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救护管理.pdf
“ “ “ “ 第十四篇 煤矿救护管理 第一章煤矿救护体系建设 煤矿救护工作事关矿工生命安全、 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煤矿安全生 产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煤矿救护队是处理矿井火、 瓦斯、 煤尘、 水、 顶板等灾害 的专业队伍, 在事故应急救援、 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方面,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我国 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无数血的事实证明, 建立起一支好的救护队伍, 是煤矿安全的重 要保障。 第一节煤矿救护发展历程 煤矿救护事业发展壮大与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紧密相连。解放前, 我国没有专业矿山 救护队伍, 煤矿发生事故后, 因得不到矿山救护队的抢险求助, 使很多本可生还的矿工丧 失宝贵的生命。如, “ 年 月 日, 辽宁省本溪湖煤矿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事故 发生后, 由日本人组成的矿山救护队下井只抢救日本的坑长, 而对中国矿工却置之不理。 致使这次事故共夺去 “’39 ) 时, 不少于 345, 静坐条件下大于 -。 /6. 第四章矿工自救 图 “ “ 自救器滤毒罐结构示意图 鼻夹; 呼气阀; 头带; “降温网; 牙垫; ’口具; 口水挡板; 吸气阀; *滤尘层; 触媒层; 隔热纱带; 干燥剂; 补偿弹簧; “滤尘层; 减振垫 ,-. “ 型化学氧自救器的结构原理如图 “ “ “ 所示。人的呼气从口具 经呼 吸软管 、 带降温器的阀盒 “、 呼气阀 *、 呼气管 、 药罐中心管 、 再从药罐 的底部返 上来, 经过药罐中的生氧剂 (药片状或粒状超氧化钾) , 将呼气中的水汽及 /0吸收掉 并放出 0, 富氧的空气再进入气囊 ’ 以供吸气时使用。吸气时, 富氧空气经吸气阀 、 阀盒 “、 呼吸软管 、 口具 而吸入人的肺部。当生氧量超过人的呼吸需要时, 气囊因积聚 过多气体而膨胀, 设在气囊上的拉绳遂将排气阀 拉开, 见图中 (1) , 气囊中过剩的气体 即从排气阀排泄到外界大气中去。 启动装置 (图 “ “ “ 中 ) 是为了自救器在使用一开始即能产生氧气而设置的, 其结构如图 “ “ 所示。当打开自救器后, 拉动拉环 “, 启动针 被拉出, 滚珠 * 在弹 簧作用下向中心滚动, 冲击座 ’ 失去卡紧力在弹簧 的作用下向下冲击, 使硫酸瓶 直 接与撞针孔板 相撞, 在尖凸部分作用下被击破, 其中酸液流出, 经孔板上的小孔、 引导 第十四篇煤矿救护管理 漏斗 “ 流入药剂筒 内, 与其中的 ’启动生氧药剂相互作用产生出氧气 (在 “ 内 可生氧 ’* 以上) , 溢出到生氧药罐中, 继而进入气囊。使用时, 当甩掉自救器外壳后, 气 囊应逐渐自动充气鼓起, 药剂筒壁变热, 这表明自救器已正常启动。如一旦气囊未鼓起, 则应立即采取用嘴从口具向气囊内吹气, 吹鼓后再戴好口具、 鼻夹, 先缓步撤退, 待生氧 剂放氧充足后再加快行走步伐。 图 , , -./ , “ 型自救器的结构原理 口具; ’鼻夹; 呼吸软管; 带降温器的阀盒; 上箍圈; 0气囊, 1排气阀; 2呼气管; 3下小箍圈; “下大箍圈; 生氧药罐; ’启动装置; 生氧剂; 散热片; 口具衬管; 0中箍圈; 1口具塞; 2药罐中心管; 3呼气阀; ’“吸气阀 这种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存在着 生氧剂中混入有机物时具有易燃易爆性; 当湿气 进入内罐时使生氧剂吸湿放氧, 时间一长会使罐内压力升高, 易引起自动着火爆炸; 使用 过 (或报废) 的自救器内部残存有相当数量的生氧剂, 加之无外壳保护, 易混进有机物而 引起着火等缺点。因此, 这种自救器应放置在不受碰撞和强烈冲击的地方, 并定期进行 气密性检查, 对使用过或报废的自救器不能丢放在井下, 应带到地面妥善处理。 32 第四章矿工自救 图 “ “ 启动装置 固定螺帽; 密封胶垫; 套筒; “拉环; 启动针; ’冲击座; 弹簧; 启动卡; *滚珠; 硫酸引导漏斗; 硫酸瓶; 撞针孔板; ,-.启动生氧药剂; “底盖; 药剂筒; ’胶结剂 (三) /01 “ 型压缩氧自救器 /01 “ 型压缩氧自救器的原理及结构见图 “ “ ’。其工作原理为 当佩戴使 用时, 人体呼出的气体经口具及呼吸软管 ’ 进入 2.吸收剂盒中, 呼气中的 2.被盒中 的吸收剂 (2- (.3) ) 吸收掉, 经净化的气体再进入氧气袋 中与由减压器 送来的 . 混合, 供再次呼吸使用。吸气时氧气袋 中的富氧空气经呼吸软管、 口具进入人体肺 部, 完成呼吸循环。当氧气袋 中空气不足时, 自动补给端杆 * 会自动工作, 由氧气瓶 经减压向氧气袋迅速补充氧气。当氧气袋空气储量超过人体需要时, 袋中压力上升使排 气阀 开启, 将多余空气排到外界大气中, 以使呼吸压力维持在规定范围内。 /01 “ 型自救器重 456, 在中等劳动强度时的使用时间为 “789。/01 ’ 型 自救器总重 56, 在中等劳动强度时的使用时间为 ’789, 其原理和结构与 /01 “ 型 相同。 * 第十四篇煤矿救护管理 图 “ “ ’ “ 型自救器原理结构 外壳; 氧气瓶; *减压器; “压力计; 氧气瓶开关; 口具及呼吸软管; 鼻夹; ,眼镜; -自动补给端杆; .氧气袋; 排气阀; 二氧化碳吸收剂 (四) 自救器的选用原则 对于流动性较大, 可能会遇到各种灾害威胁的人员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 在有煤与 瓦斯突出矿井或突出区域的采掘工作面, 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其余情况下, 一般应选 用过滤式自救器。 (五) 自救器的佩戴注意事项 () 戴上自救器后, 吸气温度逐渐升高, 表明自救器工作正常。决不能因吸气干热而 把自救器取下。 () 化学氧自救器佩戴初期生氧剂放氧速度慢, 如条件允许, 应缓慢行走, 等氧足够 呼吸时再加快速度。撤退时最好按每小时 “ / 01 速度行走, 呼吸要均匀, 千万不要跑。 (*) 佩戴过程中口腔产生的唾液, 可以咽下, 也可任其自然流入口水盒降温器, 严禁 拿下口具往外吐。 (“) 在未到达安全地点前, 严禁取下鼻夹和口具, 以防有害气体的毒害。 -* 第四章矿工自救 第五章现场急救 矿井发生水灾、 火灾、 爆炸、 冒顶等事故后, 可能会出现中毒、 窒息、 外伤等伤员。在 场人员对这些伤员应根据伤情进行合适的处理与急救。救护指战员在灾区工作时, 只要 发现遇险受伤人员, 都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 第一节对中毒、 窒息人员的急救 在井下发现有害气体中毒者时, 一般可采取下列措施 () 立即将伤员抢运到新鲜风流中, 安置在安全、 干燥和通风正常的地点。 (“) 立即清除患者口、 鼻内中的污物, 解开上衣扣子和腰带, 脱掉胶鞋。并用衣被等 物盖在伤员身上以保暖。 () 根据心跳、 呼吸、 瞳孔、 神志等方面, 判断伤情的轻重。正常人每分钟心跳 ’ 次、 呼吸 ’ 次, 两眼瞳孔是等大等圆的, 遇光线后能迅速收缩变小, 神志清醒。而休 克伤员的两瞳孔不一样大, 对光线反应迟钝。可根据表 * 所示情况判断休克程 度。对呼吸困难或停止者, 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当出现心跳停止现象时, 除进行人工 呼吸外, 还应同时进行心脏挤压法急救。 () 人工呼吸持续的时间以伤员恢复自主性呼吸或真正死亡时为止。当救护队员到 达现场后, 应转由救护队用苏生器苏生。对重度 , 中毒和 -,“、 .,“中毒者只能进行口 对口的人工呼吸或用苏生器苏生, 不能采用压胸或压背法的人工呼吸, 以免加重伤情。 “/ 第十四篇煤矿救护管理 表 “ 休克程度分类表 休克分类轻度中度重 度 神志清楚淡漠、 嗜睡迟钝或不清 脉搏稍快快而弱摸不着 呼吸略速快而浅呼吸困难 四肢温度无变化或稍发凉湿而凉冰凉 皮肤发白苍白或出现花纹斑发紫 尿量正常或减少明显减少尿极少或无尿 血压正常或偏低下降显著测不到 现场急救常用的人工呼吸和恢复心跳的方法 一、 口对口吹气法 此法效果好、 操作简单、 适用性广。操作前使伤员仰卧, 救护者跪在伤员头部一侧, 一手托起伤员下颌, 并尽量使头部后仰, 另一手将其鼻孔捏紧, 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 救护者深吸一口气, 然后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入, 造成吸气 (图 “ ) , 并观察伤员的 胸部是否扩张, 确定吹气是否有效和适当; 吹气完毕, 松开捏鼻的手, 并用一手压其胸部 以帮助呼气。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 每分钟吹气 “ 次。 图 “ 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法 (’) 紧贴吹气;() 放松呼气 二、 仰卧压胸法 让伤员仰卧, 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 两手拇指向内, 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 * 第五章现场急救 伤员胸部两侧乳头之下, 借上身重力压伤员的胸部, 挤出肺内空气; 然后, 救护者身体后 仰除去压力, 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 使空气吸入肺内。如此有节律地进行, 每分钟 “ 次 (图 ’ ’ ) 。 图 ’ ’ 仰卧压胸法 三、 俯卧压背法 让伤员俯卧, 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 其操作方法与仰卧压胸法大致相同 (图 ’ ’ ) 。 图 ’ ’ 俯卧压背法 四、 心脏挤压法 体外心脏挤压是用于对各种原因造成心跳骤停的伤员进行抢救的一种有效方法。 将伤员仰卧平放在硬板或地面上, 救护者站着或跪在伤员一侧, 两手相叠, 掌根放在伤员 胸骨下三分之一部位, 中指放在颈部凹陷的下边缘, 借自己的体重用力向下按压 (图 ’ ’ ) , 使胸骨压下约 *, 每次下压后应迅速抬手, 使胸骨复位, 以利于心脏的舒张。 按压次数, 每分钟 “ , 次。 体外心脏挤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应同时进行, 密切配合, 心脏按压 次, 吹气 次。 按压时, 加压不宜太大, 以防肋骨骨折及内脏损伤。按压显效时, 可摸到伤员颈总动脉、 - 第十四篇煤矿救护管理 股动脉搏动, 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 口唇、 面色转红润, 血压复升。急救者应有耐心, 除非 确定伤员已真死, 否则, 不可中途停止。 图 “ “心脏挤压法 第二节对外伤人员的急救 一、 对烧伤人员的急救 () 尽快扑灭伤员身上的火, 缩短烧伤时间。 () 检查伤员呼吸和心跳情况, 查是否合并有其他外伤、 有害气体中毒、 内脏损伤和 呼吸道烧伤等。 () 要防止休克、 窒息和创面污染。伤员发生休克或窒息时, 可进行人工呼吸等急 救。 (“) 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 防止感染。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可用大量流动 的清水冲洗外, 对创面一般不做处理, 尽量不弄破水泡以保护表皮。 () 把重伤员迅速送往医院。搬运伤员时, 动作要轻柔, 行进要平稳。 二、 对出血人员的急救 对出血伤员抢救不及时或不恰当, 就可能使伤员流血过多而危及生命。出血的种类 有 动脉出血, 血液鲜红, 随心跳频率从伤口向外喷射。“静脉出血, 血液暗红, 血流缓 慢均匀。毛细血管出血, 表现为创面渗血, 像水珠似地从伤口流出。出血较多者, 一般 表现为脸色苍白、 出冷汗、 手脚发凉、 呼吸急促。对这类伤员要尽快有效地止血, 然后再 进行其他急救处理。 止血的方法随出血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对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 用纱布、 绷带 (无条 ’ 第五章现场急救 件时, 可用干净布条等) 包扎伤口即可; 大的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法止血; 对于动脉出 血应采用指压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或止血带止血法。常用的暂时性动脉止血方法有 () 指压止血法。在伤口的上方 (近心脏一端) , 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断血流。 根据出血位置, 采用不同的压迫部位, 如图 “ 所示。采用此法, 不宜过久。在指 压止血的同时, 应寻找材料, 准备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图 “ 指压止血法的止血压点及其止血区域 手指; 手掌; 前臂, “肱骨动脉; 下肢股动脉; ’前头部; 后头部; 面部; *锁骨下动脉; 颈动脉 () 加压包扎止血法。如图 “ ’ 所示, 它是先用消毒纱布 (或干净毛巾) 敷在伤 口上, 再用绷带 (或布带、 三角巾) 紧紧包扎起来。对小臂和小腿的止血, 也可在肘窝或膝 窝内加垫, 然后使关节弯曲到最大限度, 再用绷带 (或布带) 将其固定, 以利用肘关节或膝 关节的弯曲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 图 “ ’加压包扎止血法 () 止血带止血法。用橡皮止血带 (或三角巾、 绷带、 布胶带等) 把血管压住, 达到止 ’* 第十四篇煤矿救护管理 血目的, 如图 “ 。扎止血带的部位距出血点不宜过远, 松紧要适宜。止血时间不 宜过长, 每 ’ ’*, 放松一次, 若仍然出血, 可压迫伤口, 过 *, 再缚好。 图 “ 止血带止血法 三、 对骨折人员的急救 对骨折人员首先用毛巾或衣服做衬垫, 然后根据现场条件用木棍、 木板、 竹笆等材料 做成临时夹板, 对受伤的肢体临时固定后, 抬运升井, 送往医院。 第三节对溺水者的急救 发生水灾后, 应首先抢救溺水人员。人员溺水时, 由于水大量地灌入人的肺部, 可造 成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所以, 对溺水人员应迅速采取下列急救措施 () 把溺水者从水中救出后, 要立即送到比较温暖和空气流通的地方, 脱掉湿衣服, 盖上干衣服, 不使受凉。 (-) 立即检查溺水者的口鼻, 如果有泥沙等污物堵塞, 应迅速清除, 擦洗干净, 以保持 呼吸道通畅。 () 使溺水者取俯卧位, 用木料、 衣服等垫在溺水者肚子下面; 或将左腿跪下, 把溺水 者的腹部放在救护者的右侧大腿上, 使头朝下, 并压其背部, 迫使其体内的水由气管、 口 腔里流出。 (“) 上述方法控水效果不理想时, 应立即做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或口对口吹气式人 工呼吸, 或体外心脏挤压。 . 第五章现场急救 第四节对触电者的急救 () 立即切断电源。 (“) 迅速观察伤员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如发现已停止呼吸或心音微弱, 应立即进行 人工呼吸或体外心脏挤压。若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时, 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 挤压。 () 对触电者, 如发现有其他损伤 (如跌伤、 出血等) , 应作相应的急救处理。 第十四篇煤矿救护管理 第六章煤矿事故救护实例 第一节淮南局潘三矿 ““” 瓦斯爆炸事故抢险救护实例 年 月 日 时 分, 淮南矿务局潘三矿东四采区 () 轨道顺槽发生 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波及到整个采区, 井下共遇难 ’ 人。该局救护队在事故抢险过程中 又死亡两名队员。这起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一、 矿井概况 潘三矿于 年 月 日正式投产, 设计年生产能力为 万吨。 年 月至 月因受市场的影响, 只生产了原煤 “’ 万吨。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 集中运输大巷、 分区石门开拓。矿井分两个水平开采, 一水平标高 * ,, 二水平标高 * ’,。一水平 共布置西一、 西二、 东三、 东四等 - 个采区。发生事故时正在开采一水平 . * 煤层, / * 煤层正在准备之中。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 年度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0 1。矿井瓦斯含量东翼高于西翼, 东四采区处于东翼高瓦斯区。采区地质构造 复杂。. * 煤层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 共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 次, 其中 次发 生在东翼。该煤层自燃发火期为 2 个月。 二、 事故经过 月 日中班, 东四采区在事故发生时实有 人。 时 分, 在综采面工作的 第六章煤矿事故救护实例 人员首先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波冲击, 大部分工人立即带上自救器从机巷撤离。撤离 途中, 黑烟已至, 摸索着撤至距机巷外口 “ “ 时因药品反应完, 全部中毒倒地遇 难。工作面另有 ’ 人在撤退至工作面下口控制台时才戴上自救器。戴好不久, 黑烟已 到, 其中 人摸索着撤至机巷外口, 另 名工人王某在黑烟到来时, 因刚戴好的自救器又 脱落而中毒摔倒在地。所幸高浓度 * 瞬间即过, 半小时后苏醒爬至外围待救。 时 分, 矿调度员接到东四大巷道岔工杨某报告井下感受到冲击波, 可能发生了 灾害。不久, 东三采区工人也汇报煤尘飞扬, 情况异常。调度所立即通知矿总值班, 在与 东四采区电话联系不上后, 又到地面监控站察看东四采区分站监控探头, 发现 时 ,, 分后数据全部消失。总值班感到情况严重, 立即切断东西采区电源, 并向局调度室汇报, 同时召请淮南矿务局救护大队驻矿 - 中队出动。 - 中队 , 小队 时 . 分接到矿调度电话 东西至东三运输大巷冲出一股浓烟, 具体 情况不清, 请速出动。, 时, - 中队向大队汇报。大队领导立即前往事故矿井, 途中用车 载电台向 - 中队简要地询问了事故情况, 并告知已出动 , 个小队, 井下情况仍不清楚。 (一) 第一阶段抢险过程 /探险救人、 处理明火 - 中队 , 小队到达东四采区后, 首先发现开拓 队负责施工的运输石门掘进用局部 通风机被炸坏, 风筒炸碎, 巷道中无人。小队探至 - () 运输顺槽外口时, 发现巷道与 辅助煤上山相交处有一堆明火和 名遇难人员。进入 - () 运顺 , 左右又有一处 明火, 测得此处 0.浓度为 /’1, * 浓度 ,22, 温度 .’3, 巷道能见度 ,。同时 听到 名幸存者在呼救, 立即将其抬出并进行苏生抢救, 升井后死亡。, 小队继续扑灭明 火。此时, 小队到达, 并着手处理外口明火, 在此期间发现辅助煤上山有灯光晃动, 小队 上行 抬出 名遇险工人, 并了解到综一队采面还有遇险人员。小队前行至 . () 综采工作面机巷外口, 发现巷道已垮冒, 垮冒处 0.浓度为 /1, * 浓度 .22, 并 把待救工人王某抬出。 , 时, 井下成立了由常务副局长、 安监局长、 局总工、 救护大队长及矿长、 矿总工组成 的前沿指挥小组, 基地先设在 4 处 (图 . 5 - 5 ) , 后前移到辅助煤下山中的 6 处。据前 沿指挥组井下研究决定, 局救护大队大队长先后下达如下命令 一是, - 中队 小队在 5 -“ 东翼运输大巷中的 7 处打 道临时风帐, 以增加辅助煤上山风量。二是, - 中队 , 小队在辅助煤上山中的 8 处打 道临时板墙, 代替原被炸毁的挡风墙。三是, 中队 小 队从 . () 轨巷向综 队 . () 综采工作面探险。四是, 中队 小队向 , 队施工 的 , () 轨顺探险, , 小队向 ,, 队施工的 - () 轨顺探险。五是, 因前沿指挥组对 . 第十四篇煤矿救护管理 图 “ 潘三矿 “” 瓦斯爆炸事故现场示意图 ’“ 第六章煤矿事故救护实例 “ () 运顺明火处理意见不同, 大队长命 中队 个小队再进入该巷探险, 根据气体含 量情况、 火势大小决定是先直接灭火, 还是先封闭巷道。 中队 个小队进入 “ () 运顺探险后汇报 距该巷外口 ’ 以内巷道仍有明火, 小队到此即止, 向里未见明火。测得 *浓度为 ,, - 浓度 ..’。据这一探险结 果, 大队长决定直接灭火, 同时矿方抓紧修复辅助煤上山中水管。 、 * 中队先用干粉灭火, 后又用水灭火。灭火时, 掐断了 “ () 运顺的压风管路。 中队 小队在向 ““ () 轨顺探险途经回风煤上山时, 发现回风煤上山与联巷相 交的三叉门处巷道顶已垮冒, 附近有 人遇难, 大部分人无上衣, 自救器已打开, 部分人 还戴在口中。小队返回将此情况汇报前沿指挥组。 中队 小队从 “* () 轨巷进入 “* () 综采面进行探险, 测得采面机巷 *浓度 *,、 - 浓度 ..’, 并探得机巷内有 人遇难。 中队 小队在 队施工的 “ () 轨道顺槽外口简短布置任务后, 一行 人进 入探险。在距外口 ’ 附近发现 名遇难者。探险途中多次测得巷中 *浓度为 /, 0 ,, 温度 *1, - 浓度副小队长一直未汇报。进人巷道 多米处, 走在最后的副 小队长突然扑倒在前面队员身上, 并随之倒地, 口具脱落, 口吐白沫。队员立即按哨和用 灯光求救, 在将副小队长往回抬至半途中, 在前面抬的小队长也突然跌倒, 口具脱落出现 痉挛, 口具不能复位。小队留 人守候 名小队长, 其余队员出外求援。闻讯的 中队 小队和 中队正在灭火的小队立即前往增援, 把 人抬出。在基地苏生无效后两人牺 牲。部分救灾工作因此一度中断。 、 * 中队后来又继续用水直接浇灭了 “ () 运输顺槽中的明火。* 日 时 * 分, 中队 * 小队开始对巷道进行木板封闭, 板闭建好一大半时, 中队 小队据大队长命 令, 再次进入巷中探险, 察看有无残留火源。小队进入该巷 ’ 未发现残留火源, 测得 *浓度为 ,、 -浓度 2,、 - 浓度 ..’、 温度 1。 时, 中队 * 小队完 成对 “ () 运顺的木板封闭。 中队 小队退至 3 ’ 东翼运输大巷 4 处待命中, 中 班由 小队继续监护。 在救护队初期侦察抢险过程中, 查明东四采区所有通风设施皆被瓦斯爆炸破坏, 尤 其是巷道交叉口有多处不同程度垮冒。事故发生时采区实有 人, 事故后撤出 “ 人 ( 人上井后死亡) , 井下遇难 5 人, 救护队在抢险中牺牲 人。 为做好事故抢险和全局安全生产工作, * 日零时, 局成立了事故抢险、 善后处理和生 产经营 个工作组。 2恢复通风、 处理巷道冒顶、 搜寻遇难人员 * 第十四篇煤矿救护管理 事故发生后, 部、 省、 市领导十分关切灾情, 陆续赶到矿指导工作。原煤炭部张宝明、 王显政副部长分别打来电话, 并做了重要指示。遵照部长指示, 在灾区 “ () 运输顺槽 中火得到控制后, 日中班指挥部决定, 首先恢复综采 队开采的 “ () 采面的通风 系统, 然后抬出遇难人员, 主要恢复了以下通风设施 一是东四二车两道过车风门 (图中 未绘出) ; 二是岩石轨道上山中的两道风门, 图中 ; 三是 “ () 综采面上区段 “ () 采面运输顺槽中的木板墙 ’。 救护队在完成上述任务后, 又检查了 “ () 运输顺槽木板墙内气体, 测得 浓 度为 *, , 浓度 *, 有轻烟。 * 日零时, “ () 采面机巷外口垮冒处 , 浓度降到 ---, 非救护人员可进入 作业, 矿方组织工人开始修复垮棚, 救护队任监护。 时 .- 分, 巷道垮冒处修通, 救护队 进入 “ () 机巷探查到综采面下口, 测得该处 浓度 --*, , 浓度 ---, 温 度 ./0, 采面进风量由 --12 134 增大至 *-12 134。 在修复 “ () 机巷口冒顶的同时, 矿方组织工人于零时 .- 分将进风联巷中 “ 名遇 难者抬出, 救护队将 “ () 运顺板墙外 名遇难工人抬出。同时, 矿方组织力量, 运送 料石、 水泥、 黄砂, 准备救护队施 “ () 运顺永久密闭用。 * 日早班, 由救护队监护, 矿方抬运出 “ () 综采面机巷中的 名遇难矿工, 并 在该巷口皮带机头开关处又发现 . 名遇难者, 也一并抬出。同时还将在岩石皮带机上山 中的皮带机机头放煤眼处的 . 名遇难工人抬出。 中队由大队总工带队, 对 .- 队施工的 ““. () 轨道顺槽进行探险。小队翻过冒 落区进入回风煤上山, 发现回风煤上山皮带机被冲坏。进入 ““. () 轨顺 .-1, 发现 遇 难工人俯卧, 头朝外。煤下山上口 * 名遇难工人, 并发现有放炮母线。根据支架倾斜方 向、 设备倒向、 风筒吹向等情况, 初步确定 ““. () 轨顺为爆点。测得该巷迎头 浓度 大于 -, , 浓度为 --“; 煤下山巷道中 浓度 /, , 浓度为 ---5。小队 退出之后, 协同矿方把回风煤上山中三岔门处的 名遇难矿工抬出井。 * 日中班, 矿方恢复了辅助煤上山的供电系统。指挥部决定夜班清理回风煤上山中 的冒落物, 排放完 ““. () 轨顺及煤下山中的瓦斯, 再抬运出巷中遇难人员。救护队先将 风筒接至回风煤上山冒落区以里 -1, 在瓦斯和 , 浓度降到工人能工作时, 由工人处理 冒落区。 日 * 时 - 分, 救护队又向里接 -1 风筒。后以 --1 为一段, 逐段排放。排 放至 * 时, 回风瓦斯浓度一直保持在 .。瓦斯排放不完的原因是煤下山瓦斯不断溢 出。指挥部要求救护队进入抬人, 考虑到人员少, 队员体力消耗大, 救护大队副大队长决 定, 在煤下山口挂 道风障, 用局部通风机向风障里正压供风, 以阻止煤下山的瓦斯涌 - 第六章煤矿事故救护实例 出。完成上述工作后, 回风煤上山中 “浓度降至 ’、 浓度降至 *, *, (-) 顺轨迎头 “浓度降至 *。 *’ 时 .. 分, 救护队 * 名技术人员陪同调查组 , 人, 对 *, (-) 轨道顺槽进行现场勘 察。* 时 , 分, 矿方将 ’ 名遇难者抬出。矿另一组人也于 *. 时将回风煤上山泵站处 名遇难人抬出。至此, 除 *’* (-) 运顺及 *’/ (-) 轨顺中 *, 人未抬出外, 其余的遇难者均 已抬出。 *’ 日, *’* (-) 运顺板墙内化验结果为 “浓度 -,-、 ,浓度 ,、 浓度 *0-’、 ,浓度 ,.、 ,“’浓度 *,。* 日零时, 救护队开始建造 *’* (-) 运顺 中永久墙。*0 日 . 时, 永久墙完成。其间救护队将煤下山停工巷中瓦斯排放结束。 为彻底查明系统通风设施损坏和巷道破坏情况, 以及综采 * 队采面设备损坏情况, 和下一步排放 *’* (-) 轨顺中瓦斯所需风量作准备工作, *0 日中班, 由救护队监护, 分两 组对东四采区进行查探。其中一组到通风行人上山, 一组到 ** (-) 综采面。查探中发 现, 除采区回风石门顶板冒落较严重外, 其他巷道情况较好。矿方根据指挥部决定, 为增 加辅助煤上山风量, 在 *’* (-) 轨顺上侧的进风联巷中打 * 道木板墙 1, 使 ,* 队掘进用 局部通风机处风量由 2-3 245 增至 *.-.2-3 245, 能同时满足向 *’* (-) 运顺及 *, (-) 轨顺掘进供风用的 台 ,067 风机供风量。 *0 日 ,, 时, *’* (-) 轨顺掘进用 , 台局部通风机送电, 并先接 * 路风筒于 ,- 时 分开始排放 *’* (-) 轨顺中瓦斯。由两个小队负责排放, 互相待机。每个小队排放任务 是 *2, 逐段排放。考虑到 “浓度超过 0、 浓度达到 *, 为保证救护人员自身 安全, 排放时采取每次带风排放 -2, 并在排放至 *2 处时第二路风筒与第一路风筒合 二为一。, 日 * 时 - 分, 整个巷道排放结束, 巷道口 - 名遇难人也随之抬出。 , 日早班, 救护队 * 个小队第三次陪同调查组到 *’* (-) 轨顺及 *, (-) 轨顺巷道 取证。另 * 小队会同矿方重查东西采区, 重点检查各巷道中有害气体情况, 尤其是盲巷。 结果查得各条巷道中 “浓度均在 .以下, 浓度均未超过 *882。指挥部决定 从 ,* 日起对灾区各系统进行恢复。 在第一阶段历时 天的抢险中, 我队共出动 ’ 个中队 , 个小队、 个小队次, 和矿 方运出遇难人员 ’ 名, 引导救出伤员 * 名, 建临时密闭 - 道, 永久密闭 * 道, 处理冒落区 , 处, 排放巷道瓦斯 *’002, 扑灭 *’* (-) 运输顺槽中明火 * 处, 在抢险中救护队牺牲 , 人。 (二) 事故第二阶段抢险过程 这一阶段的抢险主要是启封 *’* (-) 运输顺槽, 抬运遇难矿工。 * 第十四篇煤矿救护管理 从 月 “ 日中班到 “ 月 日早班, 矿方根据灾区各系统恢复实施方案要求, 修复 了系统被瓦斯爆炸破坏的共 道永久风墙、 挡风墙和正、 反向风门等通风建筑物, 处理 完巷道中被损坏的 处抬棚及 处冒顶。将运输石门与煤下山停工头贯通, 将 “ () 轨顺施工用的局部通风机挪至 ’ * 东翼运输石门。 日早班, 实测东四采区总进风量 , -., 远超过 /*, -. 所需风量, 采区风量充足。采区监控及通讯、 供电、 机 电设备、 压风、 供水、 运输系统都完全恢复。 通过不断对 () 运顺闭内的取样化验, 测得闭内 01/浓度最高达 23, 4“浓 度最低 23, 04 浓度也由封闭初期 23下降到 *2**3, 已具备启封条件。在谢二 矿瓦斯连续爆炸事故暂告一段落后, “ 月 * 日 时, 局、 矿、 救护队对启封 () 运顺 密闭措施进行了会审, 制定下述措施 第一, 矿方提出扒料石墙, 救护队提出作绕道绕过料石墙。因扒墙时尽管有风筒直 吹墙面, 但涌出瓦斯浓度控制不住。且用风镐扒墙, 易产生火花, 相当危险。审定在煤巷 下帮做 2 5 2 小巷, 用木棚支护, 绕过料石墙。 第二, 小巷透密闭区后, 由救护队拆除木板墙, 向里探险 **, 查清具体情况后再排 瓦斯。 第三, 先排放巷道墙里 * 长的巷道中瓦斯, 然后由救护队监护矿方扒墙。 第四, 我队排瓦斯工作仍采用四六工作制, 每次出动两个小队, 轮流待机, 每段 *, 逐段排放。 第五, 排瓦斯前, 先在巷中洒水灭尘降温。 第六, 见遇难人员后, 待这段巷道瓦斯排放完后, 再抬运。 第七, 为保证 () 运顺及 () 轨顺掘进供风用的 / 台 “67 局部通风机供风 量, 暂停止 “ () 轨顺掘进用的 台局部通风机运转。 从 “ 月 日早班至 日 时 * 分, 排放完 () 运顺中约 ****瓦斯, 抬出 遇难人员 名。整个事故抢救工作结束。第二阶段共出动 / 个中队, “ 个小队次。如图 / ’ ’ 所示。 三、 原因分析 (一) 爆源确定 事故初期侦察发现, 瓦斯爆炸冲击波来自 () 轨顺掘进头, 波及到 / () 综采 面。 日 “ 时至 / 日 “ 时, 发现 () 运顺巷道外口有明火、 温度高、 04 浓度大, 一 度曾认为可能是此巷发生了爆炸。/ 日 “ 时至 / 时, 根据侦察发现在回风煤上山与联巷 */ 第六章煤矿事故救护实例 相交处 “ 名遇难者烧伤严重, 人员受冲击相当厉害, 又认为爆点可能在 (“) 轨顺。 从调度记录中查明, (“) 运顺放炮时间是 “ 日 时 ’ 分, 至发生事故时该队一直未 送电, 放炮后班长和放炮员先到迎头检查, 后放炮员上井, 幸未遇难。其他 名工人已走 到离迎头 ’ 处, 经侦察发现爆波方向向巷道迎头, 故可以排除在此巷发生了瓦斯爆 炸。’ 队主要任务是拆运皮带机大件, 事故时只有 “ 人在 (“) 轨顺巷道外口, 且设 在此巷 *,探头显示从 “ 日 “ 时至事故发生时 *, 大值为 -“.。另从此巷外口抬 棚受冲击的情况判断, 冲击波是来自联巷和辅助煤上山, 故可排除 (“) 轨顺为爆点。 ’“ 队打电话要求放炮时间是 时 分, 调度所接电话后就停了 (“) 轨顺及煤下山 的电, 但 ’“ 队一直未汇报炮已放完。从 ’“ 队放炮时间和发生瓦斯爆炸的时间来看比 较吻合。且从 (“) 轨顺瓦斯记录来看, 放炮后 *,浓度长时间都较高, 事故早班炮 后 *,浓度 ,., 故初步确定 ’“ 队施工的巷道为爆点可能性最大。 月 日, 在对 (“) 轨顺探险时发现, 回风煤上山上半段皮带仍在机架上, 下 半段皮带脱落翻巷, 皮带机尾处损坏严重。 (“) 轨顺工作面炮已放完, 堆满了煤和矸 石。在距煤下山上口向外 的 (“) 轨巷中俯卧 人, 头朝外。距煤下山上口 / 的煤下山中有 人, 尸体有烧伤痕迹, 受冲击力不大, 放炮器、 便携式瓦斯测定仪、 放炮员 背包、 电话都在此处, 放炮母线接至迎头。 (“) 轨顺迎头 “’ 吊挂风筒未脱落, 受冲 挤向迎头。距迎头 ,’ 左右的激光测向仪倒向迎头。距迎头 ’ 处的 台开头倒向迎 头。但 (“) 轨巷外口的链板机开关则向外倾倒。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