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副立井井筒.doc
白山坪矿业有限公司磨田煤矿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副立井井筒 施工组织设计 白山坪矿业有限公司磨田煤矿 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副立井井筒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二○一一年十 月 目 录 编制依据、原则、范围6 第一章 工程概况8 第一节 交通地理位置及地质情况8 一、隶属、储量8 二、交通、地理位置8 三、气象9 四、地温、地震10 五、地质情况10 六、水文地质12 七、其他开采技术条件14 第二节 外部条件15 第三节 工程概况15 一、矿井开拓方式的现状15 二、扩建工程方案设计16 三、扩建工程开拓布置17 四、井底车场及硐室20 第二章 施工组织部署及准备工作24 第一节 现场条件24 一、四通一平24 二、现场临时设施24 三、设备、机械、人员的调配25 第二节 施工组织准备工作25 一、施工准备原则25 二、施工组织27 第三节 施工临时设施准备内容29 一、土建工程29 二、机电及设备安装29 三、井巷工程30 四、交通组织措施30 第三章 立井井筒施工方案和施工工序36 第一节 立井井筒施工方案及施工机械化作业线的配置36 一、井筒锁口部分施工方案36 二、井筒正常施工阶段施工方案36 三、凿井机械化作业线及其配套方式37 第二节 立井井筒施工工序38 一、锁口施工工序38 二、临时设施施工工序39 三、井筒井身段施工工序39 四、马头门施工工序41 第四章 立井施工辅助系统及凿井设备选型44 一、提升44 二、压风、供水45 三、排水46 四、通风47 五、混凝土搅拌、输送及模板48 六、通讯48 七、供电、照明、防雷49 八、运输50 九、安全梯50 十、凿井井架50 十一、天轮平台、翻矸平台、三盘50 十二、测量51 十三、凿井绞车、钢丝绳、天轮选用表51 十四、施工机械投入情况51 第五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58 一、进度指标58 二、立井井筒工程循环进度及工期安排59 三、工期保证措施60 第六章 工程质量标准等级及保证措施65 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65 二、质量管理体系65 三、自检自控体系65 四、工程质量保证体系65 五、质量标准67 六、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7 第七章 职业安全健康保证措施79 一、组织机构及安全生产目标79 二、主要安全措施80 三、防治水措施88 四、巷道通过地质破碎带的措施89 五、对岩溶的预防与处理措施89 六、对塌方、老窖、瓦斯的处理措施90 七、 供电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91 八、 立井施工停电事故撤人措施92 九、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93 第八章 文明施工措施104 第一节 文明施工方案104 第二节 文明施工措施104 一、组织领导104 二、现场管理104 第九章 劳动力和材料投入保证措施111 第一节 劳动力保证措施111 第二节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112 第十章 冬、雨季施工措施113 第十一章 地下管线保护措施115 第十二章 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116 第一节 环保、水保总体方案116 第二节 组织措施116 第三节 技术措施117 一、环保、水保措施计划117 二、环境保护措施117 第十三章 施工配合措施120 一、施工与设计相配合方案120 二、施工与地方相配合方案120 三、与业主单位的配合协调121 四、与工程监理的配合措施121 第十四章 工程保修承诺及措施123 一、竣工资料123 二、工程维修及回访123 第十五章 合理化建议124 编制依据、原则、范围 一、编制依据 1、规范、规程、规定和标准 (1)白山坪磨田煤矿产业升级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 (2)白山坪煤矿磨田立井井筒工程设计图纸(图号); (3)白山坪煤矿磨田立井工程疑问及其解答; (4)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3-2010; (5)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 GB 50511-2010; (6)锚喷支护工程质量检测规范(MT/T501596); (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0); (10)煤矿测量规程(1998); (11)煤矿地质规程(2001年); (12)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13)本公司ISO9001质量标准; (14)本公司现有施工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机械化程度及本公司ISO9001质量手册。 2、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矿山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 二、编制原则 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正确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基本建设,经济及施工政策,狠抓关键工程的施工,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物力,确保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工期的实现,使用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选用成熟配套的施工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确保施工安全,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实现创优质工程的目标。 三、编制范围 1、白山坪煤矿磨田立井井筒矿建工程。 2、为白山坪煤矿磨田立井工程及相关矿建、土建、安装工程施工服务所必须的临时项目的建设,临时供风、供水及供电系统,混凝土生产运输系统,金属结构的加工制作及安装工程,临时生产生活用房及通讯系统,安全及消防系统,环境保护系统。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交通地理位置及地质情况 一、隶属、储量 白山坪矿业有限公司磨田煤矿隶属湖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于1986年建成投产,矿井采用立井开拓,开采白沙向斜北端西翼煤炭资源,为提高磨田煤矿生产产能,将深部扩至-800m标高,已获得了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的批准,扩界后矿井走向长度约3.2~3.76km,倾斜宽1.8~2.5km,面积约6.94km2。预计矿井保有地质储量1499.1万t,具备产业升级改造的资源条件。 二、交通、地理位置 湖南首煤业集团公司白山坪矿业有限公司磨田煤矿立井位于湖南省耒阳市大市乡芭蕉自然村境内。行政隶属耒阳市大市乡,居耒阳市城区NE43方位。地理坐标东经11259′09″~11300′32″,北纬2625′17″~2625′30″。距耒阳市30km。 公路矿区有公路直达耒阳市城区及白山坪矿业有限公司龙塘集中装车站。矿井经矿区公路往北2.0km可新田坪,为矿井专用运煤道路;在新田坪往南经龙塘镇行28km可达龙塘集中装车站,为四级山区道路。在新田坪往西行18km抵耒阳市重镇太市镇,在大市镇经大(市)石(波万)县道往南12km可达主要用煤户耒阳电厂;在大市还有码头(耒水),船只在此可上朔到耒阳电厂或下行到新市镇等地。交通较为方便。 铁路约25km公路直接通往龙塘煤矿,可经公司自营矿山专用标准铁路经珠玑滩与京广线铁路相接,全长34.5km。 矿山属丘陵区。植被较发育,坡上林杂木植被茂盛。 交通位置图 三、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降雨量最大达1937.3毫米,最小1303毫米,历年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7.7℃,年平均气温 16.1℃~18.2℃。每年3~5月为雨量充沛季节,8~10月降雨稀少,多晴天。最大蒸发量229.1mm,平均相对湿度80。春秋和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最大风速2.0m/s,一般风速多在0.5~2.0m/s之间。霜冻期出现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上旬止。 四、地温、地震 据勘探资料,本井田地温梯度小于3℃,属于正常地温区。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2),该区域地震烈度为6度,无需防震设计。 五、地质情况 一、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下统当冲组(P1d)、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大隆组(P2d)、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白垩系下统(K1)和第四系(Q)。现分叙如下 1、二叠系下统当冲组(P2d) 硅质层灰~灰黑色,薄~中厚层状,致密坚硬,偶夹燧石,含铁锰质较高,风化后呈铁青,紫红和黄白色,节理发育,层间时夹薄层泥岩。厚度不详。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与下伏当冲组呈整合接触,本组为一套过渡相含煤建造,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组成。 3、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 为一套浅海相硅质岩建造,厚51m~89m,平均厚57m。区内零星出露,是湘南寻找上二叠系含煤地层的重要标志层。中、上部为深灰色硅质岩夹硅质灰岩,下部为灰黑色硅质泥岩,薄~中厚层状,菱形节理发育,沿节理面有较多的方解石脉充填,夹灰黑色、灰宵褐色硅质岩,致密坚硬,含较多星点状黄铁矿。 4、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 由灰至青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水平层理发育的泥灰岩或灰岩组成,间夹钙质砂岩,层厚平均约225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5、白垩系下统(K1) 上部及中部为褐红色,灰色中粗粒砂岩、砂砾岩、砾岩。下部大多为褐红色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偶见几层薄石膏。底部有一层厚几分m至20多m的灰绿、浅绿灰色熔岩质胶结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或凝灰质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层厚大于800.00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6、第四系(Q) 由坡积、残积、冲积物组成,以粘土、亚粘土及腐植土为主,次之为风化粉砂、砂及角砾。厚2~15m,平均5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二、构造 1、区域构造 磨田井田位于郴耒煤田永耒向斜西翼北段。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单斜。地层走向为40~50,倾向135左右,倾角一般为35。以断裂为主,褶曲较发育。 2、井田构造 (1)褶曲区内褶皱发育,地表出露在大冶组灰岩中的有刘家冲向斜、高塘铺背斜。对煤层无影响,以育在井田中深部、F12断层以下的隐伏褶皱对主采煤层有一定影响的褶曲有向1、背1、向2。 (2)断层井田内主要断层F11、F12、F13、F14四条主断层,其次是F7、F8、F9、F10、F15、F16、F17、F18分别为F12断层上下盘的分支构造。。 (四)、煤层 磨田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P2L),龙潭组分为上、下两段。龙潭组上段(P2L1)。由于受F12断层的破坏,龙潭组上段主要保存6煤组及其以下地层,6煤组以上的煤系地层在不同地段有所残存。 根据勘探和磨田煤矿开采情况,6煤层为本矿主采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的下部,距5煤层约61m,顶板为粉砂岩或中细粒砂岩,底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63个钻孔穿过6煤层位,其中见煤62点,可采点56点,钻孔见煤可采率为90.3,煤厚0~28.37m,平均厚度为3.69m,煤层结构复杂,部分见夹矸1-2层。变异系数为127,属不稳定煤层。 六、水文地质 1、地形与地表水 矿区为低山丘陵地形,总的地势为东高西低,最高点为井田东部的凤形山267.33m,最低点为磨田北西部敖河流经处94.0m。山间沟谷发育,地面坡度较大,地形地貌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汇集与排泄。 地表水体主要为敖河,发源于朱山岭,在曹家湾95线进入煤系地层,垂直切割和沿煤层走向迳流,在85线流出井田经大市汇入耒河,具季节性,旱季水量甚少,雨季、洪水期水量也不大,据观测资料表明,最大流量为24m3/s,最小流量为0.123m3/s,最高洪水水位在磨田村,标高为_97.11m。井下开采过程中应防止敖河水突然溃入井下造成水患。 区内池塘、水库不多,且贮水量不大,季节性贮水,绝大部分位于大冶灰岩中,对煤层开采无影响。 2、 含水层及隔水层 ①第四系Q 最大厚度10。00m,分布于冲沟低洼地带,砂质粘土,砂砾石层,冲积层含孔隙潜水,单位涌水量0.064L/sm。 ②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与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 第四系覆盖,未见泉水出露,大隆组单位涌水量0.00034L/sm,含水微弱,具有较好的隔水性,且距煤系地层较远,对矿井涌水量无大的影响。 ③二叠系上统龙塘组 除砂岩含水性微弱外,其余均为隔水层,砂岩涌水量0.0305~0.0445L/sm。地下水位标高为87.96~96.25m,水位从北向南渐低。 3、断层的含水性及导水性 矿井内已查明的断层有F11、F12、F15正、逆断层,其规模较大,落差在52.00~100m,断层导水性极弱。据矿井生产中-150石门揭露一处断层,可见微量的淋水,而无大的涌水量。 4、 老窑水 128队在井田内共调查老窑112个,无从查考的约估30~40,实际废弃老窑还要多,部份老窑开采水平已到-200m水平,小煤矿以采5煤、6煤层的居多,开采范围沿煤层走向一般为15~300m,最大的可达400余米,老窑有的互相贯通,特别是凤形煤矿一带,估计积水量达601500m3。 老窑水均呈泉水出露地表,一般流量为0.2~0.8L/s,其中吊楼下老窑涌水量较大,老窑水的大小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当雨量增大时涌水量也随之增大,反之则小。 当敖河在95线、93线上曹家岭、88线、86线一带切割煤系地层时,河水与老窑水有水力联系,相互补给排泄,故塌陷带以上的煤层不能开采。 5、 矿井充水因素 矿井主要充水因素是大气降水通过小煤矿采空区进入矿井,区内老窑和小煤矿是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在开采浅部煤层时,要严加防止老窑水,必须执行有疑必探的探放水措施。 6、 矿井涌水量 本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依据耒阳气象站的资料,年最大降雨量1870.90mm,年最小降雨量1303.0mm,2007~2008年日降雨量最大为229mm。磨田矿井涌水量与降雨量关系较大,矿区地表有敖河穿过,小煤窑遍布,对矿井安全有较大影响。 根据本矿井实测地质资料,目前矿井-150m水平测的最大涌水量22.6m3/h,一般涌水量9.06m3/h;矿方根据历年的开采面积和实测的涌水量,采用比拟法对矿井各水平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本次设计采用矿方提供的涌水量数据如下 -150m水平一般涌水量为9.06m3/h,最大涌水量25.6m3/h; -300m水平一般涌水量为17.87m3/h,最大涌水量44.58m3/h; -600m水平一般涌水量为29.91m3/h,最大涌水量74.62m3/h; -800m水平一般涌水量为78m3/h,最大涌水量194m3/h;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程度属较中等类型。 七、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一)、煤层顶底板的稳固性 5号煤层伪顶为黑色泥岩或炭质泥岩,易碎。6煤层直接底板为薄层细砂岩,局部相变为粉砂岩,微水平层理或波状层理发育,厚0.2~6.57m,平均1.8m。6煤层顶板有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伪顶为泥岩厚0.2~0.37m,随采随落。直接顶为粉砂岩,薄至中厚层状,微水平层理夹菱铁质条带,平均厚5.1m。老顶为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岩石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云母、暗色矿物次之,硅、泥质胶结。易风化,俗称“疏松砂岩”。厚28.97~77.0m,平均52.1m。顶、底板有小的起伏不平。总之,6煤层顶板属Ⅱ级顶板,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 (二)、瓦斯 根据矿井2009年瓦斯鉴定报告,磨田煤矿相对瓦斯涌出量8.46m3/t,CO2相对涌出量8.0 m3/t,确定本矿瓦斯等级属低瓦斯矿井。 (3) 、煤尘、煤的自燃、地热 磨田煤矿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煤层不自燃。地温正常,不存在热害现象。 第二节 外部条件 1、交通施工区内有水泥公路与外部相通。 2、通讯有完整的设备、设施。 3、电源条件磨田煤矿现建设有一座35/6kV变电站,主供电源引自柑犁冲110/35kV变电站,35kV线路规格为LGJ-150钢芯铝绞线,线路长度为17.66km;备用电源引自龙塘铺35kV变电站,35kV线路规格为LGJ-70钢芯铝绞线,线路长度为13.62km。主供35kV线路工作,备用线路带电备用,均能施工需要,矿井供电电源是可靠的。 4、水源条件磨田煤矿生活用水水源采用井下泉水,水质水量可以满足要求。生产、消防用水用水采用敖河水,敖河水只须采取加药、沉淀、过滤、消毒等措施,即可达到生产消防用水卫生标准。 5、主要材料供应条件矿井建筑所需的砂、石、木材等可在工程附近就近解决,水泥可与附近水泥厂家联系解决,钢材可在衡阳或耒阳购买,爆破物品可在矿方炸药库内领取,只需造好使用计划及时上报,通过白沙管理局购买。 6、排矸立井距离业主指定的矸石山距离约100m左右,用汽车排运到矸石山卸矸。 7、场区排水广场内有排水沟。 第三节 工程概况 一、矿井开拓方式的现状 磨田煤矿为生产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采用立井开拓开拓。现布置有一个顶板立井和一个底板回风平硐。方立井井口标高为129.32m,落底于-150m水平,长度297.12m,井筒净直径5.5m,装备钢丝绳罐道,提升容器为1t标准矿车单车双层双罐笼,提升机型号为2JK3.5/15.5,配套电机JR1510-10,功率400kW,担负矿井煤炭、矸石、材料运输、管线敷设和人员提升等职能,随着矿井产量的提高,原主井提升能力越来越制约了煤炭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受现全能立井断面和井筒布置的制约,回采工作面拟推广的综采大型设备下井困难,急需对其进行改造。矿井目前正在开采-150m~300m之间的煤炭资源,生产水平为-150m水平,采用上下山开采,回采工作面最低开采标高已采到-250m。现已从-150m水平布置有一对暗斜井落底-300m标高,-300m水平的开拓和准备巷道正在进行布置中。 二、扩建工程方案设计 本次产能升级初步设计采用立井开拓方式,设置一对顶板立井和一个底板回风平硐共三个井筒,主井为箕斗立井,系利用现全能罐笼立井改造而成,井口坐标X=2933492.04,Y=38400622.36,Z=129.32,现落底于-150m水平,井筒净直径5.5m,本次改造延深到-600m水平,延深段井筒净直径4.5m,井筒全长786.82m,延深段长度489.7m, JKMD2.84(Ⅱ)E多绳摩擦绞车,配套电机YSP4504-6,630kW,提升容器为JDGY-6/754型箕斗,担负矿井煤炭提升和辅助进风的职能。副立井为新掘立井,选址于矿井现主井工业场内,距离现全能井南西方向67m处,副立井井口坐标X=2933441.645,Y=38400574.642,Z=129.32,落底于-600m水平,长度756.48m,井筒净直径6.0m,支护厚度400mm,钢罐道,装备JKMD2.8(Ⅱ)E多绳摩擦绞车,配套电机YSP4502-6,500kW,提升容器为1t矿车单层车多绳罐笼(一宽一窄),担负矿井矸石、人员、材料和设备提升,管线敷设和进风的职能。风井利用现有位于井田中央布置于6煤底板砂岩中的回风平硐。 矿井划分为四个水平-150m、-300m、-600m和-800m水平,其中矿井现生产水平为-150m水平和-300m水平,本次改造投产移交时的水平为-600m水平。-600m水平划分为2个采区上山开采,-800m水平布置-600~-800m皮带暗斜井,与-600m大巷运煤系统相接。投产采区布置在-600m水平的北翼。该方案实施时,先施工装备新副立井,在新副立井投入运行后,再改造现全能井为箕斗井。为了满足矿井在改造现全能井为箕斗井过程中,不能影响矿井正常生产,新掘的副立井在-300m水平增设马头门,布置进出车线连接现有-300m水平大巷和车场,以满足矿井-300m水平以上剩余资源开采时的矿井提长需求。 针对上述两个立井的功能划分,对现有的地面运输和排矸系统进行改造,增加箕斗卸煤系统,建造地面皮带运输走廊等设施;地面新增主井和副井提升运输配套设备,更新井筒装备和配套的地面建、构筑物。 矿井排水采用三级排水,在井下-600m水平新建集中排水系统,-600m水平涌水先排至-300m水平,再经-300m水平集中排水系统通过新副井排水管路排至地面。 本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方法,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整个矿井服务年限内设置一个风井。 三、扩建工程开拓布置 一、井筒 1、井筒用途、布置及装备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布置3个井筒,分分别为主立井、副立井和回风平硐。 1) 主井 主井井筒为利用现有全能罐笼立井改造而成,现罐笼井落底标高为-167.8m,井筒净直径为5.5m,本次延深改造布置一对6t多绳提升箕斗担负全矿井的煤炭提升和辅助进风任务。根据提升容器的要求,延延深段(至-657.51m标高)净直径确定为4.5m,采用4根钢性罐道固定箕斗。 2) 副井 副井为新掘立井,井筒内布置一对1t矿车单层双车(一宽一窄)多绳罐笼,担负升降人员、材料、设备、矸石提升,管线敷设和主要进风的职能。采用4根钢性罐道固定罐笼,装备玻璃钢梯子间,布置排水管、压风管、消防洒水管以及各种电缆等。根据提升容器及各种管线的布置要求,设计确定副井直径为6.0m。 3) 风井 风井为底板平硐,布置6煤层底板砂岩中,采用半圆拱断面,锚喷支护,为整个矿井回风服务,并兼作安全出口。矿井采用中央边界通风方式。 2、井筒特征 各井筒特征见表。 3、 井筒穿过地层 两个立井井口位置均选择在84~85勘探线之间的煤层顶板万冲里西北的小山上。井筒穿过的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龙潭组(P2l),即井筒通过第四系粘土层位进入煤系地层。 各井筒特征表 序号 井筒特征 井筒名称 备 注 主井 副井 风井 1 井筒坐标 纬距(X) 2933492.04 2933441.645 2933969.63 经距(X) 38400622.36 38400574.642 38400146.47 井口标高 129.32 129.32 96.43 2 方位角/() 200 36.0631 359 3 井筒倾角/() 90 90 0 4 井底水平标高/m -600 -600 96.43 5 井筒深度或长度/m 786.83 756.48 120.2 6 井筒直径或宽度/m 净 φ4.5/5.5 φ6.0 2.8 7 净断面m2 15.9 47.78 7.0 8 掘进断面 表土层 31.17 47.78 9.27 基岩 22.06 36.32 7.5 基岩(加强支护段) 24.63 40.72 9.27 9 表土层 砌壁 厚度/mm 900 900 300 材料 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 10 基岩 砌壁 厚度/mm 400 400 70 材料 混凝土 混凝土 喷砼/锚喷 11 基岩(加强支护段) 厚度/mm 550 600 300 材料 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 12 井筒装备 冷弯方管钢罐道 冷弯方管钢罐道、玻璃钢梯子间 四、井底车场及硐室 一、井底车场 矿井移交生产时的开采水平为-600m水平。根据矿井开拓方式和井筒位置及与大巷的相对位置关系,由于主石门和运输大巷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主井井底煤仓采用水平下位装载方式,副井井底车场采用卧式环形刀把式车场。 为在矿井升级改造期间不影响上部-300m水平以上的正常生产,新副立井在-300m水平设置马头门,布置副井进车线和出车线,连接井底车场服务于-300m水平和-600m水平的过渡时期的提升运输。 在主、副井-600m水平落底后布置-600m水平立井井底车场,副井进车线按1列车设计,长63m,出车线段材料车线按10个车设计,长25m,人车场按1列车长设计,长50m,车场调车线按1列车设计,长度64m。 二、井底车场硐室 1、主井装载系统 由井底煤仓、输送皮带硐室、箕斗装载硐室组成。井底煤仓为直立圆筒仓,直径为6m,设计容量为500t。 2、 主井井底清理撒煤系统 由主石门布置清理斜巷至主井底,采用电耙清理,布置有装载硐室、电耙硐室(沉淀池)、清理水仓、电耙绞车及清理水泵硐室,副井井底积水布置泄水巷至主井清理系统。 3、 -600m集中排水系统 由主水泵房及通道、管子道、清理水仓斜巷及水仓组成,其中主排水泵房布置在副井的西侧。水仓分主水仓及副水仓,有效长度235m,净断面5.3m2,有效容量1245.5m3,矿井正常涌水量78m3/h,因此,水仓有效容量大于矿井8h正常涌水量624m3。 4、 -600m中央变电所 由主变电硐室及通道组成,与主排水泵房联合布置,通道设置密闭门和防火栅栏门。 5、 井下爆爆炸材料发放硐室 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设置在-600m水平的32采区下部车场附近,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采用独立通风,有单独的新鲜风流,新鲜风从-600m井底运输大巷进入,乏风经32采区回风上山进入总回风系统。 6、 其它硐室 包括机车修理和充电硐室、消防材料库、等候室、调度室、信号硐室、保健医务室等均布置在-600m井底车场和主石门附近。 (3) 、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和支护方式 根据井底车场所处围岩条件,对于岩性较好岩层的巷道采用喷砼或锚喷支护,对硐室及交叉点断面较大,服务年限长,采用混凝土支护。 五、巷道掘进 1、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 根据各类巷道的不同用途,满足运输、通风、行人安全、设备检修和管线敷设的需要,尤其是大型综采设备的运输,确定巷道的断面形式及大小,根据巷道服务年限及围岩性质,确定巷道的支护方式。 岩石巷道一般为半圆拱断面,围岩较稳定地段采用喷砼支护,围岩较破碎地段采用锚网喷支护,沿煤顺槽为梯形断面,采用架金属棚支护,工作面开切眼为矩形断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主要硐室采用砼碹支护。 2、 巷道掘进进度指标 矿井平均进度指标,参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并结合邻近建设、生产矿井实际施工技术水平,取值如下 ①普通钻爆法工作面 立井井筒 70m/月 岩石平巷 100m/月 半煤岩巷 150m/月 全煤巷 250m/月 岩石斜巷 80m/月 硐室 650m3/月 ②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 半煤岩巷 350m/月 全煤巷 500m/月 3、 掘进工作面个数及机械配备 矿井移交生产时,布置一个生产采区二个回采工作面达产。为确保采、掘平衡,全矿井共布置1个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和4个普通钻爆法掘进工作面(其中2个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和2个岩巷掘进工作面)。 综掘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配备EBZ75型掘进机、DZQ65/16/11带式转载机、DSJ65/20/222可伸缩带式输送机、SQ-50连续牵引车、FBDNO5.6/211型局部通风机、MZ7655型凿岩机,MSZ-12型湿式煤电钻、G10型风镐、SCF-7湿式除尘风机、ZLJ-250型探水钻、MQ18-250/63矿用气动锚索张拉机具或MQT-130/3.2锚杆(索)打眼安装机、YBJ-800型矿用激光指向仪、JD-1调度绞车、BDW25-22-4潜污泵等设备。 炮掘岩巷掘进工作采用喷砼或锚网喷支护方式,采用钻爆法施工,配备P-30B型耙斗装岩机出矸、MZ7655型钻锚一体化凿岩机、FBDNO4.5/25.5型局部通风机、G10风镐、PZ-5B型湿式混凝土喷射机、ZLJ-250型探水钻、P4型混凝土搅拌机、MQT-130/3.2锚杆(索)打眼安装机、YBJ-800型矿用激光指向仪等设备。 炮掘关煤巷掘进工作面配备ZMZ2B-17蟹爪式装煤机、FBDNO4.5/25.5型局部通风机、MSZ-12型湿式煤电钻、ZLJ-250型探水钻、BDW25-22-4潜污泵、G10风镐、JD-1调度绞车、MQT-130/3.2锚杆(索)打眼安装机、YBJ-800型矿用激光指向仪等设备。 4、 矿井生产时采掘比例关系,掘进率和矸石率的预计 全矿井达产布置2个回采工作面,5个掘进工作面,采掘比1∶2.5。达产时井巷工程共12940.4m,掘进体积145995.8m3,掘进率为287.6m/万t、3244.4m3/万t。 矿井的煤巷部分为半煤岩巷,主要开拓、准备巷道布置在6煤层底板岩石中,故掘进矸石量较大,预计为原煤产量的20。 5、 移交生产时的井巷工程量和移交生产时三个煤量 1)移交时井巷工程汇总表和井巷总工程量明细见表 井巷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 项目 名称 长度(m) 体积(m3) 表土 岩 煤 小计 净 掘 进 表土 岩 煤 小计 1 井筒 35.0 1360.4 0.0 1395.4 30151.9 585.9 38368.5 0.0 38954.4 2 井底 车场 0.0 2051.7 0.0 2051.7 16190.9 0.0 22758.4 0.0 22758.4 3 主石门及大巷 0.0 1457.8 0.0 1457.8 13922.6 0.0 12870.3 0.0 12870.3 4 采区 0.0 5310.8 2724.7 8035.5 64428.1 0.0 51705.6 19707.1 71412.7 合计 35.0 10180.7 2724.7 12940.4 124693.5 585.9 125702.8 19707.1 145995.8 2)移交时矿井三个煤量 开拓煤量311.27万t,准备煤量202.33万t,回采煤量45.2万t。 第二章 施工组织部署及准备工作 第一节 现场条件 施工准备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施工所需的水、电、路、通讯及工业场地平整,实现“四通一平”为施工创建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工程开工和开工后顺利施工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并为调整和有效使用施工力量、设备、材料和资金提供条件。 一、四通一平 1、交通矿井旁边有水泥公路通过,与工业广场连接,交通便利。 2、供电立井井筒旁有35kV变电所,工程所需的供电系统在35kV变电所内直接接出,安设变压器,施工配电房,安表计量即可。 3、供水磨田煤矿生活用水水源采用井下泉水,水质水量可以满足要求。生产、消防用水用水采用敖河水,敖河水只须采取加药、沉淀、过滤、消毒等措施,即可达到生产消防用水卫生标准。 4、通讯施工单位与电信部门联系解决,项目部设置一部程控直拔电话负责对外联络。项目部内设置一部10门程控交换机负责井底、井口、绞车房、调度室等地点的联络。 5、场地 新竖井井口位置选择在磨田煤矿现主井广场内。该地南侧有一个小山包,4月前可以开挖完成,约计土方工程量2万方,开挖完成进行场地平整后,可以满足施工需要,但工业场地比较狭窄。 二、现场临时设施 在立井井口工业广场内,施工生产系统,临时变电所、压风机房、机修间、砼搅拌站等集中布置。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临时工程,采用砖木和简易结构缩短建安工期。将项目部办公室、职工宿舍相对独立集中布置在生活区,以方便管理。井口临时设施布置尽可能避开永久建筑以及生产设施,但由于该工业场地狭窄,施工绞车房需站用消防材料库位置。 三、设备、机械、人员的调配 在合同签订后,根据合同按计划组织人员、机械设备进场,既要满足施工需要又要避免设备闲置,材料积压。 第二节 施工组织准备工作 白山坪煤矿磨田立井工程施工场地狭窄,但工程施工临时设施工程量较大,设备进场堆放站地较多,安装任务繁重,因此在开工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为了保质保量建设好本工程,为开工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实施项目计划目标,严格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施工准备原则 施工准备安排的原则是进场快、开工快、边准备、边安家、边施工。 1、组织准备(见下表) 序号 工作内容 完成时间 执行部门(人) 1 动员工作 接中标通知书后 公司 2 建立现场组织机构人员就位 接中标通知书后2天 公司 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进场前3天 项目部 4 确定劳动力并有序组织进场 进场前2天 项目部 5 组织机械设备进场及小型机械 随工程进度 公司、项目部 6 周转材料进场 随工程进度 公司、项目部 7 施工许可证等有关手续的办理 按“招标文件”要求 项目部 8 与主管部门等周边关系的协调 进场前3天 项目部 2、技术准备(见下表) 在项目总工程师的主持下组织施工技术人员阅读和熟悉施工图纸,安全技术交底,准备本工程需用的施工验收规范、煤矿安全规程及质量技术标准。 序号 工程内容 完成时间 执行部门或执行人 1 熟悉与会审施工图 施工图到后1天 公司总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工程师 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交底后3天 项目部 3 编制施工图预算 设计交底后5天 公司 4 编制施工进度网络计划 进场前 项目部 5 编制材料计划 进场前 项目部 6 进场三级教育、特殊工种培训 进场后5天 公司培训部 3、施工现场准备(见下表) 序号 工程内容 完成时间 执行部门或执行人 1 施工场地的移交接收 进场后2天 项目部 2 现场各类临时设施搭设 进场后3天 项目部、技术员 3 各类消防器材、人员落实 进场后5天 项目部 4 立井场地道路等 进场后2天 项目部 4、施工资源准备 (1)机械设备准备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附表。 (2)物资准备 A、物资准备工作应充分材料计划要详细、准确,并加以落实,保证施工进度,要求做到及时、充足。 B、井筒及井底马头门施工开工需要安装的施工设备,在准备期内完成非标制作、安装任务。 C、常规物资的准备如办公桌椅、施工用具、劳保用具、照明灯具等。 D、施工所用材料各类工程开工需要的钢材、木材、水泥、地材和二、三类物质,工具,仪表等编制好计划,落实供应渠道,确保按时到货。向质量好、信誉高的供货方订货。主动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提交产品合格证或质保书,并按规定提交使用前需进行检验的材料,主动递交检验结果。经审核确认合格后,方能进场,分类堆放,并作好标识。 E、材料投入具体见立井施工材料计划用量表 二、施工组织 1、施工组织 组建白山坪煤矿磨田立井工程项目部,负责该项目工程施工。项目部下设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经营核算、材料供应、后勤保障等职能部室,设立井施工综合队,设建筑安装队负责地面及井下建筑安装任务,设一个机电维修队负责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维护任务。 副立井井筒工程是整个工程的关键,下面主要介绍立井施工的施工组织情况,为了适应白山坪磨田立井井筒混合作业施工工艺的要求,在井筒基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