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车轮轨黏着摩擦特性研究.pdf
第3 3 卷第5 期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 0 1 .3 3N 瓯5 2 0 0 4 年9 月q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S e p .2 0 0 4 文章编号1 0 0 0 1 9 6 4 2 0 0 4 0 5 0 5 1 7 0 3 电机车轮轨黏着摩擦特性研究 张德坤1 ,葛世荣1 ,李伟1 ,刘利国,,徐国栋2 1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 2 1 0 0 8 ; 2 .大屯煤电公司徐庄矿,江苏徐州2 2 1 6 1 1 摘要矿用电机车在井下的使用中,机车轨道往往受到水分、煤泥等因素的影响,黏着系数大大 降低.本文在实验室建立了电机车的模拟实验台,分别在干燥、水分、煤泥、撒砂等工况下,在不同 电动机转速下对轮轨间的临界黏着系数进行研究,并对车轮“打滑”状态时的车轮实际转速进行 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临界黏着系数从大到小的工况顺序为撤砂、干燥、水分和煤泥状态,而且 其大小基本和电动机转速无关.车轮和轨道之间的相对滑动速度,煤泥状态时速度最大,其次为 有水分状态、黄砂状态,干燥状态最小.现场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结果. 关键词电机车;轮轨;黏着系数;转速 中图分类号T H1 1 7文献标识码A , R e s e a r c ho nA d h e s i o na n dF r i c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b e t w e e nR a i la n dE l e c t r i c a lL o c o m o t i v e ’SW h e e l s Z H A N GD e k u n l ,G ES h i I 。o n 9 1 ,L IW e i l ,L i uL i g u 0 1 ,X uG u o d o n 9 2 1 .S c h o o lo fM a t e r ’i a lS c i e n c e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C U M T ,X u z h o u ,J i a n g s u2 2 1 0 0 8 ,C h i n a ; 2 ..X u z h u a n gC o l l i e r Y ,D a t u nC o a la n dE l e c t r i cI n c .,X u z h o u ,J i a n g s u2 2 1 6 1 I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F o rt h el o c o m o t i v eu n d e rt h em i n ea p p l i c a t i o n ,t h ea d h e s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r e d u c e sg r 。e a t l y d u et ow a t e ro rc o a lm u do nt h eS U I ’f a c eo fr a i l .W i t ht h et e s ts t a n ds e tu pi nl a b o i a t o r yt os i m u l a t e 1 0 c o m o t i v e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so nc r i t i c a la d h e s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a r ’ed o n ew i t hv a I i e dC U r - r e n tf r e q u e n c y i nd “f e r ’e n to p e r ’a t i n gm o d e s ,s u c ha sd r ’Ys u i f a c e ,w a t e r ,c o a lm u da n ds a n dm o d e ,a n dt h ef a c t u a l r o t a t es p e e d so fw h e e l sa r em e a s u r e dw h e nt h et e s ts t a n ds k i d .T h er e s u l to fe x p e r i m e n t ss h o w s t h a tt h eo p e r ’a t i n gm o d ew i t hm a x i m u mC I ’i t i c a la d h e s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i ss a n dm o d e ,f o l l o w e db yd r Y m o d e ,w a t e r ,a n dc o a lm u dm o d ea n dt h er o t a t es p e e dh a sl i t t l ee f f e c to nt h ec o e f f i c i e n t .T h e s i m i l a r r e s u h sw e I eo b t a i n e di ns i t et e s t . K e yw o r d s e l e c t r 。i cl o c o m o t i v e ;r a i la n dw h e e l ;a d h e s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 ;r o t a t i o nv e l o c i t y 电机车是煤矿轨道车辆运输的一种牵引设备, 电机车是依靠牵引电机驱动车轮转动,并且借助车 轮与轨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机车在轨道上运行.牵 引力的大小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牵引电机的功 率;车轮与轨面间的摩擦力 黏着力 .黏着力的大 小靠轮轨接触斑的相互作用传递切向力来实现的, 也可以理解为轮轨滚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滚动摩擦 力.在电机车的设计和使用中,轮轨间的黏着系数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决定着电机车牵引力和制 动距离的大小[ 1 - 5 ] . 矿用电机车运行时,特别是在井下作业B 寸,往 往会受到潮湿、煤泥等工况条件的影响,导致了电 机车黏着系数的降低,从而也使电机车的牵引力不 足或制动距离过长,以至于不得不使电机车的牵引 收稿日期2 0 0 3 1 1 0 3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5 0 2 2 5 5 1 9 ;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张德坤 1 9 7 1 一 ,河北省沧州市人,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T 学博士,主要从事材料摩擦学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 3 卷 矿车数减小,否则会造成电机车在牵引启动时或制 动停车时出现“打滑”现象. 1轮轨黏着系数测定实验模型的建立 为了研究矿用电机车在不同工况条件下黏着 系数的变化情况,在实验室叉寸电机车进行了简化模 拟,如图1 所示为模拟测量电机车临界黏着系数和 滑动摩擦系数的系统示意图.其工作原理为用一 根短钢丝绳,一端连接在固定桩上,另~端和拉力 传感器相连接,而传感器的另一端和电机车模拟实 验台尾部连接.电机车模拟实验台是矿用电机车简 化缩小的模型,由一功率为0 .7 5k W 的交流电动 机驱动,电动机的转速通过变频器调节.电动机通 过链轮结构减速后,由大链轮直接带动轮对转动, 当轮对和轨道接触后便可直接运行.当实验台向前 运行一段距离时,由于受到尾部钢丝绳的限制,车 轮便在轨道上出现“打滑”,拉力传感器通过计算机 采集系统记录下实验台在开始运行到瞬间“打滑” 时牵引力的大小,即临界静摩擦力的大小,从而可 、,机车模型 图1电机车模拟实验系统 F i g .1 S c h e m a t i c so fs i m u l a t el o c o m o t i v et e s ts y s t e m 藕 烁 氅 瑙 0l234567 89 珧 a 摩擦系数变化曲线 以计算出临界黏着系数的大小. 实验工况干摩擦、带有水分、带有煤泥、撤砂. 利用变频器进行调速,频率分别为1 5H z ,2 0H z , 2 5H z 和3 0H z .同时用光电式转速表通过计算机 采集系统记录下不同变频频率下车轮的空转转速 和车轮和轨道在相互滑动时轮的实际转速的变化 情况.车轮的空转转速分别为2 6 0r p m ,3 7 5I p m , 4 5 5r p m 和5 5 0r p m .模拟实验台的车轮直径为 2 0 0I n m ,重量为8 5K g . 2 轮轨临界黏着特性研究 图2 a ,b 为轮轨干燥状态下,变频频率为2 5 H z 时摩擦系数和转动速度的变化曲线.曲线表明, 摩擦系数基本在0 .3 ~0 .4 之间及附近变化,相当 于钢与钢之间的滑动磨损,而且摩擦系数稳定值的 变化和车轮转动速度无关.在初始滚动时,随转速 的增加,摩擦系数由小增大,并达到最大值;当速度 基本稳定后,摩擦系数降低并趋于稳定,频率在2 5 H z 时,最大摩擦系数分别达到了0 .5 9 ,后随速度 稳定后也稳定在0 .4 左右.在车轮和轨道接触时电 机车实验台的转动速度为2 7 5r p m ,比空载转动时 速度低得多,主要原因是受外载摩擦力的影响. 图3 a ,b 为轮轨间带有煤泥状态时,变频频率 为2 5H z 时摩擦系数和转动速度的变化曲线.曲线 表明,在轨道带有煤泥状态时,车轮与轨道之间的 摩擦系数降低得很多,其摩擦系数在0 .2 以下.由 墨 斟 瑙 需 辞 “一h ,、.。 0123456789 ∥s b 转动速度变化曲线 图2 干燥状态下摩擦系数和转动速度的变化曲线 变频频率为2 5H z F i g .2V a i i a t i o nC U I v eo fa d h e s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a n dr o t a t i o nv e l o c i t yi nd i ym o d e 16 14 1 .2 10 O 8 O 6 0 4 0 2 0 0 0123 4 56 7 89 以 a 摩擦系数变化曲线 墨 斟 蚓 褥 落 t /s b 转动速度变化曲线 图3 煤泥状态下摩擦系数和转动速度的变化曲线 变频频率为2 5H z F i g .3 V a t ’i a t i o nC U I v eo fa d h e s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a n dr o t a t i o nv e l o c i t yi nc o a lm u dm o d e 姗瑚枷啪m∞o铷 6 5 4 3 2 1 O O O O 0 O 籁惭鞲避 万方数据 第5 期张德坤等电机车轮轨黏着摩擦特性研究 于摩擦系数的降低,车轮受到的阻力减小,其转动 速度明显增加,和处于相同频率下空载转速较为接 近.将4 种工况下临界黏着系数和稳定转动速度随 籁 垛 椭 德 变频频率的变化趋势描述成关系曲线,见图4 a ,b 所示. g e 赳 瑙 需 辩 6 0 0 5 5 0 5 0 0 4 5 0 4 0 0 3 5 0 3 0 0 2 5 0 2 0 0 1 5 0 1 0 0 5 0 频率/H z频率/H z a 临界黏着系数变化曲线 b 稳定转动速度变化曲线 图4临界黏着系数、稳定转动速度和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F i g 。4V a z i a t i o nC U l y e so fc I i t i c a la d h e s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a n ds t e a d yz o t a t i o nv e l o c i t yw i t hf r e q u e n c y 图4 a 曲线表明,在每种工况下,临界黏着系数 和频率变化关系不大,但是4 种工况下临界黏着系 数变化比较明显,干燥和黄砂状态时最大,其次是 水分状态,煤泥状态下黏着系数最小.图4 b 曲线表 明,在每种工况下,车轮和轨道之间的相对滑动速 度随变频频率的增加成比例增长,但它们都小于同 频率下的空转速度,煤泥状态时速度最大,其次为 有水分状态、黄砂状态,干燥状态最小.这说明车轮 和轨道之间的相对滑动速度与它们之间的摩擦力 有关,摩擦力越大,其运转速度越小;相反,摩擦力 越小,其运转速度越大. 3 现场实验 在现场采用上述的测量方法来研究矿用电机 车的黏着摩擦特性.用~量程为2t 的拉力传感器 测量电机车在驱动时的拉力变化.改变电机车的档 。4 。5 磊 襄磊 O 1 5 01 0 位,车轮转速分别为7 0z p m ,7 5r p m ,8 5r p m 和9 5 r p m ,电机车重量为7t . 图5 a 为电机车在不同车轮转速下轮轨之间瞬 间“打‘滑”时的临界黏着系数的变化曲线.曲线表 明,现场实验结果和实验室模型测量结果基本~ 致,干燥、水分、撒砂状态下摩擦系数变化不大,临 界黏着系数在0 .4 附近变化,而且和车轮转速无 关,煤泥状态摩擦系数最小,在0 .1 5 以下变化. 图5 b 为电机车在不同车轮转速下车轮和轨道 之间存在相对滑动时的滑动摩擦系数的变化曲线. 曲线表明,干燥、水分、撒砂状态下,在7 0r p m 时由 于电机车的驱动力矩的限制,车轮处于停止状态, 测定摩擦系数较高;而其他3 个档位下,滑动摩擦 系数比临界黏着系数小,这说明轮轨之间一旦出现 相互滑动,摩擦系数会降低,导致牵引力不足.而煤 泥状态下,摩擦系数较小而且变化不很明显. 04 0 03 6 饕o 3 2 辎02 8 畿O2 4 02 0 O1 6 转动速度/r p m 转动速度h p m a 临界黏着系数变化曲线 b 滑动摩擦系数变化曲线 图5临界黏着系数、滑动摩擦系数随转速的变化曲线 F i g .5 V a t i a t i o nC U l l v e so fC I i t i c a la d h e s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a n ds c i d i n g { I i c t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w i t hr o t a t i o nv e l o c i t y 4 结论 1 在干燥、水分、煤泥、撒砂工况下,临界黏着 系数从大到小的工况顺序为撒砂、干燥、水分和煤 泥状态,而且黏着系数大小基本和车轮转速无关. 车轮和轨道之间的相对滑动速度随变频频率的增 加成比例增长,但都小于同频率下的空转速度,煤 泥状态时速度最大,依次为水分、黄砂和干燥状态. 2 车轮和轨道之间带有水分或煤泥状态时, 黏着系数降低了很多,这直接导致了电机车牵引力 的不足和制动距离的减小,实际工况中一般通过撒 砂的方法提高轮轨问的黏着系数. 下转第5 2 3 页 万方数据 第5 期屠世浩等孤岛煤柱综采工作面旋转开采关键技术5 2 3 在旋转区巷道使用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加强支 护.锚索锚固深度7 ~8m ,钢绞线长8m ,每3 排锚 ’杆安装一套,布置在巷道顶板中间,安装滞后掘进 头不得超过2 0m .运输巷采用双棚架棚超前支护, 架棚支护超前工作面6 0 “州. 4 结论 1 应用综采旋转开采孤岛煤柱,加大了综采 面连续推进长度和适用范围,经设计的综采旋转开 采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旋转开采关键技术难题.旋 转期间平均日产10 0 6t ,回收煤炭1 3 万t ,经济社 会效益显著. 2 孤岛煤柱旋转开采内外侧巷道变形量较正 常开采有大幅度增加,回风巷、运输巷顶底板和两 帮相对移近量分别比正常开采时增加了2 .2 和2 .0 倍、1 .4 和3 .2 倍,采动影响明显加大,特别是旋转 角内运输巷压力大,巷道变形大,应加强维护. 3 工作面靠近旋转中心侧推进速度慢、支架 工作阻力较大、顶板破碎,应加强维护,离旋转中心 较远的一侧,支架工作阻力逐渐减小. 参考文献 [ 1 ] 姜学云.综采面工艺参数研究[ M ] ..徐州中国矿业大 学出版社.1 9 9 4 . [ 2 ] 陈炎光,徐永圻.中国采煤方法E M ] .徐州中国矿业 大学出版社.1 9 9 1 . E 3 ] 综采生产管理手册编委会.综采生产管理手册 I N ]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 9 9 4 . [ 4 ]郝明奎.孤岛煤柱综采工作面旋转开采技术研究 [ D ]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2 0 0 3 . [ 5 ]胡保平.综采支架旋转采煤法初探[ ,] .煤炭科学技 术.2 0 0 1 8 3 7 3 9 H uBP ..B r i e fs t u d yo n { u l l ym e c h a n i z e dr e v o l v i n g m i n i n gm e t h o d [ T ] .C o a lS c i e n c ea n d4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1 8 3 7 3 9 . 责任编辑王玉浚 上接第5 1 9 参考文献 [ 1 ]于学谦,方佳雨.矿山运输机械I - M ] .徐州中国矿业 大学出版社,1 9 9 3 . E 2 ] 冉崇华,李开芬,王凯.提高电机车黏着力的有效措 施[ 『] .煤矿机械,2 0 0 0 1 1 5 6 5 7 .. R a nCH ,L iKF ,W a n gK ..T h ee f f e c t i v em e t h o dt o r a i s et h ea d h e s i o n6 0 r c eo fe l e c t r .i .el o c o m o t i v e [ - J ] .C o a l M i n eM a c h i n e t Y ,2 0 0 0 1 1 5 6 5 7 .. [ 3 ] 邢家文..缩短矿井窄轨电机车制动距离方法的探讨 [ I ] .江苏煤炭,1 9 9 7 3 4 2 4 4 . X i n gJW .D i s c u s s i o n0 fm e t h o d so fr e d u c i n gb r a k i n g d i s t a n c ef o rn a t t O W ,r a i l w a ye l e c t r i el o c o m o t i v ei nm i n e [ .I ] ...I i a n g s uC o a l ,1 9 9 7 3 4 2 4 4 . [ 4 ] 周继申,白广利.煤矿井下电机车运输计算.参数的分 析[ ,]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 0 0 1 3 3 5 3 7 . Z h o uJS ,B a iGL . A n a l y s i s o f c a l c u l a t i n g t r a n s p o r r a t i ‘o np a z ‘a m e t e i sf o re l e c t I ’i cl o c o m o t i v ei n u n d e r g r o u n dm i n e s [ T ] .T e c h n i q u e so f A u t o m a t i o n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s ,2 0 0 1 、 3 3 5 3 7 . E s ] 孟繁金,田军.电机车牵引力及其相关参数的选择 与计算[ .I ] .煤矿机械,2 0 0 0 7 8 - 1 0 . M e n gF | I ,T i a nJ .C h o i c e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o f e l e c t r i c l o c o m o t i v et r ’a c t i o na n dr e l a t i v ep a r a m e t e I [ J ] .C o a l M i n eM a e h i n e r v ,2 0 0 0 7 8 - 1 0 。 责任编辑姚志昌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