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倾斜柔性掩支架采煤法.doc
伪倾斜柔性掩支架采煤法 掩护支架采煤法是较成功的一种采煤方法,最早使用是沿倾斜下行回采的平扳型掩护支架采煤法。这种采煤方法如图一所示,先在区段范内沿走向划分成宽2030米的倾斜条带,每个条带内掘进四条相距6米的溜煤眼贯通区段运输平巷和回风平巷。掩护支架在回风平巷内安装,支架宽度比煤厚约0.30.5米,支架长度约等于倾斜条带的走向度。安装好支架后,先在支架下面用风镐或钻眼爆破的方法采落溜煤眼周围的煤,形成沟形工作面。 采落的煤炭沿溜煤眼放至区段运输平巷。随着采煤,掩护支架靠自重和支架上首落矸石重量的作用,沿倾斜方向自动下滑,直到采完整个倾斜条带,最后在区段平巷上方拆除支架。这种方法的通风路线是新风-----区段运输平巷-----一段溜煤眼-----倾斜条带-----另一端溜煤眼和相邻条带的联络横巷与溜煤眼-----回风平巷。 这种采煤方法的优点(1)消除了繁重的工作面支架和顶扳管理;(2)工作安全可靠;(3)减少了坑木消耗。缺点(1)掘进量大;(2)工作通风条件差,煤尘大,工人劳动条件差;(3)工作面连续推进距离短,造成掩护支架安装、拆除及运输频繁,准备工作量大。 1965年,淮南大通煤矿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对掩护支架采煤法进行了改变,将沿倾斜方向推进的平扳型掩护支架,改为沿走向推进的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目前这种采煤方法已普遍应用。 一、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一)采区巷道布置 采区巷道布置如图二所示,图中表示双翼采区一翼的第一区段,采区一翼走向长约300米,沿倾斜划分三个区段,区段高度为30-----40米。 采区运输石门1贯穿煤层后,向上掘一组上山眼(2、3、4)直到采区上部回风石门8,形成通风系统后,再从上山眼开始掘区段运输平巷6和回风巷7至采区边界5米处,由区段运输平巷向上掘两条切割眼9,作为回采开始时的运输、行人和通风、运料,在工作面下端,区段运输平巷上面3---5米掘进前顺槽11,沿走向每隔5---6米,掘溜煤小眼12贯通区段运输平巷与超前顺槽。 在区段回风平巷中安装掩护支架,利用两条切割眼逐步把水平铺设的掩护支架 一端下放到与水平面成25度-----30度夹角的伪倾斜位置,这样就形成了伪倾斜回采工作面,然后在掩护支架下进行正常的回采工作,在回采过程中使工作面经常保持这一伪倾斜位置,向采区上山方向后退回采。 近年来为了增大采区生产能力,实现集中运输,提高采区回采率,减少支架安装拆卸次数,以节省人力和降低材料消耗,有些矿井在煤层地质条件许可下,对采区巷道布置进行了一些改进,增加区段高度,加度工作面长度,用伪倾斜上山(或溜之大吉煤眼)把工作面分段,每段长度为30---40米,如图三所示。上段工作面超前下段工作面1---2米,每段工作面采出的煤分别沿相应的伪倾斜上山(或溜煤眼)运到区段运输平巷。伪倾上山按25度---30度伪倾角沿煤层底扳布置,巷道高度可不超过1.4米,一般采用梯形棚子支护,分为两个间隔,一侧铺溜槽运煤,一侧行人通风。 (二)生产系统 工作面采落的煤自溜到区段运输平巷,运至采区溜煤眼,下放到石门装车外运。工作面所需的材料,设备由回风平巷进入。新鲜风流从采区石进入,经行人眼,至区段运输平巷,到回采工作面;泛风从工作面经区段回风平巷到采区回风石门排出。 二、掩护支架的结构 柔性掩护支架主要组成部门为钢梁和钢丝绳,钢梁面铺设金属网与竹笆帘。钢梁之间用等宽大扳或方木充塞,然后用绳卡将钢丝绳上紧,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柔性的整体。近年来某些煤矿结合本矿区煤层开采条件和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地创制了多种掩护支架结构。 (一)平扳型掩护支架,这种支架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一种结构简单的掩护支架,它采用比煤层厚度小0.3---0.5米的直钢梁,密集排列于数根钢丝绳上,然后用螺栓,夹扳连接成为一个具有柔性的整体结构物,如图四所示。钢梁排列的密度,根据煤厚每米3---5根,当煤厚大于4---5米时,可取每米5根。 钢梁材料可采用矿用工字钢,V型钢,钢梁排列保持20---30厘米空隙,中间用方木或圆木。钢丝绳直径为22---43.5毫米,钢丝根数随架宽而定,架宽小于2米为2根,架宽2---3米,采用2---3根,架宽大于3米时,采用4---5根。 为防止钢丝绳松捻,其两端要做好封头,如图五所示。为便于井下运输,每段钢丝绳长度取15---20米。钢丝绳接头处须用5---6付绳长搭接。钢丝绳与钢梁用螺栓,夹扳联接成柔性整体且,还需在其上面交错铺设1---2层金属或竹笆,荆笆,并用压木及铁丝系于钢梁上,用于挡矸。网宽应比钢梁长度略短,以防放架时笆片被矸石挂住拉散,发生漏矸现象。 (二)八字形掩护支架 当煤厚为1.3---2.5米时,平扳型掩护支架下面地沟面积小,操作不便,通风不良。因此,可采用具有较大工作空间的八字型掩护支架,如图六所示。 这种支架为采用矿用工字钢制成的八字形钢梁,同样用钢丝、螺栓把八字形钢梁联接成整体,再铺上荆笆或金属网而成八字形掩护支架。 (三)组合梁型掩护支架 当煤厚大于5米时,可采用两根钢梁对接或搭接而成长度等于煤厚的一根钢梁,称为组合梁,如图七所示。把组合梁排列好,用钢丝绳、螺栓联接成一个整体称为组合梁掩护支架。这种组合梁掩护支架工作面为双地沟,能开采8米以上的急倾斜煤层。 (四)“”型掩护支架 当煤层倾角小于60度时,为使支架便于下放和保持适当工作空间,可采用“”型掩护支架。这种支架用矿用工字钢加工成“”形梁,然后用钢丝。V型螺栓联接成整体,如图八所示。再铺上荆笆或金属网;在梁的下肢底端加焊一块铁扳,作为支架贴底下放时的撬扳。 (五)“7”字型掩护支架 它是由特制的“7”型钢梁及单排木梁用钢丝、螺栓、夹扳连接而成,如图九所示。 “7”字型钢梁下肢是既作为支撑又用于导向的长腿,钢梁间隔1米。使用时,底扳一侧的煤不须采净,以便“7”字型钢梁的长腿能紧贴底扳下滑。 三、以“八”字型掩护支架对该采煤方法作介绍 (一)“八”字型掩护支架沿煤层倾斜方向移动原理,“八” 字型掩护支架受力后,将力分布给八字拱脚(如右图)顶扳拱脚AB,在S力的作用下,牢牢地扎入顶扳煤壁,架子受F力的作用使架子向底扳切入,但在底扳拱脚CD段与底扳之间的矸石受挤压产生反作用力R,同时底扳拱脚CD在T力的作用下使架脚尖端插入煤壁,增加了抵抗下力的作用,使架子沿煤层倾斜方向下滑。 (二)回采工作 分阶段准备回采、正常回采和收尾工作 1.准备回采 主要在回风平巷内安装掩护支架,并逐步下放支架,使工作面形成伪倾斜工作面,为正常回采作准备。 (1)先将回风平巷断面扩大到煤层顶底扳; (2)从切割眼到5米处开始挖地沟,地沟位于切割眼之上,呈倒梯形; (3)在地沟两侧沿走向放置钢丝绳,绳上每隔200---300毫米放一根钢梁,钢梁垂直于顶板,一端紧靠顶板并垫高,使梁有3---5度的倾角,以利于下放。钢梁从切割眼外3---5米的地方开始铺起。 (4)钢梁与钢丝绳夹板和螺栓联接好, (5)随着铺梁要不断挖地沟并接长钢丝绳。钢丝绳接头处,作4---5个绳卡卡紧,防止支架受力后滑脱。联接时要注意将绳拉紧,每一根绳的拉紧程度要力求一致使其受力均匀。 (6)钢梁和钢丝绳联接好一段距离后(15米左右),在其上面铺荆条笆,将平巷的支架拆除,使上面的煤住冒落,如不自行冒落,应放炮崩落,使支架上面有一层23米厚的碎煤和矸石垫层,用以保护支架。如下图 (7)为了防止支架在下放炮过程中下滑,应使冒落地点距工作面上拐点的距离经常保持5米以上。 (8)在支架长度超过15米,并冒落好矸石垫层后,即可调整支架下放,下放支架利用切割眼来完成。在切割眼中打眼放炮,使支架一端(架尾)由水平逐步调斜下放,最后达到与水平面成25度--30度的夹角,然后进入正常回采,如下图 2、正常回采 (1)在正常回采过程中,除了在掩护支架下采煤外,同时要在回风平巷中扩巷,挖地沟,按长支架,并在工作面下端顺槽中拆除支架。掩护支架下采煤,主要采用打眼放炮。其主要工序包括打眼、装药、联钱、放炮、铺溜槽出煤、调整支架等内容。 (2)布置炮眼应根据煤层厚度和煤的软硬确定,可用单排炮眼或双排炮眼,煤硬时,加打刷帮眼。 (3)放炮工作,最好全工作面一次放炮,以利于支架均匀下放。 (4)放炮后从工作面下端开始,逐渐向上铺搪瓷,溜槽出煤,随着出煤支架就逐渐下降,支架悬空的地方打点柱加以支撑,使支架的倾斜角度保持均匀一致,并与顶底板有一适当的迎山角(3度---5度),全工作面的碎煤出完后,整个支架沿走向推进一定距离,一般为0.81米,即为一个循环进度,然后拆除溜槽,再进行下一个循环的打眼、放炮、出煤、调整等工作。 (5)随着回采工作面向前推进,支架下端不断增长,因此要随时拆除一段支架成水平状态。将支架下的顺槽扩大,露出钢梁的两端,及时条点柱托柱,要求支架下面的空间保持1.2米以上的高度,以便拆架时进行操作。拆架时先卸掉螺栓,将钢丝绳经过溜煤小眼拉到区段运输平巷内,然后拆除点柱,回收钢梁经溜煤小眼运到区段运输平巷内,回收的钢梁和钢丝绳再经采区运斜眼运到回风平巷支架安装地点,重复使用。 3、收尾工作 当工作面推进到区段边界停采线时,在停采线靠工作面一侧掘两条收尾上山眼,两眼相距810米,沿倾斜每隔5米用联络平巷连通。支架安装到靠工作面一侧的收尾眼时,不再继续接长,然后利用收尾眼逐步减小工作面的长度和伪倾角度,并拆除上端多出的支架,最后使支架平放到超前顺槽的标高上仍用上述方法,把支架 全部拆除。如下图所示 四、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架子在压实够15米后才可下放,架尾应保持一段长25米的平架子,上翘不得超过15度,以防串矸子。 (二)架子初次下放时,架尾至少要有两个开切眼,且不得同时下煤,并留有一个眼口不准打眼。 (三)伪倾斜掩护支架工作面不得超过30米,一般应保持在25度为。 (四)工作面上端平架子长度不少于8米,压实碴不少于5米,老塘口到架头的距离不得小于2.5米。 (五)架内支柱顶端支设在钢梁拐点面内20毫米处较为适当,支柱下端支设在靠钢梁下肢拐点面内0.2米处,并打在底板上。 (六)打眼前必须将地沟内的虚煤攉净。 (七)放炮后任何人不准在虚煤上爬行。 (八)架子下口应保持正常透眼,不得提前用长钎子打眼崩透,以眩架子悬空过高,影响安全。 (九)放炮时,必须距下口出煤外30米处,独头巷道及架尾不得有人,更不能躲炮。必须在支护良好,有新鲜风流和有掩护的安全地点躲炮。 (十)放炮后的相关规定。 (十一)架子钢梁排距为0.2米,即要求每米安装5排。 (十二)架子装好后,地沟内要打两行点柱,点柱走向间距23米。 (十三)架上要铺设23层大笆片,大笆片和顶板架边齐头,和底板架边留有0.3米空隙,大笆片和架子钢梁间沿走向和顶底板方向每0.8米用双股铁丝拧结牢,笆片搭接头不少于0.4米。 (十四)钢丝绳接头搭接不少于2.53米,绳卡不少于56个,当架宽大于3.2米时,应把钢丝绳一头弯过来,搭在另一根绳上,再卡两个绳卡。 (十五)回柱(棚)必须使用机械,严禁手斧回棚回柱。 五、主要故障处理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放架容易出现的问题和主要故障有 1、支架下放时产生扭斜 原因一般是铺架时未安装紧固,或支架经多次下放,钢丝绳受到反复拉伸,使联接钢梁的螺栓绳卡松动造成部分钢梁移动或出现扭斜。预防方法是注意加强支架安装质量和经常检修维护,发现支架扭斜时,应及时用点柱支撑。逐步调整,使其恢复正常状态。 2、窜矸 当顶板破碎或煤层变厚,煤质变软时,支架顶端的煤炭崩落出现空隙,使支柱上面老塘矸石大量下窜,或者由于炮破炮眼布置及药量不当,崩坏地沟两侧煤帮或顶底板。处理方法是,及时用斜撑撑住支架,并作木板,笆片做成假,堵塞孔洞,防止漏矸。 3、支架切入顶底板 发生这种故障,主要是爆破不当,崩坏顶或底板煤帮,使支架失去支撑从而向一侧倾斜逐渐切入顶板或底板,或者因煤层变落卡住支架及底板煤太硬未采净(指风镐落煤),使支架切入顶板。形成上述故障以后,必须打掉顶板或底板的局部岩石,加大支架切科尖的下放距离,使其恢复正常状态。 4、支架悬空 由于煤层变落,煤质松软,发生顶、底板煤片帮现象(特别在伪倾斜工作面的拐点处),造成支架失去支撑。此时,安适当利用主柱,撑木支撑住支架及顶底板空间,然后下放架子到正常位置。 5、断绳 由于操作管理不当,支架下放时产生褶绉,使钢绳受力过大,或因绳卡松脱,致使支架扭斜受力不均,从而造成断绳,脱绳,脱绳后,必须及时用812个绳卡将断脱绳两端连接好。下放支架过程中经常检查绳卡,螺栓是否拧紧,严重锈蚀,断丝、钢丝绳应更换;并尽量有采用全工作面一次放炮。 6、过架过断层或煤层落厚发生变化 当断层断距大于1米使煤层完全断脱时,只能撤架重铺。若褶曲或落厚变化不大,可适当挑顶,破底,并借助于留顶煤、底煤、调大支架仰角、俯角,经几次调整可使支架处于正常位置。职下图 7、支架过旧巷 支架过旧巷可采取打立柱,斜撑支撑和破碎顶板,撤除巷道中损坏棚子,利用煤矸填满底板空隙作为假底,并加强顶板管理,使支架安全通过旧巷。如下图 六、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1、优点 (1)回采工艺简单,没有繁重的支护和回柱放顶工作,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工人在倾角为2530度的伪倾斜回采工作面操作比较安全,避免了悬空作业,劳动条件较好。 (3)坑木消耗少,所而设备简单,成本较低。 (4)回采工作与掩护支架的安装,回收工作在不同地点进行,可以平行作业,工作面可实现三班连续出煤,产量高效率高。 (5)与倾斜条带平板型掩护支架采煤法和水平分层采煤法相比,回有械作面长度大,有利于提高产量,而且沿走向连续推进,搬家次数少,有利于安排工作面接续和均衡生产,同时咸少了掘进量。 2、缺点 (1)掩护支架宽度不能自动调节,难以适应煤层厚度的变化。 (2)煤层变厚易丢煤,煤层变落支架不易下放或放不下来,处理时影响生产和效率。 (3)为尘含有夹矸难以排除,影响煤质。 适用条件煤层赋存稳定,倾角大于60度,煤层厚度在15米的急倾斜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