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补充报告.doc
XXXXXXXXXXX 煤矿煤矿 开采方案设计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变更) 补充报告补充报告 XXXXXXXXXXX 煤矿设计研究院 二 O 一一年八月 XXXXXXXXXXX 煤矿煤矿 开采方案设计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变更) 补充报告补充报告 (设计能力(设计能力15 万吨万吨/年)年) XXXXXXXXXXX 煤矿设计研究院 二 O 一一年八月 开采方案设计补充报告编制委托书开采方案设计补充报告编制委托书 XXXXXXXXXXX 煤矿委托 XXXXXXXXXXX 煤矿设计研究院进行 XXXXXXXXXXX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补充报告编制工作。 项目名称XXXXXXXXXXX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补充报告 建设性质整合矿井 工程规模15 万吨/年 任务来源受 XXXXXXXXXXX 煤矿的委托 投资 建设地点 工程设计内容 及要求 按照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GB 50399-2006) 、安 监总煤行〔2010〕178 号、安监总煤装〔2010〕146 号及有关煤 矿设计规范要求,满足补充报告编制内容及要求。 编制完成后由编制单位提交 3 份报告。 委托单位XXXXXXXXXXX 煤矿 联系人联系电话 承接单位XXXXXXXXXXX 煤矿设计研究院 联系人联系电话 目目 录录 说说 明明............................................................................................................................1 1 第一章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3 3 第一节 井田概况 ..................................................................................................3 第二节 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 ..............................................................................4 第三节 矿井建设的资源条件 ..............................................................................4 第二章第二章 井田开拓及采掘机械化井田开拓及采掘机械化................................................................................1616 第一节 井田开拓 ................................................................................................16 第二节 矿井机械化 ............................................................................................19 第三章第三章 六大系统设置六大系统设置..................................................................................................2525 第一节 监测监控系统 ........................................................................................25 第二节 人员定位系统 ........................................................................................50 第三节 压风自救系统 ........................................................................................55 第四节 供水施救系统 ........................................................................................61 第五节 通信联络系统 ........................................................................................66 第六节 紧急避险系统 ........................................................................................67 第四章第四章 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质量标准化..............................................................................................8181 附件附件 1、设计委托书; 2、XXXXXXXXXXX2008 年 9 月颁发的 XXXXXXXXXXX 煤矿采矿许可证 ; 3、XXXXXXXXXXX2010 年 4 月下发的, XXXXXXXXXXX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 更) 登记表(第 679 号) 。 4、XXXXXXXXXXXXXXXXXXXXX 监察分局文件关于对 XXXXXXXXXXX 煤矿安全 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XXXXXX 煤安监字[2011]11 号) ; 附图附图 1、XXXXXXXXXXX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采区巷道布置及设备配 备平面图(11000) 2、XXXXXXXXXXX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 (12000) 3、XXXXXXXXXXX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压风系统图(11000) 4、XXXXXXXXXXX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通讯系统示意图 5、XXXXXXXXXXX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防尘、供水施救系统图 (11000) 6、XXXXXXXXXXX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安全检测监控系统传感 器布置图(11000) 7、XXXXXXXXXXX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布置 图。 第1页 说说 明明 一、矿井历史及现状一、矿井历史及现状 1、矿井历史 XXXXXXXXXXX 煤矿为整合矿井,并于 2008 年 9 月取得 XXXXXXXXXXX 颁发的 采矿许可证 ,整合后生产规模为 15 万吨/年。 2、技改设计概况 该矿于 2010 年 3 月委托 XXXXXXXXXXX 矿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 XXXXXXXXXXX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XXXXXXXXXXX2010 年 4 月下发了 XXXXXXXXXXX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 登记表(第 679 号) 。2011 年 2 月委 托 XXXXXXXXXXX 矿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XXXXXXXXXXX 煤矿安全专篇变更 , 并由 XXXXXXXXX 监察分局(XXX 煤安监字[2011]11 号) 关于对 XXXXXXXXXXX 煤 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予以批复。 二、原设计方案主要内容二、原设计方案主要内容 本次补充报告是在 XXXXXXXXXXX 矿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0 年 4 月编制的 XXXXXXXXXXX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 (以下简称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 原设计已经 XXXXXXXXXXX2010 年 4 月下发的, XXXXXXXXXXX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变更) 登记表(第 679 号) 进行批复。原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生产规模 15 万吨/年,服务年限 8.4 年。 2、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 3、工业场地位于原工业场地东北面约 200m 处。 4、采用斜井开拓,布置有主斜井、行人斜井和回风斜井三个井筒。 5、原设计布置有主斜井、行人斜井和回风斜井三个井筒。主斜井 X2833555,Y35456854,Z1672m,α11,β16。行人斜井 X2833533,Y35456815,Z1668.5m,α5,β26。回风斜井 X2833400,Y35456668,Z1683m,α91,β16。 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1626m,四个采区。水平以上的 C12、C13、C17、C18 煤层(花椒寨的西面、东面)为一采区,C26、C28、C29 煤层为三采区;水平以下 C12、C13、C17、C18、C26、C28、C29 煤层(花椒寨 第2页 的西面、东面)为二采区,花椒寨的南面 C12、C13、C17、C18、C26、C28、C29 煤层为四采区。 通风方式分区抽出式通风。 原设计开拓系统布置详见原设计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备平、剖面图。 6、井田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1626m) ,四个采区开采。 7、工作面采用炮采工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8、掘进工作面采用炮掘,人工装煤。 9、井巷工程量为 3048m,其中岩巷 1772m(新建 1202m,利用 570m) ,煤巷 1276m(新建 1214m,利用 62m) 。 10、建井工期19 个月,剩余工期18 个月。 11、项目总投资3751.11 万元,吨煤投资 250.07 元。 三、本次补充报告的主要内容三、本次补充报告的主要内容 1、补充采掘机械化。 2、补充安全质量标准化。 3、补充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 第3页 第一章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第一节 井田概况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及隶属关系一、交通位置及隶属关系 XXXXXXXXXXX 煤矿属整合矿井之一(XXX 府函[2006]205 号) ,位于 XXXXX 城 的南东 135方位,距 XXXXXX 城 31.00km、XXXXXXX 镇 30.00km、XXXXXX 镇 2.00 km、XXXXXX 镇 18.00 km。矿区范围地理座标东经 XXXXXXXXXXXXXX,北纬 XXXXXXXXXXXXXXXXXX。矿山距 XXXXXX 铁路 XXXXXXXX 站 25 km,通过该火车 站,原煤可运往缺煤的广西、广东省各地或其它省市,交通方便。 隶属关系行业管理属 XXXXXXXXXXXXXXXX 煤炭管理局。 二、井田境界二、井田境界 矿区位于 XXXXXXXXXXX 断层东 XXXXXX、XXXXX 向斜南东翼南段,属 XXXXX 向 斜的次一级构造。矿区内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 280~330,倾角 5~25, 总体呈单斜产出。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中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二叠上 统龙潭组、XXXXXXXXXX 组,三叠系下统 XXXXXXXXXX 组及零星分布少量第四系, 含煤地层为 XXXXXX 组。 根据 XXXXXX2008 年 9 月颁发的 XXXXXX 煤矿采矿许可证 (副本,证号 XXXXXX) ,矿区范围由 10 个拐点坐标圈定(拐点坐标见表 1-1-1) ,面积 XXXXXXXkm2,开采深度由 XXXm 至 XXXXXXm。矿区走向长平均约为 1.1km,倾斜宽 约为 0.6km。 表表 1-1-11-1-1 XXXXXXXXXXXXXX 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矿山名称拐点编号X 坐标Y 坐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XXXXXXX 煤矿 面积 第4页 开采深度 - 5 -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 一、交通运输条件一、交通运输条件 XXXXXXX 煤矿位于 XXXXXXXXXXX 县城的南东 135方位,距 XXXXXXXXXXX 县 城 31.00km、XXXXXXX30.00km、XXXXXXXXXX 镇 2.00 km、XXXXX 镇 18.00 km,距 XXXXXX 铁路 XXXXXX 站 25 km,通过该火车站,原煤可运往缺煤的广西、广东省 各地或其它省市,交通方便。 二、电源条件二、电源条件 矿井供电电源一回路来自 35KVXXXXX 变电站 10kV 线路,线路为 LGJ-95, 距离 5km,另一回路来自 35KVXXXXX 变电站 10kV 线路,线路为 LGJ-95,距离 12km,形成双回路供电。 三、水源条件三、水源条件 1、工业用水矿井开采排出的井下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工业用水。 2、生活用水XXXXXXXXXXX 自来水系统已接到矿区,可满足矿井的生活饮 用水需要。 四、其他建设条件四、其他建设条件 矿井建设钢材、木材需从区外调入外,水泥、其它建材如砖瓦、砂石等可 在就近市场解决。 综上所述,该矿公路交通方便,水源、电源条件可靠,矿井的外部建设条件 优越。 第三节第三节 矿井建设的资源条件矿井建设的资源条件 一、地质构造及煤层一、地质构造及煤层 1、地层及地质构造 (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中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P3β) 、二叠上统龙潭组(P3l) 、 XXXXXX 组(P3cd) ,三叠系下统 XXXXXXXXX 组(T1f)及零星分布少量第四系 (Q) 。现由下到上叙述如下 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灰绿色玄武岩、拉斑玄武岩、暗绿色 - 6 - 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块状、致密坚硬,具气孔和杏仁状构造。平均厚约 130m。 其上部一般有 210m 厚的紫色、灰绿色凝灰岩。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边缘及 外围。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岩性以灰色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 砂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为主,为本区唯一赋矿层,含煤 29 层,含煤系数约 7.8, 可采 10 层,一般厚 230~240m。分布于矿区大部,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 合接触。 二叠系上统 XXXXXXXXXX 组(P3cd)下部以深灰色、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粘 土岩、粉砂质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为主;上部以似层状、透镜状灰岩、泥灰 岩、燧石灰岩为主。一般厚约 40m。分布于矿区西部及北西部,与下伏龙潭组呈 假整合接触。 三叠系下统 XXXXXXXXX 关组(T1f)岩性以灰绿、紫红色粉砂岩、砂岩、 砂质粘土岩及泥灰岩为主,一般厚约 100m。分布于矿区西部边缘及外围,与下伏 XXXXXXXXXXX 组呈假整合接触。 第四系(Q)属残坡积松散层,以灰黄、灰、深灰色砂砾、砂土、粘土、 亚粘土及腐植土为主,厚 0~15m。 (2)地质构造 XXXXXXXXXXX 煤矿位于 XXXXXXXXXXX 断层东 XXXXXX、XXXXXXXX 向斜南东翼 南段,属 XXX 向斜的次一级构造。矿区内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 280~330, 倾角 5~25,总体呈单斜产出。 矿区内及周边断层发育,共发现断层 6 条,均为正断层。各断层特征分述如 下 F1 断层位于矿区的西部外围,矿区地形图幅内未出露,走向近南北,倾 向近西,倾角约 60,XXXXXX 向延伸大于 2.0km,上 XXXXXX 为三叠系下统 XXXXXXXXX 组,下 XXXXXX 为二叠系上统 XXXXXX 组,属正断层,断距不明。 F2 断层位于矿区外北西部边缘,走向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约 60, 区内出露约 2.5km,南西端交于 F1 断层,北东端延伸出图,上 XXXXXX 为二叠系 上统 XXXXXXXXXXX 组、三叠系下统 XXX 组,下 XXXXXX 为二叠系上统 XXXXXXXXX 组,属正断层。 - 7 - F3 断层位于矿区北部边缘,走向近东西,倾向近南,倾角约 70,区内 延伸约 1.2km,两端分别交于 F2 、F4 断层,上 XXXXXX 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XXXXXX 组、三叠系下统 XXXXX 关组,下 XXXXXX 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XXXXX 组、 三叠系下统 XXXXX 组,属正断层。 F4 断层位于矿区内北西部,走向近北东,穿越整个矿区,倾向近北西, 倾角约 65,区内出露约 3.0km,两端延伸出图外。上 XXXXXX 为二叠系上统龙 潭组、XXXXXXX 组、三叠系下统 XXXXXXX 组,下 XXXXXX 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属 正断层,断距 1530 米。 F5 断层位于矿区内的中部,走向近南东,倾向近南西,倾角约 70,区 内延伸约 0.5km,两端分别交于 F4 、F6 断层,上下 XXXXXX 均为二叠系上统龙潭 组,属正断层,断距不明。 F6 断层位于矿区内东部边缘,走向近北东,穿越整个矿区,倾向近北西, 倾角约 60,区内出露约 2.5km,两端延伸出图外。上 XXXXXX 为主要二叠系上 统龙潭组,下 XXXXXX 为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玄武岩,属正断层,断距 20~40 米。 综上所述,矿区地层产状简单,断裂构造复杂,属构造复杂类型。 根据现有的巷道布置,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发现的 F5 断层在矿区范围 内不存在,因此,本设计对煤层的露头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2、煤层 (1)含煤性 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一般厚 230~240m,可分上下两 含煤段,上段含煤 18 层,7 层可采;下段含煤 11 层,3 层可采。属沉积型矿床, 受断裂构造破坏较严重,各煤层露头分布于矿区内大部,单层露头线长 500~1200m 不等,露头带宽长 330~600m 不等。可采煤层厚度 1.1~3.1 米不等, 总厚 19.8 米,含煤系数约为 8.25。 (2)可采煤层 区内煤系地层中共含煤 29 层,可采 10 层,从上至下编号为 C3、C5、C7、C12、C13、C17、C18、C26、C28、C29。各煤均顺岩层产出,总体 产状走向北东,倾向 280~330,倾角 5~25,整体呈单斜产出。 各可采煤层主要特征如下 C3 号煤层厚 1.30~2.10m,一般厚 1.70m,中部常夹 0~2 层粉砂质泥岩夹 矸,煤层结构简单,厚度较定,普遍可采。矿区范围内分布面积最小,露头线主 - 8 - 要分布于矿内西部。 顶板为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底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不稳定,易垮落, 应加强支护。 C5 号煤层上距 C3 号煤层约 21m,厚 2.30~2.80m,一般厚 2.50m,无夹矸。 煤层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大部可采。矿区范围内分布面积较小,露头线主要 分布于矿内西部边缘。 顶底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不稳定,易垮落,应加强支护。无夹矸。 C7 号煤层上距 C5 号煤层约 10m,厚 0.90~1.30m,一般厚 1.10m,无夹矸。 煤层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大部可采。矿区范围内分布面积较小,露头线主要 分布于矿内西缘。 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不稳定,易垮落,应加强支护。底板为炭质泥岩。 C12 号煤层上距 C7 号煤层约 41m,厚 1.90~2.80m,一般厚 2.43m,厚度 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中常见 0~2 层夹矸,露头线主要分布于矿区内中部。 顶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或炭质泥岩,中等稳定,较易垮落,局部应加强支护。 C13 号煤层上距 C12 号煤层约 6m,厚 1.00~2.20m,一般厚 1.70m,煤层 结构简单,厚度不稳定,局部可采,夹矸少见,露头线主要分布于矿区内中部。 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炭质泥岩或粉砂质泥岩,中等稳定,局部易垮落, 应加强支护。无夹矸。 C17 号煤层上距 C13 号煤层约 19m,厚 2.50~3.6m,一般厚 3.10m,常见 1~3 层似层状、透镜状粉砂质或炭质泥岩夹矸。煤层结构简单,厚度稳定,普遍 可采。矿区内分布面积较小,露头线主要分布于矿内南部及西部。 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底板为炭质泥岩,较稳定,局部应加强支护。 C18 号煤层上距 C17 号煤层约 12m,厚 1.60~2.80m,一般厚 2.15m,中部 常夹一层 0~0.20m 的炭质泥岩夹矸,煤层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大部可采。 矿区范围内分布面积较小,露头线主要分布于矿内中部。 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炭质泥岩,较稳定,局部应加强支护。 C26 号煤层上距 C18 号煤层约 70m,厚 1.60~2.40m,一般厚 2.00m,中部 常夹 0~2 层 0.05~0.20m 的粉砂质或炭质夹矸,煤层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 大部可采,矿区范围内分布面积较小,露头线主要分布于矿内北东部。 顶板为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底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较稳定,局部应加 强支护。 - 9 - C28 号煤层上距 C26 号煤层约 5.5m,厚 1.20~1.80m,一般厚 1.50m,中 部常夹 0~2 层 0.05~0.20m 的粉砂质或炭质夹矸,煤层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 大部可采。矿区范围内分布面积较小,露头线主要分布于矿内北东部。 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底板为炭质泥岩,较稳定,局部应加强支护。 C29 号煤层上距 C28 号煤层约 14.5m,厚 0.80~1.40m,一般厚 1.10m,中 部常夹 0~2 层 0.05~0.20m 的粉砂质或炭质夹矸,煤层结构简单,厚度不稳定, 局部可采。矿区范围内分布面积较小,露头线主要分布于矿内北东部。 顶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较稳定,局部应加强支护。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 1-3-1。 表 1-3-1 可 采 煤 层 特 征 表 顶底板岩性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 m 煤层倾 角 层间距 m 煤层容重 (t/m3) 煤层 结构 煤层稳 定性 顶板底板 3 简单较稳定 粉砂质泥岩、 炭质泥岩 粉砂岩、细 砂岩 5 简单较稳定 粉砂岩、细 砂岩 粉砂岩、细 砂岩 7 简单较稳定 粉砂岩、细 砂岩炭质泥岩 12 简单较稳定 粉砂质泥岩、 炭质泥岩 粉砂质泥岩、 炭质泥岩 13 简单较稳定粉砂质泥岩 炭质泥岩、 粉砂质泥岩 17 简单较稳定 粉砂岩、细 砂岩 炭质泥岩 18 简单较稳定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 26 简单较稳定 粉砂质泥岩、 炭质泥岩 粉砂岩、细 砂岩 28 简单较稳定 粉砂岩、细 砂岩 炭质泥岩 29 简单较稳定 泥岩、炭质 泥岩 泥岩、炭质 泥岩 - 10 - 3、煤质 (1)煤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 C3、C5 号煤层,多呈粉末状、土状半暗型煤岩组成,具缉丝光泽。 C7、C12、C13、C17、C18 号煤层,多呈鳞片状,由半亮及半暗型煤岩组成, 具玻璃光泽。 C26、C27、C28 号煤层,为半亮~半暗型煤,具玻璃光泽。 (2)化学性质 各可采煤层煤质指标如下见表 1-3-2 表 1-3-2 可 采 煤 层 特 征 表 煤 层 编 号 Mad () Ad () Vdaf () St,d () Qb,daf (MJ/kg) 固定碳 焦 渣 特 征 其 它 C3未 分 析 C50.6210.3328.921.3931.642625 C70.788.6331.270.2032.478626 C121.197.2325.490.1833.64636 C130.7210.3328.941.3831.78647 C171.197.2125.490.1833.87627 C181.187.2325.460.1932.78637 C260.7910.3328.941.3831.59627 C280.719.2420.830.8932.45627 C29未 分 析 (3)煤类与工业用途 1)煤类 C3、C5 、C13 号属低中灰低中硫高热值焦煤;C7、C12、C17、C18 煤层属低 灰特低硫特高热值焦煤;C26、C28、C29 煤层属低中灰低中硫高热值焦煤。 2)工业用途 原煤可用于可用于炼焦、动力用煤,民用煤,火力发电等。 (4)煤层风(氧)化特征 - 11 - 根据矿区附近原生产窑及老窑开采情况,煤层风氧化带为煤层露头沿倾向延 深25m。 二、水文地质条件二、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地质概况 矿区属 XXXXXXXX 中山地貌类型,地势南部高北部低,海拔最高处位于矿区 南西部的 XXXXXX 附近,海拔为 1840 米,最低处位于矿区北东部的溪沟附近,海 拔为 XXXXXXXXX 米,相对高差 180 米。评估区为中低山构造侵蚀剥蚀缓坡沟谷 地貌,山坡为砂、页岩,冲沟发育,植被稀疏,岩石风化程度高;山麓为残坡积 物堆积形成的缓倾斜的坡积地貌,一般地形坡度 5~25。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为矿区外围西部的东冲河河面,约为 1590m。 。 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温暖、春冬严寒,季节性区分不明显,常年阴 雨绵绵,气候变化无常,每年 5~8 月平均气温 22~30℃,11 月至次年 2 月为冰 雪期、凌冻期,最低温度达-10℃,年降雨量大于 1100 毫米。本县的灾害性气候 多,冰雹、暴雨形成的山洪危害较大。 2、井、泉、溪河 XXXXXXX 煤矿矿区内无大的河流,只在矿区北东边缘有一东冲河的小支沟溪 流,地表水流向为自南东向北西,流量 20~100 升/分钟,受季节影响较明显。 区内井泉分布在村寨附近,流量受大气降水制约,旱季小,雨季略大,一般仅够 生活用水。矿区地势南西部高,北东部高,沟谷较发育,地表水主要从冲沟排泄, 排泄条件良好。 3、地层含、隔水性 (1)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由凝灰岩、玄武岩及拉斑玄武岩组成, 含裂隙水。单位涌水量<1L/sm,渗透系数<5m/d,富水性弱,为弱含水层, 是煤系地层与下伏茅口灰岩强含水层之间的相对隔水层。厚 130m。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标高 1500~1820m,厚 240m,覆盖矿区大部,岩 性由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煤层、泥岩、薄层泥灰岩等组成,地表水排泄畅通, 补给条件差,地表浅层见少量风化裂隙水及老窑积水,泥岩隔水性好,煤层具相 对隔水性(因开采可破坏其隔水性能) ;受季节性影响明显,旱雨季差异大,多 夹于细粒碎屑岩中,补给条件差,含少量孔隙水及裂隙水,含水性弱,隔水性较 - 12 - 好。 (3)二叠系上统 XXXXXX 组下部以深灰色、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粘土岩、粉 砂质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为主;上部以厚层块状灰岩、泥灰岩、燧石灰岩为 主。一般厚约 40m。分布于矿区西部及北西部,以裂隙含水为主,属弱含水层, 含水性及导水性弱。补给源为大气降雨渗入。 (4)三叠系下统 XXXXXX 关组岩性以灰绿、紫红色粉砂岩、砂岩、砂质粘 土岩及泥灰岩为主,含少量裂隙水,一般厚约 100m。分布于矿区西部边缘及外围, 总体上属弱隔水层。 (5)第四系属残坡积松散层,以灰黄、灰、深灰色砂砾、砂土、粘土、 亚粘土及腐植土为主,为孔隙含水层,含上层滞水,为弱含水层,补给源为大气 降雨,受降雨影响明显。厚 0~15m。 矿井开采煤层赋存标高在 1550~1750m 之间,大部分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 面(1640m)之上。井田内断裂构造发育,断裂破碎带导水性好,对矿井充水影 响较大。区内地表无大的地表水体,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地表水对矿井的影响 较小。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井直接充水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地层,龙潭组为弱含水层,对矿井的影响较小。位于矿区范围内的老窑采空区的 积水,将通过各种构造裂隙、采空塌陷裂隙、溶蚀通道进入井下,对矿井充水的 主要来源,本矿的老窑采空区无记载,位置不清,老窑积水存在较大的隐患,要 严格加强探放水防治工作。 4、矿井涌水量 根据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井正常涌水量 60m3/h,最大涌水量为 180m3/h。 5、水文地质类型 XXXXXXX 煤矿矿区范围内断裂构造发育,仅斜穿矿区的断层就有三条 (F4、F5、F6) ,导水断层发育。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 开采煤层的资源量大部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上。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富 水性弱。矿区采空区及老窑积水较多。 综上所述,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复杂类型。 三、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三、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 13 - 1、瓦斯 (1)矿界范围内原有煤矿瓦斯涌出情况 根据 XXXXXXX 省煤炭管理局文件XXX 煤生产字[2008]1504 号对 XXXX 市 2008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XXXXXXXXXXX 煤矿绝对 瓦斯涌出量为 1.8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25.39 m3/t,鉴定等级为高瓦斯。 (2)煤矿投产后瓦斯预测分析 根据经验公式和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 标准,预测 矿井瓦斯涌出量。 经计算,矿井的容易时期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10.9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 为 34.6m3/t,困难时期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11.5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36.59m3/t。在生产中应加强矿井的通风和瓦斯抽放,满足矿井排放瓦斯的要求。 矿井需重视矿井通风及瓦斯管理,尤其是在开采风路长,风阻大的采面时, 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工作,保证通风系统的可靠,有效,加强瓦斯含量的测定工作,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2010 年版)的相关规定。 2、煤尘爆炸性 根据 XXXXX 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2009 年 10 月提交的 C12、C13、C17、C18 煤层的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 , C12、C13、C17、C18 煤层的煤尘有爆炸性;C26、C28、C29 煤层未鉴定。矿井 按有爆炸危险性进行设计。 建议业主及时对 C26、C28、C29 煤层采样作煤尘爆炸性鉴定。 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应坚持温式作业,搞好防尘工作,确保安全文明生产和 矿工的身体健康。 3、煤的自燃倾向性 根据 XXXXXX 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2009 年 10 月提交的 C12、C13、C17、C18 煤层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 , C12、C13、C17、C18 煤层为二类自燃煤层;C26、C28、C29 煤层未鉴定。矿井 按容易自燃矿井进行设计。 建议业主及时对 C26、C28、C29 煤层采样作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 在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通风管理,暂时不用的巷道和废弃的巷道要 及时密闭,采面回采结束后要按规定及时密闭。 - 14 - 4、煤与瓦斯突出 根据 2007 年 10 月 17 日 XXXXXX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XXXX 煤矿安全 监察局、XXXXXX 煤炭管理局文件(XX 安监管办字[2007]345 号) 关于加强煤 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对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和突出危险矿 区的煤矿建设项目,凡未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的,一律按煤与瓦斯突出 矿井设计。XXXXXXXXXXX 所处的 XXXXXX 矿区被划分为突出矿区,该矿各 可采煤层未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因此,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 建议该矿井及时请具有资质的单位对矿区内的可采煤层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 险性鉴定,对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提供科学的依据;经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 定后,按鉴定结论进行管理。 5、地温情况 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无热害影响。 6、冲击地压 地质资料中未提供冲击地压的相关资料,该矿井及周围矿井尚未有冲击地 压情况的发生,本设计按没有冲击地压危险考虑。 五、井田勘探程度及资源五、井田勘探程度及资源/ /储量储量 1、勘探程度 XXXXXX 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2008 年 2 月提交的XXXXXXXXXXXXXXXXX 煤 矿储量/资源核实报告已基本核实了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含煤地层的含 煤性,大致查明了可采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划分了煤 类,大致了解了区内各地层含水性,对矿床充水因素作了初步分析,分煤层进行 了资源量计算,基本能满足矿井开采方案设计的编制要求,但矿井水文地质描述 较为简单,建议该矿及时收集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给矿井防治水管理提供科学的 管理依据。且勘探程度较低,应加强地质勘探工作,来满足矿井的建设及安全生 产。 2、资源/储量 根据 XXXXXX 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2008 年 4 月提交的 XXXXXXXXXXXXXXXXX 煤矿储量/资源核实报告及评审意见截至 2008 年 3 月 21 日,XXXXXXX 煤矿主要可采煤层 10 层 - 15 - (C3、C5、C7、C12、C13、C17、C18、C26、C28、C29 号煤层) ,开采深度标高 1750~1550m,矿井保有资源量 630.25 万吨,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122b)62.04 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59.00 万吨;预测的内蕴 经济资源量(334)209.21 万吨。 煤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详见表 1-3-3。 3、问题及建议 (1)加强对井田内小窑、老窑、采空区开采和积水情况的调查,并将具体 位置标注在井上下对照图上,在采掘过程中,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 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防止老窑、采空积水对矿井开采的 影响。必须对采空区积水进行疏放,并对可能的突水区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防止突水,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表 1-3-3 煤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 类 别 煤层编号 122b 资源 量 333 资源量 334 资源量 资源 总量 C30034.2534.25 C50056.6856.68 C70033.9133.91 C1222.1162.71084.82 C1310.1254.02064.14 C1720.29121.140141.43 C189.5271.1817.3698.06 C26035.449.4944.93 C28014.5127.7842.29 C290029.7429.74 合 计 62.04359209.21630.25 (2)井田内地面建、构筑物、公路必须留设足够的安全保护煤柱,同时需 随时观察地面的滑坡、塌陷等情况。在矿井范围内有民房,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 必须进一步对地面建筑物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测量,将建筑物的具体位置测量上 图,并留设好保护煤柱,严禁乱挖乱掘保安煤柱;如需在建筑物下采煤,事先必 须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进行专门的“三下”采煤开采方案设计,并报上级有关部 门批准后,方可在保安煤柱内按批准的开采方案和措施。为了减少压煤量,延长 矿井服务年限,建议对矿井范围内的零星民房作搬迁处理。 (3)在生产中必须做好一年一度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并根据鉴定结 - 16 - 果及时调整通风、瓦斯管理方案。 (4)根据 2007 年 10 月 17 日 XXXXXX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XXXXXX 煤矿安全监察局、XXXXXX 煤炭管理局文件(XXXXXX 安监管办字[2007]345 号) 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对煤与瓦斯突出 矿区和突出危险矿区的煤矿建设项目,凡未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的,一 律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XXXXXXXXXXX 所处的 XXXXXX 矿区被划分为 突出矿区,该矿各可采煤层未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因此,矿井按煤与 瓦斯突出矿井设计。 建议该矿井及时请具有资质的单位对矿区内的可采煤层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 险性鉴定,对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提供科学的依据;经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 定后,按鉴定结论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