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氧化法研究煤的自燃特性.pdf
第3 4 卷第2 期 2 0 0 5 年3 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V 0 1 .3 4N o .2 M a r .2 0 0 5 文章编号1 0 0 0 1 9 6 4 2 0 0 5 0 2 0 2 1 3 0 5 绝热氧化法研究煤的自燃特性 陆伟,王德明,周福宝,戴广龙,李增华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 2 1 0 0 8 摘要介绍了一种绝热氧化实验设备及其实验方法,利用该设备测试了3 种煤样的低温氧化自 热升温过程,成功实现了1 0 0g 左右小煤样的煤自然发火过程模拟试验研究,获得了煤在绝热状 态下的氧化升温曲线,建立了煤的绝热氧化产热量计算的数学模型,对实验过程中煤在绝热条件 下的氧化产热量进行了计算,获得了不同温度段煤的绝热氧化升温速率和产热速率. 关键词煤;绝热氧化;自然发火;升温速率;产热速率 中图分类号06 4 3 .2 1 ;T D8 2文献标识码A S t u d yo - nS p o n t a n e o u sC o m b u s t i o no fC o a l b yA d i a b a t i cO x i d a t i o n L UW e i ,W A N GD e m i n g ,Z H O UF u b a o ,D A IG u a n g - l o n g ,L IZ e n g h u a S c h o o lo fM i n e r a l S a f e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X u z h o u ,J i a n g s u2 2 1 0 0 8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na d i a b a t i co x i d a t i o ne q u i p m e n ta n d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m e t h o dw e r e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s p o n t a n e o u sc o m b u s t i o np r o c e s so ft h r e ec o a ls a m p l e sw a ss t u d i e dw i t ha d i a b a t i co x i d a t i o nu s i n gt h i s e q u i p m e n t .I tw a ss u c c e s s f u lt or e a l i z et h es i m u l a t i o no fs p o n t a n e o u sc o m b u s t i o no fc o a lw i t h10 0g s a m p l ea n dg e tat e m p e r a t u r ec u r v eu n d e ri d e a la d i a b a t i cc o n d i t i o n .T h em a t h e m a t i c m o d e lo f a d i a b a t i co x i d a t i o nw a sb u i l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m o d e la n dt h et e s td a t a ,t h et e m p e r a t u r er i s er a t e a n dg e n e r a t i n gh e a to fd i f f e r e n tt e m p e r a t u r es e c t i o n sw e r eo b t a i n e d . K e yw o r d s c o a l ;a d i a b a t i co x i d a t i o n ;s p o n t a n e o u sc o m b u s t i o n ;t e m p e r a t u r er i s er a t e ;g e n e r a t i n g h e a tr a t e 煤炭自燃是煤矿开采和煤炭储运过程中常见 灾害之一.煤炭自燃不但会烧毁大量的煤炭资源, 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 威胁.破碎的煤在与空气接触过程中会被不断氧 化,放出微小热量,在适当环境下,如果热的散失小 于热的生成,那么热量就会不断积聚,从而使煤体 的温度缓慢上升,煤的氧化速度逐渐加快,并放出 更多的热量,当达到煤的着火点时,煤就会自发燃 烧起来.如果热量的散失能力大于热量的产生能 力,该环境下的煤体就不能发生自燃.因此,煤炭自 燃过程也就是煤低温氧化产生热量和热量向环境 散失的矛盾发展过程. 煤炭低温氧化特性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 是煤自燃过程模拟实验,用来模拟在破碎有氧环境 下煤氧化升温的过程和各种影响因素,这包括大 型、中型和小型模拟实验;另一类是非过程模拟研 究,这些方法有早期的着火点法、双氧水氧化法,以 及后来的交叉点温度法[ 1 ] 、静态和动态吸氧量 法‘2 ‘3 | .在大中型模拟实验[ 4 书] 中,所需煤样量为2 0 0 ~10 0 0k g ,有的甚至数吨,数十吨,测试一个煤样 往往需要数天,数十天甚至数月的时间. 煤氧化过程中的热量的散失主要由煤接触的 收稿日期2 0 0 4 ~0 5 1 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2 0 0 1 C B 4 0 9 6 0 1 0 2 作者简介陆伟 1 9 7 7 一 ,男,四川省广安市人,博士研究生,从事煤炭自燃机理、矿井通风与防灭火、安全科学等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4 卷 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而煤的氧化能力,或者说其自 燃倾向性则是煤本身具有的特性.绝热氧化法就是 尽量消除环境对煤氧化升温的影响,将煤产生的微 小热量通过绝热装置和绝热措施保留在煤样中,煤 样仅仅因为自身产生并积聚热量而使其温度上升, 以此来研究煤自燃特性的一种实验方法. 煤自燃绝热研究方法最早由D a v i s 和B y r n e [ 6 ] 在1 9 2 5 年提出,直到7 0 年代这一研究并没有得到 应有的重视.但在最近数十年里,绝热氧化法被广 泛用来研究煤的低温氧化和自燃特性f 7 。9 ] . 但是,这些绝热氧化研究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 不少绝热氧化实验并没有使煤样温度达到一个 很高温度,由的甚至只上升了几度,这就表明其采 取的绝热装置和绝热措施不理想.这样的绝热实 验,其数据显然是不可靠的;2 没有对绝热实验过 程中的绝热性进行计算,从而不知道试验过程中煤 样向环境散失热量的多少和散失热量与产生热量 比值的大小,以及能不能对散失的热量不予考虑, 并在后续实验中进行设备和方法的改进;3 没有 计算绝热氧化过程煤样的产热速率,而该值对于确 定煤的自燃特性和倾向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绝热氧化实验仅需要1 0 0g 煤样,测试周期 为数小时到数十小时.在尽量不使热量从煤样罐内 散失的同时,该实验系统也确保了环境不对煤样加 热. 1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为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实验室自行设 计研制,其系统组成如图1 所示,主要由程序控温 炉、绝热煤样罐、气路系统等部分组成. 程序控温炉的炉膛为不锈钢内胆,外加石棉保 温层.炉中装有加热器,其加热功率由计算机程序 控制.内装高速旋转风扇,以保证炉中空气温度场 的均匀.程序控温炉的温度控制方式有1 恒温. 炉温保持在某一设定的值,控温精度为0 .1 ‘C ; 2 程序升温.炉温可按照设定的升温速率自动升 温,最大升温速率为2 0 ℃/m i n ;3 跟踪温度控制. 炉温始终跟随煤样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此时煤样罐 内部和外界温差值可以自行设定.该设备中所有的 测温探头均为P t l 0 0 铂电阻温度探头. 图1 实验系统图 F i g .1 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o ft h ea d i a b a t i c o x i d a t i o ne q u i p m e n t 绝热煤样罐采用杜瓦瓶绝热形式,为双层玻璃 构造,内外表面光洁并镀银防止辐射传热,中间抽 真空防止对流传热,采用玻璃材质和双层构造有效 减少了传导传热.绝热煤样罐内部容积为1 5 0m l , 中部圆柱内直径5 0m m ,外径为6 0m m ,中部圆柱 高为6 0m m ,下底面为半球型,上部开一内径为3 0 m m 的罐口,罐口高2 0m m ,罐整体高1 1 5m m ,中 部圆柱约占整个绝热煤样罐体容积的7 0 %.由于 内部圆柱高与直径相差不大,而且又是小煤样绝热 性实验,因此,实验过程中煤样罐内煤样各点的温 度相差很小,可视为均匀温度场. 气体流量由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最小控制流 量能够达到0 .0 1g /r a i n .气路在炉膛内接有一段 1 5m 长的铜质导气管,确保进入煤样罐内的气体 温度同炉膛内的环境温度一致. 2 实验过程 对3 个不同煤样进行了绝热氧化实验,煤样均 采自于采煤工作面,在制样时去掉煤块表面被氧化 部分后取一块煤破碎,并筛分出0 .2 ~0 .4m m 的 煤样1 0 0g 作为实验煤样.煤样的工业和元素分析 见表1 . ’ 表1 煤样工业与元素分析 T a b l e1 A n a l y t i c a ld a t af o rc o a ls a m p l e s 将煤样装入煤样罐,连接好进气管、出气管和 温度探头,并检查气路的气密性. 进气管先向绝热煤样罐内通人氮气,调节气体 流量控制器,使氮气流量为0 .0 5g /m i n .同时将温 度控制箱体的温度设定在恒温1 0 5 ‘C 状态,目的是 将煤中的外在水分通过1 0 5 C 的氮气流带走,尽量 消除外在水分对煤低温氧化的影响,也就是在惰性 气体环境下对煤样进行干燥,干燥时间持续了 万方数据 第2 期 陆伟等绝热氧化法研究煤的自燃特性 1 0h ,并在氮气保护状态下从1 0 5 。C 降低到到实验 起始温度时,立即将氮气换为干空气,将干空气流 量调节为0 .0 2g /m i n ,同时将炉膛的温度控制方 式设置为一1 ℃跟踪温度控制方式,使炉膛内的温 度始终比绝热煤样罐内煤样温度低1C .跟踪煤样 的温度,一是为了更好地对煤样绝热,二是气体通 过气体预热铜管预热通入到绝热煤样罐中的干空 气,使进气温度接近绝热煤样罐中煤样的温度,尽 量不使通过煤样罐的气流带走煤样氧化产生的热 量.采取一1 C 跟踪而不等温跟踪,是为了防止环境 温度波动而将环境热量带人到煤样中.采取这些措 施后,煤样氧化生成的微小热量绝大部分保留在煤 样中,这就模拟了煤自燃的最理想状态,反映了煤 自身的自燃特性. 3 实验数据与参数计算 3 .1 原始实验数据 在上述实验方法和条件下,得到如图2 所示的 煤样温升曲线. 2 0 0 p1 6 0 41 2 0 8 0 4 0 0 61 21 82 43 03 64 24 8 t /h 图2 煤绝热氧化实验温升曲线 F i g .2T e m p e r a t u r er i s ec u r v e so fa d i a b a t i co x i d a t i o nt e s t 3 .2 绝热性计算 绝热性计算即对实验过程中煤样向环境的散 失热量的汁算.设Q d i 。为罐体内煤样向环境散失的 总热量,包括空气流通过煤样罐内所带着的热量 Q ,,玻璃夹层内残余气体分子形成的对流换热量 Q 。,瓶颈处的热传导量Q 。,罐塞的热传导带走的热 量Q 。和以及辐射散热量Q 。. 1 空气流通过煤样罐带走热量 Q l C p g 。A T , 1 式中Q 。为对流带着热量,W ;C 。为比定压热容, k J / k g K ;q 。为质量流量,g /s ;A T 为进气出气 温度差,K . 空气在o ~2 0 0 ‘C 时比定压热容为C ,一1 .0 0 6 k J / k g K [ 引,口。一0 .0 0 5g /s ,凹一1K ,代人数 据到式 1 得,Q 。一0 .0 0 50 3W . 2 绝热煤样罐双层间残余气体对流传热量[ 1 叩 Q 2 一K a p T 2 一T 1 A , 2 式中K 为系数,w / m 2 K a ;a 为气体分子在 丁。,T 。表面总的适应系数;P 为气体压力,P a ;T 。, 丁。为热壁、冷壁的温度,K ;A 为传热面积,m 2 . 本试验所用的绝热煤样罐,可以近似为同轴圆 筒形状.在丁。,7 。小于4 0 0K 时,空气的K 值为 1 .1 7 25 1 0 4 w / m 2 K a ;在常温到2 0 0 C 时 口 0 .8 ;真空度p 1 0 0P a I T 2 一T 1 1K ;A 为绝热 煤样罐外表面积,经计算得A 0 .0 1 68m 2 .代人 数据到式 2 得,Q 。一0 .0 0 01 5 8W . 3 通过瓶颈导出的热量[ 1 1 ] r 1 7 r Q 。一一A - 妇薏, 3 式中A 。为瓶颈横截面面积,经计算为9 .4 2 1 0 - 5 m 2 ;妇一0 .7w / m K [ 1 1 1 ;温差d T 为一1K ,瓶 颈长d z 为0 .0 3 5m .代人数据到式 3 得,Q 。一 0 .0 0 18 8 5W . 4 通过橡胶塞子热传导 若橡胶塞子截面面积为0 .0 0 07 0 69m 2 ;橡胶 的热传导系数为0 .0 4 8w / m K [ 1 1 ] ;温差为一1 K ;塞子长度为0 .0 3m .将上述数据代人到式 3 得通过橡胶赛子传热量为Q 。一o .0 0 11 3 1W . 5 辐射散热 高真空绝热容器在不考虑气体辐射热的时候, 高温面向低温面的净辐射传热流量Q 。由下式子计 算‘1 0 3 Q 。 C o e .F ,[ 焉 4 _ 焉 4 ] ‰㈤ 式中Q 。为高温面传向低温面的净辐射热流量, w ;C o 为黑体辐射常熟,C 。 5 .6 7 1 0 _ 8 w / m 2 K ;F ,为高温面的面积,m 2 ;丁,T 。为高, 低温表明温度,K ;F 。一。为热表面对冷表面的辐射系 数,在热表面被冷表面包围时,一般取为1 ;E n 为有 效辐射系数,此处可以看作高温度面被低温面包 围,并且形状不定的情况,岛可以视为内表面银的 发生率E n 一0 .0 3 [ 9 3 ;在本实验条件下,T 2 一丁1 1 . 因此,Q 5 5 .6 7 1 0 8 0 .0 3 0 .0 1 6 8 1 0 8 [ 丁。 4 一 丁。一1 4 ] ,这里将T 一4 7 3K 时的最大热 辐射量作为辐射热损失量,即Q 。一1 .2 1 1 0 - 1 0W . 通过上面计算,实验过程煤样总的热损失量 Q d i 。一Q l Q 2 Q 3 Q 4 Q 5 0 .0 0 82 0 4W . 3 .3 绝热氧化模型的建立与生成热计算 煤低温氧化升温过程的热平衡为煤样生成热 量一煤样散失热量 煤样内能的增量. 由热平衡方程得出煤样绝热氧化生成热氧化 量计算公式为 Q g e 。 丁 一Q d i s 丁 十优f 7 ’ K 丁 , 5 式中Q 。。 T 为煤样产热率,w ;Q d i 。 丁 为导出绝 万方数据 2 1 6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3 4 卷 热煤样罐的热量,W ;m 为煤样质量,g ;C T 为煤 样热容,J / g K ;K T 为绝热氧化过程中煤样 A 个 的升温速率,K /s ,K 丁 昔. Q d i 。 T 随温度的变化很小,可视为常数,由上 知Q d i 丁 0 .0 0 80 8 3w ;从煤样元素分析得到各 煤样含碳量,根据煤的比热与碳含量的关系可 知[ 1 2 ] ,北皂矿煤样的比热容为1 .3 2J / g K ,柴 里矿煤样的比热容为1 .1 6J / g K ,李一矿煤样 比热容为C T 1 .2J / g K ,由于煤的比热容 在2 0 ~2 0 0 。C 时随温度的变化范围较小,因此在这 个温度范围内的比热容可以视为常数; K T 用温度每升高1 0 ℃这一个过程的平均 升温速率表示,煤样绝热氧化过程表现出来的升温 速率如图3 所示.将升温速率代入式 5 并通过计 算,得到煤样绝热氧化过程的每1 0 ℃的平均升温 速率如图3 所示,每1 0 ℃间该煤样的平均产热速 率的计算结果如图4 所示.图5 为实验过程中煤样 向环境散热速率与产热速率之比与煤样温度的关 系. , ■ ● p ≮ * 魈 赡 索 图3 绝热氧化过程升温速率 F i g .3T e m p e r a t u r er i s er a t eo fa d i a b a t i co x i d a t i o n 图5 散热与产热速率之比 F i g .5P e r c e n t a g eo fd i s s i p a t e dh e a tr a t et o g e n e r a t i o nh e a tr a t e 4 结论 1 通过综合绝热措施,包括绝热煤样罐、气体 预热铜管和跟踪温度控制方式,成功实现了1 0 0g 小煤样的煤自然发火实验,使煤样在从4 0 C 氧化 自动升温到2 0 0 C 为了保护实验设备,在达到 2 0 0 ℃时停止实验 . 2 建立了煤绝热氧化产热速率计算模型,通 过实验数据计算出煤在绝热氧化条件下的升温速 率和产热速率,并可通过升温速率和产热速率来鉴 定煤自燃倾向性的强弱. 3 计算出实验过程散热量与产热量之比,计 算结果表明在l l O U 以下散失热量与产热量之比 为4 %~2 0 %,在1 1 0 ℃以上为0 .5 %~4 %. 4 通过氧化升温速率和产热速率曲线可以得 出,煤与空气刚接触时,主要是发生物理吸附放出 热量使煤温上升.当物理吸附饱和向化学吸附和化 学反应阶段转变时,由于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速率 相对于物理吸附速率较为缓慢,放热强度降低,表 现为升温速率变小.随着温度不断上升,化学吸附, 特别使化学反应速率急剧增大,煤样氧化放出的热 量也急剧增加.在1 9 0 ‘C 左右,由于供空气量不足 导致产热量有所下降.在1 I O C 时,由于煤样中没 有干燥完全的水分蒸发而带走部分热量,使得煤的 升温速率有所下降,褐煤水分较多,在此阶段升温 速率下降尤其明显.由于水分而带走的热量在计算 中没能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 1 ]B a n e r j e eSC .S p o n t a n e o u sc o m b u s t i o no fc o a la n d m i n ef i r e s f M - ] .R o t t e r d a m B a l k e m a ,19 8 5 . 罗海珠,钱国胤.煤吸附流态氧的动力学特性及其在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中的应用[ J ] .煤矿安 全,1 9 9 0 6 1 - 1 1 . L u oHZ ,Q i a nGY .K i n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so fc o a l a d s o r b i n gf l u i do x y g e n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so fm e t h o df o r i d e n t i f y i n gt e n d e n c yo fc o a lt os p o n t a n e o u sc o m b u s t i o n b yo x y g e na d s o r p t i o nw i t h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 J ] .C o a l M i n eS a f e t y ,1 9 9 0 6 1 1 1 . R e nTX ,E d w a r dJS .A d i a b a t i co x i d a t i o ns t u d yo n t h ep r o p e n s i t yo fp u l v e r i s e dc o a l st os p o n t a n e o u s c o m b u s t i o n l - J ] .F u e l ,1 9 9 9 7 8 1 6 1 1 - 1 6 2 0 . 徐精彩,文虎,郭兴明.应用自燃实验研究煤的自热倾 向性指标I - J - I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 9 9 7 ,1 7 2 1 0 3 1 0 7 . X uJC ,W e nH ,G u oXM .O ni n d e xo fs e l f c o m b u s t i o n t e n d e n c y o fc o a l b ys p o n t a n e o u s c o m b u s t o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 [ - j - ] .J o u r n a lo fX i ’a nM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1 9 9 7 ,1 7 2 1 0 3 1 0 7 . 文虎,徐精彩,葛岭梅.煤自燃特性测试技术及数值 ] ] ] ] 心 口 ■ 口 一【暑.每邑\静鞫荣k 万方数据 第2 期陆伟等绝热氧化法研究煤的自燃特性 2 1 7 分析[ J 3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 0 0 1 。2 3 6 4 9 9 5 0 1 . W e nH ,X uJC ,G eLM .T e c h n i q u eo fm e a s u r e m e n t a n dt e s to fc o a ls p o n t a n e o u sc o m b u s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n u m e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 J3 .J o u r n a lo f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B e i j i n g ,2 0 0 1 ,2 3 6 4 9 9 5 0 1 . E 6 ] D a v i sJD ,B y r n eJF .A na d i a b a t i cm e t h o df o r s t u d y i n gs p o n t a n e o u sh e a t i n go fc o a lE J ] .J o u r n a lo f A mC e r a mS o c ,1 9 2 4 7 8 0 9 8 1 6 . [ 7 ] B e a m i s h aBB ,B a r a k a tMA .A d i a b a t i ct e s t i n g p r o c e d u r e sf o rd e t e r m i n i n gt h es e l f h e a t i n gp r o p e n s i t y o fc o a la n ds a m p l ea g e i n ge f f e c t s [ J ] .T h e r m o c h i m i c a A c t a ,2 0 0 0 3 6 2 7 9 - 8 7 . E 8 3B e a m i sBB ,B a r a k a tMA .S p o n t a n e o u s c o m b u s t i o n p r o p e n s i t yo fN e wZ e a l a n dc o a l su n d e ra d i a b a t i c c o n d i t i o n s [ J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C o a lG e o l o g y , 2 0 0 1 4 5 2 1 7 - 2 2 4 . [ 9 ]刘桂玉.工程热力学[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 9 9 8 . [ 1 0 ] 达道安.真空设计手册 修订版 [ M ] .北京国防工 业出版社,1 9 9 1 . [ 1 1 ] 杨世铭.传热学 第三版 [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 0 0 2 . [ 1 2 ] 虞继舜.煤化学E 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 0 0 0 . 责任编辑陈其泰 上接第2 0 3 页 [ 1 7 ] [ 1 8 ] [ 1 9 ] 王学滨,潘一山,盛谦,等.动力应变局部化传播及 尺寸效应数值模拟[ J ] .计算力学学报,2 0 0 2 ,1 9 4 5 0 0 5 0 3 . W a n gXB ,P a nYS ,S h e n gQ ,e ta 1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d y n a m i c s t r a i n l o c a l i z a t i o na n ds i z ee f f e c t [ J ]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 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M e c h a n i c s ,2 0 0 2 ,1 9 4 5 0 0 5 0 3 . 王学滨,潘一山,盛谦,等.平面应变岩样局部化变 形场数值模拟研究[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3 , 2 2 4 5 2 1 5 2 4 . W a n gXB ,P a nYS ,S h e n gQ ,e ta 1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o fl o c a l i z e dd e f o r m a t i o nf i e l df o rr o c ki n p l a n es t r a i ns t a t e [ J ]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R o c k M e c h a n i c s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3 ,2 2 4 5 2 1 5 2 4 . B e s u e l l eP ,D e s r u e sJ ,R a y n a u dS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l o c a l i z a t i o np h e n o m e n o ni n s i d ea v o s g e ss a n d s t o n ei nat r i a x i a lc e l l [ J ] .I n t .J .R o c k [ 2 0 ] [ 2 1 ] [ 2 2 ] [ 2 3 ] M e c h .M i n .S c i .&.G e o m e c h .A b s t r .,2 0 0 0 ,3 7 1 2 1 2 2 3 1 2 3 7 . 0 r dA ,V a r d o u l a k i sI ,K a j e w s k iR .S h e a rb a n d f o r m a t i o ni ng o s f o r ds a n d s t o n eE J ] .I n t .J .R o c k M e c h .M i n .S e i .&G e o m e c h .A b s t r .,1 9 9 1 ,2 8 5 3 9 7 4 0 9 . V a r d o u l a k i sI .S h e a rb a n di n c l i n a t i o na n ds h e a r m o d u l u so fs a n di nb i a x i a lt e s t s [ J ] .I n t .J .N u m . A n a l .M e t h o dG e o m e c h .,1 9 8 0 ,4 1 1 0 3 1 1 9 . B a z a n tZP ,P i j a u d i e r C a b o tG .M e a s u r e m e n to f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l e n g t h o fn o n l o c a lc o n t i n u u m [ J ] . J o u r n a lo fE n g i n e e r i n gM e c h a n i c s ,A S C E ,1 9 8 9 , 1 1 5 4 7 5 5 7 6 7 . T o r r e n t iJM ,B e n a i j aEH ,B o u l a yC .I n f l u e n c eo f b o u n d a r yc o n d i t i o n so ns t r a i ns o f t e n i n gi nc o n c r e t e c o m p r e s s i o nt e s t [ J ] .J o u r n a l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M e e h a n i c s ,A S C E ,1 9 9 3 ,1 1 9 1 2 2 3 6 9 2 3 8 4 . 责任编辑邓群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