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pdf
贵州省毕节市垭关煤矿 贵州省毕节市垭关煤矿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院 长 杨正东 总 工 程 师 龙祖根 项 目 负 责 人 彭远丽 贵 州 省 煤 矿 设 计 研 究 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 3311 号 二○○六年九月 垭关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 ................................................................................................................................................1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2 1.1 评价目的................................................................................................................................2 1.2 编制依据................................................................................................................................2 1.3 评价标准................................................................................................................................2 1.5 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评价重点........................................................................................4 1.6 评价重点................................................................................................................................5 第二章第二章 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7 2.1 交通地理位置........................................................................................................................7 2.2 自然环境概况........................................................................................................................7 2.3 拟建矿井工业场地、井田及附近社会经济概况.................................................................8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9 3.1 工程概况................................................................................................................................9 3.2 项目组成与煤质特征............................................................................................................9 3.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 3.4 储量......................................................................................................................................12 3.5 瓦斯......................................................................................................................................12 第四章第四章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13 4.1 井田开拓与开采..................................................................................................................13 4.2 地面生产系统......................................................................................................................13 4.3 项目给排水平衡..................................................................................................................14 4.4 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6 第五章第五章 清洁生产分析清洁生产分析.................................................................................................................18 清洁生产评价.............................................................................................................................18 第六章第六章 环境质量现状环境质量现状.................................................................................................................19 6.1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9 6.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20 6.3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1 6.4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1 第七章第七章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23 7.1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23 第八章第八章 生产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生产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26 8.1 地表沉陷预测与影响评价..................................................................................................26 8.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9 垭关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8.3 地下水影响预测与评价......................................................................................................30 8.4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31 8.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1 8.6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1 第九章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第九章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33 9.1 地表沉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33 第十章第十章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论证.....................................................35 10.1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措施....................................................................................................35 10.2 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论证............................................................................................37 10.3 移民安置方案....................................................................................................................41 10.4 环保措施验收清单............................................................................................................41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44 11.1 环境风险识别....................................................................................................................44 11.2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44 11.3 环境风险防范对策............................................................................................................45 第十二章 污染物总量控制第十二章 污染物总量控制.........................................................................................................46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47 13.1 环境保护工程投资分析....................................................................................................47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项目公众参与项目公众参与.............................................................................................................49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50 15.1 环境管理............................................................................................................................50 15.2 施工期环境管理................................................................................................................51 15.3 环境监测计划....................................................................................................................51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评价结论及建议评价结论及建议.........................................................................................................53 16.1 环境质量现状.....................................................................................................................53 16.2 环境影响评价....................................................................................................................53 16.3 治理措施分析....................................................................................................................55 16.4 清洁生产............................................................................................................................55 16.5 污染物总量控制................................................................................................................55 16.6 项目建设可行行................................................................................................................56 垭关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 1 - 前前 言言 垭关煤矿位于毕节市西南,行政区域属长春堡镇及撒拉溪镇境内。矿区走 向长 2.9km,倾斜宽 0.9km,矿区面积 2.6778km2,保有储量 1386 万吨,矿井 拟建新区设计能力 30 万 t/a,改造老区达到生产能力 10 万 t/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国务院 1998 年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总 局第 14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第 15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贵州省环境保护局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业务咨 询服务登记表的规定,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报省环保局审批。 由于该项目为改扩建工程,主要进行新区 30 万 t/a 的建设,因此,本项目 环评主要针对新区建设和生产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同时按照环境保护 “以新带老”的原则,对老区原有污染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污染防治措施。 垭关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 2 - 第一章 总第一章 总 论论 1.1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根据该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结合项目法人单位企业状况,论证项目 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其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区域规划要求。根据工程分析、 环境保护规划及影响预测分析,评价工程能否实现总量控制、达标排放,项目生 产是否符合清洁政策,能否达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2.1 任务依据任务依据 1.2.2 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法规依据 1.2.3 技术规定与依据技术规定与依据 1.2.4 行业、地方规划行业、地方规划 1.2.5 技术参考资料技术参考资料 1.3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1.3.1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 1)大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2)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3)地下水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CJ3020-1993)二级标准。 4)噪声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1993)中 2 类标准。 垭关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 3 - 1.3.2 排放标准排放标准 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0426-2006) 。 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二级标准; 3)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二类区标准。 4)噪声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的Ⅱ类标准;施 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 5)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5085.31996) ; 一般工业固 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 1.4 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对象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对象 本项目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主要有工业场地附近的村庄居民区的环 境空气、声与水环境;昌德沟小河、长春堡小河水质以及井田范围内可能受到地 表沉陷影响的的村庄、公路、河流、耕地、生态环境等。井田范围内主要的环境 保护对象名称、基本情况与项目的关系见表 1-4-1。主要保护对象为井田边缘的 6 个居民点。 垭关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 4 - 垭关煤矿建设环境保护目标垭关煤矿建设环境保护目标 表 1-4-1 编号 保护目标 方位与距离 原因 达到的标准 或要求 一 生态环境 1 井田内及边缘村民集中居 住村寨 共 6 个居民点, 479 户、1610 人,详见表 2-3-1 井田内耕地及植被 2 326 国道、毕节至戈座公路 井田范围内公路 段 受采煤诱发的地 表沉陷影响,建 构筑物可能遭到 破坏。 根据地表沉陷影 响预测结果,采 取预留保护煤 柱、搬迁处预留 保护煤柱 二 地 表 水 1 昌德沟小河 井田西南面 2 长春堡小河 井田东面 矿井建成后的受 纳水体,水质可 能受矿井排污影 响 GB3838-2002 中 Ⅲ类标准 三 地 下 水 井田内村寨居民 饮用水井泉 可 能 受 采 动 影 响,导致泉水干 涸 四 环境空气 1 石街居民点 矿井工业场地东 南侧 2 高山铺居民点 矿井工业场地西 南侧 可能受工业场地 扬尘影响 GB3095-1996 二级标准 五 声 环 境 1 石街居民点 矿井工业场地东 南侧 可能受工业场地 噪声影响 2 高山铺居民点 矿井工业场地西 南侧 可能受工业场地 噪声影响 3 煤炭运输两侧居民点 可能受煤炭交通 运输影响 GB309693 2 类标准 1.5 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评价重点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评价重点 1.5.1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本次环评工作等级见表 1-5-1。 垭关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 5 - 垭关煤矿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垭关煤矿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 表 1-5-1 环境要素 评价等级 备注 地形特征 中山地区 大气环境 评价等级 定性分析 主要对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 进行达标分析 污水排放量 2430.35m3/d (2050.35+380) <5000m3/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简单 受纳水体及水质要求 Ⅲ类 新区为昌德沟小河, 老区为长 春堡小河。 地表水 环境 评价等级 三级 预计噪声增加值 3~5dB(A) 声环境 评价等级 三级 矿井工业场地所处区域属 2 类地区 工程影响范围 7.53km2 <50km2 生态变化程度 生物量减少50 物种多样性减少50 草地数量减少 水土理化性质改变 生态环境 评价等级 三级 1.5.2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根据工程项目的污染源排放情况,当地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敏感点分布 等,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中关于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确定本次评价的范 围见表 1-5-2。 1.6 评价重点评价重点 本评价重点为矿井采煤产生的地表沉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采煤可 能诱发的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水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井下水水资源化评价; 污染控制措施技术经济论证。 垭关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 6 -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 表 1-5-2 环境要素 评 价 范 围 生态环境 井田范围向外扩展 500m,约 7.53km2。 排矸场 排矸场外围 100m 范围内。 地表水 现状评价及影响预测范围昌德沟小河,全程约 5km。长春堡小河,全程约 3km。 地下水环境 全井田范围内,重点是井田村庄、工业场地附近的井泉。 声环境 工业场地场界外 200m 范围内及敏感点石街。 垭关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 7 - 第二章第二章 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 2.1 交通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 煤矿新区位于川滇东线 326 国道公路附近,煤矿矿部有简易公路至戈座 1.4 公里,与 326 国道线相接,至毕节城 23 公里,老区有约 1.5 公里的简易公 路与 326 国道相接,公路交通较方便。地理座标为东经 10506′49″~105 08′18″,北纬 2713′56″~2716′00″。 2.2 自然环境概况自然环境概况 2.2.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海拔+2180m,最低点在矿井南西部边界附近,海拔 +1880m,相对高差 300m。地表多呈剥蚀风化地形,长兴组,龙潭组上部地层, 绝大部分被滑坡覆盖。无大的地表水体,属缺水地区。 区内出露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长兴 组、龙潭组,玄武岩组,下统茅口组仅区外有出露。垭关煤矿井田地层代表性柱 状见图 2-2-1。 2.2.2 水文状况水文状况 垭关煤矿位于长春堡向斜北西翼,属乌江水系落脚河支流的发源地带,东 南面有长春堡小河,西面有昌德沟小河。区内多以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性影 响大。井田范围无大的地表水体,仅有一些季节性小溪,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受气候影响较大。 矿区发育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溶裂隙水及碎屑裂隙水两种类型。 该矿井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位于地表分水岭地带,地下水补给为大气降水, 地势总体上呈东高西底,大气降水至地表后,沿地表流入矿井或沿地表的溶蚀洼 地、岩溶漏斗及岩溶裂隙,直接汇入地下,至地下深部后,沿溶蚀管道、裂隙以 管流及脉流的形式进行迳流,从北西向南东运动。 垭关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 8 - 2.3 拟建矿井工业场地、井田及附近社会经济概况拟建矿井工业场地、井田及附近社会经济概况 垭关煤矿井田属撒拉溪镇与长春堡镇管辖,工业场地属于撒拉溪镇。撒拉 溪镇共 11784 户,52689 人;长春堡镇共 10890 户,45525 人。井口及附近井田 范围内共有 6 个村寨与居民点,共 479 户,人口 1610 人,主要集中分布矿区北 部的石街、白家哨等寨。人口统计见表 2-3-1。 垭关煤矿工业场地、井田及附近居民、人口调查统计表垭关煤矿工业场地、井田及附近居民、人口调查统计表 表 2-3-1 编号 居民点名称 户数(户) 人口(人) 所处井田位置 1 沙坝 97 429 井田东部 2 高山铺 71 280 井田西北部 3 沙沟 58 223 井田西南部边缘 4 白家哨 73 294 井田东北部边缘 5 石街 60 234 矿井工业场地边缘 6 化槁林 120 150 井田东北部边缘 合 计 497 1610 垭关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 9 -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 3.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贵州省毕节市垭关煤矿 2)建设单位贵州龙润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3)建设地点贵州省毕节市长春堡镇及撒拉溪镇 4)建设性质新、改扩建 5)建设规模新建 30 万 t/a,改造老井 10 万 t/a。 3.2 项目组成与煤质特征项目组成与煤质特征 本项目主要煤质特征见表 3-2-1,新建工程项目组成见表 3-2-2。 煤质特征表煤质特征表 表 3-2-1 项目 煤层 水分 (Mad) 灰分 (Ad) 挥发分 (Vadf) 固定碳 (Fcd) 硫分 (Std) 发热量 (Qbdaf) MJ/kg 极值 0.44-1.35 13.82-25.79 7.40-11.23 1.32-2.54 34.24-35.36 K1 平均 0.8 20.20 8.85 72.17 1.83 34.80 极值 0.61-2.08 16.99-37.98 8.47-12.61 1.22-4.14 33.23-34.79 K2 平均 1.16 25.31 10.04 66.44 2.20 34.13 极值 0.86-2.82 17.47-30.46 6.88-13.31 0.34-2.87 33.75-34.92 K3 平均 1.35 24.36 8.92 67.80 0.99 34.42 煤类 K1为中灰中硫分煤;K2为中灰中高硫分煤;K3为中灰分低硫分煤。 3.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垭关煤矿新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3-3-1。 垭关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 10 - 垭关煤矿新建工程主要项目组成表垭关煤矿新建工程主要项目组成表 表 3-2-2 工程 分类 项目组成 用途 主要工程量 主斜井 担负矿井煤炭、材料、设备 及人员的运输、铺设管线及 部分进风任务 长 534m 副平硐 担负矿井进风任务 长 187m 回风平硐 担负矿井回风任务 长 220m 瓦斯抽放站 集中抽放矿井瓦斯 面积119m2;体积571.2m3 提升机房 提升井下原煤与材料等 面积126m2;体积667.8m3 空压机房 集中向井下供风 面积80m2;体积384m3 转载站 将煤经胶带机送至选矸楼 面积80m2;体积472m3 地面储煤场 储存原煤 容量6000 m3 选矸楼 原煤筛选 面积720m2;体积3420 m3 装车仓 储存产品煤,装车外运 面积147m2;体积4851m3 原煤胶带机走廊 原煤运输 长度49m; 地磅房 称重 面积24m2;体积72m3 主体 上仓胶带机走廊 产品煤运输 长度132m; 坑木加工房 担负矿井坑木材料改制加工 面积54m2;体积194.4m3 机修车间 承担矿井机电设备日常检修 和维护 面积288m2;体积1152m3 综合材料库 存放设备、材料 面积270m2;体积1152m3 排矸场 定点堆放矿井矸石 占地 2.5h m2,容量 60 万 m3, 服务年限 20a 雷管库 存放雷管 面积28m2;体积92m3 辅 助 工程 炸药库 存放炸药 面积28m2;体积92m3 供电系统 向全矿供电 10kv 变电所面积160m2; 体积 720m3, 10kv 两回线路, 其长度约为 2km。 供水系统 向全矿供水 建 600 m3生活、消防安全调 节水池一座,100m3井下防尘 洒水水池一座。 井下水处理站、 生活污 水处理站 处理井下排水、工业场地生 产、生活污废水 建井下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站 各一座, 规模分别为 3840m3/d 和 200m3/d。 公用 配套 工程 锅炉房 向全矿提供采暖、供热服务 面积 146.88m2,体积 881.28m3;锅炉房热负荷 746855w。 行政办公楼 矿井行政办公 面积2028m2;体积6084m3 任务交代室及灯房浴 室联合建筑 储存发放矿灯、 职工浴室、 任 务交待等 面积1101m2;体积3670m3 单身楼 供单身职工居住 面积1075m2;体积3225m3 行政 生活 福利 设施 公厕 供职工使用 面积21.6m2;体积77m3 垭关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 11 - 主主 要要 技技 术术 经经 济济 指指 标标 表表 表 3-3-1 顺 序 顺 序 指指 标标 名名 称称 单位单位 数数 量量 备备 注注 1 矿井范围 走向长 Km 2.9 倾斜宽 Km 0.9 面积 Km2 2.6778 2 煤的牌号 无烟煤 3 煤的用途 化工、冶金及动力用煤 4 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 层 3 5 可采煤层总厚度 m 3.21~9.91 首采煤层厚度 m 1.04~2.31 煤矿倾角 0 15~25 6 储量 资源量 万 t 1386 332333 万 t 1342 设计可采储量 万 t 978 7 矿井开拓方式 分区开拓 8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万 t/a 原矿 10 万 t/a,新矿 30 万 t/a 9 矿井工作制度 年工作 330d,每天三班作业 10 矿井服务年限 a 17 11 水源 自来水、井下水 12 日最高用水量 m3 1340 13 矿井年电耗量 kWh 6685000 14 矿井总占地面积 hm 2 4.1051 未计入矸石山 15 建井工期 月 14 16 职工在籍总人数 人 485 17 原煤生产效率 t/工 2.51 18 估算总投资 万元 5227.49 19 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