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选择性絮凝分选工艺研究.pdf
第3 5 卷第6 期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 0 1 .3 5N o .6 2 0 0 6 年1 1 月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N o v .2 0 0 6 文章编号1 0 0 0 一1 9 6 4 2 0 0 6 0 6 0 7 4 2 一0 5 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选择性絮凝分选工艺研究 王毓华,黄传兵,兰叶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 1 0 0 8 3 摘要采用沉降试验法系统地考查了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A P 7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C P 3 ,羧甲 基纤维素 C M C 和有机絮凝剂H S P A 对细粒一水硬铝石、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腊石4 种单矿物 以及人工混合矿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在絮凝能力上,其顺序依次为A P 7 ≈C P 3 ≈H S P A C M C ;在选择性上,其顺序依次为H S P A C P 3 C M C A P 7 .以H S P A 为絮凝剂,碳酸钠为矿 浆分散剂,在p H 为9 .5 ~1 0 范围内,当H S P A 用量为7g /t ,N a 2 C 0 3 用量5k g /t 时,对铝硅质 量分数比 仞 A 1 /训 S i 为5 .6 8 的矿石,经3 次絮凝分离,取得了精矿铝硅质量分数比为8 .9 , A l 。O 。回收率8 6 .9 8 %的良好指标.新型絮凝剂H S P A 是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较适宜的选择性 絮凝分选药剂. 关键词絮凝剂;沉降;铝土矿;选择性絮凝;铝硅质量分数比 中图分类号T D9 5 2文献标识码A S t u d yo nS e l e c t i v eF l o c c u l a t i o nS e p a r a t i o no fD i a s p o r i c ..B a u x i t e W A N GY u h u a ,H U A N GC h u a n - b i n g ,L A NY e S c h o o lo fR e s o u r c e sP r o c e s s i n ga n d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e n t r a lS o u t h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s h a ,H u n a n4 1 0 0 8 3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f l o c c u l a t i o no ff i n ed i a s p o r e ,k a o l i n i t e ,i l l i t ea n dp y r o p h y l l i t ew e r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i n v e s t i g a t e db yt h e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t e s tu s i n ga n i o n i cp l o y a c r y l a t e A P 7 ,c a t i o n i cp l o y a c r y l a t e C P 3 ,c a r b o x y m e t h y lc e l l u l o s e C M C a n dan e wo r g a n i s mH S P Aa sf l o c c u l a n t s .T h et e s tr e s u i t ss h o wt h a tt h ef l o c c u l a t i o na b i l i t yo ft h e s er e a g e n t si sA P 7 ≈C P 3 ≈H S P A C M C ,a n dt h e s e l e c t i v i t yo ft h e s er e a g e n t si sH S P A C P 3 C M C A P 7 .T h em a s sr a t i oo fA 1a n dS io f8 .9 a n dt h er e c o v e r yo fA 1 20 3o f8 6 .9 8 %w e r eo b t a i n e da f t e rt h r .e e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 so nt h eb a u x i t e o r ew i t hm a s sr a t i oo fA la n dS io f5 .6 8a tp Ho f9 .5 1 0 ,s o d i u mc a r b o n a t eo f5k g /ta n dH S P Ao f7g /ta d d e d .T h eH S P Ai sak i n do fg o o df l o c c u l a n tf o rt h es e l e c t i v ef l o c c u l a t i o no fd i a s p o r i c b a u x i t e . K e yw o r d s f l o c c u l a n t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 b a u x i t e ;s e l e c t i v ef l o c c u l a t i o n ;m a s sr a t i oo fA 1 20 3a n d S i 0 2 我国铝土矿石主要为一水硬铝石型,具有高 铝、高硅、低铝硅比 4 - - 一6 和低铁的特点[ 1 ] .铝土矿 中一水硬铝石和含硅矿物的可磨性存在较大的差 别[ 2 ‘3 ] ,导致磨矿过程中极易产生泥化现象.微细粒 级较难附着于气泡表面形成矿化泡沫层浮出,相反 容易附着于粗颗粒表面形成矿泥罩盖,显著降低反 浮选脱硅过程的选择性.此外,矿泥的比表面及表 面能 活性 大,会消耗大量浮选药剂,增加选矿成 本L 4 ] .铝土矿正浮选脱硅工艺采用添加N a 。C O 。和 六偏磷酸钠强化矿浆分散,减轻矿泥对浮选过程的 影响[ 5 ‘6 ] ,获得了良好的分选指标.氧化铜、铅锌矿 石浮选实践中,则多采取分级,进行泥砂分选.脱除 对浮选过程干扰较大的矿泥,也是铁矿石反浮选实 践中应用较多的方法.选择性絮凝工艺也是有效解 收稿日期2 0 0 6 一0 1 2 7 基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 7 3 项目 2 0 0 5 C B 6 2 3 7 0 1 作者筒介王毓华 1 9 6 4 一 ,男,湖北省鄂州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从事浮选理论与实践、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E - m a l l lw a n g y h m a i l .C U .e d u .c nT e l 0 7 3 1 - 8 8 3 0 5 4 1 万方数据 第6 期王毓华等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选择性絮凝分选工艺研究 7 4 3 决微细物料分选的工艺之一.选择性絮凝是在中低 速搅拌条件下,添加适宜的p H 调整剂和脉石矿物 分散剂,使矿浆处于良好的分散状态,然后再添加 适量的选择性絮凝剂,使目的矿物选择性絮凝成 团,而脉石矿物仍处于分散状态,再根据矿石性质 辅以各种不同的分离方法,从而实现絮团与脉石矿 物的分离.选择性絮凝工艺过程简单,易于工业化, 但该工艺能否应用于实践,关键在于开发出目的矿 物的选择性絮凝剂和脉石矿物的选择性分散剂[ 7 ] . 理想情况下,对某种特定矿物表面,选择性絮凝剂 设计和选用原则应是对该表面完全吸附或不吸 附‘8 | . 如何科学地表征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目前尚无 统一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沉降试验法、光电浊度 法、数粒法、渗透性试验法及C o u e t t e 絮凝器法 等[ 9 ‘1 ⋯.本文采用沉降试验法,对新型絮凝剂H S - P A 、羧甲基纤维素 C M C 和阴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A P 7 ,C P 3 ,在不同p H 值条件下,对细粒一水硬 铝石、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腊石矿物的絮凝性能进 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期实现细粒铝土矿铝硅矿物 的选择性絮凝分离. 1 试样、药剂和试验方法 1 .1 试样 试验采用的4 种单矿物中,一水硬铝石和高岭 石取自河南,伊利石和叶蜡石则取自浙江瓯海.经 手选挑拣、破碎、瓷磨、蒸馏水湿筛制得一0 .0 3 8 m m 的矿样,低温干燥,装瓶备用.采用C I L A S 1 0 6 4L i q u i d 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了粒度检测,结 果表明4 种单矿物的平均粒度分别为一水硬铝石 1 3 .5 4 肛m ,高岭石1 2 .7 0b £m ,伊利石6 .9 5 肛m ,叶 蜡石7 .2 4 肛m ,虽然矿样均磨至一0 .0 3 8m m ,但由 于矿物间可碎性差别,导致伊利石和叶蜡石偏细, 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偏粗.采用日本S h i m a d z uD / M A X - r A 型X 射线衍射仪进行了X 射线衍射 X R D 分析,结果表明4 种单矿物中,除高岭石 外,其他样品的纯度都达到了试验要求.单矿物样 品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 . 衰I单矿物试样的化学分析结果 T a b l e1C h e m i c a lc o m p o s i t i o no fp u r em i n e r a l s 硼B /% 实际矿石样品取自河南郑州,原矿用颚式破碎 机、对辊机破碎至一0 .3m m 供试验用.原矿X 射 线衍射分析表明,5 种矿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一 水硬铝石约5 3 .4 %~5 3 .8 %,叶腊石约1 4 .7 %~ 1 7 .4 %,伊利石约1 5 .8 %~1 6 .5 %,绿泥石约 9 .3 %~1 2 .6 %,高岭石约3 %~3 .5 %.原矿化学 多元素分析见表2 . 表2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 T a b l e2C h e m i c a lc o m p o s i t i o no ff e e do r e s 1 .2 药剂 试验所用试剂中,H C l 和N a O H 调节p H ,物 质的量浓度均为0 .1m o l /L 为分析纯.羧甲基纤 维素 C M C 质量分数0 .2 %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A P 7 分子量7 0 0 万左右 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C P 3 分子量3 0 0 万左右 质量分数0 .0 2 % 均 为化学纯.新型絮凝剂H S P A 质量分数0 .0 5 % 为工业纯.其中,A P 7 和C P 3 由德国S N F 公司提 供.试验用水均为一次蒸馏水. 1 .3试验方法 单矿物试验和人工混合矿分离试验均按沉降 试验法在1 0 0m L 沉降瓶中进行.每次试验矿量为 5g ,加分散剂或絮凝剂,并加蒸馏水至刻度处,先 用力摇沉降瓶1 0 次,再上下倒置2 0 次,然后静置 沉降5 0S ,虹吸出上部8 0m L 悬浮液,剩余作为沉 降产物烘干称重,计算其产率. 实际矿石试验在直径2 0c m ,高度2 5c m 的沉 降槽中进行.矿石磨矿细度9 0 %为一0 .0 7 4m m , 矿浆质量分数为1 0 %.试验中,矿浆p H 值均采用 p H S - 3 C 型精密p H 计测定.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 .1 p H 对铝硅矿物分散行为的影响 p H 对铝硅矿物分散状态的影响结果如图1 所示.从图1 中可以看出,对一水硬铝石,酸性条件 下产生明显的凝聚,随着p H 值升高,沉降物产率 逐渐降低,碱性条件下则呈分散状态.试验过程中, 酸性条件下3 种铝硅酸盐矿物均产生一定的絮团, 但絮团较小,沉降速度很慢,得到的沉降物产率较 低,因而,图1 中结果反映出p H 值对3 种铝硅酸 盐矿物的分散性能影响不大.不同p H 条件下,矿 物产生分散或凝聚,主要是因为氢离子和氢氧离子 万方数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3 5 卷 为许多矿物的定位离子,通过加入酸碱调节p H 值 可以升高或降低矿粒表面电位或使其变号,从而产 生矿浆的分散或凝聚.图1 的结果还表明,在p H 9 的条件下,4 种矿物才能达到良好的分散状态, 因此,选择性絮凝分选应控制在此p H 条件下进 行. 蓬∑一,0 o ∑.一 p H 图1 p H 值对铝硅矿物分散行为的影响 F i g .1 E f f e c to fp Ho nt h ed i s p e r s i o no fm i n e r a lp a r t i c l e s 2 .2A P 7 对铝硅矿物的絮凝性能 A P 7 分子量很大,对于细颗粒物料的絮凝作 用很强.图2 为A P T 在质量浓度为2m g /L 时,不 同p H 值条件下对细粒一水硬铝石及3 种脉石矿 物的絮凝行为.从图2 中可以看出,在整个试验 p H 范围内,A P 7 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均有较强 的絮凝能力,一水硬铝石沉降产率接近1 0 0 %,高 岭石沉降产率在7 0 %左右.在强酸性条件下,伊利 石沉降产率最大为4 5 %左右,叶腊石最大絮凝产 率为5 5 %左右,碱性条件下伊利石和叶腊石处于 良好分散状态,当p H 1 0 后,二者的沉降产物的 产率基本保持在3 5 %左右. p H 图2不同p H 值下A P 7 对矿物的絮凝效果 F i g .2 E f f e c to fA P 7o nt h ef l o c c u l a t i o no f m i n e r a lp a r t i c l e sa td i f f e r e n tp Hv a l u e s 2 .3 C P 3 对铝硅矿物的絮凝性能 当C P 3 的质量浓度为2m g /L 时,不同矿浆 p H 值条件下,C P 3 对细粒4 种单矿物的絮凝结果 见图3 .图3 中的结果表明,在试验p H 值范围内, C P 3 对一水硬铝石体现出了较强的絮凝能力.随 p H 值的升高,C P 3 对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腊石的 絮凝能力逐步降低.从铝硅矿物分离的角度出发, 在强碱性条件下,C P 3 对铝硅矿物存在一定的选择 性絮凝分离效果,但选择性还不是十分理想,铝硅 矿物间的沉降率差值在4 0 %左右. p H 图3不同p H 值下C P 3 对矿物的絮凝效果 F i g .3 E f f e c to fC P 3o nt h ef l o c c u l a t i o no f m i n e r a lp a r t i c l e sa td i f f e r e n tp Hv a l u e s 2 .4 C M C 对铝硅矿物的絮凝性能 C M C 是一种应用最广的水溶性纤维素,其分 子式为[ c 。H 7 0 2 O H 2 O C H - - C O O N a ] 。,,z 一 1 0 0 ~20 0 0 .吸湿性很强,易分散于水中呈透明的 黏性胶体.主要作为抑制剂应用于浮选工业,同时 它也是一种絮凝剂. 图4 中给出了C M C 在不同p H 值矿浆中对一 水硬铝石及3 种脉石矿物的絮凝效果.在p H 值为 2 ~9 的范围内,C M C 对一水硬铝石表现出较强的 絮凝能力,对高岭石的絮凝能力居中,对伊利石和 叶腊石的絮凝能力与聚丙烯酰胺基本相当.当p H 8 时,C M C 对4 种矿物的絮凝作用减弱,至p H 9 .5 时,4 种单矿物均处于良好的分散状态.试验 发现,与其它絮凝剂相比,当p H 9 .5 时,C M C 形 成的絮团较大,絮团疏松,流动性差,难以沉降,近 似于凝胶形态,形成分散. o o 9 0 8 0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2 .5H S P A 对铝硅矿物的絮凝性能 图5 为H S P A 在不同p H 值矿浆中对一水硬 铝石及3 种脉石矿物的絮凝作用的结果.可以看 出,在试验的p H 范围内,H S P A 对一水硬铝石有 很强的絮凝能力,沉降产物产率基本保持在9 0 % 以上.随着p H 值的升高,H S P A 对高岭石的絮凝 能力逐渐增强.试验表明,高岭石在酸性和碱性条 件下均会形成絮团,但由于絮团的大小和沉降速率 不同,导致碱性条件下的沉降产率较高.对伊利石 和叶腊石,H S P A 在酸性条件下体现出一定的絮 逞诗钆举世器 述哥让霉数器 述*k霉避媛 ∞如鲫加∞如们如加m 0 鋈静k霉世赔 万方数据 第6 期王毓华等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选择性絮凝分选工艺研究 7 4 5 凝能力,当p H 9 时,H S P A 对二者的分散性能几 乎不产生影响.在p H 9 的条件下,一水硬铝石与 伊利石和叶腊石二种含硅矿物间的沉降产物产率 差值大于6 0 %,与高岭石沉降产物产率间差值为 2 0 %左右.这说明H S P A 在p H 9 条件下将有可 能实现高岭石含量较低的铝土矿的铝硅选择性分 离. p H 图5不同p H 值下H S P A 对矿物的絮凝效果 F i g .5 E f f e c to fH S P Ao nt h ef l o e c u l a t i o no f m i n e r a lp a r t i c l e sa td i f f e r e n tp Hv a l u e s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可知在絮凝能力上,其顺 序依次为A P 7 ≈C P 3 ≈H S P A C M C .在选择性 上,其顺序依次为H S P A C P 3 C M C A P 7 .综 合考察其选择性絮凝效果,H S P A 有可能是含高 岭石较少的铝土矿较适宜的选择性絮凝剂. 2 .6 人工混合矿物及实际矿石的分离 为了进一步考查H S P A 对铝土矿选择性絮凝 分离的性能,试验采用H S P A 2 .5m g /L 为铝土 矿选择性絮凝剂,碳酸钠 7 5m g /L 为脉石矿物分 散剂,对一水硬铝石质量分数为8 0 %、伊利石质量 分数1 0 %、叶腊石质量分数为1 0 %的人工混合矿, 以及一水硬铝石质量分数为7 8 %、伊利石质量分 数为9 %、叶腊石质量分数为9 %、高岭石质量分数 为4 %的人工混合矿分别进行了选择性絮凝分离, 分选指标分别见图6 ,7 . p H 图6 3 种单矿物混合矿分选试验结果 F i g .6S e p a r a t i o nr e s u l t so ft h em i x t u r e s o ft h r e ep u r em i n e r a l s 从图6 可知,对3 种矿物的人工混合矿,原矿 铝硅质量分数比为5 .6 ,硼 S i O 。 为1 1 .8 8 %,在 p H 约为9 .5 时,絮凝分离沉降产物产率达到 7 0 %,硼 S i O 。 降低至7 .4 %,铝硅质量分数比接 近9 . 1 0 0 辨9 霉6 0 粪。5 。0 3 0 p H 图74 种单矿物混合矿分选试验结果 F i g .7S e p a r a t i o nr e s u l t so fm i x t u r e s o ff o u rp u r em i n e r a l s 图7 中的4 种矿物的人工混合矿原矿铝硅质 量分数比为5 .6 ,硼 S i O 。 为1 2 .2 5 %,当p H 约 为1 0 左右时,絮凝分离沉降产物产率达到8 0 %, 硼 S i O 降低至7 .9 %左右,其铝硅比可从5 .6 提 高至8 .5 以上. 对实际矿石,将3k g /t 的碳酸钠加入磨机进 行磨矿,磨矿细度9 0 %为一0 .0 7 4m m ,在矿浆浓 度为1 0 %时进行选择性絮凝分离,试验条件及结 果见表3 . 表3实际矿石分选指标 T a b l e3 S e p a r a t i o nr e s u l t so fs e l e c t i v ef l o c c u l a t i o no no 峭 从表3 可以看出,以H S P A 为铝土矿选择性 絮凝剂,碳酸钠为矿浆分散剂,p H 在9 .5 ~1 0 范 围内,H S P A 用量为7g /t ,N a 2 C 0 3 用量5k g /t 时,对础 A 1 /叫 S i 为5 .6 8 的实际矿石,经3 次 选择性絮凝分离,取得了精矿叫 A I /硼 S i 为 8 .9 ,A 1 2 0 3 回收率8 6 .9 8 %的良好指标. 图8 是对实际矿石选择性絮凝分离后得到的 尾矿、精矿以及原矿进行X R D 分析的结果. 从图8 可以看出,得到的精矿产品中主要是一 水硬铝石和少量伊利石,且一水硬铝石峰值有所增 逞*k霉跹蠛 述静k霉世赔 万方数据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5 卷 加,相对含量增加,伊利石的峰值相应减弱,表明其 含量降低了.尾矿中一水硬铝石的峰值强度明显降 低,表明其中一水硬铝石的含量显著减少,而高岭 石、叶腊石、伊利石的峰值则相对增强,说明这3 种 硅酸盐矿物得到了明显的富集.这一结果证明了 H S P A 具有对铝土矿选择性絮凝分离的良好性 能. n 尾矿 ‘起.d .“盘cj d 圣£0 81 2 1 62 0 2 4 2 8 3 2 3 6 4 0 4 4 4 8 5 2 5 6 6 0 6 4 6 8 图8实际铝土矿矿石的X R D 分析 F i g .8X r a yd i f f r a c t i o no fb a u x i t eo r e s O .伊利石;C .叶腊石;* .高岭石;A .一水硬铝石 3 结论 4 5 0 0 5 0 3 . J I A N GH a o ,H UY u e - h u a ,W A N GD i a n - z u o .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a d s o r b e dl a y e ro fc a t i o n i cs u r f a c t a n ta td i a s p o r e - w a t e ri n t e r f a c e [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5 ,3 4 4 5 0 0 5 0 3 . [ 2 3 魏新超,韩跃新,印万忠,等.铝土矿选择性磨矿的必 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J ] .金属矿山,2 0 0 1 1 0 2 9 3 1 . W E lX i n - c h a o ,H A NY u e - x i n ,Y I NW a n - z h o n g ,e t a 1 .S t u d yo nt h en e c e s s i t ya n df l e x i b i l i t yo fs e l e c t i v e [ 4 ] 1 通过对H S P A 、羧甲基纤维素 C M C 和阴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A P 7 ,C P 3 絮凝剂对一水硬铝 石及3 种脉石矿物的絮凝试验,H S P A 表现出良好 ⋯。 的分离选择性.⋯ 2 以H S P A 为铝土矿选择性絮凝剂,碳酸钠 一。 为3 种脉石矿物的分散剂,实现了一水硬铝石与高 岭石、伊利石和叶腊石人工混合矿的分离,并取得 了较好的分选指标,铝硅质量分数比可从5 .6 提高 至8 .5 以上. 3 当磨矿细度9 0 %为一0 .0 7 4m m ,矿浆浓度 [ 7 ] 1 0 %,H S P A 用量7g /t ,N a 2 C 0 3 用量5k g /t 时, 对原矿铝硅质量分数比为5 .6 8 的实际矿石,经3 次絮凝沉降分离,取得了沉降物 精矿 铝硅质量分 数比8 .9 ,A 1 。O 。回收率8 6 .9 8 %的良好指标. ,.、 4 实际矿石选择性絮凝分离后得到的尾矿、 精矿以及原矿进行X R D 分析,结果表明,精矿产 品中主要是一水硬铝石和少量伊利石,尾矿中一水 硬铝石的含量显著减少,3 种硅酸盐矿物得到了明 显的富集.这一结果证明了H S P A 具有对一水硬 铝石型铝土矿选择性絮凝分离的良好性能. L 9 J 参考文献 [ 1 0 ] [ 1 ] 蒋昊,胡岳华,王淀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一水硬 铝石表面吸附研究口]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 0 0 5 ,3 4 g r i n d i n gf o rb a u x i t e [ J ] .M e t a lM i n e ,2 0 0 1 1 0 2 9 3 1 . 赵平,吴东印,张艳娇,等.选择性破磨新工艺处理 中低品位铝土矿研究[ J ] .矿产保护与利用,2 0 0 2 2 3 5 3 7 . Z H A 0P i n g ,W UD o n g y i n ,Z H A N GY a n - j i a o 。e t a 1 .S e l e c t i v ec r u s h i n ga n dg r i n d i n gt Op r o c e s sb a u x i t e w i t hm i d d l e - l o wg r a d e [ J ] .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 ,2 0 0 2 2 3 5 3 7 . 王毓华,胡岳华,何平波,等.铝土矿选择性脱泥试验 研究[ J ] .金属矿山,2 0 0 4 4 3 8 . W A N GY u - h u a ,H UY u e - h u a ,H EP i n g b o ,e ta 1 . T e s tr e s e a r c ho ns e l e c t i v ed e s l i m i n go fb a u x i t e [ J ] . M e t a lM i n e ,2 0 0 4 4 3 8 . 张国范.铝土矿浮选脱硅基础理论及工艺研究[ D ] . 长沙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2 0 0 1 . 张国范,卢毅屏,欧乐明,等.捕收剂R L 在铝土矿浮 选中的应用[ J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 0 0 1 ,1 1 4 7 1 2 - 7 1 5 . Z H A N GG u o - f a n ,L UY i - p i n g ,O UL e - m i n g ,e ta 1 . An e wc o l l e c t o rR Lf o rb a u x i t e [ J ] .T h e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o fN o n f e r r o u sM e t a l s ,2 0 0 1 ,1 1 4 7 1 2 7 1 5 . 杨久流,罗家珂,王淀佐.微细粒黑钨矿选择性絮凝剂 的研究[ J ]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 9 9 5 6 3 0 . Y A N GJ i u - l i u ,L U 0J i a - k e 。W A N GD i a n - z u o .S t u d y o ns e l e c t i v ef l o e c u l a n tf o r f i n ew o l f r a m i t e [ J ] .N o n f e r r o u sM e t a l s M i n e r a lP r o c e s s i n g ,1 9 9 5 6 3 0 . 张明旭,曹炅.选择性絮凝技术及其在煤炭分选中 的应用[ J ] .东北煤炭技术,1 9 9 8 3 4 9 5 3 . Z H A N GM i n g - x u ,C A OJ i o n g .S l e e t i v i t yf l o c c u l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i nc o a ls e l e c t i v es e p a r a t i o n [ J ] .C o a lT e c h n o l o g yo f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1 9 9 8 3 4 9 - 5 3 . 卢寿慈,翁达.界面分选原理及应用[ M ] .北京冶 金工业出版社,1 9 9 2 5 1 2 5 2 5 . M O U D G I LBM ,B E H LS .Am o d e lo ft h es e l e c t i v e f l o c e u l a t i o np r o c e s s [ J ] .J o u r n a lC o l l o i dI n t e r f a c e S c i ,1 9 9 l ,1 4 6 1 1 - 8 . 责任编辑骆振福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