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选矿.pdf
附件三 附件三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采选矿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采选矿 编 制 说 明 (征求意见稿)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标准研究所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标准研究所 2007 年 11 月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选矿编制说明 1 目 录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采选矿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采选矿....................................................................................................................1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1 1 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1 1.1 任务来源任务来源 .........................................................................................................................................................1 1.2 工作过程工作过程 .........................................................................................................................................................1 2 制订本标准的必要性制订本标准的必要性........................................................................................................................................2 2.1 采选矿工艺发展现状采选矿工艺发展现状......................................................................................................................................2 2.2 制 订 标准 的 必 要性制 订 标准 的 必 要性 ..................................................................................................................................3 3 制订本标准的法规政策依据、技术依据及编制原则制订本标准的法规政策依据、技术依据及编制原则....................................................................................4 3.1 法规政策依据法规政策依据..................................................................................................................................................4 3.2 技术依据技术依据 .........................................................................................................................................................6 3.3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6 4 采选矿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技术采选矿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技术....................................................................................................6 4.1 采选矿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采选矿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6 4.1.1 采矿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采矿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7 4.1.2 选矿生产工艺及主要装备选矿生产工艺及主要装备..........................................................................................................................7 4.2 采选矿水污染物排放及对环境影响采选矿水污染物排放及对环境影响..............................................................................................................8 4.2.1 废水排放及对环境影响废水排放及对环境影响..............................................................................................................................8 4.3 控制技术措施控制技术措施..................................................................................................................................................9 4.3.1 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措施..............................................................................................................................9 4.3.2 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措施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措施........................................................................................................................12 5 国内采选矿污染现状调查及分析国内采选矿污染现状调查及分析..................................................................................................................13 5.1 废水污染现状调查及分析废水污染现状调查及分析............................................................................................................................13 5.1.1 废水污染现状调查废水污染现状调查....................................................................................................................................13 5.1.2 废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废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14 5.2 废气污染及治理现状的调查废气污染及治理现状的调查........................................................................................................................15 5.2.1 废气污染现状调查废气污染现状调查....................................................................................................................................15 5. 2.2 废气污染治理现状分析废气污染治理现状分析...........................................................................................................................16 6 排放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排放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18 6.1 排放标准框架结构排放标准框架结构........................................................................................................................................18 6.2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说明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说明................................................................................................................................19 6.2.1 水污染物控制项目的确定水污染物控制项目的确定........................................................................................................................19 6.2.2 制订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依据制订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依据................................................................................................................20 6.3 大气污染物放排放标准说明大气污染物放排放标准说明........................................................................................................................21 6.3.1 大气污染控制项目的确定大气污染控制项目的确定.........................................................................................................................21 6.3.2 制订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的依据制订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的依据....................................................................................................22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选矿编制说明 2 7 本标准与国内外有关标准的对比分析本标准与国内外有关标准的对比分析..........................................................................................................25 7.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对比分析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对比分析....................................................................................................................25 7.1.1 与国内有关标准的对比分析 与国内有关标准的对比分析....................................................................................................................25 7.1.2 与国外有关标准的对比分析 与国外有关标准的对比分析....................................................................................................................26 7.2 大 气 污染 物 排 放标准 的 对 比分析大 气 污染 物 排 放标准 的 对 比分析 .....................................................................................................30 7.2.1 与 国 内有 关 标 准的对 比 分 析与 国 内有 关 标 准的对 比 分 析 ...........................................................................................................30 7.2.2 与国外有关标准对比分析 与国外有关标准对比分析 .......................................................................................................................31 8 实施本标准的技术措施建议实施本标准的技术措施建议..........................................................................................................................32 8.1 水污染物控制技术措施水污染物控制技术措施................................................................................................................................32 8.2 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措施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措施............................................................................................................................33 9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和实施成本分析实施本标准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和实施成本分析 ..............................................................................33 9.1 环境效益分析环境效益分析................................................................................................................................................33 9.2 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33 9.3 实施成本分析实施成本分析................................................................................................................................................34 10 技术水平评估和达标状况分析技术水平评估和达标状况分析....................................................................................................................34 10.1 技术水平评估技术水平评估..............................................................................................................................................34 10.2 达标状况分析达标状况分析..............................................................................................................................................35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选矿编制说明 1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采选矿 编制说明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采选矿 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1.1 任务来源任务来源 2003 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环办函[2003]517 号文关于下达钢铁行 业污染物排放系列国家标准制订任务的通知 ,下达了制订钢铁行业污染 物排放系列国家的任务,并按钢铁联合企业工序流程,分为采选矿标准、 烧结标准、炼铁标准、铁合金标准、炼钢标准、轧钢标准、联合企业排水 标准等七个分标准,本院承担采选矿分标准的制订任务。 1.2 工作过程工作过程 (1)2003 年 11 月国家环保总局在上海举办了钢铁行业和农药行业污 染物排放标准起革培训班,讲解标准制订工作的原则要求和工作规范,布 置下一步标准起草工作安排。 , (2)2005 年 5 月在武汉召开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开题论证 会,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标准处胥树凡处长主持,专家组对如何编 制标准提出许多看法和意见,最后确定排放标准按技术法规来写,控制 指标确定为最高允许浓度和单位产品排放量,限值水平为新建企业达到宝 钢水平,现有企业达到国内平均水平等。 (3)2005 年 5 月~7 月,向全国 60 多个大、中、小矿山发函调研, 并对一些矿山进行了现场调研,撰写标准初稿和编制说明。 (4)2005 年 7 月,在武汉召开系列标准编制组人员研讨会,由牵头 单位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交流了各分标准初稿,讨 论了相关问题。会后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形成第二稿。 (5)2006 年 5 月,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在北京召开了国家钢铁工业 污染物排放标准研讨会,领导、专家和编制组成员共 23 人参加会议。标准 处王明良处长传达了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当前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 工作的若干意见 ,委托中国环保协会陈尚芹付会长主持研讨活动,与会代 表对各分标准初稿及编制说明进行了深入研讨,会后国家环保总局以环科 函[2006]41 号文 关于印发国家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研讨会纪要的函 下发了研讨会纪要,指出了系列标准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要求。正文 应修改、完善、补充的内容及编制说明应包括的内容,并对各分标准提出 了具体修改意见。会后对标准进行修改,形成第三稿。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选矿编制说明 2 (6)2007 年 4 月,接牵头单位来文,传达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 周风保处长意见标准应按国家环保总局 2006 年第 41 号文国家环保标 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和 2007 年第 17 号文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和要求进行修改,并列出需要增加和修改 的内容。之后立即按此要求进行修改,形成第四稿。 (7)2007 年 6 月,由牵头单位组织,在武汉召开系列标准编制组第 二次交流讨论会,认真学习了 17 号文的精神,会上对第四稿进行了修改, 统一了编写格式,形成第五稿。 (8)2007 年 9 月参加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召开重点行业国家污染 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会议 , 罗毅付司长, 冯波处长对制订标准提出要求, 并增加部分编写内容,深入学习了 2006 年 41 号文和 2007 年 17 号文、31 号文,分组进行了讨论。会后进行修改,完成第六稿。 (9)2007 年 11 月,经国家环保总局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查、修改,及 格式、文字统一校核,完成第七稿,即最后征求意见稿。 (10)2007 年 月,处理各征求意见单位提出的意见 条,对征求 意见稿进行修改,最后形成送审稿。 2 制订本标准的必要性制订本标准的必要性 2.1 采选矿工艺发展现状 铁矿是钢铁工业基本和重要基础原料,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截至 2002 年底,铁矿石查明的资源储量 578.7 亿吨,而保有储 量为 463.5 亿吨。全国开采的矿区和基建矿区有 700 多处,占有储量 202 亿吨,居 5~6 位。我国现有铁矿山 3767 座,其中大型矿山 40 座,中型矿 山 55 座,生产规模在 300 万吨/年以上的露天矿山有 14 座,100 万吨/年 以上的地下矿山有 6 座。 我国铁矿石含铁量低,平均品位为 33,以贫矿为主,多组分共(伴) 生铁矿多,这是我国铁矿资源的基本特点。在 463.5 亿铁矿保有储量中, 贫矿为 451.8 亿吨,占保有储量 97.5;含铁品位在 55左右的铁矿,仅占 2.5。多组分共(伴)生铁矿石多,其储量约占保有储量的 1/3。主要共 (伴)生组分有钒、钛、稀土、铌、铜、锡、钼、铅锌、钴、金、铀、硼 和硫等,这类矿床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好。 矿床类型多,矿石类型复杂。世界上已发现的铁矿成因类型在我国均有发 现,并探明一定储量。矿石自然类型多样,主要有磁铁矿、钒钛磁铁矿、 赤铁矿、菱铁矿、褐铁矿、镜铁矿和混合矿。 近年来钢铁工业发展迅猛,粗钢产品量 2005 年达 3.5 亿吨,2006 年 已达 4.2 亿吨,予计 2007 年将达到或超过 4.8 亿吨。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选矿编制说明 3 导致对铁矿石原料的大量要求,也促使铁矿石国产量和进口量的高速增长, 2005 年国产铁矿石为 3.35 亿吨,2006 年已达 5.88 亿吨,予计 2007 年将 达到 6.5 亿吨,见表 1。 表表 1 近年粗钢和铁矿石量增长表(亿吨)近年粗钢和铁矿石量增长表(亿吨) 项目 2004 2005 2006 2007(予计) 粗钢产量 2.72 3.53 4.24 4.8 年增长率 20.9 29.8 20.1 13.2 国产矿石量 3.10 3.35 5.88 6.5 年增长率 18.7 7.4 75.5 10.5 进口矿石量 2.08 2.75 3.26 年增长率 40.5 32.2 18.5 近几年,随着钢铁需求量的不断加大,钢铁产品成本价格上扬,在钢铁 市场的带动下,铁矿石市场需求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国内铁精矿价格 也不断攀升,2003 年矿石资源供给越趋紧张,铁精粉价格更是一路走高, 到 2004 年初,铁精矿创下了约 1200 元/吨的最高纪录。多少年来濒于亏损 边缘的铁矿山企业,迎来了美好的春天。铁矿石丰厚的利润激发了矿业开 发商的开发力度。与此同时为了降低钢铁原料的成本和保持原料的稳定供 应,各大钢铁集团也纷纷投资矿山;强劲的铁矿石原料需求,进一步激励 了地方和民营企业加大投入铁矿资源开发的积极性,铁矿石开发建设热情 空前高涨。于是引发了新一轮的矿山投资建设,正在建设的十余座矿山, 将形成 3500 万吨生产能力,扣除老矿闭坑减产,净增产能力约 2000 万吨。 但国产矿石产量不足并末能得到根本改善,供需矛盾将依然存在并更加紧 张。 传统的矿山生产工艺技术发展存在很大局限性,再加之我国多年来基 本上延续以粗放生产为经济增长方式,整体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导致 矿山生产成为国内重点污染行业之一,又由于矿石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小 矿山相继投产装备水平落后,环保意识低下,使矿山污染形势更加严峻。 2.2 制订标准的必要性 制订标准的必要性 现行排放标准存在一系列问题 (1)指标针对性不强。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等规定的指标是针对全国各行企业,概括性强,难以做到具体和针对性。 钢铁工业有 6~7 个行业,每个行业的生产工序污染源产生强度不同,治理 措施不同,要求的排放限值也不尽相同,综合指标难以控制钢铁企业各行 业的污染排放。 (2)指标不全。缺少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如原标准对排气筒的排放限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选矿编制说明 4 值设定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只有这两个指标还不能达 到总量控制要求,而总量控制是我们的治理目标,只有规定单位产品允许 排放量指标,才能真正控制企业的排放总量。 (3)限值宽松。矿山粉尘排放限值为 150mg/m 3,三十年来大气排放限 值三次改变,而这一限值基本没变。当前粉尘控制技术和除尘装置国内已 很成熟,很多企业采用布袋、静电等除尘器,使排放浓度大幅度下降,若 仍执行宽松标准将阻碍部分企业和工序采用高效除尘器,也不利于进行生 产工艺改造,影响环境进一步改善。 (4)未强制执行无组织排放限值。企业目前二次污染和分散尘源产生 的无组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原标准虽然制订出无组织的排放限值,但未 规定要强制执行,实际上目前尚未执行无组织排放标准,而无组织排放监 测方法中规定的对气象条件做简易测定,判断是否适于测定,确定监控是 设置位置等加大了可操作性难度。 (5)未规定污染控制技术管理措施 鉴于现有排放标准存在的上述问题,使钢铁工业现行排放标准不能符 合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要求,钢铁工业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污染 物排放总量仍然很大,环境质量仍在恶化。现行标准宽松的限值,不能促 进环保技术的发展和末端治理技术的发展,也助长了矿山盲目建设投资, 与发达国家排放标准相比落后一大截,难于和国际接轨。 综上所述,根据国家环保法规、经济实力和钢铁工业技术发展水平,有针 对性地制订一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境容许、实践可行,且符合清洁 生产要求的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选矿十分必要。 3 制订本标准的法规政策依据、技术依据及编制原则制订本标准的法规政策依据、技术依据及编制原则 3.1 法规政策依据法规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第十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 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 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 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三条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 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三十六向大气排放粉尘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除尘措施。严格限 制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必须经过净化处理, 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选矿编制说明 5 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 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 第三十二条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防 止污染环境。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法生产促进法规定 第十二条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 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制度。 第十九条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清洁生产措施 (一)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 原料; (二)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 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 (三)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 (四)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 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指出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 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予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7 年 17 号文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 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 按照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确立的排放标准体系,国家污染物排放标 准包括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排放标准、固体废 物污染控制标准、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标准。制定排放标准应符合 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与现行排放标准体系相协调。 “排放标准的基本内容是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包括控制排放的污染物 种类、排放方式、浓度限值、排放速率或负荷、污染物去除率、污染物排 放监控位置、监测频率和工况要求等。在排放标准中可规定实施标准的技 术和管理措施,体现环保技术法规的特点。超越排放标准权限的事项应通 过其他途径,如制订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予以解决。 ” “行业型污染物排放原则上按生产工艺的特点设置,确定排放标准的合 理适用范围,应全面考虑本标准与相关排放标准的关系,避免适用范围的 重叠,要严格控制行业型排放标准的数量。 ” “国家级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控制要求主要应根据技 术经济可行性确定,并与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 相适应。 ”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明确控制污染物排放的设施、监控位置、对应 的污染物项目和排放控制要求” 。 “排放标准应针对本标准实施后设立的污染源和实施前已经存在的现有 污染原的特点,分别提出排放控制要求对新设立污染源,应根据国际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选矿编制说明 6 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设定严格的排放控制要求;对现有污染源应根据较先 进技术设定排放控制要求,并规定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或接近新设立污染 源的控制要求。排放标准提出的排放控制要求应具有先进性,能够代表行 业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对能耗、物耗高、污染 严重的落后工艺,不能作为编制标准的技术依据。 ” 3.2 技术依据技术依据 (1)对新设立污染原,应根据国际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设定严格的排 放控制要求,对现有污染源,应根据较先进的技术设定排放控制要求。 (2)矿山水污染物治理技术相当成熟,采用先进的污水净化方法,如 化学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治理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矿山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已相当先进,各种高效除尘器如布袋除 尘器、电除尘器、高效湿式除尘器等适用各种条件,这些除尘器性能先进, 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3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规划为根据,通过制定和 实施标准,促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与现行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协调配套与现行环境保护方针相一 致,贯彻清洁生产原则和节能减排方针。 (3)技术经济可行性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相关方的承受能力相 适应,即考虑到采矿选矿工业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又考虑到环 境治理技术的实际水平,通过排放标准的制订,能促进污染者积极采用先 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既促进采矿选矿工业的发展又保护了矿区 的环境。 (4)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性能够代表矿山企业先进清洁生产技术 和治理技术和发展方向,对高能耗、高物耗、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不做为 编制依据。 (5)分类控制采矿和选矿生产工艺不同,产生的污染物也不同,分 别制订采矿水和选矿水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矿山建设的时间不同,应 体现现源和新源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同,对新设立污染源应根据国际先进 的污染控制技术设定严格的排放限值,对现有污染源,应根较先进技术设 定排放限值,并规定在一定时期内达到或接近新源排放限值。 4 采选矿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技术采选矿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技术 4.1 采选矿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采选矿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选矿编制说明 7 4.1.1 采矿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 矿山开采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工艺,我国露天开采工艺一般采用缓帮、全 境界开采技术。近年来,在陡帮开采、高台阶开采和分期开采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在 一些矿山得到应用。运输方式目前为汽车铁路、汽车铁路胶带机联合运输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