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ppt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匡尚富中国水科院,内容提要,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新经济模式的战略选择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差距和挑战三.水利水电发展形势与任务对水利水电科技的要求四.我院的发展思路及当前的主要工作,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新经济模式的战略选择,(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的内涵1、惠及全民福祉2、保障基本人权3、创造机会平等4、男女平等参与5、弱势群体救助6、文明共建共享形成尊重人、培育人、提高人的社会氛围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内涵1、“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全面思考2、“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3、“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结构的全面管理,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协调”发展的内涵1、“发展动力、发展质量、发展公平”的有机协调2、“发展数量、发展效益、发展速度”的有机协调3、“点状发展、轴状发展、面状发展”的有机协调4、“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有机协调5、“个体利益、团体利益、整体利益”的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必须由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2、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机会为代价3、本区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区域或全球发展为代价,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自然界的资源供给与环境容量无法满足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同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自然的义务。,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系统阐明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实现途径。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确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是人类共同的行动纲领。,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了可持续发展计划和约翰内斯堡政治宣言----确定“发展”仍是人类共同的主题,提出了经济、社会、环境是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以及水、能源、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优先领域。,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次通过三大“零增长”台阶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2、资源能源消耗速率3、生态环境退化速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六大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环境与发展的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利己与利他的平衡可持续供给与理性消费平衡物质生产与精神富足的平衡,,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必须通过三条“倒U型”曲线1、发展动力的倒U型曲线2、发展质量的倒U型曲线3、发展公平的倒U型曲线,(二)、科学发展观催生新型国民核算体系绿色GDP,GDP被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萨谬尔森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国自1985年起建立了GDP核算制度,1993年正式成为国家统计的核心指标。GDP在衡量国民财富上有巨大的功绩,但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从社会角度看,GDP将质量好的和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地算在国民财富之中从环境角度看,它认为资源和生态环境是自由财富,不去考虑资源的稀缺性与生态的退化从经济角度看,它只记录看得见的、可以价格化的劳务,其它对社会非常有贡献的劳务却被摒除在外,,绿色GDP标志,生态赤字为零环境胁迫为零超出区域承载力的概率为零资源的生产价值与生态价值之比保持常数实现代际公平和区际公平,生态赤字定义超出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临界、借用后代发展机会的自然资本总和。生态赤字可以简略地表达为生态赤字损失成本借用成本,简化的绿色GDP可以理解为“绿色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其中,自然部分的虚数主要有1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2自然资源的退化;3长期生态质量退化所造成的损失;4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5物质、能量的不合理利用所引发的成本。,人文部分的虚数主要因素有1疾病和公共卫生条件造成的成本;2失业所造成的损失;3教育水平低造成的损失;4人口数量失控造成的损失;5管理不善(包括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1971年麻省理工学院生态需求指标1972年托宾等提出净经济福利指标1973年日本政府提出净国民福利指标1989年卢佩托等提出净国内生产指标1990年戴利提出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1995年世界银行“扩展的财富”指标1996世界银行提出“真实储蓄率”指标1996Wackernagel的“生态印迹”指标1997Constanza“生态服务指标体系”1998欧洲日本先后执行环境会计制度,,托宾计算,美国从1940年到1968年,每年的“净经济福利”所得,几乎只是每年GDP的一半。,,日本政府按照净国民福利指标计算凡超过国家制定的污染排放标准,企业均应列出所需的治理经费。这些治理经费必须从GDP中扣除。日本在1973年的GDP增长为8.5%,但在扣除治污费用后,事实上全国只有5.8%的增长率。,,1989年卢佩托等选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印度尼西亚,按净国内生产指标进行计算,虽然印尼在1971到1984GDP的增长率为7.1%,但是扣除石油耗损、木材减少,以及由于伐木引起的水土流失所造成的损失后,GDP的实际增长只有4.8%。,,按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计算,澳大利亚从1950年到1996年间,实际增长率只有官方公布GDP增长率的70。,,中国的生态赤字,1985--2000的15年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7如果令“名义国民财富”等于100当扣除损失成本和借用成本生态赤字后,15年来,中国的“真实国民财富”只是名义财富的78.2财富虚数是21.8它意味着GDP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只有6.5.即每年平均有2.2个百分点为“虚数”,(三)、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和推进循环经济,胡总书记在2003年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全球环境基金大会上指出只有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循环经济内涵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以生产和消费中“资源消耗减量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再生资源化和无害化”为目标的“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经济循环过程。,循环经济的三点评价原则3R,减量化Reduce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再利用Reuse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再循环Recycle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人类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传统模式一味强调对环境的征服,缺乏环保意识,资源利用粗放,是一种“资源-生产-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末端治理模式开始注意环保问题,强调在生产过程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先污染,后治理”。循环经济模式倡导与生态环境协调,强调“清洁生产”,以实现资源消耗最小化、废物资源化、排污最小化为目的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经济循环过程。,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循环经济立法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基础层面有一部基本法-----推进形成循环社会基本法。2000年实施。二是综合层面有两部法律-----废物处理及垃圾清扫法,1970年制定,1991年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原法为促进可循环资源利用,1991年制定,2001年修订并更名。三是产品层次有五部法规-----促进容器包装的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特定家庭机器再商品化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促进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法,国家推进供应环境产品法。,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循环经济立法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基础层面有一部基本法-----推进形成循环社会基本法。2000年实施。二是综合层面有两部法律-----废物处理及垃圾清扫法,1970年制定,1991年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原法为促进可循环资源利用,1991年制定,2001年修订并更名。三是产品层次有五部法规-----促进容器包装的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特定家庭机器再商品化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促进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法,国家推进供应环境产品法。,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德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也是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1986年出台了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1991年和1992年又先后通过了包装条例和限制废车条例,1996年颁布实施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美国虽然起步较早,于1976年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实行的循环经济法规或再生利用法规。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如加州1989年通过的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我国于2002年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循环经济的有关政策一是政府奖励政策。如美国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英国的Jerwood-Salters环境奖,日本的资源回收奖励制度等。二是税收优惠政策。美国亚利桑纳州1999年颁布的法律中,对购买回用再生资源的企业可减税(销售税)10;日本对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了普通退税外,还按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对废纸、玻璃碎片、铝再生等的处理设备,除实行特别退税外,还退还3年的固定资产税。,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三是收费政策。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日本法规规定,废弃者必须支付旧家电的再商品化的有关费用。如,废弃1台冰箱要交4600日元,1台空调交3500日元,1台洗衣机交2400日元。还有倒垃圾费,污水处理费等(德国)。四是征税政策。德国已开始征收生态税,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外,对其他能源如汽油、水电、火电等都要收取生态税。,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1、发展循环经济是整体降低资源消耗、解决资源矛盾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可缓解经济发展和资源不足的矛盾,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可减少木材作为燃料的消耗;造纸业的循环生产不仅可改变森林退化的现状,还可减少大量排污。例如,利用1吨废纸可造纸800公斤,可节约3m3木材、烧碱300公斤、电300度,还可少排放大量污水。,2、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体现。循环经济是以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利用资源为特征的,可促进经济建设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的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向追求科技进步、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的转变,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发展循环经济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上的环境产业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成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据1997年日本产业结构协会提出的循环经济构想,到2010年,循环经济将给日本新的环保产业创造近37万亿日元的产值,提供1400万个就业机会。4、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共赢”的发展模式。,提高认识、制定政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加快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2、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作用;3、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4、以绿色消费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5、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绿色GDP);6、开发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差距、问题和挑战,(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1、14年我国发展的14大跨越,1)、经济总量进入世界“重量级”阵容,GDP由1990年的18548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3.65万亿;居世界第六位;2)、人均GDP于2003年超过1000美元,人民生活从“温饱”跨入“总体小康”;3)、国内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供过于求的商品达80以上;4)、经济体制初步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轨;,1、14年我国发展的14大跨越,5)、对外由局部开放转为全国开放,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90年的1154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超过1.15万亿美元,增加了近10倍。6)、国家财力由“弱”到“强”,财政收入1990年的2937亿元,2004年突破2.65万亿元;7)、经济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1990年27.141.631.3,2003年15.253.031.8。,1、14年我国发展的14大跨越,8)、创造了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1996年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04年已突破600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9)、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的恩格尔系数从1990年的0.46下降到2003年的0.39,全国人均寿命从1990年的69.5上升到2002年的72.3岁;10)、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成效显著;,1、14年我国发展的14大跨越,11)、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空前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协调、集约化生产方式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在不断推进;12)、从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到东西互动、带动中部、继续实施西部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布局;,1、14年我国发展的14大跨越,1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五个统筹”、“五个坚持”,努力开创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创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我国人口纵多,国土辽阔,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地增长,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人口数量、谷物量、棉花、肉等农牧产量和钢铁、煤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六个第一);外汇储备、发电量居世界第二;进出口额居世界第三;国土面积为第四;煤的储量、原油和天然气可开采储量、原由产量为世界第五位;GDP为世界的第六位。可以说我国已从人口大国发展成为经济大国。,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达129988万人,2004年末我国GDP为136515万元,比上年增长9.5,相当于1.65万亿美元,约为美国的1/8。,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6947万吨,比上年增长9,2004年我国的棉花产量为632万吨,比上年增长30,2004年钢产量达2.97亿吨比上年增长23.3,2004年原煤产量为19.56亿吨比上年增长17.3,2004年我国发电量达21870亿瓩小时增长14.5,2004年出口总额为5934亿美元增长35.7,2004年进口总额为5614亿美元增长36,2004年我国每千人拥有计算机35台增长40,(二)、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3、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一是人均GDP较低,国民平均收入低;二是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三是资源和能源的人均占有量低、消耗大、利用率低;四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五是科教及研发投入低,自主创新能力低,六是人口多、国民平均素质低;七是城市化率低;八是企业规模小;九是法制观念弱,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十是人文发展落后(HDI),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六,但与第一的美国和第二日本相比,规模差距很大,分别只有美国和日本的10.9和23.1。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2002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960美元,是高收入国家平均人均26490美元的3.6,只有美国人均的2.7,日本的2.8。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我国人均GDP约为4580美元,分别为美国和日本的12.8和17。,(1)我国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低,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2)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世界上只有孟加拉和印度的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我国高,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化率()的历史演进,注*表示东西德统一之后的统计值,(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率低,发展速度慢,滞后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国50年的城市化进程,注人口中未包括大陆以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工业化10个百分点,(4)我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低。发达国家研究与开发(R初中以上毛入学率为68,排第108位。人均GDP为第102位。,(7)我国人类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人均水资源为世界平均的1/4,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的1/2,人均矿产资源为世界平均58.2004年我国我国能源消耗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煤炭消耗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水电和核电分别为3280和501亿千瓦小时,都增长15.6。万元GDP能耗为1.58吨标准煤,上升5.3。,(8)资源和能源的人均占有量低,消耗大,利用率低,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面积小,我国耕地面积约为20亿亩,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1/3左右。全国2300多个县中,已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FAO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其中463个线不足0.5亩。,东南地区人口占38,而耕地只占全国的24,西北地区人口只占先7,而耕地占13。,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之比较,世界上部分国家水资源消耗强度之比较,虽然,我国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总体看来过去的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牺牲生态环境而获得的。特别是人类活动和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十分严重,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9)人类活动和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变化,我国现在的森林覆盖率为13.92,比1949年提高了5.92,世界平均约为30,还存在相当差距.无论是森林覆盖率还是人均森林面积数,都排在世界第120名之后,是一个典型的少林国家.,21,8,12.9,13.9,,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依然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平均每年流失耕地100多万亩,流失土壤50多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剥去1cm的肥土层,损失氮、磷、钾等养分相当于4000多万吨化。,,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依然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荒漠以每年24.6万hm2的速度扩大和沙尘暴的加剧。,沙尘暴的次数,土地不同利用类型侵蚀速率,返回,人类活动造成的土沙移动,,人类活动造成的土沙移动,农业57.6,基建13.7,矿业12.3,我国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据统计,全球人类活动每年搬运和运移岩石和土壤的数量达1360亿顿,我国为391.7亿吨,占全世界的28.8,远高出国土面积占全球的7和人口占全世界的22的比例。从人均来看,世界人均每年搬运土石方为22.7吨,我国为31.8吨,是世界平均的1.4倍。从世界范围评价,人类活动所致的土石移动量超出自然状态下岩石土壤移动的4倍以内,被认为属正常的人类活动强度范围。我国人类活动造成的土石搬移量是年均土壤流失50亿吨的约8倍,是河川径流泥沙搬运量的17倍。,(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1.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呼唤科学发展观,,,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比世界其他国家更加严峻的压力,存在着必须克服的基本瓶颈,这不仅仅是由于中国开发历史悠远、生产活动强度大、人口数量的负担过重、资源的承载负荷过高、生态环境抵抗外界干扰的基础水平脆弱等,还由于地理空间分异过于不平衡、自然条件严酷,加上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还比较弱,管理水平和和区域开发能力比较低等,使得我国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如下几方面的挑战(1)人口三大高峰的压力。即人口总量高峰、劳动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的相继来临。由此,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公共健康的保障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劳动就业机会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老龄社会的一系列问题,都面临巨大的挑战。,1.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呼唤科学发展观,,,(2)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超常规开发利用与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的现实清楚的证明,我们如果贪婪地、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低效高耗费能源,不仅供需矛盾难以克服,而且会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社会的负面影响。(3)实施城市化战略将面临严重的困扰。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国家城市化水平。在2020年前,中国的城市化率要从现在的41.8提高到55,意味每年要增长1,每年将有1000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这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4)“三农”问题将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虽然国家十分重视,从政策到资金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但距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三农”问题将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呼唤科学发展观,,,(5)生态环境恶化将威胁人的生存条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是未来需要长期探索和解决的人类主题。(6)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人力资源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实力将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以上这些制约我国发展的挑战,也只能在全面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也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才有可能实现。,以上为第一次报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