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与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pdf
1 2 3 煤矿安全生产与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王静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抚顺1 1 3 0 0 1 摘要煤矿机电设备运转贯穿了矿井各个生产环节的始终。机电设备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煤 矿的安全生产。本文从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入手,对我国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管理 和维护进行阐述,对我国煤炭生产行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煤炭生产;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 中图分类号T D 7 9 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 0 0 3 4 9 6 X 2 0 0 8 1 0 0 1 2 3 0 2 近年来,由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之大煤 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的越来越复杂化,煤矿机电 设备的使用种类和范围也越来越大。据统计机电 设备投资及能耗已经占煤炭生产成本的5 0 %以上。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煤矿机械化、电气化及高效 设备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多数矿井处于粗放式的管 理状态,这与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的称号是不相适 应的。特别是在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 法规逐步健全,领导责任制愈加明确及煤矿安全生 产管理检查和处罚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煤矿安 全生产事故依然发生,越来越说明煤矿机电设备的 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的重要与紧迫 l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主要问题 1 设备陈旧。我国大型国有煤矿大多创建于 2 0 世纪6 0 年代,主要设备均处于服役期限的后半 段甚至超期服役状态。 2 超负荷工作。由于逐年提高产量,大部分 设备均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状态下。 3 管理水平低。虽然我国有着悠久的煤炭开 采历史,但一直处于人工生产的落后状态。机械化、 电气化起步晚、程度低。 4 职工队伍不稳,素质低。由于煤矿生产环 境恶劣、工作危险、劳动强度高、待遇相对较低,以及 受择业观、价值观等影响,使一直存在的煤矿招工难 问题日益突出。 近几年随着煤炭产量的提高,矿工队伍的需求 缺口越来越大,至使用工单位不得不降低招工标准, 导致煤矿生产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下降。特别是前几 年我国煤炭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断档及“跳槽”转 行,导致煤矿高级专业人才的严重缺失。 5 违章操作严重,法律意识淡薄。“向钱看” 思想是生产管理者忽视安全生产的主要动因。有些 操作人员为贪图眼前利益,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投机 取巧,甚至违章蛮干,导致事故频频发生。 6 安全设备投入不足。 2 措施 2 .1 加大资金的规划性投入 根据国家的政策性要求及所设立安全专项基 金,采取多种形式的集资和融资,加大煤炭安全生产 的长期规划性投入。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技术规 程手册有关行业标准和要求全面、细致做出规划, 确保煤矿必须的生产装备、安全监控设备的正常设 置和运转以及更新换代。避免出现“头疼医头、脚 疼医脚”“哪儿缺添哪儿、哪儿漏补哪儿”,特别 是严禁“拆东墙、补西墙”行为和做法。果断报废超 期服役和安全功能差的老旧设备。 2 .2 积极采用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 积极推广和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特别 是努力创造条件使用大型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等先 进设备a 为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创造条件。 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现有生产装备 安全性和生产水平是降低生产事故和提高经济效益 的有效手段之一。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必 须依靠科学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保 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本着“少投入、多提效”的原则 加大技术革新和改造的力度。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 子和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组织技术攻关、鼓励小 改小革,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率和转化率。 2 .3 建立机电设备安全运行长效机制 努力实现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 1 2 4 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加大矿井质量标 准化工作的投入,除却可以保障安全生产,还能使生 产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1 建立机电设备管理档案。煤矿机电设备管 理在煤炭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档案内容包括设备 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及设备报 废等,其中“选好、用好、维护好设备”为设备综合信 息管理的关键。要逐步建立设备的检修、保养档案 制度。细化和加强设备的强制保养工作,认真落实 承包责任制。逐步完善大宗材料和设备的跟踪管理 办法。建立、健全设备运行和配件消耗档案。这样既 可以为设备选型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又有利于设 备的购置和贮备等基础管理。 要逐渐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管理工作量化、细 化、标准化方向的转变,不断探索改革安全管理和监 督检查方式方法,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安全 管理的效果,保证全矿安全生产。 2 完善相应规章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 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 制,明确每一生产人员的安全职责。完善规章制度 首先要依照煤矿安全规程、技术规程手册有关 行业标准及相关设备管理要求结合生产实际,制定 诸如电气设备运行标准、检修检查制度、各机电操作 工种岗位责任制等规范,从而对设备及人员管理均 做到制度化、科学化。 严格执行矿井停产检修计划。坚持按计划定期 检修,检修计划的制定必须包括检修设备名称、施工 组织、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等内容,确保检修质量,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及安全可靠性。 3 建立质量与安全监督体系。监督工作不利 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强化监督机制是 其中必要的手段。 设计工作要做到标准、全面、系统和规范。 严把设备 配件 购置验收质量关。在安装方 面,既要坚持把好基础质量关,又要把好分阶段性验 收关。对于安装的关键工序,要进行阶段性验收。 在检修前,要制订严格、细致的检修计划、编写检修 作业规程。重点项目必须由分管矿领导、机电副总 以上级技术主管现场监督操作。 煤炭开采属于特殊工种岗位,提高设备操作和 维修人员的责任心是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的前 提。要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 位责任制,并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量化管理措施, 动态检查管理。 4 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岗位工 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和考核,培训中坚持“安全第一 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健全相关技术人员的业 务档案。提高技术骨干的职务和待遇,引入竞争机 制、树立危机感。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行。 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 的技术性较强,各关键岗位要由思想端正、技术过硬 的工作人员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 理,尽量少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 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对不同工种实施不同的培训对策。要选拔一批 素质高、基础好、技术高、业务精的专家担负技术培 训工作,并建立起与岗位津贴相类似的激励机制。 培训以调动职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 为目的,并确保其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 业余培训要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并以重点培训为主; 内部培训要与外部培训相结合,并以内部培训为主。. 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期全 面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 岗位定级宜实行“双证” 文化学历证、等级工 证 制度。对晋升技师的技术工要求具备高中 或 中专 以上学历。对评聘在岗的技师、高级技师,实 行考核制和优升劣汰制,不搞技术等级终身制。充 分发挥首席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人员的“传、帮、 带”作用,加快建设高素质机电专业人才队伍。 5 提高安全监察员的整体素质。机电安全监 察员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熟悉煤矿安全规程 和有关规定,对于检查出的问题要不留私情,依法处 置。用“铁脸面、铁心肠、铁手腕”严格执法、公正执 法,摆正监察与被监察、监察与服务的关系。 。 对于检查人员执法犯法,营私舞弊严查重办,直 至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煤炭生产机电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 系统工程,必须从确保安全、服务生产、技术创新、降 本增效等多个角度进行定位。把工作方向和着力点 放在提高安全性的高效生产上来。并要高度重视生 产过程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等工作,不断推进技 术创新和升级,提高生产力。 作者简介王静波 1 9 6 5 一 ,男,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羽 教授,硕士,1 9 8 6 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 现辽宁工程技术 大学 煤矿机械化专业。 收稿日期- 2 0 0 8 0 3 一培;责任编辑金丽华 煤矿安全生产与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煤矿安全生产与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作者王静波, WANG Jing-bo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抚顺,113001 刊名 煤矿安全 英文刊名SAFETY IN COAL MINES 年,卷期2008,3910 被引用次数1次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张守军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研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6 随着我国煤矿企业的高速发展,此时,其经济效益也随之更加依赖于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同时这就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及其维护 、维修提出了更高的使用要求.我国煤矿产业生产以来,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仍然采用传统的计划维修管理模式,这就造成一部分的维修是无效 维修,因为时机的不准,导致实际开机率低且维修时间长,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然而设备的维护、维修是确保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正常工作的主要措施 ,也是是煤炭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本文就是针对传统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维修的不足,提出对应的合理措施,这将对建设和谐煤矿有 一定促进作用. 2.期刊论文 曹志勇 论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3 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是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合理的维护和维修工作,能够使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和 技术状态,从而为煤炭生产的安全、有序、正常进行和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后盾. 3.期刊论文 高利军 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性能 -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9 随着我国煤炭事业的高速发展,机电化作业在煤炭生产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笔者通过多年的现场工作经验,得出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一些方法来 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从而促进煤炭生产. 4.期刊论文 王军.WANG Jun 煤炭集团机电设备维修的特点与对策 -装备制造技术2009,““5 阐述了煤炭生产与机电设备使用的特点,并指出实行点检制、加强润滑管理、实行状态维修、实行设备外包维修等模式,是适合煤炭集团机电设备维 修的有效对策.可以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5.学位论文 张伟 基于采煤机DSP主控平台的自动调高预测控制 2007 煤炭井工开采中,最核心设备是工作面的支架、运输机和采煤机。采煤机是较复杂的、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核心机电设备。为了煤炭生产的安全、 高产和高效,目前已经实现了支架运输机的联动自动化,而采煤机还没有实现联动和自动驾驶。 采煤机自动驾驶中已实现了行走自动化,目前最需要解 决的是滚筒调高自动化。本文就该课题展开了研究。 关于采煤机自动调高的研究,国内外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了,主要集中在煤岩分界方法和传感器研发制造方面,而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 ,采煤机的主控系统平台也在升级换代,因此出现了在高性能微机控制平台上实现的记忆截割等技术,实际上类似于现代机器人原理。国内采煤机目前 也实现了主控系统的升级换代,尤其以我公司的基于DSP技术的主控系统平台为典型。本课题围绕国外记忆截割原理,加以消化改进,在该平台上以模块 化的方式进行实现的。 本文在模型建立和系统实现中也引入了一些新方法,具体研究如以下几方面所述 首先整理综述了采煤机滚筒自动调高的历史研究状况,分别介绍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针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解题思路。 其次选择现代通用总体布置的采煤机,对其滚筒调高方式进行数学建模。然后针对实际工况的各种干扰情况进行改进,确定了较符合实际的调高数 学模型,同时为各类研究方法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第三,根据采煤机姿态控制的需要,梳理了矿用传感器的选择原则。通过方案对比,选择采用了倾角和位置等传感器,通过样机试用取得良好效果 。此外针对部分传感器还进行了零点修正和温度补偿,从而建立了采煤机的姿态检测系统。 第四,提出按照预测控制MAC模型进行调高控制,详细阐述了控制策略设计要点,并引入了灰色预测模型对预测反馈通道进行建模。根据需要,采用 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采高预测。该模型除了引入工作面采高信息,还特别引入了已成巷道的煤层高度信息进行运算,通过对比运算,以调整次数较 少而优于国外的记忆切割法。 最后结合采煤机DSP主控系统的开发,引入同类型DSP芯片进行调高模块功能实现设计。文中详细分析了DSP芯片的功能特点、各类接口、设计及 PCB制作要点。此外对系统方面、预测模型算法等进行软件设计并单机调试。通过硬件设计和软件调试,完成了主控系统中调高模块的设计、制作和实验 室验证。 本课题研究表明,结合现代DSP开发技术和预测控制理论的应用,采煤机滚筒自动调高技术可望取得跨越式进步,能够在复杂的采煤工作面得以实现 。 6.期刊论文 董正玉.Dong Zhengyu 浅谈提高机电设备使用性能的途径 -山东煤炭科技2006,““6 随着煤炭事业的高速发展,机电化作业在煤炭生产中占绝对主导地位,机电设备使用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生产的进度与成本.要提高机电设备 使用性能,必须加强对人、机和环境三大因素的管理. 7.期刊论文 李跃志 煤矿机电设备转轴断裂、漏油原因分析及治理方法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4 在煤炭生产中,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转轴断裂和漏油现象经常发生,往往带有突发性,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加速设备老化,严重制约着生产,造成很大 程度的经济损失. 8.期刊论文 杨凤鸣 大同煤矿全面强化机电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与维修2003,““6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现有生产矿15个,共有综合机械化采煤队45个,综合机械化掘进队46个,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为98和 100;年生产能力3500万t.公司于2000年7月由原大同矿务局改制后,坚持以技术为支撑,以资本为纽带,正确处理生产与维修,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挖潜节支 ,降耗降储,加大盘活存量资产力度,探索和实施了租赁设备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新路子.公司现有各类机电采掘设备25000余台,固定资产原值 36亿多元,其中实行了租赁制的设备13000多台,固定资产原值24亿多元.同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全面强化了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进一步完善了设备的计 划更新、维修、技术改造和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现场跟踪管理,使有限的机电设备和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确保了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保证了企业效 益的不断提高. 9.期刊论文 王冬波.关辉.Wang Dongbo.Guan Hui 基于B/S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开发 -科学之友2008,““35 文章介绍了基于B/S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功能特点,为煤炭生产企业各级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的管理提供了便捷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 10.期刊论文 窦文英.季建伟.来静思 在困境中崛起的兖矿集团机械制修厂访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制修厂厂 长刘迎建 -煤炭经济研究2001,““2 在煤炭行业经济效益整体滑坡的情况下,对于长期依赖煤炭生产而生存的煤炭机修企业如何走出低谷、摆脱困境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制修厂以 下简称“机厂”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在短短的几年间,该厂从名不见经传的机修企业,发展到连续4年综合效益列全国同行业之首的大型企业 ;在外部市场极为严峻的形势下, 该厂近两年连续盈利736万元。为了总结该厂的成功实践,为广大国有企业的脱贫解困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记者近 日采访了该厂厂长刘迎建。 记者刘厂长,在煤机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我们厂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和盈利水平,请问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刘迎建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站在煤炭和机械这两个困难行业的交叉点上,如果仍单纯追求规模的增长而忽视内涵发展,只有死路一条。因此 ,我厂把工作重心调整到“立足创新,自我超越”上来,努力把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为选拔科技人才,我厂从1998年确定 ,每年接收50名大中专生,每年选送一批人员考读研究生。1998年底,我们设计了10年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纲要,开始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在技术创新 结构上,分别在厂部和常州科研所建立了电气产品、机电设备和辅助运输三个专业研究所,为科技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惠政策,也给了他们 一定的压力。通过借鉴、消化、吸收和创造,三个研究所均拿出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创新成果。其中电器软启动器被山东省科委评为“国内先进 ,世界一流”的产品。制氮机、垃圾中转站、无轨胶轮车等高新技术产品陆续投产,使产品结构朝着产品多元化、系列化、专业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引证文献1条引证文献1条 1.周多慧.冯德清 煤矿机电管理与安全生产[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919 本文链接 授权使用黑龙江科技学院hljkjxy,授权号a91068cb-2956-4d2f-8912-9e1100a6699b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