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热动力重大灾害中的几个科学问题.pdf
第4 6 卷第1 期 2 0 2 1 年1 月 煤炭学报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C O A LS O C I E T Y V 0 1 .4 6N o .1 J a n .2 0 2 1 煤矿热动力重大灾害中的几个科学问题 王德明1”,邵振鲁1 ’2 ,朱云飞1 ’2 1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 2 l l l 6 ;2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 2 l l l 6 摘要对我国煤矿发生的重特大事故进行统计表明,热动力灾害 火灾与爆炸 是煤矿重特大事 故中占比最高、致灾最严重的灾害。当前对其成灾原因、致灾作用和救灾风险等还认识不足,导致 对热动力重大灾害的预防和处理仍缺少有效方法与技术,造成热动力重特大事故至今时有发生、救 援处理常面临困境。针对防范与遏制煤矿热动力重大灾害的迫切需求,通过系统的国内外案例统 计分析、亲历的事故救援经验总结和长期的深入研究与思考,凝练提出了煤矿热动力重特大事故防 治需要解决的3 个关键科学问题采场中气、固相可燃物 瓦斯与煤 复合燃烧及点火特性,热动力 灾害致灾因素与通风系统耦合的致灾作用,热动力灾害救援的不确定性风险特性与应对。为解决 这些科学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完善瓦斯抽采与顶板控制技术,预防含瓦斯混合空气的形 成,减少和控制矿井顶板周期来压造成的压电效应,消除瓦斯燃烧或爆炸的最初点火源,提高矿井 的防灾能力;掌握冲击波与烟流在通风系统中传播范围及致灾程度的规律,构建可靠通风系统和有 效避险系统,提高矿井的减灾能力;开发发现和处理不确定性风险的方法与技术,提高矿井的救灾 能力。这些科学问题的研究解决,可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提高预防煤矿热动力灾害、防止事故扩大 和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为防范与遏制热动力重大灾害事故、保障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 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热动力灾害;矿井火灾;瓦斯爆炸;复合可燃物;耦合致灾;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T D 7 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 2 5 3 9 9 9 3 2 0 2 1 O 卜0 0 5 7 0 8 S e V e r a ls c i e n t i f i ci s s u e so nm a j o rt h e r m O d y n a m i cd i s a s t e r si nc o a lm i n e s W A N G D e m i n 9 1 ”,S H A OZ h e n l u l 一,Z H UY u n f e i l 2 1 .s c 0 0 z 矿S 咖钞E n ∥础e “噌,吼i n 。‰i 御船毋∥埘n i 增。以‰ n 0 2 0 彰,x 比矗o “2 2 1 1 1 6 ,吼i 眦;2 .K e y 如6 0 m £D 可旷G ∞。n dn r ec o 凡£r o z 扣rc o o f 胁n 部,c h i 肌‰挑珊毋0 ,删n j 凡g 口n d 扎c 加f p g y ,x 础o “2 2 l l l 6 ,吼i 凡n A b s t r a c t S t a t i s t i c so fm a j o rc o a lm i n ea c c i d e n t si nC h i n as h o wt h a tt h e 珊o d y n a m i cd i s a s t e r s f i r e sa n de x p l o s i o n s a c c o u n tf b rt h eh i g h e s tp r o p o r t i o na n dc a u s et h em o s ts e r i o u sd a m a g e s .H o w e v e r ,t h ec a u s e s ,e f f b c t sa n dI ℃l i e fr i s k so f t h e 珊o d y n a m i cd i s a s t e r sa r es t i l li n s u m c i e n t l yu n d e r s t o o d .A sar e s u l t ,t h e r ei s s t i l lal a c ko fe f f b c t i v em e t h o d sa n d t e c h n i q u e sf o rt h ep r e V e n t i o n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m a j o rt h e 瑚o d y n a m i cd i s a s t e r s ,c a u s i n gs e r i o u st h e r m o d y n a m i ca c c i d e n t st oo c c u rf 而mt i m et ot i m e .I fi th a p p e n s ,r e s c u ea n dt r e a t m e n tw o r ko f t e nf a c ed i 硒c u l t i e s .A i m i n ga tt h eu 昭e n t n e e dt op I e V e n ta n dc o n t a i nt h em a j o rt h e 瑚o d y n a m i cd i s a s t e r s ,t h r e ek e ys c i e n t i 6 ci s s u e st h a tn e e dt ob eI ℃s o l V e da r e p r o p o s e db yt h es y s t e m a t i c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c a s e sa r o u n dt h ew o r l d ,t h es u m m a r yo ff i r s t h a n da c c i d e n tr e s c u e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l o n g t e mi n t e n s i v er e s e a r c h .T h e ya r et h ei g n i t i o na n dc o m b u s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g a s s o l i dc o m p o s i t e e o m b u s t i b l e s g a sa n dc o a l i nt h es t o p e ,t h ec o u p l i n gh a z a r d o u se f b c to fd i s a s t e r c a u s i n gf a c t o r s s h o c kw a v ea n d s m o k e a n dv e n t i l a t i o ns y s t e m s ,u n c e r t a i nr i s ka n dr e s p o n s ed u r i n gd i s a s t e rr e s c u ea n dt r e a t m e n t .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x - 收稿日期2 0 2 0 l l 1 7修回日期2 0 2 卜O 卜0 9责任编辑钱小静D o I l O .1 3 2 2 5 /jc nk i .j c c s ,Y G 2 0 .1 7 9 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资助项目 2 0 1 6 Y F c 0 8 0 1 8 0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5 1 9 7 4 2 9 9 作者简介王德明 1 9 5 6 一 ,男,贵州遵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T e l 0 5 1 6 8 3 5 9 0 5 9 2 ,E m a i l w d m c u m t 1 6 3 .c o m 引用格式王德明,邵振鲁,朱云飞.煤矿热动力重大灾害中的几个科学问题[ J ] .煤炭学报,2 0 2 l ,4 6 1 5 7 6 4 . W A N GD e m i n g ,S H A OZ h e n l u ,z H UY u n f e j .S e v e r a ls c i e n I i 6 cj s s u e so nm a j o rt h e m o d y n a m i cd j s a s t e r si nc o i l 】 m i n e s [ J ] .J o u m a lo fc h i n aC 0 a lS o c i e t y ,2 0 2 1 ,4 6 1 5 7 6 4 . 移动阅读 万方数据 5 8 煤炭 学报 2 0 2 1 年第4 6 卷 p l a n a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o ft h e i r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 ,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e n d sa n dp r o s p e c t sa r ea l s oc a r r i e do u t .I no r d e rt os o l V e t h e s es c i e n t i f i cp r o b l e m s ,i ti s n e c e s s a r yt os t r e n 群h e na n di m p r o v et h eg a sd r a i n a g ea n dr o o fc o n t m lt e c h n o l o g y ,p r e v e n tt h em i x i n go fg a sa n da i r ,r e d u c ea n dc o n t r o lt h ep i e z o e l e c t r i ce f f e c tc a u s e db yt h ep e r i o d i cr o o fw e i g h t i n g ,a n d e l i m i n a t et h ei n i t i a li g n i t i o ns o u r c eo ft h ec o m b u s t i o no re x p l o s i o no fg a s ,w h i c hw i Ui m p r o v et h ed i s a s t e rp r e V e n t i o n c a p a b i l i t yo ft h em i n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l a wa n dd e g r e eo ft h es p I ℃a do fs h o c kw a V e sa n ds m o k en o wi nt h eV e n t i l a t i o ns y s t e m ,c o n s t m c t i n gar e l i a b l ev e n t i l a t i o ns y s t e ma n de f f e c t i v ea v o i d a n c es y s t e ma r ea l s oi m p o n a n tf o ri m p m V i n g t h ed i s a s t e rr e d u c t i o nc a p a b i l i t yo ft h em i n e .D e v e l o p i n gt e c h n o l o g i e st od i s c o v e ra n dd e a lw i t hu n c e r t a i nr i s k sc a ni m - p r o v et h em i n e s ’ d i s a s t e rr e l i e fc a p a b i l i t i e s .T h es o l u t i o no ft h e s es c i e n t i f i ci s s u e sw i l lb r e a kt h r o u g ht h ee x i s t i n gt e c h - n i c a lb o t t l e n e c k s ,i m p m v et h ea b i l i t yt op r e v e n tt h ef o m a t i o na n de x p a n d i n go ft h et h e r m o d y n a m i cd i s a s t e r s ,a sw e l la s t h er e s p o n dt ou n c e r t a i nr i s k s .I ti so fg r e a ts i g n i 6 c a n c et op r o v i d ek e ys c i e n t i 6 cb a s i sf b rt h eh e a l t h y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a li n d u s t r yi nC h i n a . K e yw o r d s t h e r m o d y n a m i cd i s a s t e r ;m i n ef i r e ;g a se x p l o s i o n ;c o m p o u n dc o m b u s t i b l e s ;c o u p l e dd i s a s t e r s ;e m e r g e n c y T P S P l l P 我国近9 0 %的煤炭为井工开采,加之矿井地质 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复杂,面临热动力灾害、突水、煤 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及顶板等重大灾害的严重威 胁。近些年来,我国通过加大煤矿安全科技投入、强 化安全监管和优化产能结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虽明 显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坚决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 大事故仍是煤矿安全发展的迫切需求。 热动力灾害是指煤矿井下发生的非控制燃烧与 爆炸造成的灾害,包括煤自燃、外因火灾、瓦斯燃烧爆 炸、煤尘爆炸等灾害。2 0 1 0 2 0 1 9 年,我国共发生煤 矿热动力重特大事故5 5 起,死亡10 7 4 人。其中 2 0 1 3 0 3 2 9 ,2 0 1 3 一0 4 0 1 吉林通化八宝煤矿采空区 发生煤燃烧与瓦斯爆燃,封闭工作面时又发生瓦斯爆 炸,共造成5 3 人死亡,是我国近年来最严重的一起煤 矿热动力特大事故。煤矿热动力重特大事故时至今 日还在发生,未被遏制。2 0 1 9 年,我国仍发生煤矿热 动力重大事故2 起,造成3 6 人死亡;还发生了一起 1 1 人被困井下的重大火灾涉险事故;此外,还发生了 8 起造成1 0 人以下死亡和多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 热动力灾害事故。2 0 2 0 年,又发生了2 起重大火灾 事故,共造成3 9 人死亡。 国外煤矿的热动力重特大事故也十分严重。据 不完全统计,国外近些年发生有报道的煤矿重特大事 故4 9 起,其中热动力灾害事故4 3 起,占8 8 %。其中 2 0 1 0 0 4 0 5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u B B 煤矿的一个长 壁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先发生瓦斯燃烧、后出现爆炸, 最后引发煤尘爆炸,造成2 9 人死亡,是美国近4 0a 来最大的一起煤矿事故。2 0 1 4 0 5 1 4 土耳其索玛煤 矿井下发生火灾,后又引起瓦斯爆炸,救援过程中采 取反风又导致事故扩大,最终造成3 0 1 人死亡,成为 2 1 世纪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一起煤矿事故。 过去国内外在煤矿热动力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方 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对于热动力 重特大事故的成灾、致灾机理和救灾风险的基础研究 还比较缺乏,导致热动力重大灾害预防和处理的科学 性不足。为此,笔者凝练提出煤矿热动力重大灾害防 控亟需解决的几个科学问题,并对它们的研究现状、发 展动态及前景进行阐述与分析,为进一步有效防范与 应对煤矿热动力重特大事故提供关键科学依据。 1 科学问题的提出 为认识煤矿热动力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规律,笔者 对我国2 0 0 0 2 0 1 9 年一次死亡1 0 人及以上的5 0 9 起煤矿重特大事故、1 9 4 9 2 0 1 9 年一次死亡3 0 人及 以上的3 0 2 起煤矿特大事故和2 4 起一次死亡百人以 上事故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热动力灾害在煤 矿重特大事故中占比最高、致灾最严重。如图l 所 示,热动力灾害的事故起数在百人及以上事故中占 9 1 .6 %,在3 0 人及以上的特大事故中占8 3 .6 %,在 1 0 人及以上的重特大事故中占6 1 .6 %。 在煤矿开采技术经历了长期发展、科技水平日益 进步的当代,为何热动力灾害还时有发生 为何还不 能遏制热动力灾害重特大事故 笔者通过对近年来 国内外的煤矿热动力灾害重特大事故的总结分析、特 别结合亲身参与的多起事故救援与处理经历,对这些 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过去未能遏制热动力重特大事 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对以下3 个科学问题认识不足, 导致在防治和救援工作中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 1 对采场中气、固相可燃物 瓦斯与煤 复合燃 烧及点火特性认识不足。瓦斯与煤作为气、固相可燃 物在煤矿井下的采场中同生共存,过去将瓦斯灾害、 煤自燃和煤尘爆炸分类对待,较少关注不同相态 万方数据 第1 期 德明等煤矿热动力重大灾害f | 1 的儿个科。学问题 f 可人及以卜J f 放 1 9 4 9 2 0 19 f j 3 0 人及以上特人‘葬故 1 9 4 92 0 1 9 ;l j ㈥l我闻煤矿重特大事故类,魁统计 F 碡lS I a t i s t 池I l f 『1 1 i m 【’o a l l l l i f l Pa ‘ ’i h I s i 1 1C 1 1 i 1 1 n 复合可燃物的成灾特性,也缺少有效防治措施,导致 常发生瓦斯与煤复合燃烧的重特大事故,如我图八宝 煤矿、美国u B B 煤矿、土耳其索玛煤矿等热动力重特 大事故都具有瓦斯‘j 煤复合燃烧 爆炸 的共同特 征。H 『J 使认识到2 者有联系,也只认为煤自燃是瓦斯 的点火源,未认识到采场中含孑i 英砂岩顶板垮落产生 压电火花等点火源可引发瓦斯燃烧 爆炸 、进而引 发煤着火再形成引燃瓦斯的点火源,呵导致瓦斯多次 爆炸,这正是瓦斯与煤复合燃烧 爆炸 的特征,如宁 夏白芨沟煤矿2 4 2 l - l 采空区发生了上白1 次爆炸、芒i 林八宝煤矿一4 1 6 采区发生了5 次爆炸 爆燃 、安徽 任楼煤矿Ⅱ7 3 2 2 采空区发生了8 次爆炸等。过去对 这种复合燃烧的最初点火原因和采场中含瓦斯混合 空气的时空特性缺少研究,导致不了解采场中复合可 燃物的燃烧特性,也缺少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2 对热动力灾害致灾因素与通风系统耦合的 致灾作用认识不足。煤矿热动力灾害的致灾因素为 火焰、烟气和冲击波,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原因主要 是有害烟气。过去只认识到了火风压对通风系统的 影响,但对火焰与冲击波划’通风系统的破坏作用、不 可靠 脆弱 通风系统与灾变扩大的关系、灾变时期 通风与烟流的控制方法等缺少研究,导致目前仍缺少 有效的应对方法和技术。凡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 热动力重特大事故都与通风系统不可靠 脆弱 有 关,例如阜新孙家湾、水城木充沟、铜川陈家山、开滦 刘官屯等煤矿发生的死亡百人以上的热动力灾害事 故,事故采区都为下行通风,有的还存在缺少专用川 风巷、一巷多用、通风装备与设施不可靠等问题,当发 生热动力灾害时,冲击波、火风压首先破坏脆弱通风 系统,然后有毒炯流扩散到更大区域酿成重特大事 故。2 0 2 0 年我国又发生2 起重大热动力 火灾 事 故 重庆松藻煤矿“9 2 7 ”重大火灾事故、重庆吊水 洞煤矿“1 2 4 ”藿大火灾事故 ,尽管这2 起火灾的 O 人及以卜1 1 呈特人事故 2 0 0 0 2 0 1 9 卟 起因并不复杂,但都发生了因火风』 导致的风流逆转 现象,正是高温烟流与脆弱通风系统的耦合作用造成 烟侵区域扩大。 3 对热动力灾害救援的不确定性风险特性认 识不足。由于煤矿井下环境复杂,热动力灾害的发生 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发展具有动态性,灾情信息难 以准确、及时获取,救援决策常面临不确定性的灾情 和风险。但是,已有的救援方法与技术主要针‘对确定 性问题或风险,缺少处理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当面 对未知的状态和不确定性风险时,常常束手无策或容 易冒险决策。由于灾情发展的动态性和后果的严重 性,当认识不到不确定性风险时,冒险决策就会产生 严重后果,如吉林八宝煤矿2 0 1 3 0 4 0 l 处理灾情时 造成1 7 名救援人员死亡、新疆大黄山煤矿2 0 1 4 0 7 0 5 处理灾情时也造成1 7 人遇难。对救援的不确定 性风险缺少认识,主要是缺少发现和处理不确定性风 险的方法与技术,这是导致救援困难和决策失误的主 要原凶j 2 科学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2 .1 采场中气、固相可燃物 瓦斯与煤 复合燃烧及 点火特性 瓦斯与煤作为气、固相可燃物在煤矿井下的采场 中同生共存,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采场中遗留的浮煤 可能发生自燃,逸出的瓦斯则可能发生燃烧与爆炸。 过去将煤自燃、瓦斯灾害分类对待,较少关注2 者的 相互关系,但近年来煤与瓦斯复合致灾的重特大事故 时有发生,人们开始关注煤与瓦斯复合成灾的原因j 采空区具有煤自燃与瓦斯积聚共存的特点,故不 少学者对采空区煤自燃与瓦斯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 了研究。有的研究了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综放开采下 瓦斯与煤自燃的综合治理问题、瓦斯抽采对工作面采 空区煤炭自燃的影响。卜4 ,有的开展了抽采与通风条 如鲫加∞如∞如如m o ∞∞∞加∞∞如如如m o 万方数据 煤炭学报 2 0 2 1 年第4 6 卷 件下不同工作面采空区瓦斯分布的数值模拟与现场 测试研究b 。6J ,有的开展了模拟采空区条件的煤样在 含甲烷浓度到达爆炸界限的混合空气中升温并引燃 瓦斯的实验研究J ,有的对采空区中不同瓦斯浓度 场、煤自燃氧气浓度场等条件下的煤与瓦斯交汇区域 的危险陛进行了分析旧。等。相关研究认为抽采瓦斯 对采空区煤白燃的“三带”有显著影响,抽采负压带 来的漏风增加了煤自燃和形成可燃瓦斯混合空气的 危险性,沿工作面的新鲜通风区域与富含瓦斯气体结 合的边缘处是采空区瓦斯爆炸与煤自燃耦合成灾的 危险区域等。这些研究都是致力于寻找采空区中煤 易自燃、瓦斯易爆的交汇区,在发生采空区瓦斯爆炸 的点火原因上,都认为煤自燃是瓦斯燃烧爆炸事故的 最初点火源。 除了煤自燃可作为点燃瓦斯的点火源外,人们还 关注了煤矿中岩石、金属等坚硬物体问摩擦撞击产生 的点火源,但至今对岩石之间的摩擦撞击点火成因仍 不明确。最早开展相关研究的是英国一J ,从1 9 2 8 年 起到2 0 世纪9 0 年代,英国的煤矿管理部门就对煤矿 中瓦斯燃烧的点火源进行了调查,发现含石英的坚硬 岩石是摩擦点火的常见原因;随后美国、南非、前苏 联、澳大利亚等国都对金属、岩石摩擦点火引起的煤 矿瓦斯事故进行了统计与调查,结果表明摩擦点火引 发的瓦斯燃烧爆炸事故至少占事故总数的1 /4 以上, 有的达7 5 %。自2 0 世纪末起,国内一些研究者开始 关注岩石冒落摩擦撞击引发瓦斯事故的原因,开展了 相关的实验,但开展的岩石摩擦撞击实验仅根据热点 火的温度标准来衡量其点火能力,相关实验结果表 明,岩石摩擦测试的最高温度没有超过1 6 0 ℃,岩石 撞击摩擦产热没有超过2 5 0 ℃0 ‘1 2J 。由于难以在实 验室模拟并验证实际条件下的顶板岩石摩擦撞击产 热点火,人们在实际分析采空区点火源时很少将顶板 岩石冒落摩擦认定为点火源,由于一般认为采空区内 没有其他人为的外部热源,如果不能确认顶板岩石冒 落摩擦撞击的点火作用,就普遍将煤自燃认定为引发 瓦斯燃烧爆炸的点火源。但需要指出的是,点燃瓦斯 的最低温度为6 5 0 ℃,煤自燃若作为点火源,其煤温 要到达6 5 0 ℃以上,此时的煤炭已处于明火燃烧状 态,在此之前需经历相当长的蓄热过程,且一定会出 现煤自燃指标气体浓度持续升高,并出现烟雾和气味 等明显发火征兆,如果前期无征兆,直接认定煤自燃 为点火源就缺少依据。此外,如果坚硬岩石摩擦撞击 产生摩擦火花或含石英岩石受压断裂的压电效应产 生的电火花,其点火能量就能达到点燃瓦斯的电点火 条件 0 .2 8n 1 J 以上 。笔者团队近年开展了采空区 含石英顶板岩石的压电效应实验,八宝、任楼煤矿的 顶板岩石石英质量分数分别为8 1 .6 %,6 3 .3 %,初步 实验结果表明石英质量分数超过6 0 %的顶板岩石受 压破裂产生的压电效应非常显著,岩石破裂时压电效 应产生的电场放电形成电火花,这从压电效应新角度 揭示了采空区瓦斯燃烧爆炸点火源的特性。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大多认为煤与瓦斯复合灾害 发生在开采自燃 易自燃 和高瓦斯煤层的矿井,只 认识到煤自燃是瓦斯燃烧爆炸事故的点火源,这是一 种对煤与瓦斯复合灾害认识的误区,许多实际案例表 明,开采高瓦斯、不易自燃煤层的矿井更易发生煤与 瓦斯复合灾害,这是由于瓦斯的点火能量低、易点燃, 瓦斯燃烧后引燃煤炭、燃烧时间持久、还可再引 燃 爆 瓦斯的缘故。目前,对瓦斯与煤作为气固复 合可燃物的最初点火原因和燃烧特性还缺少深入研 究,防治措施也缺乏针对性。针对瓦斯与煤复合可燃 物的特点,需进一步研究采场中瓦斯与漏风形成可燃 混合气体的时空特性;研究采空区中可能存在的点火 源及其点火特性,包括煤自燃、各类坚硬物体摩擦撞 击产生的热点火条件及特性,含石英砂岩顶板应力变 化造成的压电效应和顶板受压破裂压电放电的电点 火及特性;研究煤与瓦斯复合燃烧形成的连续爆炸原 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些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和 完善瓦斯抽采与顶板控制技术,预防含瓦斯混合空气 的形成,弱化和控制矿井顶板初次及周期来压造成的 压电效应,消除点燃瓦斯的最初点火源,提高矿井的 防灾能力。 2 .2 热动力灾害致灾因素与通风系统耦合的致灾作 用 热动力灾害烟气和冲击波可在井巷网络中远距 离传播,这是导致重特大事故的主要原因。过去对火 灾烟流在通风系统中产生火风压及其导致的风流紊 乱有较多研究,但对火风压、冲击波与通风系统的关 系及致灾作用研究较少。 在矿井火灾烟气扩散及致灾作用方面,B u D R Y K 最早研究了矿井火灾时期的风流紊乱现象,提出过量 烟气学说和局部火风压理论,开创了矿井火灾时期风 流紊乱研究的先河。2 0 世纪7 0 年代起,波兰、中国、 日本、德国和美国开展了一系列矿井火灾实验,考察 了煤矿常见可燃物的燃烧特性,以及在不同火源强度 和通风状态下烟气在巷道中的蔓延规律和多参数演 化特征,尤其对烟流逆退、风流逆转、节流效应等火灾 烟流热动力现象进行了探讨卜J ,得到了井巷网络 中火灾时期的风流紊乱规律。基于此,国内外学者自 2 0 世纪7 0 年代起应用计算机编程技术研究了火灾 万方数据 第l 期王德明等煤矿热动力重大灾害中的几个科学问题 6 l 烟气在复杂井巷网络中的传播,当时成为了国际上矿 井通风理论研究的热点,如美国M F I R E 程序、波兰 P O z A R 程序能对矿井复杂风网的火灾发展过程进行 动态模拟5 | 。这些研究为矿井火灾时期的灾情分析 和发展预测提供了一定基础,但已有研究仅局限于稳 定通风状态,没有考虑灾变时期通风系统的变化和致 灾因素对通风系统的影响,其研究结果难以获得实际 应用。 在爆炸冲击波传播及致灾作用方面,萨文科最早 开始研究矿井瓦斯爆炸在井巷中的传播及致灾规律, 他利用管道爆炸实验得出了冲击波通过直巷、分岔和 转弯处的衰减系数,得到了冲击波强度基本取决于巷 道断面尺寸的认识。从2 0 世纪6 0 年代起,波兰、日 本、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学者在各类尺寸管道和大 型实际巷道中对瓦斯煤尘爆炸的火焰区长度和传播 速度、冲击波压力的峰值与变化规律和爆炸破坏效应 等进行了实验研究6 | ,研究表明爆炸具有明显的尺 度效应,即小尺寸实验结果只能获得定性参考,不能 用于定量推断大尺寸条件下的灾变特性。有学者也 开展了依经验公式和计算流体力学的瓦斯爆炸数值 模拟研究,前者受限于经验公式提出背景和特定条 件,对变参数场景模拟的还原性较差Ⅲ1 ;多数学者应 用后者还原小尺寸管道实验以拓展实验无法反映的 参数特征8 | ,但有关矿井瓦斯爆炸的数值模拟研究 还鲜有报道9 ‘2 0 1 。关于瓦斯爆炸的破坏效应,挪威 学者E c k h o f f 对火焰、超压和动压对人体和设备的伤 害方式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和研究心1 | ,前苏联提出 了井下抗爆设计的计算方法,美国在巷道中放置采掘 运输等设备并建造密闭墙进行破坏形式和抗爆性能 的实验旧2 | 。事故调查表明,瓦斯爆炸的超压和动压 均具有巨大的致灾作用。由于瓦斯爆炸正超压的数 值大且易于测量,当前破坏效应的研究主要关注冲击 波正超压,但仍无法较好解释正超压对矿井设施及构 筑物的作用特征,更未深入研究负超压和动压的破坏 特性。 在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方面,国外学者采用结构 法、模拟模型法及统计法将通风系统的失效分为3 级心卜2 4J ,国内学者借鉴其它领域的可靠性研究方法 对通风系统可靠性的理论和指标体系等进行了探 索心弘2 引。但目前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理论还不完 善,可靠性指标尚无统一的标准,更缺乏结合热动力 致灾因素评价通风系统可靠性的研究。 综上所述,矿井火灾实验和仿真模拟已有较成熟 的成果,可基本实现火灾时期的烟流动态预测模拟; 但对爆炸冲击波在井下的传播及致灾作用还认识不 足,缺少在矿井原型尺度通风系统中的冲击波传播及 致灾特性研究,更缺少冲击波与烟流的复合致灾作用 的研究,导致对构建和评价矿井通风系统的抗灾能力 缺少方法与标准。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实际需求, 应当开展2 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冲击波与火灾烟流的 复合致灾作用,包括冲击波在复杂风网中的传播特性 及对通风系统的破坏、对人员伤害的致灾范围及致灾 程度,通风系统遭破坏后的灾变烟流扩散范围及致灾 程度等,为矿井避险系统设计、矿井救援和人员逃生 等提供计算模型和依据;二是开展矿井抗灾能力研 究,包括井下消防系统的优化设计,人员集中区域的 局部反风系统、烟流短路控风系统、人员避险设施,通 风系统抵御冲击波的方法与设施等。通过这些研究, 掌握冲击波与烟流在通风系统中的传播范围及致灾 程度的规律,建立冲击波与烟流在通风系统中的传播 范围及致灾程度的正反演模型,构建可靠通风系统和 有效避险系统,为灾变预防、发展预测和救援处理提 供理论和技术基础,提高矿井的抗灾与减灾能力。 2 .3 热动力灾害救援的不确定性风险与应对 井工煤矿开采的一个特点是作业地点及地质环 境不断变化,煤岩构造、瓦斯含量及涌出、浮煤堆积、 采空区漏风等都具有不确定性;井下通风系统又是复 杂网络,热动力灾害发生时产生的高温和冲击波会破 坏通风设施,火风压、节流效应会造成通风系统紊乱。 因此,煤矿井下作业的动态与多变性和热动力灾害的 复杂性,使煤矿热动力灾害的处理与救援具有很大风 险。风险指可能发生的灾变事故,是一种随机事件, 已知概率的风险为确定性风险,未知概率的风险为不 确定性风险。由于井下灾区环境的复杂性和灾情的 动态性,应急救援常面临不确定性风险。现有救援方 法与技术主要针对确定性问题或风险,对不确定性风 险的特性缺少研究,更缺少应对方法与技术,使救援 决策及灾变处理十分困难,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成为应 急救援的瓶颈。 我国煤矿安全规程、矿山救护规程等规程 以及煤矿企业编制的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对 处理确定性风险都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但煤矿热动 力灾害救援处理常面临不确定风险,这种救援特点给 决策者带来了困难。周心权等心引对煤矿重大灾害的 救灾决策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因灾情的动态性导致 决策依据不确定,处理原发性灾害时可能引发继发性 灾害,故决策十分困难且面临巨大风险。笔者在所著 的煤矿热动力灾害学叫中对热动力灾害事故救援 中的风险概念及不确定性风险特性进行了介绍,指出 了依靠专家救灾知识与经验处理不确定性风险的优 万方数据 6 2 煤炭 学报 2 0 2 1 年第4 6 卷 点及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安全监测、预警等 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当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构建智能救援决策系统提供 了条件,但目前相关研究还十分滞后。 救援决策的基础是灾情信息的准确获取。当前 煤矿井下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束管系统获取各测点 温度和气体组分与浓度数据,并通过光纤通讯系统将 信息传输至地面监测监控中心。温度数据的采集主 要采用热电偶和光纤测温技术,气体组分测定技术主 要包括基于催化燃烧式‘30 | 、热导式∞1 。、电化学式‘3 2 ] 等各类传感器的原位测量技术,以及基于束管抽气系 统的色谱分离技术旧3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 技术 T D L A s 旧4 。36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丌一 I R 旧卜3 8o 和非分散红外光谱技术 N D I R 旧9 I 。 随着微电子及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国内外相继 开展了井下探测救援机器人的研究,通过挂载摄像 头、温度及气体传感器进入灾区获取灾情信息,用于 事故后的灾区无人侦查工作㈣’4 1 I 。但救援机器人目 前只能在较为理想的环境中 障碍物少、无积水、短 距离 和特定的救援阶段使用。近年来,微小型无人 机技术取得很大发展,因其体积小、质量轻、机动性及 可操控性好、能够在狭小空间中飞行等优点,国内外 学者围绕无人机在煤矿井下巷道中自主飞行的导航、 障碍物检测和路径规划等方面开展了研究。通常无 人机利用自身携带的G P s ”2 1 或I M u 惯性传感器”3 J 实现自主导航,但是在井下巷道中由于无法获取G P s 信号,而I M u 惯性传感器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累积 的缺点,难以满足无人机自主导航系统在井下巷道狭 窄空间中长距离精确定位的要求。此外,煤矿井下巷 道中光线弱或无光线,且热动力灾害产生的烟气充斥 在巷道内,即使采用一定的照明方式,烟气也将大大 减弱光线的穿透能力,导致巷道中能够被提取的特征 参照物不明显,无法实现对灾区环境信息的及时、准 确获取。目前尚缺乏能够穿透烟气的探测装备,灾区 侦查无法实现在无光线、浓烟气条件下获取灾情信 息。 在热动力灾害处理方面,目前主要采用水、黄泥 浆、惰性气体 N ,c 0 、凝胶、三相泡沫、细水雾等防 灭火技术。早在2 0 世纪5 0 年代,波兰、德国、苏联等 国的煤矿以注水注浆、注惰气 N ,c 0 等方法处理 井下火源,并在实际应用中形成了一整套灭火工艺和 技术;此外,捷克首次使用了液态惰性气体防灭火技 术,其后,该技术在英国、德国、法国、南非及中国也得 到了应用。然而,由于阴燃煤体熄灭的极限氧体积分 数极低 1 %~3 % ,惰性介质防灭火技术难以消除 火源。此外,采用注惰性介质 液态或气态 进行采 空区灭火还可能存在致爆的问题,有关学者㈩啪1 对 注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