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pdf
第3 6 卷第6 期 2 0 0 7 年1 1 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文章编号1 0 0 0 1 9 6 4 2 0 0 7 0 6 0 7 8 3 0 6 V 0 1 .3 6N o .6 N O V .2 0 0 7 中国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 汤建影,周德群,周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 1 0 0 1 6 摘要应用基于D E A 的非参数M a l m q u i s t 指数法,时1 9 9 1 - - 2 0 0 4 年中国1 8 个地级以上煤炭类 矿业城市的垒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描述了垒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对其内在结构进行了 分解;并以1 9 9 8 年为时序断点,分析了在煤炭城市发展的两个阶段中,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具体 原因.结果表明1 9 9 1 年以来,煤炭类矿业城市的釜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一0 .8 %,导致增 长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退化,而且这种退化呈现加速的趋势;1 9 9 1 1 9 9 7 年间,效率改善 导致大部分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有所增长,而1 9 9 8 - - 2 0 0 4 年间,技术退步导致大部分煤炭城 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开采历史较长的煤炭城市,1 4a 间无论是全要素生产率还是其分解成 分,均太大落后于其它煤炭城市;1 9 9 7 ~1 9 9 8 年闻煤炭行业的“限产压库”政策,制约了煤炭城市 的发展. 关键词M a l m q u i s t 指数;数据包络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煤炭城市’矿业城市 中图分类号F4 1 6 .2 1 ;F0 6 2 .1 文献标识码A A nE m p i r i c a lS t u d yo nT o t a lF a c t o rP r o d u c t i v i t yC h a n g e o fC o a lC i t i e si nC h i n a T A N GJ i a n - y i n g ,Z H O UD e - q u n ,Z H O UX i a o C o l l e g eo fE c o n o m i c s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N a n j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A e r o n a u t i c sa n dA s t r o n a u t i c s N a n j i n g ,J i a a g s u2 1 0 0 1 6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t h en o n - p a r a m e t r i cD E AM a l m q u i s ti n d e xm e t h o d ,t h et o t a lf a c t o rp r o d u c ‘ t i v i t yo f1 8p r e f e c t u r a ll e v e lc o a lc i t i e si nC h i n ad u r i n g1 9 9 1 - - 2 0 0 4w a sc a l c u l a t e d ,a n di t sv a r i a t i o na n di n t e r n a ls t r u c t u r ew e r ea n a l y z e d .T a k i n gt h ey e a r1 9 9 8a ss e q u e n t i a lb r e a k p o i n t ,w e d i s c u s s e dt h ev a r i a t i o nr e a s o n sf o rt h et o t a lf a c t o rp r o d u c t i v i t yo fm i n ec i t i e si nt w op h a s e s . T h em a i n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a v e r a g ei n c r e a s i n gr a t eo ft o t a lf a c t o rp r o d u c t i v i t yi s 一0 .8 % s i n c e1 9 9 1 ,t e c h n o l o g yr e g r e s s i o ni st h ep r i m ec a u s eo ft h ef a l l i n gt e n d e n c y ,a n dt h er e g r e s s i o n i ss h o w i n gat e n d e n c yt o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d u r i n gt h e1 4y e a r s .D u r i n g1 9 9 1 ~1 9 9 7 ,e f f i c i e n c yi m 。 p r o v e m e n tl e a d s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o t a lf a c t o rp r o d u c t i v i t yo fm o s tc o a lc i t i e s ,a n dd u r i n g 1 9 9 8 - - 2 0 0 4 ,t e c h n o l o g yr e g r e s s i o nl e a d si t sd e c r e a s i n g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a lc i t i e sw h i c hh a v ea l o n ge x p l o i t a t i v eh i s t o r yh a v el a g g e db e h i n do t h e rc o a lc i t i e si nn o to n l yt o t a lf a c t o rp r o d u c t i v i t yb u ta l s oi t se l e m e n t sf o r1 4y e a r s .T h ep o l i c yt h a tr e s t r i c t i n gc o a le n t e r p r i s e s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c u t t i n gd o w nc o a li n v e n t o r yh a sp u tar e s t r a i n tO f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l lt h ec o a lc i t i e sd u r ‘ i n g1 9 9 7 1 9 9 8 . K e yw o r d s M a l m q u i s ti n d e x ;d a t ae n v e l o p m e n ta n a l y s i s ;t o t a lf a c t o rp r o d u c t i v i t y tc o a lc i t y ; 收藕日期2 0 0 6 一i I 一2 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 0 5 1 0 0 1o 作者简介汤建影 1 9 7 5 一 。男.江苏省铜山县人,讲师,管理学博士.从事产业经挤与政策分析方面的研究. E - m a i l t o t a n g j y 1 6 3t o m T e l 0 2 5 8 4 8 9 3 7 5 1 万方数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3 6 卷 煤炭城市是煤炭类矿业城市的简称,根据文献 [ i J 的研究,我国共有地级以上矿业城市5 1 个,其 中煤炭类矿业城市1 8 个.依托煤炭资源的煤炭城 市.无论在经济效益还是社会发展指标方面,都与 其它类型的矿业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明显的 衰退迹象0 1 ;另一方面,煤炭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 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国家层 面的产业政策调整,常常会对煤炭城市产生深刻的 影响.因此,研究煤炭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即煤炭 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T F P 的组成结构爱其变动趋 势,以及煤炭产业政策调整对煤炭城市经济发展的 影响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基于中国宏观经济背景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 的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 类”_ 。J 1 针对 某~产业门类进行的分析,具体包括农业、工业、交 通运输业等;2 采用加总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整 体经济的全要索生产率随时间的波动和变化情况; 3 以省 市 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分析各地 区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差异.总体看来,上述研究 的不足之处在于1 在时序界限上,大多数研究以 1 9 7 8 年为分界点,对1 9 7 8 年以后,尤其是2 0 世纪 9 0 年代以后的T F P 变动情况关注较少;2 在研究 对象上,依托可耗竭矿产资源的煤炭城市为研究对 象的相关文献尚未发现;3 在研究思路上,缺乏针 对特定产业政策对区域T F P 波动的影响的细致分 析. 本文以我国1 8 个煤炭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 针对面板数据的M a l m q u i s t 指数分析了1 9 9 1 - - 2 0 0 4 年间,这些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及 其内在动力.以及煤炭产业政策调整对煤炭城市经 济发展的冲击,从而为制订煤炭城市转型的相关政 策提供决策依据. 1 模型 全要素生产率 T F P 的测算方法主要有4 类 计量经济学方法、随机边界法、数据包络分斩方法 以及M a l m q u i s t 指数法⋯] ,其中前两类属于参数 方法,而后两类为非参数方法.相对于参数方法来 说,非参数方法不需要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从而 能够避免因生产函数选择不当而带来的问题.本文 主要采用非参数方法中的基于输出的M a l m q u i s t 指数法来测算并分解煤炭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这 一研究思路与文献I s ] 的研究是相一致.文献[ 1 1 ] 指出M a l m q u i s t 指数的优点主要有1 不要求价 格信息;2 不要求行为假设;3 便于计算;4 在一 定条件下M a l m q u i s t 指数优于T o r n q v i s t 指数和 F i s h e r 理想指数.此外,这种方法可以对全要素生 产率进行分解,从而能够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 源泉与动力. 对于一个投人产出系统,分别令一和y ‘为第 t f 一1 ,⋯,T 期的投入要素集合与产出要素集合 一∈衅,y ‘∈R , ,S ‘为生产可能集 即代表当期 的投入产出技术水平 ,口为达到生产前沿面时产 出要素的增加比率,于是可定义t 期与t 1 期的产 出距离函数分别为 D 一,Y ‘ i n f { 0 z ‘,,/o ∈S ‘ , D 7 1 z 斗1 ,y 件1 i n f { O 工件1 ,J 斗1 /o ∈S 斗1 } . 文献[ 1 2 ] 分别以t 期与t 1 期的技术水平作 为参照,定义了基于输出的M a l m q u i s t 指数为 蝇 ∥一州 一拼, 埘1 ∥以圳 ;篙若岩. F a r eR “”为了避免困参照基准选择上的任意 性而造成的差异,对C a v e sDW [ 1 ”的定义予以修 正,采用上述两个公式的几何平均值作为衡量c 期 到t 1 期生产率的变化情况[ Ⅲ,即 M z ”1 ,y ”1 ,z ‘,Y ‘ 一 E 残 1 ,j 竺fC R S D 寸1 工卧1 ,y 卧1jC R S 1 “2 ⋯ n 承丁了T 两1 可否巧可酉J “ 式中C R S 为固定规模报酬的情况,M 1 时,表 示从t 期到t 1 期生产率有所改进,当M 1 ,则表示相对技术进步,如果T 1 ,则表示教率有所提高,反之F 1 ,表示第 t 1 期相对第t 期来说,更接近固定规模报酬及长 期最优规模,S V R S 1 ,表示第t 1 期相对第t 期来说,越偏离固定规模报酬及长期最优规模.因 此,基于输出的M a l m q u i s t 指数可以写成上述3 项 的连乘形式M T P S . 假设有第女幢一1 ,⋯,K /卜决策单元,在第 t t 一1 ,⋯,T 期使用n n 一1 ,⋯,N 种投入要素 砖‘,得到m m 一1 ,⋯,M 种产出要素y 黔,则可以 通过求解4 个不同的距离函数,从而根据式 1 得 到相应的M a l m q u i s t 指数.在第t 期的技术水平可 以由下式表示 S ‘一 一,, , ∑r ’k ≯≤z ∑r ‘j r ≯≥y L n 一1 ,⋯,Ⅳ , m 一1 ,⋯,M , ∑一≤1 ,∥≥0 . 根据以上距离函数的表示方法,对于任意决策 单元&‘,t 期的距离函数D 一,, 可以由以下基 于输出的D E A 线性规划模式求得 [ D 一‘”,Y ‘ ,‘ ] 一一m a x 8 , n 1 .⋯,Ⅳ , m 一1 ,⋯,M . ∑∥≤1 ,∥≥0 . 函 其它几个距离函数可以同理求得. 2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择国民生产总值 G D P ,万元 、工业 总产值 万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万元 作为模型 的输出,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城市发展的成 果;选择年末非农业人口 万人 、建成区面积 平方 公里 、市区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上年固定资产净 值 万元 作为模型的输入,它们分别代表了城市的 各种投入要素. 1 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资 金投入.由于固定资产具有一定的折旧年限,因此, 城市发展中的固定资产应当包括两部分。一是当年 新投入的固定资产,二是过去历年的固定资产投资 净值,这两部分之和作为城市发展的总的资金投 入; . 2 城市人1 3 指标中,市区非农业人口比年末 总人口更为贴切地反映了城市规模,城市间便于比 较,因此作为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本投入; 3 分别将G D P 与固定资产投资两个指标按 相应的价格指数折算到考察的基期 1 9 9 1 年 ,同 时所有数据均为不含市辖县的市区数据. 3模型结果与分析 31 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变动趋势 本文计算了1 9 9 1 - - 2 0 0 4 年间我国全部1 8 个 煤炭类矿业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 M a l m q u i s t 指数 及其构成要素的变动情况.表1 给出了煤炭 类矿业城市历年平均M a l m q u l s t 生产率指数 M 及其分解,图l 则是相应的M 及其组成部分T ,E 的波动情况. 裹1 煤炭城市历年平均M a l m q u i s t 生产率变动指数 夏其分解 T a b l e1 M a l m q u i s tp r o d u d i v i t yi n d e xa n d 坐竺竺唑 翌塑堕 型 型壁 年份 fT£PS 残 幕饕 f ● .. r m 蠢 0 ≤ ≥ i i m o 0 r r 。∑㈦。∑㈦ tS 万方数据 7 8 6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6 卷 由表1 可以看出,1 9 9 1 - - 2 0 0 4 年问,煤炭类矿业城 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一0 .8 %,其中投 入产出技术呈现退化的态势,增长率为一1 .5 %,投 入产出效率则具有0 .7 %0 的增长率.而投入产出效 率增长,则完全是由纯技术效率 P 的提高导致 的,从平均的角度来看,规模效率在1 4a 内基本没 有变化. 1 9 9 2 1 9 9 6 年,矿业城市平均生产率指数均 太于1 ,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这和文 献[ 8 ,1 4 ] 对这一时期的研究结果是相同的.这一 时期技术进步的主要原因在于9 0 年代早期,国家 采取的综合改革措施,导致了外资的大量涌人, F D I 促进了先进技术在国内的传播””.同时,本研 究发现,对于煤炭城市来说,在这一阶段中的中后 期以及再向后的一段时问内 1 9 9 4 1 9 9 8 ,技术进 对生产率的影响开始突现.文献[ 8 ] 在对中国省际 生产率指数变动的研究同样发现,1 9 9 5 年以后全 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趋势,而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 于技术进步的下降,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是一致 的.同时。本研究观察到了1 9 9 4 - - 1 9 9 7 年间生产率 的逐年下降趋势,这与1 9 9 3 - - 1 9 9 7 年国家进行的 宏观调控基本对应,事实上,在相关研究中,也观察 到了19 9 5 年前后的这种效率下降的趋势mH ] . 3 ,2 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与政簧面分析 在时间上,由于1 9 9 7 1 9 9 8 年国家对煤炭企 业实行“限产压库”政策,导致煤炭价格大幅度下 降,直接影响了煤炭类矿业城市的发展”J ,因此,本 研究将考察期划分为两个阶段1 9 9 1 1 9 9 7 年和 1 9 9 8 - - 2 0 0 4 年,从而试图揭示我国相关煤炭政策 对煤炭类矿业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相关 步对生产率增长的推动作用有所弱化,而效率变动 计算结果女q 袁2 所示 表2 煤炭城市两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 T a b l e2T F Pf l u c t u a t i o no fc o a lc i t i e si nt w op h a s e s 1 9 9 1 1 9 9 7 年间,煤炭类矿业城市平均的全 要素生产率增长7 .7 %,主要原因是由于效率增长 率为7 .1 %,技术进步率也略有贡献,为0 .6 %.从 1 8 个煤炭城市来看,除阜新.辽源、鸡西、鹤岗、鹤 壁5 个城市外,其余1 3 个煤炭城市的全要素生产 率变动指数均大于1 ,说明大部分矿业城市在这一 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其中晋城、双鸭山 等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在5 0 %左右,而鹤 岗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得最多,为4 3 %.从全要素 生产率增长的构成因素来看,除鹤岗、鹤壁两城市 外,所有煤炭城市的效率均有所增长,而更多的煤 炭城市在技术进步方面表现不佳,也就是说,部分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大于1 的煤炭城市,其生产 率提高的主要原用并不是由于技术进步,而是由于 效率的提高而导致的.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晋城与 双鸭山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为5 0 %左右,但是 两者的内在原因刚好相反,晋城主要是由于技术进 步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效率的提高也有 一定程度的贡献;双鸭山则是由于效率的提高 6 1 .6 % 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同期的技 术进步却有所下降 一7 .6 % . 总之,这~时期煤炭城市的发展特征是尽管 经济效率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技术进步却没有出 现。这与文献[ 1 6 ] 对于改革开放早期 2 0 世纪8 0 万方数据 第6 期沥建影等中国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辜变动的实证研究 7 8 7 年代 中国地区经济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产生这 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相对价格大的变化,对要素投 人的选择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 9 9 8 - - 2 0 0 4 年问,煤炭类矿业城市平均的全 要素生产率增长为一1 9 .e %,其中技术进步与效率 变动均为下降的态势,增长率分别为一1 8 .6 %和 一1 .2 %,这一期间主要是由于投入产出技术的衰 退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从1 8 个煤炭城市 来看,除阳泉.七台河、平顶山3 个城市外,其余1 5 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所下降,其中辽源的全 要素生产率下降了4 2 .2 %.在技术进步方面,除鹤 壁、乌海外,几乎所有煤炭城市在这一期间均有所 下降,而效率方面也有7 个城市出现了下降的态 势,6 个城市的效率维持不变,只有5 个城市效率 有所提高,其中最高的是平顶山,达3 3 .1 %,其次 是阳泉和七台河,分别为3 2 .4 %和2 4 .9 %,在它的 推动下,这3 个煤炭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一期 间有所增长, 纵向比较两个阶段1 8 个煤炭城市分别的增长 情况,可以发现,除鹤岗和鹤壁两城市外,其余1 6 个煤炭城市1 9 9 8 - - 2 0 0 4 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比 1 9 9 1 - - 1 9 9 7 年问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尤以晋 城与双鸭山最为突出;在技术进步方面,乌海在后 7a 问有1 5 .1 %的增长率,其它所有煤炭城市后7a 均比前7a 呈现幅度不等的技术衰退;在效率方 面,阳泉、鹤岗、平顶山、七台河与淮北5 个城市的 效率在后7a 问比前7a 有所进步,朔州、鸡西、枣 庄3 个城市的效率不变,其余1 0 个煤炭城市的效 率均有所下降. 当考察1 9 9 1 - - 2 0 0 4 年问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 分解情况 见表2 不难看出,在1 4a 间,大部分煤 炭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只有鹤壁、双鸭 山等7 个煤炭城市有所增长,在这7 个城市中,鹤 壁的增长是由于技术进步所造成的,而其余6 个都 是由于效率的改善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 技术进步方面,除鹤壁与乌海外,其它1 6 个煤炭城 市在1 4a 问的技术进步均有所下降。结合1 9 9 8 2 0 0 4 年闭的类似现象,以及1 9 9 1 - - 1 9 9 7 年问的技 术进步情况,可以谨慎地得出结论在后7a 间,绝 大部分煤炭类矿业城市的技术呈加速退化.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某些传统的煤 炭类矿业城市,如阜新、辽源、鸡西、鹤岗,在1 4a 问无论从全要素生产率,还是从技术进步或者是效 率变动方面,均大大落后于其它煤炭城市,其中后 7a 更是呈现出加速衰退的迹象.从表2 中可以看 出,这4 个城市1 4a 的总体全要素生产率排在1 8 个城市的最后,其中辽源甚至低到了0 .4 2 7 .传统 的煤炭娄矿业城市由于开采历史长,已经出现“矿 竭城衰”现象,由此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应当引 起重视. 1 9 9 4 年以后,国家开始逐步放开煤炭价格, 1 9 9 7 一1 9 9 8 年前后,国家针对煤炭库存总量过高, 制订了“限产压库政策”,煤炭价格开始大幅度下 降.在1 9 9 7 2 0 0 2 年问,大部分煤炭类矿业城市的 经济与社会发展受到了制约,这从对全要素生产率 变动情况的分析可以找到支持的证据.在文献[ 2 ] 的研究中,也发现了1 9 9 7 ~1 9 9 8 年间的煤炭政策 对矿业城市的影响,在几乎所有的矿业城市 1 9 9 l 一2 0 0 0 年的发展轨迹图上,在1 9 9 8 年均发生 了幅度不等的波动现象,这与本文的研究是一致 的. 尽管从时问上来看,2 0 0 2 年以后煤炭价格开 始上涨,但是至少由于以下几点原因导致了煤炭城 市无法在短期内复苏1 过去价格大幅下降而形 成的“经营欠帐”,无法在短期内消除;2 2 0 0 2 年 以后,由于煤炭价格持续走高,大量小型无证煤矿 在乡镇一级投入生产,这不但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 费,而且对大型煤炭类企业造成了冲击;3 煤炭类 矿业城市大多开采历史长,资源接近枯竭,导致开 采成本增加,2 0 0 3 年以后煤炭生产资料价格太幅 上涨,也增加了煤炭类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表1 也 可以看出,在2 0 0 2 年以后,虽然技术变动系数有所 回升,但是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效率并没有立刻回 升,而是继续有所下降.此外,表1 中显示的 2 0 0 3 - - 2 0 0 4 年闯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以及技术 变动指数均大于l ,这至少部分说明煤炭类矿业城 市开始走向复苏. 4结论 应用M a | m q u i s t 指数法.对1 9 9 1 - - 2 0 0 4 年问 我国1 8 个煤炭类矿业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 解成分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1 1 9 9 1 - - 2 0 0 4 年同,煤炭类矿业城市的全要 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一0 .8 %,导致增长率降低 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退化,而同期的投入产出效率 有0 .7 跖的增长率;1 4a 问,大部分煤炭城市的全 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在生产率有所增加的城市 中,则是由于效率的改善而不是技术进步导致了全 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除个别城市外,煤炭类矿业城 市在1 4a 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技术衰退现象, 万方数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6 卷 而且这种衰退呈现加速的趋势; 2 在1 9 9 4 - - 1 9 9 7 年问,全要素生产率逐年下 降,而这一时期技术进步对煤炭类矿业城市全要素 生产率增长的推动作用有所弱化,而效率变动的影 响开始增强,这与国家同期进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基 本对应; 3 在煤炭类矿业城市发展的前7a 1 9 9 I - - 1 9 9 7 1 间,大部分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有所增长, 这种增长主要由效率的改善而导致的,而同期的技 术进步则普遍有所下降;在后7a 1 9 9 8 - - 2 0 0 4 间, 大部分煤炭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这种下 降主要是由于技术退步所产生的,而大部分煤炭城 市的效率在这~阶段也有所下降; 4 开采历史较长的传统煤炭城市,在1 4a 间 无论是全要素生产率还是其分解成分,均大大落后 于其它煤炭城市;同时,1 9 9 7 - - 1 9 9 8 年问的“限产 压库”政策,对煤炭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作用. 参考文献 [ 1 3 周德群,汤建影,中国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 J ] .中国工业经济,2 0 0 4 3 4 3 5 L Z H O UD e - q u n T A N GJ i 8 n - y l n g .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 m e r i to fm i n i n gc i t i e so fC h i n a ;D a t aa n da n a l y s i s [ [ J ] . C h i n aI n d u s t r i i a lE c o n o m y 。2 0 0 4 3 4 3 - 5 1 . [ 2 ] 汤建影,周德群.1 9 9 0 - - 1 9 9 9 年中国矿业城市发展 轨迹及其分析[ J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 0 0 3 ,3 2 1 7 98 2 . T A N GJ i a n - y l n g 。Z H O UD e - q u mA n a l y s i so fd e v e l - o p m e n tp a t hso fc i t i e s i nm i n i n ga r e ao fC h i n ai n 1 9 9 0 s [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3 t 3 2 1 1 7 9 - 8 2 . [ 3 ] M E A DRW .Ar e v i s i o n i s tv i e wo fC h i n e s ea g r i c u l - .turalp r o d u c t i v i t y [ J 3 .C o n t e m p o r a r yE c o n o m i cP o l i c y ,2 0 0 3 ,2 1 1 1 1 7 1 3 1 . [ 4 ] H U A N GY ,M E N GxC h i n a ’si n d u s t r i a lg r o w t h a n de f f i c i e n c y A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t h es t a t ea n d T v E 5 e e c o r s E J ] .J o u r n a lo ft h eA s i aP a c i f i cE c o n o m y ,1 9 9 7 ,Z 1 1 0 1 - t 2 1 . [ 5 ] 余思勤,蒋迪娜,卢剑超.我国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 产率变动分析[ J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0 0 4 。3 2 6 8 2 7 8 3 1 . Y US i - q i n ,J I A I GD i - n a .L 1 UJ i a n - c h a o .P r o d u c f i v i - t ya n a l y s i so f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i nC h i n a [ J 3 .J o u r n a lo f T c o n g j iU n i v e r s i t y 。2 0 0 4 ,3 2 6 8 2 7 - .8 3 1 . [ 6 3M A D D I s O NA .C h i n e s ee c o n o m i cD e r f o 皿a n c ei nt h e L o n gR u n i C ] .P a r i s O E c D .1 9 9 8 1 9 3 1 9 4 . [ 7 ] C H O WG ,L I NALA c c o u n t i n gf o r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i nt a i w a na n dm a i n l a n dC h i n a A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 J ] .J o u r n a lo fC o m p a r a t i v eE c o n o m i c s , 2 0 0 2 ,3 0 3 5 0 7 - 5 3 0 . [ 8 ] Z H E N GJH ,H UAG .A n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 p r o v i n c i a lp r o d u c t i v i t yi nC h i n a 1 9 7 9 2 0 0 1 [ M / O L ] .G 0 t e b o r g W o r k i n g p a p e ro fD e p a r t m e n to fE - c o n o m i c s ,2 0 0 4 [ 2 0 0 6 1 l 一1 0 ] .M t p //w w w .b a n - d a i s .g u .s e /e p c /a r e h i v e /0 0 0 0 3 * , 5 1 . [ 9 ] 颜鹏飞,王兵.技术教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 长基于D E A 的实证分析[ J ] .经济研究,2 0 0 4 1 2 5 5 6 5 . Y A NP e n g - [ e i ,W A N GB i n g .T e c h n i c a le f f i c i e n c y , t e c h n i c a lp r o g r e s s &p r o d u c t i v i t yg r o w t h A n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b a s e d0 nD E A [ J ] .E c o n o m i cR e s e a r c h J o u r n a l ,2 0 0 4 1 2 5 5 65 | [ 1 0 ] C O E L L ITJ ,R A OD ,B A T T E S EG .A ni n t r n d u e - t i o nt 0e f f i c i e n c ya n dp r o d u c t i v i t ya n a l y s i s [ M ] . B o s t o nU S K [ u w e rA c c a d e m i cP u b l i s h e r s .1 9 9 . [ 1 1 3 F A R ER ,G R I F E L L - T A T J EE 。G R 0 s s K O P Fs , a te 1 .B i a s e dt e c h n i c a lc h a n g ea n dt h em a l m q u i s t p r o d u c t i v i t yi n d e x [ J ] .S c a n d i n a v i a nJ o u r n a lo fE c o n o m i e s .1 9 9 7 ,9 9 1 1 1 9 1 2 7 . [ 1 2 ] C A V E SDW ,C H R I S T E N S E NLR ,D I E W E R TE W .T h ee c o n o m i ct h e o r yo fi n d e xn u m b e r sa n dt h e m e a s u r e m e n to fi n p u t ,o u t p u t .a n dp r o d u c d v i t y F J ] . E c o n o m e t r i c a .1 9 8 2 ,5 0 6 1 3 9 3 1 1 4 1 4 . [ 1 3 ] F A R ER ,G R O s s K O P FS ,N O R R I SM ,a te 1 .P r o d u c t i v i t yg r o w t h ,t e c h n i c a lp r o g r e s s ta n de f f i c i e n c y c h a n g ei ni n d u s t r i a l i z e dc o u n t r i e s [ J ] .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i c 量t e v l e w ,1 9 9 4 .8 4 1 6 6 8 3 . [ 1 4 ] W UYR .H a sp r o d u c t i v i t yc o n t r i b u t e dt oC h i n a ’s g r o w t h E J ] , .P a c i f i c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 .2 0 0 3 ,8 1 1 5 3 0 . [ 1 5 ] D E E SsF o r e i g nd i r e c ti n v e s t m e n ti nC h i n a { D e t e r - m i n a n t sa n de f f e c t s [ J ] .E c o n o m i c so fP l a n n i n g , 1 9 9 8 ,8 1 2 /8 1 1 7 5 - 1 9 4 . [ 1 6 ] w 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