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概况及资源条件.docx
龙煤矿业集团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胜利煤矿一采六井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资源条件4 第一节 井田概况4 第二节 资源条件5 第二章 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3 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13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8 第三章 资源优化方案19 第一节 优化资源的合理性19 第二节 开拓方式21 第三节 井筒、车场及硐室22 第四章 井下开采24 第一节 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24 第二节 采区布置24 第三节 巷道掘进25 第五章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26 第一节 通风系统26 第二节 提升系统28 一、提升方式28 二、提升设备效验29 第三节 排水系统29 第四节 压风设备31 第五节 供电及通讯系统32 第六节 安全监测和矿山救护34 第七节 地面生产系统34 第八节 给水、排水及供热36 第六章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38 第七章 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简要结论46 第八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7 附件 1、 资源优化配置设计委托书; 2、 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3、 生产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4、 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5、 资源储量核实(检测)评审意见书; 6、 2009年生产能力核定批准文件; 7、 黑龙江龙煤集团(龙控发展【2009】75号),关于七台河分公司二十二对“五统一”矿井资源优化配置的批复文件; 附图 1、 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开拓系统平面图; 2、 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开拓系统剖面图; 3、 44煤层储量计算图; 4、 46煤层储量计算图; 5、 第12勘探线剖面图。 54 前 言 一、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简介 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原新富煤矿六井于1992年由原七台河矿务局设计院设计,1994年正式生产,年产量8.0万t,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t/a。2005年正式被划归为七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2008年由哈尔滨煤炭设计研究院完成了12万t/a设计。2009年由省煤炭局核定生产能力为12万t/a。 该矿井隶属于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二〇〇五年省政府批复生产的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五统一”矿井之一,矿井证照齐全,为正常生产矿井。 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原新富煤矿六井采矿许可证内批准开采煤层为42、44、46、48、49号煤层, 开采深度为25m至-300m标高, 矿区面积2.4309km2。 矿井经过多年开采,保有资源/储量不断减少,截止2010年10月31日年年末保有储量为701.41万吨。其中42层111b为1.35万吨,331为0.29万吨,332为34.56万吨,333为6.14万吨;44层332为4.09万吨,333为72.65万吨。46层333为235.41万吨。48层333为196.55万吨。49层333为150.31万吨。 二、项目背景 国有大型矿井井田周边边角煤开采一直是困扰煤炭生产企业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边角煤由于距离主采层组较远、快段小、断层多、地质条件复杂,利用国有大型矿井开采,先进的技术装备难以利用,开拓工程量大,经济效益差,安全生产管理难度较大。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煤炭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二〇〇〇年以前七煤集团对大型矿井井田范围内大型矿井不能开采或开采不经济的边角块段统一规划,在不影响大型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建设了一批小型斜井开采边角块段。利用小型矿井开采边角块段,不仅充分利用了宝贵的煤炭资源,而且煤炭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经济效益较大井开采显著提高,为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煤炭资源,延长小型矿井服务年限,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七煤集团对下属煤矿井田境界范围内未开采的局部煤层边角块段进行调查和科学分析,根据小型矿井目前技术装备水平,确定将部分大井不宜开采的边角块段优化配置给小井开采。此次优化配置边角块段特点如下 1、局部煤层、块段赋存条件复杂,不适合大井开采; 2、孤立块段、块段小或局部可采,利用大井系统开采不经济; 3、大井生产水平较深,对浅部煤层开采无系统、不经济或存在安全隐患; 4、煤质差,煤炭市场不景气时期未予开采的高灰分或发热量较低的煤层; 5、煤层厚度低于工业利用指标,受当时开采技术手段限制无法开采的煤层; 6、大部分块段为独立块段,利用现有小井开采不影响大井安全。 资源优化配置后,提高了资源回收利用率,延长了小井服务年限,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减少了下岗失业人员,有利于矿区和谐与稳定,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三、编制依据 1、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 2、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 3、采矿工程设计手册; 4、胜利煤矿一采区三井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5、胜利煤矿一采区三井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其它相关资料。 四、设计指导思想 1、遵守煤炭法和矿产资源法等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对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对优化配置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采用合理的开拓开采方法,对这部分资源进行开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2、根据优化配置资源的地质情况及煤层赋存条件,充分利用本矿井现有的开拓开采系统,本着安全第一、因地制宜,少投入,多产出的指导思想编制本设计。 五、设计的主要特点 本井进行优化配置的44、46煤层位于桃七三区勘探区新兴煤矿井田范围内,属新兴煤矿资源。优化配置资源位于桃七三区西部地质复杂区域,该区域已划为小井开采区,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周边均有小井开采,故此次优化配置的44、46煤层利用新兴煤矿开拓系统已无可能,设计对这部分资源利用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进行开采确定开拓开采方案。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资源条件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位置及交通 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原新富煤矿六井位于七台河市西部新兴区境内,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3030′-13031′,北纬4547′-4548′。行政区划隶属于七台河市新兴区管辖,井址北距七台河火车站6.4 km。 矿区内有公路通往市区,距依宝公路3 km,公路可通往宝清、佳木斯、宝清、密山、鸡西、勃利、依兰和哈尔滨等市县。公路交通十分方便。(见交通示意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及河流 井田范围内地形地形属丘陵地带,地面标高在233m~256m,相对高差23m,区内无河流通过。 三、气象及地震 本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温差变化较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多雨;由11月至翌年4月为冻结期,冻结深度1.5m~2m。最高气温7~8月零上32℃~34℃,最低气温12~1月零下32℃~35℃年平均气温3.5℃,年降雨量600mm,多集中7~8月份,占年总降雨量60,年蒸发量1100mm。 该区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多东南风。风力一般2~3级,最大可达7~8级,春季多大风。 矿区洪水排泄顺畅,搜集的资料表明井田不受洪水威胁。 本地区地震裂度划为VI度震区。 第二节 资源条件 一、地层 新兴矿桃七三区煤系地层属上侏罗统鸡西群含煤地层,主要由城子河组上部和穆棱组下部组成。下部界限从74号煤层底板开始,上至44号煤层,地层厚度1265m,共含煤56层,总厚度 28.51 m,含煤系数为2.33 ,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20层。穆棱组平行不整合于城子河组之上,以42号煤层底板含砾粗砂岩为城子河组和穆棱组分界。根据岩性特征和含煤性,本矿井的地层主要在城子河组第九段,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只开采其中的五层煤为42、44、46、48、49层。 1、城子河组第九段为51层底板粗砂岩至44层顶板含砾粗砂岩的层段,厚度约260m,共含煤12层,其中48层全矿可采,厚度在1m左右,局部可采层有44、46、47、49、50、51层共6层,46、49、50、51层为复煤层,灰分较高,该层段岩性以中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48煤层下部的中粗砂岩,44层底板凝灰岩可做全矿的对比标志。 第四系残积层、坡积层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厚度约10m左右。 2、因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主要开采42、44、46、48、49煤层,以下主要阐述主采层的段落,从42层的顶板至49层的底板间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中砂岩、砾粗砂岩、中粗砂岩。在5层煤中有的层发育正常,有的较为正常,有的不太正常。有的层中小断层相对要多一些,但落差不大,此段地层总厚度227.0m。地层特征见表1-2-1。 表1-2-1地层特征表 界 系 群 组 层段 岩性特征 含煤情况 厚度M 新生界 第四纪 松散冲积层 10 中 生 界 上 侏 罗 统 鸡 西 群 穆 棱 组 第九段 以中砂岩、粉砂岩、砾粗砂岩、细砂岩为主 含煤层28、29、30、32、33、39、40、41、42、43共10层 362.0 城 子 河 组 第九段 以中砂岩、砾粗砂岩、中粗砂岩、中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凝灰岩 含煤8层44、45、46、47、48、49、50、51层 147.5 二、构造 1、勃利煤田位于我国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双鸭山、七台河、鸡西中生代勘陷中部,是一个弧形构造。该井位于弧形构造西翼,井田地层总体向南倾斜,煤层走向N60,W渐变为EW方向;井田地层倾角由北向南逐渐变大,煤层倾角16~30,整个井田为向南倾呈弧形展布的单斜构造,其构造以断层为主,其次含有褶曲和向背斜。 2、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位于新兴煤矿桃七三区范围内,区内断层、褶皱发育,煤层不稳定构造极为复杂。 边界断层有四条,即北部F27断层,南部F18断层,东部F7断层,西部F10断层。井田内还有七条断层,即F15,F16,F17,F21,F22,F23和F24断层。 边界的北部F27断层走向E203~251W,倾角50,落差50m,属逆断层,南部的F18断层,走向E263~280W,倾角68,落差50m,属逆断层,东部F7断层属正断层,西部F10断层,走向N130S,倾角68,落差50m,属逆断层。 该井井田内F15断层数据不详,F16断层,走向N196~226E,倾角60,落差50~100m,属逆断层,F17断层走向NS163,倾角73,落差100 m,属逆断层,F21,F22两个断层紧靠一起,无法确定倾角落差和断层性质,两断层走向,NE130~105,该断层只有生产过程中进行巷探揭露,F23断层走向E237W,倾角45,落差50 m,属正断层,F24断走向N130~88E,倾角50,落差100 m。以上各断层控制较可靠,但各种伴生小断层较多地质构造条件为极复杂。 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矿区主要构造特征见表1-2-2。 表1-2-2主要构造特征 断层号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大-小/平均 铅直落差 确定依据 控制程度 F27 逆 E203-251W SE 55 16-270 较可靠 F18 逆 E263-W S 68 50 较可靠 F7 正 N25-70W NE 70 120 较可靠 F10 正 N30-5W SW 90 100-80 较可靠 F15 不详 F16 逆 N196-226E 68 50-100 较可靠 F17 逆 N163S 73 100 较可靠 F23 正 E237W 45 50 较可靠 F24 N130-88E 50 100 较可靠 三、岩浆岩 本矿井井田内没有岩浆岩侵入。 四、煤层及煤质 新兴煤矿桃七三区范围内所含煤层共22层,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开采其中42、44、46、48、49层,均为局部可采煤层,因井田内断层多、落差大,埋藏深,有些块段开采实有难度,且煤层发育不稳定,对开采影响较大。顶底板岩性等由钻孔芯样控制确定,实践中揭露的煤层顶底板少,但与钻孔确定的岩性相吻合,说明控制可靠。祥见表煤层特征。 1、煤层煤层多呈水平层状,局部有向背斜层状,煤层结构致密、质脆,内生垂向裂隙发育,有少部分为腐植煤(在露失部分),多为亮煤,半亮煤组成,光泽,贝壳断口,镜下多见凝胶化基质,木质镜煤和丝炭,以角质层为主。形态分子结构不完整,无机物主要为石英碎屑及菱铁矿等。 井田内各煤层煤质在勘探时期有煤芯样,生产中有生产样,在本报告中主要例出该井主采层及邻近煤层煤质各项指标,详见煤层煤质指标试验成果表。原煤灰分在27左右,超过30的情况也常见。胶质层厚度一般在9~21.1mm,挥发分一般19~46,全硫含量一般在0.15~0.37左右,发热量一般在28MJ/Kg左右。 42层水分2.95,灰分29.71,挥发份32.26,胶质层16.7mm,热值29.61MJ/kg,含硫0.26,含磷0.031,粘结指数平均在66。 44层水分2.2,灰分29.58,挥发份34.84,胶质层15.7mm,热值29.53MJ/kg,含硫0.27,含磷0.043,粘结指数平均在67。 46层水分2.9,灰分20.38,挥发份33.92,热值28.23MJ/kg,胶质层12.5mm,含硫0.23,含磷0.032,粘结指数平均在65.2。 48层水分2.33,灰分21.74,挥发份32.97,胶质层15.2mm,热值28.65MJ/kg,含硫0.27,含磷0.037,粘结指数平均在66.3。 49层水分2.22,灰分36.90,挥发份33.21,胶质层16.3mm,热值29.86MJ/kg,含硫0.25,含磷0.039,粘结指数平均在67。以上5个煤层的工业指标确定依据是根据地质勘探芯样和生产过程中采样化验成果,钻孔65-423见49煤层,其地质勘探芯样高灰,经巷探采样化验49煤层灰分在36.90左右。 关于风氧化带深度确定的问题,暂无确切资料证明,本报告沿用勘探资料垂深30m为风氧化带界限。煤层特征见表1-2-3。 表1-2-3煤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 大-小/平均 采高 倾角 煤层 间距 顶、底板岩性 煤 层 特 征 顶 板 底 板 42 1.16~0.18/0.67 0.67 11~21 34~42/38 砂岩 粗砂岩 单一煤层,较稳定 44 0.88~0.52/0.7 0.7 10~20 20~-34/27 细砂岩 粉砂岩 单一煤层,较稳定 46 1.15~0.18/0.66 0.66 14~29 10~-16/13 粉砂岩 粉砂岩 复煤层,较稳定 48 0.19~1.48/0.83 0.83 10~36 20~34/57 砂岩 粉砂岩 单一煤层,较稳定 49 1.61~0.27/0.94 0.94 22~30 10~89/49 粉砂岩 粉砂岩 复煤层,较稳定 2、煤质 根据化验资料,按照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主要以煤的粘结指数GRI为依据。GRI<65的定为气煤,GRI>65的定为1/3焦煤。该区参与储量计算的5个煤层为1/3焦煤,煤的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经七台河市七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兴选煤厂化验室化验,这5个煤层的煤属可选煤。主要工业用途以冶金用煤为主,火电厂作动力用煤次之。煤质特征见表1-2-4、1-2-5。 表1-2-4煤层煤质指标表 煤层号 灰分(Ag)() 小~大/平均 挥发分(Vr)() 小~大/平均 胶质层(Y) 小~大/平均 发热量(QgDT) 小~大/平均 42 20.71~38.71/29.71 29.31~35.21/32.26 12.3~21.1/16.7 28.13~31.08/29.61 44 27.68~31.48/29.58 34.62~-35.09/34.84 11.0~20.5/15.7 29.35~29.72/29.53 46 14.8~9-25.87/20.38 33.07~34.77/33.92 9.0~16.0/12.5 26.55~30.15/28.35 48 12.32~31.15/21.74 30.8~35.15/32.97 13.5~16.9/15.2 28.20~29.10/28.65 49 15.14~58.66/36.90 28.41~38.01/33.21 12.4~-20.2/16.3 27.58~32.14/29.86 表1-2-5煤层煤质指标表 煤层号 硫Sgq() 磷Pg() 容 重(t/m3) 煤 种 42 0.26 0.031 1.35 1/3JM 44 0.27 0.043 1.35 1/3JM 46 0.23 0.032 1.35 1/3JM 48 0.27 0.037 1.35 1/3JM 49 0.25 0.039 1.35 1/3JM 五、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地质 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位于新七台河东侧,新七台河发源于本井田的西南部山区,为倭肯河支流,河宽20m左右,水深0.3m,平均水期流量0.51.5M3/S,洪水期流量100250 M3/S。该河流位于井田西部,经流方向由南向北垂直煤系地层走向。由于该井距新七台河较远,对该井的正常开采无影响。 第四纪疏松含水层主要分布在本井田西部新七台河两侧,呈条带状分布。新七台河冲积层宽约1500m,厚度约10m,其含水层厚约6m,岩性主要为灰一灰绿色砂岩和碎石,分选不良,微含粘土胶结,粒径一般为10-40mm,大者可达100mm,成份主要是安山岩、石英岩和砂岩,多呈棱角状或半圆状,单位涌水量为0.2-1.12公升/秒米,渗透系数为5-40m/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水。 冲积层与煤系地层为不整合接触,期间无隔水层,所以冲积层地下水与煤系岩层地下水联系是比较密切的。 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井田属于裂隙冲水为主的矿床,岩层富水性主要取决于岩层裂隙发育程度和补给条件,岩石富水性是有层的规律,同时也存在垂直分带规律,生产实际中表现为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涌水量增加;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涌水量减小。浅部风化裂隙带是矿床主要充水地段。本井田煤系地层。48-58层之间含水,岩性为粗一中粗砂岩层,厚60m左右。据钻探抽水资料,渗透系数为2.495m/d,单位涌水量为1.657公升/秒米,由于该含水层分布在丘陵区,补给条件差,故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 该井现正在开采44、46煤层,下部的48、49层尚未开采。42层已开采完毕,44层已开拓至-170m标高,46层已开拓至-150m标高。通过以上三层的采掘,揭露的矿井涌水量并不算大,平水期17.98m3/n,丰水期34.93m3/h,。井田内水文地质清楚。 资源优化配置后,随着开采面积的扩大,预计矿井涌水量将有一定增加,预计矿井最大涌水量为35m3/h左右,正常涌水量为 20 m3/h。 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2)开采技术条件 本矿井优化配置的44、46煤层,煤层顶、底板岩石为粉砂岩和中细砂岩,岩石完整,胶结致密,抗压力强,易支护,易于顶板管理。且煤层赋存稳定,采高平均在0.68m左右,煤层倾角平均20左右,利于煤炭开发生产。 矿井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煤层为中硬煤,结构简单,节理发育,易于落煤。采用全部陷落法顶板管理。 六、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根据实测报告,该井属低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0.61m3/min,相对涌出量为5 .27m3/t。 随着开采深度的延深,瓦斯涌出量会有所增加,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困难。资源优化配置后,要及时对揭露各煤层进行瓦斯涌出量、煤尘爆炸性进行鉴定,按鉴定的瓦斯涌出量、煤尘爆炸性及自然发火等级设防。 2、煤尘爆炸性 批准开采的42、44、46、48、49煤层经煤尘爆炸性试验,该井属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煤层。煤尘爆炸指数见表2-1-6。 表1-2-6煤尘爆炸试验成果表 煤层 点数 煤尘爆炸 火焰长度 加岩粉量 有无爆炸性 42 1 35 35 有 44 1 26 26 有 46 2 10-65 10-65 有 48 1 32 32 有 49 1 30 30 有 3、煤的自燃倾向 本井尚无煤层自然发火测定资料,历史上各煤层均无自然发火现象。 4、地温 本区为正常地温区。 七、矿区勘探简史及勘探程度评价 胜利煤矿一采区三井井田位于勃利煤田新兴精查勘探区的西部,矿井是以勃利煤田胜利深部精查补充勘探报告及新兴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依据建设的矿井。 资源优化配置后,井田内共有三条勘探线通过该矿区,井田内勘探线,钻孔资料满足需要。煤层厚度、倾角和构造已查清。煤质和水文情况也十分清楚,可作为设计依据。本矿煤层为白垩系鸡西群城子河组含煤段的煤层,对比较可靠。 根据矿方提供井上下水文地质资料及开采的实际情况,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 第二章 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 一、井田境界 1、矿井原井田境界 胜利煤矿一采区六井原新富煤矿六井井田范围北起F27断层,南至F18断层,东至F7断层,西至F10断层,东西走向长约1.5km,南北倾斜宽1.2km,井田面积1.8 km2。该井开采地下煤炭资源属新兴矿桃七三区范围内,现扩储范围共由66个拐点圈闭,其中, 42煤层由13个拐点连线圈团、44煤层由12个拐点连线圈闭、46煤层由14个拐点连线圈闭、48煤层由15个拐点连线圈闭、49煤层由13个拐点连线圈闭。各煤层拐点坐标见表2-1-1 表2-1-1各煤层拐点坐标表 42拐点坐标 序号 x y 序号 x y 1 5069231 44414901 8 5068199 44415130 2 5069300 44415250 9 5068374 44414986 3 5068116 44415818 10 5068414 44414939 4 5068598 44415827 11 5068608 44414588 5 5068604 44416127 12 5068855 44414466 6 5068462 44416325 13 5069049 44414681 7 5068284 44416139 矿区面积 1.46 km2 开采深度 25-200 44拐点坐标 序号 x y 序号 x y 1 5069377 44414963 7 5068695 44415543 2 5069420 44415300 8 5068582 44416153 3 5069166 44415487 9 5068270 44416403 4 5069188 44415758 10 5068157 44415072 5 5068944 44415656 11 5068794 44415230 6 5068823 44415733 12 5069206 44414874 矿区面积 0.89 km2 开采深度 25-300 46拐点坐标 序号 x y 序号 x y A 5069527 44414998 I 5068136 44415630 B 5069562 44415291 J 5068459 44415048 C 5069765 44415532 K 5068840 44414616 D 5069197 44416662 L 5068818 44414391 E 5068838 44416278 M 5068950 44414031 F 5068833 44415629 N 5069136 44414445 G 5068607 44415374 H 5068211 44415956 矿区面积 1.8 km2 开采深度 25-300 48拐点坐标 序号 x y 序号 x y A 5069765 44415532 I 5068356 44414730 B 5069458 44415192 J 5068530 44415006 C 5069000 44415081 K 5068574 44415136 D 5068777 44414528 L 5068464 44415601 E 5068288 44414032 M 5068674 44416117 F 5068026 44414556 N 5068837 44416078 G 5068009 44414652 O 5068838 44416278 H 5068028 44414796 P 5069197 44416662 矿区面积 1.78 km2 开采深度 -25-300 49拐点坐标 序号 x y 序号 x y 1 5069359 44414958 8 5068143 44415823 2 5069537 44415346 9 5068467 44415479 3 5069289 44415594 10 5068649 44415169 4 5069130 44416000 11 5068419 44414709 5 5068840 44416200 12 5068793 44414557 6 5068715 44416002 13 5069157 44414859 7 5068242 44416333 矿区面积 1.31 km2 开采深度 25-300 开采深度+25m至~300m标高。 2、优化配置资源境界 本矿井资源优化配置煤层为44、46煤层 44、46煤层北起F27断层,南至F18断层,东至F7断层,西至F10断层,东西走向长约2.4公里,南北倾斜宽1.21公里,井田面积2.904平方公里。 3、资源优化后井田范围 (1)资源优化配置后44、46煤层范围拐点坐标详见表2-1-2。 44层井田范围拐点坐标 1、 5068028 44414796 10、 5068897 44415922 2、 5068045 44415214 11、 5068889 44415691 3、 5068083 44415621 6 5068823 44415733 4、 5068139 44415986 7 5068695 44415543 5、 5068212 44416279 8 5068582 44416153 6、 5068426 44416660 9 5068270 44416403 7、 5068937 44416162 10 5068157 44415072 8、 5068981 44416028 11 5068794 44415230 9、 5068935 44415993 12 5069206 44414874 矿区面积 0.299平方公里 开采深度 开采标高 -22 - -300m 表2-1-2资源优化配置各煤层坐标如下 46层井田范围拐点坐标 1、 5068315 44414124 E、 5068820 44416000 2、 5067948 44414349 F、 5068833 44415629 3、 5067913 44414536 G、 5068607 44415374 4、 5067921 44414695 H、 5068211 44416000 5、 5067939 44414818 I、 5068136 44415630 H、 5068211 44416000 J、 5068459 44415048 6、 5068320 44416254 K、 5068840 44414616 7、 5068436 44416461 8、 5068563 44416597 矿区面积 0.299平方公里 开采深度 开采标高 -22 - -350m (2)资源优化后,重新圈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详见表2-1-3。 表2-1-3 资源优化配置后井田范围拐点坐标 点号 x y 点号 x y 1pz 5069510 44416000 13pz 5067913 44414536 2pz 5069130 44416000 14pz 5067948 44414349 3pz 5068563 44416597 15pz 5068210 44414188 4pz 5068543 44416575 16pz 5068288 44414032 5pz 5068462 44416660 17pz 5068761 44414512 6pz 5068270 44416403 18pz 5068827 44414480 7pz 5068212 44416279 19pz 5068818 44414391 8pz 5068139 44415986 20pz 5068950 44414031 9pz 5068083 44415621 21pz 5069136 44414445 10pz 5068051 44415280 22pz 5069527 44414998 11pz 5067939 44414818 23pz 5069562 44415291 12pz 5067921 44414695 24pz 5069765 44415532 二、矿井资源储量 1、资源优化配置前储量情况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以黑土资储备字[2005]751号文件批准该矿资源储量评审结果,评审基准日2005年8月31日评审储量为723.77万吨, 42层资源储量为51.36万吨,其中122b为2.7万吨, 332为42.52万吨,333为6.14万吨。44层资源储量为81.28万吨,其中122b为4.19万吨, 333为77.09万吨。 46层资源储量为244.3万吨,其中333为244.3万吨。48层资源储量为196.5万吨,其中333为196.5万吨。49层资源储量为150.3万吨,其中333为150.3万吨。 截止2010年10月31日矿井保有储量为701.35万吨。其中42层111b为1.35万吨,331为0.29万吨,332为34.56万吨,333为6.14万吨;44层332为4.09万吨,333为72.65万吨。46层333为235.41万吨。48层333为196.55万吨。49层333为150.31万吨。 2、资源优化配置后储量情况 一采区六井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储量为224.09万吨。其中44333为87.53万吨,46333为136.56万吨。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储量224.09万吨(-300米标高)。资源优化配置后矿井资源/储量总计为925.44万吨。 矿井地质资源储量情况详见表2-1-4。 表2-1-4 地质资源储量汇总表 区块 煤层 资源储量类型(万吨) 资源储量 (万吨) 333级 采用系数 工业储量 (万吨) 111b 122b 2S22 333 证 内 42 1.64 34.56 6.14 42.34 0.8 41.11 44 4.09 72.65 76.74 0.8 62.21 46 235.41 235.41 0.8 188.33 48 196.55 196.55 0.8 157.24 49 150.31 150.31 0.8 120.25 合计 1.64 38.62 661.06 701.35 569.14 扩 大 区 44 87.53 87.53 0.8 70.02 46 136.56 136.56 0.8 109.25 合计 224.09 224.09 179.27 总计 5.17 10.1 829.8 925.44 748.41 3、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1)安全煤柱留设 本矿区及邻近矿井无岩层移动实测资料,岩层移动角采用集团公司建议使用的参数。走向移动角δ75;上山移动角γ75;下山移动角β75-(0.6-0.8)α。矿井生产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观测,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安全。 ①断层煤柱 根据煤层厚度、顶底板性质、实际开采经验及相关规定,确定断层煤柱宽度为20 m。 ②主要井巷煤柱 井筒及主要井巷煤柱是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布置井巷工程所留煤 柱,该部分煤柱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开采,但在矿井报废时,可以部分回收;主要井巷煤柱为井筒、主运大巷、回风大巷及采区上(下)山煤柱,井巷煤柱每侧宽20 m。 ③本矿井采用无煤柱护巷采煤法。按照煤矿设计规范规定,设计按采区回采率85%计算开采损失。 (2)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本矿井工业储量主要为333级,333级按照80参与计算,矿井工业储量扣除各种煤柱损失、开采损失后可得到矿井可采储量,经计算,该煤矿设计利用资源储量139.53万吨,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11.31万吨。各煤层可采储量详见表2-1-5。 表2-1-5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计算表 煤 层 工业储量(万吨) 设计留设煤柱 (万吨) 设计 储量 (万吨) 工业场地主 要巷道煤柱 (万吨) 采区回采 率() 设计可采储量(万吨) 111b122b333k 公路 境界 断 层 合 计 42 41.11 9.29 16.72 26.01 15.1 2.47 0.85 10.74 44 1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