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pdf
中国地质 GEOLOGY IN CHINA 第39卷第5期 2012年10月 Vol.39,No.5 Oct.,2012 金矿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矿种之一, 全国各地均 有产出,但空间分布很不均匀,突出地表现为集中在 胶东、小秦岭、燕辽大青山、辽吉东部、黑龙江流 域、陕甘川和黔滇桂等几大矿集区。 其中,仅胶东就 拥有中国已探明金储量的近30(本文所涉及的统 计数据, 均为本次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的初步统计结果)。 近年来,随着金矿地质工作投入 不断加大,找矿新成果层出不穷,不但拓宽了找矿空 间,丰富了成矿理论,而且增加了金储量。 截至2008 年底,中国已发现金矿产地7148处,查明黄金矿产 地2386处,累计查明金矿资源储量近万吨。 鉴于新 增资源量主要集中在已知矿集区,因此,开展中国金 矿集区的研究和重点矿集区成矿潜力分析, 具有重 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2006年以来开展全国 重要矿产潜力评价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为基础, 对中 国主要金矿矿集区的分布格局、地质特征、资源潜力 和找矿方向等问题作了概要性的介绍, 以服务于地 质找矿工作。 1中国金矿主要预测类型 金具有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 能在几乎所有地 质年代、各类岩石、各种地质环境中富集成矿,也能 参与各种地质作用,因此金矿床类型十分丰富[1-6]。 本次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采用了“矿产预测 类型”的新概念[3]髴,对金矿而言主要以含金岩系为 主要分类准则, 综合成矿地质背景和含金建造的历 史演化、大地构造背景,将中国的金矿类型划分为花 岗-绿岩建造中金矿(花岗绿岩型)、沉积建造中的 金矿(微细浸染型、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火山岩型 金矿(陆相、海相)、与岩浆侵入作用有关金矿床(岩 浆热液型)、砾岩型金矿、砂金矿和风化壳型金矿(表 1)。 其中以岩浆热液型、微细浸染型、火山岩型金矿 中国金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王成辉 王登红 黄凡 徐珏 陈郑辉 应立娟 刘善宝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提要金矿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矿种之一。 由于其产出对时代、地层、构造甚至岩浆岩都没有特别的选择性而在中国广 泛分布,但又具有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通常某一种类型主要集中在某一区域,如花岗-绿岩型金矿主要集中在华 北地台周缘,而卡林型金矿集中在滇黔桂和陕甘川两大金三角。根据这一特点,通过综合研究,本文在III级成矿区带 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金矿类型、典型矿床成矿条件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参照区域成矿要素,初步划分出阿尔泰、准噶 尔、东天山北山等32个金矿集区,总结了各金矿集区的基本地质特征,重点分析了胶东、小秦岭、燕辽、滇黔桂4个 金矿集区的成矿条件,总结了其成矿规律并探讨了各自的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并根据近年来金矿勘查的新进展,对 今后找矿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金矿集区;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潜力评价;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657(2012)05-1125-18 收稿日期2012-07-08;改回日期2012-08-16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我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1212010633903)、“中国矿产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 (中国矿产地质志)”(1212011220369)及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专项“南岭成矿带地壳岩浆系统结构探测实验” (SinoProbe0301)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王成辉,男,1982年生,主要从事岩石、矿物、矿床学研究;E-mailwangchenghui131。 通讯作者王登红,男,1967年生,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成矿学研究;E-mailwangdenghong。 髴王登红,陈毓川,徐志刚,等.矿产预测类型及其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的运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待刊. 中国地质2012年 - “ 10.32 “ A “ BC DE 17.68 FGHIJK LM-NLM OMP QR STU V WX Y Z[E \] _ ‘ ab c “d ef ghi j k lm“ 2 9 no “ 3 p q rs ct uv wi xy z{“ B|“} “ 37.96 f 5 “ “ / . “ 20.1 VTG H “ B E ⁄ ƒ “ 3.75 “ ‹› fi 0.16 fl w –†‡ s fi w‚„w ”› ] w ‰ s w ˆs ˜ Y s ˘ ˙w 9.27 ˚IJ P˝ ˛ˇ m c n5 w “ “ m“ “ ˛ { 0.76 最重要,其次为花岗-绿岩型和砂金矿。 金矿预测类 型不同于成因类型也不同于工业类型, 其理论依据 是金矿矿床式,而金矿矿床式往往具有区域性特点, 区域性特点又与矿集区尤其是矿集区中的矿田地质 特征密切相关,可以理解为“为了成矿预测的方便而 划分的、具有区域性特点的矿床类型”。 2金矿矿集区的圈定 尽管中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复杂, 矿床类型繁 多,不同类型金矿往往在同一地区并存[7-14],但各主 要矿集区通常具有一种主要的金矿类型,如滇黔桂、 陕甘川矿集区以卡林型为主, 这为金矿资源潜力评 价创造了条件。总体上,中国金矿床具有以下显著特 点①严格受区域成矿构造带、尤其是北西西向、北 北东向构造带控制;②含金建造广泛发育。 太古界 中-基性火山岩系、 元古宙含金浅变质岩系、 古生 代三叠纪含金沉积岩系、 显生宙侵入-火山岩系 及中、新生代含金砂砾岩系最为重要,构成了金成矿 的初始或衍生矿源;③成矿时代和成矿空间具有显 著的集中性, 乃至于可形成以金为主的相对独立的 矿床成矿系列, 而金矿成矿系列的客观存在为矿集 区的圈定奠定了理论基础[1,3];④已知矿集区内探明 的资源量占全国2/3以上,找矿潜力仍然巨大,尤其 是潜在资源量一旦探明很快就可以得到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本次矿集区划分的原则为在Ⅲ级成 矿区带划分[15]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金矿类型、典型矿 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区域成矿要 素和资源量的动态变化, 并兼顾区域性经济技术条 件。 据此,本文将中国金矿划分为32个矿集区(表 2 ,图 1)。 3重点金矿集区及其潜力分析 中国已探明的金矿构成了上述32个矿集区,其 中又以胶东、小秦岭、滇黔桂和燕辽4个矿集区最为 重要,本文对其稍作重点介绍。 3.1胶东金矿集区 胶东金矿集区地处山东半岛, 面积约2.7万 km2,已查明金资源量占全国的30,是目前中国产 表1中国金矿预测类型及分布简表 Table 1 Major prediction types of Au deposit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China 1126 第39卷 第5期王成辉等中国金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1127 中国地质2012年1128 第39卷 第5期王成辉等中国金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1129 中国地质2012年1130 第39卷 第5期 量最大的黄金基地。 其中,资源储量超过50 t的岩 金矿床有焦家、新城、三山岛、台上、东风、九曲、大尹 格庄、河西、金青顶等。 本次潜力评价成果表明该地 区还有数千吨的潜力,找矿前景良好。 3.1.1成矿条件 矿集区地处胶东半岛北部, 昌邑莱阳海阳 一线以北,郯庐断裂带以东,构造单元属胶辽台隆南 部胶北隆起。 区内广泛出露太古元古宙基底构造 层,包括太古宇胶东群、古元古界荆山群、古元古界粉 子山群、新元古界蓬莱群。胶东群以黑云变粒岩、斜长 角闪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原岩为一套中基性火 山碎屑岩-泥砂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16,17]。变质岩 的含金丰度为地壳丰度值的6倍[18,19],厚度大,分布 广,是本区特有的高金背景区。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以中酸性、酸性岩规 模大、分布广。 以中生代侵入岩最发育,可分为晚三 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期。 晚三叠世如石岛杂 岩体, 主要为正长岩系列杂岩和高钾黑云母系列花 岗岩[20],形成于205 225 Ma[21-23];晚侏罗世如玲珑岩 体、昆嵛山岩体、鹊山岩体、垛固山岩体、文登岩体 等,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42 163 Ma[23-25];早白垩世如三山岛岩体、上庄岩体、北 截岩体、丛家岩体、郭家岭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26 130 Ma[24]。 岩体分布受近 东西、北东和北北东向断裂控制。 本区构造以东西向栖霞复背斜为骨架, 控制了 胶东群变质岩和混合花岗岩的总体展布, 北东向和 北北东向断裂构造特别发育(图2),起到了导矿、容 矿的作用。 区内著名的三山岛、焦家、新城、马塘、寺 庄、玲珑、台上、大尹格庄、夏甸等金矿床均受到该断 裂系统的控制。 3.1.2成矿规律 本区金矿成因类型以混合岩化热液金矿最为重 要[1],按照含矿地质体特征和工业类型又可分为破 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大类, 其成矿地质背景 和物质来源基本相同,但含矿地质体的岩性、结构构 造以及控矿构造性质差异很大。 破碎带蚀变岩型金 矿呈细粒和细脉浸染状赋存于胶东群斜长角闪岩等 王成辉等中国金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1131 中国地质2012年 变质岩与玲珑片麻状混合花岗岩、 斑状黑云母花岗 岩的内接触带和近接触带的含矿构造蚀变岩内破碎 带中,含矿构造蚀变岩由黄铁绢英岩、黄铁绢英质糜 棱岩-碎裂岩、 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和黄铁 绢英岩化-绢英岩化花岗岩组成。 矿体呈脉状和透 镜状产出, 矿体分布严格受北东向弧形韧性剪切断 裂蚀变带控制[1,25-26],规模大,品位低,与围岩呈渐变 关系。 成矿机制含金岩体的形成是胶东群多次变质、 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重熔-再造的结果。 金来源于 胶东群含金变质岩系, 成矿经历了区域变质-混合 岩化的漫长演化历史。 在元古代末期混合岩化过程 中,矿质可活化、迁移、局部富集成矿[1]。 中生代区内 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矿质进一步富集,在不 同的有利构造部位,形成不同类型的热液金矿。概言 之,胶东矿集区以焦家式和玲珑式金矿(表1)为主 要预测类型, 其成岩成矿从太古宙到中生代长期演 化, 但燕山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对一系列金矿床的 最终定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1-25]。 3.1.3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 胶东金矿目前已获得金矿储量约1 200 t,主要 集中于少数矿床,如储量超过100 t的焦家、玲珑金 矿,还有一批矿山如三山岛、寺庄、新城、台上、东风 等极有可能发展成超大型矿床。 同时,本区的深部也是重点的找矿方向。深部找 矿有两个方向,一是已知矿床深部第二富集带。由于 胶东地区金矿床断裂构造垂向延深大, 蚀变带也向 深部延伸,三山岛断裂和焦家断裂倾向相反,倾角较 小,向深部有交汇趋势[26]。 因此,在已知矿区深部根 据矿体侧伏规律、尖灭再现规律、分支复合规律,利用 构造地球化学叠加晕以及大功率激电法、可控源音频 大地电磁CSAMT、 频谱激电法等地球物理探测方 法,结合深钻技术,有助于深部找矿取得新突破[27]。 例 如新立金矿,在垂深646.63~664.63 m处见到工业矿 体,其深部尚可追索;仓上金矿在垂深600 m处见 到工业矿体,且品位和厚度均较浅部更好,显示了深 部找矿的良好前景;焦家金矿,在原先控制的1、2号 主矿体下面发现了3号矿脉群, 在该矿深部的- 620~-710 m之间又发现了4个矿体;新城金矿在1 号矿脉的下盘发现有矿脉群, 探明金矿资源储量大 于20 t; 寺庄矿区深部金矿详查发现的I-1矿体, 在-875 m深处矿体厚达19.15 m,向深部延伸更趋 1132 第39卷 第5期 稳定;招平成矿带台上金矿床具有向深部发展,矿体 更稳定、金品位更高、厚度更大的特点。 第二个找矿 方向是目前没有矿产分布的空白区, 可结合矿床分 布的等间距性规律, 运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等寻 找有利靶区[26]。 本区重点找矿远景区有招远掖县、 尹格庄夏甸、 牟平乳山、 郭家岭大柳河、栖 霞牙山、高陵崖子、桃村发城、蒿柏桥头、荣 成高村。 该区今后找矿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进一 步总结该区大型、 特大型金矿的形成条件和找矿经 验,并进行推广;(2)深入研究该区深部成矿条件,总 结预测和找矿经验;(3)找矿方向可由已知金矿带向 不同金矿带之间的“空白区”拓展;(4)注意控矿主断 裂及与各方向断裂交汇处找矿, 着重加强东西向基 底构造带与北东、 北北东及北西向断裂交汇处;(5) 加强平度断裂带南段、 龙口南部、 蓬莱栖霞、文 登-荣成等地区产于胶东群和粉子山群中的金矿以 及火山、次火山岩型金矿的查找。 3.2小秦岭金矿集区 小秦岭矿集区位于陕西东部和河南西部, 主要 由小秦岭、崤山、熊耳山3个矿田组成,面积约1.4 万km2 (图 3)。 在原探明文峪、杨寨峪大型金矿床之 外,先后又新探明了四范沟、大湖、灵湖、上宫、星星 印、瑶沟等一大批大中型金矿。 抢马、老鸦岔、东闯、 文峪等矿区的储量也不断增长。 小秦岭地区也是中 国最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3.2.1成矿条件 小秦岭金矿集区位处华北地块豫西断隆南缘, 南与北秦岭褶皱带毗邻。矿集区属华北地层区、晋冀 鲁豫地层分区、渑池确山小区,地层具双层结构。 基底地层有太古宇太华杂岩(即“太华岩群”),太华 岩群为一套原岩属中基性火山-沉积建造的中深变 质岩系, 总厚度大于3 000 m, 普遍发生了混合岩 化。太华群下亚群是本区金矿的主要矿源层,控制着 王成辉等中国金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1133 中国地质2012年 成矿分布范围、 规模和类型。 盖层有中元古界熊耳 群、高山河组,官道口群,震旦系罗圈组及新生界等 地层。熊耳群具大陆边缘火山弧的特点,以安山岩为 主,是区内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主要赋矿围岩[28,29]。 矿集区总体构造格架表现为多期构造叠加的片 麻岩穹隆, 主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展布, 其次为北东 向。 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和褶皱特别发育。 受不同期 次、不同方向应力影响,区内形成了复杂的断裂构造 形迹,由韧脆性变形变质作用所形成的糜棱岩带、碎 裂岩带、蚀变破碎岩带特别发育,与金的矿化作用关 系密切。 小秦岭金矿田主要受近东西向褶皱断裂控 制, 熊耳山金矿田主要受近东西向与北东向两组断 裂控制,崤山金矿田受北西向断裂控制[29]。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自太古宙、元古宙到中生代 皆有表现,具多旋回、多期次特点。 阜平期岩浆活动 表现为基性中酸性火山喷发及TTG岩系和花岗 岩侵入,五台期有花岗伟晶岩脉侵入,古元古代有桂 家峪花岗岩体侵入,中元古代有小河花岗岩体侵入, 加里东期有辉绿岩脉、 闪长岩脉及杨砦峪二长花岗 岩侵入,印支期有正长斑岩脉侵入,燕山期有辉绿岩 脉、文峪花岗岩岩体、娘娘山花岗岩岩体、花岗斑岩 脉及含金石英脉侵入[29]。 以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与 本区金矿关系最密切。 3.2.2成矿规律 小秦岭的金矿类型主要有①构造蚀变岩型金 矿,如上宫、前河;②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如康 山、星星印、瑶沟;③石英脉型金矿,如潼关、桐峪、西 施;④次火山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如祁雨沟;⑤与燕 山期重熔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如文峪;⑥与中元古界 熊耳群古陆活动边缘中-酸性火山岩系有关的金 矿;⑦产于太华群中深变质岩系(绿岩带)中的金矿, 如灵宝、潼关。 小秦岭矿集区的金矿主要形成于中生代, 以往 多认为属于燕山期, 但近年来也测得一批属于印支 期的成矿年龄数据。 王义天等 [31] 测定红土岭金矿 Q875含金石英脉的 40Ar-39Ar 同位素年龄为128~ 126 Ma,李厚民等 [32]获得灵宝泉家峪矿区含金石英 脉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为130 Ma左右,表明 金矿成矿时代在早白垩世。 另一组同位素年龄主要 分布在晚三叠世,可能主要与早期钼(金)矿化有关, 如大湖金矿辉钼矿Re-Os年龄为(215.4 5.4)Ma~ (255.69.6)Ma[33],灵宝S35号矿脉辉钼矿Re-Os 年龄为(232.9 2.7)Ma~(223.7 2.8)Ma [32],东桐峪 金矿碱性长石Rb-Sr等时线年龄为208.2 Ma[34],15 号含金石英脉中蚀变白云母K-Ar年龄为(237.54 4.80)Ma[35],上宫金矿早阶段矿物组合Rb-Sr等 时线年龄为 (242 11)Ma、750℃石英 40Ar-39Ar 年 龄为(222.83 24.91)Ma[36]。 可见,印支期也是一个 重要的成矿期。 对于成矿物质来源,卢欣祥等[37]总结分析了小 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的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同位 素地球化学特征, 提出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地幔流 体。就空间分布规律,众多金矿严格限定在小秦岭片 麻岩穹隆内,总体上分为南、北两个金矿带,受控于 先存韧性剪切带、 左行平移逆冲断裂带和成矿期复 合先存断裂带的低角度正断层。穹隆内白垩纪基性、 酸性岩浆活动强烈,岩浆与成矿流体密切共生。穹隆 四周边界韧性剪切带之外为短轴向斜及内深外浅的 中新生界箕状盆地,成矿深度在10 km以浅。 3.2.3成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小秦岭金矿集区是中国第二大岩金生产基地, 目前区内已发现金矿床(点)160余处,其中大中型 以上金矿20余处,探明储量约400 t。 找矿方向主要 有两个一是深部资源潜力巨大。本区2 300 m标高 到0 m标高均有含金石英脉和工业金矿化体的分 布;糜棱岩带中许多容矿断裂延长达6~7 km,推测 其向深部也有一定的延伸, 但目前的勘探深度一般 为400~500 m,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如中国黄金集团 在秦岭金矿深部新探明储量27 t, 初步证实小秦岭 深部存在第二富矿带。第二,目前已经发现千余条赋 存有含金石英脉的断裂/裂隙构造,但做过评价或勘 探的不到一半, 无论是已找到矿的还是未勘查的均 是重要的找矿靶区。 本区找矿重点为 在熊耳山北坡的太华群中找 石英脉型金矿,在熊耳群中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同 时应加强熊耳山南坡的找矿工作; 在祁雨沟外围太 华群中有很多角砾岩筒值得进一步评价, 而太华群 本身也不可忽视; 在白土街马超营一带熊耳群及 新元古界栾川群、陶湾群中,金重砂异常非常明显, 可沿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寻找蚀变岩型金矿。 孙卫 志等 [38]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通过对区域化探数 据的处理, 计算了金各含量级别对应地球化学块体 的面积、可供金属量和成矿率,预测Au资源量 2 445 t,找矿潜力巨大。 1134 第39卷 第5期 3.3滇黔桂金矿集区 滇黔桂金矿集区位于桂西北、 黔西南与滇东南 交接处的三角处[39],北起晴隆,南至富宁田阳,西 自罗平丘北,东至红水河,面积约15万km2(图 4)。 该区在20世纪70-80年代取得重大进展,近年 来又有找矿重大突破。成型金矿有桂西北的金牙、高 龙、明山、龙川、浪全,黔西南的水银洞、紫木凼、戈 塘、板其、丫他、烂泥沟,滇东南的堂上等100余处, 探获金资源量大于600 t。 3.3.1成矿条件 滇黔桂矿集区与传统的右江盆地基本吻合,西 南边以红河断裂带与思茅印支地块为邻;西边、西 北边以弥勒师宗盘县断裂带与哀牢山变质带为 界; 东北边和东边以紫云罗甸南丹都安断裂 带为界与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为邻;东南以凭祥 东门断裂带为界与钦州海槽分开; 南边以那坡富 宁断裂、丘北断裂与越北地块相邻。 区内主要有3套不同的地层序列 一是典型的 深水盆地序列,包括深水碳酸盐岩、硅质岩、泥岩和 沉凝灰岩,及其后发展起来的陆源碎屑浊积岩序列。 这是右江盆地最主要的富金层序之一; 二是右江盆 地内的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序列, 尽管其后也被浊流 沉积所淹没, 但推测其上的陆源碎屑岩沉积厚度不 大; 三是发育于黔西南的隶属于扬子陆块的宽广被 动大陆边缘浅水碳酸盐岩沉积, 也是重要的赋金层 序之一[39]。 具体含矿岩层有①下泥盆统郁江组粉砂 岩、泥岩(如坡岩、八渡金矿);②石炭系生物碎屑灰 岩(如叫曼金矿);③上、下二叠统之间的“大厂层” (如戈塘、雄武金矿);④中、下三叠统粘土质岩、粉砂 岩、细砂岩、泥岩等(如紫木凼、板其、金牙、高龙等金 矿)。 二叠系的粘土岩层和凝灰岩层,可能是本区金 矿的主要矿源层[40,41]。 本期以右江断裂为界, 其西南区构造线明显呈 北西西-近东西向帚状向南东收敛于右江断裂带, 而东北区构造线则明显呈北北东向至南北向。 弧形 断裂、短轴背斜或穹隆控矿特征明显,金矿主要产于 穹隆、短轴背斜轴部及其周边、次级挠曲、古侵蚀面、 层间断裂及挤压破碎带等处[42]。 区内岩浆岩不甚发育,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 多呈岩墙、岩脉或岩株状沿大断裂带零星分布。岩石 类型有辉绿岩、 辉长辉绿岩、 橄榄辉绿岩和煌斑岩 等,其成岩时代可能为燕山晚期(黔西南白层超基性 王成辉等中国金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1135 中国地质2012年 岩体中金云母的Ar-Ar年龄为92.690.98Ma[43])。 3.3.2成矿规律 本区金矿皆产于上古生界三叠系粉砂岩、泥 质岩及碳酸盐岩中,按矿体产出形态可分两类①微 细浸染型金矿。 如紫木凼、戈塘、金牙,分布最为广 泛,找矿潜力大;②石英-方解石脉型金矿。 如叫曼, 规模小。 本区金矿有以下特点①层位虽多,但对岩 性有严格选择性。主要赋矿层位包括二叠系大厂组、 下三叠统夜郎组、 紫云组、 中三叠统许满组 (边阳 组);赋矿围岩岩性主要是粘土岩、粉砂岩、泥灰岩 等;②金多呈微细粒状产出,矿体与围岩之间没有明 显边界;③矿化富集带产于两种不同岩性层间破碎 带、层间裂隙和短轴背斜轴部及其周边有利部位;④ 含金地质体大致分两类 其一是破碎蚀变岩本身就 是矿体,矿化呈微细浸染状、品位低、规模大;其二是 脉型 (包括石英-方解石脉型和含金黄铁矿脉型), 金为可见金,品位较高,规模小;⑤各矿区岩浆岩体 罕见但岩脉较发育,在空间上与金矿关系密切;⑥近 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白)铁矿化、高岭土化及 碳酸盐化;⑦各金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黄 铁矿、白铁矿、毒砂、辉锑矿、辰砂、雄黄、褐铁矿等, 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玉髓、水云母、方解石、白云石 等;⑧往往有锑、砷、汞、黄铁矿等矿床(矿物)伴生。 对滇黔桂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时代一直有争议, 成矿年龄的测定难度大, 但从区域构造和成矿规律 看,应该以中生代为主[44-47]。 陈懋弘等 [48]运用 Re-Os 法获得烂泥沟黄铁矿的等时线年龄为19313 Ma。 许多学者推断本矿集区金矿与右江盆地发展演化历 史及相关的构造-热事件密切有关, 认为伴随盆地 裂解的二叠纪玄武岩岩浆活动提供了部分矿源[43]。 3.3.3成矿潜力与找矿方向 滇黔桂矿集区含矿层位分布广,成矿条件有利, 已探明的金矿储量大于600 t,找矿远景好[42]。 近年 来,本区找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发现了一批大型、 特大型金矿,如烂泥沟特大型金矿(124 t)、水银洞 特大型金矿(近100 t),紫木凼大型金矿(50 t)。全国 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成果表明, 本区仅黔 西南的远景储量即可达到200 t以上, 可转入勘查 的A级找矿远景区就有3个黔西南、南盘江右 江、乐业巴马;B级找矿远景区(田东德保)和C 级找矿远景区(广南那坡)各1个。 3.4燕辽金矿集区 燕辽矿集区位于内蒙古东南、河北北部、辽宁西 部的阴山、 燕山、 努鲁儿虎山地区, 面积约18万 km2。 该区为中国非常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区(带) 之一,也是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以 来, 该区进行了大量金矿勘探和科研工作, 进展显 著,如张宣地区东坪、后沟、金家庄,辽西排山楼、红 石、小盘岭等金矿床的发现及金厂峪、金厂沟梁、二 道沟、柏杖子及峪耳崖等金矿储量的扩大,表明该区 金矿还有较大的远景。 3.4.1成矿条件 本区处于古亚洲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交切 复合部位,构造复杂。 古构造线为东西向,自北而南 分别为康保赤峰断裂带、 丰宁隆化断裂带、崇 礼平泉断裂带、密云青龙断裂带,控制了区内成 矿带的展布。区内北东及北北东向断裂也比较发育, 主要生成于中生代,其与东西向断裂交切处,往往是 金矿形成的有利部位。 区内出露古老基底构造层为太古宇中深变质岩 系,如辽西赤峰地区的建平群、冀东的迁西群、山 海关一带的单塔子群、张宣地区的桑干群、承德丰 宁一带的红旗营子群等。太古宇建平群小塔子沟组、 迁西群上川组、 桑干群花营组和涧沟组及单塔子群 的南店子组对区内金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为本 区金矿的主要矿源层,通称绿色岩系,岩性主要为片 麻岩类、斜长角闪岩、云母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等。 恢复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沉积岩系。 区内岩浆侵入活动强烈, 主要有五台期、 吕梁 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期侵入岩。尤以燕山期侵入岩最 为发育, 且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 岩性主要为花岗 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碱性正长岩类,呈岩基、岩 株、岩脉产出。基性、超基性岩体呈岩脉、小岩株状零 星分布。区内金矿集中分布于崇礼赤城、丰宁隆 化、锦山、遵化山海关、建平、阊山等古隆起区。 3.4.2成矿规律 本区金矿类型主要有①产于绿色岩系中的金 矿。 石英脉型如小营盘、金厂沟粱金矿,复脉带型如 金厂峪金矿,蚀变糜棱岩型如排山楼金矿;②产于花 岗岩体内外接触带中的金矿。石英脉型如柏杖子、峪 耳崖金矿,细粒浸染型如峪耳崖金矿;③产于碱性杂 岩体中的金矿。 以石英脉-蚀变岩型为主,如东坪、 1136 第39卷 第5期 后沟金矿;④与中生代火山岩、 次火山岩有关的金 矿。 石英脉型如二道沟金矿,构造角砾岩型如红石、 水泉金矿;⑤产于显生宙基性、 超基性岩体中的金 矿。 如金家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⑥现代砂金 矿。 如星干河、沟门子砂金矿。 各类金矿的产出规律为①区内金矿床(点)成 群(带)分布,层控性明显,多集中分布于古老隆起区 内部或边缘,受太古宙绿色岩系控制,产于太古宙绿 色岩系中的金矿占70以上;②金矿床(点)在空间 分布上与中酸性小侵入体关系密切。 矿体多产于岩 体内部及附近围岩中;③金矿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 成矿区带呈东西向和北东向展布, 与主构造线方向 一致。 金矿田、矿床多位于大断裂带内,受次级断裂 或两组断裂交汇处控制;④本区属华北地台北缘中 段,位于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接合部位,中生 代以来又处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边缘构造活动 带, 深大断裂的继承性活动与频繁的岩浆活动和含 矿构造层(矿源层)的广泛分布,构成了该区特有的 金矿地质构造条件;⑤本区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 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旋回、多成因特点。 3.4.3成矿潜力与找矿方向 燕辽是一个多矿种的矿集区,除了钼、铜、铅锌 等有色金属之外,已发现岩金矿床100余处,累计探 明储量约200 t。 岩金矿床以绿岩带型、产于侵入体 内外接触带型及与中生代火山、 次火山岩有关的金 矿最为重要,以东坪、后沟为代表的产于碱性岩中的 金矿也很重要。 区内东西向的大断裂, 如康保赤 峰、丰宁隆化、崇礼平泉、密云青龙等断裂和 燕山期北东向断裂是主要的控矿构造。 根据已知金 矿床点的分布、区域“矿源层”及控矿断裂系的展布、 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等成矿要素以及重砂、 化探异 常等预测要素综合分析,可圈出努鲁儿虎山、赤城 崇礼、峪耳崖毛家店、兴隆青龙、丰宁平泉等 5个A级找矿远景区及朝阳湾红花沟、 热水撰 山子、锦西锦州、东卯汤河口、阊山等B级找矿 远景区。 4近年来找矿新进展及今后工作建议 近年来, 通过加强对重点成矿区带矿集区的调 查评价,中国金矿的勘查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表3), 具体表现如①完成全国重要成矿区带1∶20万的化 探扫描,为以后大批金矿的发现提供了众多的线索; ②新类型矿床的发现;③新矿集区的发现;④老矿床 的扩大;⑤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低品位和难利用 矿床的可采。这些工作既为今后找矿奠定了基础,也 指出了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 1继续加大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 近年来,黄金地质领域不断更新找矿理论和认识,地 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解译、卫星定位、矿床评价等 现代找矿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 极大地拓展 了找矿空间。如利用浅层地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 法CSMAT等新技术手段,河北金厂峪金矿、山东 牟平金矿均找到了新的金矿体, 勘查工作的技术含 量越来越高。同时,对于难选冶金矿特别是卡林型金 矿,其选冶技术取得了较大突破,使得一批呆矿得到 迅速开采。 如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密布, 该区在 王成辉等中国金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1137 中国地质2012年 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发现板其卡林型金矿,但限于 选矿技术一直未能得到开发利用。直到21世纪初,贵 州省地矿局与福建紫金矿业联手,利用丰富的勘查成 果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及国内外原生金矿的选冶研究 成果,在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区,第一次探索应用常温 常压催化预氧化处理氰化浸出的先进生产工艺并 一举获得成功,大大改进了卡林型金矿的选矿工艺。 2加强深部找矿技术方法的研究,攻深找盲。 中国多数黄金矿山建设于“七五”、“八五”期间,经过 多年开采,浅部资源所剩不多,尤其是老黄金工业基 地,矿山资源危机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制约黄金工业 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随着深部科研和勘探工作的加 强,我国实现了重点矿区深部勘查的突破。在胶东矿 集区,以往勘查、开采深度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下500 m以浅范围内,但招远玲珑金矿、夏甸金矿等一批 矿山在地表以下800~1200 m的范围内发现了新的 矿化带; 武警黄金部队在山东龙口大磨曲家金矿深 部新增资源量近50 t。 此外,内蒙赤峰金厂沟梁、吉 林夹皮沟、湖南湘西金矿等一批老矿山均在1000 m 深处找到了接续资源,对深部勘查起到示范作用,也 说明中国金矿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3西部地区仍然存在空白区,发现了一批大 型、特大型金矿床乃至于新类型、新的金矿集区都是 可能的。如,武警黄金部队在甘肃阳山金矿的勘查工 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发现86条矿脉,累计 探获黄金资源量418 t,有望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大金 矿床。 贵州贞丰水银洞卡林型金矿, 探明储量超过 70 t; 同处于黔西南的烂泥沟卡林型金矿远景储量 可达150 t。 云南地矿资源股份公司勘探的北衙金矿 探明储量已超过50 t。 同时,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 随着近年来斑岩铜矿的突破, 伴生金的资源量也相 当可观, 如雄村铜金矿I号矿体金的资源量就达 150 t,II号矿体含金80 t;甲玛铜多金属矿中伴生的 金资源量也达75 t髴。 髴唐菊兴,陈毓川,多吉,等.冈底斯成矿带主要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评价[R]//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编.我国重要成 矿区带主要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评价,200997-123(内部出版). 1138 第39卷 第5期 5结 论 综上所述,中国金矿成矿条件较好,类型较全, 但金矿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形成了阿尔泰、 准噶 尔、东天山北山等32个金矿矿集区。 这些矿集区 不但是中国目前金矿的主要产地, 也是今后找矿的 重点远景区,尤以胶东、小秦岭、滇黔桂和燕辽4大 矿集区最为重要。 从资源潜力来说,32个金矿矿集 区中,中东部胶东、燕辽和小秦岭等矿集区的找矿方 向将以深部找矿为重点;西部很多地区成矿条件好, 但工作程度低,今后应当加大找矿力度,加快深部及 外围找矿。具体来说,西部滇黔桂等矿集区一方面需 要改进采选冶工艺以提高回收率; 另一方面也需要 将先进的工业流程引进到其他类似矿集区 (如陕甘 川卡林型金矿,包括阳山金矿),以便于在保护环境 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资源。总体来说,中国金矿资源潜 力较大, 今后应加强重点矿集区的科学研究和找矿 工作,以进一步扩大金矿资源储量。 致谢对审稿专家和编辑部给予本文的意见和修 改建议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毓川,李兆鼎,毋瑞身,等.中国金矿床及其成矿规律[M].北 京地质出版社, 20011-465. Chen Yuchuan, Li Zhaoding, Wu Ruishen, et al. Gold Deposits and Metallogeny in China[M]. 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11-46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 [2]王登红,应立娟,王成辉,等.中国贵金属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与 找矿方向[J].地学前缘, 2007, 14571-81. Wang Denghong, Ying Lijuan, Wang Chenghui, et al. Basic patterns of metallogenesis of precious metal deposit in China and vectors for prospecting[J]. Earth Science Forantiers, 2007, 14571- 81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陈毓川,王登红,林文蔚.中国岩金矿床成矿系列[J].矿床地质, 1998, 17 增刊87-92. Chen Yuchuan, Wang Denghong, Lin Wenwei. Minerogenic series of gold deposits in China [J]. Mineral Deposits, 1998, 17Supp. 87-9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 [4]王登红,陈毓川,徐珏,等.试论伴生矿床以长坑金矿与富湾 银矿为例[J].地球学报, 1999, 20增刊346-350. Wang Denghong, Chen Yuchuan, Xu Jue, et al. Discussion on associated deposits -examples from Changkeng Au deposit and Fuwan Ag deposit, Guangdong[J]. Acta Geoscientia Sinica, 1999, 20Supp.346-35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5]王登红,陈毓川,徐珏,等.中国大陆科学钻100850m深度岩心 的贵金属地球化学[J].地球学报, 2005, 265535-540. Wang Denghong, Chen Yuchuan, Xu Jue, et al. Precious metals geochemistry of cores from 100 to 850m depth of the Ch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