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pdf
I 【 l 】 国煤炭地下与化技市帕发展 马 驰 余力 梁杰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 0 0 0 3 8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 北京 1 0 0 0 8 3 【 摘要】 本文综述了煤炭地下汽化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对我国“ 长通道、 大断面” 煤炭地 下气化新工艺给予了技术经济评述 , 并提 出了发展煤炭地下汽化技术的政策建议。 【 关键词】 地下气化技术; 发展; 建议 【 中图分类号】 T D 8 4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 0 0 3 . 2 3 5 5 2 0 0 3 0 2 . 0 0 1 1 . 0 5 Ab s t r a c t On s u mma riz i n g t h e c u r r e n t s t a t us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o n un d e r g r o un d c o a l g a s i fic a t i o n b o t h i n Ch i n a a n d f o r e i g n c o u n t ri e s ,t h e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n e w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U CG v i a t h e t e c h n i q u e o f “ L o n g P a s s a g e wi t h L a r g e Cr o s s S e c t i o n” . I t i s o f h i g h e c o n o mi c a n d e n v i ron me n t a l b e n e fit s .Th e p a p e r p r o p o s e s t h e p o l i c y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n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UCG g i v i n g t h e t e c hn o l o gy r e v i e w. Ke y W e r ds UCG;d e v e l o pme n t ; s u g g e s t i o n s 1 引言 煤炭地下气化 U n d e r gro u n d C o a l g a s i fi c a t i o n ,U C G是将处于 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的燃烧、 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产 生可燃气体、综合开发清洁能源 与生产化工原料的新技术。其实 质是仅仅提 取煤 中的含能组分 , 而将 灰渣 等污染 物 留在 井下 。 U C G技术集建井、采煤、转化等 多种工艺为一体 ,大大提高 了煤 炭资源的利用 效率和利用水平 , 深受世界各国的重视 ,被誉为新 一 代采煤方法。 早在 1 9 7 9年联合 国“ 世界煤炭远景会议” 就 曾明确 指 出,U C G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 煤炭开采和使用方法存在的一系 列技术和环境 问题 的重要途径。 中国矿 业大学 自 1 9 8 4年开 始 ,进行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 研究与开发 ,提 出了适用于我国 矿井煤炭资源地下气化的 “ 长通 道 、大断面”煤炭地下气化新工 艺。 在学习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大量实验室理论研究,先后 完成 了现场试验 、半工业性试验 和工业性试验 ,逐步走 向了工业 性应用,形成 了具有我国 自主知 识产权 的新 的煤炭地 下气化技 术。 国家科技政策的宗 旨是培育 技术创新和促进 它们进入 市场。 能源工业的技术创新对于繁荣经 济,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国家能 源安全 十分重要。我国在 向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的过渡中,大多数 企业和地方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十 分薄弱,尤其是面对具有技术难 度大、 资金投入大、 创新周期长的 能源工业技术创新特点,更需要 国家制订统一和稳定的科技发展 战略与规划, 以迎接 2 l 世纪的挑 战。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便是其 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概况 技术经济特性采用 “ 长通 道、 大断面、 两阶段” 煤炭地下气 化技术, 应用于矿井炭资源; 稳定 日产地下水煤 气 合成 气5万 m ,热 值 稳定 在 7 1 1 MJ / m 测试值 ; 稳 定 日产 鼓 风 煤 气 l 2万 m , 热值稳定在 3 . 5 5 MJ / m , 测 试值 造 气 成 本 水 煤 气 约 0 . 1 5 元/ m ,比原有 的地 面常规造气 成本 1 . 0 5元/ m 大幅度降低, 鼓 风 煤 气 成 本 约 0 . 0 2 0 . 0 3 元/ m ; 目前 已为 1 . 5万 户居 民和 2 0 0 3 年第 2期 奠 蔫 中 田缸活 1 1 维普资讯 6 t / h 3台蒸汽锅炉连续供 应燃 气,并完成 了4 0 0 k W 3台内燃 机发 电试验 。 开发 历 史与技 术 比较 前 苏联 自3 0年代初开始地 下煤 气 化技术试验, 至5 O年代末达到工 业化生产 ,所生产的煤气用于发 电或工业燃料气。 目前有关工作 基本停顿。气化方法包括 “ 有井 式” 和“ 无井式” 钻孔 法 。 6个 欧共 体成 员国于 1 9 8 8 年 组成欧 洲地 下煤 气化研 究工 作组,其长远 目标在于通过现场 试验和半商业运行 ,论证欧洲典 型煤 层 商业应用地 下煤 气化的 可行性。第一个西班牙现场联合 试 验 自 1 9 9 1年 l O月 开 始 至 1 9 9 8年 1 2月结束,气化总共进 行 3 0 1 h 。 采用 的主要技术是利用 石油天 然 气工业 的定 向钻 井技 术。实验成功表明欧洲煤可在 5 0 0 m深气化并生产高质量煤气; 气化过程稳定并可控制。 采用 “ 长通道、 大断面、 两阶 段”煤炭地下气化工艺,1 9 9 4年 完成徐 州新 二号井半工 业性试 验、 1 9 9 6完成年唐 山刘庄矿工业 性试验 、 2 0 0 0年完成山东新汶矿 孙村煤矿产业化示范工程 ,2 0 0 1 年进行 了山东新汶协庄煤矿 、鄂 庄煤矿、肥城 曹庄煤矿和 山西昔 阳煤化公司的推广利用。 专利 发明专利为 “ 矿井长 通道 大断面煤炭地下 气化工艺” Z L 9 4 1 1 1 4 8 0 . 5 、“ 两阶段煤炭 地下气化工艺” Z L 9 5 1 0 3 4 4 6 . 4 、“ 推进供风式煤炭 地下气化炉” Z L 9 5 1 1 1 0 5 5 . 1 。 应 用领 域 煤炭地 下 气化 生产的煤气可广 泛用于燃料气、 发电、煤化工、提取纯氢和煤基 清洁燃料等。集建井、采煤和煤 1 2 中 回缸活 磊 气化工艺为一体的这一 “ 化学采 煤”方法可首先应用于矿井遗弃 煤炭资源的开采。 技 术开发 阶段矿 井遗 弃 煤 炭资源地 下气 化稳定 生产 工 艺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业性试验 和产业化示范 规模化生产 。 研 究单 位 中国矿业 大学 煤 炭工业地 下 气化工程研 究 中 心 ,徐 州矿业集 团有 限责 任公 司、唐 山刘庄煤矿、新汶矿业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肥城矿业集团 有限责任公 司、山西昔 阳煤化公 司、 济南煤炭设计研究院。 项 目来源 国家 “ 八五”攻 关项 目、国家 8 6 3计划、企业 自 筹。 经费 研 究总投 资 2 8 0 0余 万元, 国家投入 4 8 0万元, 企业投 入 2 3 2 0余万元。 3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评述 3 . 1 煤 炭 生产 工 艺的 重 大 创新 煤炭地 下 气 化技术将 物理 采煤转变为化学采煤 ,这是煤炭 开采史上的一场革命。由于煤层 地 质的复杂和钻 探开 采技术 的 不断进步,关于这 一煤炭生产工 艺的重大创 新此起彼伏 地持 续 了近百年的历史。 前 苏联是 世界 上进行 地 下 煤 气化现场试验 最早 和最 多的 国家,也是地下煤气化技术工业 应用成功 的第一个 国家。世界上 第一座有 井式气化站于 1 9 3 2年 在顿巴斯矿建立,前苏联早期利 用坚井坑道进行地下气化,发展 了“ 有井式” 气化工艺, 以后通过 钻孔方法开展 “ 无井式”地下气 化技术的研究。气化剂主要采用 空气,所产煤气热值不高 ,但生 产成本相对较低。前苏联煤炭地 下气化技 术 已达 到工业 化生产 水平 ,生产的煤气主要作 为燃料 气加 以利用。 国外近 期 的最新 进展 要属 英 国政 府 贸工部作 为清 洁煤技 术项 目一部分加 以支持 的欧 洲 煤炭地下气化项 目,项 目总经费 约 l 4 0 0万英镑, 由合作参加国西 班牙、比利 时和英国共 同提供 , 其 中还有欧共体 T H E R M I E项 目 的支持。 项 目持续时间 自1 9 9 1 年 1 O月至 1 9 9 8年 1 2月。 第一次试 验点火是 1 9 9 7年 7月, 前后总计 气化 了 3 0 1 h 。现场试验选在西班 牙 ,所选l煤层 远 离 已有的开采 矿,从经济上看是传统技术不能 开采的,生产工艺为无井式。成 功的试验结果表明欧洲煤可以 在 5 0 0 m深气化并生产高质量煤 气;气化过程稳定并可控制;大 部分残余物 留在地下,有利于环 境 问题的解决。由于气化炉未能 运行到结束,因此无法获取所要 求的经济数据。 我国 自 1 9 5 8年到 1 9 6 2年 , 先后在新汶、鹤 岗、大同、皖南、 沈北等许多矿区进行过 自然条 件下的煤炭地下气化试验 ;1 9 8 7 年 中国矿 业大 学在 徐州马庄煤 矿报废矿井进行无井式气化,试 验进行 3个月, 产 气 l 6万 m , 煤 气平均 热值 4 . 2 M J / m 。马庄试 验表明,矿井遗弃煤炭地下气化 是可行的,但所采用的无井式气 化工艺必须改进。 在 总结 国内外煤炭地 下 气 化工艺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矿井 遗弃煤炭资源的赋存特点,中国 矿业大 学煤 炭工 业地 下 气化 工 程研 究 中心研 究提 出 了 “ 长通 道 、 大断面、 两阶段” 地下煤 气化 新工艺,进行 了多次急倾斜煤层 维普资讯 地下气化模型试验和一系列的基 础理论研 究与测控技术开发。在 此基础上, 完成 了国家 “ 八五” 科 技攻关项 目即徐州新河矿二号井 煤炭地下气化半工业性试验和河 北省科技攻关项 目即唐山市刘庄 矿煤炭地下气化工业性试验。前 者,1 9 9 4年 3月点火,进行两阶 段气化,共运行 1 1 个月;后者 , 1 9 9 6年 5月点火, 进行两阶段气 化并生产中热值水煤气试验,至 今仍在运行。 试验的主要结果有 空气煤气热值稳定在 4 MJ / m 左 右,产量约 8万 m / d ,基本实现 了连续稳定生产 ;两阶段工艺可 获得 5 0 %左右的含 H z 量、 热值在 1 0 M J /m 3以上的水煤气, 但其生 产尚不够稳定。 新汶孙村煤矿是“ 长通道、 大 断面、 两阶段” 气化技术在我国缓 倾斜、2 m 以下较薄煤层 中的首 次试验成功。 该项 目1 9 9 9年 9月 启动, 2 0 0 0年 3月点火, 4月生产 空气煤气, 6月生产水煤气, 7月 开始连续稳定 向 1万户居民和蒸 汽锅炉供燃气 , 2 0 0 1 发 电试验成 功。 其气化区煤储量约 1 7 . 2万 t , 两个 气化炉 的服 务年 限约 为 3 年。这是我国地下煤 气化工程中 建设速度快, 测控全面、 净化系统 齐备 、储运系统完善和应用广泛 的产业化示范项 目。 山东肥城矿业集团曹庄矿煤 炭地下气化研究与应用工程 ,于 2 0 0 1 年 9月投入试验生产,气化 高硫 平均 4 . 0 1 % 、薄煤层 平 均 1 . 7 8 m ,生产低热值 民用煤 气,日产量为 3 . 5万 m 。 山西昔 阳煤炭化学公 司的无烟煤地下气 化试 验 生产 基地 的 一期 工程于 2 0 0 1年 1 0月投入试验 生产 ,鼓 风煤气产量平均 为 1 2万 m 3 / d , 水煤气产量达到 5万 m / d , 水煤 气用于补充地面合成氨厂气源。 3 . 2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 国际 比较 考察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研 究和发展历程 ,世界有关国家都 是根据本国资源条件和煤层赋存 特点发展各 自的煤炭地下气化技 术。英国等许多欧洲国家浅煤层 大部分 已开采完毕,而在 1 0 0 0 m 深度 以下还有 大量的煤炭资源 , 正是 由于对走 向深部煤层开采和 利用 的需要 ,因此欧洲主要发展 无井式气化工艺。现在的定 向钻 井技术 由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发 展的从原则上可 以解决这一难 题。 尽管为了减少开发成本 , 早期 的地下煤气化试验开发 多在浅层 煤 中进行,然而这一技术的一个 重要特点就是可 以从不能采用传 统方法开采的深煤层 中获取能源 产 品。无井式气化工艺的关键是 发展地下气化通道的贯通技术。 此法的钻孔和运行的费用高,使 得煤气成本高。而有井式气化工 艺需要打井筒进入气化煤层,建 炉工作在 井下进行,宜于满足大 规模 生产 的需要。欧洲国家的煤 炭地下气化技术从总体上还处于 应用基础研究和 中试 阶段 ,需要 继续解决有关技术问题。 从开采利用矿井遗弃煤炭资 源 出发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开发 了“ 长通道、 大断面、 两阶段” 煤炭 地下气化新工艺。它具有将有井 式和无井式气化工艺两者结合 的 特 点,对原有矿井井筒和煤巷的 充分利用 ,既降低 了建造地下气 化炉的成本,也使建立气化通道 等技术难度大幅度 降低。我 国这 一 地下煤 气化方法不仅仅具有施 工技术的创新, 特别是 , “ 长通道、 大断面、 两阶段” 对煤炭地下气化 过程的本质把握和气化规律的揭 示,又使 它成为有别于其他国家 的稳定可控和经济生产高质量煤 气的煤炭地下气化新工艺。唐山 刘庄和新汶孙村煤矿地下气化的 连 续稳 定生产运 行充 分证 明 了 “ 长通道 、 大断面、 两阶段” 气化工 艺创新的 巨大成功。 3 . 3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经 济与环境效益评价 合理利用地下气化煤气是进 一 步提高煤炭地下气化经济效益 的重要途径。根据煤 气成分和应 用条件 ,地下气化煤 气可用于联 合循环发电、 提取纯 H z以及用作 化工原料气、工业燃料气和城市 民用煤气等。 前苏联的实际工作有力地证 明了U C G具有基本建设投资省、 生产系统简单且安全等优点。 “ 安 格林”地下气化站 的实际运行经 济技术指标对 比见表 1 。“ 安格 林”地 下气化站的产气量为 7 0 0 万 m / d , 热值为 4 . 1 8 MJ / m , 相 当于开采安格林褐煤 1 9 0 0 t / d 。 美国专家指 出,U C G与地面 气化生产相同的下游产品相比成 本可下 降生产合成 气为 4 3 % 、 生产天燃气代用 品为 1 0~1 8 % 、 发电为 2 7 %。前苏联列宁格勒火 力发 电设计 院公布 的资料表明, 表 1 “ 安格林” 煤地下气化与条件规模基本相同的地下采煤的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注 根据 1 9 5 6年 C p e - .a a y r o a b企业统计资料 2 0 0 3 年 第 2 期 中 田轱瑶 1 3 维普资讯 地下气化热力 电厂与燃煤 电厂相 厂房空间可减少 5 0 % 、锅炉金 属耗量可降低 3 0 % 、 运行人数可 减少 3 7 %。 采用 “ 长通道、 大断面” 新工 艺可以大大节省建炉的初期投资 和运行费用, 煤气成本更低。 唐山 刘庄煤矿地下气化工程总投资约 8 6 0万元 ,表 2是刘庄矿气化站 运行的财务评价指标。 目前新汶矿业集团 已有三座 气化站投入运营 ,总投资约 2 1 0 0 万元 , 日产 中热值煤气约 l 0万 m , 生产成本约 0 . 1 5元/m , 售 价 0 . 3 5元/m ,年创利税约 7 3 0 万元 。 U C G技 术具有 较好 的环境 效益 灰渣 留在井下,并采用充 填技术,减少或避免了地表环境 破坏 , 无固体废弃物物排放 , 这是 其它洁净煤技 术无法比拟的;煤 气能集中净化, 实现洁净燃烧, 避 免大气污染 ;可将 C O 分离出来 贮存或作其他用途 ,或充填到气 化空间,实现温室 气体 的减排 ; 可提取洁净能源氢气。 4 中国煤炭地下气化产 业 化前景广阔 地下煤 气化技术的发展在西 方国家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缺 乏市场需求。工业化国家早 已建 立起来的石油、天然气能源系统 依 旧运转 自如。 欧洲, 尤其是英国 有开发深部煤层的愿望 ,是考虑 油气资源的限制 ,煤炭地下气化 技术有可能成为一种替代选择。 考虑到已掌握的开采石油和天然 气钻井技术的进步和对富煤 的发 展 中国家技术输 出的潜力,欧洲 联合开展 了无井式地下煤气化技 术的现场试验和研发工作。但是 采用这种工艺生产具有较低 成本 的高质量地下煤气 热值高 、 产量 大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此相对照的,正是针对解 决中国矿井遗弃煤炭资源问题 的 “ 长通道、 大断面、 两阶段” 煤炭地 下气化工艺获得 了巨大的市场机 会, 取得 了明显的成功。 地下气化为老矿井遗弃煤炭 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 了新路。煤 炭是我国能源工业和国民经济发 展的基础。但受传统井工开采技 术的限制 ,随着开采强度 的逐渐 增大, 有大量的矿井逐步报废。 据 统 计 ,1 9 5 3~1 9 8 9年 报废 矿 井 2 9 7处 , 我国东北、 华北地 区的许 多老矿井即将报废 ,每年平均遗 弃煤炭 1 4 8万 t , 到 目前为止, 遗 弃资源贮量 已达 3 0 0亿 t以上。 如唐 山刘庄煤矿 , 现有 6 5 0多万 t 过去开采丢弃的煤炭,属遗弃资 源 ,其 中可 以气化 的资 源量 占 5 l %左右。 在新汶矿区的3 . 7 8亿 t 可采贮量中, 建筑物下压煤量约 占7 3 . 2 %。1 9 9 3年 , 全国经勘探 证实的煤炭贮量为 1 0 0 1 8 . 7亿 t , 可采储量为 1 1 4 5亿 t ,仅 占煤炭 表 2 刘庄矿现场试验生产初步经济分析 项 目 指 所得税前 标 所得税后 l 4 中回铭漏2 o o 3 2 贮 量 的 1 1 . 4 3 % 左 右 ,大量煤炭资源 将 无 法 开 采 到地 面上来,但是采用 煤 炭 地 下 气 化技 术, 这些不可再生 的 资源 将 会 得 到 重新利用。 地下气化为高硫煤的开发利 用开辟 了新路。如 山东汶矿 区的 高硫煤贮量约近 2亿 t ; 山西太原 东山煤矿现有储量 2 . 2亿 t , 可采 储量仅为 9 . 7万 t , 在可采储量中 又有 9 0 %左右为高硫煤。我国西 部许 多矿 区如贵州六枝、四川芙 蓉、 重庆松藻、 中梁山等大部分煤 矿为高硫、 高瓦斯煤层。 随着西部 大开发对 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 高硫煤资源将 限采或停采,这必 会影响到西部大开发的能源供应 和煤炭企业的发展。 当前在我国 东部地区停产关闭高硫煤矿井并 不是解决环境 问题 的好办法。通 过地下气化可以充分利用高硫煤 炭资源, 综合解决问题。 地下气化为劣质煤的开发利 用开辟 了新路。我国褐煤资源储 量丰富,仅 内蒙古 自治区东部就 有近 1 0 0 0亿 t 的褐煤资源,由于 褐煤水分高、 灰分高 、 热值低, 井 工开采经济性较差,这给以褐煤 资源为主的煤矿企业的生存和发 展都带来 了严重的困难,但褐煤 反应活性高、 透气性好 , 利用地下 气化技术开采是非常有利 的。 另外,地下气化还可 以开采 深部煤炭资源、 “ 三下” 村庄下、 河流下、 铁路下 压煤等, 因此, 煤 炭地下气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我 国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和利用水平,有着极其广泛的推 广应用前景。 我 国煤 炭企 业对 U C G技 术 表现出极浓厚的兴趣 ,并积极参 与研究开发工作 ,正在进行工程 规划设计或施工的还有多项。山 西晋 中义 堂煤 矿 一期工程 已施 工, 气化高硫煤 4 %以上 量 7 3 7 万 t , 提取纯氢,生产精细化工产 品;贵州六枝工矿集 团煤炭地下 维普资讯 I 气 化工业 性试验 已进 入设 计 阶 段 , 气化高硫 平均 5 . 0 4 % 、 高 瓦斯煤层;进行可行性论证的还 有 内蒙古大雁煤业集团、平庄煤 业集团、 甘肃省华亭煤矿、 陕西彬 县火石嘴煤矿、 四川芙蓉矿务局、 重庆松藻矿务局、 中梁山矿务局 、 山西阳曲能源公司、太原东 山煤 矿 、 辽宁阜新矿业集团、 河南鹤壁 矿业集 团、义马矿业集团和黑龙 江鹤岗矿业集 团等。 由此可见, 中 国煤炭地下气化新工艺已开始在 更广泛的煤层赋存条件下探索和 推广。 5 积极支持发展煤炭地下 气化技术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支持发展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其一,煤炭工业是重要的基 础产业,然而煤炭开采成本随着 开采强度的加大而不断提高 ,东 部煤炭后备资源随之也愈发严重 不足。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 一项 从根本上改造传统的煤炭生产与 利用工艺的高新技术 ,它可 以首 先应用于矿井遗弃煤炭资源的开 发,获得生产成本较低的中等热 值煤气。进而还可以开采井工难 以开采的深部煤层 , 包括劣质煤 、 薄煤层和“ 三下” 煤层等。因此从 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角度 来看,应该支持煤炭地下气化工 艺的发展。 其二,由煤矿地下生产的煤 气可广泛应用于燃料气、 发 电、 煤 化工和提取氢等清洁燃料高附加 值的生产领域 当然还有许多研究 开发工作要做 ,由此大大提高煤 炭工业的经济效益, 促进煤炭工业 技术和产 品结构升级。 煤炭地下气 化的发展有可能成为煤炭工业的 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引起高度重 视。 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是伴随着煤 炭资源的合理、 综合和有效利用而 来, 我国已有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 的优 惠政策也应该 向这 一新技术 的开发与应用倾斜。 其三, 从原则上说, 地下煤气 化技术是比常规地面煤 气化清洁 煤技术还要清洁的一项清洁煤技 术。由于煤炭地下气化燃烧后的 灰渣等残余物留在地下,由此大 大减少采煤地表的塌陷量,并减 少 因固体废弃物排放所造成的地 表环境破坏 ;采用石油化工工业 常规方 法集 中净 化煤 气 中的焦 油、 硫等夹杂物, 有利于解决煤炭 燃料所带来的 S O 排放和酸雨形 成等区域性环境问题;它也有利 于去除 C O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提供 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方 案,这有可能对解决全球气候变 化问题做出贡献。 因此可以说, 煤 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项从煤炭开 采利用源头预防和治理污染的清 洁生产 C P 技术, 亦即环境无害 化技术 E S T 。这是 中国 2 1世 纪议程工业领域鼓励和发展的 技术。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 出发,应该积极扶持地下煤 气化 技术。 其 四, “ 长通道 、 大断面 、 两阶 段”地下煤气化工艺是我国科学 家针对解决我国矿井遗弃煤炭资 源开采利用而发明创造 的先进技 术。在煤炭地下气化领域有着广 阔的发展前景。唐 山刘庄煤矿 自 1 9 9 6年稳定生产空气煤 气,新汶 孙村煤矿 自2 0 0 0年稳 定生产 中 热值水煤气,这两项工业性试验 和产业化示范工程表明,我国已 走在 了地下煤 气化技术这支大军 的前列 。 “ 八五”期间,国家先后拨款 2 8 0万元支持 了 “ 长通道 、大断 面、 两阶段” 新工艺在徐州新河煤 矿二号井的首次试验。2 0 0 2年 1 月 ,国家高技 术研 究发展计 划 8 6 3计划课题煤炭地下气化稳 定控制技术研 究已正式启动,课 题经费 2 0 0万元。 目前, 中国矿业 大学 北京校区 煤炭工业地下气 化工程研究中心 已建成 了具有世 界先进水平的煤炭地下气化实验 室,并在 山东新汶建设 了试验示 范基地 ,开展 了煤炭地下气化过 程基本规律和稳定控制技术的研 究。2 0 0 1年 5月,由国家外贸部 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英国贸易工 业部牵头, 由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校 区 、 中国劳动保护协会承担的 国际合作项 目中国煤炭地下气化 生产清洁能源也已启动, 目前 已 完成 了中国煤炭地 下气化技术 、 经济、 环境评价 , 并探讨 了双方在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清洁能源生 产等方面进一步合作的可行性。 但是,煤炭地下气化工程试 验复杂,随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 不同而多变, 因此, 与各地方广泛 进 展 的工程试验 和 生产 实践 同 时,应集 中力量研究地 下气化施 工和煤 气稳定生产与控制的工艺 方法 中的共性技术问题,也包括 所产煤 气的应用技术。对煤炭地 下气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建设 中共 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将会极大地 减少地下煤 气化工程发展 中的盲 目性和技术风险。建议在今后科 技计划中加大对煤炭地下气化共 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对开展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发和利用的 企 业给 予适 当的扶持和 优 惠政 策 ,以及 寻 求更广泛 的 国际合 作。 当然 , 更持久和根本的支持是 来 自建设煤炭地下气化工程的有 关企业。 参考文献略 2 0 0 3 年 第 2 期 中 田鼢活 1 5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