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图作图步骤.doc
mapgis之我的心得 一. 区域地质图作图步骤 步骤和操作方法 读图→分层→设置制作图例版→折线矢量化→拷贝需做区的图层→自动剪断线→拓扑造区→标注地层代号→地层代号点文件注释赋为属性→lable点与区合并(区取得地层代号属性)→MDT6→导出属性到EXCEL→EXCEL里编辑属性(根据地层代号属性编辑其他相关属性)→MGT6挂接属性→MGT6根据属性赋参数。保存。 注意事项 1. 折线矢量化。之所以选择折线进行矢量化,原因在于采用曲线矢量化是自动剪断线后线的形状变化太大,以至于区无法与拓扑前的线很好套合,若要追求光滑,可以试试光滑线,但是光滑后的线数据明显增大,不利于网上传送。 2. 矢量化是捕捉线一定要选择“靠近线(母线加点)”。只是靠近线而不母线加点的弊端在于子线有可能和靠近的母线在靠近位置形成“伪节点”,没有真正意义相交,造成最后自动剪断线拓扑造区时部分没有成功,后期处理很麻烦。母线加点可解决这问题。 3. 拷贝需做区的图层。为什么要拷贝呢目的在于避免损坏已经做好的线文件。一般都是老辈参与拓扑造区的先文件到MAPGIS的单文件处理窗口理自动剪断,拓扑造区,早把拓扑好的区文件保存在加入到目的工程里。当然在这之前还是建议单独备份工程。我一般都是右键→winrar→完整压缩备份。确保万无一失。 4. 地质界线矢量顺序问题。有水体接触的,先矢量化水体,其次断层,之后在做地质界线。 5. 标注地层代号的技巧。可以先“自动区标注→标注ID→自动改变标注的字大小”。取得标注的注释点文件,在修改注释,这样速度快而且能保证文字位置不偏离区,方便后来的lable点与区合并(区取得地层代号属性)。 二,有关MAPGIS的坐标系和比例尺问题 首选明确几个问题 1. Mapgis作图是采用的坐标系一般为数学坐标系,纵轴为Y轴,横轴为X轴,其单位为毫米。 2. 野外采集数据的坐标系一般为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纵轴为X轴北(N)方向,横轴为Y轴东(E)方向,其单位为米。 3. 高斯坐标系之所以和数学坐标系XY轴交换是为了数学里的三角函数不经变化就直接应用于高斯坐标系的相关计算。 4. 由上可以看出,二者的比例尺为11000.此即为MAPGIS的默认比例尺地图参数。 5. MAPGIS图形编辑子系统理地图参数只起到文件工程的属性表示作用,只有在投影变换或整图变换是这个参数才参与图元参数变换的计算。所以当添加不同地图参数到当前工程里系统提示需转换参数时只是将被添加文件的地图参数修改而没有修改添加文件的图元参数。 当野外数据上图时 1. 以万分一比例尺为例 野外数据(事先已转换为数学坐标系格式,X9位,Y10位,均包含三位小数)1000(默认比例尺参数,意图是将野外数据的米单位转换为毫米单位)→10000(作图比例尺,即万分一)图纸坐标系单位(8位,Y9位,均包含三位小数,若取整就为5位,Y6位) 综上,在万分一比例尺下,作图所需的数据就为野外采集数据10(100010000﹦10).即缩小10倍。以此类推,五万分一就50,二十万分一就200 2. 坐标格网的问题 坐标格网的数子标注位数与格网的间距取值相关。具体标注位数取决于图幅采用的格网间距。只需用当前图纸坐标位数即可计算。 三,用EXCEL+MGT6做图件的图例 首选明确几个问题 1. EXCEL的行高单位为“磅(像素)”,10mm﹦28.6磅 2. EXCEL的列宽单位为“1/10英寸”,1英寸﹦25.4mm 综上 行高 1mm﹦2.7862磅;列宽1mm﹦0.4734磅(注,未经多台电脑不同分辨率测试,笔者的电脑分辨率为1280800宽屏。估计应该跟分辨率无关,但跟屏幕比例有关,请自行测试) 步骤和操作方法 1. 编辑形如下表的表格文件。表格对齐方式推荐取左对齐除地层代号一列有框线,其余均不必制作框线。 地层代号 填充颜色 填充图案 图案高度 图案宽度 图案颜色 图层 地层说明 ∈ 2021 2021 5 5 1 1 寒武纪 2. 地层说明一列表格对齐方式选择“自动换行”,不能使用缩小字体填充。文字大小按个人需要选择。 3. 按128毫米的单位设置表格的行高与列宽,中间空出一行作为图例间距。 4. 启动MGT6,在“表格菜单”中选择“插入选择单元格”,插入需要的单元格到工程中合适位置。自动剪断线→拓扑造区→挂接属性表格→根据属性赋参数(赋颜色和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