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doc
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报告书编号川山评报字(2010)F14号 委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评估机构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刘文健(总经理) 提交报告日期2011年1月26日 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 40 - 合浦县恒大石膏矿 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摘要 川山评报字[2010]F14号 评估机构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评估委托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采矿权人合浦县恒大石膏矿; 评估对象与范围评估对象为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采矿权,评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拟出让的合浦县恒大石膏矿矿区范围; 评估目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出让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采矿权提供公平、公正的采矿权价款参考意见; 评估基准日2010年5月31日; 评估方法折现现金流量法; 评估参数 保有资源储量(331)(332)(333)11945.35万吨; 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6824.17万吨; 保有可采储量1977.86万吨; 出让年限20.00年; 评估计算年限动用可采储量400.00万吨; 生产规模20.00万吨/年原矿; 矿井服务年限98.89年; 评估计算的服务年限20年; 评估确定固定资产投资3186.79万元; 流动资金478.20万元; 原矿不含税销售价格170.00元/吨; 正常生产年销售收入3400.00万元/年; 单位总成本费用2012-2023年为151.28元/吨,2024-2031年为151.02元/吨; 单位经营成本141.28元/吨; 折现率8。 评估结果 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采矿权在评估基准日价值为人民币340.72万元,大写人民币叁佰肆拾万零柒仟贰佰元整。 评估有关事项声明 评估结论的有效期为一年,即从评估基准日起一年内有效。超过一年此评估结果无效,需重新进行评估。 本报告评估结论仅供委托方为本报告所列明的评估目的而作。评估报告的使用权归委托方所有,未经委托方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或公开。除依据法律须公开的情形外,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发表于任何公开的媒体上。 报告的复印件不具有法律效力。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摘自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欲了解本评估项目的全面情况,应认真阅读该采矿权评估报告书全文。 法定代表人 项目负责人 报告负责人 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一年一月二十六日 目 录 一、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正文 1、 矿业权评估机构1 2、 评估委托方和采矿权人简介1 3、 评估对象和范围2 4、 评估目的3 5、 评估基准日3 6、 评估原则3 7、 评估依据3 8、 矿业权概况5 9、 资源概况7 10、 矿山开采现状17 11、 评估实施过程18 12、 评估方法19 13、 主要技术经济参数的选择依据20 14、 主要技术经济参数的选取..22 15、 财务指标..25 16、 评估假设..36 17、 评估结论.36 18、 特别事项说明37 19、 采矿权评估报告使用限制38 20、 评估报告日39 21、 评估责任人39 二、采矿权评估报告书附表目录 附表1 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采矿权评估价值估算表41-42 附表2 合浦县恒大石膏矿保有可采储量计算结果表43 附表3 合浦县恒大石膏矿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44 附表4 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销售收入估算表45-46 附表5 合浦县恒大石膏矿成本费用估算表47-48 附表6 合浦县恒大石膏矿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49-50 附表7 合浦县恒大石膏矿税费估算表51-52 三、采矿权评估报告书备查文件 1、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共1页 2、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共1页 3、中国注册矿业权评估师资格证书共2页 4、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共6页 5、合浦县恒大石膏矿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450521000003239(1-1))共1页 6、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采矿许可证(证号4500009940054 )共1页 7、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大岭头石膏矿区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Ⅲ线西至Ⅳ线地段-105m-500m标高)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中矿联储评字[2005]29号,2005年10月28日)及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大岭头石膏矿区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Ⅲ线西至Ⅳ线地段-105m-500m标高)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05]300号,2005年12月16日)共20页 9、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大岭头石膏矿区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Ⅲ线西至Ⅳ线地段-105m-500m标高)(广西第四地质队,2005年7月20日)节选28页 10、合浦县恒大石膏矿开采设计说明书(广西工业设计院,2007年11月)共23页 11、中国统计年鉴(节选)共14页 12、生产材料单价表、广西电网销售电价表共2页 13、固定资产分类汇总表共1页 14、网上调查价格共6页 15、评估师及评估人员自述材料共8页 四、采矿权评估报告书图纸目录 1、交通位置图 采 矿 权 评 估 报 告 书 正 文 川山评报字(2010)F14号 本公司接受委托,根据国家有关矿业权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和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矿业权评估方法,为办理采矿权出让,缴纳采矿权价款而涉及的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采矿权进行了评估工作。本公司评估人员对该矿区采矿权的设置情况进行了实地查勘与询证,通过对获得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评审备案证明、生产技术、经济信息的综合分析与研究,确定评估方法、评估参数,对委托评估对象在2010年5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作出了公允反映。现将评估情况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1、矿业权评估机构 机构名称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地址成都市建设北路三段109号; 资质概况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是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具有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属独立法人单位。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为矿权评资[1999]010号。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登记注册号为5100001810696。 2、评估委托方和采矿权人简介 评估委托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采矿权人合浦县恒大石膏矿;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450521000003239(1-1);住所星岛湖乡大岭头;经济性质集体经济;法定代表人姓名潘传兴;注册资本人民币叁佰万元;经营方式销售;经营范围石膏矿及其产品、建筑材料。 3、评估对象和范围 评估对象为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采矿权。 评估范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该矿采矿许可证载明的矿区范围,采矿许可证证号4500009940054,面积3.0284平方公里,开采深度标高为-105米~-500米。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表1。 表1 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 X Y 面积 (km2) 开采深度 生产规模 (万吨/年) 1 2403659 36614962 3.0284 -105米~ -500米 9.00 2 2404668 36616412 3 2405668 36615905 4 2405799 36615798 5 2405722 36615694 6 2406003 36615204 7 2404890 36614074 该矿矿区范围与其他矿权无交叉、重叠,亦未进行过缴纳矿业权价款为目的的评估。 4、评估目的 合浦县恒大石膏矿属国家出资探明矿产地,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规定,出让该矿采矿权,需对该采矿权价值进行评估并处置采矿权价款。本次评估即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供“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采矿权”在评估基准日所表现出的公平、合理的市场价值参考意见。 5、评估基准日 广西国土资源厅公开选择矿业权评估机构公告(2010年第3号)时间为2010年6月28日,公告中确定的评估基准日为2010年5月31日,因此确定本项目评估基准日为2010年5月31日,报告中所采用的计量和计价标准均为2010年5月31日的客观有效标准。 6、评估原则 6.1. 遵守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的工作原则; 6.2. 遵循持续经营原则、公开市场原则和谨慎性原则; 6.3. 尊重地质矿产勘查规律和资源开发经济规律的原则; 6.4. 遵守国家有关规范和财务制度的原则; 6.5. 遵循采矿权价值与矿产资源相依性原则; 6.6. 遵循供求、变动、竞争、替代和预测原则; 6.7. 最有效利用原则。 7、评估依据 7.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7.2.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7.3.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 7.4.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4号); 7.5.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 7.6.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 7.7.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 7.8.收益途径评估方法规范(CMVS121002008); 7.9.矿业权价款评估应用指南(CMVS121002008); 7.10.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CMVS308002008); 7.11. 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 7.12.合浦县恒大石膏矿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450521000003239(1-1)) 7.13.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采矿许可证(证号4500009940054 ) 7.14.广西国土资源厅公开选择矿业权评估机构公告(2010年第3号) 7.15.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大岭头石膏矿区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Ⅲ线西至Ⅳ线地段-105m-500m标高)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中矿联储评字[2005]29号,2005年10月28日)及其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05]300号,2005年12月16日); 7.16.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大岭头石膏矿区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Ⅲ线西至Ⅳ线地段-105m-500m标高)(广西第四地质队,2005年7月20日); 7.17.合浦县恒大石膏矿开采设计说明书(广西工业设计院,2007年11月); 7.18.合浦县恒大石膏矿井下采空区稳定性专项论证报告专家评审意见(2007年10月15日) 7.19.关于同意实施合浦县恒大石膏矿开采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桂安监管[2007]56号,2007年12月17号) 7.20.合浦县恒大石膏矿井下采空区稳定性专项论证报告(长沙矿山研究院,2007年8月) 7.21. 评估人员收集的有关资料。 8、矿业权概况 8.1. 矿区位置和交通 广西合浦县大岭头石膏矿位于广西合浦县县城西北方向11km的大岭头村附近,地理座标为东径1096′23″~1097′32″,北纬2l43′43″~2l45′2″,行政区划属广西合浦县乌家镇柯江村和沙岗镇上洋村。矿区有公路连通南宁、湛江、玉林、北海等地,距南宁216km,玉林213km,湛江179km、北海市39km,距南(宁)防(城)铁路线上的钦州火车站约69km,交通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8.2.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矿区地形平坦,仅中部地区由于流水冲刷和切割,形成冲沟和低洼地带,海拔最高47.74m,最低10.30m,最大相对高差37.44m。 矿区中部有一条小溪,贯穿矿区南北,经上洋流入南流江,溪水长流不断,水量随季节性变化。矿区以外东南部地势低洼,河溪纵横,水系发育。东有洪潮江,南有南流江,西有白沙江。其中南流江流经矿区附近的河宽250m,水深1.5m,最大洪水流量6000m3/s(1967年),最高洪水标高6.93m(在上洋桥测)。上游有合浦水库调节流量,长年不枯。 根据合浦气象站历年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22.2℃,在夏秋季节常受台风影响,一般未造成严重灾害。本区年降雨量在1900mm左右,7、8月降雨量达600mm以上。本区夏无酷热,冬无严寒,但冬季常刮大风,空气湿润,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合浦县是广西经济较发达的县(市)之一,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九十年代初,合浦名列广西农村经济十强县榜首,跻身“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最高的百强县”,并被评为“全国农业百强县”。合浦县支柱产业一是渔业经济。二是农业。三是旅游业。四是烟花爆竹业。 8.3. 地质工作简况 1960年~1965年广东省地质局区测队在矿区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其成果报告初步查明了测区地层、构造等特征。 1973~1975年,广西矿田地质勘探队进行矿矿普查时发现本石膏矿,同时对石膏矿进行初步普查。广西矿田地质勘探队于一九七五年提交普查找矿总结报告,提交石膏矿D级储量5872.84万吨。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材工业地质队在此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详查和勘探工作,1977年提交了广西合浦县大岭头石膏矿区详查地质报告,提交了CD级泥膏矿石储量18000万吨,其中C级4779万吨,并于1981年6月提交了广西合浦县大岭头石膏矿区勘探地质报告,1981年11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材料工业局以桂建材基字(82)031号文审查通过,共批准BCD级矿石量27129万吨,其中B级18.49万吨,C级6200万吨、D级19080万吨,B级占BC级储量的23% ,其中本次核实范围之内的储量为BCD级矿石量12340万吨 。此外广西第三地质队和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于1980年提交了广西合浦县大岭头石膏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报告。 2005年7月,广西第四地质队在该矿区开展地质工作,并编制提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大岭头石膏矿区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Ⅲ线西至Ⅳ线地段-105m-500m标高),该报告于2005年10月28日经评审通过(中矿联储评字[2005]29号)并于2005年12月16日由国土资源部备案(国土资储备字[2005]300号)。 9、资源概况 在区域上,矿区位于广西东-东南部华夏式构造体系的西南段,处于地堑式断陷盆地-合浦盆地中段西侧上洋凸起的西南地带。根据推测,盆地东南边缘沿合浦-石康方向有一条区域性大断裂。合浦盆地内沉积物为第三系地层,最底部为上白垩系。盆地基底为志留系变质岩系,褶皱强烈。 9.1. 矿区地质简述 9.1.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地层和第四系。赋矿层位为下第三系上组下段(Eb-1)。 1、下第三系分为上组和下组。 (1)下第三系下组(Ea) 顶部为棕红色厚巨厚层状含粉砂质、砂质泥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层理不清晰,岩石中常见有绿色泥砂质园斑点,偶见泥裂,干后易碎,其表面常有白色盐霜,略带咸味,厚度>100m。 (2)下第三系上组(Eb) 1)下段(Eb-1)泥膏层(深度较大时为硬石膏)与暗红色泥岩互层。中上部泥膏层厚,且层数较多,泥岩夹层相对较薄。下部石膏层数少而薄,泥岩厚度较大。在矿区西部深孔地段,该层的顶部偶见有水流波纹和浪成波纹,有不清晰的层理。该层厚度沿倾斜方向由薄变厚,从23.78m~92.08m以上。本层为矿区成矿层位。 2)上段(E b-2)上部为含钙泥岩,棕红或暗红色,少量为灰绿色和灰色,局部有黑色炭质泥岩。上部顶部为风化面,层面紊乱,部分岩石节理中夹有铁质薄膜;下部为绿色、灰黑色、暗红色泥岩夹泥灰岩,均含有钙质。下部灰-黑色泥岩中有时夹有数层泥灰岩,单层厚约1-3cm,层理不清晰,偶见对称波纹层理。本段厚8.94m-16.12m。绝大部分钻孔中的厚度也在10m左右。此层分布普遍,厚度较稳定,也是矿床顶板。 2、上第三系(N) (1)上第三系第一组(N1)下部为砂砾层,中部为杂色泥岩(包括黄、绿、灰、紫、红等)夹不规则钙质结核,局部地段夹有少量粉砂岩、细砂岩等,上部以粉砂岩、泥岩为主,夹有粉砂质泥岩,泥质砂土层,砂质泥岩等。本层属半成岩,与下伏地层(Eb-2)呈角度不整合。厚度16.89-132.77m。 (2)上第三系第二组(N2)下部主要为浅灰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 岩,泥质砂土层,局部夹有少量砂层,泥岩等,部份地段夹有透镜状褐矿层。上部主要为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局部夹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 岩、砂层和泥质砂层。厚度32.42m-216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3)上第三系第三组(N3)底部为砂砾层,中上部为黄色和红黄色泥质粉砂岩,泥质砂土层。本层倾角较平缓,与下伏地层(N3)呈不整合接触,厚12.5~45m。 3、第四系(Q) 主要为上第三系地层经过风化后形成的残-坡积物,为黄~灰黄色泥质砂土,灰-灰黑色泥炭土,及近代河流冲积砾石层等。不整合堆积于上第三系地层之上,厚度1.32m~9.99m。 9.1.2. 构造 1、褶皱 矿区地层总产状为倾向240~260,倾角10~17,属单斜构造。但在中部的大岭头村一带,在下第三系地层中有一个明显的上洋隆起构造,形如鼻状,故又称上洋鼻状隆起。该隆起分别向SW、NW、SE三个方向倾斜,倾角依次为ll12、ll。但往西南方向延伸不远,于ZK32、ZK52、ZK39一带隆起逐趋于缓和,至深部地段隆起完全消失。 2、断层 矿区内仅发育一条断层(F1),位于矿体北西边缘部份,断层走向305,倾向北东,倾角50左右。见断层破碎带,断层破碎带宽10~16m,垂直断距10~50m,自北西往南东方向,破碎带逐渐变窄,垂直断距由大变小,断层倾角则由小变大,至Ⅵ线断层逐渐尖灭消失。在部分钻孔中可见断层角砾岩,角砾为棕红~暗红色泥岩,大小为0.5-2cm左右,棱角尖锐,分布紊乱,胶结物为灰至灰绿色钙质泥岩,根据断层角砾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及断层对矿体的影响推测,断层性质属正断层。 9.1.3. 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 本矿区赋矿层位为下第三系上组下段(Eb-1)。泥膏层(深度较大时为硬石膏)与暗红色泥岩互层状出现,中上部泥膏层较厚且层数较多,泥岩夹层相对较薄。下部石膏层数少而薄,泥岩厚度较大。总体含矿较富,而一般品位不太均匀、总厚度较大。 9.2. 矿体特征 9.2.1. 含矿层特征 本矿区石膏矿层赋存于下第三系上部(Eb-1),平面上分布于X2403.5~2406.6,Y19303.5~19306.5,标高-62.66~-882.07m之间,埋深60~900m。矿体由层状,似层状石膏与暗红色泥岩互层组成,当膏层沿倾向埋深较大(ZK1、ZK4、ZK5)时则变硬石膏。矿体走向北北西向,以单斜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倾向240~260,倾角10-17同,沿走向长3km,倾向宽2.4 km以上。矿区东部、东北部矿体厚度较小,往南西沿倾向方向逐渐增厚。 本矿区的矿体共有3~26层单层石膏矿组成,矿区东部,东北部边缘及矿区鼻状隆起构造的顶部有4~8层,沿南西倾斜方向向深部达26层以上,故沿倾斜方向矿层层数有明显的递增规律。单层石膏矿厚度一般为1.5~2.0米左右,最厚可达17.48米(ZK32Ⅱ矿体)。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厚度大于一米的单矿层分布于含矿层的中~上部,并以层状、似层状为主。下部单矿层厚度变小,绝大多数厚度小于一米,并以似层状为主,在平面位置上,矿区中部厚度较大的单层石膏较多,矿区东部,东北边缘及矿区西南边缘厚度较薄,以至大多数矿层难以开采利用。 单矿层之间的泥岩夹层分布与矿层相反,在含矿层中上部夹层少,下部多,据统计中、上部大于和等于0.5米的泥岩夹层率为25~35,下部为65~75%。另外,含矿层中-上部石膏品位较高,绝大部份在65以上,下部比上部低。 本矿区含矿层中石膏矿的分布规律是中上部富集,矿层层数较多,厚度较大,连续性好,单矿层之间距离小,具有工业价值的石膏矿层均分布于含矿层的中~上部;下部贫乏,仅有零星分散的小矿层分布,多呈似层状,厚度lm左右,连续性差,单矿层之间距离大,品位较低、埋深大、工业利用价值较低。 9.2.2矿层特征 根据石膏矿层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并以矿层(体)对比结果为依据,将含矿层的中~上部矿层富集带自上而下划分为Ⅰ、Ⅱ、Ⅲ号三个矿体。每个矿体由一层以上不等的单层石膏矿组成,现分述如下 I号矿体本矿体位于含矿层(Eb-2)最上部,矿层赋存标高为-62.66m~-752.39m。为本矿区主要石膏矿体,亦是相对埋藏最浅的矿体,由l-5层单矿层组成。矿体倾向南西,倾角l0~17,Ⅲ、Ⅳ线因断层影响,局部变为6和20。矿体厚度较稳定,厚度变化系数为59。单工程矿体厚度0.98m~14.85m,平均6.54m,矿体平均品位72.11。-150m标高以上矿体大部份由单层矿层组成,-150m标高以下矿体由2~5层单矿层组成。单矿层厚度一般2~3m左右,最厚13.49m,厚度大的单矿层多分布在X~Ⅶ线南段附近。矿层品位变化比较稳定,按工程统计品位变化系数为8。一般工程平均品位70~75%左右,最高85.02%(ZK19),最低59.63%(ZK44),矿体中见有三种矿石类型,350~400m深度以上为泥膏和纤维石膏,向下逐渐变为硬石膏。F1断层从矿体通过,形成面积为85000m2的破碎带,断层破碎带充填泥岩碎块和粘土,分布紊乱。核实范围内I号矿体长约1675m,宽约1865m,单工程矿体厚1.58~14.85m,平均厚5.95m,单工程平均品位59.63~84.75,平均70.69。为了保证矿井采矿的安全,I号矿体未开采,作为整个矿区的护顶和隔水层。 Ⅱ号矿体分布于I号矿体之下,距I号矿体距离0~6.09m不等。矿体产状、范围、矿石类型、断层的影响与I号矿体基本相同.矿体面积4.64km2,矿体在东部,东北边缘厚度较小,最小为0.98m,西南部厚度大.最大为18.91m,见矿钻孔45个,平均厚度6.00m,厚度较稳定,厚度变化系数为65。矿体由2~5层单矿层组成,单矿层厚度一般2 ~17.43m。矿体品位一般在66~75%,品位变化系数为5。最高为85.63(ZK40),最低为59.29%(ZK46),平均品位72.42%。埋藏标高为-69.04m~-771.08m,矿体规模稍小于I矿体。核实范围内Ⅱ号矿体长约1700m,最宽约1870m,赋存标高-110~-500m,单工程矿体厚0.44-18.91m,平均厚5.96m,单工程平均品位59.29~85.63,平均73.10。Ⅱ号矿体已开采了部分矿石,在Ⅲ-Ⅺ线-105~-300m标高有一个长约1230m,水平宽度最宽达650m,高约1.30 m的采空区,采空区体积约为683071m3。 Ⅲ号矿体分布于Ⅱ矿体之下。最高标高为-75.72m,最低标高为-782.07m。产状、形态、范围、矿石类型及断层影响基本上与I、Ⅱ号矿体相同。矿体面积为4.63km2,矿体厚度最小为1m(个别地段如ZK08007为0.75m,ZK08003为0.95m,ZK54为0.98m)最厚为12.85m,平均厚3.92m,厚度变化系数为75。矿体大部份由单矿层组成,单矿层厚度一般都在l~l.5m,最厚为6.90m(ZK44)。VI~XⅡ线南西端-130m标高以下,有2~3层单矿层,最多为4层(ZK52)。矿体品位变化比较稳定,按见矿工程统计,品位变化系数为8。品位一般在70~73%左右,最高品位87.67%(ZK08003),最低53.506(ZK40),平均品位71.23。矿体规模小于I、Ⅱ矿体。核实范围内Ⅲ号矿体长约1700m,最宽约1825m,赋存标高-110~-500m,,单工程矿体厚0.73-12.85m,平均厚3.90m,单工程平均品位64.80~84.41,平均73.81。Ⅲ号矿体已开采了部分矿石,在Ⅲ-Ⅺ线-105~-270m标高有一个长约1230m,水平宽度最宽达630m,高约1.30 m的采空区,采空区体积约为538914m3。 9.3.矿石特征 9.3.1矿石类型 矿石分三种自然类型泥膏、纤维石膏和硬石膏,泥膏是本矿区主要矿石类型,硬石膏次之,纤维石膏不单独具有工业价值,仅夹在泥膏矿层中。泥膏分布在地下350~400m以上。品位一般65~75%,硬石膏埋深在350m以下,品位一般在70以上。 9.3.2矿石矿物、伴生有用矿物的特征 矿石矿物主要为普通石膏、硬石膏、二水石膏,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白云石、泥质、石英等。矿石类型不同,其矿石矿物、矿石矿物的含量不同,通常矿石中的方解石、白云石含量均大于1。矿体埋深60~400m处,矿石类型主要为泥膏,泥膏矿石中矿石矿物以普通石膏为主,其含量75~99%;矿体埋深400m以下矿石类型主要为硬石膏,其矿石矿物主要为硬石膏,含量70~99%。纤维石膏矿石中,矿石矿物主要为二水石膏,CaSO42H20含量在90~99.53之间。 普通石膏灰白色,呈不规则粒状,板柱状,石膏含量99%以上。少数为75左右。 硬石膏 淡绿色或浅灰色,中粒状、镶嵌结构,具油脂光泽和贝壳状断口。硬石膏含量达99%以上。 二水石膏 白色、淡红色,半透明,纤维状结构,板状构造,硬度2。CaSO42H2O含量在90~99.53之间。 9.3.3矿石的化学成分 泥膏矿石半定量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的Ca、Al、Mg、si、K的含量大多数大于l%,Fe、Ti、Na、Sn含量为0.1~1%,Ba、Li为0.1~0.0l,其余元素含量极微。化学成份SO316.49~43.49%,CaO 11.77~31.00%,H2O+9~19.7l,MgO 0.06-6。 硬石膏矿石化学成份为CaO25~40,SO327~56.97%,MgO 0.05~7,CaSO4含量为40~96.97。 纤维石膏CaSO42H2O含量在90~99.53之间。 9.3.4矿石质量 矿区的三个主要矿体中,矿石类型及质量基本相同。矿石自然类型分三种泥膏矿石、纤维石膏矿石和硬石膏矿石。 泥膏矿石灰~深灰色,少量灰白色。块状构造,粒状或板状变晶结构,由不规则团块状或颗粒状普通石膏和泥质团块组成。矿石品位(CaSO42H2O)为35.5~93.60,一般65~75%。 硬石膏矿石淡绿色或浅灰色,中粒镶嵌结构,块状构造,似网脉状构造。由不规则团块状硬石膏和黑色或黑灰色泥质条带或白云质泥质条带组成。品位(CaSO42H2O)为70~99%,一般在70以上。 纤维石膏矿石白色,少量淡红色,半透明,纤维状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份为二水石膏,CaSO42H20含量在90~99.53之间,部份纤维石膏矿石中夹少量暗红色泥岩条带。纤维石膏矿层厚度一般为2cm左右,最厚达13cm (ZK53)。 9.4.矿体围岩及夹层 矿体的顶板为Eb-2地层的泥岩,暗红色、棕红色,局部为灰绿色和灰黑色,均含钙质,部分地段的底部黑灰色泥岩中夹有数层灰黑色薄层泥灰岩,单层厚约l~3cm。泥岩为泥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粘土矿物80~85,粉砂质5~10 ,碳酸盐岩5~8,黑色泥岩中含有少量碳质等有机质。化学成份中含CaO 0.68~3.4l,SO3 0.25~1.46%,H2O+2.71~3.68。未发现石膏或硬石膏矿物。在少量占孔岩心中,发现泥岩中有方解石晶洞,方解石晶簇中偶见天青石。顶板与矿体呈整合接触关系。 Ⅲ号矿体的底板为棕红色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泥质50,砂质和粉砂质42%,碳酸盐8%局部见有星点状石膏,岩层未见层理,岩石相对较硬,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碎裂,底板与Ⅲ号矿体呈整合接触。 矿体内的夹层为泥岩,岩性单一,为暗红色,局部灰绿色。矿物成份为泥质90~95,石英5~7,少量铁质。暗红色泥岩进行差热分析结果表明,泥质矿物成份均属伊利-水白云母类粘土矿物。矿体中的夹层数各地段不等,其厚度亦不均匀。一般东北部、东部矿体较薄,夹层较少,沿倾斜方向向深部延伸,矿体厚度增大、夹层相对增厚。 9.5.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9.5.1. 水文地质条件 本矿区属顶板间接进水的孔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类型。而且矿山已生产了四年多,存矿井内有了废弃的井巷及采空区,加上在2001年坑内出现大面积顶板垮塌冒落,大大复杂了矿区内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工作侧重于储量核实,对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不够。因此,建议矿山在开采前,进一步详细查明废弃井巷的分布及充水条件,注意井巷变形的监测,预防突水和淹井灾害的发生,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9.5.2. 工程地质条件 矿体产出形态为层状和似层状,产状较平缓,顶板(Eb-2)以上的上第三系(N)地层主要为粉砂岩,泥质砂土层,粉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其次有砂层,砂砾层,砾石层等,岩石基本上均未成岩,质软或松疏,抗压强度极低,受压变形,钻探过程中常遇孔径缩小现象,岩层的稳固性很差。矿体底板主要为含钙质泥岩,均为松软~半坚硬岩石,不稳定。矿体埋藏深,宜采用地下开采。 总体上,矿层及顶底板围岩岩石稳固性能差,矿层埋深较大,矿床开采条件复杂。本矿区对于井下采矿及矿山建筑来说,工程地质条件属Ⅲ1级复杂型。 9.6. 矿山资源储量 2005年7月,广西第四地质队在该矿区开展地质工作,并编制提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大岭头石膏矿区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Ⅲ线西至Ⅳ线地段-105m~-500m标高),该报告于2005年10月28日经评审通过(中矿联储评字[2005]29号)并于2005年12月16日由国土资源部备案(国土资储备字[2005]300号)。 截至2005年7月31日(储量核实基准日),合浦县恒大石膏矿共计保有资源储量(331332333)11945.35万吨,其中,(331)537.05万吨,(332)3225.99万吨,(333)8182.31万吨。 10、矿山开采现状 合浦县恒大石膏矿位于合浦县星岛湖乡大岭头石膏矿区北段,建设规模为30万吨/年,投资3000万元,于1994年11月19日开工建设。 矿山原计划采用竖井加斜井开拓方式,在施工井筒时需使用冷冻法穿过含水层。由于投资太大,加上当时石膏矿价格大跌,矿方在建成竖井后没有继续施工斜井。因此该矿实际采用中央单一竖井两翼多水平开拓方式,水平之间采用下山联系,采矿方法为前进式房柱法。由于只有1个竖井,矿井未能形成正规通风系统,仅利用局扇通过风筒沿竖井将井下污风排出地面。 该矿于1996年1月施工竖井,1997年4月建成竖井并经过单项工程验收后转入巷道施工。1998年4月该矿转入正式生产,1998~2000年分别生产石膏矿7万吨、8万吨和9万吨。1999年9月1日至2001年4月21日该矿曾先后发生过4次冒顶事故,造成5人死亡。2001年5月18日凌晨3时30分,恒大石膏矿发生重大冒顶事故,造成29人死亡。自2001年5月18日坑内发生大面积顶板垮塌,至今矿山仍处于停产中。 11、评估实施过程 评估工作自2010年8月2日到2011年1月26日结束。 11.1. 接受委托阶段2010年7月14日广西国土资源厅以公开方式选择我公司承担合浦县恒大石膏矿采矿权评估,并明确此次评估的对象、范围、目的,确定评估基准日,并于2010年8月2日签订了评估委托书; 11.2. 现场勘查阶段2010年8月4日,本公司评估人员陈书武(助理采矿工程师)在合浦县恒大石膏矿周李华及其主要技术人员陪同下,对合浦县恒大石膏矿的矿山建设、开采工艺流程、生产经营状况、市场情况等进行了现场考察。在矿山现场,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并征询了解,核实了矿山生产的基本情况,收集了与评估有关的矿床地质资料、设计等资料。 11.3. 评定估算,提交评估报告阶段因合浦县恒大石膏矿报告送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有关采矿权价款评估材料,在评估过程中发现合浦县恒大石膏矿开采设计说明书中设计使用的资源储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大岭头石膏矿区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Ⅲ线西至Ⅳ线地段-105m-500m标高)及其评审意见、备案证明中核实的资源储量不匹配。故矿方于2010年9月向区国土资源厅递交了情况说明,向区国土厅请示了储量处理方案后评估人员按确定的评估方法,在遵守评估规范、指南和职业道德原则下,对编制的评估报告进行“四级审查”,并修改、完善和复核,于2011年1月26日提交正式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12、评估方法 合浦县恒大石膏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开采设计说明书已经评审通过,并登记备案。根据本次评估目的和采矿权的具体特点,委托评估的采矿权具有一定的规模,具有独立获利能力并能被测算,其未来的收益及承担的风险能用货币计量,经评审备案的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提供的技术财务经济指标可供参考利用。因此,评估认为本采矿权的资料基本齐全、可靠,这些报告和有关数据基本达到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的要求。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告2008年第6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矿业权评估准则的公告、矿业权评估技术基本准则(CMVS 000012008)、收益途径评估方法规范(CMVS 121002008)以及矿业权价款评估应用指南(CMVS 201002008)(以下简称价款评估应用指南),确定本次评估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 折现现金流量法基本原理是,将矿业权所对应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作为现金流量系统,将评估计算年限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以与净现金流量口径相匹配的折现率,折现到评估基准日的现值之和,作为矿业权评估价值。 计算净现金流量现值采用的折现率中包含了矿产开发投资的合理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