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瓦斯矿井通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
2010.NO.5. ISSN1672-9064 CN35-1272/TK 吴联文 (福建省永春煤矿福建永春 362617) 摘要通过对福建低瓦斯矿井在通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保障矿井实现通风安全的主要对策,以更好地为 矿井安全生产服务。 关键词低瓦斯矿井通风管理存在问题主要对策 中图分类号TD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64201005-0106-04 浅淡低瓦斯矿井通风管理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作者简介吴联文(1974~),男,福建省永春县人,1994年毕业于福建煤炭工业学校采煤工程专业,1999年函授毕业于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工 程系采矿工程专业,2003年函授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班,现函授于龙岩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班。 现任福建省永春煤 矿副矿长、注册安全工程师、采矿工程师,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六届矿井通风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国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中,瓦斯事故在全国因发生频率 高、伤亡人数多而排在第一位。 据统计,2005年全国煤矿发 生瓦斯事故405起,死亡2157人,瓦斯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 煤矿事故总死亡人数的36 ;在 58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 重、特大事故中,瓦斯事故40起,占69;且发生在低瓦斯矿 井的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福建省煤矿历史上也发生过瓦 斯爆炸事故。20世纪90年代以来,瓦斯中毒、窒息事故时有 发生。 福建煤矿地质构造复杂,产量低、井型小,而且都是低 瓦斯矿井。 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规定矿井相对瓦斯涌 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 40m3/min,该矿井确定为低瓦斯矿井。 根据近几年来福建各 类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显示,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 10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都在5m3/min以下, 绝对瓦斯 涌出量不到临界值的1/8。 因此,福建煤矿企业的部分领导、 管理人员很容易产生麻痹思想、侥幸心理,不重视瓦斯防治 管理工作。 据福建历年来的煤矿死亡事故统计分析,虽然矿 井瓦斯涌出量很小,发生瓦斯事故的死亡人数却一直占据着 福建各类煤矿死亡人数的前三位。瓦斯爆炸、瓦斯燃烧、瓦斯 中毒、窒息事故在福建时有发生。 发生这类事故除了受市场 经济环境条件影响外,企业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职工素 质低、流动性大、安全投入不足、系统不完善、超能力生产等 短期行为都是影响因素。煤矿管理层对低瓦斯矿井认识上存 在的问题,也是造成通风事故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对此,加 强通风管理、加强瓦斯的监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确保矿 井安全生产。 1低瓦斯矿井通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超能力组织生产 主要表现为矿井总风量不足;采掘工作面等主要用风 地点风量不足;违反规定串联通风;采煤工作面没有按正规 设计形成通风系统;采区进(回)风巷未贯穿整个采区,或者 虽贯穿整个采区,但一段进风、一段回风等。有些煤矿井下安 排的采掘作业面过多,工作面风量达不到正常要求,有的掘 进工作面甚至是微风或无风作业。 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旦瓦 斯涌出异常, 积聚的瓦斯不能通过正常的通风方法加以解 决,从而造成瓦斯积聚,在某种特定条件激发下,将会导致瓦 斯事故的发生。 有的煤矿,尤其是乡镇煤矿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节省 开采成本,简化巷道设计,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布置成“一条 龙”大串联通风,且串联通风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这样 做的严重后果是增加了瓦斯积聚的可能性,矿井的整体抗 灾能力最弱,且任何一个采掘工作面发生灾情,都将波及到 与其串联的回风线路上的所有其他工作面。这是乡镇煤矿要 特别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 由于福建省煤矿大都处在丘陵地带,矿井基本上都是采 用平硐或斜井开采方式,风井都处在高于平硐的山上,靠进、 回风井的高差所形成的自然风压就能使矿井风流流动。尤其 是许多小煤矿所处位置地势较高,上部煤层接近露头,大部 分矿井井下工作在平时一般检测的瓦斯浓度低。尽管风井安 装有主要通风机,但平时基本不用。只有在检查时,才临时开 启运转一段时间以应付检查。而煤矿安全规程所要求的每 年至少进行一次矿井反风演习,基本上都没有做。 1.2矿井局部通风管理混乱, 通风安全设施不能满足安全 生产需要 主要表现为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设施构筑质量不符 合标准,设置不能满足通风安全需要;局部通风管理混乱。 一些煤矿企业的主要进、 回风联络巷中安设的风门,往 往存在“质量差、漏风大、不联锁、无反向风门”等问题。 由于 管理不严,经常出现两道风门同时打开,造成工作面风流短 安 全 生 产 106 2010.NO.5. ISSN1672-9064 CN35-1272/TK 路,瓦斯积聚,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等现象发生。 有些小煤矿,由于巷道断面小等原因,将局部通风机安 设在回风巷中,或距离回风口太近,造成局部通风机吸入循 环风。 极少数煤矿至今还存在使用塑料编织袋作风筒的现 象,可见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十分淡薄。 1.3矿井瓦斯监控系统不完善,使用不正常,没有发挥应有 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矿井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转、传感器 读数未及时调校(与实际浓度相差太大);采掘工作面无瓦斯 传感器,或传感器的安设位置不对(有的安设在新鲜风流中、 有的安设在风筒出风口处、 有的安设位置距离迎头超过5m 以上,有的直接摆放在巷道底部);串联通风无任何安全技术 措施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煤矿缺乏相应的技术力量,就目前 安全监控系统而言,涉及计算机、通信、通风、机电、电子等多 种不同专业,技术含量较高,而现有监控管理队伍的专业知 识还远达不到要求,平时的维护工作跟不上,多数故障仍需 请教厂家方可排除,出了问题不能及时维修,导致系统不能 正常运转,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1.4矿井瓦斯检测(查)工作形同虚设,未真正落到实处 全省各类煤矿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瓦斯检测仪器。但目 前煤矿瓦斯检查员的数量有限,有的煤矿一个小班井下只有 一名甚至没有瓦斯检查员, 而井下作业的工作面数量又多, 势必会造成瓦检员应付不过来,出现空检、漏检或不检查的 现象。 在瓦斯传感器不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倘若遇上瓦斯 涌出异常,瓦检员又未能及时检测瓦斯浓度,就很有可能引 发事故。有些小煤矿瓦斯检定器是崭新的,根本没有使用过, 瓦斯检测记录不全。国有煤矿个别瓦斯检查员(兼安全员)上 采煤工作面或上山小眼,甚至不带瓦斯检测仪器的现象也时 有发现。 瓦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到长期无通风的巷道既不 采取通风措施,也没有进行气体检测而盲目进入,导致发生 瓦斯中毒或窒息的事故近几年来时有发生。 1.5存在事故都是由于工人违章操作、 违反劳动纪律造成 的错误思想 事故发生后,侧重于追究作业人员的操作责任,只抓“违 章”而忽视了管理上的原因。 如发生报废巷道内的人员窒息 事故,固然是井下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所致,但毋庸置疑,存在 通风管理上的原因;又如报废或暂时停工的巷道,没有及时 密闭或设置栅栏、警标,不及时组织回收报废或暂时停工巷 道内的材料(如轨道、风水管、电缆、设备等),长期以来对私 拆栅栏进入报废巷道的违章处罚不力,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形 同虚设、没有落到实处等。 1.6忽视对有关规程规定的贯彻落实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58条规定要求,所有矿井必须 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安装、使用和 维护必须符合本规程和相关规定的要求。 但有不少领导、管 理人员和井下作业人员不理解,认为低瓦斯矿井根本没有必 要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认为纯碎是摆设、浪费钱财,是应 付检查,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说“假如事事都按煤矿安全规 程办,那么我们就无法干了。 ”这显然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 识,是造成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重要思想根 源。 在这种错误思想影响下,管理层忽视对煤矿安全规程 等有关规定的贯彻执行,从思想上埋下隐患。 2保障矿井实现通风安全的主要对策 作为瓦斯涌出量极低的低瓦斯矿井,通风事故是完全可 以避免的。 只要我们每一位职工都能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 程,正确认识通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矿井通风管 理,从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技术装备措施和安 全教育培训措施等方面着手,就能实现通风安全。 2.1安全管理措施 (1) 结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七部委下发的 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 〔2007〕95号), 煤矿企业要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改善井下 各生产系统尤其是通风系统,按照矿井实际所需风量核定通 风能力,完善通风设施和质量。 加大对矿井年度采掘方案的 审查,严格按照年度采掘方案和通风能力布置工作面,严禁 乱采滥挖,逐步淘汰落后的采煤工艺,禁止超能力组织生产, 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2)为了有效地开展通风管理工作,煤矿企业必须设立 专职或兼职的通风管理机构,各矿井至少配备1名专业技术 人员,负责矿井日常通风管理工作。 (3)建立并落实瓦斯治理责任制和管理制度。 随着矿井 开采往下水平延伸、开采强度的加大、采空区或报废巷道的 增多,矿井瓦斯涌出量呈逐年增大的趋势。 根据国家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21号规定,煤矿 主要负责人是瓦斯治理的第一责任人,煤矿总工程师(技术 负责人)对瓦斯治理负技术责任,负责组织制定治理瓦斯方 案和安全技术措施,负责资金的安排使用。 煤矿各级领导要 真正把瓦斯防治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千万不可有麻痹思 想、侥幸心理,防止任何的冒险蛮干行为发生。 (4)严格落实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查)制度。低瓦斯矿井采掘工作面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检 测(查)次数,每班不少于2次;本班未进行工作的采掘工作 面,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每班至少检测(查)1次。 煤矿井下 所有作业地点和容易积聚瓦斯的地点,必须定人、定时进行 瓦斯巡回检测(查),要制定瓦斯检测(查)计划,并采取有效 措施,防止瓦斯检查员空班漏检和假检行为。 (5)煤矿井下只要生产就随时会产生安全隐患,要定期 开展隐患排查,并严格按照“定责任、定资金、定时间、定人 员、定措施”五定原则抓落实。执行隐患首知责任制,做到“谁 发现、谁负责”督促落实,做到“走一路、管一路、保一路平 安”。通风安全管理在抓系统的同时要兼顾局部管理,做到各 环节、各区域措施的落实。 (6)提高通风安全管理标准,结合矿井实际,细化通风安 安 全 生 产 107 2010.NO.5. ISSN1672-9064 CN35-1272/TK (下转第113 页) 全管理措施。要明确各岗位职责,将无风、微风、循环风、老塘 通风、通风系统故障、通风设施损坏、通风设施设置不及时、 监控传感器不按规定校正等列入通风事故范围进行管理;实 行正负激励、重奖重罚的措施,以此调动全员参与通风安全 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安全技术措施 (1)合理的通风系统是确保通风安全的第一步。 对于新 建矿井的通风设计,既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 可能;对于改建或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必须对矿井原有的 生产与通风情况做出详细调查,分析通风存在的问题,考虑 矿井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原有的井巷与通风设 备,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完善、更切合实际的通风设计。 (2)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风量调节方法。随着生产的发 展和变化、工作面的推进和更替,巷道风阻、网络结构及所需 的风量均在不断变化,相应地要求及时进行风量调节。 矿井 风量调节按其范围可分为局部风量调节和矿井总风量调节。 局部通风量调节是指在采区内部各工作面间、采区之间或生 产水平之间的风量调节,调节方法有增阻调节法、减阻调节 法、增能调节法。现场需要进行风量调节时,必须结合生产实 际,充分考虑调节设施设置位置、风窗两侧压差、生产布局、 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再确定调节方法。矿井总风量调节是 在矿井(或一翼)总风量不足或过剩时,通过改变主通风机的 工作特性或改变矿井风网的总风阻来实现。 (3)合理生产布局,改革采煤方法,简化通风系统。 正规 壁式采煤方法,促使采煤工作面实现全负压通风,通风阻力 小、风流稳定、风量可靠,能有效防止瓦斯积聚;可以实现合 理集中生产,减小生产区域、缩短生产战线、减少煤柱留设, 有利于通风管理和防止煤炭自燃, 同时大大提高了安全系 数。 (4)认真编制瓦斯防治安全技术措施及规划,不折不扣 地贯彻实施。 认真做好一年一度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 根据鉴定结果和瓦斯来源分析情况,对报废巷道或采空区及 时采取密闭措施,以减少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 对井下密闭 和栅栏等巷道封闭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局、福建省经济贸易委会、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 发的通知(闽安监 矿山〔2008〕267号)的要求实施管理。 拆除栅栏或启封密闭 巷道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后方 可实施。实施过程中,要强化现场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安全技 术措施。 (5)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反风演习方案要求, 每年进行1次矿井反风演习。根据演习结果及时编制反风演 习总结报告,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堵漏措施或对通风系统加 以改造,以增强矿井通风系统的防灾抗灾能力。 2.3技术装备措施 (1)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矿井必须配备足够数量 的通风安全检测仪器, 做好通风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和保 养,定期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维修校正,确保通风安全检测 仪器灵敏可靠。 (2)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58条规定,所有矿井必须 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安装、使用和 维护必须符合本规程和相关规定的要求。2008年福建煤监 局已要求全省煤矿企业严格按照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 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及 福建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装备联网和维护使用指导意见 (闽煤安监综合〔2008〕18号)、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监 控系统装备联网工程 建设工作的通知(闽煤 安监综合 〔2008〕30号)等有关规定,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矿井安 全监控系统装备联网完成投入运行以后,煤矿企业必须配备 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 加强专业技术队伍的知识更新与延 伸,加大安全监控系统巡检力度,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 系统完好,及时排除故障,且安全监控设备、传感器定期进行 调试、校正,确保系数运行稳定、可靠,真正发挥其事前预警 的作用,以提高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 (3)煤矿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较为单一,专业与专业 之间的知识延伸不够、专业知识更新不够等,难以满足技术 进步的需求,因此知识更新与延伸势在必行。 一些有条件的 煤炭企业应建立或资助院校定向培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 操作工人,为煤矿培养后备人才。 (4)煤矿主要负责人应高度重视通风安全工作,不能只 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层面,切实保障人、机、 环等各方面的安全投入, 在坚决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的同 时,对新开拓采区、新投入的设备严格按行业最高标准组织 施工、配备,夯实安全基础。 2.4安全教育培训措施 (1)安全教育培训是煤矿“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原则 的重要一个环节,我省通风事故多数都是由于从业人员通风 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自主保安能力低所造成的。 所以, 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提高安全技术素质, 就显得尤为重 要。安全教育培训要结合福建煤矿的特点,工人文化水平、工 龄、工种等差异和典型的通风事故案例,以电教片、现身说教 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教育培训,将通风的基本任务、 瓦斯涌出情况及影响因素、通风系统可靠性对安全工作的重 要性,瓦斯、煤尘、火灾的危害性及通风对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等知识,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对职工进行反复教育,分析每起 事故的原因、总结事故教训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举 一反三,且要求职工谈感受,使其根深蒂固。同时在职工上下 班途中、工作场所悬挂通风安全知识标语等,使其在潜移默 化中提高通风安全意识。 组织职工进行防灾避灾演习。 (2)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教育培训 观念,逐步改变煤矿的一些“老一套”做法和认识。 现场发现 通风安全方面的隐患,应及时予以整改。 使井下职工把通风 安全作为工作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 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促进煤矿通风安 全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3结语 安 全 生 产 108 2010.NO.5. ISSN1672-9064 CN35-1272/TK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日新月异的开发、 应用,进一步分析、认识、解决通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健全通风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 相关要求,按章指挥、遵章作业,积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福 建低瓦斯矿井通风事故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2张国枢主编.通风安全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 全生产行业标准,AQ1029-2007 (上接第111 页) (上接第108 页) 工作中,人是主要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煤矿救护队要 有所作为,基本是建立在较高素质人的基础之上的;煤矿救 护队是职业性、技术性组织,煤矿救护队的专业技术培训和 操作技能训练是煤矿救护队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要常抓不 懈,要不断提高煤矿救护指战员技术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 应战心理素质。 (4)做好新老队员的交替工作。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 救护规程要求煤矿救护队队员的年龄不超过40周岁,并且 煤矿救护队35周岁以下的队员应保持在2/3以上, 这是一 种很有必要的规定。 我们应当重视现有力量,也应当重视有 生力量的培养。在工作中,由于老队员经验丰富,老队员可以 在小队或中队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小队或中队的技术 业务培训与传帮带等方面必将发挥老队员的长处,对新队员 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新进队的队员能迅速成长 起来。 3结束语 新时期矿山救护队的发展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需要。煤矿 企业要在煤矿救护队的人员素质、装备水平、适应能力、组织 体制、管理体制、作战协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煤矿救护队 不但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员,而更重要的是要有更高的质量和 效率。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2煤矿救护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3矿山救护队员.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2008 节点数m8、分支数n49、角联分支数ht2 Klg〔8(492)〕2.61 元沙煤矿通风系统复杂程度为较简单。 3结语 矿井通风网路是矿井通风系统的最基本联接形式,通过 量化的方式对我们常说的矿井通风系统简单、比较复杂和复 杂进行判定,对于矿井设计不同方案通风系统之间的比较以 及生产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整改造,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国枢主编.矿井通风与安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杨运良.矿井通风系统网络结构复杂程度的评价.煤矿安全,1998.01 3王惠宾,胡卫民.矿井通风网络理论和算法.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 版社,1998 图1元沙煤矿通风网络图 可再生能源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俊峰4月29日在青岛 说, 2008年不期而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打跨可再生能源 产业,经过快速调整,如今又进入了快速发展期。10多年来, 全球风电增速在30左右。 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容 量风电装机成为发展主流。 安 全 生 产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