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带煤矿井巷滞后突水机理数值模拟.pdf
第3 7 卷第6 期 2 0 0 8 年1 1 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V 0 1 .3 7N o .6 N O V .2 0 0 8 断裂带煤矿井巷滞后突水机理数值模拟 武强1 ,朱斌1 ’2 ”,李建民2 ,洪益清2 ,钱增江2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 0 0 0 8 3 ,2 .开滦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河北唐山0 6 3 0 0 1 ;3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广西桂林5 4 1 0 0 4 摘要应用F L A C 3 D 软件,基于流一固耦合理论,对开滦赵各庄矿1 3 水平东1 石门一次小型滞后 突水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受采矿产生的局部二次应力影响,奥陶系灰岩承压水和煤系地层 承压水将沿断裂破碎带产生渗流扩散现象,并在岩石巷道附近产生4 .o ~5 .0M P a 的孔隙水压 升高带;当工作面推进5 5 ,1 1 0 ,1 6 5m 的时候,岩石巷道附近将分别产生最高1 .5 3 ,4 .3 8 ,0 .0 5 M P a 的孔隙水压;升高的孔隙水压无法在短时间内消散,从而进一步作用于岩体,并最终突破岩 体阻抗导致突水,突水的发生大约需要1 ~3 个月的滞后期. 关键词滞后突水;数值模拟;F L A C 3 D ;流一固耦合模型 中图分类号T D8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0 1 9 6 4 2 0 0 8 0 6 - 0 7 8 0 - 0 6 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o fL a g g i n gW a t e r I n r u s hM e c h a n i s m o fR o c kR o a d w a y sN e a rF a u l tZ o n e W UQ i a n 9 1 ,Z H UB i n l - 2 ”,L IJ i a n m i n 2 ,H O N GY i q i n 9 2 ,Q I A NZ e n g - j i a n 9 2 1 .S c h o o lo fR e s o u r c e sa n dS a f e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8 L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1 0 0 0 8 3 ,C h i n a ; 2 .P o s t d o c t o rW o r k s t a t i o ni nK a i l u a nG r o u pC o r p ,T a n g s h a n ,H e b e i0 6 3 0 0 1t C h i n a ‘3 .D e p a r t m e n to f R e s o u r c e s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E n g i n e e r i n g ,G u i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G u i l i n ,G u a n g x i5 4 1 0 0 4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s m a l l s c a l el a g g i n gw a t e r i n r u s h ,w h i c ho e c u r e dn e a re a s tN o .1r o c ki n13l e v e l , Z h a o g e z h u a n gc o a lm i n e 。w a ss i m u l a t e db yF L A C 3 Db a s e do nf l u i d - m e c h a n i c a li n t e r a c t i o nt h e o - r y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c o n f i n e dg r o u n d w a t e ri nt h eO r d o v i c i a nl i m e s t o n ea q u i f e ra n d c o a l m e a s u r es t r a t aa q u i f e ra p p e a r e dac l e a rp h e n o m e n o no ft h ep e r v a s i o no ft h es e e p a g ea l o n g w i t ht h ef r a c t u r eb yt h ei m p a c to fl o c a ls e c o n d a r ys t r e s sl e db yt h em i n i n g .T h eh i g hv a l u eb e l t o f4 .0t o5 .0M P ap o r ep r e s s u r ew a sp r o d u c e dn e a rr o a d w a y s .W h e nt h ew o r k i n gf a c ew a s p u s h e dt o5 5 ,1 1 0 ,1 6 5m ,t h ep o r ep r e s s u r e sn e a rr o a d w a y sw e r ep r o d u c e dam a x i m u m1 .5 3 , 4 .3 8 ,0 .0 5M P a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p o r ew a t e rp r e s s u r eu l t i m a t e l yb r e a k st h er o c ki m p e d a n c e a n dl c a d st ow a t e r - i n r u s h ,w h i c hn e e da b o u t1 ~3m o n t h sl a g g i n gp e r i o d . K e yw o r d s l a g g i n gw a t e r - i n r u s h ;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 ;F L A C 3 D ;f l u i d m e c h a n i c a li n t e r a c t i o n 矿井突水是一个突发性灾害事故,国内外对其 研究非常重视,其发生发展的机理存在多种解释, 目前主要有1 将水压作为外部荷载。考虑隔水层 阻水效应的斯列萨列夫公式法,突水系数法‘1 { 3 ;2 通过隔水底板在采动、矿压及水压共同作用下的变 形和破坏特征来研究突水机理的“下四带”理论Ⅲ、 原位张裂和零位破坏理论;3 基于多源信息复合方 法的突水预测模型‘“. 据统计,矿山开采发生突水事故9 0 %与断裂 构造有关,而沿断裂构造带的煤矿井巷滞后突水是 收稿日期2 0 0 7 1 2 1 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0 5 7 2 1 4 9 ,4 0 7 7 2 1 6 2 ;教育部重大科学技术培育研究项目 2 0 0 4 2 9 5 I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 7 3 项目 2 0 0 6 C B 2 0 2 2 0 5 l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2 0 0 7 B A K 2 4 8 0 1 2 0 0 6 B A B l 6 8 0 4 作者简介武强 1 9 5 9 一 .男.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矿井水害防治及地质工程方面研究. E - m a l l z h u b i n l 9 6 9 r i p .s i n a .c o r nT e l 0 7 7 3 .5 6 0 0 0 5 8 万方数据 第6 期 武强等断裂带煤矿井巷滞后突水机理数值模拟 7 8 1 危害最大,发生最频繁的一种.通过对断裂带物质 蠕变性质的研究,笔者曾试图从流变力学的角度解 释井巷滞后突水发生发展机理‘钉.倪宏革则从岩体 结构优势面理论出发,提出优势指标和评价准 则聃] ,通过数值模拟提出优势断裂对应力具有屏蔽 效应,该结论与文献[ 7 ] 所得结论相近.从而解释滞 后突水的机理。文献[ 8 ] 则从非稳定渗流理论研究 煤层底板突水灾害问题.但以上研究均未在模拟模 型中对滞后突水发生发展的过程加以具体展现,也 不能对滞后时间及孔隙水压变化加以定量.基于以 上,本文以开滦赵各庄矿1 3 水平东1 石门一次小 型突水事故为例,运用F L A C 3 D 软件,通过数值模 拟的方法,模拟滞后突水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对滞 后时间加以定量,并对滞后突水机理给予解释.其 结果对煤炭生产突水防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工程概况 开滦赵各庄矿2 0 0 3 年在开采1 3 水平 一1 1 5 0m 1 2 。煤层首采区3 1 2 2 西3 面至A - B 剖 面时,前期开拓的同水平岩石大巷发生边壁淋水现 象,当时水量较小.2 0 0 4 年5 月开始回采其下伏 1 2 2 煤层3 1 3 2 工作面,至2 0 0 5 年7 月2 7 日,巷道 淋水现象开始加剧,并且淋水范围由6 0m 延伸范 围扩大至1 5 0m ,涌水量达1 .1 ~1 .6m 3 /m i n ,水 压最高达4 .9M P a ,同时伴随着巷道底鼓变形加 剧,变形量达1 6 2m m . 为预防涌水现象进一步扩大,2 0 0 5 年8 月1 9 日~9 月5 日采掘工程停工数日.直至2 0 0 6 年3 月3 1 3 2 工作面全部回采结束.目前涌水量在0 .5 “ - - 1 .0m 3 /m i n ,水压在0 .4 ~2 .9M P a ,涌水量和 水压呈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的趋势,该矿煤层采掘 工作面及巷道平面布置关系如图1 . 3 1 2 2 西3 1 i 图1 煤层采掘工作面与巷道平面布置关系 F i g .1L a y o u td i a g r a mo fc o a lm i n i n gf a c e sa n dr o a d w a y s 2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矿区地质资料。,1 3 水平巷道开凿于一套 砂岩、粉砂岩和黏土岩地层之中,从上至下分属于 石炭系下统开平组 C ; 和石炭系中统唐山组 C 。 ,其问夹六层厚度在O .4 7 ~2 .7 7m 海相沉积 的灰岩薄夹层,从下至上分别命名为K ,,K 。,⋯ K e ,薄层灰岩在局部地段含水,但水量较小,补给 条件较差. 唐山组砂岩层下部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 0 z 灰岩,平行不整合状与上层相接,奥陶系灰岩 富含岩溶裂隙、孔隙承压水,水量大,水压高 8 .o ~ 9 .0M P a ,并直接接收地表大气降水补给,是威胁 矿区开采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开平组上界,即K s 灰岩的顶部以上为赵各庄 矿主要含煤地层,从下至上分属于石炭系上统赵各 庄组 c 2 和二叠系下统大苗庄组 P } .该段含煤 地层从上至下夹煤5 ~煤1 2 共8 层煤层,其中煤 5 ,煤7 ,煤9 ,煤1 2 等层为赵各庄矿多年来的主采 煤层.据地质资料,从K 。灰岩顶界面~煤1 2 间浅 灰色中、粗砂岩,以乳白色石英为主,含水性较强, 但补给条件一般,是煤系地层中另一重要的含水 层,简称为煤系地层含水层.该矿A _ B 剖面如图2 所示. 3 滞后突水现象分析 历史上赵各庄矿就曾发生过大型滞后突水灾 害事故,1 9 7 2 年3 月,在回采9 水平9 1 3 2 工作面 时,从工作面初采至9 水平巷道突水事故发生,时 间间隔约5 个月 1 9 7 1 年9 月~1 9 7 2 年3 月 ,当 时突水量达5 6 .3m 3 /r a i n [ 9 ] . 结合历史资料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赵各庄矿 巷道滞后突水具有以下特征 开辣赵各庄矿业公司.林西一赵各庄矿延深地质报告[ R ] .唐山开滦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1 9 7 7 l O 一1 8 . 万方数据 7 8 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3 7 卷 1 突水现象的发生和扩大都与煤层开采有一定的 关系,如9 水平巷道侧上方1 2 煤层9 1 3 2 工作面, 以及1 3 水平巷道侧上方1 2 。煤层3 1 2 2 工作面和 1 2 2 煤层3 1 3 2 工作面; 2 突水位置一般在开凿于断层破碎带附近的 岩石巷道一段,如9 水平巷道位于东Ⅲ断层带,1 3 水平巷道位于东Ⅷ断层带; 3 从工作面回采开始到突水事故发生这一段 存在一个明显的滞后期. 由以上分析可知,巷道滞后突水与采掘活动、 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地质构造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地 下水赋存和地质构造是突水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 采掘施工则是突水的诱发因素. 4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4 .1 模拟模型及边界条件 采用F L A C 3 D 软件,根据A - B 剖面所反映的主 要地质特征,构建三维有限差数值计算模型.模型 取计算深度标高⋯1 0 0 0 1 2 3 0m ,z 方向长3 2 0 m ,Y 方向长2 0 0m ,z 方向高2 3 0m .图3 为计算模 型网格图.模型侧面限制水平移动,底面限制垂直 移动,模型上部模拟上覆岩层的重量,取吒;2 3 .0 M P a . 图3模拟计算模型 F i g .3 S k e t c ho f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 介质材料采用莫尔一库仑屈服模型,分别建立 6 种介质材料类型,即细砂岩 煤层顶板 、煤层、中 粗砂岩 煤层底板 、砂岩夹糜棱岩 断层破碎带 、 糜棱岩夹断层泥、砂岩 隔水层 和石灰岩 奥灰含 水层 ,根据现场取样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并考虑 到岩石尺度效应,各介质材料采用的岩石物理力学 参数见表1 .在模型中还特别建立了2 个相应于1 3 水平位置的岩石巷道. 模拟计算模型采用F L A C 3 0 软件的流一固耦合 计算模块,有关F L A C 3 D 软件中的流一固耦合计算模 块应用可参考文献[ 1 0 ] . 表1 岩石物理力学计算参数 T a b l e1P h y s i c a la n dm e c h a n i c a lp a r a m e t e r so fr o c k 流一固耦合模型理论认为岩石等多孔介质材料 都是可变形体,在载荷和流体压力作用下,它们的 变形将引起其中孔隙、裂隙通道的改变,从而影响 孔隙流体的流动;孔隙流体压力、流动速度变化等 也会引起多孔介质变形的改变,这样,多孔介质变 形与其中流体流动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称之 为流一固耦合作用1 。.有关流一固耦合模型理论的具 体内容可参考文献D 2 1 5 ] ,本文不再赘述. 4 .2地下水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模型设置上下2 层含 水层,由上至下分别为1 煤系地层含水层,位于 K 6 灰岩顶界面~煤1 2 间,厚度约1 8m .两含水层 之间隔水段厚约1 0 0m ;2 奥陶系灰岩承压含水 层,厚度2 0 0m 以上. 根据矿区多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可知奥陶系 灰岩承压含水层和煤系地层含水层分属两个联系 较弱的地下含水层系统.将两者的观测水位值换算 成相应高程下的水压值,确定奥陶系灰岩承压含水 层的初始水压为8 .0M P a ,煤系地层含水层初始水 压为8 .5M P a .模型侧面设为流量边界条件,以水 平方向为各向同性条件考虑,边界流量q 7 .6 x 1 0 - 5m 3 /s ,均为流向模型内. 4 .3 模拟开采工况条件 如前所述,赵各庄矿突水具有滞后发生的特 征,即某水平巷道在开拓阶段及其后几年间都没有 突水情况发生,但当到了开采阶段,并且当回采工 作面开采到一定阶段时才发生巷道突水,因此对开 采工况条件的模拟至关重要. 模拟将以开采工作面宽度 约5 5m 作为煤层 开采阶段的划分依据,共划分出3 个开采阶段1 煤层开采第1 阶段.采用N u l l 本构模型模拟该阶 段煤层在模型中被瞬时挖去,并持续1 2 0d ;2 煤 层开采第2 阶段.该阶段煤层亦被瞬时挖去并持续 1 2 0d ,同时第1 阶段煤层采空面施以梁结构单元 万方数据 第6 期 武强等断裂带煤矿井巷滞后突水机理数值模拟 7 8 3 模拟开采煤层顶板未完全垮塌的支护状态;3 煤 层开采第3 阶段,该阶段煤层再被瞬时挖去并持续 1 2 0d ,同时在第1 ,2 阶段煤层采空面处均以物质 充填的形式模拟前2 个开采阶段煤层顶板处于完 全垮塌,开采部位被垮落的岩石材料完全充填的开 采状态.各阶段具体开采部位可参见图3 . 5 计算结果分析 5 .1 地下水渗流扩散现象分析 根据“下四带”理论【3 ] ,在开采条件下,断层破 碎带附近奥陶系灰岩孔隙、裂隙承压水的导升高度 一般较高,且具有水量大、突发性和致灾性的特征. 图4 a - - 一4 c 分别为第1 ,2 ,3 阶段开采1 2 0d 后 孔隙水压力分布模拟计算结果图.从图4 中可以看 到,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与断裂破碎带相交部位,地 下水的渗流导升高度明显高于其附近的完整基岩 地下水导升高度,并随着煤层开采的推进呈逐步发 展的趋势.如图4 a ~4 c 的左下角一带,存在明显的 孔隙水压力扩散带.这是由于在该部位岩体相对较 为破碎,受煤层开采所产生的二次应力影响,奥陶 系灰岩承压水在该处孔隙水压升高,从而使地下水 体沿着断裂破碎带向上导升所致,这也从数值模拟 的角度验证了上述“下四带”理论所提出这一现象. 图4主采煤层开采各阶段孔隙水压分布 孔隙水压观测点位置标注在图4 c 中 F i g .4 C l o u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p o r ep r e s s u r ei nc o a lm i n i n go ft h ep h a s e 另外由于断层破碎带贯穿了上下2 层含水层, 从图4 b 中还可以看到孔隙水压由煤系地层含水层 沿断层向下渗流扩散的现象,并在岩石巷道附近形 成了约4 .0 ~5 .0M P a 的孔隙水压力带,与图4 a 相比较,可知在该处孔隙水压明显升高.通过与相 应时间的应力计算结果相比较,可知产生这一现象 的原因是由于在煤层开采的第1 ,2 阶段,巷道位置 尚处于煤层开采推进方向的前端应力集中带,煤系 地层含水层在高附加二次应力作用下,地下水体在 高孔隙水压作用下产生沿断裂破碎带向下的渗流 扩散,并逐渐影响到岩石巷道一带.但随着开采向 前推进,巷道位置逐渐处于开采工作面底板下方应 力释放带,这使岩石巷道附近孔隙水压明显降低 如图4 c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开采初期,巷道周围 孔隙水压逐渐升高,而到了后期水压逐渐减小最后 趋于稳定这一现象. 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受煤层开采所产 生的二次应力影响,地下天然应力环境发生改变. 这种应力环境改变将直接造成地下孔隙水压力的 调整和改变,从而导致地下水沿断裂破碎带产生附 加渗流运动,使原始导升高度及巷道附近孔隙水压 发生变化,尤其在岩石巷道附近的孔隙水压变化与 巷道相应与开采工作面的相对位置有关. 5 .2 孔隙水压力动态变化分析 F L A C 3 D 软件可在模型中特殊部位设置计算过 程观测点,以便观测该点应力、应变、温度、孔隙水 压等计算值随模拟时间变化的全过程.由于流一固 耦合模型中的地下水渗流运动方程表达的是多孔 介质微元体中流体通量的变化等于流体体积随时 间的变化[ 10 。,所以该模块的模拟计算时间代表的 是真实的时间. 图4 c 显示了在模型中设立的6 个孔隙水压观 测点的位置,分别位于巷道和煤层附近,其中2 ,3 号点设在巷道旁,4 号点则设在煤系地层含水层 中,6 - - .8 号观测点沿断层设置.图5 显示了煤层开 采过程中孔隙水压和最大不平衡力随时间的变化 过程曲线,该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1 最大不平衡力曲线具有脉冲曲线的特点, 其突变点可以清楚地标识各开采阶段的起始和终 结时刻. 2 沿断层设置的6 “ - - 8 号点,其孔隙水压力曲 线在煤层开采第1 ,2 阶段具有明显的突变峰值,但 峰值大小有所不同,如在6 号点第一阶段峰值为 1 .1 6 8M P a ,第2 阶段峰值则为2 .8 5 1M P a ,在第3 阶段则未出现峰值,其它两观测点也有类似现象 如表2 .这与各观测点相应于开采工作面的相对 万方数据 7 8 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3 7 卷 位置有关. 3 6 ~8 号观测点孔隙水压峰值点的产生时 间与煤层开采的起始时间具有明显的滞后,如在6 号点第l 阶段峰值产生时间是在第3 8 8 天,滞后 2 3d 第1 阶段起始时间为第3 6 5 天 ,第2 阶段峰 值产生时间是在第5 1 8 天,滞后3 3d 第2 阶段起 始时问为第4 8 5 天 . 4 4 号观测点孔隙水压值在第1 ,3 阶段基本 保持在6 .0M P a 左右,但在第2 阶段则有所减小, 约在3 .0M P a 左右.这仍然与其相应于开采工作 面的相对位置有关. 表2 显示了不同开采阶段各观测点孔隙水压 峰值及其滞后时间. 1 .6 1 .4 舌1 .2 蠢1 .0 妻n 8 0 .6 堪O .4 - o ‘、~~~~ 。l 雌‘一I k ~j战≮鼍,,1 1 2 l O 8量 R 6 出 篙 4 骂 O 图5 最大不平衡力和孔隙水压力 随时问变化过程曲线 F i g .5 P r o c e s sc u r v e so fm a xu n b a l a n c e df o r c ea n d p o r ep r e s s u r e c h a n g e sw i t ht i m e 表2观测点孔隙水压峰值及其滞后时间统计 T a b l e2S t a t i s t i c so fo b s e r v a t i o np o i n t sa n dp o r ew a t e rp r e s s u r ep e a kl a gt i m e 6 滞后突水机理分析 根据模拟结果可知,由于开采扰动,造成工作 面及巷道周围应力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对岩层中赋 含的地下水体施加了额外的压力,导致孔隙水压力 升高.升高的孔隙水压短时间内来不及消散,又会 使岩体应力发生进一步的调整,从而进一步使孔隙 水压力升高.在孑L 隙水压达到峰值的时刻,一旦冲 破周围的岩体阻抗,则发生地下水突然涌出的现 象,断裂带附近的岩石巷道受到突水威胁最大,而 这种突变反映在孔隙水压上一般需要一定的时间, 模拟结果表明,其滞后时间一般在l ~3 个月之间, 这就是滞后突水的流一固耦合实质. 由此基本可以判定赵各庄煤矿1 3 水平东1 石 门突水是由于煤层开采扰动所导致的断层采动型 延迟滞后突水.进一步的模拟还可以证实其突水水 源主要来自上部煤系地层含水层,故水量不大,且 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图6 为模拟的煤层开采第2 阶段完成后2a 时间内,在8 号点孔隙水压模拟结果与现场相应位 置监测孔的监测结果比较图.由图6 可见模拟计算 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值域范围相近,变化趋势吻合 较好.另外,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在断裂破碎带附近 产生了较高的导升,从模拟结果看还不能威胁到巷 道,但它毕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一旦其突破岩石 强度产生突水,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需加强监测. 年/月 2 ∞5 .1 2 2 ∞6 .0 62 0 0 6 .1 2 2 0 0 7 .0 6 i f d 图68 号观测点模拟计算值与现场监测值比较 F i g .6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t h es i m u l a t i o nc a l c u l a t e d a t8 t ho b s e r v a t i o np o i n ta n ds i t em o n i t o r i n gr e s u l t s 7 结论 1 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煤层开采的推进,奥陶 系灰岩承压水和煤系地层承压水将会沿着断裂破 碎带产生渗流扩散,并在岩石巷道附近形成4 .O ~ 5 .0M P a 的孔隙水压升高带.其孔隙水压值的变 化,与开采工作面的推进和开采产生的局部二次应 力变化有关. 2 当工作面推进5 5 ,1 1 0 ,1 6 5m 的时候,岩石 巷道附近将分别产生最高1 .5 3 ,4 .3 8 ,0 .0 5M P a 的孔隙水压.升高的孔隙水压无法在短时间内消 散,并进一步作用于岩体,最终突破岩体阻抗产生 突水,突水的发生一般需要1 “ - 3 个月的滞后时间. 3 赵各庄矿1 3 水平东1 石门小型突水事故 属于由开采导致的断层采动型延迟滞后突水,这种 突水类型在各类矿井中危害性大、发生率高.应用 万方数据 第6 期武强等断裂带煤矿井巷滞后突水机理数值模拟7 8 5 流一固耦合理论可模拟其发生发展全过程,解释突 水机理,其结果对其他矿在突水防治研究方面具有 参考价值,方法值得推广. 致谢感谢开滦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工作 站为本项研究提供经费和场地支持. 参考文献 E l l 靳德武,董书宁,刘其声.带 水 压开采安全评价技 术及其发展方向E J ] .煤田地质与勘探,2 0 0 5 ,3 3 增 刊 2 1 2 4 . J I ND e - w u ,D O N GS h u n i n g ,L I UQ i s h e n g .S a f t e t y e v a l u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t e n d e n c yo f s a f e t ym i n i n ga b o v ec o n f i n e da q u i f e rE J 3 .C o a lG e o l o g y E x p l o r a t i o n ,2 0 0 5 ,3 3 S u p p 2 1 2 4 . [ 2 ] 施龙青.韩进,宋扬.用突水概率指数法预测采 场底板突水[ J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 9 9 9 ,2 8 5 4 4 2 - 4 4 4 . S H IL o n g - q i n g ,H A NJ i n ,S O N GY a n g .F o r e c a s to f w a t e ri n r u s hf r o mm i n i n gf l o o rw i t hp r o b a b i l i t yi n d e x e s [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1 9 9 9 ,2 8 5 4 4 2 。4 4 4 . [ 3 3 施龙青,薜进.开采煤层底板“四带”划分理论与 实践[ J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 0 0 5 ,3 4 1 1 6 2 3 . S H IL o n g q i n g ,H A NJ i n .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o fd i v i d i n gc o a lm i n i n ga r e af l o o ri n t of o u r - z o n e [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5 ,3 4 1 1 6 2 3 . [ 4 ] 汪明武,金菊良,李丽.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投影 寻踪综合评价模型[ J ] .煤炭学报,2 0 0 2 .2 7 5 5 0 7 5 1 0 . W A N GM i n g - w u .J I NJ u - l i a n g ,L IL i .P r o i e c t i o n p u r s u i tm o d e lf o re v a l u a t i o no fd a n g e r o u sd e g r e eo f w a t e ri n r u s hf r o ms e a mf l o o r [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 C o a lS o c i e t y ,2 0 0 2 ,2 7 5 5 0 7 5 1 0 . [ 5 ] 武强,刘金韬,董东林,等.煤层底板断裂突水时 间弱化效应机理的仿真模拟研究以开滦赵各庄 煤矿为例[ J ] .地质学报,2 0 0 1 ,7 5 4 5 5 4 5 6 1 . W UQ i a n g ,L I UJ i n - t a o ,D O N GD o n g - l i n /e ta 1 . T r i a la n a l y s e sa n dn u m e r i cs i m u l a t i o no fw a t e r - b u r s t - i n gt i m e - e f f e c tu n d e rc o a lb e d [ J ] .A c t aG e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 。2 0 0 1 ,7 5 4 5 5 4 - 5 6 1 . [ 6 ] 倪宏革,罗国煜.煤矿水害的优势面机理研究[ J ] . 煤炭学报,2 0 0 0 ,2 5 5 5 1 8 5 2 1 . N IH o n g g e ,L U OG u o - y u .S t u d yo nt h em e c h a n i s m o fp r e f e r r e dp l a n eo fw a t e rh a z a r di nc o a lm i n e [ J ]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C o a lS o c i e t y ,2 0 0 0 .2 5 5 5 1 8 - 5 2 1 . [ 7 3 李建明,朱斌,武强.赵各庄矿大倾角煤层综放 开采突水条件的力学机理分析口] .煤炭学报,2 0 0 7 , 3 2 4 4 6 1 - 4 6 6 . L IJ i a n - m i n ,Z H UB i n ,W UQ i a n g .M e c h a n i c a l m e c h a n i s ma n a l y s i so { w a t e ri n r u s hc o n d i t i o no n m e c h a n i z e dt o p - c o a lc a v i n gi ns t e e ps e a mi nZ h a o g e z h u a n gc o a lm i n e [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C o a lS o c i e t y ,2 0 0 7 ,3 2 4 4 6 1 4 6 6 . [ 8 ] K O N GH a l l i n g ,M I A OX i e - m n g ,W A N GL u - z h e n , e ta 1 .A n a l y s i so ft h eh a r m f u l n e s so fw a t e r - i n r u s h f r o mc o a ls e a mf l o o rb a s e do ns e e p a g ei n s t a b i l i t yt h e o r y [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8 L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7 ,1 7 4 4 5 3 4 5 8 . [ 9 ] 武强,刘金韬,钟亚平,等.开滦赵各庄矿断裂滞 后突水数值仿真模拟[ J ] .煤炭学报,2 0 0 2 ,2 7 5 5 11 - 5 1 6 . W UQ i a n g 。L l UJ i n - t a o 。Z H O N GY a p i n g ,e ta 1 . T h en u m e r i cs i m u l a t i o n so fw a t e r - b u r s t i n gt i m e - e f f e c t f o rf a u l t si nZ h a o g e z h u a n gc o a lm i n e ,K a i l u a n ,C h i n a [ J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C o a lS o c i e t y ,2 0 0 2 ,2 7 5 5 1 1 5 1 6 . [ 1 0 ] I t a s c aC o n s u l t i n gG r o u p ,I n c .F L A c 3 0 ,F a s tL a g r a n g i a nA n a l y s i so fC o n t i n u ai n3D i m e n s i o n s ,v e r s i o n2 .0 。u s e r ’sm a n u a l [ R ] .U S A I t a s c aC o n s u l t - i n gG r o u p ,l n c ,1 9 9 7 . [ 1 1 ] 粱冰。孙可明,薛强.地下工程中的流一固耦合 问题的探讨[ J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自然科学版, 2 0 0 1 ,2 0 2 1 2 9 - 1 3 4 . L I A N GB i n g ,S U NK e - m i n g ,X U EQ i a n g .T h er e - s e a r c ho ff l u i d s o l i dc o u p l i n gi nt h eg r o u n de n g i n e e r 。 i n g [ J ] .J o u r n a lo fL i a o n i n gT e c h n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 ,2 0 0 1 .2 0 2 1 2 9 1 3 4 . [ 1 2 3K U R A S H I G EM .T r a n s i e n tr e s p o n s eo faf l u i d - s a t u r a t e dp o r o e l a s t i cl a y e rs u b j e c t e dt oas u d d e 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