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忙水力超前卸压防突技术.pdf
2 0 0 7年第 2 期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3 5 回采工作面水力超前卸压防突技术 赵从 国 徐州矿务集 团, 江苏 徐州 2 2 1 0 0 6 【 摘 要] 针对回采工作 面常规 防突措施失效的现状 , 提供 了全新的、 成套的工作面超前水力 卸 压防 突技 术的理 论 、 工艺 、 方法和 效果检 验手 段 。通过 水 力挤 压使 煤 壁位 移 . 扩展 卸压带长度, 有效释放瓦斯, 消除了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的隐患,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 效益 和社 会效益 。 [ 关键词 ] 工作面 ; 水力超前卸压; 煤与瓦斯 突出 [ 中图分类号]T D7 1 3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 6 7 2 - 9 9 4 3 2 0 0 7 0 2 0 3 5 3 O 引 言 2 水 力超前卸压 防治 瓦斯突 出机理 煤与瓦斯突出是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 的一 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灾害现象 .突出时强大的冲击 气浪及可能引起的爆炸, 常导致矿毁人亡 。 目前国 内外采用的防突技术措施 .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 是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大, 现用技术仍存在 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些大型突出事故仍未得到有 效控制。 张集矿 7 3 5 3综采 工作面的瓦斯突出即属此 类情况。该面按照 防突细则 执行“ 四位一体” 防 突措施 . 同时还采取了煤层浅孑 L 注水 、 松动爆破等 技术,但在 4 2 d内共发生 l 2次煤与瓦斯异常现 象 , 其中最后一次突出抛出煤量 1 4 7 I l l 、 喷出瓦斯 1 2 3 6 8 I l l , 严重威胁到矿井的安全生产 。因此, 进 行新的防突措施水力超前卸压技术研究非常 必要 1 7 3 5 3工作面概 况 7 3 5 3工作面埋深 6 5 2 9 9 I l l 。 走向长 3 1 7 I l l , 倾 斜长 1 5 2 I l l , 煤厚 3 . 1 4 I l l , 煤层倾角 8 - 2 6 。 , 平均 l 3 。 . 煤层为山西组 7煤 , 顶板为泥质粉砂岩 、 底板 为中细砂岩。受沉积相影响该工作面煤层厚度及 煤层结构变化较大 , 煤厚 1 . 5 ~ 5 . 8 I l l , 煤层结构不 稳定 . 小断层较为发育。 煤质松软 , 煤层透气性差 , 瓦斯赋存不均。 工作面风量 l 3 5 0 ~ l 4 0 0 m 3 / m i n . 绝对瓦斯涌 出量为2 . 8 4 . - -5 A m 3/ m i n .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l 1 5 2 m3/ t , 该面采用顺层 长钻孑 L 和钻场高位钻孔抽放瓦斯 , 泵站的抽放混合瓦斯流量为 l 0 ~ 1 2 m 3 / m i n ,抽放 浓度为 4 %~ l 0 %。 水力超前卸压就是通过钻孑 L 向工作面煤壁前 方的集中应力带注高压水 ,使之增裂 、挤出并卸 压, 致使煤壁前方地应力重新分布, 集中应力 峰 带移向深部 、 导致卸压 安全 带长度增大, 以减少 瓦斯压力梯度 ,减少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或降 低煤与瓦斯突出的强度 , 从而实现防突。 3 水力卸压防突技术方案的确定 3 . 1 水力超前卸压防突技术参数及其取值范围 根据前苏联煤炭工业部和前苏联 国家矿山技 术监察局 苏联煤、 岩和瓦斯突出危险层安全开采 细则 1 9 8 9版 ,水力挤出防突技术参数及其取 值范围为 1 钻孑 L 长度 Z 。 l 6. 5 ~9 . 5 I l l 2 封孑 L 器前端至煤壁的距离 f , 。 仁 6 ~ 9 I l l , 取 仁Z 一 0 . 5 m 3 钻孑 L 间距 口 。 1 . 0 - 1 . 8 f r 。且 4 I l l ≤口 ≤1 0 I l l 4 允许割煤深度 。 ≤Z 一 3 . 5 安全超前距 , I l l 5 最大注水压力 。 P 舭I0 . 0 7 5 7 / /MP a 式 中, y为覆岩容重 , 取 y 2 . 5 t / m / g ; //为开 采深度 . I l l 。 6 最终注水压力。 3 . 0 MPa 7 单孑 L 注水流量 。 p 2 . 5 M L / rai n 维普资讯 赵从国 回采工作面水力超前卸压防突技术 2 0 0 7年第 2期 式中. 为煤层厚度 . m。 8 注水时间 t 。 t 3 0 。 6 0 mi n 9 单孑 L 注水量 q 。 q t x Q i 3 I 2水力卸压防突技术参数的理论确定 1 钻孑 L 长度 Z 。从水力超前卸压防突技术原 理角度 , 钻孑 L 长度 f 不得低于 6 . 0 m, 且尽可能长, 但是. 从前期试验看 . 由于软煤层拔封孑 L 器时阻力 较大, 深度太深 , 会无法拔 出封孑 L 器 , 因此 , 钻孑 L 长 度确定为 6 . 5 m。 2 封孑 L 器前端至煤壁的距离 Z , 。取 l r l 一 0 . 5 6. 0 m。 3 钻孑 L 间距 口 。从卸压防突效果看, 间距越 小越好 . 但从经济方面考虑 , 间距尽可能大 , 根据 苏联细则 , 0 1 . 0 ~ 1 . 8 Z , 且 4 m≤口 ≤1 0 m,即 口 6 . 5 ~ 1 0 . 8 m, 因此 , 具体取何值 . 应通过试验确定。 4 最大注水压力 。P 眦 0 . 0 7 5 x 2 . 5 x 6 9 9 9 . 8 1 3 . 4 M P a 。 5 最终注水压力 P 3 . 0 M P a 。 6 允许割煤深度 l b 41 3 . 5 安全超前距 3 . 0 m 。 7 单孔注水流量 Q i 2 . 5 M 1 5 ~ 6 0 L / mi n 。 8 注水时间 t 3 0 ~ 6 0 ra i n , 视煤壁挂 “ 汗” 及 基点位移是否大于 l %而定。 9 单孑 L 注水量 q t x Q F 0 . 8 ~ 3 . 3 m 。 1 0 同时注水孑 L 数 N 3 ;工作面注水孑 L 数 n L/ a 21 。 3 . 3供水 系统的选 择 根据单孑 L 最大注水流量 6 0 L / m i n .同时注水 3个孑 L , 考虑漏水系数 , 选用 WR B 2 0 0 / 3 1 . 5型乳化 液 泵 2台 . 一用 一备 , 额定 流量 2 0 0 L / m i n 、 额 定压 力 3 1 . 5 M P a 4 水力超前卸压防突技术工艺 4 . 1 钻 孔 钻孑 L 沿工作面煤壁布置 .钻孑 L 布置在能保证 封孑 L 质量完好的硬煤分层中。 距工作面底板 0 . 5 m 左右 , 每孑 L 间距 7 9 m, 孑 L 深 6 5 m, 钻孑 L 直径 4 2 mm, 打钻使用 MZ 一 1 2型普通煤 电钻及 1 m长可接麻 花 钻杆 。 4 . 2封孔 采用 自动水力膨胀式封孑 L 器封孑 L 。耐压不低 于 2 0 MP a . 其正常外径 4 0 m m. 膨胀后 6 0 m m左 右 , 膨胀段长度 4 m, 封孑 L 器前端至煤壁的距离 Z , 为 6 m。 封孑 L 器前端装有定压逆止 阀, 压力水进入 封孔器芯管后.当水压未超过逆止阀的预定弹簧 压力时. 首先通过芯管孑 L 眼进入胶管 . 使其膨胀变 形封住钻孑 L , 待胶管封住孑 L 口后 , 水压上升 , 当超 过逆止阀预定的弹簧压力时 ,使打开逆止阀的钻 孑 L 供水 .停泵卸压后 ,胶管靠 自身弹性力恢复原 状, 即可从钻孑 L 取出。 注水过程中,同时注水的注水段及注水段 以 外 8 m范围的无用孑 L 用 圆锥形木楔包扎海带封 堵 . 圆锥形木楔长度为 0 . 5 m, 小头直径为 3 5 m m, 大头 直径 4 5 m m。 4 . 3注水 注水管路采用 ‘ p 2 5 mm钢丝编织高压水管 , 注 水 压 力 用量 程 为 0 ~ 6 0 MP a的 压 力 表测 定 , 注 水流量用高压流量计测定。 最大注水压力 1 3 .4 MP a , 最终注水压力 P 3 . 0 ~ 4 . 0 MP a , 同时注水孑 L 数为 3 个 .单孑 L 注水时间视煤壁位移是否大于 1 %或发 生水的泄出而定 , t 3 0 ~ 6 0 m i n ,单孑 L 注水量 q为 1 3 m 。 4 . 4效检及超前距 采用工作面煤壁移动量法为主 、钻孑 L 瓦斯涌 出初速度变化法为补充的方法进行效果 检验 , 其 中之一指标未达到要求, 即认为防突措施无效。 采 用煤体挤 出量法校检时 ,煤体挤出量通过测量注 水前后基点与煤壁位移测量点距离确定,用铁锤 将长 4 0 0 m m带尖锥的钢钎楔人煤体后 ,钢钎的 尾部作为测量煤壁位移点 ,测量煤壁位移点设置 在两注水孑 L 的正中间并在两注水孑 L 连线上 ,基点 选在液压支架的适当点。如果达到 以下条件即认 为水力超前卸压有效 ①挤出量不小于0 .0 1 f , ; ② 水压降至 , 工作面发生水的泄出。 5实施效果 1 注水 3 0 ~ 5 0 m i n后 , 集中应力带内注水点 以外的煤体产生有效的位移和卸压 。工作面全长 范围内的煤壁位移量达到 6 2 1 7 0 m l n ,也就是煤 壁位移量达到 0 . 0 1 ~ 0 . 0 3倍封孑 L 深度 , 工作面前方 的集中应力带煤壁得到有效的卸压。 2 瓦斯涌出初速度变化曲线深移。 从所测数 据可以看 出, 在注水前 , 孑 L 深为 2 6 m范围内, 瓦 斯涌出初速度从 2 . 3 l _ / m i n递增到 6 . 9 l _ / m i n , 孑 L 深 大于 6 m后 。 瓦斯涌出初速度由增加转变为减小 , 说明孑 L 深大于 6 m后便为集中应力带 .卸压带长 维普资讯 2 0 0 7年第 2期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3 7 度 为 6 m; 注水后 , 孔深在 7 . 5 IT I 范 围内, 瓦斯涌 出初速度从 1 . 3 L / m i n一直递增到5 . 6 L / m i n , 且孔 深 6 . 0 m 以 内,同一 孔深 的瓦斯 涌 出初 速 度 比注 水前小 .说明高压注水后卸压带长度增至 7 . 5 m 以上 . 即说明了水力卸压防突技术的有效性 , 也说 明了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变化检验法原理的合 理性 。注水前后瓦斯涌出初速度变化曲线如图 1 所示 。 孑 L 深 / m 图 1 注水前后瓦斯涌 出初速度变化曲线 3 集 中应力带内注水点以外 的瓦斯得到预 先释放。图 2表示第一次采取超前水力卸压措施 前后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变化情况 ,细线表示 采 取超前 水 力卸 压措施 当天 2 4 h瓦斯浓 度 变化 , 粗线表示采取超前水力卸压措施的第二天 2 4 h 瓦斯浓度变化。 不难看出, 采取超前水力卸压措施 O . 5 0. 4 5 0 .4 0. 35 蓬0 . 3 u 0.25 O .2 O.1 5 O .1 O. O5 O 时 回 风 流 瓦 斯 浓 度 由 0 . 2 5 %一 0 . 3 5 %增 加 到 0 . 3 8 % 0 . 4 8 %.采取超前水力卸压措施后 回风流 瓦斯浓度则降到 0 . 1 5 % 0 . 2 8 %,这说明集中应力 带内注水点以外的瓦斯得到预先释放 ,减少 了生 产时 的瓦斯 涌 出量 。 昌 昌 2 昌 器 导 导 曷 器 g 二 二 鱼 三 昌 昌 2 昌 器 导 导 曷 ●- ●● ●● ● ● ●● ●● ●● ●● ●● ● ● ●● 竺 竺 2 时间 图 2水力卸压前 后瓦斯涌 出变化曲线 4 有效防止了煤与瓦斯突出 , 取得明显的经 济效益 。7 3 5 3工作 面采取水力卸压防突措施 以 后. 未发生煤与瓦斯动力现象 , 消除了重大安全隐 患, 社会效益显著 ; 工作面 日产 由密集钻孔措施 的 8 0 5 t 提高到 1 4 7 5 t ,每月增加经济效益 8 0 4万 元 。 [ 作者简介 ] 赵从国 1 9 6 3 一 , 男 , 山东潍坊人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1 9 8 2年毕业于 山东 矿业 学院采矿工程 系 , 2 0 0 2年中 国矿 业大学管理工程硕士研究 生毕业 , 现工作 于徐 州矿务集 团 有限公司总工程 师室 。 『 收稿 日期 2 0 0 6 - 1 1 - 0 7 ]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