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主体的智能通讯网络.pdf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990 2 2 8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JO U RNA L O F CH INA U NIVERSIT Y O F M I NING W S. 数据输入终端; T CSI . 远程通信计算机服务界面; VRU . 语音响应装置 3 关于模糊参数繁忙度和重要度 本智能通讯网络具备依据各种信息综合判断,鉴别用户现时状态并进行适当处理的 功能. 当用户处于“繁忙状态”时,通常只希望接受有紧要事情所来的电话,而不被无关 紧要的电话打扰. 而当用户处于通话状态时,同时接到其他的通话请求,则应根据请求人 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是否中断现行通话,而响应这一通话请求. 这里“繁忙状 态”和“重要程度”怎样理解呢 对此,本文给出有关模糊参数的定义. 3. 1 模糊参数的定义 表1给出模糊参数“繁忙度”、“重要度”的定义及相关因素. 在处理紧急事务这一相关因素中根据其作业的连续性分设可中断和不可中断两类. 同 样对于与I 相关的“上司”这一因素根据其工作关系的紧密程度设直接上司和间接上 司,“用户”分设基本用户及一般用户. 表1 模糊参数及相关因素 T a b l e 1 Fu z z y p a r a m e t e r s a n d c o r r e l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模糊量定 义相关因素 状态值备 注 F表示用户工作繁忙的程度 处理紧急事务 1类、2 类 会议中 来客中 马上外出 A B C D 可根据情况调整各因素隶属度 I表示发话人的重要程度 上司 直接、间接 用户 基本、一般 友人 一般 A ′ B′ C′ D ′ 可根据情况调整各因素隶属度 f i l e / / / E| / q k / z g k y d x x b / z g k y 99/ z g k y 990 2 / 990 2 2 8 . h t m (第 3/6 页)2 0 10 -3-2 3 15 57 2 9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990 2 2 8 注1类可暂时中断的紧急事务; 2 类不可中断的紧急事务. 3. 2 模糊推理机 依据3. 1中给出的定义,可采用I F-T H EN规则设计模糊推理机,其F,I两参数的处理流程分别 由图3和图4所示. 图3 F参数处理流程 Fi g . 3 Fl o w c h a r t f o r F p a r a m e t e r 图4 I参数处理流程 Fi g . 4 Fl o w c h a r t f o r p a r a m e t e r I f i l e / / / E| / q k / z g k y d x x b / z g k y 99/ z g k y 990 2 / 990 2 2 8 . h t m (第 4/6 页)2 0 10 -3-2 3 15 57 2 9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990 2 2 8 4 A g e n t 的框架设计 人工智能的目标就是构造能表现出一定智能行为的主体,因而在基于A g e n t 的智能通讯网络中 如何设计和实现A g e n t 则成为核心问题. 本文中的A g e n t 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以慎思方法 D e l i b e r a t i v e a p p r o a c h 为主,即依据经典人工智能设计理论,针对具体问题由程序安排A g e n t 进行推理计算,将 A g e n t 作为一个基于知识的系统来处理. 笔者认为在智能通讯网络中认知主体这种框架形式可在开 放和动态环境中保持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适合完成逻辑推理、模式匹配、判断决策等任 务,这些都是需要A g e n t 来替代的智力劳动,而反应主体形式则不适合那些需要通过推理或记忆搜 索获得必要知识的任务. A g e n t 框架由图5给出. f i l e / / / E| / q k / z g k y d x x b / z g k y 99/ z g k y 990 2 / 990 2 2 8 . h t m (第 5/6 页)2 0 10 -3-2 3 15 57 2 9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990 2 2 8 图5 A g e n t 模型框架 Fi g . 5 A g e n t m o d e l f r a m e 5 结束语 妥善处理繁忙度、重要度两个模糊量是提高智能通讯网络性能的重要手法. 在考虑F与I 的相关 因素时,既要全面考虑各因素的作用,又要去粗取精,使处理流程简单明了,便于在实际系统中 实现. 采用本模糊处理方法后,通讯网络中可依据F和I两参数综合判断发话、受话双方的情况,提 供符合用户要求的服务,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工作状态决定所呼的电话受理与否. 当然对F和I 的处理 中为使软件不至过于复杂,还有许多因素未能考虑进去,如何在减少软件复杂性和提高系统智能 性之间选择最佳方案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另外,本文的A g e n t 框架还需根据个人D B D a t a Ba s e 和个人K B K n o w l e d g e Ba s e 设计符合个人条 件的补充功能,进一步提高A g e n t 的智能化程度. 在未来的智能通信网络中,将有可能提供更多可按 个人的喜好变换功能的服务,用户可能通过计算机简单地设置各种条件参数,并随时确认A g e n t 是 否在按着自己的意图进行服务. 作者简介 李力,男,1953年生,副教授,工学硕士 作者单位东京大学工学部 日本 东京 113-8 6 56 参考文献 1 西ケ谷 岳,伯田 晃. A I Se c r e t a r y Pr o t o t y p e Sy s t e m . FU JIT SU , 1993, 44 1 2 6 ~32 2 史忠植,王文杰,田启家. 智能主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世界,1998 , 4 C1~C3 3 白硕. 智能A g e n t 战略. 计算机世界,1998 , 4 C5~C7 收稿日期 1998 -0 9-15 f i l e / / / E| / q k / z g k y d x x b / z g k y 99/ z g k y 990 2 / 990 2 2 8 . h t m (第 6 /6 页)2 0 10 -3-2 3 15 57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