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274-1994 二氧化碳检测管.pdf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煤 炭 行 业标 准 MT 2 7 4 一 9 4 二 氧化碳 检测管 1 主胭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二氧化碳检测管的结构、 型号,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和标志、 包装、 运输、 贮 存。 本标准适用于比长式二氧化碳检测管 以下简称检测管 。 2 引用标准 G B 7 2 3 。 气体检测管装置 G B 1 0 1 1 2 利用随机数般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3 . 1 结构 检测管的 结构如图1 所示 图2 二氧化碳检测管示意图 1 -管尖j 2 -起始端衬塞; 3 -隔离层; 4 一指示粉; 5 一玻璃管; 6 一衬塞 3 . 2 检测管按其测量范围分2 种型号, 如表I 表 1 型号侧量范围, 最小分度值 I0 . 2 - 3 . 0 0 . 2 里1 - 1 51 4 技米要求 4 . 1 检测管填充物的各层界面应整齐。 4 . 2 检测管的分度线应清晰、 牢固。 4 . 3 每盒检测管的长度差应不超过5 m m, 4 . 4 检测管起始端衬塞与管尖的距离应不小于5 m m, 4 . 5 隔离层与指示粉之间的界面沿管壁纵向最长端与最短端之差 I 型应不超过1 m m; II 型应不超过 2 mm . 4 . 6测 定 后 , 指 示 粉 变 色 部 分 与 未 变 色 部 分 之 间 的 界 丙 j 登 管 壁 型 叁 鱼查 迭 鱼壑 违 选 醚 立 塑 夔 丝 丝 塑 遣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澡部1 9 9 2 一 0 5 - 0 1 批准1 9 9 4 一 1 0 一 0 1 实施 MT 2 7 4 一 9 4 平均值的2 0 . 4 . 7 检测管经跌落试验后其填充物应紧密, 且衬塞与隔离层之间应无空隙。 4 . 8 检测管的最小检测浓度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 2 型号最 小 检 测 浓 度, I0 . 1 I0. 5 4 . 9 检测管精密度 C . V . 小于或等于l o y0 4 . 1 0 检测管准确度在常温条件下, 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 3 型号检测范围, 准确度, 测定值的相对误差测定值的平均值相对误差 I 0 . 2 1 . 0士 3 5 士 2 5 1 . 0 - - 3 . 0 士 2 5士 1 5 I 1 - 6士3 5 士2 5 6 - 1 5士2 5 士 1 5 4 . 1 1 检测管的有效期应不少于3 年。 4 . 1 2 检测管必须与符合G B 7 2 3 。 中3 . 2 条要求的专用采样器配套使用。 5 试验方法 5 . 1 4 . 1 . 4 . 2 条用感官检查。 5 . 2 4 . 3 4 . 6 条用分度值为。 . 5 m m的钢板尺测量。 53 跌落试验 自 样品中随机抽取1 0 支检测管进行跌落试验。 试验时将检测管起始端向下捆成一束, 自2 5 m m高 处向5 m m厚的橡胶板上自由跌落1 0 次, 然后对其内部填充物进行检查。 5 . 4 最小检测浓度检验 自 每种型号样品中随机抽取1 0 支检测管, 使用表4 中规定的标准气样, 在室温下, 按使用说明书规 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检查其变色是否明显。 表 4 型号 标准气样浓度, I0 . 1 士0 . 0 2 I0 . 5 士0 . 0 5 注 标准气样的不确定度为士3 以下同 。 5 . 5 精密度和准确度检验 自 每种型号样品中随机抽取2 。 支检测管, 使用表5 中规定的标准气样, 在室温下, 按使用说明书规 定的方法, 对每种浓度的标准气样重复试验1 0 次。 MT 2 7 4 一 9 4 检测管的测定值按式 ll计算 L c . 入写 - 二 - - - 石, 。 ⋯1 式中 X -检测管的测定值, ; L 指示粉变色长度的测量值, m m; cs 检测管接近标准气样浓度的分度线的浓度, 写; 几 检测管分度线起始端到接近标准气样浓度的分度线的长度, m m. 检测管的精密度按式 2 计算 C . V . Y 一 圣 X 1 0 0 。 。 ⋯ 2 式中 。 标准偏差; X-检测管测定值的平均值, 。 检测管的准确度按式 3 和式 4 计算 一 X -S 互 X 一 X - S XS 1 0 0 ⋯ 3 1 0 0⋯ ⋯ 4 AA 式中 A , - 测定值的相对误差, ; A 2测定值的平均值相对误差 ; X - 检测管的测定值, ; X - 检测管测定值的平均值, ; S 标准气样浓度, 。 表 5 型号检 验 范 围, 标准气样浓度, I 0 . 2 - 1 . 00 . 5 士0 . 0 5 1 . 0 -3 . 0 2 . 0 士0 . 1 0 I 1 - 63 . 5 士0 . 1 6 - 1 51 0 士0 . 2 5 . 6 检测数据处理 5 . 6 1 , 在计算检测管测定值时, 有效数字保留位数, 应符合表6 的规定。 MT 2 7 4 一 9 4 表 6 型号有效数字保留位数 t 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l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5 . 6 . 2 在计算检测管精密度和准确度时, 运算至小数点后两位, 修约至小数点后 1 位。 6 检验规则 产品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 . 1 出厂检验 {.; 产品应经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 检验合格并发给合格证后, 方可出厂。 每批出厂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项目 包括4 . 1 -4 . 1 0 条。 型式检验 乐e . .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时; b . 正式生产后, 如结构、 材料、 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正常生产时, 每年应进行一次检验; d . 停产一年后, 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 . 2 . 2 型式检验项目 包括4 . 1 -4 . 1 0 条。 6 . 3 抽样 6 . 3 . 1 出厂检验抽样 应从同批已包装成盒准备出厂的产品中按G B 1 0 1 1 1 规定的方法以盒为单位, 抽取1 5 0 支。 6 . 3 . 2 型式检验抽样 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 按G B 1 0 1 1 1 规定的方法以盒为单位, 抽取1 5 0 支。 6 . 3 . 3 从样品中先随机抽取3 盒进行4 . 3 条检验; 再将各盒检测管混合后随机抽取1 0 支进行 4 . 1 , 4 . 2 , 4 . 4 , 4 . 5 条检验; 随机抽取1 0 支进行4 . 7 条检验; 随机抽取1 0 支进行4 . 8 条检验; 随机抽取2 0 支 进行4 . 9 和4 . 1 0 条检验; 然后以检测较高浓度准确度用过的检测管再进行4 . 6 条检验。 6 . 4 判定规则 6 . 4, 对于4 . 3 条, 如有2 盒达不到要求, 则判定为不合格。 6 . 4 . 2 对于4 . 1 , 4 . 2 , 4 . 4 , 4 . 5 条, 如有3 支检测管达不到要求, 则判定为不合格。 6 . 4 . 3 对于4 . 6 , 4 . 7 条, 如有2 支检测管达不到要求, 则判定为不合格。 6 . 4 . 4 对于4 . 8 条, 如有2 支检测管达不到要求, 则判定为不合格; 如有1 支检测管达不到要求, 应加 倍数量复验, 如仍达不到要求, 则判定为不合格。 6 . 4 . 5 对于4 . 9 条, 如达不到要求, 则判定为不合格。 6 . 4 . 6 对于4 . 1 0 条, 如2 项均达不到要求, 则判定为不合格; 如有 1 项达不到要求, 应加倍数量复验, 如仍达不到要求, 则判定为不合格。 了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了 . 1 标志 7 . , . 1 产品标志 MT 2 7 4 一 9 4 每支检测管上的标志应包括 a计量器具标志; b商标; c批号。 了 . 1 . 2 包装标志 检测管包装盒上的标志应包括 a制造厂名称;、 n . 产品名称和型号; c数量; d . 商标; e批号 ; f . 有效期, 8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编号; h仪器仪表检验合格证编号; 1 安全标志及其编号。 包装箱上应有“ 易碎” 、 “ 小心轻放” 标志。 了 . 2 包装 检测管按一定数量包装于硬质盒内, 用柔软物固定, 不应晃动。 盒内 应附有使用说明书和产品合格 证。 了 . 3 运输 寄运时应避免摔砸, 按易碎物品发运。 7 . 4 贮存 检测管应贮存在常温、 干操的室内, 严防日 光照射。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和鹤壁矿务局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正、 陈兴业、 叶占英。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