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新建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doc
煤矿新建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 编 制 生产科长 通风副总工程师 机电副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 总 经 理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3月 第一章 矿井概况4 第二章 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5 一、煤矿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5 二、联合试运转期限6 第三章 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和人员7 一、通风系统7 二、主排水系统8 三、压风系统10 四、提升、运输系统11 五、供电系统13 六、防尘、防灭火系统16 七、瓦斯监测、监控系统16 八、瓦斯抽放系统17 九、通信系统18 十、排矸系统18 十一、原煤筛选系统19 十二、人员定位系统及紧急避险系统19 第四章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20 第五章 联合试运转期间产量计划与劳动组织21 第六章 组织管理措施22 第七章 试运转技术保障措施23 一、采煤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23 二、巷道掘进安全技术措施24 三、“一通三防”技术保障措施27 四、防治水技术措施34 第八章 矿井试运行期间各类事故预案39 第一节 瓦斯灾害的处理预案39 第二节 井下火灾的处理预案49 第三节 顶板事故的处理预案50 第四节 矿井水灾的处理预案51 第五节 安全监控系统故障的处理预案51 第六节 机电运输及机电安装事故的处理52 第七节 立井坠井事故的预防52 附 表54 矿井联合试运转主排水泵检测项目数据表 附表154 水泵运行工况检测数据表 附表255 矿井联合试运转压风机系统检测项目及数据表 附表356 矿井联合试运转压风机系统检测项目及数据表 附表457 矿井联合试运转提升机系统检测项目数据表 附表558 矿井联合试运转提升机系统检测项目数据表 附表659 矿井联合试运转提升机系统检测项目数据表 附表760 矿井联合试运转提升机系统检测项目数据表 附表861 制动闸有关技术参数 附表962 地面变电所高压开关柜检测项目及数据 附表1063 地面变电所高压开关柜检测项目及数据 附表1164 地面变电所分开关柜整定项目及数据 附表1265 地面变电所低压开关柜检测项目及数据 附表1366 地面变电所主变压器试验检测项目及数据 附表1467 地面变电所防雷装置检测项目及数据 附表1568 地面变电所氧化锌避雷器检测项目及数据 附表1669 第一章 矿井概况 煤矿位于省县城北30km,属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井田东以河为界,西至十七勘探线,南起F10断层以南300m为界;北至F1断层为界;走向长约5.7km,宽约1.4km,井田面积约8.97km2。 本井田由复式背斜和倒转向斜,受走向断裂破坏后的一个长条状紧密褶皱构造,主要构造为复式背斜。井田内的重要褶曲由北向南依次为倒转向斜和复式背斜的次级褶曲C背斜,N向斜,B背斜,M向斜和A背斜。B4煤层是井田唯一可采煤层,B4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为一至二层夹矸。B4煤层为急倾斜煤层、直立倒转,最小厚度为0,最大厚度7.9米,平均厚度1.5米。 根据瓦斯鉴定结果,我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 含量最低3.04m3/t,最高为22.6 m3/t,平均8~15 m3/t。B4煤层不具爆炸性,自燃倾向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型。 矿井地质储量1142万t,设计生产21万t/a,服务年限23.94年。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斜井和底板运输大巷,矿井生产水平为-250m,回风水平为-150m。矿井初期为中央并列式回风。 煤矿由2005年12月22日立井开工建设,经过将近5年建设,至2011年4月矿井各主要生产系统均已具备联合试运转条件,为保证联合试运转期间安全生产,特编制本方案。 第二章 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 一、煤矿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 矿井联合试运转系统、范围为矿井井上下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安全设施、设备及各种仪器、仪表。 1、采掘系统 (1)采煤工作面采区-140m首采工作面; (2)掘进工作面采区-140m顺槽掘进面、-150m回风顺槽 2、矿井通风系统 (1)主通风机 (2)通风设备、设施 (3)通风线路 3、排水系统 (1)主排水泵、排水管路 (2)探放水设备及设施 4、压风系统 (1)空压机及其安全装置 (2)压风管路 5、提升、运输系统 (1)主提升绞车、安全装置 (2)运输设备、运输方式 6、供电系统 (1)矿井及采区供电方式 (2)矿井及采区变配电设备、电气保护设备 (3)入井电缆 (4)电气漏电、接地、过流保护装置 (5)避雷保护装置 (6)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 (7)井上下电气设备 7、防尘、防灭火系统 (1)防尘水池、管网设置、各转载点洒水降尘措施 (2)防灭火设施及灭火器材、隔爆设施 8、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1)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2)采区瓦斯、风速传感器、风电闭锁、瓦斯闭锁。 9、瓦斯抽放系统 (1)瓦斯抽放泵 (2)瓦斯抽放管路 (3)瓦斯探放钻机 10、通信系统 (1)通信网络、设备设施。 (2)井上、下通讯 11、排矸系统 12、原煤筛选系统 13、人员定位系统及紧急避险系统 二、联合试运转期限 矿井联合试运转申请时间为三个月,计划于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进行联合试运转,在联合试运转期间安全设施、设备和仪器、仪表进行检验,在联合试运转期间测试完成,并取得检测、检验报告。 第三章 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和人员 矿井进行联合试运转期间,委托有资质的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等机构对安全设施设备,仪器、仪表进行检测及测试,由我公司的安全、生产、机电、通风、瓦斯等部门协助工作。 一、通风系统 测试项目 1、矿井中央风井井面安装的是2台BD-Ⅱ-6-NO18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1)主通风机检验项目 1 证件审查 2 外观质量 3 安全保护及设施 4 安全运转管理 5 电动机与轴承温升 6 风量 7 风压 8 电动机运行功率 9 风机装置运行效率 10 噪声 11 振动速度有效值 12 叶片径向间隙 13 电动机绝缘电阻 14 接地电阻 ⑵测试方法矿井停产反向带井下通风网络。 ⑶测试机构 ⑷测试人员安排 主检 操作 记录 2、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1)测试内容 1 测定路线选择 2 测点选择 3 风压选择 4 风速测定 5 大气物理参数测量 6 巷道断面积和周长参数 7 测点间距测量 8 测点标高测量 9 测试结果计算 ⑵测试方法采用气压计法。 ⑶测试机构由负责,通风区配合。 ⑷测试人员 主检 操作萍乡矿业集团公司通风实验室人员、 记录 3、等积孔计算 二、主排水系统 1、排水系统及设施介绍 排水从一水平-250m至地面115m,矿井主排水系统采用集中一级排水,矿井涌水通过水沟汇集至中央水泵房水仓,经水泵直接排地面。矿井正常涌水量QH36.85m/h,最大涌水量QM209.31 m/h中央水泵房和中央变电所位于主井井底,呈联合布置方式。硐室支护均采用混凝土砌碹支护,服务全矿井。布置有内外两个水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经计算,共采用3台MD155-677卧式多级离心泵,正常涌水时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时2台同时工作,水泵配套电机为YB450S1-2-315KW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机功率315KW,电压6KV。 主排水管路选用1596无缝钢管2趟,沿主立井井筒敷设至地面,管路连接以套管焊接连接为主,局部采用法兰连接。吸水管选用21910无缝钢管。正常排水时1趟管路工作,1趟管路备用。最大涌水量时2趟管路同时工作。泵用闸阀采用Z241H-64,DN150型电液闸阀,配套QJGZ-100/6型矿用隔爆高压真空电磁起动器,附带远方控制箱控制。 MD系列卧式多级离心泵,采用了国家推荐使用的高效节能产品的水力模型,具有效率高,运转安全、平稳、噪音低、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采用电液闸阀有效减轻了水泵司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系统的工作可靠性;配套高压开关全部采用真空化技术,具有多次开断、频繁操作的优良性能,并且开关上安装的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具有报警、测控、闭锁、通讯等多项保护功能。整个系统管路布置较简单,设备效率较高,综合费用较低。 2、水泵房安全出口设施 中央水泵房和中央变电所进、出口装设了密闭门,泵房和变电所与井底车场相连的通道增设了防火栅栏两用门,水泵房和变电所高出井底车场其它巷道0.5M,管子道与主井相连处高出井底其它巷道7M。当井下发生水患时,及时关闭水泵房密闭门,在突水时水泵房仍能正常运转,保证矿井正常排水。 本矿井为一主一斜开拓,当矿井发生透水等水患灾害时,工作面工作人员和采区掘进人员可经回风巷道和上山进入总回风巷,经斜风井撤出地面,井底车场工作人员则可直接由主立井撤出地面。 3、排水系统安全技术性能测定 ⑴、排水系统试运转检测项目及内容经济性、输入功率、吨水百米电耗、振动烈度、噪声、水泵配置、工作泵排水能力、备用泵排水能力、检修泵排水能力、管路、配电设备、水仓容积以及水泵运行工况检测等,具体项目、内容以及检测标准要求详见附表1矿井联合试运转主排水泵检测项目及数据表、附表2水泵运行工况检测数据表。 ⑵、测试机构和测试人员 ①、委托进行检测。 ②、测试组织机构煤业机电科。 ③、测试人员安排 主检人员。 操作人员 记录 配合机电科钳电组 三、压风系统 1、压风系统及设施情况 ⑴、压风设备选用3台LS25S-250H型(水冷式)螺杆空气压缩机,其中2台工作,1台备用。供井下风压设备及井下压风自救系统使用。 压风主管道选用1598 无缝钢管,支管选用1085无缝钢管,分别沿主立井和井巷敷设。 ⑵、压风机参数 公称容积流量 31.7m3/min 额定排气压力0.8Mpa 主电机型号NEG510-4 6KV 185KW 储气罐型号Y07989 冷却水泵IS65-50-160 离心式清水泵 冷却水泵电机Y132S1-2 配套高压开关柜GG-1AF ⑶、 配套微机保护测控装置STB-311豪华型微电脑控制器I型,供电由地面变电所双回路供给,该机属于美国寿力亚洲公司生产的第二代LS25S产品,具有技术先进、保护齐全、噪音低、节能等显著特点。 2、压风系统安全技术性能测定 ⑴、压风系统试运转检测拟以下项目及内容保护装置、温度、容积效率、排气压力、转速、比功率、电耗、噪声、振动烈度以及压风机运行工况检测等。具体检测项目、内容以及检测标准要求详见附表3、附表4、矿井联合试运转压风机系统检测项目及数据表。 ⑵、测试机构和测试人员 ①、委托进行检测。 ②、测试组织机构煤业机电科 ③、测试人员安排 主检人员 操作人员、 配合机电科钳电组 四、提升、运输系统 1、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施 ⑴、矿井运输 本矿井运输方式为刮板输送机,防爆安全型蓄电池电机车,提升罐笼、胶带输送机联合运输方式,详见以下原煤和矸石运输流程图 采区煤斗 掘进垱头 ↓ ↓ 主要运输大巷 主要运输大巷 ↓ ↓ 中央石门 中央石门 ↓ ↓ 井底车场 井底车场 ↓ ↓ 主井罐笼提升 主井罐笼提升 ↓ ↓ 地面原煤筛选系统 地面排矸系统 原煤运输流程图 矸石运输流程图 ⑵、特殊防爆型蓄电池电机车选型依据 a.日运煤量Qd210000/330637t/d b.日运矸量Qd′63722140t/d c.工作制度br330d t14h 按蓄电池容量 d.矿车MGC1.7-6 固定车厢式 Qz720kg Qk1500kg Qk′2700kg e.不均匀系数1.25 ⑶、电机车型号 CTY2.5-6G/48KBT和CTY8-6G/110KBT ⑷、列车中的矿车数确定 ①、依据电机车参数,按重车上坡起动不打滑的条件计算 n煤 取38辆 n矸 取25辆 ②、按牵引电动机的温升条件计算 n煤 取19辆 n矸 取13辆 ③、按制动条件计算 规程规定的制动安全距离L40m 制动减速度a3Vc2/223.442/2400.148m/s2 根据以上几种条件的比较 运煤列车组由19辆组成。 运矸列车组由13辆组成。 由于矿井运输大巷距离较长,选用电机车运输更为经济、方便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因此,使用8T特殊防爆型蓄电池电机车牵引运输,轨距为600mm较为安全,适宜。 ⑸、矿井提升 ①、设计基础条件 a.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An21(万t/a) b.井筒倾角a900 c.井筒深度H515m井口115m.一水平-250m d.工作制度每年工作日br为300d,每天净提升时间t18h e.提升不均匀系数C1.25 f.提升方式双罐笼提升 ②、提升容器的确定 1.5t矿车双层双车单侧钢轨性罐道多绳窄罐笼型号为GDG1.5-6/2/2,Qc7952kg。 选用矿车型号MGC1.7-6固定车厢式。 自重Qz850kg 装煤Qk1500kg 装矸Qk′2700kg ③、提升机及其电控的确定 落地式多绳摩擦轮式提升机型号为JKMD-2.254/10.5E 提升机主要技术参数 主导轮直径2.25m; 最大静张力215KN; 最大静张力差65KN; 钢丝绳最大直径22.5mm; 最大提升速度6.6m/s; 减速机型号MTP200; 减速比10.381; 制动器型式盘式; 提升钢丝绳型号6V34-22。 该主提升设备配套电机型号为YR500-10,转速588r/min,功率400KW,采用6KV电压等级。配套电控设备为TKD-NT型网络化集散控制系统。电气制动方式KDG-D全数字低频制动。 2、提升、运输系统技术性能测定 ⑴、提升、运输系统试运转拟检测以下项目及内容噪声、机房消防设施、制动系统、安全系数、加、减速度、安全保护装置、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具体检测项目、内容以及检测标准要求详见附表5、附表6、附表7、附表8矿井联合试运转提升机系统检测项目及数据表、附表9制动闸有关技术参数。 ⑵、测试机构和测试人员 ①、委托进行检测 ②、测试组织机构煤业机电科 ③、测试人员安排 主检人员 操作人员、 记录 配合机电科钳电组 五、供电系统 1、供电系统基本情况 ⑴、地面供电 煤业位于江西省分宜县城北30km,属杨桥镇管辖额,距杨桥镇约5km,分宜县内现有三个区域变电所,分别是皇化、庄岗岭和铃北变电所,其中萍矿杨桥煤矿的供电电源是从皇化和庄岗岭分别架设LGJ-120和LGJ-95架空线路引至矿井地面变电所35kv分段母线。 考虑供电距离,经济性和供电安全可靠性,煤矿供电电源分别从铃北变电所和萍矿杨桥煤矿地面变电所经35kv架空线引入,一路在铃北变电站设立35kv专柜,从该站架设一条LGJ-95架空线路(长19.563km)作为煤矿的主供电源(即钤宜线),另一路在萍矿杨桥煤矿地面变电所增设一台35kv开关柜,从该站架设一条LGJ-95线路(长10.826km)作为煤矿的备用电源(即礼宜线)。煤矿35kv变电站采用全桥接线,线路和变压器转换方便,采取分列运行方式,有效降低了短路容量。 煤矿35kv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全桥接线,室内布置,所内35kv高压开关柜选用KYN61-40.5型手车式高压开关柜,6kv高压开关柜选用GZS1-7.6Z型手车式高压开关柜。6kv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每段母线上安装360Kvar电力电容器,用以改善供电功率因数。 地面6kv用电设备的电源均取自变电所6kv分段母线,地面380v用电设备取自变电所S9-315/6型变压器供电的MNS-TY低压开关柜,变电所中设有S9-3150/35型主变压器二台供全矿用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为保证主通风机、主提升机、空气压缩机、地面瓦斯抽放站的正常运行,由地面变电所619和605供电至主通风机房、603和617供电至主提升机房、609和614供电至压风机房,保证各机房的双回路供电要求。同时主通风机采用660v低压电源,由两台S9-M-400变压器供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主提升机双回路低压分别来自变电所低压开关柜和提升机房SP-M-100变压器。压风机低压来自变电所MNS-TY低压开关柜。引一回6kv线路至矿办公大楼,供办公室低压用电。为了保证安全用电、井口、矿灯房均引入二路低压电源。变电所电气保护采用微机自动化综合保护及监控装置。 ⑵、井下供电 井下供电高压等级为6kv,自地面变电所6kv分段母线上馈出两回路电缆线路,经井筒引至井下中央变电所,电缆选用MYJV42-6KV-395,长度各450m;正常时两回路分列运行,当一回路发生故障时,另一回路能担负起井下全部负荷用电。 井下中央变电所高压开关选用PBG型系列防爆高压开关。低压配电选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KBZ-400200,内配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用以监视低压电网的绝缘水平。所内安装一台KBSG-100/6型矿用干式变压器供井底车场用电。 中央变电所6kv母线为单母线接线方式,井下水泵采用高压启动开关起动。 采区变电所供电电压等级为660v,电源来自井下中央变电所,以双回路电缆线路引至采区变电所内。电缆选用MYJV22-6kv-335型,高压配电箱选用PBG型系列防爆高压开关,低压设备选型与中央变电所相同。 变压器采用KBSG-100/6和KBSG-315/6型矿用干式变压器中性点非接地系统按三专二闭锁设置。 井下总接地极采用二块,其中一块设于水仓中,另一块设于配水井中。 2、供电系统技术性能测定 ⑴、供电系统试运转拟检测以下项目及内容高低压开关及整定计算、供电变压器、防雷装置及避雷器、接地装置、电器绝缘、耐压试验等。具体检测内容、项目及要求详见附表10、附表11地面变电所高压开关柜检测项目及数据、附表12地面变电所高压开关柜整定项目及数据、附表13地面变电所低压开关柜检测项目及数据、附表14地面变电所主要变压器检测项目及数据、附表15地面变电所防雷装置检测项目及数据、附表16地面变电所氧化锌避雷器检测项目及数据。 ⑵、测试机构和测试人员 ①、委托 ②、测试组织机构煤业机电科 ③、测试人员安排 主检 操作等 记录 配合机电科电工 六、防尘、防灭火系统 1、系统基本情况 ⑴、供风防尘系统,矿井应建有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地面井口和山顶附近安设了4个200吨的防尘水池,由4寸无缝钢管从主立井敷设到井底、中央石门再进入到121采区轨道上山上部车场,后直径变为1寸无缝钢管到各采掘工作面,井下个采掘面、进回风巷均必须安装净化水幕,隔爆水袋。各煤仓口、溜煤眼口、装载点及转载点喷雾装置齐全可靠。 ⑵、隔爆实施;矿井主要进、回风大巷均要按照要求安装主要隔爆水袋,所有的煤巷、采煤工作面在距迎头60~200M范围内按要求设置辅助隔爆水袋。安设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化要求。 ⑶、消防水池地面200m3,用Φ45mmX3.5主水管沿主井至一水平中央石门,至121采区轨道上山,至-140m采煤工作面、-150m掘进工作面。 2、测试内容对井下作业场所的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煤尘测定、地面主要厂房严禁火炉直接取暖,地面设消火器材库及消防用品,主要工业厂房、绞车房备砂箱及干粉灭火器。井下变电所备砂箱及干粉灭火器,中央变电所设防火门。 ⑴、测试单位由通风区组织负责测定 ⑵、测试人员等 ⑶、记录 七、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1、系统基本情况 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天地(常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KJ95N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心站配备2台工控机,一台主机、一台备机。USP电源箱,激光打印机,井下配备KJF16B分站和KDW16A型电源箱。监控系统于2009年5月16日运行以来,性能稳定,操作及维护方便。系统具有断电状态和馈电状态监测,报警、显示、存储和打印报表功能,能实现程控和手控断电及交叉断电、异地断电功能,当井下分站与地面中心站发生通讯中断时,井下分站仍能继续完成井下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监控,当停止对分站交流电供电时,分站仍能持续工作2H以上。系统具备故障闭锁功能,目前安装分站11台、瓦斯传感器27只、风速传感器3只、负压传感器2只、设备开停14只,瓦斯断电仪9台,系统运行正常。 测试内容检测区域性断电即121采区手控断电、与主机失去信号监控分站程控断电、不同区域交叉断电。检测井下采掘工作面瓦斯传感器的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准确性。 2、测试方案监控技术员负责监控主机操作及调度,首先测试第一项;区域性断电,由通风区监控电工在121采区变电所观察,监控技术员在调度室监控主机操作,实行人为手控断电(电脑强行断电)操作完毕,由监控电工负责检查121变电所低压400A动力分总负荷侧是否带电,如不带电则测试成功。第二项;监控分站程控断电,监控电工在121-150绞车房监控分站处负责观察、检测,监控技术员切断井下与监控主机房的信号传输,监控主机与井下失去联系,监控电工负责对121采煤工作面瓦斯传感器进行信号切断,分站立即执行故障闭锁,监控电工再检查对被控制断电开关负荷侧是否带电,如不带电则测试成功。第三项;不同区域交叉断电,由监控电工负责对121采区瓦斯传感器用瓦斯取样袋中装袋的瓦斯,对121采区瓦斯传感器进行测试,瓦斯传感器数据显示瓦斯浓度0.9后,111采区被控断电开关立即断电(异地断电),监控电工检查111采区被控开关负荷侧是否带电,如不带电则测试成功。第四项;对井下采煤工作面瓦斯传感器的检测,用瓦斯取样袋装载的瓦斯对瓦斯传感器的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进行测定,瓦斯传感器浓度显示0.9并发出报警声、被断电控制开关负荷则电源切断,瓦斯浓度显示0.89被断电控制开关负荷侧能启动带电则测试成功。 ⑴、测试单位由通风区组织负责测定。 ⑵、测试人员由等 ⑶、记录 八、瓦斯抽放系统 1、系统基本情况 矿井建有完善的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站。 瓦斯抽放系统采用2台2BE1303-OBY/3型水循环真空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90KW电机,其中测试单台抽采混合量1泵可达3327m3/h, 2泵可达3665m3/h。 井下永久抽采系统 地面泵站2BE1303-OBY/3瓦斯泵→地面(Φ300mm)瓦斯抽放主管→斜井(Φ250mm)瓦斯抽放主管→-150m中央石门(Φ250mm)瓦斯抽放主管→-150m东、西回风巷(Φ200mm)瓦斯抽放主管→-150m采区边界回风石门(Φ150mm)瓦斯抽放主管→采区瓦斯道(Φ100mm)瓦斯抽放支管→各钻场抽放孔 2、测试项目抽放泵检测、测验,抽放管强度检验 ⑴、测试机构由负责,通风区配合。 ⑵、测试人员 主检由人员 操作人员、 记录 九、通信系统 1、系统基本情况 本矿井设置KDDJ1型矿用调度交换机一部128门。做井上井下生产调度和行政通信之用,地面与外部通讯联系采用程控电话,矿部(调度室)装置专用程控电话一台。 地面变电所与主排水泵房、矿部调度室设置直通电话,其余各主要生产部门均装设调度电话机,且能与矿部(调度室)直接联系。 井口与井底之间、井口与绞车房之间装设直通电话。 井下电话均采用矿用本安型电话机。 2、测试项目 检查各安装地点电话通话情况 ⑴、测试单位由通风区负责。 ⑵、测试人员 操作 记录 十、排矸系统 测试项目 检查翻笼和绞车运转情况 1、测试单位由综合服务公司负责。 2、测试人员 操作 记录 十一、原煤筛选系统 测试项目 检查翻笼和绞车运转情况 1、测试单位由综合服务公司负责。 2、测试人员 操作 记录 十二、人员定位系统及紧急避险系统 测试项目 检查人员定位系统运转情况 ⑴、测试单位由通风区负责。 ⑵、测试人员 操作 记录 第四章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矿井建设工程各系统已形成,安全设施设备已建设完成,安全仪器、仪表配备充足,在联合试运转期间,是对安全设施、设备的检测和检验,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系统是否完善,与矿井生产能力是否匹配;安全设施、设备,仪器、仪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通过联合试运转,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确保联合试运转顺利进行,并为今后矿井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矿井安全设施及设备能够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匹配矿井生产能力,并能安全高效运转。 联合试运转期间,安全设施、设备及主要仪器、仪表必须通过有资质检测、检验单位并取得检验报告后,待联合试运转正常后,再对矿井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验收评价。 第五章 联合试运转期间产量计划与劳动组织 1、 试运转期间产量计划 2011年4月2000吨,2011年5月3000吨,2011年6月3000吨 2、 试运转期间劳动组织 1 作业形式“三.八”工作制 2 劳动组织表 工种 人数 班别 回 采 掘 进 修 理 钳、电工 溜子司机 下 斗 班 长 跟 班 瓦检员 放炮员 安检员 合计 采一班 4 4 2 2 4 3 3 2 2 1 1 28 采二班 4 4 2 2 4 3 3 2 2 1 1 28 采三班 4 4 2 2 4 3 3 2 2 1 1 28 合 计 12 12 6 6 12 9 9 6 6 3 3 84 第六章 组织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组织完善,分工明确。矿党政领导7人,涵盖矿安全、生产、机电、通风、经营、技术、政工等各要项专业人才。矿目前设科级建制单位共18个,其中安全生产科室有生产科负责煤巷掘进与回采工作面生产的技术管理,负责巷道掘进与质量标准化等工作,安全科负责全矿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和质量标准化工作机电科、运输区负责机电运输及供电管理,通风区及瓦斯队负责一通三防和瓦斯综合治理,调度室负责全矿安全生产协调指挥和监测监控。安全生产指挥系统顺畅,责任明确,分工细致。 二、建立健全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会议制度 自2005年9月煤矿筹备处正式成立以来,有关安全生产的建章立制工作即成立煤矿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建立健全了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会议制度。 三、成立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试运转期间的矿井安全,矿成立试运转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室,由负责 第七章 试运转技术保障措施 一、采煤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制定初次放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矿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初次放顶领导小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现场跟班,检查安全措施现场落实情况,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 2、加强工作面和两巷超前支护的支护质量。确保工作面支架支护质量,初撑力符合规定要求,在工作面压力显现强烈时,超前支护的单体要穿铁鞋。 3、初放期间,采高必须控制在2.5m以内。 4、初放控顶距规定,最大为5空,最小为3空,放顶步距为2空。 5、工作面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不准放顶 ⑴、工作面支护质量不合格; ⑵、工作面缺梁少柱,初撑力达不到要求; ⑶、工作面特殊支护不齐,切顶柱不全或初放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 ⑷、工作面顶板压力显现异常; ⑸、无顶板管理小组成员跟班。 6、初放期间加强矿压观测工作,由技术部门牵头成立矿压观测小组,收集观测数据,技术部门应及时掌握矿压显现及变化规律,并将结果反馈到生产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指导初放工作。 7、加强液压系统和支架的日常检修和维护,确保完好,泵站压力不低于15MPa,支架初撑力达到规定值。 (二)、顶板管理措施 1、工作面过断层及地质构造带前,地质部门必须及时向矿分管领导、生产技术部、生产单位提供地质预报,施工单位及时编制技术安全措施。 2、矿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坚持对作业规程进行一月一复审制度,对工作面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3、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小班记录和安全质量班评估工作,对工作面安全隐患及存在问题必须处理好后方可正常回采。 4、支架要成线,柱距偏差不大于100mm,排距距偏差不大于 100mm,支架要垂直顶底板,歪斜不超过5,与顶板接触严密,支架初撑力必须达到规定要求。 5、支架保持完好,无窜液、漏液、不自动卸载,损坏部位及时更换。 6、加强工作面放炮和支护管理。放炮前应仔细检查放炮地点及附近的顶板和支护状况,经班长或跟班区干部同意后才能放炮。放炮后应及时支护,铰接梁使用好水平楔,严禁敞棚作业。禁止工作面伞檐和端面距超宽,工作面棚上有空必须接顶。在顶板破碎且支护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严禁放炮落煤,只能采用风镐或岩尖落煤。 7、回采工作面放顶前的超前修理工作及切顶柱(或切顶线)、木垛、抬棚等特殊支护必须齐全,否则严禁放顶。严禁工作面超控距作业。 (三)、超前支护管理 1、加强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管理。工作面上下出口要保持畅通,20m范围内巷道净高不少于1.6m,运输机道行人侧宽度不少于0.7m,无断梁折柱和空棚空帮;10m范围内榴齐双边树,并穿好假担山,10-20m范围内榴齐单边树。在工作面与上下顺槽交汇处,使用好一对长钢梁,随工作面推进交替迈步前移。 2、加强工作面端头支护。工作面端头以及溜子头都必须使用好“三对六梁”。“三对六梁”必须交替迈步,每根梁不少于三个顶子,梁的长度不少于2.4米。 二、巷道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1、开门榴树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榴树开门榴树杠子必须使用重型钢梁或11矿用工字;必须使用木杠子时,杠子直径不能少于200mm,料质不能腐坏变质。榴树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