山东焦 家 金矿 田 控矿构 造 GM 模 型 初步 分析 5 6 1 囝 1 山东 焦家 金矿 田地 质 囝 据 山东地 质六 队惨 滔 F i g . 1 Ge o l o g i c ma p o f J i a o j i a g o l d O r 一 fi e l d i n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构造带原始数据为 01 z 1 1 一1 , l z 1 2 5 . 9 , 1 3 一1 0 . 5 . z 1 4 2 2 . 5 , z 。 5 ---- 4 5 . 5 . 为降低数据的离散程度 , 提高模型 的精度 , 采用数据变换 的映射方法对原 始 数据进行处理. 令 1{ 1 1 , 1 2 , 1 3 , 1 4 , l 5 ; { 1 , 5 . 9 . 1 0 . 5, 2 2 . 5, 4 5 . 5 1 1 取变换函数 一 c , 一1 , 2 , ⋯, 5 . c 一1 , 一, 则 1 式为 ● { ∞{ ; ∞ 1 , { 2 , ⋯ . { ” 5 ⋯ L J { 1 . 4 1 4 2.2 . 6 2 6 8,3 . 3 9 1 2 ,4 . 8 4 7 7 ,6 . 8 1 9 1 对 2 式进 行 1 一 AGo 一次 累加生成 , 则 2 式为 { ” { z i ” 1 , z { ” 2 , ⋯ , z { ” 5 一 { 1 . 4 1 4 2,4 . 0 4 1 0 ,7 . 4 3 2 2 ,1 2 . 2 7 9 8,1 9 . 0 9 8 9 3 3 3 式的 白化微分方程 d x 。 “ / d 。 z 。 “ d l 为构造带划分与识别标准的变化量 4 4 式的离散模型 为 { ” 1 1 一 l / a 1 e 1 / a 1 5 发 变换 函散 - 作者在 6M 模 量散据 处理 的一 种新 方法 一文 中有详 细论 证 - 已植 推荐给 ‘ 灰 色幕 统理论 与实 践 ’ 杂志 ’ 荷 维普资讯 地 球 科学 中 国地 质 大学 学报 1 9 9 2 拒 搀 京 】 _1 I I 1 新埔 1 1 埠 后 1 F 3 3 ∞ - 5 .9 卫 J j 。 ’ - 1 ⋯ f ⋯ 。 F 3 32 /2 5 1 6 8 4 - F l∞ 5 43 。 一 引 ’ l s 、 譬 . F l 2 91 臣二 二 三 二二 二 工 二二三 二 二 ] F,3 ∞ 5 5 。 界 . F 3 2 5 4 5 兰 雁 三丑二二互] F 2 3 1 0 3 6 。 1 赣 归二 二 三 互[二二 二 三 二 二 二 二 F 2 2 9 5 Z4 5 二互 I F3 3 5 0 % { 口 I 西 2 4 2 5 。’ I 1 s F 3 3 0 4 0 . .阿下 丁 5 Ⅷ * 3十l I 。 l . m 图 2 焦 家矿 田构造 实澍 剖面 图 F i g . 2 S t r u c t u r a l me a s u r e d s e c t i o n o l t h e J o j i a g o l d o F e fi e l d 1 . x i 1 代表断袭破碎带 , y i 1 表示碎柑岩及断层泥, x i 2 表示挤压片理带, 2 表示碎粒岩一 丑 3 表示{ 勾 遣连娩傩带 , 3 表示碎斑岩, 面 4 表示密集节理带. y i 4 表示碎裂岩 z r 5 表示稀疏节理带 一 T 1 . 1 厚度小 于 l m, 大 于 O . I m 按 1计量 , 小于 0 I m 按 O计量 五 1 J 。 y 。 J 表示 l 和 未分 , l , 2 3 . - _ 4 。 J 1 } 2 . 0表示古应力值计算的取样点| 3 . *表示该剖面放大 1 0 倍l 4 . 以断层面作为剖 面起 点 解 4 、 5 式 , 参数为 , U 1 ] T [ 一 0 . 3 2 1 6 .1 . 6 8 6 9 ] 令 0 f ” 1 , { ∞ 1 一M 1 1 且1 m 1 B , 4 、 5 式 的解分 别为 d { ” / d r一 0 . 3 2 1 6 } ”一 l _ 6 8 6 9 ; { 1 6 . 6 5 9 7 e 一 ‘ 一 5 . 2 4 5 5 6 7 维普资讯 第 5期 龙昱等 山东 焦家 金矿 田控 矿构 造 GM 模 型 初步 分析 5 6 3 按 1 - I A GO --次累减生成 与 ; ] 强 一 ; ‘ 。 强 一c 还原, 得 ; 1 { ; 1 , 奎 2 , ⋯ , 主 5 一 { 1 ,5 . 3 8 ,1 1 . 1 4 ,2 2 . 1 0 ,4 2 . 9 4 } 8 比较 1 式 与 8 式 , 模 型精度为 { l O O % , 9 1 . 2 % , 9 4 . 3 % , 9 8 . 2 % , 9 4 . 4 % , 平均 精度 为 9 5 . 6 % , 最 大误差为 8 . 8 %. 模 型的精 度表 明了其 内控系数 “ 、 发展 系数 口 较 客观地反 映了焦 家金矿断裂构造剖面 内部结构 的特 征. 其它断裂构造剖面模 型的系数 % 见表 1 衰 1 GM 1 , 1 构造模型特征衰 _ 。 为模型平均精度 一 为最大误差 1 . 2 焦寒金矿断 裂构造 GM 1 , 1 模型 群 构造带原 始数据 为 一 { 1 1 , 1 1 2 一5 . 9 , 1 3 一 1 0 . 5 , 1 4 2 2 . 5 , 1 z 5 一4 5 . 5 . 取 量 一 1 , 2 . 3 , 一 { 点 , 1 点 1 , 1 点 2 为模型群的原始数据. 取变换函数 _ “ c , c 一1 . i 1 ,数据变换得数据列为 衰 2 GM 1 , 1 构造模型群特征 当 一1时 , 一 当 2时 , 一 当 一3时 , 一 按上述方法建立模 型群 1 .41 4 2,2 .6 26 9,3 .3 91 2 2.6 26 8.3 .39 1 2.4 .8 47 7 3 .3 91 2,4 .8 47 7,6 .81 9 I 维普资讯 地 球 科学 中国地 质大 学学 报 1 9 9 2芷 k 一1 d / 一0 . 2 5 4 0 { ”1 . 9 3 8 8 , ; 南 1 9 . 0 2 6 9 e 一7 . 6 1 2 7 k 2 d 1 / al l 一0 . 3 5 3 6 { ” 1 . 8 6 2 9 , ; ”旺1 一 7 . 8 9 5 5 e 一 一5 . 2 6 8 8 3 d } l / d l 一0 . 3 3 8 Q 【 】 一2 . 8 8 2 5 , 立{ ”旺1 一 1 1 . 9 2 0 4 e 一 一8 . 5 2 9 2 方程系数 一[ 一0 . 2 5 4 0 , 1 . 9 3 3 8 ] , E -0 . 3 5 3 6 , 1 . 8 6 2 9 ] , [ 一0 . 3 3 8 0 , 2 . 8 8 2 5 ] T 显然 焦家 构造 模型与模型群 的微分方程 系数存 在下 列关 系 口 O , , 1 , 2 , 3 , 为亚增长型 , 且 a l l , 表 明 F 1 断裂不 同剖 面 中构造带与 构造岩 内部元 素组 合 即断裂破碎 带一 节理带 与碎 粉岩一碎裂 岩 之 间的关 系以及 在 横 向 上 的变 化是 由南西至北东逐渐减弱 . F % , a 6 7 0 , n , 反 映 F ] 断裂在走 向上 内部结 构的变化相对 F 断裂较稳定 . 2 . 4差异应力的 GM 模型分析 差 异应力是研 究断裂构 造微 观特征 的主要 方法之一 .本文 采用透射 电镜 的衍射技 术 , 据 石 英 自由位错密度估算 的差异应力 的结果 , 并参考显 微镜 镜下所 测石英 动态重结 晶粒 度估 算 的差异 应力 结果 , 分析该 区构造应力在空 间上 的变化规律 .分别 采用公式 1一 3 一啦 1 2 1一 AD一 1 3 1 2 式取 3 , p 4 0 0 1 0 s P a , 6 5 1 0 C I I 1 , 1 3 式取 A一5 . 5 6 , m一0 . 6 8 , 则 1一 一 6 . 6 1 0 一 P 。 1 4 一 5 . 5 6 D 。 1 5 厂 】 l 望 l 翌 蔓 I 坐 『 - ] 丽厂 .。 l I I 2 5 6 S l y ; I I 3 4 0 S l r } 图 4 F 。 断裂 内部结 构 空间传 递变 化 动态 图 Fi g . 4 M a p of t r a n s f e r a n d c h a n g e s i n s p a c e o f i n t e r n a l s t r u c t u r e of f r a c t u r e F2 根据 上式可计算 出本文 断裂构造不 同部位 的差异应力值 , 并建立差异应力 GM 1 , 1 , GM 1 , 2 模型 .由表 6可知 , GM 1 , 1 , GM 1 , 2 中的 a , 均 大于零 , 反 映差异应力不 仅在断裂横 向上 随着远离断层面存在递减 的特征 , 而且在走向上也呈有规律的变化 F1 由 a 。 4 , a z , 反 映差异应力大 小在 横 向递减过 程 中, 沿断裂走 向 由南西至 北 东 向亦逐渐递减 , 其速度总体 上 由快至慢 . F 2 由 a 5 n n , 反 映差异应力 大小沿 断裂走向 南西 至北东 逐渐 递增 , 其速 度总体 上 由慢至快 , 而 a a a s , a , a 说 明望儿 山断 裂构 造部位与 北段 有较大 差异 . 由 a 9 n - 。 , 反 映断裂构 造差异应力递变 规律 与 断 裂较 为相 同 . 上述微观差异 应力模 型定性分析 的结果与 宏观构 造模型定性分 析结 果相 一致 , 表 明了差 异应 力的分布特征与断裂构造的 内部结构密切相关 . 综上所述 , 宏微观模型 系数 、 传递 函数 从不 同的角度表 明 F 断裂构 造 内部结 构的发育程 度 存在 由南西至北 东方 向逐渐 减弱的特 点 , F 断 裂 由南西 至北东 方 向逐渐 增 强 , 在 望儿 山与 北段 表现出 内部结构上的较大突变 .断裂 内部结构的类型 、 发 展系数 、 稳定度和传递 函数 的特 征均从 不同侧 面揭示了高低级别构造 内部结构的差异及空 间上 的变化特征 , 并指明 了 F 断裂 的南 西方 向应是 值得注 意的方 向 , 断裂与 F 断裂在北 东方 向上 的交 汇部 位是构 造应力集 中部 位. 同时 , 构造模 型的分析揭示了断裂构造 内部结构与成矿控矿 的密切关 系和对应性 .据 山东地质六 队在焦家金矿 田所探 明的各矿床储量 , 对 比构 造模型发 展 系数 见表 1 , 不难发现 维普资讯 第 5期 龙昱等 山东焦家金矿 田控矿构造 GM 模 型初步分析 两者有 着密切的关联 .如 Ⅱ --0 . 3 2 1 6 新城金矿储量 ; 嘶 一0 . 5 0 4 2 上庄金矿储量 ; n s 0 . 1 2 3 3 界 河金 矿储量 . 表 明 n值越小 , 金矿床储量越大 , 这与实 际情 况是 极为符合 的 .从另一方 面看 、 n 、 n 、 n 和 n 。 属增长 型 而 如、 和 a l o 属 亚增长型 , 结合实际对 比 , 发现断裂 内部结 构增长型 的控矿储量 明显大 于亚 增长型 .由此可见 , 断裂构 造 内部结构特 征与金矿 的空 间展布和 富集 成矿是密切 相关的 . 3 结论 控 矿构 造 GM 模 型 的分 析不仅进 一步 反 映了矿 田构 造 内部结构 特征在 空 间变 化 的内在 规律 , 而且揭示 了不 同级别构造 之间 内部结构发 育程度 、 结构类型 、 稳定度和传递函数的差别 从而为构造之间关系的分析提供了定量的方法 . 变换函数不仅解决了高度离散的地质数据难 以建模的问题 见灰色系统理论 , 离散光滑函数 , 也是提高模型精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 从系统 的角度将微分方程、 离散模型、 传递函数等引入控矿构造的定量研究, 是解决小样本地质信息 定量分析 的有效方法 , 而且也拓宽 了研究 的手段 是深入研 究控 矿构 造特征的有效新途径 . 通过焦家金矿 田断裂构造 的 GM 模型分析 , 获得以下几点规律性的认识 1 .模型精度是客观反映构造内部结构特征的重要因素, 只有高精度的模型才能逼真地揭 示 内部结构特征在空 间上 的变化规律 . 2 .模型发展系数、 传递函数与构造内部划分单元密切相关 , 不同的划分标准与元素组合 , 模型有不同的发展系数与传递函数 . 3 .在发 展系数 、稳 定度的对 比时 , 要 注意相同 的参考点 与变换 函数 ,同类的初始点 ,即 与 0十 , , J 一1 , 2 ⋯ 是 同类划分单元 . 4 .模型 的建立应 注意 各类构造形迹 之断裂力 学性 质的准确 鉴老 、 力学性质 的演变转 化与 其它构造 形迹 之间的空间关系 . 5 .构造 内部结构性质稳 定 且 稳定度越 高的断裂构造 与模 型发展系数 n值 越小 的构造部 位有可能是矿化聚积的良好空间, 一般增长型内部结构的部位与矿体大小的密切程度大于亚 增长型 的构造 部位 . 6 . F 断 裂的南西 方向 以及 F 断裂与 F 断裂在 北东方向的交 汇部位是 成矿远景预测特别 应重 视的方 向与部 位 . 7 . F 。 断 裂的望儿 山地段与北 段 , 从 宏微观模 型上表 现 出明显的 内部 结构 特征差 异 , 除 了 岩性 因素影响外 , 是否存在其它因素 , 有待进一步研 究 . 8 . F a 断裂 的河西与 红布地段 , 断裂 宏微 观模型 内部结构 有 明显不 同和复 杂性 , 是 与特 定 的地质环境有关 . 参考文献 1 邓 聚龙 . 灰 色 系统理论 教 程 . 武 汉 华 中理 工大 学 出版社 , 1 9 9 0 . 1 7 6 2 0 6 2 郑 亚东 等 .岩石 有限应 变测 量及 韧性 剪切 带 .北京 地质 出版社 , 1 9 8 5 . 1 6 5 ~ 1 7 4 维普资讯 5 7 0 地球 科学 中 国地 质大学 学报 1 9 9 2正 3 M a u r a S,W e a t h e r s ,Re i d F Co o p e r ,e t a 1 . .Di t t e r e nt i a l s t r e s s d e t e r m i n e d f r o m d e f o r ma t i o n i n d u c e d n il -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t h e mo i n e t h r u s t∞ n e .J . Ge o p h y s .Re s .,1 9 7 9,8 4 B1 3 7 4 9 5 7 5 0 9 4 卢 作祥 等 .胶东 焦家 金 矿 田断 裂控 矿特 征 及矿 化 富集 规律 中 国金 矿 主要 类型 区域成 矿 条 件文 集 , 5 , 腔 东 地 区 .北 京 地 质 出版社 , 1 9 8 8 5 De n g J u l o n g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gr e y s y s t e m t h e o r y.Th e J o uma l o fGr e y S y s t e m,1 9 8 9 ,1 1 1 ~ 2 0 A PRELI M I N ARY ANALYSI S ON GM M ODEL O F oRE CoNTRoLLI NG S TRUCTURES oF J I AoJ I A Go LD oREFI ELD oF S H ANDoNG L o n g Yu De n g J u n S u n Xi x i a n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G e s c i e n c e s , W u h a n 4 3 0 0 7 4 Ab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d a t a o f t e n s t r u c t u r a l me a s u r e d s e c t i o n s i n J i a o j i a g o l d o r e fi e l d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e q u a t i o n a n d t r a n s f 0 r ma t i o n f u n e t i o n a r e u s e d f o r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f r a e t u r e i n t e r n a 1 s t r u c t u r e . U s i n g GM mo d e l s e a r c h t he c h a n g i n g l a ws a n d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d i f f e r e n t o r e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r a c t u r e s i n t h e s p a c e . Ke y wo r d s GM mo d e l ,t r a n s for m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fra c t u r e i n t e r n a 1 s t r u c t u r e,di f f e r e n t s t r e s s ,J i a o j i a g o l d o r e f i e l d .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