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06工 作 面 回 采 作 业 规 程.doc
编号ZGBW20101601002 潞阳长榆河煤业有限公司 080406工 作 面 回 采 作 业 规 程 编制单位 综采工区 编制时间2010年3月12日 目录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3 第一节 工作面概况.......3 第二节 工作面四邻情况、采掘情况及影响范围...3 第三节 工作面参数及储量...3 第二章 地质情况..3 第一节 煤层赋存特征...3 第二节 地质构造情况...4 第三节 围岩及其特征.......................................................................................4 第四节 瓦斯、火、煤层情况...........................................................................5 第五节 水文情况...............................................................................................6 第三章 采煤方法及其工艺流程..6 第一节 工作面巷道及设备布置...6 第二节 采煤方法...7 第三节 采煤工艺...7 第四章 顶板控制管理及支架说明书. 9 第一节 工作面支架支护说明......10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管理. 10 第三节 上下端头及安全出口顶板管理 .. 12 第四节 回风尾巷、轨道顺槽后维护安全管理 ..13 第五节 特殊情况下的顶板管理 .. 14 第五章 工作面矿压监测.18 第一节 工作面矿压监测的内容和方法描述..18 第二节 两巷回采期间的矿压监测..20 第六章 生产系统.20 第一节 一通三防..20 第二节 监测监控与通讯照明等系统 .. 24 第三节 主、辅运输系统 ..25 第四节 排水、供电、压风系统 ..25 第七章 安全质量管理.27 第一节 工程质量验收要求..27 第二节 文明生产管理要求..27 第三节 煤质管理要求..28 第四节 机电设备管理要求. 28 第八章 劳动组织及循环图表 40 第一节 编制劳动组织图表. 40 第二节 编制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40 第九章 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0 第十章 重大危险源及有害因素辨识 41 第十一章 安全技术措施. 42 第一节 一般规定. 42 第二节 防治水措施 43 第三节 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防治措施 .43 第四节 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46 第五节 机电设备防护措施. 47 第六节 材料设备的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47 第七节 其它特殊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48 第十二章 工作面避灾路线.. 65 第一节 避灾原则. 65 第二节 避灾路线 65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 工作面概况 080406工作面地面相对位置位于矿区南部自然林、灌木丛,井田中西部,水平名称为1170水平,采区为四采区,地面标高1320~1380m,井下标高11401160m。 第二节 工作面四邻情况、采掘情况及影响范围 080406工作面井下位置及与相邻的关系工作面位于1170水平四采区,工作面以西是080406采区皮带巷,南部为080406下面未开拓,以东530至矿界外是西南关煤矿,以北是080406上部工作面;该采面与四邻均留设足够的保安煤柱。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地面是高原山林区,无任何建筑,保护设施,采面覆盖厚度在200m以上,而且岩层稳定,所以该区采煤对地表无较大影响。 第三节 工作面参数及储量 080406工作面走向长度81米,倾向长160米,倾斜面积为12960m2,煤层平均厚度1.6米,采高1.60.2米,煤体容重1.37吨/米3,循环进度0.6米,回收率95,据此计算单位万吨 采煤工作面储量A811601.61.372.84; 可采储量B811601.61.370.952.69; 工作面的服务年限(C)可采储量B/设计月产(工作面设计月产按1.2万吨) C2.69/1.22.2个月 第二章 地质情况 第一节 煤层赋存特征 煤层厚度m 1.5~1.7 1.6 煤层结构 简单 煤层倾角(度) 3-5 4 开采煤层 8 硬度 1.5 煤种 贫煤 稳定程度 稳定 煤层情况描述煤层情况描述 1、煤层发育情况 080406工作面回采的煤层为8层煤,该煤层构造简单,无夹石,玻璃光泽,断口参差状和贝壳状,内生裂隙较发育,主要为半亮煤,与其中的镜煤及暗煤次之,丝炭少见,煤质较好。 2、煤层类型及煤质 8煤的可采系数为1,煤厚变化系数为20%,其类型为稳定性煤层,煤质牌号为PM,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煤,硫分0.86%,灰分为22.1%,容重1.37t/m。 3、煤层厚度 该工作面范围内,8层煤赋存稳定,煤层的厚度在1.5~1.7m之间,平均1.6m,走向255-260、倾角3-5。 第二节 地质构造情况 一、 断层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本工作面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掘进期揭露两条断层,有一条0、6米小断层,分布在切巷上部,对回采影响较小,上巷一条断层落差0.8米,对回采有影响。 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工作面范围内无褶曲。 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 工作面范围内无火成岩的侵蚀。 第三节 围岩及其特征 煤层顶底板情况见下表 顶、底板 名称 岩石 名称 厚度 特征 基本顶 砂岩 5m 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性脆易冒落,抗压强度22Mpa,顶板分级为Ⅰ级。 直接顶 砂页岩 1.6m 黑色,下部为厚层状,块状层理,上部位薄层状并夹煤线,易放顶,抗压强度为26Mpa,顶板分类为Ⅰ类。 伪顶 炭页岩 0.3 m 伪顶层状分布,结构不稳定,随采随落。 直接底 页岩 2m 厚层状,泥质胶结,层理清楚,抗压强度70MpaⅢb类底板,允许比压13Mpa。 老底 泥岩 4.0m 灰黑色,层理,块状,不易碎,泥质胶结。 (附表工作面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 地 层 单 位 地层 厚度 m 煤岩层名称 层序 层厚m 柱状 岩性描述 界 系 统 组 古生界 石炭系 上统 太原组 43.58 细砂岩 K6 4.9 灰色,中厚层状,性脆易冒落。 泥页岩 1.5 黑色,层状、块状层理,上部为薄层状并夹煤线 煤 8 1.5 半亮煤,较稳定 炭页岩 2.0 灰黑色,性脆易碎。 泥岩 4.0 灰色,致密坚硬,水平层理明显 第四节 瓦斯、火、煤层情况 瓦斯 低瓦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7.32m3/t,绝对涌出量0.51m3/min。 CO2 低CO2矿井,CO2相对涌出量5.41m3/t,绝对涌出量1.81 m3/min。 煤尘爆炸指数 煤尘具有爆炸性,指数为4.482MP m/s。 煤的自燃倾向性 不易自燃,自燃等级Ⅲ。 地温危害 工作面地温2-10C,无地温危害。 冲击地压危害 无冲击地压。 第五节 水文情况 一、涌水量正常涌水量为0.10m3/min;最大涌水量为0.25m3/min。 二、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 该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8层煤上距二叠系K7砂岩16m,二叠系K7砂岩厚6.32-15m,主要为黄色中细粒砂岩,钙质与泥质胶结,裂隙较发育。该层靠回采潜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浅部补给循环条件较好,富水性差,属弱含水层,在深部开采对8层影响不大。为8层煤的间接顶板,间距12~20m,随埋藏深度的加大而减弱,550m以下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根据巷道揭露的情况分析,对8层煤的开采基本无影响。 8层煤顶板砂岩局部少量含水是影响工作面开采的主要因素,开采时顶板有时出现滴水或淋水,一般出现在断裂构造处,水量非常小,范围仅在断裂构造周围,对工作面开采影响不大。 三、其它水源的分析 1、080406工作面防尘水、管路漏液可能增大工作面的涌水量。 2、本工作面掘进已探明邻近富东矿,麦捷矿采空区,积水已处理,对本工作面开采无较大影响。 第三章 采煤方法及其工艺流程 第一节 工作面巷道及设备布置 一、 工作面基本情况(附图1) 该采面位于1170水平四采区,在1170大巷以南,其中综采工作面走向约81米;倾斜长约160米,布置轨道巷和皮带进风巷,属单层双翼布置,向西翼开采。由0804运输下山,向东布置080406工作面上、下顺槽及切眼。 二、 工作面巷道支护特征 1、080406工作面回风顺槽为拱形断面,采用锚带网支护。巷道净宽3.2m,净高2.2m。顶板布置4棵锚杆(采用直径18mm,长度2000mm等强度全螺纹钢树脂锚杆),上帮布置2棵,下帮布置2棵锚杆(采用直径18mm,长度2000mm等强度全螺纹钢树脂锚杆),每3米顶板打1颗4-5米锚索。周圈挂铁丝网(顶板破碎时挂机制金属菱形网并使棚支护),M钢带,铸铁托盘。锚杆排间距顶板为9001000mm,两帮为10001000mm。 2、080406工作面进风顺槽为拱形断面,顶板布置4棵锚杆,(采用直径18mm,长度2000mm等强度全螺纹钢树脂锚杆),上帮布置2棵,下帮布置2棵锚杆(采用直径18mm,长度2000mm等强度全螺纹钢树脂锚杆)。周圈挂铁丝网(顶板破碎时挂机制金属网菱形网),M钢带,铸铁托盘。锚杆排间距顶板为8001000mm,两帮为10001000mm。 3、遇断层或顶板破碎时,采用半圆挂菱形网带(钢带安插到拱基线以下)支护,净宽3.2m,净高2.2m,周圈挂机制金属菱形网,锚杆间排距为800800mm,采用直径18mm,长度2000mm等强度全螺纹钢锚杆。锚网带不能有效支护顶板时,在巷道正中加打1-2颗锚索,间距3m,M钢带,M铸铁托盘。 4、尾巷 080406工作面尾巷为拱形断面,采用锚带网支护。巷道净宽3.2m,净高2.2m主要用于该工作面的通风、排放瓦斯。 5、切眼为拱形断面,采用锚网支护。巷道断面呈矩形,断面22.4 m 2,用于安装综采设备。 工作面设备布置及技术特征 皮带顺槽布置皮带机、转载机,移动变电站、液压泵站峒室,设置于靠近该工作面的0804联络巷中,峒室宽4.0米,净高2.5米,全断面锚网带支护,混凝土硬化地板。 工作面布置支架、机组、刮板运输机; 轨顺布置水泵 第二节 采煤方法 080406综采工作面采用MG132/310-WB型双滚筒液压无链牵引采煤机落煤。采用采煤机组上下滚筒割装煤和工作面运输机铲煤板前移配合装运底板煤。工作面采用SGZ630/2132型中双链全封底式刮板输送机运煤,运输顺槽采用SG-630/40型刮板输送机运煤。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平均煤厚为1.6米,工作面采高为1.60.2米,循环进尺0.6米。 第三节 采煤工艺 一、 循环工艺(附图2) 采用端部割三角煤的斜切进刀方式,采煤工序为采煤机到达工作面下端头割透煤壁后,上行斜切进刀推移运输机尾,下行割下三角煤,返向正常上行割煤,追机移架移溜;上部割透煤壁后下行斜切进刀,移运输机头,上行割上三角煤,返向下行正常割煤,追机移架移溜。采煤机的进刀距离为20~30m。 二、 工艺详细说明及要求 A、采煤机割煤采煤机滚筒直径1.2米,有效截深0.6米,牵引方式为无链牵引,牵引速度为05m/min。 1、操作程序 ⑴、输送机运转平稳后,打开供水截止阀,启动采煤机,待滚筒转起来后,再给牵引,速度应由小逐渐加大到所需的牵引速度,然后匀速牵引。 ⑵、采煤机运行时,司机应随时注意设备有无异常声音,各部温度、仪表显示、电缆拖移,输送机内有无大块矸石、物料等带动采煤机强迫运行等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停机处理。 ⑶、主司机站在端站位置,身体距机身500mm左右,随机组运动前移,随时观察刮板输送机、电缆拖移装置、机组声音,各部温度是否正常。根据煤层顶板情况及大溜运载情况,随时调整机组割煤速度,严格控制采高在1.6+0.2米范围以内。 ⑷、前滚筒司机站在截割部或端头处进行操作,调整好滚筒的高度后,要在支架前后立柱之间行走。随时注意前滚筒运转情况,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前滚筒的高度,保证顶板平直,发现电缆槽中有大块煤矸时,要及时处理。 ⑸、后滚筒司机根据底板情况调整后滚筒的高度,保证割出的底板平直。随时注意电缆、刮板输送机的运行状况,发现挤卡、堵涌煤或出现特殊紧急情况,立即向主司机发出紧急停机信号,及时闭锁刮板输送机或停机防止事故发生及扩大。 ⑹、机组距端头(尾)5m时,降低牵引速度,一名副司机操作调速健,另一名副司机负责操作前滚筒调高手把,正司机站在端头架间观察指挥,当前滚筒深入巷道半个滚筒,停止牵引。 2、割煤质量要求 a.严格控制采高,最高不能超过1.9m,最低不能低于1.3m,最低采高要保证支架立柱有足够的行程。 b.控制采煤机牵引速度,防止压溜、涌煤事故发生,保持割煤过程中的顶底板平整。 c.采煤机割过后,必须及时移架,防止架前冒顶、片帮。 d.采煤机割煤时,必须严格按照采煤机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 e、 司机要根据底板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采高,防止采高过低造成机组无法通行。 B、装煤落煤主要靠滚筒螺旋叶片装入,推溜后底板上的浮煤由人工用铁锹装入运输机。 C、移架采用追机移架的方式,对顶板进行及时支护。即割煤后先移架管理顶板,后推溜。工作面随采煤机顺序带压移支架,邻架操作。移架过程中应使用好支架防倒防滑机构,防止移架期间倒架、滑架、咬架,要保持支架垂直煤壁及运输机。 ①移架操作程序 移架时要带压擦顶移架,其移架的操作程序是降支架立柱→以输送机为支点,用移架千斤顶移架0.6m的距离→升起支架立柱,并在升柱手把位置保持3~5秒钟使支架达到额定的初撑力后将手把回零。 ②移架质量要求 (1)必须严格按移架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移架。 (2)为保证拉架时不致将输送机后拉,在移架时,应将邻架的推移千斤顶打在推溜位置。 (3)当煤壁片帮或顶板碎破时,应在采煤机前滚筒割煤后及时移架护顶。 (4)移架时,必须使工作面支架保持成一条直线,其直线误差在50mm。 (5)工作面应达到动态的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三直、二平、一净、二畅通”的质量要求。“三直”煤壁直、运输机直、支架直,“二平”顶、底板平,“一净”人行道浮煤清理干净,“二畅通”人行道、上下出口畅通。 (6)加强支架的支护强度,确保支护质量,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24MPa。 (7)采煤机割煤后,要及时移架,移架与采煤机后滚筒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8m,防止长时间空顶。 (8)相邻两架支架相错不得超过侧护板厚度的2/3。 (9)工作面支架间距保证在7~10cm之间,禁止发生挤架现象。 (10)工作面支架必须垂直于煤壁,支架底座与推拉杆平齐。 (11)移架后架间卫生、人行道卫生、齿轨电缆槽卫生必须清理干净。 (12)工作面出现冒顶时,要及时用木料接顶,并支好支架。 D、推溜 移架20米后,开始推溜。 推溜要求 ①、每次推移应保持0.6m的推移进度,并与煤壁平行成一直线,其直线误差应在50mm以内。 ②、为了减少输送机在弯曲段的磨损,提高其寿命,在推输送机时,要保持采煤机之后的弯曲段长度不得小于18m。 ③、推溜只允许单向进行,不得从两头向中间推溜,以防损坏设备。 ④ 、推移完运输机,必须及时清扫散落在电缆槽内、运输机与液压支架之间等处的浮煤。 第四章 顶板控制管理及支架说明书 矿压参数的预测及支护强度校验 根据我矿已采的0804采区各工作面的矿压显现情况,经验算顶板支护强度Pt=9.81hγk 9.8181.82.5353(KN/m2),经核算本工作面支架对顶板的支护强度不得少于360KN/m2。选取“080406面矿压观测选择或预计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表”中最大平均。 工作面条件与支架适应条件对照表 工作面条件 支架适应条件 采高 1.8m 1.0~2.1m 倾角 3 0~40 煤厚 1.3~1.7m 1.2~2.1m 煤硬度 1.5 底板比压 13MPa 1.05MPa 支护强度 200KN/m2 469KN/m2 顶板种类 Ⅲ级 支护强度最大平均支护强度469(KN/m2)。353(KN/m2)469(KN/m2),因此,工作面支护强度取理论最大值353 KN/m2,小于支架支护强度469KN/m2,满足要求。根据工作面条件与支架适应条件对照表可以看出支架要求的底板比压1.05MPa 13MPa,选用ZY3200/09/21型支架,在满足顶板管理支护强度需要的同时,也能满足底板比压值要求。 通过对比、验算,证明选用ZY3200/09/21型支架能满足要求。 第一节 工作面支架支护说明 一、支架说明书 液压支架型号 ZY3200/09/21 支撑高度 900~2100mm 支撑宽度 1430---160Omm 初撑力 2008~2518KN (P=31.5 Mpa) 工作阻力 2456~3077KN (P=38.5 Mpa) 支护强度 0.42~0.56Mpa 顶梁长度 3370mm 最小外形尺寸 46701420900 中心距 1500 mm 底板比压 1.05 Mpa 泵站压力 31.5 Mpa 操纵方式 邻架操纵 主立柱 2根,行程964mm 支架重量 8.92t 二、支架控顶距 最小控顶距3.37m,最大控顶距3.97m。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管理 080406综采工作面选用基本液压支架ZY3200/09/21型支撑掩护式支架,共106架。从运输顺槽到轨道顺槽依次编号为1~106号支架。本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工作面配置106架ZY3200/09/21型液压支架,对工作面顶板实行全支护法管理。 一、工作面顶板管理具体要求 (一)、具体要求 1、割煤时不留底煤,煤墙片帮宽时,要及时超前移架管理,严防冒顶事故。 2、支架必须由专职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严禁非专职人员盲目操作,以防操作不当造成冒顶事故。 3、升架时,严禁造成支架仰角过大,导致顶板受力状况改变,产生架前冒顶事故。要确保支架升平、升紧,接顶严密。 4、升架时,必须保证足够的送液时间。升紧后,及时将各手把复零。 5、生产中,机组司机与支架工要相互配合好,严禁空顶距离过长,顶板破碎时,要在前滚筒割煤后及时移架支护。 6、加强支架、泵站检修工作质量。班中出现破管、吹密封等现象时,要及时更换,确保液压系统完好和支架的支护有效。 7、顶板破碎时,必须带压移架,支架到位后及时升紧支架,严防架前发生冒顶事故。 (二)、初采期间的顶板管理 1、工作面初采前,由公司组织有关单位对工作面的机械设备、支护用品、生产工具、备用材料、通防设施,工作面两顺槽及切眼的支护状态等进行全面验收,认为具备生产条件,方可投产。 2、初采期间,公司成立初次放顶领导小组,组织三班盯岗,负责指挥现场放顶工作。质量小组负责对工作面顶板支护质量进行监测、监控、预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3、工作面推采期间,技术人员负责对顶板支护质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4、开采前,两顺槽超前支护距离不小于20m,支柱初撑力不小于50KN。 5、开采前,先将工作面溜子铺直、支架找直、架间距调整合适,保证工作面支架初撑力不小于24Mpa。 6、开采前,当机组不能割透端头时先开出工作面端头机窝,机窝内至少保证两排正规支柱,按要求支好端头支架,端头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 7、开采前将支架柱鞋与推拉杆垫平齐,垫支架时,按以下要求操作 (1)、在所垫支架处煤壁侧,打两棵单体支柱撑住支架前板,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 (2)、打好支撑支柱后,然后降立柱将支架柱鞋拉起,当支架柱鞋高于推拉杆15cm后打好平衡手把,将立柱控制手把回零位,用铁锹将破碎矸石或木鞋充填于柱鞋下面,充填好后,然后升立柱,使支架达到现定初撑力。如垫不好,再按上述要求重新进行。 (3)、垫好支架后,将煤壁侧单体支柱回掉。 8、开采前不够高的支架必须用木料穿顶或垫底座,使之达到要求。 9、支架上方穿顶时,先将降支架,用木料从顶梁前方往后穿,穿顶厚度应根据相邻支架的高度确定,穿好顶后升架,使顶梁与木料接顶严密。 10、穿顶后的支架垫架子时,按第7条执行,最后使该支架达到规定要求。 11、调整架子间距时,先将架间距大的下方支架降架(本架),然后打开此架侧护板,使本架左推到合适位置,然后升架,将侧护板手把回零,架间距控制在7~10cm,调整架间距时由此依次类推。 12、调整支架下滑时,把本架降架,下一架侧护板打开,将本架上调,然后打开平衡,使本架前板挑起并固定在顶板上,然后打开本架侧护板同收下一架支架侧护板,使支架后头下移,最后使支架调正升起。 13、初采期间,工作面端头支柱初撑力必须达到90KN,工作面支架初撑力不低于24Mpa。 14、采煤机割煤后,必须按规定及时移架,严禁空顶作业。 15、直接顶初次垮落期间,造成顶板破碎、片帮处必须及时拉超前架支护顶板。 16、顶板破碎地段,必须跟前滚筒及时移架,割一架移一架,随割煤随维护顶板。 17、本面切眼起底量为0.5m,每循环必须保证工作面溜子上抬0~10cm。 (三)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措施。 1、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应加强来压前的预测预报工作,由技术科在上下顺槽挂牌标明来压位置。 2、工作面支架、单体支柱、上下两巷超前支护初撑力必须达到要求,缺失支柱必须补齐、支牢,卸荷支柱必须更换。 3、加强两端头顶板管理,提高支护质量,确保两端头的联网质量,以防端头出现撕网而发生漏顶事故。 4、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期间造成顶板破碎片帮地段必须及时拉超前架支护,支架前板必须顶住煤壁子。 5、随割煤随按规定移架,顶板破碎段必须紧跟前滚筒,割一架移一架。 6、初次来压的结束审定,必须根据矿压观测结果及现场顶板冒落情况,由采煤矿长确定。 第三节、上下端头及安全出口顶板管理 1、上、下端头尽量采用迈步式单体柱、兀型钢梁进行支护,上下顺槽超前支护与工作面端头排头支架间隙,必须使用单体液压支柱配1m顶梁或兀型钢梁进行支护。上下顺槽应支设切顶密集支柱,间距不大于0.5m,端头不得出现空载支柱。 2、移机尾时,棚梁与支架大于0.5m时必须支设临时支柱,柱距1.2m。 3、支柱时,必须两人一组,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支柱,严禁一人操作,支柱按绳支设,随支柱随挂防倒钩。 4、支柱时,注液人员必须缓慢注液,待单体支柱锚爪接触顶梁后,再慢慢将支柱升挺支牢,使顶梁接顶严密有力,注液人员站在人行道内所支支柱斜上方一侧,并避开支柱歪倒的方向,以防支柱滑倒伤人,扶柱人员必须将头部胸部避开三用阀飞出的方向,以防三用阀断开飞出伤人。 5、支柱时,支柱下方5m范围内严禁有人从事其它工作。 6、两端头采高变化时,必须更换相应高度的支柱,单体支柱必须保证有20cm的升出量和10cm的再升余量,严禁超高和超低使用单体支柱。 7、回柱时,采用自下而上、由里向外的三角回柱法进行回柱。 8、回柱时,回柱小组必须由2~3人组成,一人回柱,一人观察顶板,回出支柱对应支在末前排排距档内,使新切顶排形成对柱支护顶板,对柱间距为0.3m,对柱初撑力达到90KN。 9、回柱人员必须站在末前排斜上方第二棵支柱的空档内,用带绳的卸荷手把远距离操作。埋压支柱难回支柱必须用拔柱器或手拉葫芦远距离拉出;滑入老塘内的柱梁鞋必须用长铁钩子拉出,严禁任何人员进入老塘内拉取柱梁鞋。 10、回柱时,必须使用合格的回柱工具,卸荷手把绳长度和长铁钩子长度不小于1.5m,锤把不小于1.0m,钎子不小于1.2m。上下端头支柱的回撤必须在有效支护的掩护下进行回撤。 第四节 回风尾巷、轨道顺槽后维护安全管理 一、回风尾巷安全管理 1、尾巷必须保持足够的断面,且支护可靠,必须使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基本支护及强化支护。 2、尾巷设专人每天进行一次检查,每三天对巷道进行一次全面排查,确保不留隐患。 3、尾巷必须贯穿整个采面推进长度,及时封闭废弃尾巷,不得留有盲巷。 4、尾巷必须与采区回风直接贯通,进入采区回风的联络巷道必须设置栅栏,揭示警标“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 5、尾巷通往采区回风巷的10米范围内,设置瓦斯传感器,传感器标定值符合而煤矿安全规程第137条规定。 6、每次打开联络贯眼,必须是工作面推进垂直,且风流调整到不得回风直接短路。 7、保持尾巷回风流风量不低于工作面总回风量的三分之一。 8、每班至少对回风尾巷检查瓦斯三次,瓦斯达到1立即停止作业。 9、定期对回风尾巷洒水灭尘,浮尘淤泥及时清理。 二、轨道顺槽后维护安全技术管理 1、轨道顺槽顶板及下帮锚网带支护完整保留,盘帽缺失及开网进行补全联好,在尾巷煤柱以东2m处钢带下支设木柱,拐角处支设三棵木柱加强维护,确保切眼内留足够的通风断面。 2、下端头切顶排回柱前,在第一个支架下侧方配板枇支设一棵单体,然后扒出柱窝在板枇下支设一棵木柱(Ф≥16cm),木柱必须支到硬底,其上打紧木楔,迎山有力。 3、切顶排单体支柱回出后,再支设第二棵木柱,木柱距下帮0.81.2m,保证后维护通风断面符合要求。 4、为防止采空区顶板冒落推倒木柱,可在木柱和下帮之间打上撑棍。 5、后维护施工人员密切注意采空区侧顶板情况,发现顶板有冒落预兆时人员必须及时躲开撤离到安全地点,防止顶板掉落伤人。 6、工作面出煤时后维护段安设的水幕必须正常开启,降低粉尘。 7、下巷必须经常进行卧底,宽度不够处及时进行开帮,确保巷道断面符合使用要求。 8、整个维护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监护顶板和煤壁等支护情况,防止顶板掉矸冒落、煤壁片帮伤人。 9、未述部分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节 、特殊情况下的顶板管理 一、两顺槽顶板管理 080406工作面皮顺、轨顺及瓦排巷全部采用全锚支护,其中尾巷已全部打设好木垛,回采过程中,跟班队干要加强对两顺槽顶板离层仪的观测,每班验收员要进行巡查,观测离层仪数据并且向队值班室汇报变化情况,凡发现离层仪有一个测筒进入红区必须当班组织人员在离层仪前后10m范围架棚或采取其它有效支护措施,并且对接班人员给予警告,上井后做好记录;发现离层仪有一个测筒进入黄区要用木点柱进行支护,然后进行重点监测。离层仪颜色由每天0点班修巷组负责填写到离层仪牌板上,离层仪数据由技术员每周进行观测一次,上井后做好巷道顶板离层观测记录。 二、工作面运输、轨道顺槽的超前支护 (一)、支护要求、 支护材料及支护密度 轨道顺槽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HDJB-1000顶梁支护,支护距离不少于20m;运输顺槽超前支护里侧15~20米段,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HDJB-1000顶梁支护,外侧采用棚头下配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整个超前支护距离不少于20m。 如果超前支护以外的巷道顶板压力大,巷道变形时,必须及时使好一梁二柱π型钢梁顺巷道倾斜方向支护顶板,梁长2.8m,间距1.0m.棚腿为单体支柱。 运输顺槽使用二排DZ系列单体液压支柱配HDJB-1000铰接顶梁支护,排距不小于0.81.0m,柱距1.0m。 运输顺槽超前支护里侧10~15米段采用三排单体液压支柱配HDJB-1000顶梁支护,外侧段在棚头下使用二排DZ系列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排距不小于0.8m,柱距1.0m,顶板压力大段在棚档内加支一梁二柱π型钢顺巷道倾斜方向支护,梁间距1.0m。 (二)、支护材料使用数量、备用数量 轨道顺槽超前支护20m,需要2排计40棵单体支柱,2排40根HDJB-1000顶梁,两棵关门点柱。 运输顺槽超前支护20m,外侧需要2排20棵单体支柱,里侧需要1排单体支柱15棵, HDJB-1000顶梁15根,两棵关门点柱。 080406综采工作面备用支柱DZ16~20单体液压支柱各20棵,2.5m单体液压支柱20棵,普通顶梁30根,铁鞋(Ф300mm)40块,半圆木100根1/2Ф161.4m,半圆木60根(1/2Ф160.7m),木鞋20根(1/2Ф160.3m),4.0m长兀型钢梁2根, 1.0m顶梁30根。 备用材料的存放地点,应保持距工作面50~100m之间。材料分类摆放整齐,实行挂牌管理,标明材料名称、型号、数量等内容,并由专人负责。材料存放地点必须保证有0.8m以上宽度的人行道和必需的运输通道。 (三)、单体支护强度效验(运输顺槽支护密度低于轨道顺槽支护密度,按照运输顺槽计算) A、顶板未来压时,超前支护为主动支护,单体柱支撑顶煤载荷。本工作面顶煤厚度1.6m,容重1.37吨/m3,取动载系数1.0,支护宽度1.8m,则每根单体柱受力为 F1(201.81.61.371.09.8)/[20/1 2]19.3千牛/根,单体柱的初撑力不低于90千牛,大于F1,能够满足要求; B、顶板来压时,超前支护转变为被动支护,单体柱承受顶煤载荷及直接顶部分载荷。顶煤厚度1.6m,容重1.37吨/m3,取动载系数1.0;直接顶厚度1.6m,容重2.7吨/m3,取动载系数0.6,支护宽度4.5m,则每根单体柱受力为 F2(201.81.61.371.09.8201.81.62.70.69.8)/[20/1 2]42.69千牛/根,单体柱的工作阻力为245千牛,大于F2,能够满足要求; C、顶板来压明显,超前支护形式不能满足维护断面要求时,及时复查规程,采取延长超前支护长度、在Π型钢棚下中间打点柱,增加支护密度和强度,根据现场情况计算单体柱受力是否满足支护要求。 (四)、支护质量控制标准 ①支柱走向一条线,偏差小于l00mm。 ②支柱应支到实底,并做到迎山有力(迎山角度为20左右)。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小于5OkN。 ③铰接顶梁之间要用圆销联好并到位,顶梁与顶板接触不平处,用木料穿实,并保持平直,棚头下支柱严禁扒口。 ④所有单体液压支柱三用阀方向一致,注液口朝向老塘,支柱手把体方向一致,朝向顺槽外侧。 ⑤工作面两顺槽断面不得小于设计断面的80%。 ⑥两巷的支撑高度不得低于1.8m,宽度不得低于2.0m,上顺槽行人道宽度不得小于0.8m,下顺槽人行道宽度不小于1.2m。单体支柱活柱行程不得小于200mm,再升余量不低于100mm。 ⑦两巷单体支柱均穿铁鞋(直径300mm)支护。 ⑧两巷单体支柱均拴挂防倒绳。 三、工作面端头支护强度计算 (一) 、按满足支护强度要求进行支护设计 1、根据支护设计选取合理的支护强度353KN/m2。 2、支柱实际支撑能力计算 RtKgKzKbKhKaR 0.980.950.91.00.95294 234KN/根 式中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根 Kg支柱工作系数,取0.98。 Kz支柱增阻系数,取0.95。 Kb支柱不均匀系数,取0.9。 Kh支柱采高系数,取1.0。 Ka支柱倾角系数,取0.95。 R 支柱额定工作阻力,取294KN。 3、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计算 nPt/Rt353/2341.5根/m2 式中n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根/m2)。 4、根据合理的支护密度确定 排距1.0m,柱距0.6m,支护密度1.67根/m2。 本面支护密度1.67根/m2,大于工作面合理支护密度1.5根/m2, 故能满足工作面要求。 (二)按单体支柱与工作面支架支护强度相同的要求进行支护设计 1、工作面支架的支护强度 支架初撑力2008~2518平均为2263KN 支架工作阻力2456~3077平均为2766KN 支护强度 pt1 2263/(1.5*3.4)443.7KN/㎡ pt2 2766/(1.5*4.0)461KN/㎡ 2、单体支柱实际支撑能力计算 RtkgkzkbkhkaR0.980.950.910.95294 234(KN/棵) 3、端头所需支护密度计算 n1 pt1 / Rt443.7/2341.89(根/㎡) n2 pt2 / Rt461/2341.97(根/㎡) 4、端头加支π型钢梁后支护密度及强度 端头支护面积;2.83.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