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能力测试题型的规律和解决方法.doc
行政能力测试题型的规律和解决方法 (一)基本数字的变化 数字 2次方 3次方 4次方 5次方 6次方 7次方 8次方 9次方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3 9 27 81 243 729 4 16 64 256 1024 5 25 125 625 6 36 216 7 49 343 8 64 512 9 81 729 平 方 数 底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平方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 底数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平方 144 169 196 225 256 289 324 361 400 441 484 底数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平方 529 576 625 676 729 784 841 900 961 1024 1089 立 方 数 底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立方 1 8 27 64 125 216 343 512 729 1000 1331 多 次 方 数 次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 2048 3 3 9 27 81 243 729 4 4 16 64 256 1024 5 5 25 125 625 3125 6 6 36 216 1296 7776 数目较大的数字没有在空格中标出,因为数字推理中涉及的数字不会特别大。 (二)基本数列的表现形式 数列名称数列构成元素描述数列形式 自然数列 略1,2,3,4,5,6, 偶数数列 偶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2,4,6,8,10,12, 奇数数列 奇数整数中,不能被2整除的数1,3,5,7,9,11, 质数数列 质数只有1和其本身两个约数2,3,5,7,11,13, 考试中出现的机率大 合数数列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的约数的数4,6,8,9,10,12, 平方数列 略1,4,9,16,25,36, 立方数列 略1,8,27,64,125,216, (三)四个特征包含 长列, 特征为“7项以上”,口诀为“交叉组合三项和”; 分数列,特征为“含分数项”,口诀为“分数多拆分通分,分数少负次相除”; 次幂列,特征为“含次幂数”,口诀为“常见数敏感,通常考修正”; 质数列与合数列,特征为“由质数或合数组成”。 (四)相邻关系包括相邻两项的差,相邻两项的除,相邻两项的和(和数列),以及相邻两项的积(积数列)。 二、数列命题规律总结 数字推理主要是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法来寻找数列中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最后的答案。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规律 (一)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 1.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个数 2.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个数 3.等差数列数列中数字相减差为一个常数或为一组循环的常数 4.二级等差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 5.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相等 6.二级等比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比数列 7.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 8.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9.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10.隔项数列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 11.全奇、全偶数列 12.排序数列 二数列中每一个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1.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 2.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构成。 3.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 第二节 题型透视与多维解题法 数项分类法 第一类数项在五项以上的 1、隔项数列或分组数列 一般情况下,数项在五项以上多为隔项数列或分组数列。 2、非隔项或分组数列的 如果不是隔项数列,那么从数字的相邻关系入手,看数列中相邻数字在加减乘除后符合上述的哪种规律,然后得出答案。 第二类数项在五项以下的 寻找数列中每一个数字在构成上的特点,寻找规律 数项变化分析法 1、数列中的数项呈变化幅度不大,依次递增或递减 这一类的数列多为等差、等比、和数列 2、数列中的数项变化幅度大 这一类的数列多为幂数列、积数列 这里所介绍的是数字推理的总体规律,下面针对各种题型我给大家讲解规律和技巧。 数字推理题型与口诀 数字推理的总口诀是先看4个特征,再做4个相邻关系,最后考虑4个三项关系。 4个特征包含 长列,特征为“7项以上”,口诀为“交叉组合三项和”; 分数列,特征为“含分数项”,口诀为“分数多拆分通分,分数少负次相除”; 次幂列,特征为“含次幂数”,口诀为“常见数敏感,通常考修正”; 质数列与合数列,特征为“由质数或合数组成” 4个相邻关系包括相邻两项的差,相邻两项的除,相邻两项的和(和数列),以及相邻两项的积(积数列)。 运算递推数列 数列的规律就是从第三项开始,每项都等于它的前面两项之和 在公务员考试中,对于运算递推数列的变形应用是多种多样的。 一、把运算递推规律改成减法 【例题1】 25,15,10,5,5, A.10 B.5 C.0 D. -5 【解析】 本题的数列规律是第一项减去第二项得到第三项。即 25-15=10,15-10=5,10-5=5 按照这个规律, 内的数应该是5-5=0。所以,正确选项是C。 二、把运算递推规律改成乘法 【例题2】 3,4,6,12,36, A.8 B.72 C.108 D.216 【解析】 本题的数列规律是前两项的乘积除以2得到后一项。即 (34)2=6,(46)2=12,(612)2=36 按照这个规律, 内的数应该是(1236)2=216。所以,正确选项是D。 三、把运算递推规律综合运用 【例题3】 1,3,4,1,9 ( ) A.5 B.11 C.14 D.64 【解析】 本题的数列规律是前两项差的平方得到后一项。即 1-32=4,3-42=1,4-12=9 按照这个规律, 内的数应该是(9-1)2=64。所以,正确选项为D。 运算递推数列的变式虽然有很多,但是其变形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运算规律的变化,把单一的加法运算变成减法、乘法、除法、乘方,或者是这些运算的混合运算;二是添加了常数项,比如上面的例题2,在乘法运算之后又添加了除以“2”这个常数项的运算。 随机组合数列 各种数列关系两两组合,甚至三种关系组合 【例题1】 1,1,3,7,17,41( ) A.89 B.99 C.109 D.119 【解析】 本题考查积数列与和数列的组合。在题干中,任意三个相邻的项,右侧项等于中间项乘以2,然后再加上左侧项。按照这个规律, 内的数应该是(412)+17=99。所以,正确选项为B。 【例题2】 6,15,35,77,( ) A.106 B.117 C.136 D 163 【解析】 本题考查“斐波纳契数列”的变式与等比数列的组合。在题干中,从左到右两个相邻项的右项等于左项乘以2,并依次加上等比数列3,5,7。按照这个规律, 内的数应该是(772)+9=163。所以,正确选项为D。 【例题3】 0,6,24,60,120,() A.186 B.210 C.220 D.226 【解析】 本题考查立方数列与项数关系的组合。在题干中,13-1=0,23-2=6,33-3=24,43-4=60,53-5=120。按照这个规律, 内的数应该是63-6=210。所以,正确选项为B。 【例题4】 2,12,36,80,( ) A.100 B.125 C.150 D.175 【解析】 本题考查三级数列的组合应用。 第一步,数列每一项除以项数n,2/1=2,12/2=6,36/3=12,80/4=20,得到一个新的二级数列2,6,12,20。 第二步,把新二级数列的相邻项的后项减前项,得到一个简单的三级等差数列4,6,8,可知它的下一项为10。 第三步,还原得到数列为2,6,12,20,30。二次还原可得21=2,62=12,123=36,204=80,305=150。 按照这个规律, 内的数应该是305=150。所以,正确选项为C。 【例题5】 0,9,26,65,124,( ) A.165 B.193 C.217 D.239 【解析】 本题的数列规律是从左到右,奇、偶数项分别为自然数数列的立方再减1、加1,即 第一项0=13-1 第二项9=23+1 第三项26=33-1 第四项65=43+1 第五项124=53-1 按照这个规律, 内的数应该是63+1=217。所以,正确选项为C。 【例题6】 0,2,10,30,( ) A.68 B.74 C.60 D.70 【解析】 本题的数列规律是 第一项0=(1-1)3+1-1 第二项2=(2-1)3+2-1 第三项10=(3-1)3+3-1 第四项30=(4-1)3+4-1 按照这个规律, 内的数应该是(5-1)3+5-1=68。所以,正确选项为A (一)等差数列 知识要点提示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公式anan-1d,n≥2(d为公差) 解题技巧一邻项相减法 数列中相邻两项相减差为一个常数或一组循环的常数。 【例题】1,4,7, A.8 B.9 C.10 D.11 解析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差为常数3 答案为C。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3,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7310。 【例题】1,3,6,8,10,13,15,17, A.19 B.20 C.23 D.25 解析大家看到数列后首先要观察其特点,那么这个数列有什么特点呢,数项多,那么就有可能是以组为规律的数列。 答案为B,数列的后一项减去前项为一组常数,其规律是每隔三项以2,3,2的规律循环一次,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7320。 解题技巧二隔项相减法 数列中隔项相减差为一个常数。 【例题】1,5,2,7,3,9,4,(),() A.5,6 B.11,5 C.6,9 D.7,12 解析答案为B。本题是隔项相减的等差数列,奇数项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1,5。 解题技巧三分组法 数列中将相关项分为一组,各组两项相减差为一个常数。 【例题】3,5,6,8,7,9,11,() A.12 B.13 C.14 D.15 解析答案为B。本题需进行分组,相邻的奇数项和偶数项为一组,偶数项减奇数项差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1213。 升华思路等差数列的变式 知识要点提示相邻项之差虽不是一个常数,但其构成的新的数列有着明显的规律性,这个数列可能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或者是加减常数的形式的数列,也称其为二级数列。 【例题】3,4,6,9, ,18 A.11 B.12 C.13 D.14 解析答案为C。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因此很快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94=13。 【例题】2,6,14,30, A.30 B.38 C.44 D.62 解析答案为D。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因此很快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3032=62。 【例题】2,3,7,16, ,57 A.25 B.29 C.32 D.41 解析答案为C。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平方数列,因此很快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616=32。 【例题】1,3,4,1,9, A.5 B.11 C.14 D.64 解析答案为D。本题后项减前项的差的平方等于后一项。 解题法的优化选择 在等差数列中一道题可能有多种解法,我们通过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引导考生因题而选择出奇制胜的解题之法。 (二)等比数列 知识要点提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公式an/an-1q q≠0q为公比 解题技巧一邻项相除法 相邻两项相除的商为一个常数或一组常数。 【例题】3,9,27,81, A.243 B.342 C.433 D.135 解析答案为A。运用邻项相除法,后一项除以前一项的商均为常数3,因此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813=243。 解题技巧二隔项相除法 数列中隔项相除的商为一个常数。 【例题】1,1,3,2,9,4,27,( ) A.7 B.8 C.6 D.12 答案为B,此题为隔项等比数列,奇数列公比为3,偶数列公比为2,故答案为42=8。 解题技巧三分组法 数列中将相邻项分为一组,各组两项之商为一个常数。 【例题】,2, ,6, ,() A. B. C.8 D.12 解析答案为D。此数列两项为一组,后一项除以前一项的商均为2,因此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2。 升华思路等比数列的变式 知识要点提示其规律是相邻两项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的二级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相邻数之间的比构成一个新的等比数列,或者是自然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或者与加减常数的形式有关。 【例题】4,4,6,12,30, A.90 B.120 C.180 D.240 解析答案为C。虽然此题中相邻项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形成了公差为0.5的等差数列,因此答案应为30390。 图形规律破解 1. 平面图形空间还原-----------特殊的面,上下分区,特殊点。 2. .图形叠加变化。 3. 角或边的增减变化。 4. 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5. 图形相互置换------------数量置换 6. 笔画问题-------------一笔画下来的图形,笔画数,特殊元素的笔画数规律。 7. 线段问题------------线段间的角度变化 8. 汉子问题-------------结构,笔画数的变化规律。偏旁,部首,叠加。 9. 视觉观察 10. 九宫行列变化------各种图形的个数, 11. 字母新解-----------笔画数,字母顺序 12. 数字图形 图形推理“四三四四”特征 特性一对称性,有两种情况,一是图形本身具有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二是格子的对称,比如51(题干为5个格子,加上答案的1个格子)、4+1(题干为4个格子,加上答案的1个格子)。可以从中间划线,两边的格子形成左右对称。 特性二封闭性,有封闭和开发两种 特性三曲直性,有完全由曲线构成的图形和完全由直线构成的图形两种。 特性四立体性,这个非常简单,就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 题型一“数量”题型标志是同种图形数量的变化。比如题目中有几根线、几个面、几个点、几个角,几种图形(种数)等等。 题型二“位置”题型标志是图形形状数量上不变,只是位置变化。比如,图形在图中上下移动,旋转等。 题型三“样式”题型有两种,一是图形形状部分变化(与位置题的区别);二是样式遍历,也叫做样式守恒。 题型一内外,内外分开看,用于有内外两层的图形。 题型二字母,变化有三种一是字母顺序,二是封闭曲直性,三是笔画数。 题型三汉字,也有三种变化,一是结构,比如上下、左右、中间等;二是笔画;三是含有同一种部分,比如“旁”、“站”都含有一个“立”字。 题型四阴影,就是出现黑白的情况。 题型一平面移动题,把平面图形的几个组成部分拆开,拼成一些新的图形,判断哪个选项是原来的图形。 题型二六面骰子题,就是把一个6面的骰子拆开成平面,然后问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样子,本来一个骰子只有3面可以被人看到,所以考察的是空间组合后三个面的关系。这个题考了很多年,考的可能性很大。 题型三部分拼图题,就是给考生4个部分,然后问这4个部分拼在以一起是什么图形。 题型四线段组合题,告诉一些线段,然后问这些线段可以拼成什么图形,选项用4幅图表示。和平面拼图的差异是,拼图是按把原图拆分成几个更小的图形,线段组合是把原图拆成线段。 图形推理口诀 拿题首先看四性(有没有对称,有没有曲直,有没有封闭,有没有立体),没有四性用数量、位置、样式来解题,解题的过程中注意“内外字母汉字阴影”。 一、数量口诀点线角面素,观察数规律。 (一)用点线角面素,把图中的数字挖掘出来 “点”的意思是如果图中交点明显,应该数点的数量, “线”的意思是如果图中全部为线段,应该数线的数量, “角”的意思是如果图中角比较多,应该数角的数量(圆弧在国考里面为0角0边), “面”的意思是如果图中全部是封闭的区域,应该数面的数量 “素”的意思是如果图中有几种不同的元素,应该数元素种类的数量 (二)计数之后,观察数字规律。数字规律有以下几种形式 排列顺序比如偶数列、奇数列、和数列,跳跃列,现在只有递归列没有考过。 结合位置比如下面这道06年国考题,把位置和数量揉合在一起进行考察,不仅要考虑每一行三个图形的数的变化,而且要考虑在每行中的三个图形的第一列,点数都是相同的。 缺少数字比如下面这道08年国考题,出头的点数形成规律3个、5个、1个、2个、0个,在这个自然数列中缺少4这个数字 等效计算比如下面这道真题,第一格是2个白圈,第二格是3个白圈,第三格是1个黑圈+2个白圈,推断1个黑圈等于2个白圈,在第四和第五格验证,满足推断, 算式题的解题方法 1. 凑整法 2. 观察尾数法 3. 合并相同项法 4. 去掉相同项法 计算题解题思路 步步为营法。 【例2】设有7枚硬币,其中五分、一角、五角的共三种, 且每种至少有一枚。若这7枚硬币总价值为1.75元,则五 分的至少有几枚( ) A. 1 B. 2 C. 3 D. 4 【解析】 答案选C 依题意,每种硬币至少有一枚,3种硬币各1枚的值相加为 5分十10分+50分65分,总价值已知是175分,从中减去 65分剩110分。如果5分的再有1枚,那么剩下的105分被10 分和50分怎么也分不均,如果5分的再有2枚,那还剩110分 -10分100分,正好是2个50分之和。因此,5分的至少有3 枚为正确答案。在本题中,一枚不够就两枚,两枚不够就3 枚,这样“一步一步”就叫步步为营。 临界状态法 【例3】一副扑克有四种花色,每种花色各有13张,共52张 (抽出大小王不计)。现在从中任意抽牌,问最少抽几张牌, 才能保证有4张牌是同一种花色的( ) A. 12 B. 13 C. 15 D. 16 【解析】 答案选B。依题意,从一副朴克牌中最少抽几张,方能保 证有4张是同一花色的解题时不能想当然,应严格从给出的4 个选项中挑选正确答案。四个选项中最小的是12张,这恰好是 每种花色3张的“临界状态”,再多一张将满足设定条件的要求, 即再从中往意抽一张(大小王已经不在内),即可保证有1种是 4张的了,也就是说,到13张时就能保证有4张是同一花色的了。 因此,B选项是正确答案。 【例4】从一副完整的扑克牌中至少抽出多少张牌,才能保证至少 6张牌的花色相同( ) A. 21 B. 22 C. 23 D. 24 【解析】 答案选C 道理同上题.该题与上题不同之处有二∶-是完整的朴克牌将大 小王计算在内,共54张;二是给出的选项最小的是21张。那么,该 题的“临界状态”是22张,也就是抽出20张有效牌时正好每种花色的5 张,再加上大小王,正好是22张。所以再任意抽取一张,即到23张 时,就能保证有一种花色的是6张了。故正确答案选C。 分段计算的 【例6】某农村产品推销服务公司推销农产品项目所涉及的金额按 一定比例收取推销费,具体标准如下1000元(含)以下收5元; 1000元以上5000元(含)以下部分收取3%;5000元以上,10000 元(含)以下的部分收取2%。(如一项农产品所涉及金额为5000 元时应收125元)。现有一农产品价值10000元,问所收取的推销费 为 多少元( ) A. 200 B. 225 C. 250 D. 275 1000 , 5元。(5000-1000)*0.03120. (10000- 5000)*0.02100 集合法 【例7】某大学某班有学生50人报名参加校运动会,其中报名参加 田赛项目的有40人,报名参加径赛项目的有25人。据此可知,该班 报名参加田赛和径赛两项目的有多少人( ) A. 至少有10人 B. 有20人 C. 至少有15人 D. 至多有30人 【解析】 答案选C 顾名思义,本题将各部分人相加(即集合之意),也就是将该班报 名参加田赛与径赛的人数相加,然后减去全班的实际人数,其差即 两项比赛都报名参加的人数. 倒扣分法 【例题8】某次考试有15道判断题,答对一道得8分,不答或答错 一道倒扣4分,某学生得96分,问该学生答对了几道题( ) A. 11 B. 12 C. 13 D. 14 【解析】 答案选C 依题意,答对1道题得8分,若15题全答对计得815120分。现 某学生得96分,他被扣掉了120-9624分。又不答或答错1题倒扣4 分,即8+412分。该学生被扣掉24分,正好为2道题的分数,答对 了15-2=13(道)。 任期算法 【例10】假如某社规定,每位主任都任职一届,一届任期4 年,那么10年期间该社最多有几位主任任职( ) A. 3 B. 4 C. 5 D. 6 【解析】 答案选B 本题的“陷阱”为A.第一任只留最在一年了,第二、三任各四年, 前三任共9年,还剩1年,留给第四任。这样,四任主任任职时间 加起来即是1十4+4+110(年)。 求整数的最大值与平均值法 【例11】假设七个相异正整数中的平均数是26,中位数是20,则此 七个正整数的最大数的最大值可能为( )。 A. 92 B. 108 C. 113 D. 124 【解析】 答案选C 在本题中,为保证最大数的最大值,就应将最数的最小值设为正整 数1,次的为2,再次的为3,第四个数为中数,已给出为20,那么第 五、六个数应为21与22。然后将前6个数相加 1十2+3+20+21+22=69, 7数之和267=182, 将数据排序后,位置在最中间的数值。即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大于该数值,一部分小于该数值。中位数的位置当样本数为奇数时,中位数N1/2 ; 当样本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N/2与1N/2的均值 故最大数的最大值为182-69113。 均分物品的算法 【例13】一个由劳动者组成的临时班在完成任务之 后要解散了,班长把大伙儿共有物品分成若干份后 全部分给了各位劳动者。其分配的规则是第一个 人拿一份物品和剩下的,第二个人拿两份物品和剩下 的,第三个人拿三份物品和剩下的,以此类推,结 果所有劳动者拿到的物品都一样多。问该班共有多 少个劳动者( ) A. 5 B. 9 C. 15 D. 21 【解析】 答案选B 这是道难题。可设劳动者为x人,劳动组合有物品为y份。据题意,第一个劳动者与第二个劳动者分得物品数量相等,可列出等式为1/y+(y-1/y)1/102/y+[(y-3/y)-(y-1/y)1/10]1/10,计算结果,y=81。 又x〔1/y十(y-1/y)1/10〕=1,计算时将y81代入等式中,x〔1/81+(81-1/81)1/10〕=1,x(1/81+8/81)1,x1/9=1,所以,x=9。 传球排序算法 例14】四人进行篮球传球练习,每人接球后再传给 别人。开始由甲发球,作为第一次传球,若第五次传 球后球又回到甲手中。问共有传球方式多少种( ) A. 60 B. 65 C. 70 D. 75 【解析】 答案选A 依题意,完成传球需经过5步首先由甲发球,接球的当然是非甲中的1人,笫二次传球,接球的是甲,第三次由甲发球,接球的是非甲.笫四次由非甲传球,接球的必须是非甲,因为第五次接球的人必须是甲。因此,就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一种情况 非甲 甲 非甲 非甲 甲 3132118 第二种情况 非甲 非甲 甲 非甲 甲 3213118 第三种情况 非甲 非甲 非甲 非甲 甲 3222124 三种情况之和为18+18+2460(种) 比例相加 【例15】一个村的东、南、西、北四条街的总人数是500 人,四条街的人数比例为1︰2︰3︰4,问北街的人数是多 少( ) A. 250 B. 200 C. 220 D. 230 【解析】 答案选B 比例相加 求圈数 【例11】A、B两人从同一起跑线上绕300米跑道跑步, A每秒跑6米,B每秒跑4米,问第二次在起跑线上追上 B时A跑了几圈( ) A. 92 B. 108 C. 113 D. 124 【解析】 答案选B 当A第一次在起跑线上追及B时,A比B多跑了1圈,当第 二次在起跑线上A追及B时,A比B多龅了2圈,即A每跑3 圈才比B多龅1圈,比B多跑2圈时,当然A己跑了6圈。 资料分析题的破解方法 1. 统计术语 2. 文字型资料 3. 表格型资料 4. 图形型资料 公务员考试行测巧解资料分析表格题 分数比较估算在比较两个分数的时候,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分数当成除法,是用首数法取两个分数的前两位进行比较,可以直接得到答案。 1、饼图最适合表示比率,有两种估算方法 1)两个饼图两个饼图会出现总量不同,用乘法估算(总量1比例1-总量2比例2)解题。 2)饼图带有单位或者图中的数据为数值(而不是比率)角度法,用量角器测出饼图中扇形部分的角度,扇形部分的角度除以整个圆的角度等于分量除以总量的比例 圆的角度是360度,所以有度数3.6比例,这个比例就是分量/总量的比例,通过这个办法可以大大节约加和求总量的时间。 2、柱图最适合表示数据,有三种估算方法 1)增长率大小的比较(比如增长最快)增长率的公式是 =增长率, 在柱状图中,两根柱子之间的长短差异就是增长量,是分子;前一根柱子表示的数量是原量,为分母。 当分子相同的时候要比较分母,分母越大说明增长率越小;当分母相同的时候要比较分子,分子越大增长率就越大;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需要估算来进行判断。这就得出了柱装图增长率大小比较的口诀长短相同比前量,前量相同比长短,都不相同要估算。在实际应用中,先看长短,再看前柱,简单估算,得出答案。 2)柱图表示比率(而不是数据)这样柱与柱之间形成双图的关系,双图会导致总量不同,要用乘法估算(总量1比例1-总量2比例2)解题。 3)柱图分格如果柱图分成很多格子,每一格表示一个数据,那么在求比例的时候就存在一个把各项加和得到总量的问题。 和饼图的2)是一样的,我们也可以用直尺去量柱图的总长和每个部分的长度。但是与饼图不同的是,饼图的总量是一个圆形,也就是说总的度数360度是恒定的,只需要测量扇形部分的角度,就能算出比例;而柱状图需要测量两次,而且在测量过程中经常出现毫米级的单位,所以不仅会耽搁很多时间,还会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我们提倡采用加和的办法算出总量,一般情况下,柱中的格子不会超过5个,计算起来也是很方便的。 3、折线最适合表示读数,有两种估算 1)增长率大小的比较和柱图一样,折线增长率大小的比较也采用这样的办法。口诀是陡峭相同比前量,前量相同比陡峭,都不相同要估算。在实际做题中,先看陡峭,再看前量,简单估算,得出答案。增长率公式为增长量/原量,陡峭就是斜率(说陡峭更通俗),也就是增长量(越陡峭增长量越大),作分子;前量做分母。 2)同比我们都知道同比是去年和今年比,环比是今年的4月和5月比。折线的同比是前后两年的同一月份点的读数的比较。(摘自华赣公务员郭五林、帅理编著行测万能模式) 言语理解与表达 把握言语理解七项原则 10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部分主要分为片段阅读和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对于很考生来说觉得比较简单的,因为往往做题的时候采用的是凭感觉。凭语感做题固然很快,但是做题的正确率并不能让大家满意,尤其是水平很难有一个长进。之所以要选这个词,是因为在这个句子当中在某个地方有其他原因支持这个词,所以大家势必要通过一些理由支持这个词,而不是仅仅靠语感。从语义的角度来说的,这个词填在这里必须要符合整个句子的语义;从搭配的角度来说,这个词填在这里和其他词搭配是否正确;从感情色彩角度来说,这个词跟整个句子是否符合。对于近义词而言,在考试之前要系统的总结考试当中常出现的近义词。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改变做题的一些习惯,不能仅凭借语感去做题,理由还要很清晰。有一些固定的搭配要小心,考生平时总是习惯于一种固定的搭配,这种搭配成为了一种做题的本能,考试当中考生看到这个词马上想到它的固定搭配,这一点往往出题人也能想到,所以他会在出题的过程中,刻意的把大家的一些习惯变成考题,把它设置成陷阱。 片段阅读的考察层面要更高一点,首先要考查一个段落,对于这个段落的主要内容有个分析,更多的去考查语境的这个角度,做出分析之后得出作者写这个片段的一个初衷。 言语理解考察考生的一个基本能力,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能力,就是在最短的时间把材料读完提炼出一个中心意思,除了这个基本的能力之外,一般来说只有真题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所以考生必须以真题为主,体会国家公务员考试,揣摩出题人的思路。 公务员言语理解的考试主要分为两种题型。一类题型是主观型的,一类题型是逻辑型的。逻辑性的主要是说,逻辑上的题型它强调的是对于材料内容上的理解,逻辑型的题往往比较简单的,不需要考生去猜测出题人思维,只需要从材料当中抓住它给的信息就没有问题。对于主观型题目,更多的是强调出题人作者的一个的意图,就是通过这段材料,它反映出作者在写这个片段的时候它的一个想法,所以这种题就要求考生对作者的想法要把握的比较好。下面有七点原则是关于对出题人出题规律的总结。 第一,从弱原则。考生会发现在出题人的用词当中,有些词的论述是强化性的,绝对化,说的很明。比如,一定、必须、相当、不得不、一定是什么、根本原因、本质属性,这样一些用词考生可以体会出来说话人是非常肯定的语气是非常强烈的,那么往往这样的语句是非常容易被否定的,只要一个地方有毛病这句话就错了,出题人也理解这个道理,所以在出题的时候会选择弱化的词。比如说相等却不说相等,说差不多,说事情不说一定,说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出现了这些词以后,这个考生会发现,想否定它就非常困难。那么言语理解作为一种主观性的题型,出题人也希望他的这个选项这个答案出来之后,不会有考生对这个答案有异议,所以为了保证他的正确答案不为人所诟病,他尽量会加上这些弱化的词,所以带有弱化词的选项才有可能是正确答案。这一点对于广大考生来说非常容易把握,很容易明白,但有一个问题,明白了不意味着能用的好,在考试的时候,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把这些东西都全部丢到一边去了。因此考生在学会一个方法之后,必须在平时做题的时候要不断地尝试去运用它,才能够真正的把它变成一种本能,所以这一点很重要,这是一种最容易掌握的原则。 第二,推论慎选。在言语理解的选项当中,许多考生会发现很多选项都是从这个片段当中做出的推论,比较常见的有,“所以我们不得不”,“因此我们必须”,“我们要”,这样一些说法很明显就是从材料当中得出的一个推论,而往往这种推论是考生最不能够选择的,是来迷惑考生的,这种推论往往是基于考生习惯的一种思维,但他不一定是作者的一个思路。所以考生适应的这种原则,就是凡是推论慎选。什么是慎选呢,慎选不是不选,看到一个选项如果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