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259-91煤炭可浮选评定方法.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 2 5 9 一 9 1 煤 炭 可 浮 性 评 定 方 法 1 主肠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可浮性的评定指标和可浮性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粒度小于。 . 5 m m的烟煤和无烟煤。 2 引用标准 G B 4 7 5 7 选煤实 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 3 煤炭可浮性评定指标 本标准采用灰分符合要求条件下的浮选精煤可燃体回 收率作为评定煤炭可浮性的指标。 3 . 1 浮选精煤可嫌体回收率的计算式如下 。r 1 0 0一 Ad . . _ _ _ G_ 一 - 二 下下 一. r - - - X I O U 1一Z l d . 式中 E , 浮选精煤可姗体回收率, ; r .浮选精煤产率, ; A ,浮选精煤干基灰分, ; A d .f 浮选人料干基灰分, 。 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二位, 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3 . 2 浮选精煤产率按G B 4 7 5 7 中浮选速度试验结果所绘制的精煤产率一 灰分曲 线确定。 4 煤炭等级 煤炭可浮性分为极易浮、 易浮、 中等可浮、 难浮和极难浮5 个等级。划分范围见下表。 可浮性等级极易浮易浮 中等可浮难浮 极难浮 E }9 0 . 18 0 . 1 -9 0 . 06 0 . 1 - 8 0 . 0 4 0 . 1 - 6 0 . 0 4 0 . 0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归口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爱珠、 顾少雄。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派部1 9 9 2 一 0 1 一 2 0 批准 1 9 9 2 一 0 7 一 0 1 3tb k 煤炭, 可浮性 评定 方法 M f 2 5 9 -9 宣贯说明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 七 分院 顾少雄 1 概述 在 煤田 勘 探、 矿井开采、 选煤厂设计、 选煤厂生产I T 理以及有关煤炭的科研、 教学工作中, 人们都十 分 关心 煤 炭 的 可 浮 性和评 价 可浮性的 方 法, 以 充 分的 依据来 决 定它 的 开 采 价 值和 合理 的 选 择 浮 选 流 程, 为 此原 煤炭工 业部技术发展局于1 9 8 7 年下达煤 炭可浮 、 佳 评定方法标准的 研究项目 , 并责成 煤炭 科学 研 究总院唐山分院承担。 煤炭的可浮 性, 即 在一定的产品 质a要求下, 煤炭浮 A的 难易程度, 它 取决于 煤的 岩相组成和 伴生 矿 物杂质的 种类和嵌 布特性; 煤的 煤化 程度和密 度组 成特i 生 i 煤表面的氧化程度以 及在浮 选过程中 所 采 用的工艺条件等, 因此煤炭的可浮性既包含有煤炭本身的丹 屯 游特性, 同时又受浮选过程中诸多工艺条件 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种切合实际又能为广大选煤工作者所 ,受的评定方法, 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研究课 题 经过三年的努力, 在广1 1 - 收集和消化国内外有关煤炭浮选; 性方法; 收集和整理大A我国煤炭可浮性 资料; 采取几十 个煤粉 泥 祥进行实验室试验后, 研究组提出 在A A 选精煤灰分符合要求的条件下, 以 G B 4 7 5 7 -8 0 选煤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 中浮选速度试验所确} 定的浮选精煤可嫌体回收率E 。 值, 作为 评定我国 煤炭可浮 性的 标准 并将可浮性划分为极易浮. 易浮、 中 等可浮, 难浮和极难浮 等五 个等 级 1 9 9 。 年9 月标准通过了原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技术发展局之 且 织的审查, 1 9 9 2 年1 月原能源部正式 发布并从1 9 9 2 年7 月1 日 起实施, 1 9 9 3 年获煤炭科技进步三等共。 2 煤炭可浮性评定标准的国外现状 早在3 0 年代初. 国外学者就已经注意并着手研究有关煤炭可浮性和评价可浮性的方法, 并有若干 研究成果见于文献报导中, 有些在某些矿区实施, 这些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2 . 1 用煤炭的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结果作为评价煤炭可俘性的依据。 学者 们于 本世纪3 0 年 代初就发现. 煤中 某些元素 如 ,碳、 氢、 氧、 匆等 和煤炭的 可浮 性有着某 些联系, 如1 9 3 5 年R . B l o n d 首先阐述了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可浮性取决于煤中 碳元素的含量, 指出当 碳元素含量 为9 1 时煤的可浮性最好, 小于8 0 时则可浮性急剧变坏; 1 9 3 9 年T s ig g a r t 则认为煤的可浮性与碳氢 含量比值有关, 比值增大可浮性变易; 1 9 4 7 年Wi l k ime 通过一系列试验 结果分析更进一步提出煤的可 浮性随煤中碳元素增加而变易的事实。 美国华裔学者、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S . C沈对煤的可浮性进行了长期的研 F V E 工作, 1 9 4 7 年发表文章 指出煤中所含的碳、 氢、 氧、 氮等元素以及水分、 灰分等的变化是影响煤炭可A t , 性的因素, 并据此提出煤 炭可浮性指标计算式。 /H{. I G r , 从2 . 0 7 9 6 t y l 1 2 H 2 . 0 7 9 6 s i r w i _- 1 1 0} / N 十 U “ 3 2 . 0 6 - z 1 8 一 s . ” { j 6 一 { 1 4 1 式中 F , 一 一 可浮性指标; H, C , S , O, N一 一 煤中氢、 碳、 硫、 氧、 氮元素的含量 , ; W煤的水分, ; r , y , z 一 一 与 煤的灰分、 氧元素含量和水分子 关的系数。 上 述学者们提出的种种评价方法, 从煤的元素 3 “ 量这个侧面揭 示了构成煤的疏水性物质的元素含 量高则其自 然疏水性好, 反之构成煤的亲水性物质 内 元素含量高则 其自 然疏水性差的这个基本规律, 但 忽视了构成煤炭可浮性的其他因素特别是浮选产A 质量要求对可浮性的影响, 因此这些方法都有局限 性 。 2 - 2 根据煤粉 泥 的特性作为评价煤可浮性的fi 据。 有代表性的是原苏联巴 拉可夫工程师提出邵 依据煤粉 泥 中 粒级小于。 . 0 7 0 m m级的成分和性质 评价煤可浮性的方法。 可浮性容易的煤粉 泥 一。 . 0 7 0 m m级产率卜 于4 0 , 构成细粒级的是难于粉碎的碳质成分, 黄 铁矿含量不大; 可浮性难的煤粉 泥 一。 ‘ 0 7 0 m m级产率少 于6 0 , 组成细粒级的是难于粉碎的砂质成分, 黄铁 矿含蛋较多; 可浮性很难的煤粉 泥 -0 . 0 7 0 m m级产各 大于6 0 , 组成细粒级的是容易粉碎或解离的粘土淤 泥质, 有大量的黄铁矿硫。 美国华裔学者S . C沈曾著文提出一种以沂 里兰卡石墨的可浮性为标准, 计算煤和其他碳氢矿物的 可浮性系 数, 计算表明, 低挥发分烟煤比高挥 发 分烟煤的可浮性要容易; 镜煤、 亮煤则比暗煤和丝炭具有 更容易的可浮性, 而揭煤和碳质页岩的可浮t最差。 2 . 3 根据实验室浮选试验结果作为评定0 炭可浮性的依据。 本世纪4 0 年代以后, 学者们普遏认活 应以实验室的浮选试验结果作为评价可浮性的依据, 因为它 不但综合了煤炭本身的浮游特性和浮选江 程中的各种工艺条件的影响, 而且它更接近于生产实际具有 较好的现实性。下面介绍几种较有形响白 评价方法。 2 . 3 . , 变动系数法 变动系数法是原苏联叶列雅舍维 奇 和科依巴士工程师研究并建议在顿巴斯煤田作为评价煤的可浮 性的方法 变动系数v是实验室浮选速度试脸各级浮选产品灰分的平均平方差。 和加权平均灰分a 的比值 v 1 0 0 二 2 一a 之 3 式中 a加权平均灰分, , 各级浮选产品的产率, ; A 各级浮选产品的灰分, 。 表1 是叶列雅舍维奇等建议作为评价顿巴斯煤炭可浮性的v值。 表 1 变动系数与可浮性难易等级 可浮性等级易浮 较易浮中等可浮难浮 变动系数v. 1 3 6 - 1 7 2 1 2 5 - 1 3 61 1 6 - 1 2 5 8 0 - 1 1 6 2 . 3 . 2 浮选精煤可姗体回收率法 浮选精煤可 3 体回收率法是原苏联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评价可浮性的方法, 它是以实验室浮选试 验结果计算在精煤灰分符合要求时的可燃体回收率E . 值作为评价指标, E, r ; 1 0 0 -A ; 1 0 0 -A , X 1 0 0 4 式中 r ; 一 一 浮选精煤产率, ; 6 3 2 内一 浮选精煤灰分, ; A y 一一 浮选人料灰分, 。 表2 是原苏联使用的E值与 煤的可浮性等级。 表 2 E , 值与可浮性等级 可浮性等级易浮中 等 可 浮难浮 E , 8 89 87 58 03 7 - 7 0 2 . 3 . 3 中煤产率法 中煤产率法是国外采用的一种评价煤的可浮性的方法, 它依据实脸室浮选试验结果所绘制的可浮 性曲线, 然后根据浮选精煤、 尾煤的灰分要求确定中煤产率。 表3 是原苏联文献建议的以中 煤产率作为 评价煤的可浮性难易等级的方法。 表 3 浮选中煤产率与可浮性等级 可浮性等级最易浮易浮中 等 可 浮难浮 很难浮 中煤产率 , 0 0 - 55 - 2 02 0 - 3 5 3 5 2 . 3 . 4 可浮性系数法 1 9 8 0 年波兰学者J . S a b L i k 著文论述煤炭可浮性概念及度量方法, 并建议用可浮性系数F M w 来评价 煤炭的可浮性〔 见表 4 。 FM w二 A g AK -A} 5 式中 F M W 一一煤炭可浮性系数; A } - 浮选精煤中砰石的灰分, 一般可取A o 7 0 s A K浮选精煤灰分, ; A 一一浮选精煤中一1 . 3 5 0 密度级灰分, 写。 表 4 F M , 与可浮性等级 可浮性等级 很 容 易容易难很难 F - 1 81 8 - 1 21 2 - - - 8 5 0 5 0 - 2 5 2 5 -1 5 8 50 单段 中等可浮8 5 -- 7 0 0 - 1 0 单段 难浮7 0- 4 01 03 5 再选 最 难 浮 3 5 复杂流程 3 . 3 简化变动系数法 1 9 7 8 年原唐山煤炭研究所梁宝璐等同志认为用变动 n 数评价可浮性其物理意义比较明确可以用 它作为评价我国煤炭可浮性指标, 但由于变动系数V的计 ; 对原始数据要求较高, 计算也较复杂, 因此 他建议将变动系数计算式简化为式 8 e V } , 。 。 ,/。 , 一 、 f V 灭 工vv一 V I UU A , 8 式中 v g - 一 简化变动系数, 肠; r 浮选精煤产率, ; 成一 浮选精煤灰分, ; A - 一 一 浮选尾煤灰分, ; r . 浮选尾煤产率, ; 人一一人料灰分, 。 梁氏对我国一 些煤炭可浮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 提出表8 简化变动系数V , 值与可浮性等级的建 议。 表 8 简化变动系数与煤炭可浮性等级 可浮性等级易浮较 易 浮中等可浮难浮很 难 浮 V , 7 07 0 - 6 06 05 05 0 - 4 0 1 01 0 - 88 - 6 1 51 5- 77 -4 9 0 8 0 7 0 6 0 6 0 4 煤炭可浮性评价方法的分析 纵观国内外学者们提出的多种评价煤炭可浮性的方法以及作者长期从事煤炭浮选研究的工作实 , 确认应根据实验室浮选试验结果作为评价煤炭可浮性的依据, 因为它接近生产实践具有更好的现实 , 特别是国内提出的种种评价方法都是以我国煤炭可浮性资料为研究依据更适应我国煤炭浮选的实 践性际 4 . 1 直观分析 从全国随机取3 9 份可浮性试验资料, 用国内提出的六种评价方法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 4 . 1 . 1 3 9 份资料中用E值法评价有1 1 份的可浮性为易浮选, 除Q , A , -A ; 值法以外的其他三种评价 方法大多数评价均为易浮式较易浮, 说明乌、 叽, F和T评价方法在评价易浮选煤时结论是基本一致 的。 4 . 1 . 2 用笃值法评价结果有1 1 份的可浮性属难浮、 4 份属很 最 难浮, 除A , -A ; 值法以外的其余四 种评价方法大部分均评价为难浮或很 最 难浮, 其中E ; 值法评价为最难浮的其余 4 种方法均一致评价 为难浮或很 最 难浮, 说明这五种方法在评价难浮选煤时有较好的一致性。 4 . 1 . 3 用 F , T值法评价的3 9 份资料中分别有 1 3 个和1 5 份属很 最 难浮, 占总资料份数的3 3 . 3 和 3 8 . 5 写, 分析这些资料其中不乏有不属很难浮的, 究其原因是这些资料精煤灰分或人料中1 . 5 0 -1 . 8 0 密度区间产率所造成的。 分析T值法发现, 设瓦值达到极限值1 0 0 , 如精煤灰分要求大于1 0 . 0 0 a 则T值必然小于1 0 , 即 用T值法评价就根本不存在易浮的可能性。 同理精煤灰分等于或大于1 2 . 5 时就根本不存在易浮或中 等可浮的可能。我国目前各选煤厂的浮选精煤灰分按牌号、 用户要求、 最大精煤产率或最高经济效益原 则确定, 大部分均高于1 0 , 如果用T值法评价则大部分将被排除在易浮选之外。同理当人料中1 . 5 0 1 . 8 0 密度区间产率大于6 . 7 0 0 . 1 4 . 3 时, 则用F值评价可浮性也就分别不存在易浮和中等可浮性 的可能。 4 . 1 . 4 用G 2 值评价结果表明, 只有3 份资料属易浮选煤, 而有占总16 4 . 1 的2 5 份资料属较难和难 浮选, 而且评价结果多数与通常可浮性难易概念相违。 由于 Q值是实际浮选分选精度接近于重液分离分选精度的程度, 因此 Q值主要是表征浮选工艺效 果的一 种方法, 这一点我们只要将式 7 简化后即可明显看出 Q二 E -W . 一 E -W _ _ , {A 一A; } _ _I W } ; 二了- - 二 ,1 一W I 、 i u V -H,/\ A , -A ; 1 0 0 -A , 琳 . A , 一1 . , . A , 1 1 式中A . , A , 可以认为是相同的, 因此Q值实际上是表示一种煤用重液分选工艺和用浮选分选工艺 的分选完善程度的差别 MT 1 8 0 -8 8 选煤厂浮选工艺效果评定方法 标准中浮选完善指标9 . , 众所周知, 浮选法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目 前技术条件下是一种分选精度不很高的分选方法, 而重 液分离则是一种理想的分选工艺, 这就是用 Q值评价有占总数 6 4 . 1 的 2 5份资料均属较难或难浮选 的原因。 4 . 1 . 5 用A , -A , 值法评价结果没有显示比较明显的规律, 甚至对用其他五种方法评价结果都一致时 用A , -A值评价结果也参差不一。 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入料灰分和精煤灰分相同、 人料灰分和精媒灰分 不相同但其差值相同, 由于其岩相组成、 矿物杂质的种类和嵌布特性、 密度组成不同等原因, 其可浮性必 然是有差别的。 4 . 2 数理统计分析 煤炭的分选效果与可选性 可浮性 是既有密切关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正常情况下可选 浮 性难易相应其分选工艺效果差和好, 因此国内外研究工作者常常利用这两者的相关性来衡量一种可选 浮 性评价方法的正确程度, 作者在全国各地采取了4 0 个煤粉 泥 试样按G B 4 7 5 7 -8 4 Q 选煤实验室 单元浮选试验方法 和M T 1 4 4 -8 6 Q 选煤实验室分步释放浮选试验方法 进行了系统试验, 并将其试验 结果 进行了表征浮选工艺效果的浮选精煤数量指数 i M T 1 8 0 -B 8 Q 选煤厂浮选工艺效果评定方法 标 准 与六种可浮性评价方法的相关性检验, 结果列于表 1 2 , 表 1 2 六种评价方法与p it 的相关分析 评价方法 E ; , V . , Y ,Q F T A , 一人 相关性质正相关正相关 负相关正相关 正相关负相关 相关系数0 . 9 0 9 0 . 7 8 6 一06 2 5十0 . 6 2 5十 0 . 7 4 6 一0 . 3 9 4 回归方程 1 . 0 9 E . 1 6 . 1 50 . 6 5 V , 4 0 . 5 51 . 6 8 Q8 3 . 1 6 0 . 3 2 F5 6 . 5 30 . 1 8 T 4 1 . 1 8 表1 2 结果表明六种评价方法中, E 、 值与表征浮选工艺效果的浮选精煤数f指数l/ a 的相关性最好, 相关系数达到。 . 9 0 9 , 从散点图上 图1 也完全可以直观地看到4 0 个煤粉 泥 试验结果点离散程度最 小。 除尽值以外相关系 数依次为几 0 . 7 8 6 , T 十 。 . 7 4 6 , Q和F - 0 _ 6 2 5 和。6 2 5 , 而以A , 一 戒 值为最小 -0 . 3 9 4 , 由于本项相关系数取值, 4 0 当自由度n -2 3 8 , a 1 时, r o . o f 临界值为0 . 4 0 3 , 说明除A , - A , 值法外其余五种评价方法与叭 均有明显的相关性。 为了验证上述数理统计分析的结论, 作者又随机从全国数百份可浮性资料中抽取4 0 计算浮选精煤 与 灰分相同时浮沉试验浮煤产率百分比 值I 与E ; , Q , V . , T和F值的 相关性, 结果列于表1 3 , 表1 3 抓 与五种评价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评价方法E ; V ,Q FT 相关性质正相关 正相关负相关正相关 正相关 相关系数1 - 0 . 9 1 70 . 7 1 5 一 0 . 7 0 10 . 5 6 0 0 . 7 2 7 可见五种评价方法与抓 都具显著相关性, 特别是兀的相关系数高达0 . 9 1 7 , 从而进一步验证了 在目前情况下, 用浮选精煤可嫩体回收率E , 值评价煤炭可浮性的依据的正确和合理。 作为旁证, 作者引据了我国在制订 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 标准 MT 5 6 -8 1 时, 分析各种评定 方法与精煤数量效率的相关关系, 在分选密度为1 . 4 0 - - 1 . 6 0区间内, 按理论分选密度计算士。 . 1 含量 法的相关系数为一0 . 6 0 8 - -0 . 9 0 2 , 综合值为一0 . 8 6 3 冲 间煤含盆法为一0 . 3 0 7 -0 . 8 2 8 综合值 为一0 . 6 8 4 ; 综合可选性指数法为一0 . 4 1 2 -0 . 8 2 5 综合值为一。 . 7 5 9 ; 轻中比值法为0 . 7 1 7 0 . 6 0 5 综合值为 。 . 5 1 8 ; H 值法为 0 . 6 0 7 - 0 . 8 9 9 综合值为 。 . 8 6 1 ; 邻污法为-0 . 8 5 5 - 一。 - 9 5 0 综合值 一0 . 9 0 0 据此标准研究组认为, 在浮选精煤灰分符合要求的条件下, 用浮选精煤可姗休 回收率 以 G B 4 7 5 7 -8 4 选煤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 中浮选速度试验结果为准 作为评价我国煤炭可浮性的 指标是完全可行的。 5 煤炭可浮性评定方法 标准 MT 2 5 9 -9 1 根据上述讨论和分析, 研究组起草了行业标准 煤炭可浮性评定方法 , 1 9 9 0 年通过了原中国统配 煤矿总公司技术发展局组织的审查, 专家们认为 “ 标准起草者做了大量工作, 收集和分析本世纪 3 0年 代以来国内外主要评价煤炭可浮性的方法和建议; 收集和整理了我国 3 0 。 多份可浮性资料; 进行了数十 个煤粉 泥 的可浮性实验并对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 因此所提出的评定方法论证充分, 较好的体现 了标准的科学性、 先进性和实用性。标准的制订使我国有关煤粉 泥 浮选的标准形成系列, 填补了空 白” 。1 9 9 2 年1 月原能源部正式颁布并从 1 9 9 2 年7 月1日起实施。 标准规定 采用在精煤灰分符合要求下, 由G B 4 7 5 7 -8 4 1 选煤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 中的浮选 速度试验所确定的精煤可姗体回收率. 作为评定我国煤炭可浮性的指标。 浮选精煤可嫩体回收率E } 的计算式如下 E } r , 1 0 0 -人 . 。 1 0 0 -人 f X 1 0 0 1 2 式中 r . -浮选精煤产率, ; 人. 。 浮选精煤灰分, 纬 I A , , 浮选原煤灰分, _ 考虑到为了与MT 5 6 -8 1 1 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 相一致。便于使用, 标准规定中国煤炭可浮 性也划分为极易浮、 易浮、 中等可浮、 难浮和极难浮等五个等级。根据现有几百行可浮性资料的分析, 标 准还规定把三值 9 0 . 0 , 8 0 . 0 , 6 0 . 0 和4 0 . 0 拓作为可浮性等级的界限, 如表1 4 所示。 表 1 4 可浮性等级与 E . 值界限 可浮性等级极 易 浮 易浮中等可浮 难浮极 难 浮 E -9 0 . 18 0 . 1 - 9 0 . 0 6 0 . 1 -8 0 . 04 0 . 1 - 6 0 . 0 簇4 0 . 0 表1 5 是用及值评定可浮性的例证。 表 1 5 可浮性评定例证 煤粉 泥 代号 精煤, 写 尾煤. 原煤灰分, 可浮性等级 产率 灰分E } 产率灰分 1 8 1 . 5 06 . 0 2 9 2 . 3 81 8 . 5 0 6 5 . 8 71 7 . 0 9 极易浮 2 7 6 . 0 91 1 . 0 5 8 3 . 0 52 3 . 9 1 5 8 . 9 12 2 . 8 9 易浮 3 6 5 . 9 11 1 . 8 2 7 5 . 8 73 4 . 0 94 2 . 4 1 2 3 . 4 0 中等可浮 4 4 1 . 2 59 . 9 04 9 . 2 8 5 8 . 7 53 4 . 8 8 2 4 . 5 8 难浮 5 2 3 . 2 21 0 . 6 4 2 8 . 2 67 6 . 7 8 2 6 . 5 82 2 . 8 7 极难浮 6 评定方法实例 某煤泥按G B 4 7 5 7 -8 4 选煤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 标准进行的浮选速度试脸结果如表 1 6 , 据 此绘制可浮性曲线 图 1 , 当要求精煤灰分为 8 . 0 0 0 , 1 0 和 1 2 时, 从图 1 精煤产率曲线上确定产率 分别为 4 5 . 0 , 7 3 . 0 和 8 3 . 5 0 0 , 按计算式 1 2 计算 E 值分别为 5 2 . 9 , 8 3 . 9 肠和 9 3 . 8 , 按表 1 4应分别 属难浮、 易浮和极易浮. SL.、 0一了//\ 浮选时间,口 访2 . 5 2 . 0 1 . 5 次‘份板琐暇 100”80阳“5040302010 \ 0102030一40和“7080的 次.资L钱份 1 0 0 0 3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0 灰分 图 1 可浮性曲线 1 01 0 0 煤样名称 XX 一 XX 药剂名称 煤油、 二号油 转速 1 8 0 0 r / mi n 表 1 6 浮选速度试验记录 煤样较度 。 , 5 -0 m m浮 选机容积 1 . 5 L 摘收荆单位消耗f s o o g / t起泡M单位消耗3 1 0 4 8 / t 充气f 0 . 2 5 m / m m i n浓度 1 0 0 g / L 浮选产品产率, 灰分, 从什产率. 平均灰分, 第一精煤 2 6 . 9 8 7 . 5 22 6 . 9 8 7 . 5 2 第二摘煤 2 5 . 1 5 9 . 6 45 2 . 1 3 8 . 5 4 第三精煤 1 5 . 9 31 2 . 9 9 6 8 . 0 69 . 5 8 第四精煤 7 . 8 9 1 6 . 1 9 7 5 . 9 51 0 . 2 7 第五精煤 2 . 9 72 0 . 8 4 7 8 . 9 21 0 . 6 7 尾煤 2 1 . 0 8 6 3 . 1 41 0 0 . 0 0 2 1 . 7 3 总计 1 0 0 . 0 0 2 1 . 7 3 6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