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股市的DFA实证分析.pdf
收稿日期“ 8 7 A B C2 D 8 8 EFG H 年月 3日到 / / 年A月 3日 相同时间跨度的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份指数的 日收盘指数为研究对象’这里上证综指和深成指的 日收盘指数的数据长度 B分别为 C D 3与 C C 个-对股票市场进行分析时’考察的是收益率序列’ 将市场日收益率E F定义为股指对数值的一阶差分 EF.* GHFI* GHF I3“ F . ’ ’ J’ B ’“ C 式中 HF为股票市场在累计第F个交易日的收盘 指数- 当日价格指数波动较小时’对数收益率近似地 等于价格指数的百分比变化率’对应着股市的整体 日收益水平- 图3 K ’ L显示了两市股指日对数收益率序列 M EFN 随时间的变化-注意到在收益率时间序列当中 曾经出现了多个异常的峰值’表明股市价格日波动 的突发性和显著性0另外’收益率序列当中的一些 异常波动性出现了明显的聚类现象’表明时间序列 的波动性具有条件异方差迹象’可以认为这些序列 当中出现的扰动不是白噪声过程- 图3沪深指数日对数收益率序列 ; O , - 3 K O * P* , K Q O R S TO UQ V R W Q G X Y L R SZ S K G , S K O K G [Z S V G \ S V GX R U ]O G [ V 运用 ; 方法可描绘出沪深两市股指收益率轮廓序列M _ “ F N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从图 AD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 卷 万方数据 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间隔期“轮廓序列的 变化趋势大不相同“有时上升“有时下降“这些上 升下降趋势有的持续时间长“有的持续时间短有 时幅度大“有时幅度小沪深两市的总体走势有很 多段是相似的“但变化的大小幅度不一样 图沪深股指日对数收益率序列的 - 4 5 5 2 9 * 5 2 2 9 1 9 1 0 对轮廓序列“分段消除线性趋势 A BC D后“ 计算波动函数值“在双对数图中分析E F D与F的关 系如图G D 从图G中均可观测到/ - *E F D和/ - *F 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可注意到“两市 股指波动的标度指数与拟合区间的选择有关“当取 拟合区间为C H IG H H1时“上证综指与深成指用线 性回归求得的标度指数J的估计值分别为H K G L M NH H H L O与H K G C MNH H H O “拟合精度较高当取 拟合区间为C H H IK H H1时“上证综指与深成指回 归获得的标度指数J估计值均变小“分别为H G G K G NH H C K K与H P L P LNH H H Q O “同时拟合精度下降 这两组标度无关性指数“一组大于H K “同时上证 综指的标度指数大于深成指的相应值“这说明在对 应标度区域“上证综指比深成指呈现出更强的状态 持续性另一组标度指数则小于H K “这时深成指 的标度指数大于上证综指的相应值“这表明在对应 标度区域“上证综指又比深成指呈现出更强的状态 反持续性一般来说“状态持续性的强弱与市场的 自由程度有关“状态反持续性的强弱与受金融政策 影响的大小相联系 图G A B的/ - *E F D关于/ - *F的曲线 * G / - 4 - . / - *E F DR 0 , 8 / - *F S 4 5A B T 结论 本文运用了一种分析幂律函数关系的方法 UU消除趋势波动分析 A BD方法计算了上海 深圳股票市场指数对数收益率的标度指数“在所考 察的时间跨度内“发现沪深股指在中短期显示出状 态持续性“更长期则表现出状态反持续性在不同 的标度区域“上证综指的标度指数数值变化很大“ 而深成指的标度指数数值变化较小“且在标度区域 C H H IK H H1内“ 上证综指的标度指数大大小于深 成指的相应值“显示出更强的状态反持续性而状 态反持续性通常与金融调控政策的影响有关“在相 同的经济环境下“出现这样明显的差异“可能与所 考察的两种指数的构成有很大关系对投资或投机 者来说“正因为收益率序列的标度指数偏离于H K “ 市场价格变化不是随机游走“才更有人想进入各类 金融市场去猎取超常收益由于市场信息传递的非 对称性“造成交易者对信息理解的不一致“股票价 格不能及时调整到新信息所反应的真实水平“拥有 最新关于未来价格信息的知情者或能对新信息进 行合理解读的投资者“将能从非均衡价格交易中获 利“存在着对价格趋势进行投机的机会 KMK 第K期胡雪明等V沪深股市的A B实证分析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 6 8 7 ; ’; AB’ - . 8 7 / ; 93 8 6 8 7 8 7 6 .Q D 0 7 7 ’ ; 1 ST6 1 S 7 5 5 B ’ P 1 6 ’ 1 1 ’ F7 8 D / ’6 ’ 6 . 0 7 “ C 9 D 0 7 6BK U U K H O I I P I O I 9 “ I ’ ; 6 . 7 ’ ’ ; 2 T ’ 8 6 8 7 ; ’ 6 1 0D H H O O J L N K P N Z 9 “ O 4[ - D 7 ’ \ ; 2 7 ’ / 6 ’E , ; ’ 8 1 S6 1 S - C 7 6 ’ -K K U U N D 7 ’ 6 L c d e f g h i f j ’8 D 7 Q 6 Q ’ 8 D S1 S T6 1 S /; / ’6 ’ 6 . 0 7 J ] BL 96 ; 1 / 7 ’ 8 ;8 D Q ; 8 D ’ 8 D S TQ ; 7 8 Y 2 7 ; - D S TQ ; ’ 2 1 8 6 ’ /T7 / / . ST6 1 S ’ ’ 8 q ] B J责任编辑 邓群L MNO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V K卷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