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型铜唱金矿床.pdf
斑岩型铜唱金矿床 斑岩型矿床是世界铜和钼矿的最主要来源 ,并 且含有大量的金和银 ,一些富金矿床金含量可达 300 ~ 1 500 t 以上 。 富金斑岩矿床既可产于大陆造 山带 ,也可见于岛弧造山带 。 大陆环境的经典成矿 省有安第斯中部 、 美国西部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唱伊 里安爪哇 ,而火山岛弧型矿床则广布于西太平洋 (表 1)。 储量最大的富金斑岩矿床有印度尼西亚的 Grasberg (1 599 t) ,犹他州的宾海姆 (933 t) ,巴布 亚新几内亚的 Panguna (766 t) ,阿根廷的 Bajo de la Alumbrera (516 t) ,菲律宾的 Lepanto唱FSE (441 t) , 印度尼西亚的 Batu Hijau (366 t) ,巴布亚新几内亚 的 Ok Tedi (287 t ,表 1 ,2)。 表 1 斑岩型铜唱金矿床的主要特征 年龄范围可以为任何时代 , 但主要是新生代和中生代 , 第三纪最普遍 典型成矿省 (典型矿床) 陆缘 美国西部(Bingham 和 Dos Pobers) ; 安第斯山中部(Bajo de la Alumbrera 和 Marte) ; 巴布亚新几内亚唱伊里安爪哇(Grasberg , Ok Tedi , Freida River) ; 岛弧 太平洋西部(Panguna , Batu Hijau , Lepanto唱Far South East) 构造类型主要为脆性 , 早期半韧性“A”网脉 , 与岩浆侵入体有关 ; 破裂型式指示区域性和地区性的应力场 成矿作用类型陡倾网状脉体和破碎带分布于成矿侵入体附近 ; 时间和空间上呈现“A” , “B”和“D”脉体的递进变化 赋矿岩石 中性到长英质的钙碱性和钾质碱性斑岩侵入体及其邻近的火山岩 、沉积岩和其他岩石类型 ; 岛弧背景常见同期安山岩 和英安岩 ; 大陆背景常见钾质碱性岩石 金属组合及百分比 中心为 Cu唱Au(Mo , Ag) , 外围为 Pb唱Zn(Ba , Mn) , Mo 通常在大陆矿床的核心部位和岛弧矿床的外围 。 通常 Au( 10鲻 -6)桙Cu (% )为 1桙3 到 1 ,w(Au)> 0H畅6 10 -6的矿床的该比值 > 1 金的产状自然金和银金矿 围岩蚀变 因成矿岩体侵位的不同 , 围岩蚀变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所不同 中心和早期为钾硅酸盐化 , 外围和中晚期为泥化 , 绢云母 化和高级泥化则分布于侵入体边缘 、 断裂带和岩帽(lithocap , 高级泥化)附近 P唱T 条件 早期岩浆流体δ18 O = 6 10 -6 ~ 10 10 -6(钾硅酸盐化) ; 晚期外来流体δ18O = - 10 10 -6 ~ 5 10 -6(绢英岩化和高级泥化) 热 源成矿侵入体 其他特征 俯冲板片布局控制上覆岛弧的斑岩成矿作用 ; 导致地壳增厚的变形背景 , 地块抬升 , 以及岛弧横向断层桙破碎带等 , 同样 控制岛弧区斑岩成矿作用 注 引自 Sheppard 等(1969) , Titley 和 Beane(1981) , Beane 和 Titley(1981) , Cox(1986) , Dilles 等(1992) , Sillitoe(1993) , Titley(1993) , Einaudi(1995) 表 2 部分大型富金斑岩铜矿床的概况 矿 床 位 置金1 “)桙t Cu2 N)桙% Au2 櫃)桙10-6 构造背景 地球化学3 #) 年龄桙Ma参 考 文 献 印度尼西亚的 Grasberg1揶5991F畅31ゥ畅42大 陆KA3*Freeport唱McMoran (1994~ 80卵圆至不规则状残缕状和簇状 822006 年 黄金地质专题信息编辑之六 图1 唵饱和石盐的 C唱1 类型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与盐度关系 图 C唱1 D 和 C唱1 L 分别指由于石盐溶解和蒸气相消失而引起均一化的 包裹体 。 均一化温度达到 1 200 ℃ 时的流体包裹体未发生均一化 图2 唵具有过饱和石盐的 C唱2 类型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 与盐度关系图 C唱2 D 和 C唱2 L 分别指因石盐的溶解和蒸气相的消失而引起均一化 的包裹体 。 均一化温度达到 1 200 ℃ 时的流体包裹体未发生均一化 图 3 墘富蒸气相的 A唱1 和 A唱2 类型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与盐 度关系图 的溶解而发生均一化 ,而赤铁矿则不溶解 。 同样的 现象在 C唱2 类型的包裹体中亦可见到 ,其中除了未 确定的子矿物外 ,有 2 或 3 种子晶矿物在 60 ~ 130 ℃ 时发生溶解 ,而其他子晶矿物则不溶解 ,这可能 是由于溶解动力机制或捕获后氢的扩散所致 (Roedder ,1984)。 目前在包裹体中还未见到钾盐子 晶 。 根据均一化现象可将 C唱1 类型包裹体 (图 1) 和 C唱2 类型包裹体 (图 2) 再划分为 2 类 尾码 D 指因石盐的溶解引起的均一化 ,尾码 L 指因蒸气相 的消失而引起的均一化 。 在图 1 中 ,C唱1 D 类型包 图 4 ǐ富液体的 B唱1 和 B唱2 类型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与 盐度关系图 赋存在硬石膏中的 B唱1 类型包裹体在图上不甚明显 , 因为它们的投 影点落在 B唱1 类型包裹体的主要密集区内 裹体其盐度饱和线十分明显 ,而 C唱1 L 类型包裹体 其盐度具有恒定的趋势 ,这一特点与 C唱2 L 类型包 裹体 (图 2) 所显示的特点明显不同 。 图 3 表明低 盐度的 A唱1 类型和 A唱2 类型包裹体是重叠的 ,但有 些 A唱1 类型包裹体也具有中等盐度 。 尽管 B唱1 类型 和 B唱2 类型包裹体 (图 4) 大多落在同一区域内 , 但它们的平均均一化温度是略有差别的 (均一化温 度分别为 300 和 282 ℃ )。 4 讨 论 通过上述分析 ,确立了同源的流体包裹体组 合 ,该组合反映了与伴生蚀变作用的特征硅酸盐 、 硫化物和 (或) 氧化物有关的以及与金的产出情况 有关的包裹体的类型 、 丰度和分布特征 。 第一组由 共生在一起的超盐度的 (C唱2 类型) 和富蒸气相的 (A唱1 类型) 包裹体组成 ,该组包裹体与 K唱硅酸盐 蚀变或矿化作用有关 ,金沉淀于脉体中 ,而且金是 与石英 、 磁铁矿和斑铜矿同期形成的 。 在未作压力 校正的条件下所测得的均一化温度介于 300 ~ 600 ℃ 之间 ,平均为413 ℃ 。 均一化温度有这样的变化 可能由于下述的 2 个原因之一引起 1) 当来自某 种简单的 2 相流体的蒸气唱液体混合物被捕获时 , 在这种情况下 ,最低的充填温度是最能代表在捕获 第一组包裹体流体时居主导地位的温度 ;2) 在记 录包裹体流体的渗透作用时这种流体具不同的温度 和盐度 。 在 C唱1 和 C唱2 类型包裹体中固蒸气相消失 和因石盐的溶解而引起的均一化显示出压力有较大 的波动 。 在脉体中所见到的多次再张开活动的结构 证据和穿切关系也支持这种解释 。 相当于液体唱蒸 气唱NaCl (液唱气唱NaCl) 三相曲线上的最低捕获压力 为350 10 5 Pa 。 这些压力和盐度的估算是初步的 近似值 , 这只是因为包裹体流体的化学性质与 92 斑 岩 型 金 矿 H2O唱NaCl 体系具有根本差别所致 。 C唱2 类型包裹体 含有尚未确定的子晶 ,所有富液相和富蒸气相的包 裹体共结温度在 -70 ~ 30 ℃ 范围内 ,而 B唱1 类型包 裹体的最终熔融温度常低于 H2O唱NaCl 的共结温度 。 这些数据表明 ,在流体中还有 2 价阳离子 (Fe , Mg ,Ca 等) 的存在 。 K唱硅酸盐蚀变常被 SCC 蚀变 组合叠加 。 由 C唱1 类型包裹体构成的第二组包裹体 是与 K唱硅酸盐蚀变有关的 。 C唱1 类型的包裹体流体 局部与一种富蒸气相共存 ,这表明存在有 2 种不混 溶流体 。 第二组包裹体中的卤水与 C唱2 类型包裹体 中的卤水不同 ,在前者记录的均一化温度稍低 (最 低为 250 ℃ ,平均为 376 ℃ ) 和较低的盐度 (大多 数低于 45% )。 由于在这些包裹体中缺少复杂的子 晶组合 ,使包裹体总的化学性质的差异更加明显 了 。 在含有第二组包裹体的石英中已发现有自然金 包体的存在 。 赤铁矿交代磁铁矿是一种常见的结 构 ,赤铁矿唱黄铜矿唱金的共生组合也是常见的 。 在 成分上从代表 K唱硅酸盐蚀变的包裹体流体演化而 来的流体是既有利于金又有利于铜的沉淀的 。 叠加在 SCC 蚀变组合之上的白色绢云母蚀变 与第三组包裹体共生 。 这些包裹体的流体以 A唱1 , B唱1 和 B唱2 类型的包裹体为代表 ,后一种包裹体作 为次生包裹体存在于白色绢云母之前的石英中 。 这 2 类包裹体比第一组和第二组包裹体具有更低的均 一化温度 (180 ~ 450 ℃ , 平均 < 300 ℃ ) 和盐度 (低于 15% )。 A唱1 和 B唱1 类型包裹体的共存通常被 认为是具有沸腾条件的标志 。 这种沸腾条件是浅成 低温热液体系中引起矿石沉淀的一种机制 。 金与交 代了黄铁矿的黄铜矿和斑铜矿共生 。 5 含金斑岩铜矿中深成金的成因模式 Sillitoe 和 Angeles (1985) 曾对 Tirad 铜唱金矿床 的形成提出了一个成因模式 。 在该模式中 ,它们强 调了深成作用与表生成因的高级泥化或矿化之间的 关系 。 Trudu 等在综合所获的流体包裹体资料和岩 相学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 Sillitoe 和 Angeles (1985) 的解释 ,对 Tirad 斑岩系中深成金的侵位提出下述 成因模式 。 在该斑岩系中金原先是在 K唱硅酸盐蚀变作用 减弱时期侵位的 ,并与岩浆成因的超盐度的和高温 溶液同源的 。 这些流体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 ,氯化 物是主要的配位基 ,金以一种或多种氯化物的配合 物形式被这种流体搬运 。 B唱1 类型包裹体存在于 Tirad 岩株中的斜长石斑晶的边缘 ,这表明晚期岩 浆可能具有中等盐度 。 继后的冷凝作用生成 2 种不 混溶的流体 ,一种是超盐度和富液相的 (C唱2 类型 包裹体) , 另一种是富蒸气相的 (A唱1 类型包裹 体)。 金主要与磁铁矿和斑铜矿一起沉淀在石英脉 中 ,在金从高温高盐度溶液中沉淀出来的 3 种可能 机制中 (Seward ,1982) ,Trudu 等更赞成那种与热 的大气降水早期混合作用所引起的氯化物活动性降 低而导致金沉淀的机制 ,该机制可能还伴随有 pH 值 、 氧化还原电位和溶解的总硫量的变化 。 岩浆溶液与进入深部的大气水溶液的混合作用 生成了一种以第二组包裹体为代表的低温流体 ,它 使所有寄主岩石发生广泛的蚀变 ,并形成 SCC 蚀 变组合 ,且渗入到早期形成的脉体里 。 在赤铁矿交 代磁铁矿的同时 ,金与黄铜矿和金红石一起沉淀 。 进入深部的大气水的汇集可能起源于活动在矿化附 近的一个对流系统 ,并对岩浆溶液发生稀释作用 , 这已被在流体包裹体中所见到的盐类子晶的减少和 从石盐的溶解温度所表明的盐度降低所证实 。 当矿化系统变为以大气水为主时 ,稳定的氯化 物流体被进一步稀释为以第三组包裹体为代表的中 等盐度的较冷溶液 。 当这些溶液上升到中等深度 时 ,绿泥石和赤铁矿被黄铁矿交代 ,斜长石发生绢 云母化 。 又通过流体的混合作用和局部沸腾作用使 金和贱金属进一步发生沉淀 。 在白色绢云母蚀变带 中的高品位矿化是由于先前存在的与 K唱硅酸盐有 关的低品位矿化通过 SCC 蚀变和白色绢云母蚀变 叠加改造作用的结果 。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含金的斑岩铜矿 系统中 ,金是与来自岩浆溶液的铜 (当这种溶液通 过混合作用变为以大气水为主时) 同时沉淀出来 的 。 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金矿所必须的条件是与长 期活动的 、 数量巨大的岩浆成因的超盐度流体有 关 ,同时这种流体在矿化早期阶段就必须含有金 。 在从以岩浆系统为主向以大气水系统为主的整个演 化过程中 ,必须要有含金和铜的卤水的持续补给 , 这样才出现由依次的叠加关系所显示出的那些依次 的蚀变阶段或矿化阶段 ,从而才能形成有工业意义 的品位 。 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由基性母岩经过淋滤 作用释放出金的证据 ,因为在成矿溶液变为以大气 水为主时 ,金的矿化作用并未增强 。 因为铜和金是 同源的 ,又是从同样的超盐度溶液中沉淀出来的 , 因此 ,对于产在高级泥质蚀变帽下的金是不能用叠 加在斑岩铜矿矿化之上的浅成低温热液成因作出解 释的 。 摘自 枟国外金矿地质研究新进展枠 第 3 集 032006 年 黄金地质专题信息编辑之六 蒙古国奥尤陶勒盖斑岩铜唱金矿 斑岩铜矿是世界铜矿床的主要类型 ,常以矿床 规模大 ,埋藏浅 ,品位较低但矿化分布均匀 ,矿石 成分简单 、 易选及可供综合利用的矿化组分多为特 征 。 从全球范围来看 ,斑岩铜矿床常发育次生富集 带 ,形成品位富的矿石 ,是开采的主要对象 。 近几 年来 ,加拿大 Ivanhoe Mines 公司在蒙古 Turquoise Hill 山的奥尤陶勒盖 (Oyu Tolgoi) 斑岩铜唱金矿勘 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引起矿产勘查界的高度关 注 。 该矿床离中蒙边界仅 80 km ,正在进一步勘探 中 ,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勘探营地 。 1 勘查过程 Oyu Tolgoi 斑岩铜唱金矿勘查区中心位置位于东 经10651′ ,北纬 43附近 ,在蒙古乌兰巴托近正南 方向 ,中蒙边界北约 80 km 处 。 Oyu Tolgoi 项目划 分了 4 个主要矿化区 ,即西南部区 、 南部区 、 中部 区和远北部区 ,总计约 6 km 2 ,其中西南部区被作 为首选勘查区 ,已施工的钻孔最多 。 截止到 2002 年 9 月 18 日 ,Ivanhoe Mines 公司在 Oyu Tolgoi 项目 区已施工 275 个钻孔 ,结果表明 ,Oyu Tolgoi 为一 特大型斑岩铜唱金矿床 。 Oyu Tolgoi 斑岩铜唱金矿床是由蒙古高级地质学 家Garamjav 首先发现的 。 澳大利亚 BHP 公司亚洲 勘探部 Sergei Diakov 领导的一个踏勘组于 1996 年检 查了该地区 ,1997 年 BHP 公司取得了勘查权 ,并 且在该区开展了地质填图 、 水系和土壤沉积物测 量 、 磁法和激发极化测量等工作 。 在这些工作的基 础上 ,BHP 公司打了 23 个钻孔 ,钻孔分布较零散 , 累计进尺3 000 多m ,孔深最大的为270 m ,见到了 矿化 。 其中有 2 个孔结果较好 ,一个见矿长度 26 m ,平均铜品位 0畅86% ,另一个见矿长度 38 m ,平 均铜品位 1畅63% 。 由于 BHP 公司战略调整的原因 , 2000 年 5 月 ,BHP 公司将包括 Oyu Tolgoi 项目工作 区在内的 238 km 2 的勘查权区转让给了 Ivanhoe Mines 公司 。 2000 年 6 月 ,Ivanhoe Mines 公司开始 开展反循环钻进 ,至 9 月底 ,完成了 109 个孔 ,总 计8 828 m 。 反循环钻进最初的目标是验证 BHP 公 司已施工钻孔揭露的次生富集辉铜矿矿层 。 但通过 大量的反循环钻进却有意外的发现 ,许多孔的底部 已打到了可工业利用的深部铜唱金矿化体 。 2001 年 ,Ivanhoe Mines 公司开始施工金刚石岩 心钻探 ,以查明项目区深成矿化潜力 。 位于 Oyu Tolgoi 项目西南部区最东北部的 OTD150 孔 Ivanhoe Mines 公司的发现孔 ,揭示了 Oyu Tolgoi 斑 岩铜唱金矿深部矿化的情况 。 OTD150 孔孔深 590 m , 从 70 至 578 m ,揭穿了 508 m 的矿体 ,金平均品位 1畅17 10 - 6 , 铜平均品位 0畅81% , 其中从 188 至 466 m ,总计 278 m 为富矿段 ,金平均品位 1畅60 10 - 6 ,铜平均品位 1畅02% , 从而启动了 Oyu Tolgoi 斑岩铜唱金矿大规模勘探的序幕 。 2 地质概况 Oyu Tolgoi 铜唱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伯利 亚板块与华北陆块之间古生代造山带东蒙古地幔异 常区 (构造隆起带) 南缘 ,属南蒙古后贝加尔褶皱 系肯特 杭爱弧形断块 。 断块内深大断裂纵横交 错 ,岩浆岩发育 ,大型和特大型铜 、 金矿床 (点) 呈带状分布 ,为中东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 分 。 蒙古南戈壁地区出露的地层自下而上包括奥陶 系 二叠系 ,上覆不整合白垩系和第四系 。 奥陶系 地层为泥质岩 、 砂岩 、 石英砾岩和石英岩 ;志留系 为泥质岩 、 砂岩 、 火山碎屑岩和砾岩 ;泥盆系为安 山岩和枕状玄武岩 ;石炭系下统为硅质岩 、 灰岩 、 砂岩 、 砾岩 、 火山碎屑岩 ,上统主要为厚层流纹 岩 、 流纹英安岩 、 英安岩 、 安山岩 、 玄武岩和熔结 流纹凝灰岩 ;二叠系主要为砂岩和钠闪碱流岩 ;白 垩系主要为砂岩 、 硅质岩 、 含恐龙化石砾岩夹层状 玄武质熔岩 。 矿区及外围出露的侵入岩有泥盆纪正 长岩 、 花岗岩 ,石炭纪闪长岩 、 花岗岩 、 花岗闪长 岩 、 正长岩岩墙 、 岩基 ,二叠纪碱性花岗杂岩基出 露在矿区的东北部 (图 1)。 区域性断裂构造非常发育 ,中蒙边境的一系列 弧形大断裂和 NE 向走滑断层控制着西伯利亚与华 北陆块之间的地壳演化 。 NW 和 EW 向断层起到控 岩 、 控矿作用 ,NE 和 NW 向断层交会部位矿化多 形成工业矿体 。 受断裂活动的影响 ,区域上除二叠 纪碱性花岗杂岩基之外 ,普遍发生区域性变质和变 形作用 ,出现黑云母绿泥石片岩和正片麻岩 ,沉积 岩地层产生强烈的褶皱 。 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侵入岩 有长石角闪斑岩 、 长石斑岩和硅化热液角砾岩墙 。 在硅化热液角砾岩墙中 ,角砾为次棱角状到浑 13 斑 岩 型 金 矿 图 1 奥尤陶勒盖矿区地质简图 1 强黄铁矿化蚀变范围 ; 2 成矿期后沉积岩 ; 3 石英二长闪长 岩 ;4 玄武质火山岩 ;5 以含 Cu 0畅3% 为边界圈定的矿体水平投 影范围 ;6 断层 圆状 ,石英角砾达到 25% ~ 30% , 角砾岩筒中还 见到长石斑岩岩屑 ,基质呈霏细碎屑状 ,含有一定 数量的硫化物 (主要是黄铁矿) ,局部含丰富的镜 铁矿和褐铁矿 。 角砾大小在 1 ~ 10 cm 之间的占大 多数 ,角砾岩筒走向 NWW ,一般含有薄层状和团 块状硫化物 ,其基质含有浸染状硫化物 ,这是这种 角砾岩筒较为常见的特征 。 成矿期后的岩墙有长石 斑岩岩墙 、 正长岩墙和辉绿岩墙 。 多数岩墙沿走向 一般延伸几百米 。 长石斑岩墙的形态不规则 ,其走 向主要是 290 ~ 310 ,往往在几米范围内收缩 、 膨 胀或突然尖灭 。 辉绿岩墙的产状更加不规则 ,从穿 插关系上看 ,正长岩墙和辉绿岩墙是晚期侵入相 。 在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陆块过渡带内 ,铜 、 金 、 钼 、 铅唱锌矿床 (点) 分布非常广泛 ,矿床类型众 多 。 西从甘肃的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 、 白山堂斑岩 型铜唱金矿床 ,经过内蒙古霍各乞沉积岩型铜唱多金 属矿床 、 炭窑口沉积型铜矿床 ,到蒙古国 Oyu Tol唱 goi 斑岩铜唱金矿床 、 查干苏布尔加斑岩铜唱钼矿床 , 再延伸到小坝梁铜唱金矿床 、 奥尤特铜矿和乌奴格 吐山铜唱钼矿田 ,整个成矿带长数千 km ,宽几十到 近百 km 。 需要提及的是 ,有许多地段工作程度仍 然较低 ,特别是 Oyu Tolgoi 地区向东到中国内蒙古 东乌旗以西地区 ,经初步工作 ,发现一些露头其物 化探异常显示出较好的含矿迹象 ,这也正是国内外 地质专家认为中蒙边境是 21 世纪资源勘查热点地 区之一的原因所在 , 可作为中国后续资源接替基 地 。 3 矿床特征 3畅1 西南部区 矿体呈筒状 , 具高含量铜唱金矿化 ,近地表直 径约 250 m ,垂深超过 700 m 。 中心部位分布小规 模 (几米至十几米) 石英二长闪长岩岩脉 ,走向大 致为 70。 高品位区 [w (Au) > 1 10 - 6 ] 主要产 于块状 、 斑状含辉石玄武岩中 。 强烈硅化 (> 20% 的量) 和黑云母蚀变发育 ,确定了斑岩系统中心 。 向外缺失绢云母化带 ,代之的是弱绿帘石化 ,铜品 位在 0畅3% 左右 。 斑岩系统含硫低 ( < 5% ) , 铜 、 金矿化主要与黄铜矿发育有关 ,含少量斑铜矿 (< 20% )。 以存在中强热液磁铁矿和石膏唱硬石膏为特 征 。 西南部区富含黑云母钾硅酸盐蚀变岩 (取自 BHP 公司施工的 OT - 9 孔岩心) 中的黑云母年龄 值为 (411 3) Ma (K唱Ar 法) ,这一年龄值指示西 南部区钾硅酸盐蚀变和铜矿化发生在晚志留世 早 泥盆世 。 截止到 2002 年 1 月 21 日 ,Ivanhoe Mines 公司 在西南部区已施工 24 个岩心钻孔 。 钻孔结果显示 随深度增加 ,金铜比值增大 ,矿体金和铜品位变 富 ,高品位的金唱铜矿体规模变大 。 西南部区部分 岩心钻探结果见表 1 。 表 1 西南部区部分岩心钻探结果 孔 号 见矿位置 m 见矿长度 m w(Au) 10适 -6 w(Cu)平均 % 备 注 OTD180 60吵~ 862802棗0ǐ畅920 畅56 618排~ 826208棗2ǐ畅371 畅05富矿段 706排~ 826120棗3ǐ畅441 畅28富矿段 OTD183 104排~ 666562棗1ǐ畅440 畅82 154排~ 490336棗1ǐ畅931 畅04富矿段 OTD172 332排~ 40068剟1ǐ畅020 畅65 400排~ 516116棗2ǐ畅350 畅88 OTD166 60吵~ 538478棗1ǐ畅380 畅74 172排~ 538366棗1ǐ畅690 畅86 172排~ 280108棗2ǐ畅590 畅99 OTD16046吵~ 334288棗1ǐ畅680/畅8 OTD16156吵~ 416358棗1ǐ畅700 畅71 OTD162110排~ 240130棗2ǐ畅250 畅85 Ivanhoe Mines 公司于 2002 年 3 月发布了由加拿 大AMEC E C Services 有限公司所作的关于西南部 区的初步资源评价报告 。 评价结果显示西南部区经 评估的推测资源量 (相当于用铜边界品位 0畅3% ) 232006 年 黄金地质专题信息编辑之六 总计 矿石量58 800 万 t ,金平均品位0畅53 10 - 6 , 铜0畅41% ,金属量金 311 t ,铜 240 万 t ;用较高的 相当于铜边界品位为 0畅4% ,则推测资源量 矿石 量45 800 万 t ,金平均品位0畅62 10 - 6 ,铜0畅46% , 金属量金 283畅01 t ,铜 208畅84 万 t 。 3畅2 南部区 南部区地表存在氧化带 ,范围为 1 100 m 400 m ,最深延伸60 m 。 在氧化带之下的原生铜矿化是 斑岩型黄铜矿和斑铜矿 ,但与 Oyu Tolgoi 西南部不 一样 ,含金低 。 铜矿化发育于玄武质火山岩中 ,玄 武质火山岩中发育绢云母化石英二长闪长岩脉 。 与 西南部相比 ,矿化区内相同类型的石英脉 、 黑云母 蚀变 、 热液成因磁铁矿少 ,而存在后期的绿泥石唱 绢云母化大范围分布 。 含硫化物低 (< 5% )。 目前正在进一步勘探 ,大致估计 ,南部区矿石 量 3 000 万 t ,铜品位 0畅7% 。 3畅3 中部区 存在前进式泥质蚀变 (advanced argillic alter唱 ation) 带 ,以石英 、 明矾石 、 地开石 、 叶蜡石 、 绢 云母和氯黄晶及少量萤石等的不同组合为特征 。 分 布范围为 600 m 230 m ,最厚处达 325 m ,主岩为 石英二长闪长岩 。 前进式泥质蚀变带蚀变矿物组合 与我国福建上杭县紫金铜唱金矿床十分相似 。 前进式泥质蚀变带覆盖在早期的铜唱金斑岩系 统上 。 矿化主要为铜蓝 ,还含少量斑铜矿 、 硫砷铜 矿和原生辉铜矿 。 在中部区的东部 ,铜蓝带内原生 辉铜矿含量明显增加 ,并且局部以辉铜矿为主 。 晚 期石英二长闪长岩岩脉大范围稀疏分布于铜蓝带 , 并发育黄铜矿 、 金矿化 。 目前估计铜蓝带 矿石量 2 500 万 t ,铜品位 0畅7% 。 在中部区的铜蓝带之上发育一次生富集席 状辉铜矿层 ,范围大概为 1 000 m 300 m ,分布在 近地表至地表以下近 100 m 处 ,平均 20 ~ 35 m 厚 , 最厚处达 40 m 。 取自中部区的 2 个次生明矾石样品的 K唱Ar 年 龄值为 117 1 和 (93 1) Ma 。 这 2 个年龄值可以 代表黄铁矿和铜硫化物次生氧化和席状次生辉铜矿 层的形成时间 ,指示次生富集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 晚白垩世早期 。 在席状辉铜矿层之上覆盖了 40 ~ 60 m 厚的无 矿粘土层 (发育有褐铁矿) ,席状辉铜矿层底部转 变为发育铜蓝 。 最高品位的辉铜矿与较高品位的铜 蓝明显相关 ,后者与石英二长闪长岩中的强斑岩型 石英脉相关 。 目前估计次生富集席状辉铜矿层 矿石量 3 800万 t ,铜平均品位 0畅75% 。 中部区深部被认为是斑岩型矿 ,分布在前进式 泥质蚀变唱铜蓝带边部和下部 。 与 Oyu Tolgoi 西南部 特征相似 。 铜唱金矿化几乎均发育于中等泥质蚀变 (intermediate argillic alteration) 或绿泥石化蚀变玄武 质火山岩 ,而不是石英二长闪长岩中 。 斑岩型石英 脉从黑云母化岩石 (为中等泥质蚀变或绿泥石化叠 加) 向上延伸至前进式泥质蚀变 + 铜蓝带 。 存在大 量的晚期至后期含矿石英二长闪长岩岩脉 。 中部区深部储量正在进一步探求之中 ,目前储 量为 1 000 ~ 1 500 万 t 矿石量 ,铜品位 0畅8% ,金 品位 0畅5 10 - 6 。 中部区东南部主要特征 前进式泥质蚀变带沿 30方向分布 ,1 000 m 300 m 范围 ,分布在沉积岩 石约 200 m 以下 ,厚度目前还不清楚 。 沉积岩石挟 带了含铜唱金斑岩系统遭受侵蚀形成的蚀变和矿化 碎屑 ,形成的盖层为稍稍年轻的含硫化物高的系 统 。 前进式泥质蚀变带原岩可能为火山灰流凝灰岩 和其他多孔状火山碎屑岩 ,矿化主要为黄铜矿化 , 其次为硫砷铜矿 、 斑铜矿和辉铜矿 ,并且特别富含 硫化物 (黄铁矿) ,含量大于 10% 。 常规分析未分 析砷含量 ,但由于存在一定的硫砷铜矿 ,砷含量似 乎会高 。 未发现明显的金矿化 。 由于钻孔数量不 够 ,还不能指出潜在资源量 。 3畅4 远北区 由高梯度排列极化率指示 , 沿 70方向延伸 , 600 m 200 m 范围 。 在地表以下 100 ~ 200 m 的火 山灰流凝灰岩中发育前进式泥质蚀变 ,并且可能带 有部分层控性质 。 在火山灰流凝灰岩之上覆盖有粉 砂岩 ,很有可能与中部区东南部揭穿的沉积火山序 列相同 。 在前进式泥质蚀变带和中等泥质蚀变组合中矿 化发育 ,主要为黄铜矿和斑铜矿 ,其次为硫砷铜 矿 、 铜蓝和辉铜矿 。 矿区硫化物 (黄铁矿) 特别发育 ,包括沿层状 火山灰流凝灰岩发育的块状硫化物 。 含硫砷铜矿也 说明含砷比较高 。 在验证激发极化异常时 ,有一批钻孔 ,见矿厚 度大 ,见矿品位高 ,例如 OTD270 号孔 ,结果见表 2 。 矿化发育于凝灰岩和玄武质火山岩中 。 远北区 已成为 Oyu Tolgoi 矿最有远景的矿区 。 4 矿体特征 如图 2 所示 ,Oyu Tolgoi 矿区已发现 4 个具有 33 斑 岩 型 金 矿 表 2 OTD270 孔分析结果 见矿位置/m见矿长度/m w(B)平均 Au/10厖 -6 Cu/% 222 ~ 860638X0畅071枛畅61 222 ~ 556334X0畅041枛畅31 576 ~ 690114X0畅233枛畅58 510 ~ 690180X0畅162枛畅84 690 ~ 860170X0畅041枛畅06 图 2 奥尤陶勒盖斑岩铜唱金矿地质解译图 1 侵蚀铜唱金斑岩中心 ; 2 火山构造 (晚于西南地区) ; 3 主要 断层 ;4 火山口内火山灰流凝灰岩 ;5 铜品位为 0畅3% 确定的铜唱 金斑岩系统 ;6 矿 (化) 体 经济开采价值的矿床 ,目前详细勘查的有 2 个 ,即 Oyu 中部矿床和 Oyu 西南矿床 ,Oyu 南部矿床已作 了部分勘探 ,Oyu 北部只打了几个钻孔 。 平面上矿 体投影为不规则状 , 3 个主要矿床规模分别为 1 300 m 600 m (中部) ,1 500 m (300 ~ 400 m) (西南部) 和600 m 300 m (南部)。 长轴方向分别 为SN ,NE 和近 EW 向 。 3 个矿床构成一个 “品” 字形 。 矿带中心点相距 800 ~ 1 200 m 。 矿床自上而 下由 3 个带构成 ,即次生淋滤带 、 混合带和原生 带 ,其中以 Oyu 中部矿床次生淋滤带最为发育 ,次 生淋滤富集带埋藏深度一般为 5 ~ 54 m ,延伸从近 地表到地表以下 100 m ,形成一个以辉铜矿为主的 透镜状矿体 ,透镜体厚度一般为 20 ~ 35 m ,最厚 78 m 。 混合带矿体呈漏斗状位于层状辉铜矿矿体之 下 ,平均长450 m ,宽400 m ,延深达400 余米 ,构 成铜蓝 、 辉铜矿带 ,是 Oyu 中部的主矿体 ,原生矿 体呈柱状 ,从地表以下 130 m 到地表以下 600 余 米 ,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和自然金 ,钻孔圈定矿 体斜长 600 余米 ,矿体倾向 NE ,矿体形态受热液 角砾岩筒控制 ,厚度一般为 90 ~ 174 m ,平均厚度 130 m 。 Oyu 西南矿床氧化带不太发育 ,以原生矿 石为主 ,原生矿长为 1 200 m ,平均宽度为 225 m , 最大延深已控制到 950 m , 而且还没有封闭 。 仅 Oyu 西南矿床 ,按照 0畅5% 的边界品位圈定矿体 , 矿石量为 4畅7 10 8 t ,平均含铜 0畅63% ,平均含金 0畅70 10 - 6 (估计值) ,含铜金属量为 296 10 4 , 含金 329 t 。 其他各矿床还在继续勘探当中 。 4畅1 矿石类型和金属矿物 矿石类型分氧化矿 、 混合矿和原生矿 3 类 ,氧 化矿石主要以铁帽形式出现 ,赋存于热液角砾岩和 长石斑岩内 ,含铜矿物主要为斑铜矿 、 辉铜矿 、 铜 蓝 、辉钼矿和少量自然铜 。 铜平均品位 0畅6% ~ 1畅9% 。 混合矿由氧化物和硫化物 2 部分构成 ,矿 石矿物为砷黝铜矿 、 辉铜矿 、 铜蓝 、 斑铜矿 ,少量 等轴硫砷铜矿 、 等轴硫钒铜矿和黄铜矿 ,次要矿物 为闪锌矿 、 磁黄铁矿和微量锡石 。 原生矿的矿物组 合主要是黄铜矿 + 黄铁矿 + 自然金 。 需要指出的是 原生矿和部分混合矿以含磁铁矿为特征 。 4畅2 热液蚀变期次和空间分布 Oyu Tolgoi 地区不同的成矿斑岩系统有着不同 的热液蚀变特点 。 中部和北部矿床蚀变特征基本相 似 ,南部和西南部矿床蚀变特点也基本雷同 。 中 、 北部矿床热液蚀变可分为 3 个阶段 ,位于蚀变筒中 心带的早期钾硅酸盐蚀变 ,矿物组合是钾长石 + 石 英 + 黑云母 ;由于第二期蚀变叠加在第一期钾化蚀 变带之上 ,形成钾硅酸盐蚀变矿物局部残留 ,中期 蚀变为石英唱绢云母唱伊利石化 ,蚀变矿物组合为石 英 + 绢云母 + 伊利石 ,局部含少量的电气石 ;分布 在氧化带铁帽中的晚期泥化 ,矿物组合有石英 + 叶 蜡石 + 地开石+ 氟氯黄晶 ,近地表明矾石和磷锶铝 矾特别发育 。 南部和西南部矿床的蚀变同样也存在 3 个阶段 ,即早期的钾硅酸盐化 ,矿物组合有钾长 石+ 黑云母 + 石英 + 碳酸盐矿物 ,偶见少量磷灰 石 、 萤石和钠长石 ,空间上分布在蚀变岩的中心 带 ;中期的绢云母唱绿泥石化 ,矿物组合为绢云母 + 绿泥石 + 伊利石 + 石英 + 碳酸盐矿物 ,局部见少 量绿帘石 ,空间上位于中心带之外 ,构成第二个蚀 432006 年 黄金地质专题信息编辑之六 变晕 ,绿泥石化带逐渐过渡到青磐岩化 ;后期泥 化 ,除含少量重晶石和萤石外 ,其他与 Oyu 中 、 北 部泥化带矿物组合相同 。 4畅3 成矿时代和成矿热液来源 前人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 ,铜唱金矿蚀 变带中黑云母 K唱Ar 同位素年龄为 (411 3) Ma ; 原生明矾石 K唱Ar 年龄为 (320 3) Ma ;正长岩体 中黑云母 K唱Ar 年龄为 (307 4) Ma ;而与辉铜矿 共生的明矾石的年龄值是 (117 1) Ma 和 (93 1) Ma 。 另外 ,查干苏布尔加含矿二长岩中的黑云 母K唱Ar 年龄为 (313畅0 2畅9) Ma 。 由此推断 ,411 Ma 可能代表志留纪 泥盆纪钾硅酸盐化和有关的 铜矿化事件发生的时间 。 考虑到样品中有退变质作 用形成的绿泥石 ,Ar 保留条件不好 ,这个年龄被 认为是上限值 。 320 ~ 307 Ma 代表华力西期陆块碰 撞 、 强烈的火山作用 、 岩浆侵入和主要的成矿时 期 。 117 ~ 93 Ma 推测为次生蚀变的形成年代 ,意味 着次生富集作用于白垩纪形成 。 成矿过程具有长期 演化的特点 。 对 Oyu Tolgoi 矿区内钾硅酸盐蚀变进行研究 , 在石英脉钾硅酸盐矿物组合中发现有超盐度的流体 包裹体和赤铁矿雏晶 ,根据均一温度估计 ,钾硅酸 盐蚀变是由岩浆派生的初始卤水而产生的岩浆热 液 ,水准面在埋深 1畅5 ~ 4 km 之下 。 蚀变矿物组合 (石英 + 绢云母 + 绿泥石 ,石英 + 绢云母 + 伊利石) 也显示出热液活动的特征 ,后期石英脉充填在早期 形成的蠕虫状石英细脉张裂隙中 。 表明这种岩浆热 液可能直接来源于岩浆流体或叠加大气降水 ,演变 为冷却的热液系统 。 5 结 论 Oyu Tolgoi 特大型斑岩铜唱金矿的发现 ,进一步 证实了中亚成矿带的巨大找矿潜力 。 勘查 Oyu Tol唱 goi 的方法 ,可供在戈壁地区寻找隐伏半隐伏斑岩 铜矿借鉴 。 蒙古的斑岩铜矿 ,包括已开发的额尔登 特斑岩铜唱钼矿 ,将是供应我国铜精矿的重要来源 。 马来西亚什兰江斑岩金矿床 1 金矿的发现史 什兰江金矿的地质调查工作始于 20 世纪 90 年 代 ,先后有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地质调查所等单位在 该区做过工作 。 1994 年澳大利 Richard Bryant 等在 该区通过水系沉积物分散流取样工作 ,证实该区有 金的异常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