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核定.doc
第七章 主焦煤公司矿井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核定 一、概况 主焦煤公司现有采面14121综采工作面和15121综放工作面两个回采工作面 ,还有一个2422备采工作面正准备的2411采面。 主焦煤公司现有掘进面2411回风巷,2411运输巷,(1950)6主运输巷,(1950)64集中运输石门。 矿井主要开采八道湾组煤层,该组共含煤12层,其中1~6号煤层为矿井的主采煤层。其中2号、5号、6号煤层厚度不稳定,5号煤层结构复杂。1号、3号、4号煤层厚度变化不大,较为稳定。 根据勘探资料,该区段煤层赋存厚度比较稳定,变化不大。矿井井田范围内为单斜构造,产状较稳定,走向近东西,向南倾斜,井田内煤层倾角29~53,一般倾角29~45,无褶皱构造。 各煤层勘探及分布范围见表1-2-1。 表1-2-1 煤 层 特 征 表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m 煤层间距 m 钻孔可采见煤点 结构 顶底板岩性 分布范围及稳定性 最大-最小 平均 1-1 5.00~0.25 1.90 0~7.5 75 较复杂,一般有2-3个分层 顶板粉砂岩 底板粉砂岩 1-2线煤层发育,6线东见煤点厚度变化无规律,6-12线厚度较稳定,一般1-2m。 1-2 9.64~0 1.91 80 较复杂,一般有2个分层 顶板粉砂岩 底板粉砂岩 6线东见煤点厚度变化无规律,6-12线厚度1m以上,12线-20线煤厚度稳定在2-3m,深度变薄 2.0~16.5 1下 0.99~0 0.62 16 单一结构 顶板粉砂岩 底板粉砂岩 1号下部的一个不可采层,未计算储量。 2.5~16.5 2-1 4.37~0.44 2.79 86 单一结构为主 顶板细砂岩 底板粉砂岩 2号煤组上分层,6线东煤层厚度无规律,6-17线煤厚度稳定2-3m,13线浅部有不可采。 0~5.1 2-2 4.5~0.34 2.79 86 复杂,一般有3-5个分层,最多达8个分层,11线分叉 顶板细砂岩 底板粉砂岩 2号煤组下分层,6线东煤层厚度增大变化大,6-17线煤层稳定2m左右,东西两端出现2-4个分层。 15.5~20 2下1 2.93~0 0.68 32 单一结构为主 顶板砂砾岩 底板粉砂岩 不稳定,局部可采,浅部12-14线局部可采,最厚1m,向东西变薄尖灭。 4.0~10.0 2下2 1.63~0 0.68 52 单一结构为主 顶板粉砂岩 底板粉砂岩 不稳定,虽2-6线,煤厚0.5-0m,局部可采。 15~25 3 3.85~0 1.82 46 东部以单一结构为主,西部较复杂,有2-3个分层 顶板砂砾岩 底板粉砂岩 6线西煤线稳定1-2m,6线东尖灭,20线西变薄,13线-14线深部局部变厚。 15~27 4 4.13~0 1.82 67 较复杂,一般有2-3个分层 顶板砂砾岩 底板粉砂岩 8-17线煤层3m左右,较稳定,深部变薄,8线东局部可采。 5下 1.79~0 1.05 11 较复杂,一般有2~3个分层 顶板砂砾岩 底板粉砂岩 局部可采之不稳定,仅加1-4线间可采,向东、向西深部尖灭。 17~25 5 9.77~0 4.15 79 中部简单,东西较复杂,西部有2~3个分层,最多7个 顶板砂砾岩 底板粉砂岩 主要煤层,全区可采,煤厚6线东1m左右,5-15线4m以上15线西1m左右。 8.5~16.0 6 5.87~0 3.14 31 较简单,5~11线单一结构,西部一般有2个分层 顶板砂砾岩 底板粉砂岩 主要煤层,全区可采,煤厚1-5线4m,5线西3m左右,向深部渐薄。 矿井开拓利用已有主斜井,暗斜井开拓。 根据井田内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矿井分为一采区和二采区,每个采区分为东西两翼开采,采区采用倾斜分层的方式开采。每个煤层为单一开采,先采上层,再采下层。 现矿井开采水平是21301950,采区生产水平是1950以上。一采区为开采采区,二采区为准备采区; 一采区有两个采煤队,二采区有一个开拓队和一个掘进队; 自去年下半年进行采煤工艺改造,由原来一个综采面和一个炮采面;现改为一个综采面和一个综放面,采区生产能力是86万吨,采面生产能力是14121综采面是3.7万吨,15121综放面是4.1万吨, 主焦煤公司三量统计表 工作面编号 计算参数 开拓煤量 采区回采率 准备煤量 工作面回采率 回采煤量 走向长 倾向长 煤厚 比重 14121采面 510 108 2.2 1.4 169646.4 85 144199.44 90 129779.50 1422采面 1000 93 2.2 1.4 286440 85 243474 93 226430.82 15121采面 1580 90 5 1.4 995400 75 746550 95 709222.50 1523采面 1000 75 5 1.4 525000 75 393750 93 366187.50 2421采面 2000 115 2.2 1.4 708400 85 602140 93 559990.20 2411采面 1060 115 2.2 1.4 375452 85 319134.2 90 287220.78 2422采面 2000 115 2.2 1.4 708400 85 602140 93 559990.20 2511采面 1060 115 5 1.4 853300 75 639975 90 575977.50 合计 4622038 80 3691362.6 3414799.00 二、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 (一)、原采煤工作面年生产能力计算 1、4号煤层工作面年生产能力计算 AC=10-4LTPN,万t/a =10-41009301.822 =33.85万t/a 2、5号煤层工作面年生产能力计算 AC=10-4LTPN,万t/a =10-41008404.152 =34.86万t/a 3、原掘进煤量 (1)、计算掘进煤占回采煤量的比例 CGJ/GC7.48/68.710.11 (2)、计算掘进煤量 10-41.48.96030 7.48 万t/a 式中AJ-掘进煤量,万t/a; r-原煤视密度,t/m3; Si-i巷道纯煤面积,㎡; Li-i巷道年总进尺,m。 4、原矿井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为 AACAJ(万t/a) 68.717.48 76.19 万t/a (二)、现采煤工作面年生产能力计算 1、4号煤层工作面年生产能力计算 AC4=10-4lhrbnNca,万t/a =10-41001.821.44.33300.80.92 =52.06 万t/a 1、5号煤层工作面年生产能力计算 AC5=10-4lhrbnNca,万t/a =10-41004.151.44.13300.80.951 =59.74 万t/a 式中AC-采煤工作面年生产能力, 万t/a; L-采煤工作面平均长度,m; h-采煤工作面煤层平均采高,m;放顶煤开采时为采放总厚度; r-原煤视密度,t/m3; b-采煤工作面平均日推进度,m/d;须提供证明依据; n-年工作日数,d,取330d; N-正规循环作业系数,;应根据采煤设备技术性能、生产组织和职工素质等因素确定,一般取0.8; c-采煤工作面回采率,;按矿井设计规范选取; a-采煤工作面平均个数,个。 所以,采煤工作面平均年生产能力是 ACAC4 AC552.0659.74111.8 万t/a (二)、掘进煤量按照掘进巷道分类长度、断面计算。 1、计算掘进煤占回采煤量的比例 CGJ/GC7.5/68.710.1 2、计算掘进煤量 10-41.48.96055 7.5 万t/a 式中AJ-掘进煤量,万t/a; r-原煤视密度,t/m3; Si-i巷道纯煤面积,㎡; Li-i巷道年总进尺,m。 (三)矿井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为 AACAJ(万t/a) 111.87.5 119.3 万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