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支架放顶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顶板控制.pdf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张恩强 1 主要是由于下位顶煤比较破碎 特别是顶煤达到顶 梁后段时已较松碎 在升架挤压作用下易于发生移 动和垮落由于顶梁上从煤壁到尾梁顶煤的刚度 逐渐减小 而支架的前 后柱是联动升降的 在前后 柱初撑力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当然出现后柱比前柱 升高的现象 这尽管使支架的整体受力比较均衡 但由于顶梁不平而使支架整架的稳定性降低 实际 不利于采面的支护管理 易出现空顶 甚至架前冒 顶等现象通过采取加强支架操作管理 提高初撑 力 采面调斜开帮等措施较好的解决了支架翘首 摆尾的问题 , 工作面来压特征 采面切眼位于 “ 一分层切眼向东 1的煤 柱深处 顶煤完整性较好为此在切眼内采用了爆 破切槽放落顶煤措施初采期间 切眼安装完毕后 在切眼后侧布置三排深孔爆破切槽放落顶煤因 此 顶煤的初次垮落步距很小直到采面进入网下 后顶板才发生初次垮落 顶板的初次垮落步距为 1当采面推进到距切眼 , ’1左右时 曾出 现过压力增大 煤壁片帮和架前冒顶加剧现象但 总的看 无明显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现象 工作面顶煤垮冒特征及顶板管理 , 工作面顶煤垮冒特征 试验过程中 结合采面矿压观测工作对顶煤垮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 “ , 9* 万方数据 冒情况进行了日常观察和重点观测观测表明“ 顶 煤破碎比较充分 垮落比较及时 顶煤冒放整体情 况较好其垮落角在 ’ *架 一般在* “ “ “ “; *架之间采面支架平均载荷 无大的起伏变化 采面无明显的周期来压现象 * 通过分析采面立柱下缩量的观测数据 说 明顶板下沉量不大 但由于下位顶煤比较破碎 特 别是顶煤达到顶梁后段时已较松碎 在升架挤压作 用下易于发生移动和垮落 致使支架翘尾或抬头现 象相对较多通过采取加强支架操作管理 提高初 撑力 采面调斜开帮等措施较好的解决了支架翘 首 摆尾的问题 顶煤破碎比较充分 垮落比较及时 顶煤冒 放状况整体情况较好 其冒落形态随顶煤中硬煤夹 层厚度 层位分布而发生变化 且多呈半拱形顶 煤的初次垮落步距很小 无明显的初次来压和周期 来压现象 上接第 ’页“ 由图可知 当采面上部推进到 1时 支架阻力普遍上升 动载系数为, “ 同时 经常 听到采空区顶板断裂声 煤壁片帮增加 靠近采面 附近的巷道两帮煤体变形明显 且伴随着顶板出现 淋水 主要是中砂岩含水 老顶断裂后通过裂隙流 入采面 采面上部老顶初压步距 1 平均 1当采面下部推进到 1时 同样出现 了支架工作阻力峰值 且伴随着顶板出现淋水 工 作面下部初压步距平均 1 由于* “ 面采用伪斜开采 加上煤层倾角大 等原因 老顶分段来压 采面上部先来压 来压步距 平均 1 采面下部后来压 来压步距 1 工作 面老顶平均初压步距 1 结合矿压观测结果及井下宏观观测 * “ 面 的老顶周压步距平均为 1 结语 大倾角厚煤层放顶煤工作面顶板矿压显现有 其自身特点 本文结合新河矿业有限公司首采面的 开采实践分析了* “ 面的矿压显现特点在进行 类似条件下的采面开采时 应根据具体地质技术条 件进行合理的支架选型及顶板管理 参考文献 ,宋振骐,实用矿山压力控制5,,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 社 , ,姜福兴,矿压控制设计5,,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 - “ “ , 9*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万方数据 网格支架放顶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顶板控制网格支架放顶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顶板控制 作者张恩强, 林海飞, 李树刚, 武进国 作者单位张恩强,林海飞,李树刚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武进国靖远煤业 有限责任公司,宝积山矿,甘肃,白银,730913 刊名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英文刊名GROUND PRESSURE AND STRATA CONTROL 年,卷期2004,213 被引用次数0次 相似文献2条相似文献2条 1.期刊论文 谢广祥.华心祝.孟祥瑞.徐培中.符小民 网格支架高档放顶煤工作面围岩控制 -煤炭科学技术 1999,275 通过孔庄矿井网格支架高档放顶煤工作面矿压观测与数据分析,得出了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研究了ZWM网格式液压迈步放顶煤支架与围岩关系,并 提出工作面围岩控制措施及支架改进意见. 2.期刊论文 华心祝.谢广祥.孟祥瑞.Hua Xinzhu.Xie Guangxiang.Meng Xiangrui 高档放顶煤工作面网格支架承 载特性研究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1999,191 通过观测孔庄矿井7177工作面ZWM网格式液压迈步放顶煤支架的阻力,分析了支架承载特性,提出了提高支架工作阻力利用率措施. 本文链接 授权使用西安科技大学xakjdx,授权号4d813b07-180f-4b15-891a-9e1b009f2127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