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pdf
第 2 6卷第 1 期 2 0 0 3年 1 月 地 震 研 究 J OUR NAL OF S E I S MOL O GI C A L RE S E ARC H V 0 1 . 2 6. No . 1 J a n. , 2 0 0 3 昆 明盆 地 的地 质 构 造 特 征 姜朝松 周瑞琦 胡耀雄 云南 省地 震局 ,昆明6 5 0 0 4 1 摘要根据昆明盆地新生代地层分布特征,分析昆明盆地的形成时代,并通过分析昆明盆地的主要断裂及其 活动性 、昆明盆地的基底构造 ,对昆明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认 为,昆明盆地 的形成时代为上 新世 中晚 期 ,中更 新世 晚更 新世 为 昆 明 盆地 全 盛 时 期 ;控 制 昆 明 盆 地 形 成 与 发 展 的 有 四 组 主 要 活 动 断 裂 ; 昆明盆地的基底构造表现为 “ 两凹夹一隆”的构造形式 。 关键词 断裂构造 ;基底构造 ;形成时代 ;地质特征 ;昆明盆地 中图分类号 P 3 l 5 . 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 编号 1 0 0 00 6 6 6 2 0 0 3 O 1 0 0 6 70 8 0 前言 近 3 0年 来 ,由于全球 经济高速发展 ,都市化 进程 加快 ,人 口和财富 向大 中城市 集 中 ,严重 的 地质 灾 害 地震 、地 面沉降 、滑坡 、沙 土液化 、地基失效 等造成 的人员 伤亡 和财产 损失也 同步快速 增长 。 仅 以地震 为例 ,从 1 9 7 0年云南通海 7 . 7级地震 、1 9 7 6年唐 山 7 . 8级地 震到 1 9 9 年 日本 阪神 7 . 2 级 地震 、 1 9 9 9年 台湾南 投 7 . 6级地震 ,近 3 0年 中全球 地震 死亡 人数 达到 1 0 0万 人 ,经济损 失 超过 5 0 0 0亿 美元 , 其 中城 市地震造成 的死 亡人数 占 2 / 3 ,而经济损失 占 8 5 %。 现代城市抵御 灾害能力 的脆弱性 、地 质灾害 的严重性及 由此 引伸 的城市地质环境 的研究 ,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 昆明市坐落在 昆明盆地之 中 ,是我 国 为数不 多的高 烈 度省 会城 市 ,是 云南 省经 济 、政 治 、文化 中 心 。昆明盆地 又是位于 中国南北 构造带南端 的一个构造 盆地 ,地质构造 复杂 。近年来 ,随着 国民经济 的 持续发展 ,昆明盆地面 临的地 质灾害 问题 日益 突出 。 本 文在前人工作 的基础上 ,通过 昆明盆地新 生代地层分布 、断裂 构造 、基底构造 等 ,研 究 了昆明盆 地 的地 质构造特征 。 1 昆明盆地的形成 时代 昆明盆地在 大地构造上位 于扬 子准地台康滇古 隆起 东缘 。盆地基底 主要 由早 古生代地层构 成 ,盆地 边缘则 由元 古界昆 阳群 至第三 系始新统路美 邑组地 层组 成 。盆地西侧安 宁地区大片 出露震旦 系地层 ,其 上叠置有 东西 向的晚三叠纪 到 白垩纪 的中生代坳 陷 ,堆积 了巨厚层红 色含盐地层 。盆地北部 出露 由古生 代地层 组成的褶皱构造 ,褶 皱轴 向近南北 ,其 上还叠置有 同方 向的中生代坳陷 ,上部 又被晚新生代地层 所覆 盖 盆地东缘 出露 北东走 向的古生代 地层 ,其上叠置有 同方 向展布的晚三叠世 到侏 罗纪坳陷 。盆地 南缘 为晚新生代沉积 盖于南 北 向分布 的昆阳群至路美 邑组地 层之上。盆地 内部堆积 有数百米厚 的晚新生 代 松散地层 。 * 收 稿 日期 2 0 0 20 72 3 . 作 者简 介 姜 朝松 ,男 , 1 9 4 7一 ,研究 员 ,安徽 人 ,主要从 事地震 地 质及环 境地 质研 究工作 维普资讯 地震研究 2 6 卷 1 . 1 昆明盆地新生代地 层分布特征 昆明盆地 内除局部 地点有构造残 山出露 及前新生代地 层外 ,大范 围分布 的松散 沉积层 ,均 为晚新生 代地层 。据云南 省地矿局 1 / 5 0 0 0 0区域地 质调查及 昆明盆地 内数十个揭 露到基 岩 的深 钻 资料 ,昆明盆地 内新生代地层 分为第 三系和第 四系① ②⑧。 1 第三 系 盆地 内第三系 不甚 发育 ,分布零 星 ,主要为陆 相沉积 。按岩相 、沉 积建造 、生物 特征可分为下 第三 系山麓 、河湖相沉 积 、上第三 系湖沼相沉 积 ,它 们不整 合于上古生 界或 中生 界之 上 。 a 路美邑组 E 2 1 该组 地层 出露于宝象 河水库及其 以北 、海 口东侧 、晋城石 碑村等地 ,厚 度 2 8 . 1 6~1 1 9. 3 8 m;可分为 上部砾砂 岩段 宝象河 水库 、粉砂 岩 一泥岩段 海 口地 区 ,中部砾岩段 ,下部砾砂岩段 。 路 美邑组具有典 型的二元结构 ,下部 砾砂质沉 积 ,上部粉砂泥质沉 积 ,不具韵律粒 序变化 ,层理 不 发育 ,冲刷 面普 遍存在 ,属山麓 间歇性河流相 沉积 。 b 第 三系上新统茨 营组 N c 为昆明含煤地层之 一 ,是新生代一个重要 含煤建造 。主要 分布在 昆明 、晋 城盆地 的凹陷部 位及竹 园 村一 大坡村与龙头街 等地 ,为一套河 湖沼泽相沉积 。据 昆明 、呈贡 、晋城 等地 7个 钻井资料 ,其平 均厚 度 1 6 7 . 2 2 m,最 大厚度 4 2 4. 9 m,厚度 变化极 大 ,严格受沉 积时古地貌 的影 响 。该 套地层 可分为上 、下 两 部分 。 下部 岩性 为一套灰 、青 灰色砾岩 、砂砾 岩或含砾 砂 岩 、粘 土岩组 成 ,岩 石松散 半胶 结状 ,岩性 、 岩相变化 不大 ,厚度稳定 。砾 石成分多为 玄武岩 、石灰 岩 、砂 岩等 。呈 半棱 角状 ,分选差 ,泥 质胶结 , 胶结 差 。砂砾岩 的厚度受基底地形起伏 的控 制 ,在基 底隆起 部位 一般缺 失 ,超 覆 明显 ,沉 积环 境 多变 , 有急流河道 相 、分流河道相 、滨 湖相 ,逐渐过渡到 含煤沼泽相沉积 。 上部 岩性主要为灰 、灰 白、褐灰色粉砂 岩 、砂 质粘 土岩 、泥灰 岩 ,间夹 多层 褐煤 及炭 质粘 土岩 。 岩性松散 ,呈半胶结状 。松 华坝地 区含煤较好 ,晋城 、呈贡等地煤 质较劣 。据煤层 中发现 的植物化石 及 古地磁测 年资料 ,绝对 年龄 2 4 8~3 1 0万年 ,属上新世晚期 。 2 第 四系 第 四系 主要分 布于 昆明盆地及 边缘 山麓地带 。总体以碎屑沉积为主 ,夹有一定有机质 ,为昆 明最后 一 个成煤期 ,与新第 三 系呈 弱不 整合 一假 整合 接触 。按 成 因可将第 四系划 分为 湖积 、洪 积 、坡 积 、残 积 、洞穴堆 积及其复合类 型。 由于洞穴堆积 主要分 布于盆地周 围山地且 范围有 限 ,下 面仅 介绍分布于 盆 地 内部 的第 四纪地层 。 a 下更新统 Q 下 更新统包括松 花坝组 Q 。 s 、滇池组 Q。 d 。为一套 河湖相 、沼泽相 的灰 、灰 白色等 杂色粘 土夹 灰 黑色粘土 ,炭 质粘土及褐煤 ,不整合 于上新统茨营组之上 。出露于松花坝一 龙头街一线 以西 的下更新 统为冲洪积层 ,可以 由下而上分 为三个 由粗到细 的粒 序层 。每个粒 序层底部 均 是 由灰 白色砂 砾 石组 成 , 部分 由灰 白色细砂 、粉砂组 成 ,夹少量细砾石 。其 中冲刷 面 、大 型槽状 交错 层相 当发 育。上部 以灰 白 、 灰色粘土 为主 ,属湖岸坡带 的冲洪积相沉积 。 下更新统 湖积层分布 于龙 头街一 羊 方 凹一带 ,并见 于 盆地 内深钻 之 中 ,为 一套 河湖 沼泽 相杂 色粘 土 、粉砂 粘土夹灰黑色 粘土 、炭质粘土及 褐煤 ,含丰富 的动植物化 石 ,古地磁年龄距今 7 3 ~2 4 8万 年。 b 中更新统 Q 2 ① 云南 省地 质 矿产局 区域 地质调 查大 队 .1 / 5 0 0 0 0地质 图 昆明市 幅 说 明书 .1 9 8 7 ② 云南 省地 质 矿产局 .1 / 5 0 0 0 0地 质 图 观音 山 幅 、晋 宁县 幅 说 明书 .1 9 8 9. ③ 云南 省地 质 矿产局 .1 / 5 0 0 0 0地 质 图 大板 桥 幅 、呈 贡县 幅 说 [j月书.1 9 9 0. 维普资讯 2 6卷 姜朝松等 昆明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 中更新统中营组 Q 2 z 分布于滇池北 、晋城五里铺及滇池东岸盆地边缘一带。盆地边缘一带 中更 新统地层 以冲积 、冲洪 积为主 ,盆地 内 据 钻孑 L 揭露 以湖相沉积为 主。 冲积层 总体 以杂色砾石层 和黄 、灰 白色砂质粘 土 、粘土组成 。可见三个 由粗 到细的韵律层 ,下 部 无分 选 、磨 圆度 差 、上部略有分选 、磨圆度较好 ,具 有典型 的二元结 构 。 洪积层 以含砾粘土 、粗 砂 、粉砂 、粘 土相 间出现 ,不具有 成层性 ,冲刷 面普遍存在 ,砾石 层 中具 急流 型大 型交错层 。 湖积层 以含 炭砂 质粘土 、褐灰 色块状粘土夹硅藻 土和粉砂互层 。 据动植物化石 和古地磁测定 ,中营组距今 1 8~7 3万 年 。 C 上更新统 Q 3 上更新统 官渡组 Q 3 g 出露 于滇池 北 、滇 池东 岸海拔 1 8 8 0~1 9 0 0 m的坝 区 ,为河 湖相 、岸滩 、三 角洲相 沉积 。据钻孑 L 资料 ,厚度 大于 7 8 . 2 m。岩性 上部为 灰 、褐 灰色 砾石层 夹含 砾砂 岩 ,含 螺壳 碎 片。 中下 部为灰绿 色 、暗灰色细砂 、粉砂 夹褐色粘土 ,含菱 化石及植物残迹 , “ C年龄 为 1 . 2~1 . 8万 年 。 d 全新 系统 Q 4 全新统海坝 组 Q , h 分 布于 1 8 8 0 m以下 的坝 区及滇 池水 域 ,为一 套 正在沉 积 的湖沼 相沉 积 。岩性 为浅绿 、灰黑 色细至粉砂 、粘土夹黑褐色炭质粘 土 、淤 泥及 草煤 ,含 螺蚌 化石 。本组底 界 H C年 龄距 今 约 1 . 2万年 。 昆明盆地新生代 地层分布见 图 1 ,第 四纪地层划分 和对 比见 表 1 ,部分H C年代 测定结果见表 2 。 表 1 昆明盆 地第 四纪 地 层划 分和 对 比表 ⋯分 / Ma ⋯⋯号 冲 区 ⋯一 冲 称⋯积 分组 名称 代号 深 度/ m 极 性地 层剖 面 代 号 全 新统 0 .0l~0. 0l 2 海埂组 Q 4 h 9 .6 ~ l 1 .0 澶 油B a 措 昱 矿 洞 穴 玎 拍f 第 上更 新 统 n 1 ~ n 1 女 官 渡组 Q 3 g “ n~, n n 漕汕 磐 , , 、 、 三 家村 洞穴 系 中更 新 统 ⋯ ⋯~ 中营组 Q2 小 ⋯ ⋯。 ⋯一 一 儿 例 孔 u , J l u 1 u ~ J u “ 1 0 廿一1 Y U U 卯{ 下 更新 统 滇池 组 Q - d 松花 坝组 Ql s 上 z . u . ∞ 3 . U~4 0 0 . 0 松 山 一 向 侨 界 线 篓 上 新 统 3 . 23 . 3 洪 家村组 N 2 h 洪 家村 组 N z h 系 新生 代基 岩 表 2 昆明及 附近 地 区部 分 C年 代测 定 结果表 位 置 样品名称 孔深位置 深度 m 4 C年代 距今if 资料来源 维普资讯 7 0 地震研究 2 6卷 1 . 2昆明盆地 的形成 时代 从盆地周 围地 层分布可 以看 出 , 自晚三叠世到 晚新 生代上新世 以前 ,该 区主要 为剥 蚀 区,大约到 中 新 世晚期 ,昆 明地 区被 夷 平 ,成 为 云南 原 始 高原 面 的组 成部 分之 一 。另据 昆明盆 地 内部 新生 代 地层 的 情况可 以看出 ,下 第 三 系 系 E 2 路 美 色 组 仅分 布 于盆地南 部 海 口及 晋城 等 地 ,属 山麓 间 歇性 河 流 沉 积。上第 三 系 N 2 由急流 河 道 相 、分 流河 道 、滨 湖相逐渐 过渡 到含 煤 沼泽 相 沉 积。第 四 系下 更新 统 Q 。 以一 套 河 湖 相 、沼泽 相沉 积 为 主 。 中更 新 统 Q 2 以一套河湖 相 、冲积 相及洪 积相 为主 。上 更新 统 以河 湖 相 、三 角洲 相 为 主 。可 以认 为 ,上 新世 中晚 期 由于 印度 板 块 对 欧 亚 板 块 的碰 撞 作 用 , 青藏高原 强 烈抬 升 ,导 致 云南 主 要断 裂 复 活 ,沿 断 裂发 生 了不 同程 度 的差异 升 降运 动和水 平 方 向的 位 移 ,使云南 高 原面 发 生解 体 。上新 世 中 晚期 昆明 盆 地开 始形 成 ,到第 四纪 中更新 世 Q 2 一 晚更 新 世 Q 3 期间 昆明湖盆达到全盛 时期 。 2 昆明盆地 的地质构造特征 云南 省物探 队于 2 0世纪 6 0年代 曾对昆 明盆地进 行过重 力和磁法勘探 ,原煤 炭部 湖南地 矿 队 8 0年 代 进行 了盆地的地 震勘 探 。8 0~9 o年 代 云南 省地 矿 局 在昆明地 区开 展 了五万 分 之一 的地质 填 图 ,并 经 深 钻揭露 ,表 明 昆 明盆地 是 由多 断裂 控制 的复式 地 堑 盆 地 。 2 . 1 昆明盆地主要 断裂及其活动 昆明地 区 以南北 向构 造 为主 ,普 渡河一 西 山断 裂控制西缘 , 白邑一横 冲断 裂 位 于 盆地 的东 缘 ,其 间发 育普 吉一 韩 家村 断 裂 、蛇 山断 裂 、黑 龙潭一 官 渡断裂 ,另 外北 东 向大 春 河一一 朵 云断 裂展 布 于 盆 地的南 东缘 图 2 。 目 田T H -- 四.t H .t l Fd t 回笨 呈 蚕 、 固 簟 四 系 晚 更 张团 四 系 全 张 图 l 昆明盆地新 生代地层 分布 图 维普资讯 2 6卷 姜 朝 松等 昆明 盆地 的地 质 构造 特 征 7 l 1 普 渡河一 西 山断裂 F 1 普 渡河一西 山断裂是 昆明盆地 西缘最重要 的 控制性 断裂 。由沙朗 向南 自乌龟 山东侧进入 昆明 盆地 ,经海 源寺 、马街镇西侧 到西 山脚下 ,再 向 南基本没 于第 四系及滇 池水域之下 。断面呈 疏缓 波状 ,断裂面垂 向上呈阶梯状 ,破 碎带宽达数百 米。据物探 资料 ,断裂 深度 达 2 5 k in以上 。断 裂 是 由多条断层构成 的断裂带 ,从破碎带 中具 压性 特征 的构造岩和张性结 构面共存 的现象 来看 ,该 断裂是一条经 多期压 、张转化 的构 造 。据研究 _ 1 J 该断裂新生 代 以来 ,水 平 运动 表现 为左 旋扭 动 。 垂直运动 表现为西盘上 升 ,东盘下降 。平 均水平 运 动 速 度 为 0 . 9~2 . 0 m m / a ,垂 直 位 错 速 率 为 0. 3 5~ 0. 4 7I n i I l ,/ a。 2 黑龙潭一官渡 断裂 F 4 黑龙 潭一官 渡断 裂 又 名 双桥 断 裂 ,走 向南 北 ,北起 于嵩 明县 阿子 营之西 ,向南经 大哨 、小 哨 、黑龙 潭 进 入 昆 明盆 地 。地 表 出露长 度 达 2 0 多千米余 ,沿断层线性 谷发育 ,整 条断层上背斜 构造被错开 ,其左 旋错 距达 1 . 3 k m ⋯ 。另 外 ,沿 断层发育 的河流被错开 ,其中石关附近 的一条小 河左旋错距 约 1 0 0 0 m。大 哨 、小 哨 一带断 层露 头 显示 晚更 新世地层有 明显变形 。 3 白邑一横 冲断裂 白邑一横 冲断裂北起 白邑 ,经前卫屯 、果林 水库 ,向南延 至呈 贡东南 附近 。 团姗团 .1 M - i 口“ M - I 田蝴 田上 古 生 J - 田 下 古 生 界 口 一 旦 系[ 圭 I H曩 _ 号 图 2 昆明地 区地 质构造 简图 北段 铜牛寺水库 以北 呈舒 缓波状延伸 ,连续 性较 好 ,地貌 上反 映 为一系 列小河 谷 ,第 四系 山 间盆地 ;沿走向表现有众多的断层分支复合,形成一系列断层挟持的透镜体 ,如乌龙和鬼门关断层透镜 体 ,沿走向长 2 . 5~1 0 k in、宽 1 ~4 k m。中段 铜 牛寺 水库一果林 水库 间 下 盘发育 一 系列与 主干 断裂 平行 的次级断层 ,形成 较宽 的由数条 断层组成的断层带 。南段 多为第 四系掩 盖 ,但 在卫 星 1 M 片上有 明显的影像显示 ,山区与坝 区分 界直 线状 南北 向排 列 ,地表 常见 有上 升 泉 出露 。断 裂沿 线水 系位 错 显 示 ,断层具左 旋扭动特征 ,断距各 段不 同 ,其 中北段 水平断距达 2 0 0 0 m,中段 为 3 0 0 m;垂直位错 为东 盘 抬升 ,西盘 下降 。 4 大春河一 一朵云断 裂 F 6 大春 河一一朵 云断裂展布于 昆明盆地 东南晋城一呈 贡以东 的盆地边缘 ,南起 大春河水库 ,向北东经 龙 泽 山 、大青石岩 水库 、一朵云 Nd , 寨村 北东 。 断裂沿线有 明显的地貌显示 ,表 现为北东 向延伸 的线状 沟谷及小 盆地等 。构造 岩发育 ,一般 宽 5~ 1 0 m,以碎裂岩为 主 ,其 中还有挤压 透镜 体 ,靠近主断 面发育有 厚度不 等 的断层泥 ,表 明断 裂具有 压性 特征 。 另外 ,在昆明盆地北部 分别 于蛇 山东 西两 侧发育 普吉一 韩家 村断 裂 F 2 和蛇 山断 裂 F 1 ,断 裂 走 向均 为南北 向,长度在 2 0 k in左右 。 各 断裂的活动 时代根据 两个途径进行研 究 ,一是依据 C年龄 测定 、孢粉 分析结 果确 定 被断错 地层 维普资讯 7 2 地震研究 2 6卷 的时代 ,从 而推断断层 的活动时代 ;二是 根据 断层 泥 中石 英 颗粒 形貌 结构 的电镜 扫 描分 析方 法进 行 研 究 ,结 果见表 3 。 表 3 昆明地 区主 要 断 裂活 动 时代 从表 3可 以看 出 ,昆明地 区主要断裂 的活动 时代 大都在 第 四纪 中更新世 ,其 中普渡 河一西 山断裂 、 黑龙潭一 官渡断裂 、白邑一横 冲断裂 的活动时代 为中更新世 ,大春河断裂 在晚更新世有 活动显示 。 2 . 2昆明盆地 基底构造 据云南省物探 队和原煤炭部 湖南地震 队所完成 的昆明盆地磁法勘探 和地震测深资料 及云南省地矿局 钻探 资料 ,昆明盆地基底构造 为多组斜滑断层形成 的复式地堑盆地 ,横 向上呈现 “ 两 凹夹一隆” 的构造 格 局 。 1 龙头街一 九 甲一晋 宁凹陷带 位于 昆明盆地东缘龙 头街 、小坝 、六 甲、九 甲 、宝丰村 、晋宁一带 ,长约 6 0 k m,宽 4 1 O k m,呈南 北 向 一北北 东 向展布 ,自北而 南 由龙头 街 、九 甲 、文家 河 、晋 宁 四个 次级 凹陷组 成 ,基岩 埋深 分别 为 6 0 0 m以上 、8 0 0 m以上 、2 0 0 m以上和 4 0 0 m左右 图 3 。相邻两个 次级 凹陷之间基底 相对 隆起 ,基 岩埋 深小于 2 0 0 m。凹陷 受蛇 山断裂 和 黑 龙 潭一 官 渡断 裂 所控 制 ,为 一条 地 堑式 凹陷 带 ,最 大 凹陷 幅度 为 8 0 0m。 2 昆明一洪家村 隆起 区 位于 昆明盆地北 部 。夹于两个 地堑式 凹陷带之 间 ,沿北北东方 向展 布 ,北高南低 。呈鼻状 向盆地 内 延伸 ,北部 圆通 山、五华 山一带 基岩 出露 ,往南 至海子村一带基岩埋 深也有 2 0 0 3 0 0 m 图 3 。西边受 普吉一韩家村 断裂 、蛇 山断裂控 制 ,东边受黑龙 潭一官渡断裂控制 ,为一地垒式 隆起 。 3 普吉一 韩家村 凹陷带 位于 昆明盆地西缘 大普 吉 、新发村 、梁家河 、韩 家村一 带 ,长 2 0 k m,宽 3 6 k m,南 北 向展布 。 由 两个次级凹陷组成,北面的普吉凹陷基岩埋深 4 0 0 m,南面的韩家村最大坳陷 1 0 0 0 m。两凹陷之间为六和 维普资讯 2 6卷 姜朝 松 等 昆 明盆 地 的地 质构 造特 征 7 3 村相对隆起 ,基岩埋深 l O O m 图 3 。 该 凹陷带西 边受普渡河一 西 山断裂控 制 ,东 边受普吉一韩 家村断裂控制 。 3 结 论 1 在 前人工作基础 上 ,本文研 究 了昆明盆 地 新 生代 地层 分 布 特征 , 并结合 C等 年 龄测 定 结 果 ,对 盆 地 第 四纪地层进 行 了划分对 比,认 为 昆 明盆地形成 时代为上新世 中晚期 ,第 四纪 中更新 世一 晚更新 世期 间昆明盆 地达到全 盛时期 。 2 根 据uc年 龄测 定 、孢 粉 分 析结果及断层 泥 中石英颗粒 形貌结构 的电镜扫描分 析结果 ,研究 了控制 昆 明盆地形成 发展过程 的四组主要断裂 最新 活 动 时 代 、活 动 方式 及 活 动 程 度 。其 中 ,普渡河一西 山断裂 主要 活 动 时代 在第 四纪 巾更新世 ,三 万年 以 来 活动性 逐渐减 弱 ,活动方式 水平 方 向表现为左旋 运动 ,垂直方 向表现为 西盘抬升 、东 盘下降 。水平 运动速率 为 0 . 9~2 . O m m / a ,垂 直 运 动 速 率 为 0 . 3 5~0 . 4 7 mm / a 。黑龙潭一 官渡断裂 主要 活动 时期为 中更新 世 ,水平活 动 表 现 为 左旋 扭 动 ,最 大 水 平 错 距 达 1 . 3 4 k m。 白邑一横 冲断裂 主要 活动 时 代 亦为 中更新世 ,水平运动 为左旋 扭 动 ,北段水平 错距 达 2 0 0 0 m,垂直 运 动为东盘抬 升 ,西盘下 降。大春河一 一 朵云断裂 活动时代为第 四纪 中更新 图 3 昆明盆地基底 埋藏等深 线 图 世 ,晚更新世仍 有活动 显示 ,断裂具有 压性 特征 。 3 昆明盆地基底构造横 向表现为 “ 两 凹夹一 隆” 的构造形式 ,其 中普 吉一 韩家村 凹陷最大坳陷 幅 度为 l O 0 0 m,龙头街一九 甲一 晋宁 凹陷带最大坳 陷幅度为 8 0 0 m。 参 考文献 [ 1 ]姜朝松 ,邵德 晟 ,樊友 民等 .昆 明市地 面沉 降 [ M] ,昆明 云南科 技 出版社 ,1 9 9 9 [ 2 ]刘宝 群 .昆明 盆地 晚新生 代地 质 与沉积 演化 [ M] .重 庆 重 庆 出版社 。1 9 9 o [ 3 ]罗建 材 .昆明 沉积盆 地 的沉 积演化 与能 源矿 产 的关 系 [ J ] .中 国地质科 学 院成都 地质 矿产 勘察 所所 刊 ,1 9 9 o 1 2 [ 4 ]罗 建宁 , 肖永 林 , 昆明盆地 盘 龙江 三角 洲平 原至滇 池湖 区第 四纪沉 积相 的研 究 [ J ] , 中国地质 科学 院成 都地 质矿 产勘 察所 所刊 ,1 9 8 4 维普资讯 7 4 地震研究 2 6卷 Fe a t u r e s o f Ge o l o g i c a l St r u c t u r e f o r Ku n m i ng Ba s i n J i a n g C h a o s o n g Z h o u Ru i q i Hu. Ya o x i o n g , / s m o / o g /c a /B u r e a u ofY u n n a n P r o v / n c e , 嘶6 5 1 Ab s t r ac t Ba s e d o n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f e a t u r e s o f Ce n o z o i c e r a s t rat a i n Ku n mi n g Ba s i n, i t h as a n a l y z e d the for mi n g t i me s o f K u n m i n g B asi n . T h rou s h anal y z i n g m a j o r f a u l t s and a c t i v i t i es and b a s e s t r u c t u r e ,the p a p e r p e r f o r me d s t u d i es t o g eo l o g i c al s t r u c t u r a l f e a t u r e s i n Ku n mi ng Bas i n.T ne r e s ul ts s h o w tha t the f o r m i n g t i mes o f Ku n mi n g Basi n Was mi d .1 a t e r p e r i o d o fPl i oc e n e,an d t h e v i g o r o u s t i me o fKu n mi n g Basi n Was mi d P l e i s t oc e n e~l a t e r Pl e i s t o c e n e .3 1 n e r e a r e f o u r g r o u p s o f a c t i v e f a ults c o nt r o l l i n g the f o r m i n g an d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Ku n mi n g Bas i n.Tn e b a s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Ku n mi n g Basi n i s e x p r e s s e d as Up l i f t i n g S an d wi c h e d Be t we e n Two Co n c a v es . Ke y w o r d s K u n m i n g b a s i n ,F a ult s t r u c t u r e ,b a s e s t ruc t u re,f o r m i n g t i me s ,g e o l o gi c al s t r u c t u r a l f e a t u r e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