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及找矿效果.pdf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科研成果化探专著 金 矿 区 深 部 盲 矿 预 测 的 构 造 叠 加 晕 模 型 及 找 矿 效 果 李 惠 张国义 禹 斌 主编 北 京 内 容 简 介 本书 是中国 冶金 地质勘 查工 程总局 地球物 理勘 查院以 李惠 教授为 首的 化探专 家在 1994 ~ 2005 年间完 成国 家、 冶金 部、国 家黄 金管理 局及 矿山项 目中研 究原 生叠加 晕→ 构造叠 加晕 找 盲矿 新 方法 、新 技 术成 果 及其 在 典型 金矿 区预测 盲矿 效果的 全面 系统总 结。 根据 金矿成 矿严 格受构 造控 制,金 矿成矿 晕 具有 多 期 多 阶 段的 脉 动 叠 加特 点 ,研 究 了 20 多 个 金 矿床 的 原生 晕轴 垂向分 带及不 同成 矿阶段 形 成矿 体 晕 在空 间 上 的 叠加 结 构,在 建 立 典 型金 矿 床 盲 矿预 测 的构 造叠 加晕模 型的 基础上 ,总 结出了 金矿盲 矿预 测的四 种叠 加结构 理想 模型。 根据 叠加成 矿成 晕的观 点,不仅解 释了用 一次 主成矿 论的 原生晕 分带 理论不 能解释 的原 生 晕轴 垂向 出现 的 “ 反分 带或反 常现象 ”,而且 将 “前 、尾 晕共 存 ” 、“ 反 分 带” 和 “ 地 球 化学 参 数 轴 垂向 转 折 ” 等无 规律 的反常 现象 变成了 深部 有盲矿 存在的 重要 标志,大大 提高了 盲矿 预测的 准确性 和找 矿效果 。 构造 叠加晕 方法 已在二 十多 个危机 金矿山 应用 ,取得 了显 著找盲 矿效 果。 据 部分 矿 山对 部 分预 测 靶位 验 证见 矿增 储的统 计,就 已获 得金金 属量 63. 1 吨 有 矿山证 明材 料 ,实 践证明 ,构造 叠 加晕 方 法在 矿 山深 部 及其 外围 找盲矿 是一 种直接 、经 济、快 速、有 效的 新方法 、新 技术,在解 决 危机 矿 山接 替 资源 方 面,具有 广 泛推 广应 用价值 。 本书 可供大 专院 校、科 研单 位、地 勘单位 和矿 山的地 质、 化探、 物探 及教学 人员参 考。 图书在版编目 CIP数据 金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及找矿效果 / 李惠,张国义,禹斌主编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6. 1 ISBN 7-116-04711-5 Ⅰ. 金⋯ Ⅱ. ①李⋯②张⋯③禹⋯ Ⅲ. 金矿床 隐伏矿床 - 成矿预测 - 构造叠加晕 - 模型 - 效果 Ⅳ. P618. 51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5第 159242 号 责任 编辑 陈 磊 责任 校对 郑淑 艳 出版 发行 地质 出版 社 社址 邮编 北京 海淀 区学院 路 31 号,100083 电 话 010 82324508 邮 购部 ; 010 82324565 编 辑室 网 址 http / / www. gph. com. cn 电子 邮箱 zbs gph. com. cn 传 真 010 82310759 印 刷 北京 长宁 印刷厂 开 本 787 mm 1092 mm 印 张 9. 75 字 数 200 千 字 印 数 1 1200 册 版 次 2006 年 1 月北京 第一版 第 一次印 刷 定 价 30. 00 元 ISBN 7-116-04711-5 /P2642 凡购买地质出版社的图书, 如有缺页、倒页、脱页者, 本社出版处负责调换 金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及找矿效果 编 辑 委 员 会 主 任刘三洋 副主任张国义 骆华宝 委 员李 惠 刘三洋 张国义 骆华宝 禹 斌 李德亮 朱向泰 张连发 徐叶兵 主 编李 惠 张国义 禹 斌 参加编写人员李德亮 张文华 王支农 朱向泰 常凤池 王志远 张连发 张 强 司淑云 惠德峰 高彦龙 上官义宁 高洪兴 张北廷 董帅民 高祥海 王瑞腾 耿仙湖 于 虎 陈绪松 赵可广 贺永利 王建民 梁斌祥 刘 军 赵宗勤 邵建波 史敬海 前 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和地球物理勘查院的领导支持 下,李惠教授等在研究和发展了原生晕找盲矿理论基础上,开创了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新方 法、新技术,近年来又发展为构造叠加晕新方法新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也取 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研究叠加晕中,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 7 个课题或专题、冶金部 3 个重点项目、白银基金 2 个重点项目、国家黄金管理局 4 个重点 项目和金矿山 22 个项目共 38 个科研项目 或课题、专题 ,先后参加人员达 70 余人 含矿山参加协作人员 附件 1 。 本专著是对 1994 ~ 2005 年间地球物理勘查院以李惠教授为首的化探专家研究原生叠 加晕→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在典型金矿区预测盲矿效果的全面系统总 结。下面简单介绍构造叠加晕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及其预测盲矿效果成果。 一、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新方法新技术简介 原生叠加晕法 密切结合热液金矿床成矿理论,根据金矿成矿严格受构造控制,构造 活动有脉动性,金矿成矿成晕不仅具有时间上的多期多阶段的脉动性,而且在构造空间上 也具有不同形式的叠加结构。每次成矿形成矿体都有自己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不同 期次成矿形成原生晕在空间有多种叠加形式。据此,研究每次成矿形成原生晕轴 垂 向分带及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 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典型金矿床的叠加晕 模式,确定盲矿的预测标志,用模式和标志对深部进行盲矿预测。 构造叠加晕法 只研究构造蚀变带中原生叠加晕特征并用于盲矿预测的方法。 原生叠加晕法是在发展原生晕找盲矿理论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方法、新技术,构造 叠加晕法是原生叠加晕法的又一发展。构造叠加晕法为矿山、特别是危机矿山寻找接替资 源,在矿区深部及其外围进行盲矿预测提供了一种经济、快速、直接、有效的新方法、新 技术,在二十多个危机矿山找矿应用中,找矿效果非常显著,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广泛推广价值。 一研究背景与历程 1原生晕找盲矿法的开创与应用 20 世纪 50 年代末,谢学锦、邵跃等中国化探元 老几乎与前苏联学者同时各自发现了热液矿床的原生晕具有明显轴 垂向分带,即每 个矿体都有自己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矿体的前缘晕向上延伸达几百米,为预测深部 盲矿提供了重要的直接信息 原生晕找盲矿的理论依据,开创了原生晕找盲矿新方法, 取得了良好效果。 1 2原生晕模式和找矿模型研究。70 年代末一直到 90 年代,我国以欧阳宗圻为首的 化探专家率先提出、研究并建立了一批典型有色金属及金矿床的原生晕模式和找盲矿模 型。期间,研究了中国主要类型金属矿床,矿田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和找矿模型,是原生晕 方法的重大发展,提高了找矿水平。 随着对原生晕找盲矿模型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研究原生 晕轴 垂向分带、建立矿床原生晕模式时,发现了很多矿床轴 垂向分带有“ 反常、 反分带现象” ,用热液矿床一次成矿或一个主成矿作用形成的原生晕分带理论无法解释, 困惑了化探人员几十年,严重影响了应用原生晕方法预测盲矿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3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原生晕法发展为原生叠加晕法阶段。为解决上述问题,李 惠教授在深入研究原生晕轴向分带理论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热液金矿床成矿理论,根据金 矿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脉动叠加的特点,研究并发现了不同期次成矿形成的矿体及其 原生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据此,不仅对原生晕轴 垂向分带出现的“反常及反分 带现象” 作出了合理解释,而且提取出了更多、更好的找盲矿信息。开创了原生叠加晕 找盲矿新方法,大大提高了盲矿预测的准确性和找矿效果。通过参加“八五” 国家黄金 地质攻关项目 90051 - 09 、国家黄金局项目、冶金部项目,特别是在 1996 年参加国家 攀登计划项目中,使原生叠加晕方法逐渐成熟和完善,总结出了金矿盲矿预测的四种叠加 晕理想模型和盲矿预测的五条准则。 4原生叠加晕法发展为构造叠加晕阶段 1998 年以来,又通过参加“96 - 914” “九五” 国家攻关项目及在十几个矿山或危机矿山找矿的实践,其研究思路、方法又有新 的发展和突破,将原生叠加晕法又发展为构造叠加晕法 研究构造中原生叠加晕的方 法,使研究和应用原生晕找盲矿方法又一次飞跃性发展。 5研究和建立了金矿床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及其叠加晕的理想模型, “ 八五”期 间,在参加国家攻关项目“90050 - 10” 的课题研究中,系统研究了金矿床的离子晕和气 晕的特征及其轴 垂向分带性,根据金矿成矿成晕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特点和金矿床气 晕和离子晕的分带规律,建立了金矿盲矿预测的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及其叠加晕的理想模 型,总结出了预测盲矿和判别金矿剥蚀程度的包裹体地球化学标志,开创了金矿包裹体气 晕、离子晕找盲矿的新方法、新技术,应用模型预测取得了好的效果。 二构造叠加晕预测盲矿的理论基础 1热液矿床 体具有明显的轴 垂向分带,即每次成矿形成的矿体 晕都 有明显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 原生晕找盲矿的理论。 2金矿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脉动叠加特点,金矿床 体原生叠加晕是金 矿多阶段脉动叠加成矿成晕的结果,金矿叠加成矿成晕包括了时间上的多阶段成矿的脉动 性、继承性和在空间上的叠加性,即金矿床 体原生叠加晕是在有相同物质来源、含 矿热液成分和形成条件都有继承性变化的多阶段脉动演化所形成的叠加晕。由于每个阶段 形成的原生晕在空间上叠加或衔接形式或叠加结构的多样性,所以叠加晕是一种非常复杂 的原生晕。 3热液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构造中矿体的原生晕发育特点是在矿脉上、下盘不 发育,而在构造带内强度高、范围大,特别是前缘晕在矿体前缘可达几百米。研究构造中 2 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及不同期次形成原生晕的叠加结构,只在构造带中采取有蚀变叠加样 品,不但可强化晕的强度或盲矿预测信息,而且大大减少采样及分析工作量, 比原生叠加 晕法更经济、快速。 原生叠加晕找盲矿的理论发展了原生晕找盲矿的理论,构造叠加晕找盲矿又发展了原 生叠加晕找盲矿方法。 三 新的研究思路 密切结合热液金矿床成矿理论,金矿成矿严格受构造控制,构造活动有脉动性,金矿 成矿成晕不仅具有时间上的多期多阶段的脉动性,而且在构造空间上也具有不同形式的叠 加结构。据此,不仅研究每次成矿形成原生晕轴向分带,而且还要研究不同成矿阶段形成 矿体 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典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盲矿的预测 标志,用模式和标志对深部进行盲矿预测。 构造叠加晕法的技术关键是研究和发现 ①每次成矿形成原生晕的轴向分带; ②不同 期、次成矿形成矿体的原生晕在构造空间上的叠加结构。 四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新方法研制的主要成果 以新的研究思路为指导、抓住关键技术,研究了 20 多个典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 点及其叠加结构,建立了 20 多个典型金矿床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包括金矿床的 构造叠加晕模式和盲矿预测标志,并总结了其共性,主要成果是 1. 金矿不同成矿阶段元素组合 对典型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 Ⅰ黄铁矿 - 石英阶段, Ⅱ 石英 - 黄铁矿阶段, Ⅲ 金 - 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Ⅳ 碳酸盐阶段形成矿体元素组合的研究,总结出了热液金矿 床不同成矿阶段元素组合沉淀演化规律模式,其特点是 第Ⅰ阶段 黄铁矿-石英阶段 和第Ⅳ 阶段 碳酸盐阶段带来或沉淀的元素很少, Au 含量低 98 ,致密块状,形成大石英脉; 少量浅黄 - 白色黄铁矿 1000、PbZn /MoBi 500、BiMo/Sb 30;矿体下 部 Sb /Bi 0. 5、PbZn /AuAg 80、PbZn/BiMo 1,尾部都 1,下部有 1 至 2 至 6 至 1,下部 6,下部 5,下部 Pb/Zn 2000,下部 5→5 ~ 3→ 4→4 ~ 1→ 1. 5→ 12 1. 5 ~ 1→ 1。山东金青顶金矿判别剥蚀程度的回归方程模型Hi a bX,a 0. 148, b 0. 428,X Sb /Bi ,若 将 待 判别 矿 体 部 位 的 Sb/Bi代 入 方 程 Hi 0. 148 0. 428 Sb/Bi 中,计算结果 Hi 0. 5 矿体头部→0 矿体中部→ - 0. 5 矿体尾 部 。 Sb /Bi为两元素含量比值的对数值。 图 1 - 2 - 2 金矿床轴 垂向地球化学参数叠加结构的理想模型图 A、B、C、 D、 E、F金 矿叠加 成矿 晕的叠 加结构 类型 ;①、 ②、 ③为不 同阶段 形成 的矿体 ; 1 不同 阶段含 量段 形成矿 体①② ③的 叠加结 构;2 地球化 学参数 的轴 垂 向变 化规 律; a、b地 球化学 参数 ,a 为前 缘晕 元素或 为前缘 晕元 素 含量、 累加、 累乘 / 含 量、 累加、 累乘 ;b 为 尾晕元 素或 尾晕元 素 /前缘 晕元素 模型 B 其上部与模型 A 相同,只是在矿尾部 a 线发生了反转,由降→升,为深部盲 矿的前缘晕叠加所致,这种转折是深部盲矿预测的重要标志。 模型 C 为两个主成矿阶段形成两个矿体部分叠加情况,a 线为曲线,在两个矿体前 缘及头部均为峰值区,在矿体①中下部 a 线又上升,则是下部有另一阶段形成的矿体②头 晕叠加的显示,指示矿体向深部还有很大延伸,到②矿体尾部 a 线又转为升则指示深部还 有盲矿存在。 模型 D 为 3 个矿体叠加,可视为Ⅰ、Ⅱ、Ⅲ阶段形成矿体自上至下顺序叠加形成① ②③号矿体,也可视为第Ⅰ主成矿阶段形成①③串珠状矿体,第Ⅲ主成矿阶段形成矿体② 叠加在其间,但每个矿体都有自己的前、尾晕; a 线出现二次转升,三个峰值区,当控制 到矿体①中下部时发现 a 线由降转为升,则说明矿体下部有另一阶段形成矿体②头叠加, 指示矿体向下还有很大延伸,继续开采到矿体②中下部,计算 a 线又发生转折,指示有矿 体③头叠加,则预测矿体向下还有很大延伸。 模型 E 上部与模式 D 相同,只是开采到矿体③尾部标高时,又发现 a 线又升高,指 示深部还有串珠状盲矿存在。 22 模式 F 为多期多阶段反复叠加结果。 三叠加晕地球地球化学参数轴 垂向转折变化规律的应用准则 1当计算整个矿体或矿体上半部分的某些地球化学参数时,从上至下,参数 a 由 降低又转为升,即发生转折时,则是深部另一阶段形成矿体的头部或前缘的显示,指示矿 体向下延伸还很大或预测深部有盲矿存在。 2关于建立预测盲矿或判别矿体剥蚀程度的定量预测数学模型的条件①模型 A、 B 的情况下,可确定该矿床深部预测的定量指标、回归方程或多类判别模式等数学模型, 作为本区深部预测的定量地球化学指标和数学模型; ②在 C、D、E 模型情况下,则难以 确定其定量地球化学参数的指标和数学模型。只有根据 a 在第一次转折前的部分,即上部 矿体未叠加部分来确定矿体的头、中、尾的预测指标或数学模型,而不能建立整个叠加矿 体的定量预测数学模型。 四结论 1由于金矿成矿的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和空间上叠加结构的多样化, 导致了金矿床轴向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的多样性,即特性多于共性,难以总结出普遍用于金 矿预测的地球化学参数指标和数学模型。一般在某矿区总结出来的定量预测指标和数学模 式,只局限于在该区深部及外围应用。 2金矿床轴向地球化学参数“转折” 的盲矿预测准则具有普遍应用价值。 3应用上述转折规律进行深部预测已取得较好效果。 五应用实例 1. 山东乳山金青顶金矿床 金青顶为一特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延深已达千米,有 5 个成矿阶段,其中Ⅲ、Ⅳ为 主成矿阶段,图 1 - 2 - 3 是金青顶含金石英脉垂向从 150 ~- 600m 间 垂直深 750m 不同标高地球化学参数变化曲线 属于模式 E 型 。 1Au 有 4 个高峰 富矿段区,其中③最富、最大; 2Pb、Zn 也有 4 个高值区,反映了第Ⅳ主成矿阶段 多金属硫化物叠加部位, 其中矿体上部叠加最强,Ⅲ、Ⅳ阶段具有多中心同位叠加特点,叠加部位 Au 较富,但并 不是正相关关系; 3As、Sb 为矿体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有 4 个峰值,其中①②③分别为其深部金 的②③④富矿体的前缘指示,As、Sb 的第④高值刚上升,指示 - 600m 之下盲矿富矿存 在,现控制到 - 900m 矿还未尖灭。 2. 河南小秦岭杨砦峪特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 杨砦峪特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为 4 个成矿阶段叠加形成,其中Ⅱ、Ⅲ阶段为主成 矿阶段,Ⅲ阶段为 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在轴向自 1966 ~ 1794m 倾 角 45 ,倾斜 延伸 266m的地球化学参数变化规律见图 1 - 2 - 4。从图可以清楚看出 Au 有两个峰值区, 第Ⅲ阶段 Pb、Zn 等主要叠加于矿体中下部。As、Ba、Sb、As/Mo、Ba/Bi、Ag/Au 都是 32 在矿头部及前缘高,从矿上部至矿中、下部逐渐降低,而到尾部又升高,这 些参数的 转折都是深部盲矿的显示,指出深部还有盲矿,这种预测已被深部工程所证 实,找到 了金的第二富集中段。 图 1 - 2 - 3 山东金青顶金矿床不同标高轴 垂 向地球化学参数叠加变化规律图 图 1 - 2 - 4 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不同标高轴 垂 向地球化学参数叠加变化规律图 3. 山东乳山三甲金矿床 三甲金矿为中型石英脉型金矿床,为四个成矿阶段叠加形成。1987 年和 1995 年两次 分别对 150 ~- 50m 和 - 50 ~- 266m 标高间叠加参数变化规律 图 1 - 2 - 5研究和预 测,取得了好的效果 42 图 1 - 2 - 5 三甲金矿含金石英脉不同标高轴 垂 向地球化学参数叠加变化规律图 1 1987 年研究了标高 150 ~- 50m 间地球化学参数变化规律, Au、Ag、As、Sb、 Pb、Au/Ag 有增高趋势,在 50m 标高处出现的 As、Sb、Sb/Bi 高值及较高值的 Ag、Pb、 Zn,是下部第二个金富集带的指示,已被 1990 年的勘探所证实。 21995 年又研究了标高 - 50 ~- 266m 间地球化学参数变化规律,Au、Ag 有升 高的趋势。As、Sb、Au/Ag、Pb Zn /MoBi 在 - 146 ~- 266m 间出现 高值异常 及在 - 266m 处 Pb、Au /Ag、Sb /Bi、PbZn/AuAg 经过几起几落之后有升高的趋势,这些 特点都指示深部还有第三个金的富集带,2000 年深部坑道验证见到了深部第三个金的 富集带金矿体。 四、金矿床的原生晕轴 垂向分带序列、 叠加特点及其应用准则 1. 金矿床原生晕综合轴 垂向分带序列 [ 7、 8 ] 总结了中国 63 个典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统计出了中国主要金矿类型、 不同规模矿床的原生晕轴 垂向分带序列的共性和特性,总结出了中国金矿床原生晕 轴 垂向分带序列。根据金矿成 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 段叠加的观点,确定了应用轴 垂向分带序列预测盲矿的准则。 建立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确定盲矿预测标志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研究和计算 典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 垂向分带序列,它不仅可大致确定矿床的地球化学垂直分带 规律、确定前缘晕和尾晕的特征指示元素、为定位预测研究选择矿床具有垂直变化规律的 52 参数 如元素比值、累加、累乘比等提供依据,而且可直接用于盲矿预测和矿体剥蚀 程度的判别。 国内、外勘查地球化学家对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前苏联曾对大 量典型金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进行计算、总结。我国在研究典型金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中 也积累了大量资料,特别是“八五” 国家黄金地质科技攻关项目中“ 我国主要类型金矿 床综合方法找矿模型研究” 课题的 30 个专题对 63 个典型金矿床计算了原生晕分带序列。 分带序列计算的方法主要用 C. B. 格里戈良的方法 格氏法和 B. M. 克维雅特科夫斯基 的方法 克氏法 ,少数人用自己研究出的简便的方法,其结果与格氏法和克氏法的结果 相似。 1典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 垂向分带序列 表 1 - 2 - 2 列出了我国 63 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典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 垂向分 带序列。应用本矿区 带典型矿床的轴 垂向分带序列,确定矿床的前、尾晕特征 指示元素最接近实际,并且在本矿区及其邻区进行盲矿预测准确性较高。 2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金矿床的原生晕轴 垂向分带序列统计规律 表 1 - 2 - 3 不同类型金矿床由于其物质来源不同,矿床的元素组合不同,加之对各矿床测试元素 不统一,因此,对各类型及不同规模矿床统计的元素及得出的分带 序列中元素也不尽 相同;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金矿床的轴 垂向分带序列的统计规律有很大的共性地球 化学性质活泼性强和具挥发性的 Hg、B、F、As、Sb、Ba 等元素总是出现在矿体前缘及矿 体上部,Ag、Pb、Zn、Cu 等元素总是与 Au 共同出现在矿体中部,而 Bi、Mo、Mn、Co、 Ni 等元素总是出现在矿体下部及尾晕,金矿床这种轴 垂向分带序列属正向分带序列。 在不同类型中绿岩带型金矿与沉积岩型金矿的轴 垂向分带序列更为相似; 不同类型金矿的轴向分带序列也有一定差异,除元素组合有一定区别外,矿体上部及 前缘的指示元素 Hg、B、F、As、Sb、Ba,矿体中部的指示元素 Au、Ag、Pb、Zn、Cu 和 尾晕的指示元素 Bi、Mo、Mn、Co、Ni 的前后排序 据统计概率不同也有一定差异, 其中 Pb、Zn 在火山 - 次火山岩类型及矽卡岩型金矿床排序偏于矿体上部,大型、特大型 金矿床的 Ba 的位置比中、小型金矿靠前,中、小型矿床的 B 偏于在矿体中部。W 在多数 矿床处于矿体尾部,只有庄官大型金矿一例出现在矿体前缘,而且形成了很好的前缘异 常。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金矿床的轴 垂向分带序列是寻找同类型金矿,确定前、尾 晕特征指示元素和进行盲矿预测的重要依据之一。 3 大型、特大型金矿床原生晕轴 垂向分带序列的特点 表 1 - 2 - 3、表 1 - 2 - 4 大型、特大型金矿床原生晕轴 垂向分带序列与中小型金矿的轴 垂向分带序 列总体上是一致的,没有本质区别,在每次成矿过程中, Hg、B、F、As、Sb、Ba 都是在 矿体前缘和上部富集形成异常。Bi、Mo、Mn、Co、Ni 等总是出现在矿体下部及尾晕,而 Au 与 Ag 共沉淀呈正相关关系,均属正向分带。 62 表 1 - 2 - 2 中国主要类型金矿的典型金矿床原生晕轴 垂向分带序列 矿床类 型典 型矿 床 规 模 元素 垂直分 带序 列 从上 至下 计 算 距 离 m 资 料 来 源 绿 岩 带 型 花 岗 质 杂 岩 系 有 关 太 古 代 绿 岩 有 关 石 英 脉 型 蚀 变 岩 型 石 英 脉 型 角 砾 岩 复 脉 带 蚀 变 岩 型 山 东金青 顶特大 山 东邓格 庄大 山 东玲珑特大 山 东望儿 山大 辽 宁柏杖 子大 山 东乳山 三甲中 山 东蓬莱 庄官大 山 东焦家特大 山东灵山沟五号大 山 东新城特大 山 东河东大 山 东大尹 格庄特大 河 南灵湖中 河 南杨砦 峪特大 吉 林夹皮 沟大 陕 西小秦 岭 王 排沟 中 河 北金家 庄中小 河 北椴树 沟中小 河 北金厂 峪特大 陕 西葫芦 沟中 河 北大营 盘小 内 蒙古东 伙房小 河 南上宫大 内蒙古柴胡栏子小 Sb - Pb - Zn - Hg - Cu - As - Mo - Au - Ag - Bi③4002 Cu - Pb - Zn - Mo - Sb - As - Ag - Au - Bi① ②7002 Zn - Hg - Pb - Ag - As - Sb - Bi - Mo - Cu - Au2002 Pb - Ti - Zn - Ag - Mn - Cu - Au - As - Mo - Sb - Bi①2002 Sb - Hg - As - Ag - Te Mo - Pb - Cu - Se - Au - Zn - Mn2602 Hg - As - Mn - Ba - Cu - Zn - Pb - Au - Ag - Bi - Sb - Sr - V - Co - Ni - Mo - Cd - Cr 4902 As - Ag、 Pb - Sb - Au - Cr - Bi - Zn - Mn - Co - Cu - Mo - V - Ti4502 Bi - Ni - Mo - Sn - Co - Sb - W - Zn - As - Ag - Cu - Au③5002 Hg、 B、 W - Sn、 Sb、 As - Zn、 Pb Mo 、 Au、 Ag、 Cu - Bi 、 Ni、 Co、 Mn、 Ti 2002 Cu - Zn - Ag - Se - Au - Pb - Te - As - Sb - Ba②2002 Au - Cu - Ag - Sb - As - Pb - Zn - Bi - Mo - Mn③5002 Hg - F - Ba - Sb - As - Pb - Cr - Cd - Ag - Au - Bi - Mn - V - Zn - Mo - Ni - Co - Sr - Cu 6002 Sb - As - Cu - Bi - Au - Ag - Pb - Zn6002 As - Cu - Ag - Bi - Au - Sb - Pb - Zn9002 Sb - As - Cu - Au - Ag - Pb - Zn - Bi9002 As、 Sb、 Hg、 Ba - Ag、 Pb、 Bi、 Au、 W、 Sn、 Cu、 Mo - Co、 Ni Hg、 Ag、 Sb、 B - Au、 Ag、 Cu、 Pb、 Zn - Sn、 W、 Ti、 Mo - Bi、 Co、 Ni、 Mn 2002 Hg、 As - Sb - F - Pb - Ag - Cu - Au - Co - Mo - Ni - Mn As、 Ba、 F、 Sb - Pb、 Ag - Cu、 Au - Hg、 Mo - Zn、 Co、 Ni、 Mn - I、 Sr - Ti、 V3302 F - As - Hg - Zn - Pb - Ag - Ba - Cu - Bi - W、 Mo - Au、 Co - Ni、 Mn、 Cr、 V、 Ti 2602 F - As - Sb - Zn - Au - Ag - Pb - Mn - Cr - Mo - Cu - Bi - Co - Ni - V、 Ti、 SrBa 4702 Hg、 Zn - Sb - Ti - As - Mn - Pb - Bi - Cu - Ag - Mo - Au2502 As - Pb - Sb - Mo - Au - Ag - Cu - W - Zn - Bi3502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