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型矿井转接辅助运输系统的构建_李普红.pdf
特大型矿井转接辅助运输系统的构建 李普红,石长坤,顾新泽,何也,张和生 徐州矿务集团公司 生产技术部,江苏 徐州 221006 [ 摘 要]哈密大南湖西五号井原辅助运输系统设计为无轨胶轮车直达运输,为减少巷道工程 量,缩短基建周期,减少投资,对辅助运输系统进行了优化变更,设计构建了无轨和有轨互为转接的 辅助运输系统。介绍了设备转接硐室及车场设计,转接路线以及转接系统装备的选择。转接辅助运输 系统构建完成后,2 种辅助运输系统运行顺畅,没有发生相互干涉现象,实现了机械化转接,减少了 巷道掘进成本,缩短了基建工期,在首采综采面设备安装工程中取得了预期效果。 [ 关键词]辅助运输; 转接系统; 无轨; 有轨 [ 中图分类号] TD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 6225 201703- 0028- 02 Practical of Transit Auxiliary Haulage System Built Technology for Extra Large- sized Coal Mine [ 收稿日期] 2017-01-10[ DOI] 10. 13532/j. cnki. cn11-3677/td. 2017. 03. 008 [ 作者简介] 李普红 1963- ,男,江苏兴化人,工程师,长期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引用格式] 李普红,石长坤,顾新泽,等 . 特大型矿井转接辅助运输系统的构建 [J]. 煤矿开采,2017,22 3 28-29,58. 徐矿集团哈密大南湖西五号井设计产量 4. 0Mt/a, 矿井原设计为主斜井、缓坡副斜井、立风 井综合开拓方式,盘区式布置; 根据煤层间距及倾 角,2 个煤组分水平开采,同一水平各煤层联合布 置盘区大巷,全矿井划分为 2 个水平,8 个盘区, 第一水平中部一盘区布置 1 个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 高采煤工作面。矿井原辅助运输系统设计为无轨胶 轮车直达运输,为减少巷道工程量,缩短基建周 期,减少投资,尽快投产,对辅助运输系统设计进 行优化变更,副斜井仍沿用原设计无轨运输方式, 但开采水平及盘区内辅运系统变为轨道运输。为 此,无轨与有轨互为转接成辅运系统构建的关键。 1设备转接硐室及车场设计 采用 2 种辅助系统运输,下井设备运输至工作 面或上井设备运输至地面,在井下要进行转接换 装。为此,需要设计施工转接硐室,设置转接车 场,并配置转接设备,实现机械化转接。设计的硐 室位置要合理,既要保证胶轮车下井、卸车、调 车、升井畅通运行,又要保证 2 个系统科学衔接, 避免相互干涉,影响效率。 经方案论证比较,确定一水平转接硐室设置在 一煤组东翼辅助运输大巷与279m 水平辅助运输 石门之间,顶部安装电动葫芦,硐室内铺设轨道并 与一煤组东翼辅助运输大巷衔接,实现 2 个系统相 结合。279m 水平辅助运输石门至地面采用无轨 运输,一煤组东翼辅助运输大巷至采掘工作面采用 轨道运输,硐室内铺设轨道与一煤组东翼运输大巷 铺设的轨道联通。转接硐室及车场设置平面布置见 图 1。 图 1转接硐室及车场布置平面 82 第 22 卷 第 3 期 总第 136 期 2017 年 6 月 煤矿开采 COAL MINING TECHNOLOGY Vol. 22No. 3 Series No. 136 June2017 ChaoXing 2转接硐室断面与支护设计 硐室断面设计要能够满足胶轮车在硐室内顺利 完成下井设备卸车、升井装备装车、调车,轨道运 输车辆顺利装卸车等作业要求。为此,设计的硐室 断面除满足胶轮车运行外,同时在硐室中部设计了 电动葫芦运行空间,采用电动葫芦装卸车。转接硐 室主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长 29556mm,净宽 5200mm,净高 4100mm,墙高 1500mm,双层网喷 加 29U 型棚支护,支护厚度 300mm,铺底厚度 300mm,墙基 250mm,砼强度 C20; 电动葫芦运行 硐室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净宽 5200mm,净高 7500mm,墙高 4900mm,双层网索喷加 29U 型棚 支护,锚索每排施工 7 根,锚索规格 18. 9mm, 长 6300mm,锚索间排距 1600mm1000mm,支护 厚度 300mm,铺底厚度 300mm,墙基 250mm,砼 强度 C20,硐室中部预埋 2 根工字钢 型号 32a, 56c,长 6800mm作为电动葫芦运行轨道。 3辅助运输转接路线 下井设备运输路线为地面 胶轮车装车 →缓坡副斜井→279m 水平辅助运输石门→转接 车场 胶轮车卸车,轨道运输车辆装车 →辅助 运输大巷 轨道运输 →工作面。 上井设备运输路线为 工作面→辅助运输大巷 轨道运输 →转接车场 轨道运输车辆卸车,胶 轮车装车 →279m 水平辅助运输石门→缓坡副 斜井→地面。 4转接系统装备选择 根据优化设计,进行矿井辅助运输系统无轨胶 轮车、转接设备配置,保证系统运输机械化。 4. 1无轨胶轮车选型 矿缓 坡 斜 井 倾 角 6,净 宽 5. 2m,净 断 面 23. 43m2,底板水泥硬化; 中部一盘区 1801 首采综 采面采用 ZY6800-16/35 型液压支架,架重 24. 5t, 装架平板车及附件总重 1. 5t,拟选择 WC40Y B 型无轨胶轮车。 由验 算 可 知,当 车 速 在 0. 1 ~ 12m/s 时, WC40Y B型无轨胶轮车的牵引力均能满足使用 要求。 4. 2起吊设备选型 根据支架重量,选择 HB32t-9m 型防爆电动葫 芦,安装在转接硐室顶部。该型电动葫芦可起吊 32t 物体,起吊高度 9m,操作方便,外形尺寸满足 断面要求。WC40Y B型无轨胶轮车及 HB32t- 9m 型防爆电动葫芦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1。 表 1无轨胶轮车和电动葫芦主要技术参数 胶轮车参数电动葫芦参数 额定负载/kg≤35000 起吊重量/t 32 最大纵向倾斜度/ 12起吊高度/m 9 最大横向倾斜度/ 7 起升速度/ mmin -1 3/0.3 路面最小宽度/mm3550 运行速度/ mmin -1 10 巷道最低高度/mm2000操作方式 地面按 钮操作 速度/ kmh -1 0~12~24 控制电压/V36 牵引力/kN ≥160自重/kg 3200 内、 外转弯半径/mm≥2800、 ≤6700 5双向自动转接设置 在设置转接硐室,安装起吊设备的基础上,通 过现场试验和对平板车进行改进,调整设备入井方 式,即将原来的支架单独由胶轮车运输入井,到达 转接硐室后再由电动葫芦吊起放入平板车再固定, 调整为在地面先将支架固定在平板车上,由胶轮车 整体运输至转接硐室,然后用电动葫芦整体吊装入 轨,也可用胶轮车自带的液压推移机构整体卸车入 轨; 需升井的平板车既可由电动葫芦吊装入胶轮 车,也可用胶轮车自带的液压绞车装车,然后运输 至地面 如图 2 所示 。从而实现了双向自动转 接,减少了转接环节,保证了转接系统可靠性,提 高运行效率。无轨胶轮车液压绞车、推移机构见图 2。 图 2WC40Y B 型无轨胶轮车液压绞车、推移机构 6转接辅助运输系统运行效果 转接辅助运输系统构建完成后,1801 首采面 安装综采设备时投入运行,2 种辅助运输系统运行 顺畅,没有发生相互干涉现象,1801 工作面比计 划提前 11d 完成安装任务,期间没有发生安全生产 事故,达到了预期效果; 设计变更后,东翼辅助运 输大巷至 1801 工作面缩小巷道断面,减少建设投 资 471. 9 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下转 58 页 92 李普红等 特大型矿井转接辅助运输系统的构建2017 年第 3 期 ChaoXing 的模拟结果,采区范围内建筑物轻微损坏,建筑物 简单维修或可以不做处理。综上所述,采用走向条 带开采设计采宽 60m、留煤柱宽度 70m 的方案可 实现地表均匀下沉,达到保护建筑物安全的目标。 图 4地表下沉动态监测曲线 4结论 1根据该矿地质和采矿条件,通过理论计 算得出采宽 60m、留宽 70m,采出率可以达到 46. 2,地表倾斜变形 i 0. 017mm/m,曲率 K - 0. 1510 -7 /m,建筑物破坏控制在Ⅰ级范围内,建 筑物轻微损坏,建筑物简单维修或可以不做处理。 2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运用 CDEM 模拟 计算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煤柱有足够的强度支 撑顶板和上覆岩层,能有效控制地表变现和沉降。 [ 参考文献] [ 1] 王军保,刘新荣,刘小军. 开采沉陷动态预测模型 [J]. 煤炭 学报,2015,40 3 516-521. [ 2] 柴华彬,邹友峰,郭文兵. 某矿村庄下煤柱开采方案研究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 3 102-106. [ 3] 杨秀刚,王西伟,孙培永. 村庄密集建筑物下条带开采参数设 计及地表沉陷预计 [J]. 山东煤炭科技,2011 2 179- 181. [ 4] 郭增长,谢和平,王金庄. 条带开采保留煤柱宽度和采出宽度 与地表变形的关系 [J].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3,18 2 13-17. [ 5] 司鑫炎,王文庆,邵文岗. 沿空双巷合理煤柱宽度的数值模拟 研究 [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29 2 215-219. [ 6] 肖福坤,申志亮,刘刚,等. 循环加卸载中滞回环与弹塑性 应变能关系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 9 1791-1797. [ 7] 肖福坤,刘刚,申志亮. 桃山 90煤层有效弹性能量释放速 度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 S2 4216- 4225. [ 8] 丁易,张豫生. 编制矿区总体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煤炭工程,2002,34 9 27-28. [ 9] 吴立新,王金庄,刘延安. 建 构筑物下压煤条带开采理 论与实践 [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 10] 余学义,雷武林,高治洲,等. 建筑物下宽条带开采方案研 究 [J]. 山东煤炭科技,2013 4 9-15. [ 11] 田振农,李世海,刘晓宇,等. 三维块体离散元可变形计算 方法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 S1 2832-2840. [ 12] LI S H,ZHAO M H,WANG Y N,et a1. A continuum-based discrete element for continuous de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 [A]. WCCM VI in Conjunction with APCOM’04 [C]. Beijing [S. N. ] ,2004. [ 13] LI S H,ZHAO MH,WANG YN,et al. A new numerical for DEM-Block and particlemodel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2004,41 S1. [ 14] 李映红. 关于砖石结构建筑物破坏等级划分方法的讨论 [J]. 矿山测量,1993,2 39 39-42. [责任编辑 王兴库]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上接 29 页 7结论 1哈密大南湖五号井结合矿井实际,构建 了无轨和有轨互为转接的辅助运输系统,并通过科 学设置转接车场,配备适宜的设备,实现了机械化 转接。 2矿井设计构建的转接辅助运输系统,缩 短了基建工期,降低了建设投资,并实现了安全高 效运行。 [ 参考文献] [ 1] 徐永圻 . 煤矿开采学 [M] .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9. [ 2] 濮洪九 . 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年度报告 2005[R].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 3] 刘明辉 . 浅谈如何做好综采设备安装、回撤工作 [J]. 科技 资讯,2011 24 55. [ 4] 郭权,刘建涛,王永辉,等 . 综采设备快速安装工艺实践 [J]. 中州煤炭,2011 8 75-77. [ 5] 张国栋 . 煤矿井下支架搬运车的发展趋势及合理选用 [J]. 煤矿机械,2012,33 8 196-197. [ 6] 杨希 . 支架搬运车的设计分析与改进 [J]. 矿山机械,2010 19 41-43. [ 7] 李昕 . 无轨辅助运输在传统煤矿的应用 [J]. 煤矿机械, 2011,32 7 208-210. [ 8] 王艳军 . 进口框架式支架搬运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J]. 煤矿机械,2010,31 3 170-171. [ 9] 刘廷薇,张鸣靖 . 无轨胶轮车在国内外煤矿的应用 [J]. 煤 矿自动化,1994 3 52-54.[责任编辑 邹正立] 85 第 22 卷 第 3 期 总第 136 期 2017 年 6 月 煤矿开采 COAL MINING TECHNOLOGY Vol. 22No. 3 Series No. 136 June2017 ChaoXing