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理贯通岩石锚固机理试验研究.pdf
第4 5 卷第9 期煤炭学 报 V 0 1 .4 5N o 9 2 0 2 0 年9 月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C O A LS O C I E T YS e p . 2 0 2 0 移动阅读 赵同彬,邹建超,傅知勇,等.双节理贯通岩石锚固机理试验研究[ J ] .煤炭学报,2 0 2 0 ,4 5 9 3 0 6 5 3 0 7 2 . Z H A OT o n g b i n ,Z O UJ i a n c h a o ,F UZ h i y o n g ,e ta 1 .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o na n c h o r i n gm e c h a n i s mo fd o u b l ep e r s i s t e n t j o i n t e dr o c k [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C o a lS o c i e t y ,2 0 2 0 ,4 5 9 3 0 6 5 3 0 7 2 . 双节理贯通岩石锚固机理试验研究 赵同彬1 ,- ,邹建超3 ,傅知勇1 ’2 ,于凤海1 ’2 1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 6 6 5 9 0 ;2 .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 6 6 5 9 0 ;3 .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辽宁大连l1 6 0 2 4 摘要锚杆支护在矿山采动巷道裂隙围岩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揭示节理岩石锚固控制机理有利 于提出科学合理的参数设计。采用声发射和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4 5 。倾角双节理岩石单轴压缩试 验过程中的声发射数和变形场进行监测,建立了应力一应变曲线与声发射信号的对应关系,研究了 曲线的变化特征以及声发射信号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锚固作用对双节理岩石强度及变形特性影 响。基于不同加载阶段双节理岩石表面散斑位移场分布特征和演化过程,总结了锚杆对节理岩石 变形破坏模式和形态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双节理岩石在不同阶段的变形演化特征与声发射数据 活跃点位置及数据的对应关系,对试件破坏过程进行了划分。结合锚杆的变形形态,建立了压剪状 态下锚固节理岩石力学模型,对其在不同加载阶段下进行受力分析,分析了双节理岩石破坏模式以 及锚杆抗压剪、抑滑移锚固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锚固双节理岩石可以承受较大的轴向变形而 不发生失稳破坏。其起裂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比无锚试件分别提高了3 0 .7 %,4 5 .0 %, 1 0 9 9 %,而泊松比仅为无锚试件的5 0 %;②锚固双节理岩石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断裂失稳,断裂失 稳过程分为节理填充物滑动、节理面错动致裂、底部岩石起裂、上部岩石裂纹扩展、裂纹贯通5 个阶 段;③基于锚杆自身抗剪能力以及完整岩石的协同作用增强了锚固体抗压剪强度,锚杆抑制岩石 基体相对滑动提高了节理岩石的变形能力。 关键词双节理岩石;锚固机理;力学性能;变形特性;破坏模式 中图分类号T D 3 1 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 2 5 3 - 9 9 9 3 2 0 2 0 0 9 - 3 0 6 5 0 8 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o na n c h o r i n gm e c h a n i s mo fd o u b l ep e r s i s t e n tj o i n t e dr o c k Z H A OT o n g b i n1 ”,Z O UJ i a n c h a 0 3 ,F UZ h i y o n 9 1 ”,Y UF e n g h a i 1 ’2 1 .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B r e e d i n gB a s e f o rM i n i n gD i s a s t e rP r e v e n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S h a n d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Q i n g d n o2 6 6 5 9 0 ,C h i n a ; 2 .C o H e g eo f E n e r g ya n dM i n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 ,S h a n d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Q i n g d n o2 6 6 5 9 0 ,C h i n a ;3 .F a c u l t yo fV e h i c l e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M e c h a n i c s ,D a l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D a l i a nl1 6 0 2 4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o l ts u p p o r t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m i n i n go ft h ec r a c k e d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ft h e a n c h o r a g ec o n t r o lm e c h a n i s mw i t hj o i n tr o c kw o u l dh e l pt oo p t i m i z et h ed e s i g no ft h ep a r a m e t e r s .I nt h i ss t u d y ,t h ea - c o u s t i ce m i s s i o ns i g n a l sa n dt h ed e f o r m a t i o nf i e l d so ft h ed o u b l e - j o i n tr o c kw i t ha4 5 od i pw e r em o n i t o r e db ye m p l o - y i n gt h ea c o u s t i ce m i s s i o na n dd i g i t a ls p e c k l ec o r r e l a t i o nm e t h o d D S C M i nt h ec o u r s eo ft h eu n i a x i a lc o m p r e s s i o n t e s t .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t r e s s - s t r a i nc u r v e sa n da c o u s t i ce m i s s i o ns i g n a l s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t os t u d y t h ec h a n g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c u r v e sa n d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r u l e so ft h ea c o u s t i ce m i s s i o ns i g n a l s .M e a n w h i l e ,t h e 收稿日期2 0 1 9 0 7 2 0修回日期2 0 1 9 一l 卜0 4责任编辑陶赛D O I l O .1 3 2 2 5 /j .c n k i .j C O S .2 0 1 9 .0 9 8 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1 7 0 4 1 8 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资助项目 Z R 2 0 1 8 Z A 0 6 0 3 作者简介赵同彬 1 9 7 5 一 ,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博士生导师。E - m a i l z t b w h 2 0 0 1 1 6 3 .c o m 通讯作者邹建超 1 9 8 8 一 ,男,山东威海人,博士研究生。E m a i l z j e 3 5 7 9 1 2 6 .e o m 万方数据 煤炭学报2 0 2 0 年第4 5 卷 e f f e c t so fa n c h o r a g es t r e n g t ha n dd e f o r m a t i o nb e h a v i o ro fd o u b l e - j o i n tr o c km a s s e sw e r ea n a l y z e d .B a s e do nt h ed i s t r i .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e v o l u t i o np r o c e s so ft h es p e c k l ed i s p l a c e m e n tf i e l do fd o u b l e - j o i n tr o c ks u r f a c e ,t h ei n f l u . e n c e so fb o l to nt h ef a i l u r em o d e sa n dm o r p h o l o g i e so fj o i n t e dr o c kw e r es u m m a r i z e d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d e f o r m a t i o ne v o l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d o u b l e - j o i n tr o c ka n dt h ep o s i t i o no ft h ea c t i v es i g . n a l so ft h ea c o u s t i ce m i s s i o n ,t h ef a i l u r ep r o c e s so ft h es p e c i m e nw a sd i v i d e d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d e f o r m a t i o nm o r p h 0 1 . o g i e so ft h eb o l t .t h em e c h a n i c sm o d e lo ft h ea n c h o r e dd o u b l e - j o i n tr o c ku n d e rt h ec o m p r e s s i o n .s h e a rc o n d i t i o nw a s e s . t a b l i s h e d ,a n dt h ef o r c ea n a l y s i sW i l t 8c a r r i e do u t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l o a d i n gs t a g e s .T h ef a i l u r em o d ea n d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 a n t i - c o m p r e s s i o ns h e a ra n dr e s t r a i n i n gs l i po fb o l tw e r ew e l le x p l o r e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①B yc o m p a r i n gw i t ht h e n o n - a n c h o r e ds p e c i m e n ,t h ec r a c k i n gs t r e n g t h ,e l a s t i cm o d u l u s ,a n dp e a ks t r a i no ft h ea n c h o r e dd o u b l e - j o i n tr o c kw a s i n c r e a s e db y3 0 .7 %,4 5 %,a n d1 0 9 .9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w h i l ei t sp a s s i o nr a t i o nw a sd e c r e a s e db y5 0 %,w h i c hi n d i c a t e s t h ea x i a ld e f o r m a t i o nc a p a b i l i t yw i t h o u ti n s t a b l ef a i l u r ew a se n h a n c e d ;②U n s t a b l ef r a c t u r ei st h em a j o rf a i l u r em o d eo f t h ea n c h o r e dd o u b l e - j o i n tr o c k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f i v es t a g e s j o i n tf i l l e rs l i p ,j o i n ts u r f a c ed i s l o c a t i o nc r a c k i n g ,b o t t o m r o c kc r a c k i n g ,u p p e rr o c kc r a c kp r o p a g a t i o n ,a n dc r a c kp e n e t r a t i o n ;③T h eb o l tc o u l db en o to n l yu s e dt oi m p r o v et h e c o m p r e s s i o n - s h e a rs t r e n g t ho ft h ea n c h o r a g eb yc o m b i n i n gt h eb o l t ss h e a r i n ga b i l i t yw i t ht h ei n t a c tr o c k 7 s s y n e r g i s t i c 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b u ta l s oe n h a n c et h ed e f o r m a t i o na b i l i t yo ft h ej o i n tr o c kt h r o u g hs h a r i n gt h ed e f o r m a t i o np r o d u c e db y t h ee x t e r n a lf o r c ea n di n h i b i t i n gt h es l i d i n go ft h er o c km a t r i x . K e yw o r d s d o u b l ej o i n tr o c k ;a n c h o r i n gm e c h a n i s m ;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 ;d e f o r m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a i l u r em o d e 在深部开采中,围岩易形成多区域、大范围的节 理裂隙和破裂区,巷道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内节理破裂 区控制。由于节理岩体变形失稳引发的巷道垮落、冒 顶等灾害1 3 趋严重,给巷道稳定性控制带来了困 难【I - 5 ] 。锚杆支护具有显著的加固效果,在工程现场 多采取锚杆对节理岩体进行稳定性控制,而室内试验 是研究锚杆支护效应及锚固机制的重要手段,因此, 国内外学者对节理岩石力学特性及锚固控制机理开 展了大量研究。N I U 【6J 、G E H L E 【7 1 等通过对节理岩体 力学特性的研究,认为节理岩体变形失稳模式主要为 剪切破坏,并将试件剪切破坏过程分为节理面扩展、 岩桥滑动和节理面滑动3 个阶段。杨圣奇等J 、李宏 哲等一] 、刘伟韬等叫对不同围压下节理岩石进行了 试验研究,得出试件裂纹断裂具有明显的围压效应, 且破坏形式和变形特征均取决于最大主应力与节理 面夹角的大小。王奇智等⋯1 基于S H P B 动力加载系 统和D I C 技术,研究了动载下含节理岩体的破坏特 性,揭示了节理岩体在动态荷载下的扩展机理。郑雪 梅等2 | 总结了节理岩石力学参数随裂隙倾角变大而 产生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节理岩石裂纹扩展的微观 机制。P E L L E T 【t 3 1 、K .S P A N G 【1 4 ] 等通过分析锚杆在 节理处发生变形、局部转动规律,研究了锚杆锚固角 对变形量的影响、锚杆的抗剪能力及锚固作用机制, 建立了锚杆抗剪强度的经验公式。u 掣。5 1 在对节理 加锚岩体研究时,提出了单节理锚固试件在加载过程 中锚杆受力解析模型。李术才等钊通过试验和力学 模型研究了锚杆在节理中的加固作用,认为锚杆的加 固作用表现为提高节理岩石变形能力和抗剪强度,起 到增韧止裂作用。张伟等Ⅲ1 对锚固节理岩石进行了 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锚后节理的切向刚度和抗 剪强度均有所提高;锚杆因节理的滑动而产生剪切作 用,沿杆体的轴向应力随剪切滑移呈增大趋势,且距 节理越近轴向应力越大。葛修润等8 | 、周辉等钊提 出了预应力锚杆的锚固机制主要表现为“轴压”和 “销钉”效应。 上述研究从节理岩石的破坏形式、变形特征, 以及锚杆对单节理岩石的加固作用和锚固控制机 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近年来,我国东部煤矿 开采深度超千米的矿井较为多见,在高应力强采动 条件下巷道围岩内部呈现大范围的多节理贯穿形 式,造成围岩不连续、变形破坏更复杂,而对于多节 理贯通岩石的变形演化过程的分析,尤其是对加锚 多节理贯通岩石的裂纹扩展、变形破坏模式以及锚 杆在多节理贯通岩石中的受力、变形特点对岩石基 体承载、锚固效应的影响和锚固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不多,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笔者通过对4 5 0 倾角 双节理红砂岩试件进行室内压缩试验,研究加载过 程中锚固双节理贯通岩石滑移、次生裂纹的扩展和 变形场分布规律,同时结合锚杆的受力及变形特征 揭示双节理岩石的锚固机理。 1 双节理锚固岩石试验 1 .1 试件制备 本次试验选用红砂岩作为试件基体,制备5 组 万方数据 第9 期赵同彬等双节理贯通岩石锚固机理试验研究 3 0 6 7 4 5 。倾角双节理无锚及加锚试件,试件的尺寸为 5 0m m X 3 2I n n l X l 3 0m m 。节理采用压裂处理,形态与 天然节理接近;节理面之问填充厚度为2t o n i 的混合 材料,由Q H - 1 0 2 防护层砂浆与水按质量比4 1 配 制,双节理之间宽度为1 0i n t o 。锚杆选取直径为 4m m 的楠竹代替,长度与试件宽度相同,钻孑L 采用直 径5m 的钻头钻进,钻孔直径大小为5 .2m m ,采取全 长锚固的方式,并用环氧树脂作为锚固剂;对试件表 面进行喷斑处理。先喷黑色漆作为底色,待黑色漆晾 干后再均匀地喷上白漆斑点,形成散斑场,如图1 所 示。黑底上的白斑均匀分布、黑白面积各自约占一 半,斑点大小在图像中占据5 个像素左右,子区大小 为4 1p i x e l s x 4 1p i x e l s 。 图1双节理锚固岩石试件制备 F i g .1P r e p a r a t i o no fd o u b l e - j o i n ta n c h o r e dr o c ks p e c i m e n s 1 .2 试验方案 试验测试系统包括加载系统、声发射装置、数字 散斑设备,如图2 所示。试验时采用微机控制 R I J w 一2 0 0 0 型岩石试验机进行单轴加载,轴向选择 位移控制,加载速度为0 .0 0 4m m /s ,用千分表记录轴 向和侧向位移。试验过程中采用美国物理声学 P A C P h y s i c a l A c o u s t i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公司的S e n s o rH i g h w a yI I 声发射装置进行监测;同时利用C C D 相机对节理岩石表面的黑白散斑场进行图像采集,储 存为b m p 格式,速度为1 5 帧/s 。试验前,调整试验 加载控制系统、声发射装置和数字散斑设备的时间同 步,确保3 者一一对应。 1 .3 试验结果 对2 组4 5 。倾角节理岩石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 到双节理岩石试件轴向应力一应变曲线,如图3 所 示。 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双节理无锚岩石一1 和 双节理加锚岩石一l 作为研究对象,绘制双节理无锚 和加锚岩石试件轴向应力一应变一声发射计数曲线, 如图4 所示。应力一应变曲线在峰前均出现明显波 置 图2 节理岩石变形破坏监测系统 F i g .2 D e f o r m a t i o nf a i l u r em o n i t o r i n gs y s t e mo fj o i n t e dr o c k s 日 山 茎 R 词 图3 双节理岩石应力一应变曲线 F i g .3 S t r e s s s t r a i ne u r v e so fd o u b l e - j o i n tr o e k s 动现象,曲线波动前,声发射信号频率较低,能量也 较弱,计数值大多在5 0 以下,产生波动时,声发射 信号频率和能量均增大;随着应力增加,在到达峰 值前,声发射信号频率和能量出现多次增大现象, 计数值在5 0 以上,有些超过1 0 0 ,对应的曲线斜率 较波动前明显降低;峰后曲线表现为“阶跃式”应力 降滑移趋势,声发射信号频率和能量随着应力降趋 势而出现跳跃;根据图4 中曲线峰前斜率变化和峰 后分布规律,以及不同阶段声发射信号强度及持续 状态与应力一应变曲线相对应现象,将应力一应变曲 线分成3 个阶段。双节理无锚及加锚岩石在不同 阶段的力学参数见表1 。 对比表1 中数据可知第1 阶段,与无锚试件相 比,加锚后节理岩石的起裂强度和弹模均呈增大趋 势,分别提高了3 0 .7 %和4 5 %。第2 阶段,加锚节理 岩石的峰值强度由无锚时的1 1 .6 8M P a 增大到 1 3 .2 8M P a ,提高了1 3 .7 %;且峰值应变为4 .2 4 1 0 一,加锚使得节理岩石抗变形性能提高了1 0 9 .9 %, 而加锚节理岩石峰值点割线泊松比仅是无锚试件的 5 0 %。第3 阶段,加锚双节理岩石的峰后残余强度比 无锚时增大了0 .6 8M P a ,提高了2 6 .8 %。 万方数据 3 0 6 8 煤炭 学报 2 0 2 0 年第4 5 卷 1 2一 一 一应力 / 日8 声发射计数/ 山 竿 彳 第/ 第 2 /3 除, ∥霞 蕞 段/ / /沙一 ≤ 受 .} // _ R 倒d 00 .51 .01 .5 2 ,.0 ,2 .5 3 .03 .54 .04 .5 0123 4 56 7 应变/1 0 1 应变/1 0 2 a 无锚试件 b 加锚试件 图4 应力一应变与声发射事件计数曲线 F i g .4 C u r v e so fs t r e s s s t r a i n a c o u s t i ce m i s s i o n 表1 节理岩石力学参数 T a b l e1M e c h a n i c a lp a r a m e t e r so fj o i n tr o c k s 试件 第1 阶段第2 阶段 第3 阶段 类型 起裂强度/M P a起裂应变/1 0 2弹性模I 蠢/G P a峰值强度/M P a轴向峰值1 立变/1 0 。2 侧向峰值应变/l o 。2残余强度/M P a 无锚 2 .7 40 .5 30 .8 01 1 .6 82 .0 22 .2 52 .5 4 加锚 3 .5 80 .5 21 .1 61 3 .2 8 4 .2 42 .5 23 .2 2 2 锚固岩石破坏模式 结合应力一应变曲线,选取不同加载阶段无锚及 g 乓 蠖 剖 删 喇 2 0 1 2 0 1 0 5 要 9 0 运7 5 盏6 0 啪4 5 3 0 l5 2 .0 M P a2 .7 M P a4 .7 M P a 1 02 03 0 4 01 02 03 0 4 01 02 0 加锚节理岩石表面散斑位移场如图5 所示。加载到 一定应力时,无锚岩石双节理内的填充物受压并发生 从左端面向右端面逐渐扩展的错动;当填充物错动一 5 .6 M P a1 1 .6 M P a7 .4 M P a 2 .8M P a3 .5M P a 5 .8M P a6 .7M P al3 .2M P a7 .2M P a 1 0 2 0 3 04 01 0 2 03 0 4 01 02 03 0 4 01 02 03 0 4 01 02 03 0 4 01 02 03 0 4 0 水平坐标/m m b 加锚节理岩石 00 .0 50 .1 00 .150 .2 00 .2 50 .3 00 .3 50 .4 00 .4 5 位移/m m 图5节理岩石变形失稳演化过程 F i g .5 D e f o r m a t i o ni n s t a b i l i t ye v o l u t i o np r o c e s so fj o i n tr o c k s ∞∞乃∞钙如b ~ 一一篡 万方数据 第9 期赵同彬等双节理贯通岩石锚固机理试验研究 3 0 6 9 定程度后,岩石基体的滑移致使两节理之间的岩桥产 生次生裂纹;随着应力的增大,节理岩石的滑移变形 逐渐增加,但上下岩石基体基本保持完整。 加锚节理岩石受压后下端部节理先于上端部节 理产生错动,且填充物的错动由左、右两端向中问逐 渐扩展,当底部节理完全错动贯通后,上部节理才逐 渐产生滑移;随着加载的进行,在锚杆与两节理之问 的岩桥贯通部位分别产生裂纹,同时节理填充物逐渐 被压缩挤出;随后,下部岩石先产生裂纹,扩展至岩石 底部后,上部岩石开始产生裂纹并扩展。通过演化过 程可以清晰看到加锚节理岩石裂纹扩展形成斜交节 理面的断裂,最终贯通失稳破坏。 试验中发现,加锚与无锚双节理岩石的变形破坏 模式及形态有所差别,锚杆对双节理岩石变形破坏模 式的影响规律如图6 所示。 a 无锚岩石 b 加锚岩石 图6 锚杆对节理岩石变形破坏模式的影响 F i g .6 I n f l u e n c eo fb o l to nt b ed e f o r m a t i o nf a i l u r em o d e o fj o i n t e dr o c k 由图6 可知,无锚双节理岩石以滑移失稳破坏为 主,兼有2 条垂直节理面贯通的次生裂纹产生,裂纹 集中在两节理之间的岩桥上,而上、下岩石基体基本 保持完整。锚固双节理岩石的破坏模式以断裂失稳 为主,两节理之间的岩石破坏较严重,产生5 条裂纹; 上、下岩石各产生1 条扩展至端部的裂纹,并通过节 理间的岩石裂纹贯通形成斜交节理面的断裂,且侧面 也形成沿锚杆竖向贯通的裂纹,节理填充物被挤压产 生较大变形。 从双节理岩石的位移场和破坏形态发现,加锚双 节理岩石填充物压缩变形程度远大于无锚节理试件, 且加锚双节理岩石可以承受较大的轴向变形而不发 生失稳破坏,这就使得锚固节理岩石的破坏特性由脆 性转变为延性,从而提高了节理岩石的稳定性和整体 性。 根据文献[ 2 0 - 2 2 ] 对声发射信号事件的分类,本 文通过分析双节理岩石在不同阶段的变形演化特征 与声发射数据活跃点位置及数据的对应关系,研究发 现声发射计数在各阶段的活跃点位置对应节理岩石 滑移或裂纹起裂及扩展。加载初始,节理填充物压 缩、摩擦引起的声发射信号频率低、能量较弱,表现出 摩擦型信号特征,当节理填充物滑动时导致应力一应 变曲线出现波动,引起声发射信号频率和能量增大; 随着应力增加,岩桥部位产生初始裂纹,对应于峰值 前弹性阶段声发射表现出的破裂型信号特征;在底部 岩石基体承载能力达到极限逐渐产生裂纹时,声发射 信号出现明显增大现象,并伴随应力大幅度跌落;峰 后底部岩石基体裂纹持续扩展的同时,上部岩石基体 开始产生裂纹并扩展,声发射产生多次频率和能量较 高的破裂型信号,应力一应变曲线也表现出“阶跃式” 应力降的形式;随着节理岩石继续承载,声发射信号 再次突增,此时岩石基体和岩桥裂纹贯通,随后声发 射信号和应力值趋于平缓。因此,如图7 所示,将锚 固节理岩石变形失稳划分为节理填充物滑动、节理面 错动致裂、底部岩石起裂、上部岩石裂纹扩展、裂纹贯 通5 个阶段。 3 双节理锚固机理分析 加锚节理岩石抗压剪强度的增强主要是由于锚 杆分担外力产生拉压、剪切和弯曲变形,图8 为试验 后锚杆的变形形态。建立如图9 所示的锚固双节理 岩石剪切滑移变形示意图,锚杆变形主要发生在贯穿 节理区段,而锚杆两端除了产生脱锚外,与岩石基体 之间的黏结相对完好。 结合受力分析及锚杆的变形形态,对双节理岩石 的锚固控制机理进行分析。考虑到本文试验是对节 理岩石进行单轴加载,因此建立压剪状态下锚固节理 岩石力学模型,图1 0 中节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 ,模 型受轴压o r 。作用。建立如图1 0 所示的坐标系x o y , 节理填充物滑动之前,加锚双节理岩石的剪切强度主 要由节理面垂直应力和节理填充物黏聚力决定 o r Ⅲ o r lC O S 2 0 1 丁。Ⅱ 盯ls i nO c o s0 一c 2 式中,c 为节理填充物的黏聚力。 当施加的载荷在节理面上引起的压应力和剪应 力超过节理面间最大抗压强度o r ,与抗剪强度丁。即 盯Ⅲ O r 。T e f f 丁,时,节理填充物受压挤出,并逐渐引起 节理面相互滑动,如图9 所示。而锚杆自身的抗剪强 度限制了节理错动,分担了节理面上的外力,致使下 端部节理由左、右两端向中间逐渐扩展贯通后,上端 万方数据 3 0 7 0 煤炭 学报 2 0 2 0 年第4 5 卷 1 4 1 2 1 0 ∞ 山 苫8 R 翻6 4 2 0 应变/】0 2 图7 节理岩石裂纹扩展及贯通模式 F i g .7P r o p a g a t i o na n dp e n e t r a t i o nm o d eo fj o i n t e dr o c k c r a c k s 图8 锚杆剪切破坏形态 F i g .8 S h e a rf a i l u r ep a t t e r no fa n c h o r 图9 锚固节理岩石剪切滑移 F i g .9 S h e a rs l i po fa n c h o r a g ej o i n tr o c k s 2 0 0 1 5 0 1 0 0 5 0 O 部节理才开始产生错动;考虑到双节理面上摩擦效 应,所以锚固双节理岩石有效剪应力和压应力为 o r 。Ⅱ2o r lC O S 2 p 3 丁。Ⅳ 盯1s i nO c o sp 一/z o r lC O S ‘秽一7 _ 。 4 式中,肛为节理填充物间的摩擦因数;丁。为锚杆剪应 力。 当两节理均产生滑移错动后,锚杆在剪力作用下 开始产生变形,且随着盯.增加,节理岩石的切向应力 大部分由锚杆承担,由于锚杆受拉压、剪切及弯矩的 作用,图9 中A ,B ,c ,D 区域开始承受锚杆的压力,由 于节理间的岩石承载力弱,因此在日,C 区域先产生 次生裂纹。 图1 0 压剪状态下锚固节理岩石力学模型 F i g .10 M e c h a n i c sm o d e lo fa n c h o r e dj o i n tr o c k si ns h e a rs t a t e 锚杆通过变形对节理岩石施加了沿着杆体轴向 万方数据 第9 期赵同彬等双节理贯通岩石锚固机理试验研究 3 0 7 1 的侧向应力盯。,使得锚杆对节理岩石的侧向约束随 着岩石基体的滑移逐步增大,给节理面施加更大的法 向压力,有效延缓了次生裂纹的扩展以及法向和切向 变形,使得次生裂纹继续扩展需要提供更高的轴向应 力,提高了节理岩石抗压剪强度 盯。Ⅱ2 盯lC O S 2 0 o r 。s i n 2 0 5 丁。H o - l o - 。 s i n0 c o s0 一肛 盯1C O S ‘0 盯。s i n 2 0 一7 - 。 6 由式 6 可知,裂纹贯通后,节理岩石承载能力 大幅度下降,而锚杆自身抗剪能力发挥作用以及盯。 的施加将降低丁。玎的大小,进而有效抑制上下岩石基 体相对滑动,提高了节理岩石峰后残余强度。 4 结论 1 通过对4 5 。倾角双节理无锚及加锚岩石单轴 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锚后双节理岩石的 起裂强度、弹模、峰值强度、峰值应变、残余强度较无 锚试件均呈增大趋势,分别提高了3 0 .7 %,4 5 .0 %, 1 3 .7 %,1 0 9 .9 %和2 6 .8 %;加锚双节理岩石的割线 泊松比仅是无锚试件的5 0 %,加锚双节理岩石可以 承受较大的轴向变形而不发生失稳破坏。 2 无锚时两节理受压后同时发生错动,仅节理 间的岩桥产生2 条次生裂纹,而岩石基体保持完整, 以滑移失稳破坏为主;加锚后,下端部节理先于上端 部产生错动,且错动由左、右两端向中间逐渐扩展;节 理间的岩桥在与锚杆贯通部位产生多条裂纹,下、上 岩石基体先后各产生1 条扩展至端部的裂纹,最终形 成斜交节理面的断裂破坏。 3 锚杆通过分担外力产生拉压、剪切和弯曲变 形,从而有效延缓次生裂纹的扩展以及法向和切向变 形,使得裂纹继续扩展需要提供更高的轴向应力;同 时,锚杆自身抗剪能力可以抑制岩石基体相对滑动, 提高节理岩石抗压剪强度、节理变形能力和峰后残余 强度。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2 ] [ 3 ] K U L A T I L A K EPHSW ,L I A N GJ ,G A OH .E x p e r i m e n t a la n d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 so fj o i n t e dr o c kb l o c ks t r e n g t hu n d e ru n i a x i a l l o a d i n g [ J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