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的生成及对瓦斯爆炸的影响.pdf
第3 7 卷第2 期 2 0 0 8 年3 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氢气的生成及对瓦斯爆炸的影响 李增华,林柏泉,张兰君,潘尚昆9赫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重点实验室安全工程学院, 永恒 江苏徐州2 2 1 0 0 8 V 0 1 .3 7N o .2 M a r .2 0 0 8 摘要利用痕量氢气测定方法,对煤氧化过程产生的氢气进行测定,借助2 0L 球形爆炸实验装 置,研究氢气对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煤温升高到2 0 0 ~2 5 0 ℃时就可以检测到 氢气,之后随温度升高氢气浓度呈指数上升,当煤温升至2 8 0 ℃,9 H 最高可达0 .4 7 %.煤样 粒径对氢气的生成影响不大,而煤种对氢气的产生却有较大的影响.煤变质程度越低,析出氢气 的温度也越低,析出氢气量越多.氢气的存在会大幅度降低甲烷的爆炸下限,并增加甲烷的爆炸 威力.9 H 为O .5 %时,9 C H 。 为2 .4 %的混合气体就会发生爆炸. 关键词氢气;煤氧化;爆炸下限;爆炸压力;L eC h a t e r l i e r 法则 中图分类号T D7 1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0 1 9 6 4 2 0 0 8 0 2 0 1 4 7 0 5 E f f e c t so fH y d r o g e nP r o d u c t i o no nG a sE x p l o s i o n L IZ e n g - h u a ,L I NB a i - q u a n ,Z H A N GL a n - j u n , P A NS h a n g - k u n ,H EY o n g - h e n g 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C o a lR e s o u r c ea n dM i n eS a f e t y ,S c h o o lo fs a f e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X u z h o u ,J i a n g s u2 2 1 0 0 8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U s i n gat r a c e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t h eh y d r o g e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p r o d u c e dd u r i n gc o a lo x i d a t i o nw a sm e a s u r e d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h y d r o g e no nt h ee x p l o s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g a si na m i n ew a st e s t e du s i n ga2 0Lg l o b a le x p l o s i o ni n s t a l l a t i o n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h y d r o g e nw i l l b ep r o d u c e dw h e nt h et e m p e r a t u r eo ft h ec o a li n c r e a s e st o2 0 0 2 5 0 ℃.A tt h i sp o i n t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h y d r o g e nb e g i n st oi n c r e a s ee x p o n e n t i a l l y .T h eh y d r o g e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b e c o m e s a sh i g ha s0 .4 7 %w h e nt h et e m p e r a t u r er i s e st o2 8 0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c o a lt y p eo nh y d r o g e n p r o d u c t i o ni ss i g n i f i c a n t ,b u tt h e r ei sn oo b v i o u se f f e c to fc o a lp a r t i c l es i z e .T h el o w e rt h em e t a m o r p h i s m ,t h el o w e rt h et e m p e r a t u r ea tw h i c hc o a lb e g i n st op r o d u c eh y d r o g e na n dt h em o r e h y d r o g e nt h a ti sp r o d u c e d .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h y d r o g e nc a nd e c r e a s et h el o w e re x p l o s i o nl i m i to f m e t h a n ea n dc a ni n c r e a s et h ee x p l o s i o np r e s s u r e .A2 .4 %m e t h a n em i x t u r ec o n t a i n i n g0 .5 % h y d r o g e nw i l le x p l o d e . K e yw o r d s h y d r o g e n ;o x i d a t i o no fc o a l ;l o w e re x p l o s i o nl i m i t ;e x p l o s i o np r e s s u r e ;L eC h a t e r - l i e rp r i n c i p l e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质量轻,黏 度低,极易迁徙等特点,它的密度仅为8 9 .9m g /L , 跟同体积的空气相比,质量约是空气的1 /1 4 .在地 球表面以游离状态存在氢气并不多,体积分数仅为 0 .5 x 1 0 .6 ~1 .0 1 0 一,而井下气体中氢气浓度却 远远大于大气中氢气浓度,国内外的大量资料表明 煤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氢气,井下采空区、封 闭火区等区域内瓦斯气体中除了甲烷外,往往还会 收稿日期2 0 0 7 一0 7 1 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 7 3 项目 2 0 0 5 C B 2 2 1 5 0 6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0 5 3 4 0 9 0 作者简介李增华 1 9 6 5 一 。男,江苏省姜堰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从事矿井火灾防治、瓦斯防治和消防工程方面的研究. E - m a i l l i _ z e n g h u a 1 2 6 .e o m T e l 0 5 1 6 8 3 8 8 4 7 6 9 万方数据 1 4 8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7 卷 有一定量的氢气[ 1 嵋] .煤岩开采过程中的机械作用、 煤体的氧化自燃、煤的燃烧热解等都会造成氢气的 释放.由于井下氢气浓度不高、一些瓦斯测定仪器 尚不能准确地对氢气检测等原因,人们往往会忽视 瓦斯中氢气的存在,而国内外对该方面的研究也不 多.虽然相对于甲烷来说瓦斯中的氢气浓度并不 高,但氢气有爆炸范围广、爆炸极限低、爆炸危险性 高等特点,即使少量的氢气都会降低甲烷的爆炸下 限,加剧甲烷的爆炸威力,对煤矿开采和储运造成 威胁.为此本文拟对煤氧化过程释放氢气现象进行 初步的实验研究,得出不同粒径、不同煤种的煤氢 气释放规律,并利用2 0L 的爆炸实验装置对氢气 对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对氢气能够提高 瓦斯的爆炸危险性这一理论进行实验验证,使人们 对氢气的产生规律及其危害有进一步的认识. 1 矿井瓦斯中氢气的来源及氧化实验 1 .1 瓦斯中氢气的来源 矿井瓦斯中氢气可能有多种来源,许多资料表 明煤体在自然状态会释放一定量的氢气.在常温、 自然状态下氢气可以通过解吸、脱附等作用从煤体 中释放出来.这些氢气可能来自地球深部排气作 用、煤层破碎时的机械化学作用、以及煤层自然演 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作用等[ 1 { ] .煤在高温和低温 氧化过程中也会有氢气生成,煤分子结构单元上的 部分桥键被氧化进而产生氢气口。7 ] .井下煤燃烧时 也会生成一些氢气,如燃烧时烟煤和褐煤温度到达 2 5 0 ℃、无烟煤温度到达3 5 0 ℃后就会产生氢气. 燃烧时若遇到水,则由于水煤气反应会产生大量的 氢气.另外由于氧气的消耗以及火区的封闭,井下 火灾有可能变为富燃料燃烧,此时燃烧产物的组分 同热分解时相似,当温度到达5 0 0 ℃后会产生大量 的氢气[ 8 ] .由此可以看出井下瓦斯中含有氢气的可 能性是非常大的,本文将就煤氧化时氢气的产生规 律及氢气对甲烷爆炸下限影响作重点研究. 1 .2 煤氧化过程中产生氢气实验 为了考察煤在氧化过程中氢气的释放规律,本 文对上湾煤、许疃煤氧化过程中产生氢气现象进行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得出煤氧化时氢气的生成规律 以及粒径、煤种对氢气释放的影响. 1 .2 .1煤样的选取与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是上湾不黏煤和许疃7 2 肥煤,这 2 种煤的工业分析结果见表1 . 实验前先用筛子分别筛出8 3 0 ~4 2 5 ,4 2 5 ~ 1 8 0 ,1 8 0 ~1 2 5 ,1 2 5 ~9 6 ,9 6 ~8 0 肛m 共5 种不同粒 径的上湾煤样8 0g ,4 2 5 ~1 8 0 /2 m 的许疃煤样8 0 g .实验时将煤样装入煤样罐中,通入3 0m L /m i n 的空气,进行程序升温,升温范围为1 0 0 ~2 8 0 ℃, 每2 0m i n 升温一次,将得到的气体样品通至气相 色谱仪、热导池检测器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表1 煤样的工业分析 T a b l e1 I n d u s t r ya n a l y s i so fe x p e r i m e n t c o a ls a m p l e s 缸忸/% 1 .2 .2 实验装置 实验仪器有S P - 5 0 1 N 型气相色谱仪、热导池 检测器、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程序控温炉.载气为 高纯氮气9 N 。 9 9 .9 9 9 %,采用六通阀、定量管 进样. 1 .2 .3 标准曲线绘制 本实验采用外标定量法对所测气体进行定量. 外标定量法也称定量进样一校正曲线法,是常用的 一种简便快速的定量方法.具体方法为在一定的操 作条件下,用注射器配置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样, 定量进样,然后绘制相应值 峰面积或峰高 和组分 含量的校正曲线,对标准校正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分 析,得出线性方程和线性相关系数.在分析时注入 相同体积的未知样,由未知样的峰面积或峰高代人 线性方程计算出未知量的浓度. 在实验前配制不同氢气浓度的标准气,利用注 射器打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析,由实验结果得出 标准曲线如图1 所示,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 1 0 1 .7 3 x 一1 .2 7 9 6 , 1 式中z 为氢气浓度,%;Y 为氢气峰高,m m . 皇 罢 惶 暨 觑H 2 /% 图1 氢气标准曲线 F i g .1 S t a n d a r dc u r v eo fh y d r o g e n 线性相关系数为 R 2 0 .9 9 6 8 . 2 1 .2 .4 实验结果与结论 将不同粒径8 0g 的上湾煤样放入煤样罐中, 空气流量3 0m L /m i n ,进行氧化升温实验,升温速 率为0 .5 ℃/m i n ,得出的实验结果如图2 所示. 万方数据 第2 期李增华等氢气的生成及对瓦斯爆炸的影响1 4 9 萎 主‘ 匿 韫厦/℃ 图2不同粒度煤样氧化生成氢气曲线 F i g .2H y d r o g e np r o d u c e d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 c o a lo x i d a t i o nw i t hd i f f e r e n tp a r t i c l es i z e 由图2 可以看出煤氧化时产生氢气是一个普 遍的现象,其生成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 氢气产生时的最低温度为2 0 0 ℃,此时9 H z 最高 为0 .0 2 7 %,当温度升高到2 8 0 ℃时9 H 最高可 达0 .4 7 0 %.由此可见氢气产生的初始温度比较 低,在氧化过程中生成量也比较大.从实验结果来 看粒径对氢气的产生并无太大的影响,只是随着煤 粒径的增加,氢气生成量略微增高. 将粒径范围为4 2 51 8 0 /x m 的8 0g 许疃煤样 放入煤样罐中,进行氧化升温实验,将结果同上湾 煤样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图3 . 0 .4 端 匿0 .1 0 .O 儿J U1 2 ,I ,U1 7 5 2 0 02 2 5 2 5 02 7 .5j U u 温度/℃ 图3不同煤种煤样氧化生成氢气曲线 F i g .3H y d r o g e np r o d u c e d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 c o a lo x i d a t i o nw i t hd i f f e r e n tr a n k 从图3 可以看出2 种煤在氧化过程中均有氢 气生成,但不同煤种氢气开始产生时的温度不同, 粒径范围为4 2 5 ~1 8 0 弘m 上湾不黏煤在2 2 0 ℃时 开始产生氢气,而相同粒径的许疃肥煤在2 5 0 ℃时 才开始产生氢气,煤变质程度越低,氢气产生时的 温度越低.在氧化过程中,上湾不黏煤氢气生成量 远远大于许疃肥煤,当煤温为2 8 0o C 时上湾不黏煤 产生氢气的浓度为0 .3 2 7 %,许疃肥煤产生氢气的 浓度为0 .2 5 6 %,可见煤变质程度越低,氢气产生 量越高. 2 氢气对甲烷爆炸下限影响 上文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煤氧化过程中伴有氢 气生成.在实验条件下氢气的浓度可达0 .4 7 0 %. 在煤矿井下,如果发生煤炭自燃,氧化生成的氢气 必然和甲烷共存,加大了瓦斯爆炸的危险性.如果 煤炭自燃得不到有效控制,必然要封闭火区,随着 氧化反应的进行,氢气在封闭或半封闭空间不断积 聚,其浓度会进一步升到,爆炸危险性也会增强.在 煤矿安全规程中,启封火区时,为了防止复燃和 爆炸事故,需要检测火区中氧气、甲烷、一氧化碳等 气体浓度,但未提及氢气.而近几年国内煤矿救灾 过程中,多次发现火区有氢气存在.而氢气是一种 易燃、易爆气体,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对氢气、甲 烷混合气的爆炸条件和爆炸特性进行研究是有非 常必要的,从而为火灾现场瓦斯爆炸性的确定提供 依据.下面将从理论和实验2 个方面着手研究氢气 对甲烷爆炸的影响,并将理论分析得出结果和实验 结果进行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误差, 2 .1理论计算 当混合气体中含有多种可燃气体时,所组成的 混合气体爆炸极限通常用L eC h a t e r l i e r 准则来确 定‘8 1 . 设混合气体含咒种可燃气体,其爆炸界限分别 为L 。 i 一1 ,⋯,,z ,其体积百分比浓度分别为P ;, 混合气体中可燃气体总浓度为P T ,爆炸界限为 L T ,则L eC h a t e r l i e r 准则为 nnnn 竽一争 譬 ⋯孕. 3 L TL 1L 2L 将甲烷、氢气的爆炸下限代入式 3 ,可以发现 混合气体达爆炸下限时,甲烷浓度与氢气浓度存在 以下关系 y 一一1 .2 1 95 x 4 .9 9 96 , 4 式中z 为9 H 2 ,%;y 为妒 C H t ,%. 从式 4 中可以看出随着氢气浓度的增加,达 到爆炸下限时甲烷的浓度呈线性减小,并且甲烷下 降的幅度大于氢气增加的幅度.从L eC h a t e r l i e r 准则的理论计算结果来看,当瓦斯气体中混有氢气 确实会降低甲烷的爆炸下限,增加甲烷的爆炸危险 性. 2 .2 实验研究 2 .2 .1 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4 所示,主要由爆炸腔 体、配气装置、点火装置、爆炸控制装置、数据采集 装置所组成.爆炸腔体是一个2 0L 的钢球,它由筒 体、顶盖、底盖3 部分组成,在简体上开有观测孔, 通过观测孔可以观察到内部气体爆炸现象.配气装 置主要由气体钢瓶、减压阀、稳压阀、稳流阀、流量 计以及连接气路所组成,通过控制不同气体的流量 比来达到配气的目的.本实验采用电火花进行点 火,该点火装置可产生两种强度的电火花,能量分 别为1 2 和2J ,实验时采用的是强电火花进行点 火.爆炸控制装置主要是对爆炸时点火能量以及时 间、采样系统、系统安全等进行控制.数据采集系统 万方数据 1 5 0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7 卷 主要是由压力传感器、P C I 一1 7 1 0 数据采集系统组 成,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压力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等功能. 7 图4 爆炸装置 F i g .4E x p l o s i v ed e v i c e s 2 .2 .2 实验过程 氢气、甲烷、空气从钢瓶中流出,经减压阀、稳 压阀、稳流阀、流量计后进入混合室按需要的比例 混合,混合气体充满爆炸腔,经电火花引爆.爆炸所 产生的压力作用在爆炸筒中的压力传感器上,并转 变为压力信号,这些信号经电荷放大器放大后存储 在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的储存器中,动态数据采集分 析系统再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并绘出各自的爆炸 时间压力图,然后进行显示、输出或打印.本实验判 断是否发生爆炸的标准是参照德国的标准,即以超 过原来压力7 %作为是否发生爆炸的判断依据,若 连续点火十次都没有发生爆炸,就说明该混合气未 到其爆炸浓度范围.图5 为当混合气中9 H 。 一 0 .5 %,垆 C H 。 一3 .4 %时得出的爆炸压力曲线图, 从图5 中可以读出混合气体爆炸时的最大爆炸压 力以及升压时间,通过这两个参数来考察混合气体 的爆炸威力. £ 善 .R 出 培 蹬 时间/1 0 2 m s 图5 混合气 p H 2 一o .5 %,q o C H 4 一3 .4 % 爆炸压力曲线 F i g .5E x p l o s i o np r e s s u r ec u r eo fm i x t u r ew i t h 0 .5 %H 2a n d3 .4 %C H 4 2 .2 .3 实验结果与结论 当妒 H 2 分别为0 .50 A ,1 %,1 .5 %时改变甲 烷浓度进行实验,得出氢气、甲烷混合气爆炸结果 如表2 所示. 表2 氢气、甲烷混合气体爆炸情况 T a b l e2 E x p l o s i o ns i t u a t i o no fm i x t u r ew i t hI t 2a n dC 砘 q , C H 4 /% 1 .6 0 是否爆炸是 1 .3 0 是 1 .2 0 是 1 .0 0 否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甲烷的理论爆炸下限为4 %,而从表2 来看 加入0 .5 %,1 .0o A ,1 .5o A 氢气后,9 C H 。 仅为 2 .4 %,1 .5 %,1 .2 %时就会发生爆炸,由此可见少 量的氢气都会对甲烷的爆炸产生影响,瓦斯中存在 的氢气会大大降低甲烷的爆炸下限,增加甲烷的爆 炸危险性. 2 将实验中得到的最大爆炸压力数据用图6 来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浓度的甲烷加入不同 浓度氢气后混合气体最大爆炸压力不同,随着氢气 浓度的升高,最大爆炸压力显著增加,这从另一个 方面说明氢气对甲烷爆炸危险性的影响. q C H D /% 图6最大爆炸压力 F i g .6 M a x i m u me x p l o s i o np r e s s u r e 3 将甲烷爆炸下限实验结果同理论分析结果 进行比较可以得到图7 . 积H 2 慌 图7氢气对甲烷爆炸下限影响 F i g .7 I n f l u e n c eo fh y d r o g e no n l o w e re x p l o s i o nl i m i to fm e t h a n e 从图7 中可以看出利用L eC h a t e r l i e r 法则计 算出的结果同实验得出的结果有较大的差距,实验 得出的爆炸下限比理论计算的要低.造成该误差的 原因可能为 a .实验使用了强点火源,可能会造成爆炸下 限降低. b .可燃气体及其混合气体向上蔓延和向下蔓 芒芝、;; 万方数据 第2 期李增华等氢气的生成及对瓦斯爆炸的影响 1 5 1 延燃烧具有不同的可燃浓度界限.当用L eC h a t e r - l i e r 法则计算2 种或2 种以上混合物爆炸极限时 会形成累计误差. c .当混合气体中可燃气体化学性质差异较大 时也会造成L eC h a t e r l i e r 计算结果同实验结果之 间的误差. 3 结论 1 上湾不黏煤从2 0 0 ℃就开始生成氢气,此 时9 H 。 为0 .0 2 7 %,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氢气的 生成量呈指数上升,当温度为2 8 0 ℃时氢气最高浓 度能达到0 .4 7 0 %.由此可见在煤氧化过程中氢气 产生的起始温度比较低,氢气的产生量也比较大. 2 从对不同粒径上湾不黏煤的氧化实验结果 来看粒径对氢气的产生并无太大的影响,只是随着 煤粒径的减少氢气生成量略微下降. 3 将相同粒径、相同条件下上湾不黏煤和许 疃肥煤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煤种对氢气的 生成有较大的影响,煤变质程度越低,析出氢气的 温度也越低,析出氢气量越多. 4 氢气会大大降低甲烷爆炸下限,当9 H 。 分别为0 .5 %,1 .0 %,1 .5 %时,9 C H 。 分别为 2 .4 %,1 .5 %,1 .2 %时混合气体就会发生爆炸. 。5 氢气除了对甲烷爆炸下限产生影响外还能 增加甲烷爆炸压力,增加甲烷的爆炸危险性. 6 利用L eC h a t e r l i e r 法则算出的甲烷爆炸下 限理论值同实验测得值存在一定的误差,实验值比 理论值要低,在实际运用L eC h a t e r l i e r 法则计算 时要注意这一点. 参考文献 [ 1 3 彭苏萍,和华.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体系 [ c ] //梁汉东.煤与瓦斯突出的化学本质.北京煤 炭工业出版社,2 0 0 1 1 4 7 1 5 6 . [ 2 ] 戴广龙,张国枢,邵辉.新集煤矿采空区氢气与煤 炭自燃氧化关系的研究[ J 1 .煤炭工程师,1 9 9 8 2 1 2 - 1 4 . D A IG u a n g - l o n g ,Z H A N GG u o - s h u S H A OH u i . S t u d yo n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h y d r o g e na n do x i d i z a t i o na n ds p o n t a n e o u sc o m b u s t i o no fc o a li ng o b si n r a n j ic o a lm i n e [ J ] .C o a lE n g i n e e r ,1 9 9 8 2 1 2 1 4 . [ 3 ]C H A M B E R L A I NEAc ,H A L LDA ,T H I R L A W A YJT .T h ea m b i e n tt e m p e r a t u r eo x i d a t i o no f c o a li nr e l a t i o nt Ot h ee a r l yd e t e c t i o no fs p o n t a n e o u s h e a t i n g [ J ] .T h eM i n i n gE n g i n e e r ,1 9 7 0 1 2 1 1 - 1 6 . [ 4 ]G R O S S M A NSL ,D A V I D s ,C O H E NH .E v o l u t i o n o fm o l e c u l a rh y d r o g e nd u r i n gt h ea t m o s p h e r i co x i d a t i o no fc o a l [ J - ] .F u e l 。1 9 9 1 ,7 0 8 9 7 8 9 8 . [ 5 ]G R O S S M A NSL ,D A V I DS ,C O H E NH .M o l e e u - l a rh y d r o g e ne v o l u t i o na sac o n s e q u e n c eo fa t m o s p h e r i eo x i d a t i o no fc o a l 1 .b a t c hr e a c t o rs i m u l a t i o n s [ J ] .F u e l ,1 9 9 3 ,7 2 1 9 3 - 1 9 7 . [ 6 3G R O S S M A NS L ,D A V I DS ,C O H E NH .E x p l o s i o n r i s k sd u r i n gt h ec o n f i n e ds t o r a g eo fb i t u m i n o u sc o a l [ J ] .F u e l ,1 9 9 5 ,7 4 1 7 7 2 1 7 7 5 . [ 7 ] 叶振兴.煤的低温氧化实验及对模拟试验数值模拟 研究[ D ] .安徽安徽理工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学 院,2 0 0 5 . [ 8 ] 周心权,吴兵.矿井火灾救灾理论与实践[ M ] .北 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 9 9 6 . 责任编辑王继红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