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煤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oc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煤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Coal Water Mixtu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esign Document Preparation Standard (征求意见稿) 200--发布 20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GB GBGB- 20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煤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Coal Water Mixtu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esign Document Preparation Standard GB -200 主编部门 批准部门 施行日期 出版社 200年 北京 3 前前 言言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 订、修订计划(第二批) 的通知” (建标[2008]105 号) ,在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的组织下,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标准规定了水煤浆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深度,同时 规定了施工图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图纸目录。 本标准适用于水煤浆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图纸的设计同时 执行相关行业和专业制订的施工图内容深度规定。 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煤国际 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本标准具体内容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 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各单位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煤国际工程 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 67 号,邮编 100120) ,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员 主编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大地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 4 目目 次次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1 2.1.术语 --------------------------------------------------------------------------1 2.2 符号 --------------------------------------------------------------------------5 3. 初步设计文件 ---------------------------------------------------------------------8 3.1 基本规定 --------------------------------------------------------------------8 3.2 内容构成 --------------------------------------------------------------------8 3.3 深度要求 --------------------------------------------------------------------8 4. 施工图图纸 ------------------------------------------------------------------------9 4.1 基本规定 --------------------------------------------------------------------9 4.2 内容与深度要求 ----------------------------------------------------------10 附录 A水煤浆厂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格式及主要章节内容 ----------------1 附录 B水煤浆燃烧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格式及主要章节内容 -------1 附录 C水煤浆厂施工图图纸目录 ----------------------------------------------1 附录 D水煤浆燃烧工程施工图图纸目录 -------------------------------------1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引用标准名录 -------------------------------------------------------------------------1 条文说明 -------------------------------------------------------------------------------1 1 1 总 则 1.0.1 为规范水煤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及深度,有利于水煤浆工程 的基本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范围 1 水煤浆厂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的编制。 2 以水煤浆为燃料或辅助燃料的新建、改建、扩建的燃烧应用工程项目初 步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的编制。 1.0.3 水煤浆工程建设项目应至少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 计和施工图设计程序,必须遵循国家现行的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的规定。 1.0.4 水煤浆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达到指导施工图设计,满足工 程施工建设,保证施工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要求,并合理节省建设投资的目的。 1.0.5 水煤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内容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 和相关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水煤浆 Coal water mixture (简称CWM) 由煤、水和微量添加剂经过物理法加工制成,并具有一定细度、流动性好 且稳定的浆体。 2.1.2 水煤浆工程 Coal water mixture engineering 以水煤浆为产品或燃料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生产等 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 2.1.3 水煤浆厂 Coal water mixture preparation plant 2 以水煤浆为产品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生产等各项技 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 2.1.4 水煤浆燃烧工程 Coal water mixture combustion engineering 以水煤浆为燃料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生产等各项技 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 2.1.5 水煤浆浓度 Concentration of coal water mixture 单位重量的水煤浆试样,在 105℃~110℃条件下干燥至恒定,干燥后的试 样质量占原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水煤浆浓度。 2.1.6 剪切速率 Rate of shear 流体在单位距离间的流速变化量称为剪切速率,单位为 s-1。 2.1.7 表观粘度 Apparent viscosity 在两个平行平面间受剪切的流体,单位接触表面积上法向速度梯度为 1 时, 由于流体粘性所引起的内摩擦力或切应力的大小称为粘度。非牛顿流体在某一 剪切速率下的粘度称为在该剪切速率下的表观粘度。 2.1.8 水煤浆表观粘度 Apparent viscosity of coal water mixture 水煤浆表观粘度在我国通常采用在 20℃,剪切速率在 100 s-1条件下的粘度 数值,单位为帕秒Pas或毫帕秒mPas。 2.1.9 粒度 Granularity 以颗粒群体为对象,表示所有颗粒大小的总体概念。 2.1.10 颗粒级配 Granularity gradation 不同大小粒径的固相颗粒,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搭配,以获得最大堆积密度 和最高固相含量的方法。 2.1.11 平均粒径 Mean size 将不同粒径大小的粒群以统计学方法求得的数值。 3 2.1.12 水煤浆动态稳定性 Dynamic stability of coal water mixture 水煤浆在震荡动态一定时间后保持其物性均匀的一种性质。 2.1.13 水煤浆静态稳定性 Static stability of coal water mixture 水煤浆放置一定时间后保持其物性均匀的一种性质。 2.1.14 水煤浆恒容低位发热量 Net calorific value of coal water mixture at constant volume 单位质量的水煤浆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水煤浆 低位发热量即由水煤浆高位发热量减去水(水煤浆中原有的水和其中氢燃烧生 成的水)的气化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2.1.15 水煤浆恒压低位发热量 Net calorific value of coal water mixture at constant pressure 单位质量的水煤浆试样在恒压条件下,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其燃烧产物 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2.1.16 水煤浆添加剂 Additive of coal water mixture 在水煤浆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添加的专用化学药剂。 2.1.17 分散剂 Dispersant 可促进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均匀分散的化学药剂。 2.1.18 稳定剂 Stabilizer 改善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的沉降特性,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化学 药剂。 2.1.19 制浆工艺 Coal water mixture preparation process 生产流动性浆体(水煤浆)的工艺流程或制备方法。 2.1.20 水煤浆成浆性实验 Coal water mixture suitability experiment 4 针对特定的原料煤试样,为达到预期目标,按照一定标准和要求,在实验 室模拟工业性制浆工艺所完成的制浆流程、药剂选择、药剂配比和添加量等主 要性能指标检测,为工程设计提供成套基础数据的技术工作。 2.1.21 水煤浆熟化 Ripening of coal water mixture 被加工的水煤浆,在一定时间、温度和机械作用等条件下,其浆体特性变 好的加工过程。 2.1.22 吨浆电耗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per tonne of Coal water mixture 生产 1t 水煤浆所消耗的电量。通常为单位时间内直接用于生产水煤浆的总 耗电量除以单位时间内水煤浆的总产量。 2.1.23 吨浆水耗 Water consumption per tonne of Coal water mixture 生产 1t 水煤浆所消耗的水量。通常为单位时间内直接用于生产水煤浆的总 耗水量除以单位时间内水煤浆的总产量。 2.1.24 水煤浆燃烧器 Burner for coal water mixture 使水煤浆实现稳定燃烧的装置。 2.1.25 雾化介质 Atomizing medium 使燃料充分分散的介质。 2.2 符 号 2.2.1 水煤浆工程常用单位及符号 水煤浆工程常用单位及符号见表 2.2-1 和表 2.2-2,各符号名称所对应的 计量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执行。 表 2.2-1 水煤浆厂常用单位及符号 序号名称代号计量单位计量符号 1 规模、产量 A 吨/时、吨/日、 百万吨/年 t/h、t/d 、Mt/a 5 2 水煤浆浓度 C 重量百分比 3 表观粘度 (20℃ 100s-1) η 毫帕秒 mPa.s 4 煤量 - 吨、千克t 、kg 5 稳定期 - 日 d 6 容重 - 吨/立方米 t/m3 7 添加剂重量(纯分) - 千克、吨kg、t 8 水煤浆粒径 Pcwm 毫米、微米mm、m 9 水煤浆发热量 Qnet,cwm 兆焦/千克 MJ/kg 10 水煤浆灰分 Acwm 百分比 11 水煤浆硫分 St,cwm 百分比 12 水煤浆挥发分 Vcwm 百分比 13 吨浆电耗 - 千瓦时/吨水煤浆kWh/tCWM 14 吨浆水耗 - 立方米/吨水煤浆m3/tCWM 15 吨浆加工成本 - 元/吨水煤浆元/tCWM 表 2.2-2 水煤浆燃烧工程常用单位及符号 序号名称代号计量单位计量符号 1 额定蒸发量 D 吨/时 t/h 2 蒸汽压力 P 兆帕 MPa 3 蒸汽温度 T 度 ℃ 4 给水温度 Tgs 度 ℃ 5 锅炉热效率 ηgl 百分比 6 燃烧效率 ηrs 百分比 7 年运行小时数 H 时 h 8 烟风阻力 - 帕 Pa 9 烟速 V 米/秒 m/s 10 烟气含氧量 - 百分比 11 炉膛负压 - 帕 Pa 12 脱硫效率 η 百分比% 13 受热面积 - 平方米 m2 14 传热系数 - 千卡/平方米. 度 kcal/ m2.℃ 15 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 q4 百分比 2.2.2 水煤浆厂设备位置号或代号 6 水煤浆厂设备流程图、设备布置图、主要机电设备与器材清册的设备位置 号编法见表 2.2-3。 表 2.2-3 设备位置号的编法 序号系统名称 系统代号 (首位) 设备代号 (后 2 位) 说明 1 原料煤卸车(船)储存系 统 1 01~99如 101、102 2 原料煤准备系统 2 01~99如 201、202 3 制浆系统 3 01~99如 301、302 4 水煤浆储存(及外运装车) 系统 4 01~99如 401、402 1 在原料煤准备之前,用储存系统代 号。 5 原料煤储存场(仓) 2 在原料煤准备时,用准备系统代号。 注1. 直接用于生产的机械设备编整号(如108、207) ,非标准部件编分号(如 108/1、207/1、207/2) 。 2. 设计时若无某个系统,其它系统的编号不变,不得前提。 3. 若遇上述各项未包括的新系统,可另添编号。 4. 当厂型较大、采用双系统(或三系统)配置时,相同功能设备位置号可采用整 号后面加-1、-2(、-3)的编号形式,即首位数为系统代号,后 2 位数为设备代号, 最后为分系统号。例如三台泵的位置号分别为215-1、215-2、215-3。 3 初步设计文件 3.1 基本规定 3.1.1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基本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经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评估(评审)报告;批准的项目申请报 告、及核准文件。 2.设计委托书。 3.已选定工业场地的实测地形图和工程地质初勘报告。 4.建设场地的地质灾害评价报告及备案文件。 5.工业场地洪水位、气象、交通运输和环境等资料。 7 6.入选原料煤生产供应单位的基本情况、煤质资料及供煤协议。 7.供水、供电、供浆等协议。 8.水煤浆成浆性实验报告和水质分析报告。 9.环评报告(环评表)等批复文件。 10.实施改扩建工程的企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可利用的设备、设施等。 11.概算编制所需的有关文件。 12.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规程、规范。 3.1.2 初步设计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技术经济政策,严格按照批准文件所规 定的各项原则开展设计。如果因外界条件变化,需要改变建设规模、厂址方案 等重要原则时,需经原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部门同意或重新报批。 3.2 文件内容构成 3.2.1 初步设计文件应由说明书 、 主要机电设备及器材清册 、 概算书和 附图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编写内容、格式和深度应符合附录 A、附录 B 的规 定。 3.2.2 说明书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对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技术经济综 合分析和论证,并将其主要内容写进初步设计说明书中。 3.2.3 主要机电设备与器材清册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对各专业推荐方案所采用的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进行 选型,并汇总成册。 3.2.4 概算书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对推荐设计方案所采用的主要设备和器材、建安工程 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编制概算,并汇总成册。 3.2.5 附图 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应绘制出与初步设计说明书相配套的设计图纸。 8 3.3 深度要求 3.3.1 初步设计应充分表达设计意图,阐明设计中所采用的新技术及其安全性、 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 3.3.2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应完整、详实可靠、签署齐全。文字说明简练、规范。 附图绘制清楚,易懂。 3.3.3 初步设计文件的深度应满足如下要求 1.符合已批准的设计原则。 2.据以确定土地征用范围。 3.满足主要设备及器材订货。 4.作为审批和控制项目投资的依据。 5.指导施工图设计。 6.据以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前期准备。 7.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 3.3.4 初步设计概算书的编制内容应符合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及其它行业现行关 于概算编制与管理办法的内容深度和要求。 4 施工图设计 4.1 基本规定 4.1.1 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分专业进行,主要设备选型、主要单 位工程数量、结构形式和建设标准不应与初步设计有原则性变化。 4.1.2 施工图设计与批准的初步设计在设计原则、主要技术方案和主要工艺设备 选型方面有重大修改时,必须经原批准部门同意或重新报批。 4.1.3 施工图设计应满足相关专业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施工图图纸的绘制应 9 符合国家现行制图标准。 4.2 内容与深度要求 4.2.1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主要包括施工图纸、施工图总说明及图纸目录、主要 机电设备与器材清册等。 4.2.2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深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据以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 2.据以安排材料、设备的订货和非标准设备制作; 3.据以进行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 4.据以进行工程调试和验收。 4.2.3 施工图宜按单位工程分专业进行编制。水煤浆工程各专业施工图图纸目录 见附录 C、附录 D。 10 附录附录 A A 水煤浆厂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格式及主要章节内容水煤浆厂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格式及主要章节内容 封面格式 (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名称)(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名称) 水煤浆厂初步设计水煤浆厂初步设计 说明书 (编制单位名称) xxx 年 xx 月 11 扉页格式 (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名称)(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名称) 水煤浆厂初步设计水煤浆厂初步设计 说明书 工程编号 建设规模 单位负责人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编制单位名称) (加盖资质章) xxx 年 xx 月 12 附各种证书 工程设计、工程勘察、工程总承包、营业执照、质量体系认证等证书。 13 参加设计人员名单,包括 参加审定人员名单格式 审定人员名单审定人员名单 专 业姓 名 签字职 务职 称注册执业证章编号 参加审查人员名单格式 审查人员名单审查人员名单 专 业姓 名 签字职 务职 称注册执业证章编号 参加编制人员名单格式 编制人员名单编制人员名单 专 业姓 名 签字职 务职 称注册执业证章编号 设计文件章节内容(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目目 录录 总总 论论..............................................................................................................................1 1 第一节 项目建设条件...............................................................................................1 第二节 编制依据、主要设计原则及范围...............................................................1 第三节 工程设计概述...............................................................................................1 第四节 存在问题和建议...........................................................................................2 第一章第一章 建设规模及工作制度建设规模及工作制度......................................................................................3 3 第一节 建设规模.......................................................................................................3 第二节 工作制度.......................................................................................................3 第二章第二章 煤源选择及产品用户煤源选择及产品用户......................................................................................4 4 第一节 煤源选择.......................................................................................................4 第二节 煤质特性及产品用户...................................................................................4 第三章第三章 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7 7 第一节 设计基础资料...............................................................................................7 第二节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7 第三节 竖向布置.......................................................................................................8 第四节 场内运输及管线布置...................................................................................8 第五节 绿化...............................................................................................................9 附录 附图内容及深度...............................................................................................9 第四章第四章 原料煤系统原料煤系统....................................................................................................1111 第一节 概述.............................................................................................................11 第二节 原料煤系统方案比选.................................................................................11 第三节 主要设备选型.............................................................................................12 第四节 辅助设施.....................................................................................................12 附录 附图内容及深度.............................................................................................12 第五章第五章 制浆系统制浆系统........................................................................................................1414 第一节 概述.............................................................................................................14 第二节 煤的成浆性及添加剂.................................................................................14 第三节 制浆工艺流程与计算.................................................................................15 第四节 主要设备选型与工艺布置.........................................................................18 附录 附图内容及深度.............................................................................................18 第六章第六章 水煤浆储存与外供水煤浆储存与外供........................................................................................2020 第一节 产品储存系统.............................................................................................20 第二节 产品外运系统.............................................................................................20 第七章第七章 生产辅助设施生产辅助设施................................................................................................2121 第一节 生产技术检查.............................................................................................21 第二节 机修.............................................................................................................21 第三节 药剂库和材料库.........................................................................................21 第八章第八章 地面运输地面运输........................................................................................................2222 第一节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22 第二节 铁路运输.....................................................................................................22 第三节 公路运输.....................................................................................................22 第四节 水路运输.....................................................................................................23 第五节 其它运输方式 .............................................23 附录 附图内容及深度.............................................................................................24 第九章第九章 电电 气气..............................................................................................................2525 第一节 概述.............................................................................................................25 第二节 电气接线.....................................................................................................25 第三节 主要设备选择及布置.................................................................................27 第四节 二次线、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28 第五节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28 第六节 照明、检修网络及电缆设施.....................................................................28 第七节 厂内通信.....................................................................................................29 附录 附图内容及深度.............................................................................................29 第十章第十章 仪表及自动化仪表及自动化................................................................................................3232 第一节 控制方式及水平.........................................................................................32 第二节 系统主要功能.............................................................................................32 第三节 主要设备选型.............................................................................................32 第四节 检测与信号.................................................................................................32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给水排水给水排水....................................................................................................3434 第一节 概述.............................................................................................................34 第二节 给水.............................................................................................................34 第三节 冷却水及冲洗水处理系统.........................................................................36 第四节 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